中草药治疗鸡法氏囊病疗效初报

中草药治疗鸡法氏囊病疗效初报

一、选用中草药治疗鸡法氏囊炎病的效果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孙嘉琪,苏雅琳,陈嘉欣,刘翠,石达友[1](2021)在《中兽药防治鸡常见病原性疾病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养鸡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部分主要疾病防控存在问题,导致滥用抗生素现象屡禁不止。在2020年,国家农业主管部门正式发布关于在畜禽饲料中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作为添加剂的公告(部分中药类除外)。中兽药以其独有的防控理念和现代养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示出了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这也是未来防治禽病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中兽药防治鸡病临床各类常见病角度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够充分发挥中兽药专长,并更好地保障养鸡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宋客[2](2020)在《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肠炎、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等。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该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在世界范围内,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治疗鸡大肠杆菌病主要是依靠抗生素,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畜禽等动物性食品安全受到了极大影响,耐药性也不断增加。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中药在抗菌、抗病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且可以抑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这对于解决致病性大肠杆菌严重的耐药性问题、有效防治畜禽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小柴胡汤,首见于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生姜、大枣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效。目前对小柴胡汤抑制鸡大肠杆菌病作用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稳定的鸡大肠杆菌病模型,探究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作用及安全性研究,为防控鸡大肠杆菌病和小柴胡汤复方中药开发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胸肌注射108 cfu/mL的菌液0.4 mL,建立鸡大肠杆菌病模型,鸡群死亡率达到60%。攻毒雏鸡会产生全身性的病变和脏器损伤;在攻毒后36 h,鸡群的体温显着下降,死亡率最高,且在此时发现不同脏器菌载量和血液中细菌含量达到峰值;雏鸡的生化指标AST和ALT在攻毒后48 h达到峰值,且显着高于空白组。在成功建立鸡大肠杆菌病模型的基础上,对小柴胡汤的有效剂量进行筛选。通过使用4 g/kg、2 g/kg、1 g/kg、0.5 g/kg、0.25 g/kg剂量的小柴胡汤对模型雏鸡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各剂量给药组雏鸡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4 g/kg、2 g/kg、1 g/kg、0.5 g/kg剂量组均取得较好疗效,经多方面考量,最终选择1 g/kg作为小柴胡汤的临床推荐剂量。为进一步验证小柴胡汤对于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作用,进行临床试验,将160只12日龄雏鸡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柴胡汤2 g/kg组、小柴胡汤1 g/kg组、小柴胡汤0.5 g/kg组、预防组(1 g/kg)、同时给药组(1 g/kg)和西药组。结果显示:小柴胡汤各剂量组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良好,小柴胡汤2 g/kg、1 g/kg、0.5 g/kg组雏鸡存活率可达90%以上,均高于西药治疗组。病鸡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小柴胡汤给药组可以显着提高病鸡增重水平,且以预防组增重效果最佳;高剂量的小柴胡汤可以极显着降低生化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分泌;小柴胡汤各给药组均可以抑制由鸡大肠杆菌病引起的各器官指数升高;且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可以降低脏器中的细菌载量。最后对小柴胡汤对鸡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以临床推荐剂量的1倍、5倍、10倍剂量的小柴胡汤对雏鸡进行给药,连续用药7天后,继续观察7天。期间观察各组鸡的临床表现,检测鸡的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等,对小柴胡汤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倍、5倍、10倍剂量的小柴胡汤未能引起雏鸡死亡和其它毒性反应,各项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未见异常,病理组织学观察各脏器也未见不良影响。