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向量建模与理论

特征向量建模与理论

一、特征向量法建模与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徐悦[1](2020)在《数据篡改攻击下电力CPS电压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先进的计算、通信技术给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促进了它的智能化与信息化,但同时也给它增加了来自信息系统的威胁。各种电力业务在实施过程中会被攻击者监视和利用,造成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出现信息泄露或决策失误,引起各种经济与社会损失。数据篡改攻击作为一种威胁性极强的网络攻击,经常被攻击者利用对电网造成危害,通过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攻击者可以将虚假数据秘密地注入智能电表测量或状态估计的监测机制,从而影响系统判断,造成电压越限等问题。因此,在电力信息物理系统深度耦合的背景下,网络攻击的存在使电力CPS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建模分析时要能够综合信息侧的攻击情况和电力侧的动态变化情况,以便提出更加有效地控制、改善策略。本文主要针对篡改攻击造成的电压不稳定问题提出新的控制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信息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中节点的重要度进行了讨论,其次基于设备存在的漏洞,利用攻击图量化出了与漏洞相关联的信息节点攻击概率,以相关的电力侧指标作为后果,综合分析了电力CPS中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此结果可以对二次设备的关键性作出评价,为电力CPS防御工作提供指导。(2)总结了电力CPS信息侧与物理侧的交互影响和故障传播特征,分析了网络攻击获取控制权的入侵方式以及篡改攻击的攻击途径,利用广义随机Petri网理论构建了攻击的入侵模型和信息的传递模型,计算出恶意数据包成功注入的概率。接着分析了篡改攻击对电压的影响,通过对调压模型的分析,构建了基于Petri网理论的电力CPS调压统一模型。(3)基于建立的调压模型,选用有载调压变压器(OLTC)作为调压设备,提出了篡改攻击下的调压策略。为了在攻击下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并尽可能的识别出攻击的发生,策略中加入了事件触发机制,在检测到攻击事件时及时进行电压比较,以免因为动作不及时造成系统失稳。策略中将调压器设置在关键测量设备附近,以减少网络攻击对系统的影响,并利用粒子群算法找到最合适的分接头调整点,使系统电压维持平稳。最后利用算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合理利用能够在篡改攻击下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杨洋[2](2020)在《考虑区域类型差异的高速公路事故风险识别与交通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飞速增长,其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便捷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交通事故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在既有高速公路事故风险相关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特定地理地貌或单一路段类型,忽略了区域类型特征差异对高速公路事故致因分析、事故征兆因子识别以及交通安全水平评估带来的影响,并且缺乏各区域类型间并行层面比较。随着高精度交通流数据的获取成为可能,静态、被动的传统高速公路安全提升方法逐渐被基于实时动态交通数据的主动安全控制技术取代,但在动态交通流特征与交通安全关系的研究中,仍然存在区域类型差异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此外,传统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路段层面,多以“事故强度分析”思路为主,缺乏考虑宏观区域类型差异的高速公路综合交通安全水平评价相关研究。因此,传统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方法难以对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精确指导。鉴于此,本文以区域类型差异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依照“事故致因差异判断—动态交通流事故风险识别—交通安全水平评价”的逻辑,逐层展开研究。重点解答如下关键科学问题: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风险因子与事故间的关联关系是否相同;事故维度及致因维度各变量间存在何种深层次的自相关规律;各区域类型高速公路的交通流运行状态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存在何种差异;如何利用高精度交通流数据对不同区域类型和交通状态下的高速公路动态事故风险机理进行有效研判;区域类型差异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如何定量判别。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基于改进WODMI-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区域类型差异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将研究区域分为城区、乡区和山区高速公路,提出了一种考虑定向约束和指标赋权的多维度交互改进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Weighted Orientated Multiple Dimension Interactive-Apriori,WODMI-Apriori),以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和灰色关联度的主客观联合赋权模型对数据字段进行权重优化,应用改进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分别对三个不同区域类型的高速公路进行了全映射事故致因角度、维度交互角度、事故维度自相关角度等多维度交互的关联规则挖掘计算。挖掘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具有不同的事故发生机理,其中的各维度层次,也都具有不同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改进的WODMI-Apriori算法能更好的揭示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中事故致因和风险的差异性,其算法精确度较传统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在城区、乡区、山区高速公路条件下分别提高了82.7%、88.5%、80.5%。(2)区域类型特征差异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基于六级服务水平将交通状态划分为饱和流与非饱和流,结合三个区域类型的划分共建立了6个待评单元;进而应用病例—对照配对方法对交通流和事故数据进行了数据匹配和样本结构化设计;最后利用基于MCMC的条件Logistic回归定量评估了不同区域类型和交通状态下的高速公路事故风险。结果表明:流量、速度和占有率与高速公路区域类型及交通状态都具有高度相关性,高速公路区域类型和交通状态均与交通安全存在显着相关性。其中,运行在城区/饱和流状态下的事故风险最大,其事故风险是乡区/非饱和流状态下事故风险的29.6倍。(3)基于动态交通流特征的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内在机理研究首先,从交通流基础信息、交通流中车队、车辆变道行为、交通流变量短时间内的突变、车辆跟驰行为等反映交通流动态特征的5个维度,共选取了20个相关的交通流变量;随后,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计算了不同区域类型和交通状态下的事故征兆交通流变量;最后,根据随机森林分析结果中筛选的事故征兆变量,针对不同区域类型和交通状态分别以贝叶斯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建模,构建了交通流变量与事故风险在不同区域类型和交通状态下的统计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类型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各不相同,且同一因素在不同区域类型中的重要度也存在差异,进一步验证了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具有不同的事故发生机理。此外,多个模型结果均表明,同时考虑高速公路区域类型和交通状态差异的实时事故风险评估方法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捕捉交通流动态特征与交通安全的关系。(4)考虑区域类型差异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选取5个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作为待评单元,从安全、效率、经济、环境4个方面共考虑了8项评价指标,构建了高速公路综合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应用信息熵权重理论,对传统的密切值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改进的密切值评价模型;分别从年度、季度划分两个视角对各区域高速公路进行了综合交通安全水平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在年度视角与季度划分视角的结果中,各路段的优劣排序各有不同,各指标在评价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不同的重要程度,说明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存在显着差异。此外,改进密切值法计算结果与传统密切值法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传统密切值法将评价指标进行了等权重处理,为避免造成结果偏差,有必要对传统密切值模型进行权重优化改进。密切值法无需确定主观参量、计算快捷、结果分辨率高,可作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工作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论文共包括图75幅,表48个,参考文献235篇。

