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安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制度

浅谈公安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制度

一、公安高校教材管理体系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侯晓娜[1](2021)在《公安院校图书馆服务课程思政的SWOT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课程思政为公安院校图书馆突破传统的服务边界,谋求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机遇。运用SWOT分析法,对影响公安院校图书馆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因素进行全面解析,基于发挥优势、改善劣势、利用机会、回避威胁的原则,从丰富课程思政资源、树立课程思政服务理念、开辟课程思政服务专区、加强宣传推广、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学术研究、聚焦用户需求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公安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新思路。

张辛,鞠克强[2](2021)在《助力职业新转型 铸魂提能续辉煌——上海公安系统军队转业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转干部转业地方工作,是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要安置好,也要使用好,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2017年1月,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小组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探索开展计划分配军转干部进高等学校专项培训的指导意见》(国转联[2017]1号),探索开展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这既是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队伍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军转安置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李晓波[3](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实践表明,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识教育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不断发展,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中国的通识教育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未完全确立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同等发展的管理理念、通识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专门性管理机构设置混乱、管理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等方面。这些问题与现实中传统"知识论"理念、"行政管理论"、管理机构认识分歧、"平台辅助论"等因素有关。要加快高校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必须立足通识教育发展现状,研究通识教育管理规律,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管理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确立"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重发展的管理理念,制定以"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纲要"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以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机构,强化课程平台、网络平台、组织平台、考核平台等平台建设,推动通识教育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从而为通识教育的管理实践提供理念、制度、组织和平台支持。