表明小柴胡汤在临床上较高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试验建立了一个稳定的鸡大肠杆菌病模型,通过该模型验证了小柴胡汤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证明小柴胡汤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具有明显的临床防治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在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王艳,高亚东,郭程程,王恩丽,刘学杰,尹建华[3](2019)在《银黄可溶性粉对肉鸡人工感染IBDV防治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考察银黄可溶性粉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作用。以黄羽肉鸡为实验动物,按疗程饲喂高、中、低剂量的银黄可溶性粉,饲喂药物后第4天接种IBDV强毒,对攻毒后鸡死亡数、增重、剖检病变、免疫器官指数及IBD抗体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22日龄时,银黄可溶性粉以高剂量(每只鸡每天饲喂1.75 g)、中剂量(每只鸡每天饲喂1.0 g)饲喂3个疗程,对人工感染IBDV强毒的鸡群,保护率高于90%,有显着的防治效果,还能显着降低IBDV对鸡只增重的影响和对鸡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损伤,且能减轻IBDV引起的机体免疫抑制,提高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王茹[4](2013)在《复方壮鸡散对汉源县安乐乡林下山地鸡生长、屠宰性能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汉源县安乐乡位于大渡河支流白岩河中游两岸,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开创并实现山地鸡林下下养殖,增加农民收入是该乡的发展规划。如何既能提高鸡只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又要达到无公害要求,是该乡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近30余年的实践证明,中草药作为家禽保健品使用,不仅具有增进食欲,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还具有催肥增重显着,提高饲料转化率,缩短饲养周期的效果。利用复方壮鸡散(黄芪、苍术、槟榔、生姜、大蒜、甘草),将山地鸡(草科鸡)分为5组,每组100只,饲料按常规进行配制。试验组A、B、C在基础日粮(饲料)中按1.5%(15g/Kg)、1%(10g/Kg)、0.5%(5g/Kg)添加复方壮鸡散;对照组D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6mg/kg饲用抗生素(含6mg/kg硫酸粘杆菌素、30mg/kg杆菌肽锌);空白对照组E饲喂基础日粮。采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林下养殖饲养方式。各试验组均自由采食、饮水,按常规饲养管理。试验鸡免疫保健程序相同。分别于1、21、70、100和130日龄时空腹称山地鸡个体重,记录其生长曲线。分别记录1-21d和22-42d日采食量,计算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试验结束当日(130日龄)从每个组中随机抽取10只鸡空腹测定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并测定胸肌pH和剪切力,并测定营养成分;试验70d和130d时,每组随机取10只鸡空腹称重,屠宰,计算免疫器官指数。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检验,结果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在试验期第8d对试验鸡接种新城疫Ⅳ系苗,在10d用皮下注射的方法接种新城疫油苗。分别于试验第21d和42d,每组随机抽取5只鸡进行采血,分离出血清,用微量血球血凝抑制法(HI)测定新城疫抗体滴度。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的药物对鸡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高剂量组的复方壮鸡散的效果最为明显,在130日龄的时候鸡的体重差异显着(p<0.05);与普通饲养组相比,添加抗生素组和高剂量复方壮鸡散组显着增加了山地鸡1-42d的日增重(P<0.05),高剂量复方壮鸡散组降低了山地鸡全期料重比(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复方壮鸡散的高剂量组使山地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率都有所提高,且差异显着(p<0.05);复方壮鸡散饲喂山地鸡的系水力、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和肌纤维直径都与未饲喂药物山地鸡存在差异,特别是高剂量组差异显着(p<0.05)。饲用抗生素山地鸡的失水率、系水率和熟肉率变化不大,但剪切力和肌纤维直径变大,且差异显着(p<0.05);高剂量复方壮鸡散山地鸡蛋白质含量变高,脂肪和灰分变少,且差异显着(p<0.05)。饲喂抗生素组与普通组山地鸡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较小,但灰分增加较明显(p<0.05);不同饲喂剂量复方壮鸡散山地鸡总氨基酸(TAA)含量分别为86.65g/100g、85.94g/100g和85.83g/100g,均高于饲喂抗生素组和普通饲养组,而饲喂抗生素组TAA最少,低于普通饲养组1.14%,比高剂量复方壮鸡散组低2.03%;相对饲喂抗生素组和普通饲养,复方壮鸡散山地鸡肉中钙铁锌含量丰富,且差异显着(p<0.05),饲喂抗生素组的钙和锌含量降低较明显(p<0.05);复方壮鸡散山地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均高于普通饲养组和饲用抗生素组,其中高剂量复方壮鸡散组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显着高于普通饲养组和饲喂抗生素组山地鸡(p<0.05),饲喂抗生素组和普通饲喂组差异不显着;在42日龄时,高剂量组复方壮鸡散显示了较强增加山地鸡新城疫抗体滴度的能力,与饲喂抗生素组和普通饲养组有显着差异(p<0.0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作为常见的提高山地鸡生长性能的手段之一,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硫酸粘杆菌素+杆菌肽)的确能加速鸡的生长,但是抗生素使鸡肉的嫩度和营养降低了。而利用中药复方制剂—复方壮鸡散,不仅能加速山地鸡的生长,同时能使鸡肉嫩度、营养性提高,还能提高鸡的免疫能力。因此,作为一种新的安全绿色而又实用的饲料添加剂,复方壮鸡散应该值得在我乡林下养鸡中大面积推广,具有较大的潜力。

