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肠癌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1例(论文文献综述)
左开荣,陈力,张义,代红,刘元兵[1](2021)在《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12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估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28例结肠癌患者中,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发现结肠肿块59例,结肠增厚56例,结肠周围侵犯49例,淋巴结转移43例,肝转移22例,腹膜转移5例,肺转移6例,卵巢转移1例,肠梗阻5例,诊断准确率86.62%,误(漏)诊率13.62%,其检出指标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梁超[2](2021)在《中青年和老年盲肠部位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中青年及老年盲肠部位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临床上盲肠部位大肠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外科2014年10月到2020年10月之间住院手术治疗的4497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位于盲肠部位的大肠癌患者185例纳入研究,将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年龄与性别:本研究纳入185例盲肠部位大肠癌患者,在同期手术治疗的4497例大肠癌患者中,占比4.1%。其中,中青年组患者中,男性44例(66.7%),女性22例(33.3%),男女比例2:1,平均年龄(51.62±7.49)岁,中位年龄54.5岁。老年组患者中,男性52例(43.7%),女性67例(56.3%),男女比例0.776:1,平均年龄(71.30±7.61)岁,中位年龄71岁,中青年组与老年组在性别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家族史及阑尾切除手术史:中青年组肿瘤家族史和阑尾切除手术史的比例均稍高于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表现:中青年组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发生率高于老年组,腹痛/腹胀、肠梗阻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表现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误诊:185例盲肠部位大肠癌患者,误诊为阑尾炎63例,误诊率34.1%。中青年组(37.9%)误诊率高于老年组(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室指标:中青年组贫血发生率、术前肿瘤标志物CEA、CA19-9高于正常参考值的比例均低于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CT及结肠镜检查: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考虑肿瘤的比例分别为92.4%和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5例盲肠部位大肠癌患者中,术前行肠镜检查162例(87.6%),中青年组64例(97.0%),老年组98例(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结肠镜检查见息肉型病变比例分别为23.4%和21.4%,肿瘤致肠腔狭窄的比例分别为85.9%和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手术方式: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以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分别为92.4%和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病理特征:中青年组和老年组都以中分化腺癌(57.6%;53.8%)为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肿瘤最大径均值分别为5.17±2.02cm和6.06±2.13cm,中青年组肿瘤最大径小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方面,中青年组和老年组T分期均以T3期为主,中青年组T3期占比69.7%,老年组T3期占比78.1%,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在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转移(N分期)、TNM总分期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青年盲肠部位大肠癌以男性多见,临床上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发生率、结肠镜检查率高于老年患者;老年盲肠部位大肠癌患者以女性多见,肿瘤直径较中青年患者大,临床上腹痛/腹胀、肠梗阻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2.中青年和老年盲肠部位大肠癌患者都以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病理类型大部分为中分化腺癌,肿瘤浸润深度以T3期为主,都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应综合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张驰[3](2021)在《比较早期手术与保守治疗对成人复杂性阑尾炎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分析2000年至2020年1月对于成人复杂性阑尾炎早期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研究,探索两种治疗方案中如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计划外干预事件等结局的差异,比较早期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即保守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研究方法:在EMBASE,Pub Med,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至2020年1月关于成人复杂性阑尾炎治疗的研究文献,纳入报告了早期手术方式(腹腔镜或开放)与保守方式(抗感染或包含早期引流、择期阑尾切除)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排除质量低且与研究目标不符的研究。