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烯利促进棉铃吐絮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婵[1](2021)在《不同脱叶剂效果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以其独特的环境条件和资源优势,成为我国棉花的主产区。近些年来为了减少劳动成本,挖掘棉花增产增收的潜能,机采棉技术在新疆特别是兵团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加速南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效益的有效措施。化学脱叶是在收获前促使棉株的绝大部分叶片尽快脱落的一种技术,以提高机械采收的作业效率并降低籽棉的含杂率,而且脱叶剂的直接作用以及脱叶后田间通风透光状况的改善,促进了棉铃的开裂,而化学催熟即是应用催熟剂解决棉花的后期晚熟问题,尤其在气候异常多变的收获季节实行棉花化学脱叶,催熟保障机械采棉的顺利实现,对像新疆这类大棉区节约成本和增加效益,提高我国原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尤为重要。本试验通过设置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棉花脱叶剂品种、脱叶剂剂量、施药时间以及脱叶剂喷施对机采棉花生长发育、产量、棉纤维品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构建适宜南疆棉花机械采收关键农艺技术,为南疆大面积推广机采棉集约化生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分两年完成,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垦区农一师阿拉尔市十二团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2019年主要筛选最佳施药时间以及最佳施药浓度,设置三个施药时间,选用脱吐隆以及催脱通两种脱叶剂,研究分析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设置三个浓度脱吐隆以及催脱通两种脱叶剂,研究分析不同浓度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2019年和2020年选择南疆棉田常用的四种脱叶剂脱吐隆、催脱通、瑞脱龙和瑞花,进行不同脱叶剂的筛选试验。供试品种为新陆中88号,分析不同脱叶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单株结铃数、单铃重、保护性酶、不同部位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整齐度以及单产、经济效益等指标,记录各处理实际收获棉花产量、示范棉田的基本情况以及整个试验过程天气情况。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不同时间喷施脱叶剂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吐絮率达到50%时施药,脱叶速率提升快,脱叶率较高,在吐絮率40%-50%时喷施脱叶剂,对棉花产量品质均有明显的提升,吐絮率50%,棉花产量提高最大,吐絮率60%时喷施药剂,对棉花产量、品质无明显的影响,越早喷施脱叶剂棉花吐絮越好,综合来看,田间自然吐絮率达到50%时施药,效果最好。2.不同脱叶剂浓度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不同浓度处理对棉花脱叶效果影响不同。低浓度处理达不到显着的脱叶效果,高浓度处理焦叶挂枝率提高,增加了棉花含杂率,中浓度处理棉花的脱叶效果最好,脱吐隆每公顷用量为225 m L+助剂900 m L+1 050 m L(乙烯利)对棉花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催脱通每公顷用量为750 m L+助剂750 m L对棉花产量品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不同脱叶剂品种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4种脱叶剂均具有很好的脱叶效果和吐絮效果,其中催脱通和脱吐隆脱叶率及吐絮率较好,脱吐隆药效最显着,脱叶率及吐絮率最高,催脱通对棉花品质最稳定,脱吐隆、催脱通、瑞脱龙不同程度提高了棉花单产。脱吐隆、催脱通经济效益最好。催脱通和脱吐隆脱叶率两年内相对稳定,2019年脱叶过程中温度相对较高,四种脱叶剂在施药后25 d脱叶率全部≥90%,2020年温度较低,施药后30 d催脱通和脱吐隆处理脱叶率分别是93.08%和97.5%,瑞花和瑞脱龙处理分别是85.8%和80.25%,两年内四种脱叶剂处理后10-30 d均与清水对照有显着性差(P<0.05)。脱叶剂处理后2-6 d,棉花叶片中MDA(丙二醛)含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药后第6 d上升趋势最明显,四种脱叶剂处理棉花叶片中MDA含量与对照有显着性差异(P<0.05);四种脱叶剂对棉花单铃重、衣分影响不明显。催脱通处理对棉花纤维长度有明显的提升,其他三种脱叶剂处理后棉花纤维长度与对照差异不显着(P>0.05);四种脱叶剂处理棉花的纤维断裂比强度、纤维整齐度以及马克隆值影响不明显。两年大田试验表明催脱通和脱吐隆适宜在南疆阿拉尔垦区使用。
宋兴虎,徐东永,孙璐,赵文超,曹龙龙,张祥,唐纪元,韩焕勇,王洪这,陈洪章,王林,赵冰梅,杜明伟,田晓莉,李召虎[2](2020)在《在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用量及配比对脱叶催熟效果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棉花脱叶催熟是实现机械采收的前提。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脱叶催熟方式。鉴于不同棉区的环境条件和种植模式差异较大,研究了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的适宜用量及配比。【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和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南疆棉区的轮台和沙雅共9个地点开展田间试验,设50%(质量分数,下同)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40%乙烯利水剂3个混用处理,每公顷用量分别为450 g+1 725 m L(T1)、600 g+3 000 m L(T2)、600 g+4500 m L(T3),噻苯隆和乙烯利有效成分配比分别为1∶3、1∶4和1∶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在江苏大丰,药后16 d各处理脱叶率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在其他8个试验点,大多数处理药后14 d的脱叶率显着高于对照,且自然脱叶率越低提高幅度越大;但噻苯隆和乙烯利不同用量及配比之间的脱叶率差异不一致,且大部分情况下差异不大。