陈春林,曹国文,刘娟[5](2011)在《中药“复方黄金颗粒”治疗雏鸡人工感染法氏囊病效果观察》文中指出以非免疫健康雏鸡为靶动物,对中药"复方黄金颗粒"治疗人工感染法氏囊病雏鸡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显示:①给药试验组与未给药感染对照组相比,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差异显着(P<0.05),且Ast/Alt比值极显着(P<0.01)低于阳性对照组,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②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在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③给药试验组鸡死亡率显着低于未给药感染对照组(P<0.05),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3.3%。④对治疗7 d未死的鸡只剖检,观察法氏囊损伤与肌肉出血程度,并对其病理变化程度进行了比较:给药试验组鸡的法氏囊损伤与肌肉出血程度病理分值均显着低于未给药感染对照组(P<0.05);对试验鸡法氏囊进行病理组织观察,中药"复方黄金颗粒"可以明显降低法氏囊病毒对法氏囊的损伤。结论:以枸杞子、菟丝子等中药制成的复方黄金颗粒剂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

陈春林,曹国文,王孝友,李成洪,翟少钦,周淑兰,付利芝,杨金龙,杨松全[6](2010)在《中药“复方黄金颗粒剂”治疗人工感染法氏囊病毒雏鸡的效果试验》文中指出

张建国,孙魏,刘连发,王宝华,王春梅[7](200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文中研究说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一种传染病。根据中药和西药的特点,笔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鸡法氏囊病进行了综述。