整理入选研究中两种治疗方案的数据资料,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额外干预,以及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将所有资料分为两组:早期手术治疗组(IO组)与保守治疗组(CM组),对研究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汇总分析,P<0.05水平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则IO组优于CM组。并对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对存在异质性的研究进行偏倚分析,应用剪补法分析结论的稳健性。综合评价早期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对于复杂性阑尾炎疗效的优劣。结果:共获得1801篇不重复文献,最终共有14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研究(RCT),10项回顾性研究(RS)。共有1601人纳入研究,其中手术组(IO)845人,保守组(CM)756人;较保守治疗相比,早期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时间约减少1天(WMD=-1.29,95%CI[-2.42,-0.16],P=0.03<0.05),额外干预的发生率较保守治疗更低(OR=0.18,95%CI[0.11,0.30],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手术治疗对比保守治疗组出现并发症(OR=1.65,95%CI[0.94,3.84],P=0.1>0.05)、腹腔脓肿(OR=0.9,95%CI[0.54,1.47],P=0.66>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出现切口或引流口感染(OR=2.41,95%CI[1.08,5.38],P=0.03<0.05)、肠梗阻(OR=4.14,95%CI[2.21,7.75],P<0.00001)的概率更高,差异由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意义:以坏疽、穿孔或脓肿为代表的复杂性阑尾炎较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感染更加严重,目前主要有早期手术及保守治疗两种诊疗方案,现有的研究及临床指南并未对此类阑尾炎给出理想的诊治方案。通过对近20年以来报告的成人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早期手术患者对保守治疗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更短,需额外干预(保守失败、禁忌手术等)的情况更少,意味着能够明显的减低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再入院机会,减轻随访负担及医疗资源耗费;同时早起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出现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概率更高。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在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利的基础上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窦豆[4](2021)在《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上篇:以《金匮要略》仲景薏苡四方(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和《千金》苇茎汤)为出发点,考证澄清四方条文的原文原貌和仲景原意,梳理后世注家流变和传承脉络,从古今相关医案报道中总结薏苡四方的临床应用情况。下篇:以上篇为基础,分析薏苡四方所体现的治则治法、配伍选药及剂量制法等规律,结合仲景对湿邪及痈、痹的“病脉证治”认识,总结提炼仲景之薏苡仁运用经验,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附篇: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效进行初步的现代诠释。研究方法:上篇:对薏苡四方进行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研究,具体方法包括:1.版本校勘:将邓珍本、吴迁本等进行对照,对于差异较大者,考证其正误,以期最大限度接近原貌。2.字义考证:借助上古汉语文献对仲景薏苡四方条文进行逐字训义,从训诂学角度考证回归仲景原意。3.疑难问题辨析:分析后世注家对仲景原文诠释的流变,以求溯流澄源,结合字义考证结果,对条文和方药相关问题进行析疑。4.医案整理分析:借助中华医典和中国知网等数字工具,系统收集薏苡四方相关古今医案,进行定量数据分析整理,体现循证医学思想。下篇:从继承、发展和后世应用论述仲景运用薏苡仁的方法和规律,具体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整理仲景之前先民对薏苡的认识;整理后世本草及医案医话等着作中对仲景运用薏苡经验的传承发展。2.理论探讨:结合《黄帝内经》中对于湿邪、痹、痈的有关论述,分析仲景对水、湿、痰、饮、雾等邪气致病的认识以及痹、痈之“病脉证治”,总结提炼仲景对薏苡仁功效的发展及其运用薏苡仁之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方法为蛋白组学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成果:上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麻杏苡甘汤剂量应以吴迁本为是,并非“轻剂”;本方证以湿邪致病为主,存在久聚寒凉的因素,而非“痹久化热”;全方散寒除湿,薏苡在方中起到祛湿除痹的关键作用,这蕴含着为仲景所独有、而后世却未能充分挖掘继承的治湿法,即“动以治静,下气祛湿”。2.薏苡附子散之“胸痹缓急”应理解为“(胸痹疼痛症状的)舒缓安适和紧切拘急”,即基于“缓”、“急(褊)”的本义“宽绰、窄紧”而直译。本病以湿邪痹阻心胸为核心,薏苡在其中具有下气祛湿除痹之功。本方为平素服用所设,而非急救之剂。3.薏苡附子败酱散所论之痈脓,属病久本湿标热之证,全方功效为清热除湿消痈,方中薏苡起到化湿消痈之用,附子为扶真阳以祛湿而非祛寒。方后“小便当下”并非误写,而是本方确能通利小便而消痈。薏苡附子败酱散在后世的解读中,逐渐被认为与大黄牡丹汤一祛寒湿、一治湿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方的应用。