部分地点某些处理药后14~16 d的脱叶率可达到90%。不论药前吐絮率低或高,药剂处理14~16 d后,与清水对照相比吐絮率未表现出明显的增加;然而,药前吐絮率较低的试验点药后吐絮率增幅大,反之,吐絮率增幅小。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对大部分试验点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无显着影响。【结论】药后14 d左右,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的脱叶效果比较明显,不同剂量和配比之间无一致性和大的差异;催熟效果相对较差,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不大。综合考虑脱叶催熟效果的稳定性和药剂成本,初步建议各棉区每公顷应用600 g的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3 000 m L的40%乙烯利水剂进行脱叶催熟。
田景山,张煦怡,王文敏,杨延龙,随龙龙,张鹏鹏,张亚黎,张旺锋,勾玲[3](2020)在《棉花脱叶催熟剂对纤维品质的影响及应用时间的确定》文中认为棉花脱叶催熟技术是实现棉花机械采收的重要前提,确定脱叶催熟剂喷施时期及标准对实现良好的脱叶和催熟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分期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方式,探讨了脱叶催熟剂对纤维品质的损伤程度,及与棉铃铃期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脱叶催熟剂对纤维长度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差异, 46%~69%的供试品种纤维长度较对照下降或持平,另有31%~54%的品种纤维长度反而较对照增加,所有品种纤维长度较对照平均仅降低0.2%~1.2%。纤维比强度受脱叶催熟剂的影响较为明显,其损伤量(处理与对照的差值)集中分布在-4~0 cN tex-1之间。脱叶催熟剂对纤维比强度的损伤程度与喷施时间有关,铃龄30 d时喷施损伤大,铃龄37 d时喷施损伤减小,且有61%供试品种的比强度较对照平均增加了1.1cN/tex。脱叶催熟剂对纤维比强度的损伤量随棉铃铃期延长而加剧,因此可根据"脱叶催熟剂喷施时棉铃的铃龄与铃期的比值(Rd/b)"这一指标确定脱叶催熟剂的喷施时间。此外,棉铃铃期与棉铃体积、棉铃体积与纤维比强度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如要生产比强度>31 cN tex-1的棉花纤维,所选品种的棉铃体积应>31.8 cm3、棉铃铃期应>60.0 d,且要在Rd/b>0.68 (铃龄40.9 d)后喷施脱叶催熟剂(可控制纤维比强度损伤量小于0.5 cN tex-1)。
周婷婷,肖庆刚,杜睿,韩小强,张国强,王国宾[4](2020)在《我国棉花脱叶催熟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化学脱叶催熟技术是棉花机械收获的重要前提,是机采棉综合农艺配套技术的关键环节。合理施用脱叶催熟剂能够提高机采棉的脱叶吐絮质量,降低籽棉的含杂率,对解决新疆棉花品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棉花脱叶催熟剂存在有效成分单一、剂型同质化严重、喷施装备及喷施技术落后,造成籽棉含杂率高,严重影响棉花品质。本文评述了机采棉脱叶催熟剂及其施用的研究现状,总结提出了棉花脱叶催熟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对今后棉花脱叶催熟剂减施增效的前景和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付凯[5](2019)在《植保无人机在奎屯垦区喷施棉花脱叶剂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明确植保无人机MG1S在新疆奎屯垦区在喷施棉花脱叶催熟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纤维品质和产量等性状指标的影响,以奎屯垦区主栽棉花品种鲁研棉24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喷施时间、不同浓度脱叶剂、不同种类脱叶剂及植保无人机大疆MG1S和牵引式吊机喷雾机车两种喷施方式四个试验,探究植保无人机在机采棉脱叶过程中对脱叶率、吐絮率、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明确植保无人机最佳喷施时间和脱叶剂最佳使用浓度,比较不同施药模式下脱叶催熟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植保新技术在奎屯垦区推广应用及机采棉合理使用脱叶剂提质增效提供借鉴与参考。1、在不同吐絮程度喷施脱叶剂处理下,脱叶与吐絮效果在吐絮率40%时效果最佳,吐絮率60%次之,吐絮率20%效果最差;过早的使用脱叶剂会显着降低棉花的品质和产量,吐絮率40%和吐絮率60%时施用脱叶剂对棉花衣分、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无明显影响,对马克隆值有所降低,过早和过晚施用脱叶剂都会造成产量减产。2、施用不同浓度脱叶剂量对棉花纤维品质有轻微影响,但影响差异不显着,与对照相比较,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大,棉花纤维品质呈现下降趋势,对不同果枝节位,中下部影响不明显,对上部棉花纤维品质影响较大。脱吐隆+助剂+乙烯利(150mL/hm2+900ml/hm2+1500 ml/hm2)在无人机喷施过程中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最小。3、不同脱叶剂处理之间脱叶效果和吐絮效果差异显着(P<0.05),脱叶药效采胜最佳,其它依次为脱吐隆、瑞脱龙、辉丰和清脱。各处理对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无显着差异,对棉花纤维长、马克隆值均有所降低;不同处理对棉花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处理采胜、脱吐隆增长率为正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90%和2.14%,瑞脱龙、辉丰脱净和清脱则为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08%、-5.12%、-8.40%。4、植保无人机喷施药剂浓度相对机车浓度要大,在施药后5天后,植保无人机喷施脱叶剂处理脱叶率要高于机车喷施脱叶剂处理;植保无人机与机车在适当的时间喷施对棉花喷施脱叶剂后,两个处理纤维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相对于清水对照在数值有所降低,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无人机喷施脱叶剂处理的产量相对于机车作业喷施棉花脱叶剂增产157.5公斤/hm2;药剂费用上无人机处理较机车作业处理少180元/hm2。