白月影[4](2021)在《内蒙古社会安全事件恢复重建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

宋英杰[5](2021)在《移民管理警察职业化培训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星雁[6](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研究》文中指出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新时代培根铸魂、修德塑行的重要使命。随着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日益重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以及学生个人对全面发展的追求,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法规予以保障实施。思政课程作为一门“补钙”课程,始终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价值。高中思想政治课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是整体构建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一步。因此两学段的衔接是必要且重要的。而课程衔接不仅要求时间维度上相互承接,还要求空间维度上各方相互配合,因此课程衔接往往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改变和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努力促成,也离不开各科教师、各位家长、各个部门的齐心助力。本文立足国内外学者关于思政课衔接的研究成果,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具体选取高中与高校两个重要学段,在道德发展理论、认知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二者衔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笔者通过在研究前期和研究过程中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参与观察,认为目前学校对思政课重视不够、两学段衔接工作效率低、教材部分内容重复倒置、教师交流少、学生参与思政课热情不高、环境正向引导功能不强仍是造成高中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无法实现顺利衔接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离不开传统应试教育弊端、衔接工作指导体系不完善、教材编写体系不健全、教师衔接意识较弱、思政课堂吸引力不足以及整体德育环境欠佳的影响。高中与高校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相邻学段,同样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培养阶段,两个阶段的同向同行、互利互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针对两学段的衔接问题分别从六个方面给出具体解决策略。期望两学段课程实现顺利衔接,更好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红鑫[7](2021)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发展的基石,肩负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云南义务教育发轫于20世纪初期,民国成立后,义务教育有了一定的进展。1916年后,由于先后兴起的护国、护法运动,形成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停滞。二六政变后,云南政局逐渐稳定,义务教育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云南仅用10余年时期,义务教育便跃居全国前列,成为边疆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典范。不论是学生的数量、学校数,还是经费数、教职员数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在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指引下围绕义务教育的建立与发展制定义务教育推行方针,以期大力推进云南义务教育的发展。本研究基于云南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形,从三个方面对云南义务教育进行研究与分析:第一部分考证云南义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从义务教育产生的背景出发,还原云南义务教育早期的发展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原型。第二部分考证云南推行义务教育的措施,具体可分为经费、行政管理以及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就经费而言,云南通过教育经费独立和省、中央补助款建立自上而下的三级经费承担机制与三权分立的教育经费监督机制,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行政管理方面,则是建立教育厅、教育局、街村学董的三级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推行义务教育,1935年又设置专门义务教育管理机构——省县义务教育委员会以及学区督学(视导员)负责义务教育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考察,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行政保障;此外,针对师资不足方面,通过省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学校、简易师范学校、师资训练所、改良塾师、强化考核等方式培养师资,保障师资的量与质。第三个部分剖析云南义务教育发展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从义务教育经费基础、发展不均、多元发展、汉民融合、组织有力等方面,探析义务教育发展在云南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以期为当代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王小威[8](2021)在《成都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后勤管理质量提升研究 ——以世警会高新赛区为例》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体育赛事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广城市品牌效应的重要媒介。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8月成都成功举办系亚洲首次的“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为成都市打造赛事名城建设夯实了基石,体育赛事举办的成功与否与赛事后勤管理密不可分,因此,对赛事后勤管理的研究是推进赛事高质量服务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成都“世警会”高新赛区后勤管理服务为切入点,对后勤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剖析,并提出相关优化路径,旨在为成都推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及办好2021年大运会、2022年世乒赛、2025年世运会“三大赛事”做出贡献。本研究以如何提升成都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后勤管理质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和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世警会高新赛区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体育赛事自身的特点及后勤管理中涉及到的众多因素,在体育管理学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管理学,将大型体育赛事后勤管理因素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场地设施与设备管理、餐饮住宿及环境管理、气象与交通服务管理、安保与医疗管理、通讯设备管理等八大要素,并将高新赛区赛事后勤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大型体育赛事后勤管理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阐析了赛事内部管理者专职人员志愿者;赛事实现者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赛事消费者观众和赛事合作者供应商及赞助商的管理。在场地设施与设备管理中主要阐析了赛事的技术设备与场地设施的管理。在餐饮住宿及环境管理中对食宿管理进行了分类阐述,重点强调了食宿所涉及的环境卫生安全问题。在气象交通服务管理中主要阐析了天气的重要性和赛事中不同人员的交通服务管理。在安保与医疗管理中强调了比赛期间的安全与救护工作。在通讯管理中强调了通讯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同时对颁奖、证件和票务的管理以及紧急事件的处理做了具体分析。分析得出:高新赛区虽以“零”失误完成了所有项目的竞赛组织工作,但在后勤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实际问题,为成都后期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在后勤管理体系提出了相关优化路径:(1)树立新的赛事后勤管理观念;(2)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3)强化人事管理,完善岗位责任制度;(4)加强系统化管理,强化绩量考核;(5)优化后勤管理机构,增强后勤信息化管理。

陈定武[9](2021)在《聚焦高质量发展 推进研究生教育“五大引领” 努力为公安队伍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作为全国公安系统最高学府,作为公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开创者、先行者和引领者,在公安部党委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北京市教委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部机关业务局、全国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帮助下,27年来,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初心使命,坚持"高层次、高标准、

赵学刚[10](2021)在《警务实战能力牵引的成果导向多维度公安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升公安本科院校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质量,以警务实战能力为目标导向,运用成果导向、学生为中心等教育理念,构建了成果导向的多维度公安专业教学体系。该体系是教学成果标准、成果达成的教学过程、成果达成度评价等三个体系和三重闭环一体化的协同式公安专业教学体系,其包含五个维度内涵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时代公安本科院校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公安行业协同育人及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方法。

二、公安高校教材管理体系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安高校教材管理体系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院校图书馆服务课程思政的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图书馆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进路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二)服务课程思政建设是公安院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
二、图书馆服务课程思政的SWOT要素分析
    (一)内部优势
    (二)内部劣势
    (三)外部机会
    (四)外部挑战
三、公安院校图书馆服务课程思政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优势、把握机会
    (二)利用优势、规避威胁
    (三)利用机会、克服劣势
    (四)弥补劣势、规避风险