4.《千金》苇茎汤确属仲景原方,而非首创于《千金》;条文中之“烦满”指热郁而成的胸胁胀满,非情志症状;“胸中甲错”所述可能为心胸脏腑纹理之变化;“瓜”字在仲景时期专指果瓜中的甜瓜,故仲景之“瓜瓣”应为甜瓜子而非冬瓜子。注家对本方治疗湿热还是津亏存在争议,实际上湿热内壅即可形成津液疏布障碍,因而正适合使用既能利湿、又不温燥伤津的薏苡仁进行治疗。本方之变方、类方亦说明薏苡仁在方中发挥着祛湿、消痈、排脓的重要作用。5.由医案整理可知,仲景薏苡四方在后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运用,适应症不断扩大,同时在传承中也出现了诸多发展变化,如以麻杏苡甘汤配伍大量清热利湿之品治疗湿热证、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大附子用量治疗寒湿阳虚证等。下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截至仲景之前,人们对薏苡功效的认识已经包括:治疗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轻身省欲;胜瘴气;令人宜子。2.仲景对于湿邪为患的认识具有内在统一性:湿邪重浊、滞着不行,静而不动,寒湿闭阻而成痹、湿热壅滞则为痈。薏苡四方所治疗的风湿痹、胸痹、肠痈、肺痈之根本病机均不离湿邪为害。3.仲景将《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薏苡仁“下气”功效用于祛湿,将薏苡仁功效发挥为“下气祛湿,解痹消痈”,是其独有的发展和贡献,与后世之燥湿法有较大区别。仲景薏苡运用经验主要可概括为: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治疗湿邪闭阻壅滞之痹与痈脓,在配伍上突显了薏苡“凉体而温用”的特点,在治法上达到了“治实以补虚”的目的。4.仲景的薏苡仁运用经验在后世得到传承。一方面是本草着作中的体现:薏苡四方主治之肺痈、风湿、胸痹等疾病在后世本草着作中作为薏苡主治范围得到了传承保留。另一方面是在临床运用中的体现:既有经方派的继承发扬,如运用薏苡诸方治疗痈、痹等证;亦有温病学派的拓展运用,如创立三仁汤等,从理论和临床上丰富了对薏苡的功效认识及运用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薏苡仁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蛋白组学检测显示共有66种蛋白表达显着升高或降低。2.部分差异蛋白可能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脓毒症、肝脓疡、急性阑尾炎等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即体现薏苡仁“解痹消痈”的功能。3.部分差异蛋白可发挥调节血脂、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等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薏苡仁能够下调10种促癌基因和上调1种抑癌基因的表达。这三类疾病均与中医之水湿痰浊关系密切,对这些蛋白的调节可能为薏苡仁“下气祛湿”化浊功效之体现。结论:1.本研究基于薏苡四方的原文原意澄清及流变梳理,得出了部分与现有认识不完全相同的理解。这些理解来源于较为可靠的考据方法和翔实的文献证据,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仲景之原意。2.仲景基于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凉体温用、治实补虚等方法,运用薏苡仁治疗痹、痈等,属湿邪为患、闭阻壅滞之病证。这些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提炼总结,使得《金匮要略》中部分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有利于其更好地为临床所用。3.蛋白组学研究初步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进行了现代诠释,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仅为初步探索,后续还需更多研究进行验证。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纵横结合:上篇为纵向研究,即按照从上古汉语文献、历代注家到现代医案的脉络,从源至流,澄清仲景原意。下篇为横向研究,即探讨薏苡四方及其主治疾病之共性,挖掘其内在联系。纵向研究为横向研究之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深入和延申。2.理论贯通:在《黄帝内经》关于湿邪、痹和痈的病理生理之经典理论指导下,探讨仲景对于痹和痈的“病脉证治”诊疗思路,使二者之理论相互贯通,深度阐发薏苡四方主治疾病规律和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3.古今融合:对于薏苡仁影响蛋白组学变化的分析,以结合中医理论为主,阐发其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关系,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诠释有机融合,以期指导进一步的探索。
许明芳,蹇丹,彭红,何娟,陈骞,钱程远,戴楠,单锦露,王东,冯燕[5](2021)在《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30例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的诊断方式及治疗原则。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1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患者,回顾分析其人口学、影像学、血液学、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术前诊断为急、慢性阑尾炎者12例,合并卵巢占位者8例。术前行常规阑尾B超并联合多项影像学(腹部CT、MRI、PET/CT)检查的诊断率(68.2%)明显高于单纯B超检查(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肿瘤标志物中以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242(CA242)升高最为常见,对阑尾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最高。二次扩大手术肠梗阻发生4例,而未行二次手术者肠梗阻发生3例(Fisher’s确切概率法,P=0.181)。手术R0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期为(57.5±9.5)个月,中位生存期59.0个月,未R0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9.8±4.1)个月,中位生存期33.0个月(χ2=1.255,P=0.263)。结论阑尾B超联合腹部增强MRI、CT或PET/CT检查可明显提高阑尾黏液腺癌的诊断率;CEA、CA199、CA125、CA242检测有助于阑尾黏液腺癌的术前诊断。