梅超豪[3](2020)在《风荷载作用下塔架结构拓扑优化算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输电塔等高耸结构的高度在不断增长,体型和结构布局也变得更加复杂,同时由于其自重轻,结构体系的阻尼也很小,导致此类结构对风荷载十分敏感。因此对此类高耸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选型及拓扑优化显得非常重要。虽然拓扑优化设计在机械航空工业应用更广,但目前在土木工程行业的运用还相对欠缺,虽然已有部分对简单构件,如悬臂梁、简支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拓扑优化实例,但将拓扑优化理论应用于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例子还是相对比较少,尤其是考虑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拓扑抗风优化的实例还不多见。本文以结构拓扑优化方法中的变密度法作为出发点,对刚度,体积或频率等作为优化目标,以体积、位移为单约束条件及它们之间的组合为多约束条件下的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实现原理和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采用最优准则法(OC)、移动渐进算法(MMA)以及内点法等优化算法求解本论文中的各类拓扑优化问题的实现思路和优化求解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同时对如何利用OC法和不动点迭代法的联合运用,以加速优化求解的效益展开了讨论。最后以一座塔架作为算例,在对其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风致结构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求解的基础上基于现有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的应用程序开发接口(API)环境,采用整体式和分层法,同时考虑在优化过程中由于结构构件布置和截面特征的改变,而导致等效静力风荷载的变化,对此自立式塔架的抗风拓扑优化设计进行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首先,本文从研究变密度法为出发点,研究了此拓扑优化模型对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现步骤。对基于变密度法的三种拓扑优化算法-最优准则法(OC)、移动渐进算法(MMA)和内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步骤进行了研究,并用这三种优化算法进行了体积、位移等单约束下的结构拓扑优化结果对比与分析,验证上述三种优化算法运用于基于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中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其次,单约束拓扑优化基础上,把变密度法应用于多约束拓扑优化。分别计算分析了三种情况的拓扑优化问题:1)基于位移、频率约束的体积优化问题2)基于体积和位移约束下的刚度优化问题3)基于多点位移约束下的体积优化问题。介绍多约束优化下,同时采用采用OC、MMA和FINCON内点法作为优化算法进行拓扑优化计算,并比较了三种算法的拓扑优化结果,以及优化求解算法的收敛性快慢程度。随后本文讨论了如何引进定点迭代方法来加速OC的优化进程,介绍了 3种不同的定点迭代方法:简单混合法、安德森混合法和安德森周期外推法,通过把安德森周期外推法与OC算法的结合应用于结构拓扑优化算法中,并与OC算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其更高的优化效率。最后,以一 27米自立式塔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本文之前研究的基于变密度的拓扑优化算法,以等效静力风荷载作为外部荷载对其进行拓扑优化设计。为了提高计算拓扑优化设计的效率,引入分层优化的概念。采用整体和分区拓扑优化算法,同时考虑在优化过程中由于结构构件布置和截面特征的改变导致等效静力风荷载的不断更新,对此自立式塔架,考虑刚度作为优化目标,以体积为单约束条件下的结构拓扑优化分析过程及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杨志昌[4](2020)在《基于连续型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电磁频谱量化与性能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电子装置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电子变换器面临的电磁干扰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混沌脉宽调制能够从电磁干扰源抑制电磁干扰,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混沌脉宽调制在推向实际工程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频谱分析和混沌信号选择方法上还存在不足,尚没有一个能够准确衡量频谱分布特性的标准,不利于混沌调制信号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混沌脉宽调制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性能分析方法还存在空白,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损耗分析等关系到变换器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分析与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提出了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干扰源电压的频谱量化方法。首先分析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传导电磁干扰产生机理和传导路径,并建立传导电磁干扰的等效电路,确定干扰源电压。介绍了混沌脉宽调制的一般实现方法和抑制电磁干扰机理。根据混沌脉宽调制的调制原理,基于傅里叶变换理论,提出了电磁干扰源电压频谱量化方法,并基于频谱量化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混沌脉宽调制中影响频谱分布的因素。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频谱量化方法的正确性。基于多涡卷混沌系统,提出了多涡卷混沌脉宽调制抑制电磁干扰优化方法。针对传统混沌脉宽调制频谱扩展范围过宽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涡卷混沌系统的混沌脉宽调制抑制电磁干扰方法。首先,基于混沌理论实现了多涡卷混沌吸引子的生成,通过对混沌吸引子的采样获得混沌调制信号,实现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多涡卷混沌脉宽调制。基于频谱量化解析表达式,定义了平均序列变化量参数用于揭示混沌信号特征对于频谱分布的作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涡卷混沌脉宽调制的混沌调制信号选择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多涡卷混沌脉宽调制抑制电磁干扰的优化效果,并验证了混沌信号选择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所提出的多涡卷混沌脉宽调制,不仅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电磁干扰峰值,同时保证频谱扩展范围在设定频率偏移范围内,实现了更为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基于描述函数法,提出了混沌脉宽调制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针对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描述函数法的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描述函数法建模原理,建立了考虑开关频率混沌变化和开关过程非线性特征的描述函数模型。依据描述函数法的稳定性判据,判定了变换器由稳定状态通向不稳定状态的临界稳定状态。同时,分析了混沌脉宽调制和定频脉宽调制的稳定性范围。进一步地,从机理上揭示了开关频率偏移量对于稳定性范围的作用效果。最后,利用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描述函数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提出了混沌脉宽调制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开关器件损耗计算方法。基于离散损耗计算模型,对混沌脉宽调制的开关器件损耗进行理论计算。