张国蕾,陈兵,刘景德,王静,余渝,韩焕勇,王方永,李天南[6](2019)在《不同配置模式下机采棉脱叶催熟视觉症状及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机采棉脱叶和吐絮视觉症状和影响因素,研究不同脱叶剂在棉田的脱叶催熟规律,为脱叶剂在新疆早熟棉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同脱叶剂处理,在每个处理内外行选择长势均匀的棉株进行挂牌调查,分析取样叶和棉铃。【结果】叶片脱落的先后顺序是上层先掉小叶、新叶,后掉大叶、老叶、主茎叶,间隔3~5 d;中下层先掉主茎叶、大叶、老叶,后掉其他叶,间隔3~5 d;整体棉株主茎叶、铃对位叶先脱落,其他叶片,如铃上位叶、铃下位叶后脱落,间隔3~5 d。棉铃吐絮顺序是自下而上,内行快于外行1~2 d。叶片脱落过程中叶片颜色由绿色4~5 d后变成褐红色再过3~4 d后变成黄色,形态上由正常4~5 d后形成斑点,4~5 d后斑点连片,再过4~5 d后整叶老化干枯。离层在喷药后3~5 d先从下部裂开,再过3~5 d后断裂,形成完整离层。叶片脱落和棉铃吐絮顺序受到棉花品种(生育期121~125 d)、配置(66 cm+10 cm或76 cm+76 cm)、施药时间(9月5~15日)、药剂浓度(225~525 mL/hm2)、药剂种类、温度(日均温>18℃,最低温度>12℃)、雨、风(>3级)、草害、病虫害、支撑点(>1)及外界碰撞等内外因素的影响。【结论】喷药后3~5 d开始出现脱叶和吐絮加快症状,20 d后脱叶基本稳定,脱叶率83%~99%以上,吐絮率增加到81%以上。
方圣[7](2019)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花芽分化作为花发育的起始标志,对棉花生长发育、开花数量、质量以及棉花产量等都有影响。在花芽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胁迫、营养状况、肥水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花芽不能形成花蕾。蕾期是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敏感时期,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巩固花芽成蕾基数,扩大棉花优质高产形成的物质基础。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棉花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及产量品质形成规律,选用麦后直播棉中棉所50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在江苏南京(118°50’E,32°02’N)设置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水培试验,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为赤霉素(GA3,5 mgL-1)、6-苄氨基嘌呤(6-BA,25mg L-1)和缩节胺(DPC,150 mg L-1),以清水浸种作为对照(CK)。同时,于2016-2017年在江苏大丰(120°46’E,33°20’N)选用相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设置浸种、现蕾期喷施、浸种+现蕾期喷施大田试验。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从花芽分化过程中蔗糖、激素、基因表达的变化入手,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棉花花芽分化的调控机制;2、在此基础上研究棉蕾发育,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现蕾期喷施、浸种+现蕾期喷施对棉花现蕾、开花、成铃、吐絮的影响,进而分析棉花产量形成差异的来源;3、以棉仁蔗糖代谢为出发点,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现蕾期喷施、浸种+现蕾期喷施对棉子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的影响GA3和6-BA浸种促进棉花花芽分化,DPC浸种抑制花芽分化,主要表现为花芽数量的差异。GA3和6-BA浸种显着提高棉花顶芽内源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含量,降低生长素(IAA)含量,提高ZR/IAA和GA3/IAA比,最终增加花芽数量。GA3和6-BA浸种通过提高棉花顶芽蔗糖含量而上调GhSOC1、GhMADS13和GhAGL24的表达,促进花芽分化。DPC浸种通过下调GhMADS13的表达而抑制花芽分化。与6-BA相比,GhSOC1、GhMADS13和GhAGL24对GA3更敏感,使GA3和6-BA处理间花芽数量出现差异。蔗糖作为信号分子,为诱导花芽分化提供能量,花芽分化中期和后期各处理顶芽蔗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综上,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影响棉花顶芽内源激素(ZR、GA3、IAA)含量及其平衡,促进顶芽蔗糖积累,诱导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花芽分化。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铃形成过程中花器官量变的影响GA3和6-BA浸种、喷施、浸种+喷施提高棉花现蕾速率,DPC浸种降低现蕾速率。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6-BA处理现蕾强度高于GA3处理。同时,GA3和6-BA浸种、喷施、浸种+喷施显着增加棉蕾对位叶净光合速率(Pn),降低棉蕾对位叶碳水化合物含量,显着提高棉蕾蔗糖、淀粉含量和棉蕾生物量。因此,棉花蕾铃数增加,脱落率降低,成铃率与吐絮率相应提高。与对照(CK)相比,GA3浸种、喷施、浸种+喷施使棉花开花期、吐絮期提前,铃期缩短1-2d;6-BA浸种、喷施、浸种+喷施使铃期缩短2-3 d。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喷施、浸种+喷施处理均提高棉花优质铃(伏桃和早秋桃)比例。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GA3和6-BA浸种、喷施、浸种+喷施均显着提高籽棉产量,DPC仅在浸种+喷施条件下提高籽棉产量。