王志强,穆向明,蒋浩海,周林森,钱玉超[6](2021)在《阑尾恶性肿瘤14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发生率约为0.12/10万,占全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2%~0.5%[1,2]。其主要病理类型包括黏液腺癌、腺癌、类癌等,其中类癌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3]。由于阑尾肿瘤在临床上相对少见,起病较为隐匿,又缺乏相对特异的临床表现,所以常被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右下腹炎性包块等其他相关疾病。临床上阑尾恶性肿瘤一般都是经过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而确诊[4]。现阶段,关于阑尾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相关预后等研究还不充分,临床上对于此病的认识也较为有限。
孟松峰,朱运海[7](2021)在《阑尾肿瘤误诊为急诊阑尾炎行急诊阑尾切除术36例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阑尾肿瘤误诊为急诊阑尾炎行急诊阑尾切除术的原因,总结以急性阑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阑尾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2015-07—2020-06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肝胆外科共行急诊阑尾切除术2 031例,其中36例(1.77%)术中冰冻切片或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阑尾肿瘤。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男14例,女22例;平均年龄64.9(39~8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9 h~2 a。急性阑尾炎表现12例,慢性腹痛反复急性发作21例,腹泻2例,腹胀1例,发热19例。白细胞计数>15×109/L 1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阑尾超声检查,23例阑尾直径>13 mm。病理结果:阑尾黏液腺瘤21例,黏液腺癌8例,纤维母细胞瘤2例,胃癌伴阑尾系膜转移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6例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5例(83.33%)与术后常规病理符合。1例(17%)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诊断为黏液腺瘤,术后常规病理报告为黏液腺癌。术中见阑尾坏疽、穿孔12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15例,单纯阑尾炎9例。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者28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7例,单纯阑尾切除术9例,阑尾部分切除活检2例,回盲部切除3例,5例术后二次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年龄>64岁,阑尾直径>13 mm时,阑尾肿瘤发生概率明显升高。如术中诊断不清,可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以防误诊和误治。
蓝星,凌丽芳,支琪,周钟珩[8](2020)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技术在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肠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整理72例患者的MSCTE影像资料及其肠镜检查或手术病理结果,以肠镜或手术病理作为参考标准探讨MSCTE在肠道疾病检测中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中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肠道疾病阳性者51例,包括炎症性病变36例、肿瘤9例、肠梗阻3例及其他病变3例。MSCTE诊断肠道疾病阳性者46例,符合者45例;诊断阴性者26例,符合20例;漏诊3例,误诊4例;诊断肠道疾病敏感性88.23%,特异性95.24%,阳性预测值97.83%,阴性预测值76.92%。结论:MSCTE对于诊断肠道病变准确性高,对于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朱金明,李翠芳,杨光[9](2020)在《右结肠憩室穿孔并腹腔脓肿形成误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右结肠憩室穿孔并腹腔脓肿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11例右结肠憩室穿孔并腹腔脓肿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均有右侧腹部胀痛,有转移性右下腹痛7例,存在不同程度肠梗阻5例。病程5 d~6个月。11例术前均未确诊,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4例,误诊为结肠癌并穿孔和(或)肠梗阻7例。误诊时间5 d~6个月。入院后酌情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和静脉补液支持等对症处理,均急诊行常规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探查术,实施右半结肠切除7例、回盲部切除2例、单纯腹腔脓肿引流2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右结肠憩室穿孔并腹腔脓肿形成。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腹壁切口感染3例,给予相应处理后均痊愈。随访1~2年,2例因心脑血管意外病故,余健在。结论结肠憩室穿孔并腹腔脓肿形成属于复杂性憩室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腹部螺旋CT并多平面重建以及腹腔镜探查术对该病诊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右结肠憩室穿孔并腹腔脓肿形成可实施一期手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预后好。