首先,基于损耗计算模型和混沌脉宽调制原理,提出适用于混沌脉宽调制的开关器件损耗计算模型;其次,根据损耗计算模型对比了不同开关频率、不同变换器拓扑的混沌脉宽调制和定频脉宽调制损耗,揭示了混沌脉宽调制对于开关器件损耗的作用规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开关器件损耗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混沌脉宽调制对于开关器件损耗的影响很小,在电力电子变换器中引入混沌脉宽调制,不需要额外考虑热设计。综上所述,本文致力于解决混沌脉宽调制在电力电子变换器应用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从混沌频谱量化、混沌信号选择和电磁干扰抑制效果优化、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损耗计算方法等方面对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设计与控制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杨士男[5](2020)在《基于图形符号表示的行星齿轮机构分析方法及其在风电增速箱多级行星传动均载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拓扑理论是研究、分析及创新行星齿轮机构的基础,在过去的拓扑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对行星齿轮机构的拓扑图形进行高度抽象及元素过度弱化,致使在拓扑图形上无法明确地反映出行星齿轮机构中各构件之间的关系及各构件的区分度相对模糊,并且对行星齿轮机构的拓扑同构和拓扑运动学问题的分析较为复杂。而风力发电增速箱是典型的多级行星齿轮传动,但由于风速的随机性,在强阵风冲击的交变载荷条件下,致使各行星轮上的载荷分配难以均衡,引起振动与噪声,严重影响风力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行星齿轮机构的图形符号表示以及风力发电增速箱多级行星齿轮均载特性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行星齿轮机构的图形符号表示。针对现有的各种图形表示法对行星齿轮机构的整体结构特征、运动特性以及构件区分度描述的模糊问题,定义了能够更加清晰地描述行星齿轮机构结构拓扑模型和运动拓扑模型的图形符号,并提出了完善地拓扑演变方式,结合实例分析了该图形表示法的有效性。(2)基于图形符号表示的多级行星齿轮机构构型及同构判别分析。基于所提出图形符号表示法,将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拓扑模型转换成邻接矩阵进行表示,建立了行星齿轮机构与邻接矩阵的一一对应关系,将多级行星齿轮机构的构型设计转化为矩阵的运算问题,通过拓扑反演推出多级行星齿轮机构构型方案的结构简图,同时,进一步地提出一种判别多级行星齿轮机构构型方案之间是否同构的方法—Hamming矩阵法,通过实例,将其与经典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3)变风载下多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均载特性分析。本文以风电增速箱两级行星齿轮传动加一级平行轴齿轮传动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双参数威布尔分布风速模型模拟实际风场的风速,获得了由随机风载荷引起的时变输入转矩并以此作为传动系统的外部激励。然后,在考虑轮齿啮合误差、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等因素下,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并给出矩阵参数的表达形式。最后,利用动力学均载系数评价该传动系统的均载特性,通过对所建立的二阶系统微分方程降阶,在综合考虑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的基础上,借助数值分析方法分别仿真分析了系统在额定输入转速和时变输入转速下的各行星齿轮副的均载系数。(4)最后总结了全文,对本文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对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熊梦杰[6](2020)在《基于LRB和支撑体系下的不规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现阶段建筑结构的型式越来越趋向于不规则多样化,我国仍处于地震频发地带,地震引起的损失不计其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必然发生扭转振动效应,有时还伴随着应力集中的现象,因此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耗能减震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很有必要性,本文主要介绍了铅芯橡胶基础隔震支座(LRB)和支撑体系对钢框架结构的影响,其中铅芯橡胶支座是在结构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使地震能量集中在隔震层处,延长结构周期达到抗震作用;支撑体系是利用结构外部合理布置支撑的设置,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从而达到抗震的效果。本文以一栋平面不规则高层钢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AP2000软件分别建立了模型一(原结构)、模型二(加人字形支撑结构)、模型三(层间LRB结构)、模型四(支撑与LRB联合结构),通过对比四种状态下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其抗震性能。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提取结构的前12阶自振周期和质量参与系数,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出结构的周期和平扭特性,取其前三阶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分析可得,加了LRB支座的结构其自振周期为3.124s,相较于未设隔震支座结构的2.343s提高了33%,说明隔震支座的设置能够延长结构的周期,取其前三阶振型分析可知,结构的前两阶振型均以平动为主,第三阶振型以扭转为主。(2)利用反应谱工况和反应谱函数得到的反应谱分析可知,加了人字形支撑和铅芯橡胶支座的结构其减震效果比原结构的要好,其中支撑与LRB联合作用下效果最好。(3)基于有限元的动力时程分析,得出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下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数据,结合结构的基底剪力和弯矩以及结构的层间剪力数据可知支撑与LRB联合作用下的结构其层间位移变化最大,抗震性能最好,其结果与反应谱分析一致。为探究不同支撑体系和LRB支座不同布置位置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分别建立了模型五加单斜杆支撑、模型六加X形支撑以及模型七第十层顶部设置LRB支座结构,对不同支撑体系而言,加了支撑的结构能够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其中加了X形支撑效果最好,其次是加人字形支撑的结构,加单斜杆支撑的结构效果最差;对于LRB支座的布置位置而言,加了LRB支座的结构其自振周期得到明显延长,LRB支座的设置能够消减一部分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其中在第三层顶部设置LRB支座的自振周期要大于第十层顶部,隔震支座的布置位置越低,结构抗震效果越好。图:[100];表:[36];参:[55]

钟煜一[7](2020)在《基于动态预警数据的公交车辆安全运行及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公交车辆引发的交通事故日益频发。为了减少公交事故发生的数量,提高公交运营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在公交车辆安装了智能化的预警系统,对公交车辆运行安全状态进行动态监测,进而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利用既有的车辆预警数据,科学系统的评估公交车辆的运行风险,对于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针对我国公共交通发展趋势、安全管理现状和车辆监管技术在公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分别从公交车辆运行安全管理、交通安全评价与分析和交通安全事故预测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合理利用预警大数据对于提升公交车辆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意义。(2)分别从人、车、路、环境四个方面,研究了公交安全运行的关联因素,介绍了镇江公交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安装情况、系统平台的构成以及公交车辆安全运行的监管方法。(3)基于镇江公交预警数据,分析了不同天气、不同路段、不同时段、不同驾驶员特性等条件下的公交车辆预警特征,应用k-means聚类算法将不同驾驶倾向性的驾驶员分为了三种类型,利用预警数据探究各因素变化对公交预警的影响机理,为公交车辆安全运行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4)以镇江公交的运行数据为分析样本,提取了天气、时间、速度、年龄、驾龄、性别、学历共7个重要的变量,利用BP神经网络原理,通过对参数进行调整,不断对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并分别建立了驾驶员疲劳风险预测模型和车辆异常状态风险预测模型,实现对驾驶员疲劳驾驶、车辆异常状态风险的预测研判和公交车辆运行风险的事前防控。(5)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公交车辆安全运行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运用公交车辆预警数据,对公交车辆运行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提出了不同组合因素情形下的公交车辆运行风险特征值,评价方法可在公交车辆运行风险状态动态评估中进行实际运用。