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铃数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响应最敏感,是籽棉产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GA3喷施和6-BA喷施处理间比较,籽棉产量未出现差异;但在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6-BA处理籽棉产量显着高于GA3处理籽棉产量。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浸种+喷施条件下使铃数、铃重均增加,籽棉产量增产效应优于单独浸种或喷施处理。棉子产量、棉仁油脂与蛋白质产量在GA3和6-BA处理间变化趋势与籽棉产量一致,均显着高于对照。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6-BA处理棉子产量与棉仁油脂产量显着高于GA3处理;单独浸种或喷施条件下,GA3和6-BA处理间棉仁蛋白质产量未出现差异。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品质形成的影响GA3和6-BA在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改善棉花纤维品质,主要体现在增加纤维长度。棉子是纤维发育的“中间载体”,GA3和6-BA浸种、喷施、浸种+喷施均提高子指、仁指、油脂与碳水化合物含量;DPC仅在浸种+喷施条件下提高子指、仁指、油脂与碳水化合物含量。6-BA浸种、浸种+喷施处理棉仁蔗糖合成酶(SuSy)、酸性转化酶(C-INV)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均显着高于GA3处理,使碳水化合物含量出现差异,棉仁油脂含量与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着正相关,增加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油脂合成。因此,在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6-BA处理棉仁油脂含量高于GA3处理。SPS活性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作用方式下敏感性不同。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相比,浸种、浸种+喷施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使SPS活性出现差异的时间提前。因此,GA3和6-BA促进棉花花芽分化,增加花芽个数,巩固花芽成蕾基数,提高棉花现蕾强度,进而增加铃数。同时,GA3和6-BA提高棉花优质铃比例与吐絮率,为麦后直播棉优质高产及机械化收获奠定理论基础。
张国蕾[8](2018)在《机采棉脱叶催熟规律及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机采棉不同脱叶催熟剂的筛选、脱叶和催熟的规律及影响因素、脱叶催熟机理的研究,为机采棉提质增效合理使用脱叶剂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通过引进3种常用的脱叶剂在新疆风险棉区(184团)开展脱叶效果实验,探究其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及纤维品质等的影响以及机采棉脱叶和吐絮规律解析和影响脱叶吐絮因素的分析,明确不同脱叶剂在棉田的脱叶催熟规律以及围绕机采棉等行距密植新型模式下开展脱叶催熟剂使用规律和效果研究。【主要结果】1.不同脱叶剂对棉花的脱叶效果不同喷施瑞脱龙20天后脱叶率和吐絮率分别达到89.2%和92.1%,显着高于其它处理(P<0.05)。喷施脱叶剂后对棉花的单铃重、衣分、单株结铃数及产量影响较小,脱吐隆+助剂+乙烯利、瑞脱龙+助剂+乙烯利及辉丰脱净+助剂+乙烯利与对照差异不显着(P<0.05)。喷施脱叶剂后对棉花纤维的长度、整齐度、伸长率、成熟度及马克隆值影响较小,脱吐隆+助剂+乙烯利、瑞脱龙+助剂+乙烯利及辉丰脱净+助剂+乙烯利与对照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证明瑞脱龙+助剂+乙烯利最适宜在本研究区使用。2.喷施脱叶剂后棉花的叶片脱叶和吐絮规律及机理棉花喷施脱叶剂后落叶顺序是上层叶片小叶及新叶先脱落,大叶、老叶和主茎叶后脱落;中下层大叶、老叶及主茎叶先脱落,其他叶后脱落;整体棉株主茎叶、铃对位叶先脱落,其他旁叶如铃上位叶、铃下位叶后脱落。棉铃吐絮顺序是自下而上,内行先于外行。叶片脱落过程中叶片颜色由绿色到红色再到黄色,先有斑点然后连片再整叶老化干枯,离层由从下部裂开,最后断裂,形成完整离层。叶片脱落和棉铃吐絮次序受到棉花品种、配置、施药时间、浓度、种类、温度、雨、风、病虫草害、支撑点及外界碰撞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脱落和吐絮次序的改变。3.机采棉新种植模式下脱叶剂使用效果等行距密植模式下早期施用瑞脱龙的脱叶和催熟效果较好,晚期喷施脱吐隆脱叶和催熟效果较好,单施乙烯利也具有较好的脱叶和催熟效果,无论早期还是晚期喷药,药剂浓度大脱叶效果好。在等行距密植模式下化学脱叶催熟剂处理均会降低产量,减产1.44-67kg/亩,减产率0.49-23%;相同脱叶催熟剂无论施药早晚用药量越大减产越多,乙烯利会加速棉花成熟但会导致减产。施药晚脱吐隆减产少,施药早的瑞脱龙减产小。等行距密植模式下药剂处理都对棉花纤维品质绒长、比强度、成熟系数、整齐度影响较小,均未达显着差异;马克隆值受药剂影响较大,瑞脱龙+助剂+乙烯利(15g+15g+100g)和脱吐隆+速捷(15g+90g)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着(P<0.05)。脱吐隆、瑞脱龙和乙烯利的所有药剂处理均减小了棉花效益,瑞脱龙用量少对效益减少的最少,用量越大效益下滑的越多,脱吐隆使利润下滑的较少,乙烯利使利润下滑的较多。【结论】瑞脱龙+助剂+乙烯利的应用效果最好,可以在本研究区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用棉花视觉变化可直观反映棉花脱叶及吐絮情况,能正确反映棉花受催熟剂和脱叶剂影响的具体表现。能够指导棉花脱叶采收工作;喷施2种不同棉花脱叶剂及不同时期对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有显着影响,脱吐隆,瑞脱龙和乙烯利的所有药剂处理均减小了棉花效益,瑞脱龙用量少对效益减少的最少,施药量越大效益下滑越多,脱吐隆施药效益下滑的较少,乙烯利施药效益下滑的较多。