李敬,郜莹,李建南[10](2020)在《18F-FDG PET/CT对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AMN)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影像特征及PET/CT对AM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AMN[低级别AMN(LAMN)及阑尾黏液腺癌(MAA)]的16例患者[男5例,女11例,年龄(59.6±12.2)岁]的资料,总结AMN的PET/CT图像特点,并分析LAMN与MAA间的差异,最后将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ET/CT图像上,LAMN组较MAA组阑尾病灶具有更小的短径[(3.31±0.74)与(3.71±1.52) cm;t=-0.667,P<0.05]、更低的囊壁代谢水平[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73±1.31与6.70±5.95;t=-1.844,P<0.05]。AMN多表现为阑尾区稍高密度[CT值:(23.88±13.14) HU]囊性灶,囊壁多伴点状钙化(10/16),囊壁呈轻、中度增高代谢(SUVmax为4.71±4.64),且多伴腹腔假性黏液瘤(PMP)转移(7/16)的特点。与病理结果对照,PET/CT术前准确诊断AMN 11例,其中AMN伴PMP形成3例,灵敏度分别为11/16和3/7;PET/CT术前准确诊断出9例转移瘤中的7例。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对AMN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二、结肠癌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肠癌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1例(论文提纲范文)
(1)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2.1 64排螺旋CT |
1.2.2 CT图像分析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病理结果 |
2.2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表现 |
2.3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结果 |
3 讨论 |
(2)中青年和老年盲肠部位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盲肠部位大肠癌的诊治进展 |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2 盲肠部位大肠癌的诊断 |
2.2.1 临床症状 |
2.2.2 肿瘤标志物 |
2.2.3 影像学检查 |
2.3 误诊 |
2.4 治疗 |
2.4.1 手术治疗 |
2.4.2 转移病灶的局部治疗 |
2.4.3 全身治疗 |
2.4.4 其他治疗方法 |
2.5 小结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一般资料 |
3.3 研究方法 |
3.3.1 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指标 |
3.3.2 手术方式 |
3.4 数据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性别和年龄 |
4.2 肿瘤家族史 |
4.3 阑尾切除手术史 |
4.4 临床表现 |
4.5 误诊情况 |
4.6 实验室检查结果 |
4.7 CT及结肠镜检查结果 |
4.8 手术方式 |
4.9 病理特征 |
第5章 讨论 |
5.1 年龄特点及性别构成对比分析 |
5.2 肿瘤家族史对比分析 |
5.3 阑尾切除手术史对比分析 |
5.4 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对比分析 |
5.5 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分析 |
5.5.1 血红蛋白 |
5.5.2 肿瘤标志物 |
5.6 CT及结肠镜检查对比分析 |
5.6.1 CT |
5.6.2 结肠镜检查 |
5.7 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
5.7.1 病理组织学类型 |
5.7.2 肿瘤大小 |
5.7.3 TNM分期 |
5.8 手术治疗情况对比分析 |
研究局限性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比较早期手术与保守治疗对成人复杂性阑尾炎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方法 |
1 研究方案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范围 |
4 数据库及检索策略的制定 |
5 检索筛选文献 |
6 研究的评价与整理 |
7 数据分析及处理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研究质量评价 |
3 汇总分析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复杂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金匮要略》薏苡四方研究述评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上篇:《金匮要略》薏苡四方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第一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方法 |
1 版本校勘,明确仲景原文 |
2 字义考证,回归仲景原意 |
3 针对疑难问题,梳理注家观点 |
4 整理医案,分析后世应用传承与流变 |
第二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意义 |
第三节 麻杏苡甘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四节 薏苡附子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五节 薏苡附子败酱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六节 《千金》苇茎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七节 上篇总结 |
1 薏苡四方文献考证结果汇总 |
2 薏苡四方传承流变的综合分析 |
第二章 下篇: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 |