张煦[8](2020)在《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格构柱体系设计方法与时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多高层装配式住宅具有施工便捷迅速、空间布置灵活等优点,因而成为国家重点推广对象。其中,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设计标准化程度高、生产和施工工厂化、机械化程度高,被视为天然的装配式住宅。然而目前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研究起步晚,设计、施工和装配技术不成熟,相关设计与建设规范不完善,结构成品中存在大量凸梁凸柱,导致建筑空间浪费,影响使用。为改善传统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凸梁凸柱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格构柱(SCLC)体系,该体系采用缀板连接方钢管形成格构柱单体,并在方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形成装配式组合格构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装配式钢结构和钢格构柱体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装配式钢-混凝土格构柱的研究成果依然较少,对于这一新型刚格构柱的承载能力、破坏形态以及SCLC结构体系整体的抗震性能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对SCLC构件及其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SCLC构件的承载力及破坏形态,本课题以济南市某住宅楼为原型结构,设计L形、T形和X形缀板及缀板-混凝土SCLC等2类共6种SCLC构件,采用ABAQUSU有限元软件建模并进行单调水平加载模拟。结果表明:缀板-混凝土SCLC极限承载力较缀板SCLC构件提高31.78%,采用混凝土作为格构柱的内填材料,大幅提高了SCLC的承载力和刚度,但延性略有下降。对于不同截面形式的SCLC构件,X形SCLC构件承载力最高,较L形、T形构件分别提高47.02%和37.39%,但延较小。根据SCLC构件的模拟结果将其等效为便于整体建模的箱型钢柱,再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普通钢框架结构模型(SS0)、钢筋混凝土结构模型(SR0)、缀板SCLC结构模型(S1)及缀板-混凝土结构模型(S2)等4种等效整体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S1、S2自振周期明显减小、结构刚度增加;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较SS0明显减小,其中S2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与SR0接近;顶层位移较小,而顶点加速度曲线、基底剪力和弯矩较大。上述结论表明,SCLC构件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其中缀条-混凝土SCLC结构刚度接近同等截面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兼具钢结构的延性和变形能力,对地震波具有良好的消耗吸收作用,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

王浩旻[9](2020)在《基于代价敏感和集成学习的网络借贷信用评价方法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信用评价对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降低风险、增加收益至关重要,是金融行业重点关注的技术之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利用快速且精准的数据挖掘技术成为信用评价的主流手段。从分类任务的视角看,传统信用评价通常被刻画为一个二分类问题,即区分优良贷款和不良贷款,这对银行业的模式是有效的,因为银行贷款利率相对固定,是否为申请贷款者提供授信是其主要目标。不同于传统银行借贷,网络借贷大多是非抵押贷款,因此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对其信用风险的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控制信用风险,网络借贷需要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和违约概率将其划分为多个信用等级,进而为各个信用等级的贷款设置差异化的利率。这一信用评价特点不仅要求多类别分类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需要考虑不同类别的误判损失和各类别间的顺序关系。网络借贷的特点对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针对该需求,本文将多个信用等级作为多类别进行分类建模,从代价敏感和集成学习的视角,提出了考虑网络借贷实际需求的信用评价方法,从而达到提高网络借贷信用评估准确率和降低误分类损失的目的。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网络借贷中不同信用类别的误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如何在分类模型中反映出不同类别的误分类代价,是网络借贷分类模型构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基于此观察,本文将网络借贷中因误分类导致的出借人收益损失和机会成本作为误分代价,构建了代价矩阵的度量方法,并将该代价矩阵与代价敏感多类别分类算法结合,实现了在分类模型中反映不同类别误分类代价的目的。此外,结合模型性质和实际业务背景,本文通过参数分析给出了参数的取值范围。灵敏度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受参数变化的影响程度小。第二,网络借贷中如何对众多代价敏感分类算法进行评价,并从中选择适合的算法,是网络借贷信用评估中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利用代价矩阵的度量结果来构建MetaCost代价敏感算法,并用误分类总成本指标来评价分类算法的表现。本文通过数据实验,评价和比较了十种常用分类器构建的MetaCost代价敏感算法在十个特征空间上的结果表现,进而选择最佳解决方案,实现了针对网络借贷信用评价问题的代价敏感分类。第三,集成学习是提高分类准确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集成学习方法通常不考虑多个类别之间的顺序关系,而这在网络借贷信用评价中却十分重要。各信用等级反映了借款人的信用优劣程度,且不同距离的类之间的错分代价也有差异。本文针对有序类的集成学习问题,提出了基于成对比较的有序类集成学习方法,将基分类器的预测结果转化为样本间的成对比较关系,通过计算权重向量进行排序和分类,提高集成学习结果的准确性。第四,现实中网络借贷数据的规模很大,远远超出了传统成对比较的问题规模,现有的权重计算方法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二部图迭代算法(BGIM),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其收敛性和误差上限,实现了快速求解大规模成对比较矩阵的权重。从数值算例和仿真实验的结果来看,该算法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权重计算过程的计算效率。本文以网络借贷平台Lending Club上收集的真实贷款数据为例,对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代价敏感多类分类方法和基于成对比较的集成学习方法为网络借贷信用评价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本文用该平台的贷款数据计算了七个信用等级间的误分类代价矩阵;发现了具有最佳可分性的特征子集,同时指出,以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作为底层分类器的MetaCost算法表现最好;进而将MetaCost BP神经网络作为基分类器,基于成对比较的集成学习可实现准确率76.10%、平均误分代价0.0029的分类预测结果,这两个层面的指标均优于单一分类器和Bagging、Adaboost两种传统集成学习方法。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工作从代价敏感的多类别分类算法和有序类集成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借贷的实际业务需求,为网络借贷信用评价问题提供了新的算法和工具,有助于提高网络借贷平台的盈利能力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张旭高[10](2020)在《基于区间矩阵修正方法的信息系统安全态势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系统在民航、医疗、教育、工业控制、金融等行业应用广泛且占据重要地位,而其面临的安全隐患日益增多。为及时发现信息系统潜在威胁,提高系统应急响应能力,研究信息系统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和安全态势预测方法对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阐述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分析安全态势评估和预测对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意义。总结了国内外信息系统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和预测模型研究现状并提出基础理论和方法,为构建本文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和预测模型奠定基础。然后,针对当前信息系统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存在的评估范围不全面和专家评价主观偏好问题,提出基于区间矩阵修正方法的信息系统安全态势评估模型。通过建立一个涵盖技术和人为因素的三层评估指标体系,获取多源数据并设计标准化方法;提出一种区间判断矩阵修正方法,提高指标权重向量客观程度;利用熵权隶属云计算获得信息系统安全态势评估量化值。实验结果表明,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后,针对态势预测面对多峰变长时间序列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滑动自适应三次指数平滑法和时变加权马尔科夫链修正的安全态势预测模型。基于评估值序列利用滑动自适应三次指数平滑法获取初始预测值序列;利用时变加权马尔科夫链预测误差并修正初始预测值,提高了安全态势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预测精度。