郑继昌[8](2007)在《铋磺合剂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试验》文中认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为鸡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除了引起原发疾病之外,它还常常导致患病鸡的免疫抑制。因此研究IBD的临床治疗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高免抗体和中药治疗已取得显着成效,并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西药治疗虽有人进行不少研究,但至今没有被同行专家认可的有效药方。因此,为寻找一种简单实用的西药治疗方法,本课题依据IBD致死的主要原因,从对症治疗的角度开展研究治疗IBD的方法和药物。本课题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理学的研究中发现,病禽的主要症状为严重腹泻脱水,主要病变为肠炎,法氏囊水肿、出血,胸、腿部肌肉出血,肾尿酸盐潴留,心、脑、肺微血管出现血栓等。导致病鸡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期死亡与心、脑、肺微血栓形成有关,后期死亡主要与严重水样腹泻引起机体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有关。因此,对症治疗IBD的原则应为抗微血栓、补液、收敛、止泻、防脱水。此外,IBD病禽在患病过程中,因出现免疫抑制而易引起继发感染,宜同时增加抗继发感染的治疗药物。根据以上拟定的治疗原则,对相关兽药的药理学、药物组方、配伍禁忌、制剂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设计出具有中和胃酸、收敛、止泻、防脱水、抗细菌继发感染作用,由碱式碳酸铋、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三种药按3:1:0.2比例配成的处方药(以下简称“铋磺合剂”)。为方便实验使用,依据制剂要求,铋磺合剂分别被制成散剂和片剂,含量以碱式碳酸铋计分别为30g/袋和0.30g/片。使用铋磺合剂分别用于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GX8/99人工感染发病鸡和自然发病鸡。药物用法用量(以碱式碳酸铋用量计)为重病鸡口服每只0.30g/次,1次/天,连续用药3~5天:轻病鸡混料饲喂每只0.60g/天,连续用药3~5天。观测试验鸡的死亡率、保护率、增重率、囊病变指数、抗新城疫病毒与流感病毒的抗体滴度变化六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该合剂对人工感染发病鸡和自然发病鸡的保护率分别96.88%~100%和93.70%~95.10%,显着高于未治疗对照鸡(P<0.05):其它观测指标项目与未治疗鸡对照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的结果表明,研制的处方药“铋磺合剂”对鸡IBD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孙向华[9](2007)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等毒力病毒株(IBDV-HZ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用活毒苗和灭活苗免疫鸡群是目前防治IBD的主要方法,但随着IBDV变异株与超强毒株的出现,免疫失败时有发生。本文对一株由分离的野毒株在鸡胚中驯化而成的中等毒力毒株IBDV-HZV株进行研究,期望为IBD的防治提供新的免疫效果好的候选疫苗株。本实验对IBDV-HZV株进行了理化特性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毒株病毒液在pH2,作用60min后ELD50没有显着改变,而在pH12,作用60min后ELD50发生显着的改变,毒株表现出较强的耐酸性和不耐碱的特性;而且该毒株具备较强的耐热性,经60℃水浴30min后ELD50没有显着改变;经氯仿作用后ELD50不发生改变,且该毒株不凝集鸡红细胞,说明该毒株无囊膜。本实验将IBDV-HZV株接种雏鸡,分别从毒株安全性、接种鸡体内抗体的消长和对于强毒攻击的保护率等方面对毒株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IBDV-HZV株接种雏鸡是安全、有效的。在实验中,选用市售的IBDV-B87中等毒力活疫苗作为对照,结果显示,IBDV-HZV株在安全性、免疫效力、抗体消长和病变恢复等方面均优于IBDV-B87株。同时,测得IBDV-HZV株的水平传播效果好,而且对雏鸡不造成免疫抑制。所有这些数据均说明,IBDV-HZV株是一株免疫效果较好的候选疫苗株。本实验采集接种IBDV-HZV株病毒液的SPF雏鸡法氏囊,用Trizol试剂提取病毒基因组,根据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IBDV-HZV株基因组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1.5kb的VP2基因cDNA产物,将PCR产物回收后经EcoRI和XbaI双酶切,再与pUC19质粒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测序,将VP2基因序列与其他已发表的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IBDV-HZV株与已发表的超强毒株的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4%,氨基酸同源性达99.6%,在VP2基因高变区具备所有的体现超强毒株特征的特征性氨基酸,并且两个亲水区和七肽区的氨基酸与超强毒株的完全相同,但IBDV-HZV株具有279N和284T特征性氨基酸,这些参数表明该毒株由超强毒株诱变而来,而且这两个特征性的氨基酸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该毒株不适应CEF增殖和致病力下降的特性,也正是这些特征性氨基酸的突变,使得该毒株在致病力下降的同时仍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对这些特征性氨基酸的分析结果在证实该毒株的优良性能的同时也为选育优良候选疫苗株提供参考。

田美湛[10](2006)在《扶正解毒散及其超微粉对人工感染IBDV防治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扶正解毒散及其超微粉为试验药物,研究二者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的防治效果并进行了比较。扶正解毒散为《中国兽药典》(2000版)收载的中药成方,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鸡IBD,关于其超微粉制剂对治疗IBD还未见报道。超微粉碎是采用贝利BMF-100超微粉碎机将中药普通粉粉碎,不仅破坏了细胞之间的胞间层,而且将细胞壁打碎,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完全释放出来,易于吸收,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本试验对研制开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兽药新剂型、提高食品安全性及公共卫生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疾病模型建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滴鼻、点眼共0.1ml,刷肛0.1ml可成功复制IBD疾病模型,死亡率达44%,与临床发病情况基本一致。本试验分别以扶正解毒散超微粉高、中和低三个剂量组拌料给药,对24日龄海兰鸡人工感染IBDV进行防治试验,同时以扶正解毒散作为对照药物。通过死亡率、血中抗体滴度、免疫器官指数、抗体阳性率及剖检变化、组织学变化等几方面指标进行综合比较中药超微粉(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剂型与普通粉的作用效果。预防试验结果表明:扶正解毒散超微粉高、中剂量组(1%,0.5%浓度混饲)的发病率分别为26.67%、33.33%,死亡率分别为10%、13.33%,能明显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感染对照组(死亡率为46.67%)差异极显着(P<0.01);在增重、抗体反应阳性率、免疫器官损伤率等方面,其效果均显着高于超微粉低剂量组(0.25%混饲)(P<0.05);与普通粉对照组(1%混饲)相比较效果稍好或相当。表明扶正解毒散超微粉0.5%混饲量相当于普通粉1%混饲量的作用效果,节省了药材而且增加了药物的预防效果。治疗试验结果表明:180只24日龄的海兰鸡人工感染IBDV后,应用扶正解毒散超微粉高剂量(2%混饲)、中剂量(1%混饲)、低剂量(0.5%混饲)拌料饲喂,连续用药5d。其中超微粉高、中剂量组(2%、1%混饲)对IBDV感染治疗效果较好,且显着优于微粉低剂量组(0.5%混饲)和感染对照组(P<0.05);与普通粉对照组(2%混饲)效果相当或稍好。超微粉高、中剂量组抗体水平相对较高分别为3.6log2、3.4log2,抗体水平的高低与黄芪、淫羊藿和板蓝根含量以及双向免疫调节有直接关系。超微粉高剂量组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0%,死亡率最低为6.67%,表明抗体阳性率越高,死亡率越低。感染IBDV后,法氏囊遭到破坏,而脾脏却出现了代偿增重,超微粉高、中剂量组脾指数较高分别为3.39、2.93,说明超微粉高、中剂量组对这种代偿性增重的效果相对较好。同时超微粉高、中剂量能显着的减轻病鸡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病变、腿肌出血、肾脏出血和肿大等,均轻于其他各组。根据药效学试验结果:扶正解毒散超微粉高、中剂量对鸡IBD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两组在效果上无显着差异,从经济效益上考虑,选用超微粉中剂量比较理想。因此,临床推荐使用剂量为:治疗剂量为1%浓度拌料,自由采食饮水,连用5d;预防剂量为0.5%浓度拌料,提前3d给药。