(2)助力职业新转型 铸魂提能续辉煌——上海公安系统军队转业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具体做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试点校校联合办训,构建“五位一体”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二)依托阵地优势,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打造“阵地主导、行业引导、实战训导”的大德育教育体系
    (三)坚持需求导向,突出能力本位中心,创建“订单式、模块化”的上海公安职业特色课程教学体系
    (四)统筹优质资源,强化三方协同育人,建立“政校合作、校校联合、校局联动”的多元化办训工作体系
    (五)坚持质量至上,明确考核评价标准,完善“教考分离、育用衔接、过程评估”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二、主要创新点
    (一)立足职业教育视角,创新“教、学、练、战、育”五位一体培训模式,实现育用结合双向衔接、双元融合
    (二)以岗位胜任为标准,突出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建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架构
    (三)以教学质量为保障,统筹优质资源,构建校政合作、校局联动的多元化协同工作机制
三、推广应用效果
    (一)学员学习效果显着
    (二)带动了培训项目发展
    (三)获得领导和上级单位肯定
    (四)塑造了专项培训品牌

(3)高校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二、确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并重发展的管理理念
    (一)存在问题:未确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并重发展的管理理念
    (二)成因分析:传统“知识论”的影响
    (三)建设策略:确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并重发展的管理理念
三、制定以“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纲要”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体系
    (一)存在问题:通识教育核心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二)成因分析:“行政管理论”下制度体系建设缺位
    (三)建设策略:制定以“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纲要”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体系
四、构建以“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机构体系
    (一)存在问题: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设置混乱
    (二)成因分析:专业性管理机构认识存在分歧
    (三)建设策略:构建以“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机构体系
五、加强通识教育管理平台体系建设
    (一)存在问题:通识教育管理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二)成因分析:“平台辅助论”的消极效应
    (三)建设策略:加强通识教育管理平台体系建设
结 语