第一节 东汉时期之前的先民对薏苡的认识 |
1 薏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种植情况 |
2 夏商时期薏苡崇拜及其遗留影响 |
3 截至东汉时期对薏苡药用价值的认识 |
4 小结 |
第二节 仲景运用薏苡仁临床经验及其对薏苡仁药用功能的发展 |
1 仲景对《金匮要略》薏苡四方所治疾病的认识 |
2 仲景对薏苡仁药用功能认识的发展 |
3 仲景运用薏苡仁的具体经验 |
第三节 后世对于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
1 后世本草着作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
2 后世医案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
第四节 下篇总结 |
第三章 附篇:基于蛋白组学的薏苡仁功效现代诠释初探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蛋白组学研究介绍 |
2 蛋白组学与中医药 |
3 技术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1 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
2 生物信息分析 |
第四节 讨论和结论 |
1 对差异蛋白功能的解读及其与薏苡仁功效的关系分析 |
2 薏苡仁调节上述蛋白的成分基础分析 |
3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工作展望 |
4 本研究的结论 |
第五节 附篇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M现代医案来源目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30例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影像学检查 |
1.3 血液学检查 |
1.4 病理学检查 |
1.5 治疗情况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患者一般资料 |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 |
2.3 血液学检查结果 |
2.4 病理结果分析 |
2.5 治疗结果 |
2.5.1 手术治疗 |
2.5.2 化疗 |
2.6 生存随访 |
3 讨 论 |
3.1 流行病学特征 |
3.2 临床特征 |
3.3 病理及分子特征 |
3.4 手术治疗 |
3.5 化疗及腹腔热灌注治疗 |
3.6 随访 |
(6)阑尾恶性肿瘤1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随访 |
1.3 手术方式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和体征 |
2.2 实验室检查 |
2.3 手术及病理特征 |
2.4 化疗及预后生存情况 |
3 讨论 |
(7)阑尾肿瘤误诊为急诊阑尾炎行急诊阑尾切除术36例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术中所见及手术方式 |
2.2 术中冰冻切片和(或)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
3 讨论 |
(8)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技术在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图像处理与分析 |
1.4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临床诊断与MSCTE检查结果比较 |
2.2 MSCTE对肠道诊断价值分析 |
2.3 MSCTE诊断消化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3 讨论 |
(9)右结肠憩室穿孔并腹腔脓肿形成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 |
1.3 误诊情况 |
1.4 诊断与治疗 |
1.5 预后 |
2 讨论 |
2.1 临床特点 |
2.2 影像学检查 |
2.3 鉴别诊断 |
2.3.1 阑尾周围脓肿: |
2.3.2 结肠癌: |
2.3.3 Crohn病: |
2.4 手术治疗 |
2.5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
四、结肠癌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64排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左开荣,陈力,张义,代红,刘元兵.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5)
- [2]中青年和老年盲肠部位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D]. 梁超. 吉林大学, 2021(01)
- [3]比较早期手术与保守治疗对成人复杂性阑尾炎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D]. 张驰. 青岛大学, 2021
- [4]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D]. 窦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5]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30例临床特征分析[J]. 许明芳,蹇丹,彭红,何娟,陈骞,钱程远,戴楠,单锦露,王东,冯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1(01)
- [6]阑尾恶性肿瘤14例临床分析[J]. 王志强,穆向明,蒋浩海,周林森,钱玉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01)
- [7]阑尾肿瘤误诊为急诊阑尾炎行急诊阑尾切除术36例原因分析[J]. 孟松峰,朱运海.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01)
- [8]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技术在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蓝星,凌丽芳,支琪,周钟珩. 交通医学, 2020(06)
- [9]右结肠憩室穿孔并腹腔脓肿形成误诊分析[J]. 朱金明,李翠芳,杨光. 临床误诊误治, 2020(11)
- [10]18F-FDG PET/CT对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 李敬,郜莹,李建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