二、选用中草药治疗鸡法氏囊炎病的效果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选用中草药治疗鸡法氏囊炎病的效果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兽药防治鸡常见病原性疾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兽药防治鸡常见细菌性疾病
    1.1 中兽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1.2 中兽药防治鸡白痢
    1.3 中兽药防治禽霍乱
2 中兽药防治鸡常见病毒性疾病
    2.1 中兽药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2.2 中兽药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2.3 中兽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2.4 中兽药防治禽流感
3 中兽药防治鸡球虫病
4 小结

(2)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 鸡大肠杆菌病概述
    2 鸡大肠杆菌病模型的研究
    3 中药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现状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鸡大肠杆菌病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有效剂量筛选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小柴胡汤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小柴胡汤对鸡的安全性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银黄可溶性粉对肉鸡人工感染IBDV防治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毒株
        1.1.2 药品
        1.1.3 抗原血清
        1.1.4 实验动物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和用药处理
        1.2.2 临床症状
        1.2.3 体质量变化
        1.2.4 剖检病变
        1.2.5 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1.2.6 IBD抗体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2.2 鸡体质量变化
    2.3 剖检病变
    2.4 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2.5 IBD琼扩抗体效价
3 讨论
    3.1 银黄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IBDV鸡群发病及死亡的影响
    3.2 银黄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IBDV鸡群体质量的影响
    3.3 银黄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IBDV鸡群病理变化的影响
    3.4 银黄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IBDV鸡群的免疫器官指数影响
    3.5 银黄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IBDV鸡群的IBDV抗体影响
    3.6 结论

(4)复方壮鸡散对汉源县安乐乡林下山地鸡生长、屠宰性能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概述
        1.1 林下山地鸡的养殖技术
        1.2 中药在养鸡业的研究使用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饲养管理和免疫程序
        2.3 复方壮鸡散对林下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4 复方壮鸡散对林下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2.5 复方壮鸡散对林下山地鸡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组山地鸡生产性能的测定结果
        1.1 山地鸡的生长曲线
        1.2 生产性能的测定
        1.3 屠宰性能的测定
    2 食用品质测定结果
    3 营养品质测定结果
    4 氨基酸测定结果
    5 矿物质测定结果
    6 重金属测定结果
    7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结果
    8 不同实验组山地鸡新城疫抗体滴度的测定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林下养殖的优势
    2. 解析复方壮鸡散
    3. 生长性能
    4. 屠宰性能及鸡肉品质
    5. 免疫
第五章 结论和创新
    1. 总体结论
    2. 创新点
    3. 进一步拟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药“复方黄金颗粒”治疗雏鸡人工感染法氏囊病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中药复方
        1.1.2 种毒
        1.1.3 试验动物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攻毒后试验鸡发病与死亡情况
    2.2 试验鸡法氏囊损伤以及肌肉出血等病理变化
    2.3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及AST/ALT动态变化
    2.4 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球蛋白 (ALG) 和白蛋白/球蛋白 (A/G) 含量变化
    2.5 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6)中药“复方黄金颗粒剂”治疗人工感染法氏囊病毒雏鸡的效果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试验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7)中西医结合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
2 病理变化
3 诊断
    3.1 鉴别诊断最简单最常用的血清试验是琼脂扩散试验。
        3.1.1 与鸡新城疫的区别:
        3.1.2 与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区别:
    3.2 实验室诊断
4 治疗
5 预防
6 体会