二、特征向量法建模与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征向量法建模与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1)数据篡改攻击下电力CPS电压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CPS信息安全研究现状
        1.2.2 网络关键设备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1.2.3 电力CPS建模与控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CPS安全风险及系统建模方法研究
    2.1 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
        2.1.1 电力CPS体系结构
        2.1.2 电力CPS潜在网络威胁
        2.1.3 电力CPS攻击场景及影响分析
        2.1.4 网络攻击对测量设备的动态影响
    2.2 Petri网建模方法
        2.2.1 Petri网基本概念
        2.2.2 时间Petri网
        2.2.3 广义随机Petri网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CPS关键测量设备识别方法研究
    3.1 网络攻击对关键测量设备识别结果的影响
    3.2 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节点拓扑重要度
        3.2.1 复杂网络简介
        3.2.2 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2.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节点拓扑重要度指标
    3.3 网络攻击下的电力CPS设备风险指标
        3.3.1 与设备漏洞关联的攻击成功概率
        3.3.2 基于概率与后果的电力CPS设备风险指标
    3.4 算例分析
        3.4.1 信息直传情况下的测量设备关键性评估
        3.4.2 信息交互情况下的测量设备关键性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etri网的电力CPS建模
    4.1 网络攻击下电力CPS交互影响
        4.1.1 电力CPS信息侧与物理侧联系
        4.1.2 网络攻击下电力CPS故障传播特性分析
    4.2 通信网络的入侵方式模型
    4.3 电力CPS攻击信息传递模型
        4.3.1 篡改攻击的攻击方式
        4.3.2 篡改攻击的攻击信息传递模型
        4.3.3 篡改攻击对电压的影响
    4.4 网络攻击下电力CPS调压模型
        4.4.1 电力CPS中的电压调节
        4.4.2 网络攻击下电力CPS电压调节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关键位置设置OLTC的电力CPS电压控制方法
    5.1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
        5.1.1 电压稳定性概念
        5.1.2 基于OLTC的电压控制原则
    5.2 篡改攻击下电力CPS电压控制策略
        5.2.1 事件触发机制概念
        5.2.2 电压控制策略的触发事件定义
        5.2.3 粒子群算法
        5.2.4 电力CPS电压控制策略
        5.2.5 仿真步骤
    5.3 算例分析
        5.3.1 小型电力系统的电压控制
        5.3.2 考虑关键测量设备的电压控制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系统节点负荷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考虑区域类型差异的高速公路事故风险识别与交通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立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相关理论方法发展动态和应用现状
        1.2.2 针对区域类型的高速公路事故风险和交通安全研究进展
        1.2.3 基于实时交通流状态的高速公路动态安全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高速公路区域类型划分依据
        1.3.1 高速公路区域类型划分的必要性
        1.3.2 国内外高速公路常见的分类方法
        1.3.3 本文高速公路区域类型划分依据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5 论文组织结构与技术路线
2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要素与特征分析
    2.1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相关研究数据概述
        2.1.1 我国相关数据现状
        2.1.2 美国相关数据现状
        2.1.3 本文所应用数据的合理性
    2.2 区域类型差异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2.1 驾驶人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2.2.2 车辆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2.2.3 道路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2.2.4 外部环境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布规律
        2.3.1 城区高速公路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2.3.2 乡区高速公路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2.3.3 山区高速公路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2.4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统计
        2.4.1 城区高速公路事故特征统计分析
        2.4.2 乡区高速公路事故特征统计分析
        2.4.3 山区高速公路事故特征统计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区域类型差异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事故致因分析
    3.1 引言
    3.2 研究区域介绍与数据收集处理
        3.2.1 研究区域介绍与研究数据来源
        3.2.2 样本数据集特征
        3.2.3 样本结构设计
    3.3 基于WODMI-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高速公路事故风险识别方法建模
        3.3.1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基本参数
        3.3.2 关联规则分类
        3.3.3 Apriori算法特性与基本步骤
        3.3.4 主客观联合赋权改进的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3.3.5 考虑定向约束和指标赋权的多维度交互改进的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WODMI-Apriori)
    3.4 实例分析
        3.4.1 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全映射事故致因关联规则挖掘
        3.4.2 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维度交互关联规则挖掘
        3.4.3 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事故维度自相关关联规则挖掘
    3.5 本章小结
4 区域类型差异条件下的高速公路动态交通流状态与事故风险关系评估
    4.1 引言
    4.2 研究数据介绍与样本结构设计
        4.2.1 数据源文件介绍
        4.2.2 事故数据预处理