(6)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1.国家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学校推动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3.学生道德人格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1.研究视角创新
        2.研究内容创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概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相关概念界定
        1.高中思想政治课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3.课程衔接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理论依据
        1.政策依据
        2.道德发展理论
        3.认知阶段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比较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联系
        1.课程性质统一
        2.课程目标一致
        3.教材内容合理重复
        4.教学组织形式相似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区别
        1.教学内容理论层次不同
        2.教学任务各有不同
        3.教学方法具有差异性
        4.教学评价具有差异性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的可能性
        1.教育目标的连贯性
        2.教材内容的关联性
        3.教育阶段的连续性
        4.教育对象的特定性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的必要性
        1.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
        2.思想政治体系完整构建的要求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的观察分析
        1.观察对象
        2.观察内容
        3.观察结果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的现存问题
        1.学校对思政课重视不够
        2.两学段课程衔接效率低
        3.教材部分内容重复倒置
        4.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5.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不高
        6.环境正向引导功能不强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应试教育下重智轻德弊端的影响
        2.课程衔接工作理论指导体系不完善
        3.教材编写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4.中高校教师衔接意识较弱
        5.思政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
        6.整体德育环境功利化倾向明显
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突出德育关键地位,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
        1.深化德育改革,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力度
        2.明确德育地位,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3.重视德育评价,丰富优化德育评价方法
    (二)教育部门制度保障,共筑思政课建设同心圆
        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2.推进政策落实,完善衔接保障制度
        3.创设对话平台,携手齐心共助成长
    (三)统筹编写教材内容,加强教材体系建设
        1.遵循编写原则,提高教材质量
        2.把握三个注重,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3.重视教材内容编写,加强内容衔接
    (四)教师树立衔接意识,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1.树立衔接意识、瞻前顾后做好学科引路人
        2.关注学生心理、引导中、大学生顺利转变
        3.提升专业素养,构建学科专业格局
    (五)提升第一课堂感染力,重视第二课堂构建
        1.注重教学教法的衔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2.重视挖掘优质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3.双向承接两学段“空白期”,把握重要衔接点
    (六)整体环境协调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
        1.弘扬良好家风家训,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2.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3.创建良好社会环境,培育良善的社会风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附录2 学生行为等级量表
附录3 影响课程衔接的相关因素观察一览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回溯真相: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
        (二)现实诉求:为当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民国义务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民国时期云南省义务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核心概念:“义务教育”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发展背景与基础
    第一节 云南义务教育发展历史背景
        一、云南义务教育发展时代背景
        二、云南义务教育发展现实背景
        (一)地理环境
        (二)政局曲折
        (三)经济发展
    第二节 云南义务教育发展基础
        一、现实基础
        二、师资基础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发展情形
    第一节 云南义务教育发展历程
        一、经费独立,初步发展
        二、多元并举,发展兴盛
        三、局势恶化,由盛转衰
    第二节 云南义务教育实施形式
        一、普通小学
        二、简易小学
        三、短期小学
        四、巡回学校
    第三节 云南边地义务教育发展情形
        一、直面问题,政策保障
        二、针对地域,分地设学
    第四节 云南义务教育发展典型性案例
        一、昆明市义务教育发展情形
        二、普洱县义务教育发展情形
        三、腾冲县义务教育发展情形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经费筹集与管理
    第一节 经费困境:推动教育经费独立
    第二节 县市不均:建立三级承担经费机制
        一、各县市自筹义教经费
        二、中央及省政府拨款
    第三节 强化监督:完善教育经费运行与监督机制
        一、经费运行制度
        二、经费监督方式
    第四节 丧失独立:义务教育发展受挫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行政与督导
    第一节 结束混乱:完善义务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一、分级管理:建立三级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二、专职负责:义务教育委员会
    第二节 强化监督:恢复义务教育督学制度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师资培养与管理
    第一节 发展束缚:师资不足
    第二节 挣脱束缚:培养师资
        一、以师范学区为中心发展省立师范学校
        二、广设县立师范学校
        三、推广短期师资训练所(班)
        四、改良塾师
    第三节 考奖并举:加强管理
        一、严格考核教师
        二、改善师资待遇
    第四节 初见成效:摆脱困境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发展特点、作用与启示
    第一节 义务教育发展特点与经验
        一、经费支撑,阶段分明
        二、筹款差异,发展不均
        三、因地制宜,多元发展
        四、汉民并举,融合共进
        五、完善组织,赏罚分明
    第二节 云南义务教育历史作用
        一、扩大受教育者规模,加快近代化进程
        二、增强公民意识,维系边疆稳定
        三、奠定新中国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义务教育发展启示
        一、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二、完善教育管理机制,提高义务教育发展质量
        三、改善师生待遇,实施师资流动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史料
    专着
    期刊、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8)成都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后勤管理质量提升研究 ——以世警会高新赛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赛事与大型体育赛事
        2.1.2 后勤
        2.1.3 赛事后勤管理
    2.2 基础理论
        2.2.1 管理学理论
        2.2.2 组织理论
        2.2.3 激励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
        2.3.2 国内研究
        2.3.3 研究评述
3 结果与分析
    3.1 成都世警会高新赛区赛事现状分析
        3.1.1 赛事简介
        3.1.2 赛事组织机构管理
    3.2 大型体育赛事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素分析
        3.2.1 赛事后勤管理主要内容分析
        3.2.2 赛事后勤管理要素分析
    3.3 赛事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3.3.1 赛事内部管理者
        3.3.2 赛事实现者
        3.3.3 赛事消费者
        3.3.4 赛事合作者
    3.4 赛事场地设施与设备管理分析
        3.4.1 技术设备管理
        3.4.2 场地设施管理
    3.5 赛事餐饮、住宿及环境管理分析
        3.5.1 住宿管理
        3.5.2 餐饮管理
        3.5.3 食、宿卫生及环境管理
    3.6 赛事气象与交通服务管理分析
        3.6.1 气象保障管理
        3.6.2 交通服务管理
        3.6.3 不同人群交通出行者管理
    3.7 赛事安保与医疗管理分析
        3.7.1 安保管理
        3.7.2 医疗救护管理
    3.8 赛事通讯信息管理分析
        3.8.1 信息沟通管理
        3.8.2 通讯保障管理
    3.9 票务、证件与颁奖管理
        3.9.1 票务和证件管理
        3.9.2 颁奖管理
    3.10 赛事突发事件管理
4 成都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后勤管理质量提升路径
    4.1 树立新的赛事后勤管理观念
        4.1.1 树立赛事服务竞争意识
        4.1.2 赛事经验借鉴
        4.1.3 注重“以人为本”管理原则
        4.1.4 整合资源,建设节俭型赛事后勤
    4.2 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
        4.2.1 提高赛事管理者能力
        4.2.2 强化服务意识
        4.2.3 加强培训管理
    4.3 强化人事管理,完善岗位责任制度
        4.3.1 完善人员选拔管理
        4.3.2 完善岗位职责制度
        4.3.3 注重目标激励
    4.4 加强系统化管理、强化绩量考核
        4.4.1 注重系统管理
        4.4.2 量化考核指标
        4.4.3 制定科学评估方法
    4.5 优化后勤管理机构,增强后勤信息化管理
        4.5.1 优化后勤管理机构
        4.5.2 增强信息化管理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一 高新赛区赛前预计裁判人员酒店住宿统计表
附件二 高新赛区各赛点预计竞赛工作人员午餐盒饭统计表
附件三 高新赛区医疗救护人员数量以及物资明细表
附件四 《成都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后勤管理质量提升研究——以世警会高新赛区为例》访谈提纲