(8)铋磺合剂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进展的综述
    1 病原学
        1.1 病毒形态
        1.2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1.3 病毒抵抗力
        1.4 IBDV基因组结构
    2 流行病学
    3 致病机理
    4 症状
    5 病理变化
        5.1 肉眼观察病变
        5.2 组织学病变
    6 诊断技术
        6.1 临床诊断
        6.2 病毒分离鉴定
        6.3 血清学试验
        6.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
        6.5 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技术
        6.6 核酸检测技术
        6.7 多聚酶链反应(PCR)
    7 治疗技术
        7.1 西药治疗技术
        7.2 免疫学治疗技术
        7.3 中药治疗技术
    8 免疫技术
        8.1 常用疫苗
        8.2 新型疫苗的研制
第二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致死原因分析和治疗原则的理论探讨
    1 IBD主要症状
    2 IBD主要病变
    3 微血栓形成动态检测和补液抗休克治疗试验
    4 IBD致死机理分析
    5 IBD治疗原则研究
第三章 铋磺合剂制剂的制备
    1 组方用药药理学
        1.1 碱式碳酸铋
        1.2 磺胺甲恶唑
        1.3 甲氧苄啶
    2 铋磺合剂组方依据
        2.1 IBD对症治疗原则
        2.2 IBD治疗处方用药选择
        2.3 铋磺合剂配伍禁忌分析
        2.4 铋磺合剂组方用法用量设计
    3 铋磺合剂制剂
        3.1 铋磺合剂散剂(粉剂)制剂
        3.2 铋磺合剂片剂制剂
第四章 铋磺合剂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人工感染发病鸡的治疗效果
        2.2 自然发病鸡的治疗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兽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情况