要焕[9](2018)在《转AtACS基因棉花产量及纤维发育分析》文中指出棉花是重要经济作物。研究表明,棉花植株和棉纤维生长发育受到植物激素乙烯调节,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是1-氨基-环丙烷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ACC参与调节植物抗逆、根毛发育、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等众多生物学过程。ACC合酶(ACC synthase,ACS)是生成ACC的关键酶,ACS表达活性变化与植物生长发育、逆境忍受能力、作物产量和质量等性状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获得了两种转拟南芥ACS基因陆地棉棉花株系(转基因1,转基因2)。本课题探究了转基因棉花产量变化特点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为探究转基因棉花产量变化特点及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情况,分别在河南开封、河南安阳、新疆阿拉尔试验田进行棉花种植。对三地试验田棉花产量对比分析,发现:与非转基因相比,三地试验田中转基因棉花棉铃数均显着增加;转基因棉花在开封和安阳两地吐絮率降低,衣指升高,在阿拉尔却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表型,吐絮率升高,衣指值下降。对转基因棉花棉铃数增多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转基因棉花果枝显着变长,并且各组织中GhACS基因表达量水平发生变化,ACC含量升高,由此得出:转基因棉花由于各组织中GhACS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ACC含量升高,促使棉花果枝持续发育,结铃数增加,棉花株型发生改变。说明GhACS基因可影响棉花果枝发育。利用VIGS技术使GhACS沉默发现果枝明显变短,进一步证实GhACS可影响棉花果枝发育。对转基因棉花吐絮率在河开封、安阳与阿拉尔表型不一致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转基因棉花吐絮率在开封降低是因为青铃数显着增加,在阿拉尔降低是因为吐絮铃数显着增加。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发现极有可能与降水量有关。对开封棉花生长发育期进行观测,发现转基因棉花在土壤水分充足情况下花期、铃期、吐絮期均未发生显着变化。大棚干旱条件下转基因棉花吐絮期显着提前。由此得出结论:阿拉尔转基因棉花因降水少,土壤干旱使吐絮期显着提前,吐絮率升高;开封和安阳转基因棉花因降水充足,花期、铃期、吐絮期均未发生显着变化,果枝的持续发育使青铃数增加,吐絮率降低。分析开封和安阳两地转基因棉花衣指值升高原因。发现转基因棉花成熟纤维长度未发生显着变化,纤维起始细胞密度增加,说明转基因棉花中衣指升高是由纤维起始密度增加引起。同时发现胚珠中ACC含量增加,与纤维发育相关的蔗糖合酶基因SuS(Sucrose Synthase)、微管蛋白基因TUB1(Tubulin1)、扩展素基因EXP1(Expansin1)、EXP2(Expansin2)表达水平升高,蔗糖合酶活性增加,纤维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说明ACC可影响棉纤维细胞起始密度。综上所述,转基因棉花中由于外源ACS基因引入,使棉花自身GhACS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各组织中ACC含量增加,促进果枝发育,棉铃数增多。转基因棉花干旱条件下吐絮期提前,适宜新疆阿拉尔种植,土壤水分充足时,果枝持续生长,使生长发育期延长,秋桃产量增加。转基因棉花胚珠中ACC含量升高,促进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增强蔗糖合酶活性,使纤维起始阶段胚珠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促进棉纤维起始,使纤维起始密度增加。
张坤朋,邓喜军,王朝阳[10](2017)在《无人机喷洒不同棉花催熟、脱叶复合药剂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无人机喷施条件下,不同药剂处理对棉花的脱叶、催熟效果。[方法]利用3WQF80-10型农用无人直升机,在棉花试验地开展田间药效试验,采用同异分析方法评价各处理综合效果。[结果]以脱叶率、脱叶效果、吐絮率、催熟效果和总成本为评价指标,处理3(540g/L噻苯·敌草隆悬浮剂150ga.i./hm2+40%乙烯利水剂750ga.i./hm2+飞防助剂13.5ga.i./hm2)的综合效果最佳。[结论]不同药剂处理雾滴密度在棉花冠层分布具有明显差异;随着药后时间的推移,棉花脱叶率、脱叶效果、吐絮率和催熟效果均有明显提高;脱叶率和脱叶效果较好的药剂处理并不意味着吐絮率和催熟效果也较好。
二、乙烯利促进棉铃吐絮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烯利促进棉铃吐絮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脱叶剂效果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 |
1.2.1 国外研究的情况 |
1.2.2 国内研究的情况 |
1.2.3 棉花化学脱叶原理 |
1.2.4 影响化学脱叶效果的因素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脱叶剂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区概况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率的影响 |
2.2.2 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吐絮率的影响 |
2.2.3 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
2.2.4 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不同浓度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区概况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浓度脱叶剂对棉花脱叶率的影响 |
3.2.2 不同浓度脱叶剂对棉花吐絮率的影响 |
3.2.3 不同浓度脱叶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
3.2.4 不同浓度脱叶剂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不同品种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区概况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4.2 分析 |
4.2.1 天气状况分析 |
4.2.2 不同处理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
4.2.3 不同处理对棉花吐絮效果的影响 |
4.2.4 不同脱叶剂对棉花叶片丙二醛(MDA)的影响 |