        4.2.3 交通流数据预处理
        4.2.4 病例—对照配对式样本结构设计
        4.2.5 数据匹配
    4.3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4.3.1 六级服务水平理论
        4.3.2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MCMC)
        4.3.3 基于MCMC的贝叶斯方法
        4.3.4 贝叶斯条件logistic回归
        4.3.5 随机森林算法
        4.3.6 贝叶斯logistic回归
    4.4 实例分析
        4.4.1 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事故风险等级分析
        4.4.2 各区域高速公路事故征兆危险交通流变量识别
        4.4.3 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事故发生机理
    4.5 本章小结
5 区域类型差异条件下的高速公路综合交通安全水平评价
    5.1 引言
    5.2 基于熵权改进的密切值法
        5.2.1 密切值评价方法概述
        5.2.2 信息熵赋权理论
        5.2.3 基于信息熵权重优化改进的密切值评价方法
    5.3 研究区域介绍
    5.4 基于熵权改进密切值法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建模
        5.4.1 评价矩阵建立
        5.4.2 模型基本假设
        5.4.3 评价指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5.4.4 数值评价矩阵的建立
    5.5 实例分析
        5.5.1 年度视角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5.5.2 季节划分视角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5.5.3 年度视角下的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
        5.5.4 季节划分视角下的不同区域类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
        5.5.5 考虑区域类型和季节差异的全样本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略词注释表
附录B 交通事故源数据字段注释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风荷载作用下塔架结构拓扑优化算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求解算法
    1.4 变密度法在优化中出现数值的不稳定现象
    1.5 拓扑优化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变密度法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建模及求解方法
    2.1 拓扑优化理论基础
    2.2 SIMP材料插值模型
    2.3 优化过程灵敏度分析
    2.4 拓扑优化数值求解算法
        2.4.1 基最优准则法(OC)准则法的拓扑优化求解
        2.4.2 移动渐进法(MMA)的基本原理
        2.4.3 内点法的基本原理
    2.5 变密度法步骤流程图
    2.6 棋盘效应、网格独立与敏感度过滤
    2.7 基于体积约束下的刚度优化
    2.8 基于位移约束下的体积优化
        2.8.1 算例
    2.9 基于体积约束下的频率优化
        2.9.1 算例
    2.10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变密度法的多约束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多约束下拉格朗日乘子的确定
    3.3 优化步骤和流程图
    3.4 基于位移、频率约束的体积优化问题
        3.4.1 优化问题描述
        3.4.2 拉格朗日方程
        3.4.3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
    3.5 基于体积、位移约束下的刚度优化问题
        3.5.1 优化问题描述
        3.5.2 拉格朗日方程
        3.5.3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
    3.6 基于多点位移约束下的体积优化问题
        3.6.1 优化问题描述
        3.6.2 拉格朗日方程
        3.6.3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变密度法的不动点迭代法
    4.1 引言
    4.2 定点迭代
        4.2.1 简单混合法
        4.2.2 安德混合法
        4.2.3 安德森周期外推法
    4.3 拓扑优化步骤和流程图
    4.4 数值算例和结果分析
        4.4.1 算例1 MBB梁(承受集中荷载)
        4.4.2 算例2
        4.4.3 算例3悬臂梁(承受集中荷载)
        4.4.4 算例4 MBB梁(承受均布荷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塔架结构风荷载作用下的拓扑优化
    5.1 引言
    5.2 风荷载计算
        5.2.1 塔架结构节点风荷载
        5.2.2 风荷载的POD分解
        5.2.3 风致结构振动响应计算原理
        5.2.4 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原理
        5.2.5 计算步骤和流程图
    5.3 带节点旋转自由度的膜单元
        5.3.1 节点带旋转自由度的膜单元和平面应力单元对拓扑优化结果影响
    5.4 对称约束下结构的拓扑优化
    5.5 基于能量法的框架尺寸确定
    5.6 塔架建模和分析
        5.6.1 SAP2000与MATLAB数据交互API
    5.7 分层优化概念
        5.7.1 塔架分区拓扑优化步骤和流程图
    5.8 基于体积约束下塔架的刚度优化
        5.8.1 塔架第一子区域拓扑优化
        5.8.2 塔架第二子区域拓扑优化
        5.8.3 塔架第三子区域拓扑优化
        5.8.4 塔架整体拓扑优化
        5.8.5 第二轮塔架第一子区域拓扑优化
        5.8.6 第二轮塔架第二子区域拓扑优化
        5.8.7 第二轮塔架第三子区域拓扑优化
        5.8.8 基于体积和位移约束下的塔架刚度优化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连续型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电磁频谱量化与性能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EMI研究的发展现状
        1.2.1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EMI基本概念和电磁兼容标准
        1.2.2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EMI机理和特征分析
        1.2.3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EMI建模与预测
        1.2.4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EMI抑制方法
    1.3 电力电子变换器混沌PWM的研究现状
        1.3.1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混沌现象研究
        1.3.2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混沌PWM研究现状和关键问题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混沌PWM实现方法与频谱量化方法研究
    2.1 电力电子变换器传导EMI机理分析和建模方法
    2.2 混沌PWM基本原理与实现方式
    2.3 混沌PWM频谱量化方法
        2.3.1 混沌PWM Boost变换器的频谱量化
        2.3.2 混沌PWM单相AC-DC变换器的频谱量化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连续型多涡卷混沌PWM抑制EMI研究
    3.1 多涡卷混沌PWM的实现方式
        3.1.1 多涡卷混沌PWM的实现原理
        3.1.2 多涡卷混沌吸引子的生成
    3.2 多涡卷混沌信号对EMI频谱的影响机理分析
        3.2.1 频谱分布影响因子分析
        3.2.2 多涡卷混沌信号选择方法
    3.3 多涡卷混沌PWM仿真分析
        3.3.1 Boost变换器多涡卷混沌PWM控制仿真
        3.3.2 AC-DC变换器混沌PWM控制仿真
    3.4 多涡卷混沌PWM实验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描述函数法的混沌PWM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4.1 基于描述函数法的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4.1.1 基于描述函数的非线性环节建模机理
        4.1.2 基于描述函数法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4.2 混沌PWM的描述函数建模
        4.2.1 基于描述函数的Boost变换器系统建模