(9)聚焦高质量发展 推进研究生教育“五大引领” 努力为公安队伍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办好研究生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办好研究生教育,是加快推进公安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办好研究生教育,是维护公安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地位作用的客观要求
    (三)办好研究生教育,是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实现“三个走在前列”办学目标的现实需要
二、努力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切实发挥研究生教育在整个公安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一)聚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领高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二)聚焦公安学科前沿动态,引领公安院校“世界一流学科”体系建设
    (三)聚焦国家安全战略和公安实战需要,引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科研创新
    (四)聚焦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引领专业化师资队伍体系建设
    (五)聚焦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引领新时代公安教育改革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构建体系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格局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进一步压实学院主体责任,发挥学院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主体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科学持续的投入体系,形成全校关心、支持、参与研究生教育的体制机制

(10)警务实战能力牵引的成果导向多维度公安专业教学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警务实战能力目标导向
    (一)强化应用型警察本科院校的基本定位
    (二)警务人才培养的警务实战能力目标导向
二、成果导向公安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一)协同式公安专业教学体系建设路径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三)成果导向公安专业教学体系结构模型
三、成果导向教学体系的多维度内涵体系建设
    (一)警务实战能力的内涵构成分析
        1.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体系功能结构分析
        2.警务实战能力的内涵体系
    (二)五维度内涵体系
四、成果导向五维度内涵公安专业教学体系应用建设
五、结语

四、公安高校教材管理体系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院校图书馆服务课程思政的SWOT分析[J]. 侯晓娜.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1(06)
  • [2]助力职业新转型 铸魂提能续辉煌——上海公安系统军队转业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J]. 张辛,鞠克强. 公安教育, 2021(10)
  • [3]高校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 李晓波.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4]内蒙古社会安全事件恢复重建能力评价研究[D]. 白月影.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
  • [5]移民管理警察职业化培训问题与对策[D]. 宋英杰.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6]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衔接研究[D]. 赵星雁. 延安大学, 2021(12)
  •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研究[D]. 王红鑫.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成都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后勤管理质量提升研究 ——以世警会高新赛区为例[D]. 王小威.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9]聚焦高质量发展 推进研究生教育“五大引领” 努力为公安队伍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J]. 陈定武. 公安教育, 2021(05)
  • [10]警务实战能力牵引的成果导向多维度公安专业教学体系建设[J]. 赵学刚.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1(02)

标签:;  ;  ;  ;  

浅谈公安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