(9)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等毒力病毒株(IBDV-HZ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IBDV病原特性
    1.2 IBD流行病学
        1.2.1 自然宿主
        1.2.2 传播媒介
        1.2.3 潜伏期和症状
        1.2.4 发病率和死亡率
    1.3 IBDV血清型
    1.4 IBDV的抵抗力
    1.5 IBDV的致病机理
    1.6 IBD的诊断技术
        1.6.1 IBDV的分离
        1.6.2 血清学和免疫学诊断技术
        1.6.3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7 IBDV的免疫抑制作用
    1.8 IBD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
        1.8.1 VP1蛋白
        1.8.2 VP2蛋白
        1.8.3 VP3蛋白
        1.8.4 VP4蛋白
        1.8.5 VP5蛋白
    1.9 IBDV抗原与毒力变异的分子机制
    1.10 IBDV常规疫苗
    1.11 IBDV新型疫苗的展望
        1.11.1 IB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1.11.2 IBDV DNA疫苗的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毒株与细胞
    2.2 细胞培养所需主要试剂
    2.3 生物学特性研究所需主要试剂
    2.4 RNA提取所需主要试剂
    2.5 RT-PCR所需主要试剂
    2.6 目的基因的克隆所需主要试剂
    2.7 菌种与质粒载体
    2.8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2.9 主要仪器
    2.10 病毒理化特性的测定
        2.10.1 病毒的增殖与培养
        2.10.2 ELD_(50)的测定
        2.10.3 耐酸碱性试验
        2.10.4 热敏感性试验
        2.10.5 有机溶剂敏感性试验
        2.10.6 琼脂扩散试验
        2.10.7 病毒的凝集试验
    2.11 IBDV-HZV株活疫苗的动物性实验
        2.11.1 疫苗的制备
        2.11.2 水平传播性试验
        2.11.3 免疫抑制试验
        2.11.4 返祖试验
        2.11.5 反复冻融性试验
        2.11.6 效力检验
        2.11.7 十倍安全性试验
        2.11.8 单剂量重复接种安全性试验
        2.11.9 病变恢复期试验
        2.11.10 疫苗免疫消长试验
    2.12 IBDV-HZV株VP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12.1 病毒的增殖
        2.12.2 核酸的提取
        2.12.3 引物的设计
        2.12.4 RT反应
        2.12.5 PCR反应
        2.12.6 电泳鉴定
        2.12.7 PCR产物回收
        2.12.8 酶切及回收
        2.12.9 目的片段与酶切质粒的连接
        2.12.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12.11 转化
        2.12.12 质粒回收
        2.12.13 质粒酶切
        2.12.14 酶切鉴定
        2.12.15 序列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病毒理化特性的测定结果
        3.1.1 病毒的增殖结果
        3.1.2 IBDV-HZV株ELD_(50)的测定结果
        3.1.3 理化特性的测定结果
        3.1.4 琼脂扩散试验结果
        3.1.5 病毒的凝集试验结果
    3.2 IBDV-HZV株活疫苗的动物接种性实验结果
        3.2.1 水平传播试验结果
        3.2.2 免疫抑制试验结果
        3.2.3 返祖试验结果
        3.2.4 反复冻融性试验结果
        3.2.5 免疫效力试验结果
        3.2.6 疫苗十倍安全性试验结果
        3.2.7 疫苗单剂量重复接种安全性试验结果
        3.2.8 病变恢复期试验结果
        3.2.9 疫苗免疫消长试验结果
    3.3 IBDV-HZV株VP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
        3.3.1 RT-PCR产物
        3.3.2 重组质粒酶切结果
        3.3.3 IBDV-HZV株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
        3.3.4 IBDV-HZV株VP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对比结果
        3.3.5 IBDV毒株VP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
        3.3.6 IBDV毒株VP2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10)扶正解毒散及其超微粉对人工感染IBDV防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IBD
    1.2 血清学检测技术
    1.3 IBD 的预防和西药治疗
    1.4 IBD 的中药治疗
    1.5 超微粉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疾病模型建立
    3.2 扶正解毒散及其超微粉对人工感染IBDV 的预防效果
    3.3 扶正解毒散及其超微粉对人工感染IBDV 的治疗效果
4 讨论
    4.1 疾病模型的复制
    4.2 扶正解毒散及其超微粉对人工感染IBDV 的防治试验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四、选用中草药治疗鸡法氏囊炎病的效果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兽药防治鸡常见病原性疾病研究进展[J]. 孙嘉琪,苏雅琳,陈嘉欣,刘翠,石达友. 湖北畜牧兽医, 2021(05)
  • [2]小柴胡汤对鸡大肠杆菌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D]. 宋客. 吉林大学, 2020(08)
  • [3]银黄可溶性粉对肉鸡人工感染IBDV防治效果的研究[J]. 王艳,高亚东,郭程程,王恩丽,刘学杰,尹建华.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9(03)
  • [4]复方壮鸡散对汉源县安乐乡林下山地鸡生长、屠宰性能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D]. 王茹.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5]中药“复方黄金颗粒”治疗雏鸡人工感染法氏囊病效果观察[J]. 陈春林,曹国文,刘娟.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02)
  • [6]中药“复方黄金颗粒剂”治疗人工感染法氏囊病毒雏鸡的效果试验[J]. 陈春林,曹国文,王孝友,李成洪,翟少钦,周淑兰,付利芝,杨金龙,杨松全.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05)
  • [7]中西医结合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J]. 张建国,孙魏,刘连发,王宝华,王春梅.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2)
  • [8]铋磺合剂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试验[D]. 郑继昌. 广西大学, 2007(02)
  • [9]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等毒力病毒株(IBDV-HZV)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 孙向华. 河北农业大学, 2007(06)
  • [10]扶正解毒散及其超微粉对人工感染IBDV防治效果研究[D]. 田美湛. 东北农业大学, 2006(01)

标签:;  ;  ;  

中草药治疗鸡法氏囊病疗效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