        4.2.2 混沌PWM环节的描述函数推导
        4.2.3 描述函数公式的参数范围确定
    4.3 混沌PWM对电力电子变换器稳定性影响分析
        4.3.1 混沌PWM与定频PWM稳定范围对比
        4.3.2 混沌PWM频率偏移对稳定性影响分析
    4.4 仿真与实验验证
        4.4.1 混沌PWM与定频PWM稳定范围验证
        4.4.2 频率偏移范围对稳定性影响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混沌PWM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开关器件损耗研究
    5.1 开关器件损耗分析基本原理
        5.1.1 Si C MOSFET损耗计算方法
        5.1.2 IGBT损耗计算方法
    5.2 混沌PWM开关器件损耗计算方法研究
        5.2.1 Boost变换器Si C MOSFET的损耗计算
        5.2.2 AC-DC变换器IGBT的损耗计算
    5.3 定频PWM与混沌PWM的开关器件损耗对比分析
        5.3.1 Boost变换器Si C MOSFET的损耗对比
        5.3.2 AC-DC变换器IGBT的损耗对比
    5.4 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图形符号表示的行星齿轮机构分析方法及其在风电增速箱多级行星传动均载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行星齿轮机构的研究现状
        1.2.1 行星齿轮机构运动学分析的研究现状
        1.2.2 行星齿轮机构的构型与同构判别的研究现状
    1.3 风力发电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风力发电现状
        1.3.2 风电传动系统随机风速模型研究现状
        1.3.3 行星传动系统动力学均载特性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主要的内容
第二章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图形符号表示及其运动学分析
    2.1 引言
    2.2 图论的起源、原理与发展
    2.3 行星齿轮机的图形符号表示方法
    2.4 基于图形符号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运动学分析
        2.4.1 基于图形符号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运动学分析方法
        2.4.2 实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图形符号表示的多级行星齿轮机构构型及同构判别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图形符号的多级行星齿轮机构构型分析
        3.2.1 方法:图论—邻接矩阵法
        3.2.2 多级行星齿轮机构构型方案邻接矩阵的建立
        3.2.3 多级行星齿轮机构构型方案的邻接矩阵与结构简图的转换
        3.2.4 应用实例
    3.3 基于图形符号的多级行星齿轮机构构型方案的同构判别
        3.3.1 方法:Hamming矩阵法
        3.3.2 实例分析
        3.3.3 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风载下风机多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均载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双参数威布尔分布随机风速模型
        4.2.1 双参数威布尔分布的数学模型概述
        4.2.2 随机风速下风机增速箱的时变输入转矩及输入转速
    4.3 变风载下多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均载特性
        4.3.1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4.3.2 各构件之间相互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分析
        4.3.3 各构件之间的等效变形及啮合力
        4.3.4 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
        4.3.5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4.4 传动系统的均载特性分析
        4.4.1 均载系数的定义
        4.4.2 传动系统的级间均载系数计算
        4.4.3 传动系统的基本参数
        4.4.4 传动系统的均载特性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LRB和支撑体系下的不规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地震的危害
        1.2.2 高层建筑的发展
        1.2.3 高层钢结构的发展及应用
    1.3 铅芯橡胶支座的介绍
        1.3.1 铅芯橡胶支座的构成
        1.3.2 铅芯橡胶支座的优势
    1.4 钢框架支撑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不规则建筑结构的概述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LRB与支撑体系的力学特性
    2.1 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特性
        2.1.1 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模型
        2.1.2 铅芯橡胶支座的性能
    2.2 支撑体系的力学性能
        2.2.1 支撑型式
        2.2.2 支撑的变形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构的抗震理论研究
    3.1 模态分析理论
        3.1.1 特征向量法
        3.1.2 Ritz向量法
    3.2 反应谱分析理论
    3.3 时程分析方法
        3.3.1 Newmark- β法
        3.3.2 Wilson-θ法
        3.3.3 Hiber-Huges-Taytor(HHT)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消能减震分析
    4.1 结构模型软件介绍
    4.2 案例介绍
    4.3 支撑及隔震支座参数的选取
        4.3.1 支撑的选择
        4.3.2 隔震支座参数的选择
    4.4 结构的模态分析
        4.4.1 结构周期
        4.4.2 结构平扭特性
        4.4.3 结构位移
    4.5 结构的反应谱分析
    4.6 结构的时程分析
        4.6.1 线性时程分析
        4.6.2 结构的基底剪力和弯矩
        4.6.3 结构的层间剪力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隔震支座及支撑的布置方式对结构减震的影响
    5.1 不同支撑型式下结构的动力性能
        5.1.1 模型的建立与反应谱分析
        5.1.2 结构的时程分析
    5.2 隔震层位置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
        5.2.1 结构模型建立与模态分析
        5.2.2 结构的线性时程分析
        5.2.3 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基于动态预警数据的公交车辆安全运行及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3.3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交车辆安全运行风险要素及监管方法
    2.1 公交车辆安全运行风险因素分析
        2.1.1 人的因素
        2.1.2 车辆因素
        2.1.3 道路因素
        2.1.4 环境因素
    2.2 公交车辆安全运行预警系统构建
        2.2.1 主要设备及功能
        2.2.2 预警系统概况
        2.2.3 主要预警类型
    2.3 公交车辆安全运行监管手段
        2.3.1 安装预警设备
        2.3.2 分析预警数据
        2.3.3 实施运行监测
        2.3.4 部署应急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动态预警数据的公交运行风险演化特性分析
    3.1 数据获取与清洗
        3.1.1 数据获取
        3.1.2 数据清洗
    3.2 面向不同风险要素的公交车辆预警特性分析
        3.2.1 天气状况
        3.2.2 时间分布
        3.2.3 空间分布
        3.2.4 速度差异
        3.2.5 驾驶员特征
    3.3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驾驶倾向性分析
        3.3.1 聚类分析
        3.3.2 聚类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P模型的公交车辆安全运行风险状态预测研究
    4.1 模型选择
    4.2 建模思路
        4.2.1 BP神经网络的设计
        4.2.2 函数选用
        4.2.3 权值更新规则
        4.2.4 BP神经网络训练步骤
    4.3 数据来源
    4.4 建模过程