4.2.5 不同脱叶剂对棉花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不同时间喷施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
5.1.2 不同浓度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
5.1.3 不同品种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在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用量及配比对脱叶催熟效果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取样及测定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脱叶催熟剂用量及配比对棉花脱叶率的影响 |
2.2 脱叶催熟剂用量及配比对棉花吐絮率增量的影响 |
2.3 脱叶催熟剂用量及配比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2.4 脱叶催熟剂用量及配比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脱叶催熟剂用量及配比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 |
3.2 脱叶催熟剂用量及配比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
3结论 |
(3)棉花脱叶催熟剂对纤维品质的影响及应用时间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1.1脱叶催熟剂对纤维品质影响 |
1.1.2适期脱叶催熟的棉铃形态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脱叶催熟剂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
2.2 棉铃形态与铃期的定量关系 |
3 讨论 |
3.1 脱叶催熟剂喷施时间对棉花纤维品质的损伤 |
3.2 适宜脱叶催熟剂的使用时期和棉铃形态 |
4 结论 |
(4)我国棉花脱叶催熟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棉花种植现状 |
2 机采棉应用进展 |
3 棉花脱叶催熟剂作用机理及其种类 |
3.1 棉花脱叶催熟剂作用机理 |
3.2 棉花脱叶催熟剂的种类 |
3.2.1 干燥剂。 |
3.2.2 脱叶剂。 |
3.2.3 催熟剂。 |
4 棉花脱叶催熟剂喷施时间 |
4.1 棉铃吐絮率 |
4.2 棉铃刀切法 |
4.3 裂铃以上主茎节数 |
4.4 生理生长终止后积累的热量单位 |
4.5 开花后天数 |
5 棉花脱叶催熟剂喷施技术 |
5.1 喷杆喷雾机喷施技术 |
5.2 植保无人机的喷施技术 |
6 展望 |
(5)植保无人机在奎屯垦区喷施棉花脱叶剂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植保无人机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植保无人机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
2.2.2 植保无人机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吐絮效果的影响 |
2.2.3 植保无人机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品质效果的影响 |
2.2.4 植保无人机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产量效果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植保无人机喷施脱叶剂对棉花不同果枝节位纤维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浓度脱叶剂处理对不同部位棉花纤维长度的影响 |
3.2.2 不同浓度脱叶剂处理对不同部位棉花纤维整齐度的影响 |
3.2.3 不同浓度脱叶剂处理对不同部位棉花纤维断裂比强度的影响 |
3.2.4 不同浓度脱叶剂处理对不同部位棉花马克隆值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脱叶剂对棉花脱叶催熟应用效果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脱叶剂处理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
4.2.2 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脱叶剂处理对棉花吐絮效果的影响 |
4.2.3 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脱叶剂处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
4.2.4 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脱叶剂处理的棉花效益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植保无人机与牵引式喷雾机脱叶效果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5.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植保无人机与牵引式喷雾机脱叶对脱叶和吐絮效果效果比较 |
5.2.2 植保无人机与牵引式喷雾机脱叶对棉花纤维品质的比较 |
5.2.3 植保无人机与牵引式喷雾机脱叶的棉花效益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植保无人机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有显着影响 |
6.1.2 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浓度脱叶剂对不同部位棉花品质有显着影响 |
6.1.3 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脱叶剂对棉花脱叶催熟应用效果研究 |
6.1.4 植保无人机与牵引式喷雾机脱叶效果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6)不同配置模式下机采棉脱叶催熟视觉症状及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 料 |
1.2 方 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测定指标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机采棉脱叶及吐絮视觉症状效果 |
2.1.1 机采棉脱叶视觉症状及效果 |
2.1.2 机采棉吐絮视觉症状及效果 |
2.2 棉花脱叶及吐絮视觉症状变化 |
2.2.1 叶片脱落和离层形成的过程 |
2.2.2 催熟剂(乙烯利)和脱叶剂催熟或脱叶规律 |
2.2.3 棉花脱叶及吐絮视觉症状变化 |
2.3 机采棉脱叶及吐絮影响因素 |
2.3.1 机采棉脱叶影响因素 |
2.3.2 棉铃吐絮的影响因素 |
3 讨 论 |
4 结 论 |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研究背景 |
2 花芽分化的生物学特性 |
3 花芽分化的影响因素 |
3.1 基因型 |
3.2 环境因素 |
3.3 植物激素 |
4 花芽分化及花蕾形成的调控措施 |
4.1 播种期 |
4.2 肥料 |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 |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
5.1 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 |
5.2 棉花主要品质性状 |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技术路线 |
6.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6.2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棉苗素质 |
2.2 花芽数量 |
2.3 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
2.4 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碳氮比 |
2.5 基因表达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激素水平的影响 |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蕾铃形成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棉花开花期、铃期及铃期气象因子 |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蕾形成的影响 |
2.3 棉蕾对位叶源能力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 |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 |
2.5 棉蕾对位叶源能力与棉花产量品质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 |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蕾铃形成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子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棉子产量及产量构成 |
2.2 棉子生物量分配 |
2.3 棉子主要品质指标 |
2.4 棉子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
2.5 棉仁蔗糖代谢相关物质 |
2.6 棉仁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 |
3 讨论与结论 |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子产量的影响 |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子品质形成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1 讨论 |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的影响 |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蕾铃形成和产量的影响 |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与产量品质形成关系的影响 |
2 结论 |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已录用和已投稿的文章 |
致谢 |
(8)机采棉脱叶催熟规律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脱叶剂对棉叶脱叶机理初步研究 |
1.2.2 脱叶剂对棉花脱叶率和产量的影响 |
1.2.3 脱叶剂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
1.2.4 脱叶剂对棉花成本效益分析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材料方法 |
2.1 风险棉区机采棉脱叶剂的应用效果试验设计 |
2.1.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安排 |
2.1.2 试验处理 |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机采棉脱叶催熟规律研究及新型种植模式脱叶剂使用试验设计 |
2.2.1 试验地概况 |
2.2.2 试验处理 |
2.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机采棉脱叶催熟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试验处理 |
3.2 机采棉脱叶及吐絮规律分析 |
3.2.1 老叶与新叶脱落顺序 |
3.2.2 小叶与大叶脱落顺序 |
3.2.3 主茎叶和旁叶脱落次序 |
3.2.4 不同层(上、中、下)脱落顺序 |
3.2.5 铃对位叶及铃周边叶片的脱落次序 |
3.2.6 观察内行和外行脱落顺序 |
3.2.7 观察棉铃的吐絮顺序 |
3.2.8 观察内外行吐絮顺序 |
3.3 棉花脱叶及吐絮规律变化原理分析 |
3.3.1 描述叶片脱落的过程,变色过程、不同部位叶柄等 |
3.3.2 催熟剂(乙烯利)和脱叶剂催熟或落叶情况 |
3.3.3 棉花脱叶及吐絮规律变化原理分析 |
3.4 机采棉脱叶及吐絮影响因素分析 |
3.4.1 机采棉脱叶外界因素 |
3.4.2 机采棉脱叶内因 |
3.4.3 棉铃吐絮的影响因素 |
3.5 小结 |
第四章 机采棉等行距密植模式下棉花脱叶催熟规律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
4.1 试验处理 |
4.2 等行距密植模式下不同脱叶剂处理的棉花脱叶及吐絮效果 |
4.3 等行距密植模式下不同脱叶剂处理的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4.4 等行距密植模式下不同脱叶剂处理的棉花品质 |
4.5 等行距密植模式下不同脱叶剂处理的棉花效益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风险棉区机采棉脱叶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
5.1 不同棉花脱叶剂处理对脱叶和吐絮效果的影响 |
5.2 不同棉花脱叶剂处理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
5.3 不同棉花脱叶剂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1.新疆风险棉区(184团)的脱叶剂效果 |
2.脱叶催熟剂视觉变化规律明显,影响因素各有差异 |
3.等行距密植模式下棉花脱叶吐絮产量和品质影响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转AtACS基因棉花产量及纤维发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 |
1 前言 |
1.1 棉花生产现状 |
1.2 棉花产量 |
1.2.1 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性状 |
1.2.2 棉花产量影响因素 |
1.3 棉纤维 |
1.4 乙烯 |
1.4.1 ACC合酶 |
1.4.2 乙烯在棉纤维发育中的作用 |
1.4.3 乙烯对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 |
1.5 立题依据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培养基和试剂 |
2.3.1 常用培养基配制 |
2.3.2 棉花基因组DNA提取液配制 |
2.3.3 TSS重悬液配制 |
2.3.4 蔗糖合酶活性测定试剂 |
2.3.5 VIGS重悬液配制 |
2.3.6 工具酶及试剂盒 |
2.4 实验引物 |
2.5 实验方法 |
2.5.1 棉花培育种植 |
2.5.2 棉花基因组DNA提取 |
2.5.3 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 |
2.5.4 载体构建 |
2.5.5 农杆菌侵染棉花 |
2.5.6 棉花各组织RNA提取及cDNA制备 |
2.5.7 植物组织ACC的提取和测定 |
2.5.8 纤维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2.5.9 蔗糖合酶活性测定 |
2.5.10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转基因棉花产量统计分析 |
3.1.1 2016年开封棉花产量统计分析 |
3.1.2 2017年开封棉花产量统计分析 |
3.1.3 2017年安阳棉花产量统计分析 |
3.1.4 2017年阿拉尔棉花产量统计分析 |
3.1.5 2017年开封、安阳、阿拉尔棉花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差异分析 |
3.1.6 2017年开封、安阳、阿拉尔棉花生长发育环境对比分析 |
3.2 转基因棉花单株铃数增多原因分析 |
3.2.1 转基因棉花株型观测 |
3.2.2 转基因棉花各组织中ACC含量分析 |
3.2.3 转基因棉花各组织中GhACS基因表达量分析 |
3.2.4 GhACS基因干涉下表型分析 |
3.3 转基因棉花吐絮分析 |
3.3.1 转基因棉花吐絮铃数、青铃数分析 |
3.3.2 转基因棉花花期、铃期、吐絮期观测分析 |
3.3.3 干旱条件下转基因棉花花期、吐絮期分析 |
3.3.4 干旱条件下转基因棉花产量统计分析 |
3.4 转基因棉花纤维发育分析 |
3.4.1 转基因棉花纤维终长度观测 |
3.4.2 转基因棉花纤维起始密度观测 |
3.4.3 转基因棉花纤维发育初期ACC含量分析 |
3.4.4 转基因棉花纤维发育初期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
3.4.5 转基因棉花纤维发育初期相关酶活性分析 |
4 讨论 |
4.1 转基因棉花棉铃数增多原因分析 |
4.2 转基因棉花吐絮率变化分析 |
4.3 转基因棉花纤维发育分析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无人机喷洒不同棉花催熟、脱叶复合药剂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及概况 |
1.2 供试药剂及器材 |
1.3 试验器械及参数 |
1.4 试验设计与处理 |
1.5 试验结果调查与分析方法 |
1.5.1 叶面雾滴测试 |
1.5.2 药效调查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无人机喷施条件下各处理棉花冠层雾滴密度状况 |
2.2 无人机喷施条件下棉花冠层不同部位叶面药液雾滴密度分布 |
2.3 无人机喷施条件下不同处理的脱叶率和脱叶效果 |
2.4 无人机喷施条件下不同处理的吐絮率和催熟效果 |
2.5 无人机喷施条件下不同药剂处理的成本分析 |
2.6 无人机喷施条件下5个不同药剂处理间的同异分析 |
2.6.1 各评价指标权重 |
2.6.2 不同处理的同异分析 |
3 讨论 |
四、乙烯利促进棉铃吐絮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脱叶剂效果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D]. 刘婵.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在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用量及配比对脱叶催熟效果影响[J]. 宋兴虎,徐东永,孙璐,赵文超,曹龙龙,张祥,唐纪元,韩焕勇,王洪这,陈洪章,王林,赵冰梅,杜明伟,田晓莉,李召虎. 棉花学报, 2020(03)
- [3]棉花脱叶催熟剂对纤维品质的影响及应用时间的确定[J]. 田景山,张煦怡,王文敏,杨延龙,随龙龙,张鹏鹏,张亚黎,张旺锋,勾玲. 作物学报, 2020(09)
- [4]我国棉花脱叶催熟技术研究进展[J]. 周婷婷,肖庆刚,杜睿,韩小强,张国强,王国宾. 棉花学报, 2020(02)
- [5]植保无人机在奎屯垦区喷施棉花脱叶剂的应用效果研究[D]. 付凯.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6]不同配置模式下机采棉脱叶催熟视觉症状及机理[J]. 张国蕾,陈兵,刘景德,王静,余渝,韩焕勇,王方永,李天南. 新疆农业科学, 2019(10)
-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花芽分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方圣.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机采棉脱叶催熟规律及效果研究[D]. 张国蕾. 石河子大学, 2018(02)
- [9]转AtACS基因棉花产量及纤维发育分析[D]. 要焕. 河南大学, 2018(01)
- [10]无人机喷洒不同棉花催熟、脱叶复合药剂效果研究[J]. 张坤朋,邓喜军,王朝阳. 农药,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