        4.4.1 数据预处理
        4.4.2 公交车辆运行状态风险预测模型
    4.5 模拟仿真
    4.6 模型分析结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公交车辆安全运行风险评估研究
    5.1 模型构建
        5.1.1 公交车辆运行风险安全评价
        5.1.2 构造判断矩阵
        5.1.3 权值向量计算方法
        5.1.4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2 判别矩阵构建及权重求解
        5.2.1 疲劳驾驶预警风险度量分析
        5.2.2 车辆异常状态预警风险度量分析
    5.3 基于不同条件下的公交车辆安全运行风险评估
        5.3.1 数据预处理
        5.3.2 实例验证
        5.3.3 天气和驾龄对公交运行风险的组合影响分析
        5.3.4 时段和驾龄对公交运行风险的组合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格构柱体系设计方法与时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装配式钢结构研究背景
        1.2.1 国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
        1.2.2 国内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
        1.3.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2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钢-混凝土组合格构柱体系设计与有限元模型
    2.1 钢-混凝土组合格构柱(SCLC)体系构造
    2.2 格构体系设计方法
        2.2.1 结构原型与荷载统计
        2.2.2 SCLC设计方法
    2.3 有限元分析理论与建模
        2.3.1 有限元分析理论
        2.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4 有限元模型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CLC性能分析与等效
    3.1 SCLC模型设计
    3.2 SCLC延性与承载力分析
        3.2.1 内填混凝土的影响
        3.2.2 截面形状的影响
    3.3 SCLC变形与破坏形态分析
    3.4 等效柱设计与模拟
        3.4.1 等效柱设计
        3.4.2 等效柱的模拟及结果
    3.5 等效分析
        3.5.1 钢缀板SCLC构件
        3.5.2 钢缀板-混凝土SCLC构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态与反应谱分析
    4.1 模型建立
    4.2 模态分析
        4.2.1 基本理论
        4.2.2 结构周期分析
        4.2.3 结构振型特点
    4.3 反应谱分析
        4.3.1 基本理论
        4.3.2 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时程分析
    5.1 基本原理
    5.2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5.3 楼层位移与层间位移角
        5.3.1 SS0模型
        5.3.2 SR0模型
        5.3.3 S1模型
        5.3.4 S2模型
    5.4 顶层位移和顶点加速度时程曲线
    5.5 基底剪力和弯矩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基于代价敏感和集成学习的网络借贷信用评价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信用评价方法研究
    2.2 信用评价中的分类算法
    2.3 代价敏感分类及其在信用评价中的应用
        2.3.1 代价敏感分类算法
        2.3.2 代价敏感分类在信用评价中的应用
    2.4 集成学习算法及其在信用评价中的应用
        2.4.1 集成学习方法
        2.4.2 集成学习在信用评价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刻画收益损失与构建误分类代价矩阵
    3.1 代价矩阵与相关研究
    3.2 网络借贷场景下的风险与收益建模
    3.3 代价敏感矩阵的度量与计算
        3.3.1 下三角矩阵C~1
        3.3.2 上三角矩阵C~2
    3.4 参数分析与灵敏度分析
        3.4.1 违约损失率Lgd
        3.4.2 违约概率修正系数β
        3.4.3 借款人流失率α
        3.4.4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方法
    3.5 数据实验
        3.5.1 数据描述
        3.5.2 参数设置及其管理启示
        3.5.3 误分类代价矩阵计算
        3.5.4 灵敏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代价敏感的特征空间和分类算法评价与选择
    4.1 基于过滤器的特征排序与选择
        4.1.1 特征选择方法简介
        4.1.2 过滤法特征选择中的度量准则
    4.2 代价矩阵及代价敏感分类算法
    4.3 代价敏感分类结果的评价指标
    4.4 实验设置
        4.4.1 数据预处理
        4.4.2 实验环境与步骤
    4.5 实验结果与模型选择
        4.5.1 传统分类器与代价敏感分类器的比较
        4.5.2 代价敏感分类器及特征子空间的比较
        4.5.3 基于特征重要性的指标体系及其管理启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成对比较的有序类集成信用评分方法
    5.1 基于成对比较的集成学习思路
        5.1.1 成对比较矩阵介绍
        5.1.2 样本间的成对比较关系刻画
    5.2 不完全信息下成对比较矩阵的权重计算方法
        5.2.1 基于优化方法的权重计算
        5.2.2 基于元素补全的权重计算
        5.2.3 基于谱分析的权重计算
    5.3 大规模成对比较矩阵的求解:二部图迭代算法(BGIM)
        5.3.1 二部图表达与转移矩阵构建
        5.3.2 迭代算法设计
        5.3.3 算法性质的理论分析
        5.3.4 算法验证实验
    5.4 网络借贷信用评价中代价敏感分类器的集成实验
        5.4.1 实验设置
        5.4.2 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0)基于区间矩阵修正方法的信息系统安全态势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标准分析
        1.2.2 安全态势评估模型
        1.2.3 安全态势预测模型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础理论及方法分析
    2.1 层次分析法
    2.2 隶属云
        2.2.1 隶属云基础
        2.2.2 正向云发生器与逆向云发生器
        2.2.3 云重心评判法
    2.3 熵权系数法
        2.3.1 信息熵
        2.3.2 熵权系数法分析
    2.4 指数平滑法
    2.5 马尔科夫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系统安全态势评估模型
    3.1 评估模型设计
    3.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多源异构数据标准化
        3.3.1 定性指标标准化
        3.3.2 定量指标标准化
    3.4 区间判断矩阵修正模块
        3.4.1 区间矩阵修正模块设计
        3.4.2 区间判断矩阵一致性程度判断子模块
        3.4.3 区间判断矩阵元素调整子模块
        3.4.4 最佳确定性矩阵获取子模块
        3.4.5 基于特征向量法确定权重向量
    3.5 熵权隶属云模块
        3.5.1 专家评价的隶属云表示
        3.5.2 云重心评判法
        3.5.3 系统安全态势的量化与定级
    3.6 实验与结果分析
        3.6.1 模型有效性验证实验
        3.6.2 安全态势评估对比实验
    3.7 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可扩展性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系统安全态势预测模型
    4.1 预测模型设计
    4.2 基于自适应三次指数平滑法的安全态势值预测
        4.2.1 滑动窗口机制
        4.2.2 自适应三次指数平滑模型
    4.3 基于时变加权马尔科夫链的误差修正
        4.3.1 误差状态划分
        4.3.2 基于误差状态的时变加权马尔科夫链
        4.3.3 阈值检验
    4.4 实验与结果分析
        4.4.1 模型验证实验
        4.4.2 滑动窗口宽度选取实验
        4.4.3 对比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特征向量法建模与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据篡改攻击下电力CPS电压控制策略研究[D]. 徐悦.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2]考虑区域类型差异的高速公路事故风险识别与交通安全评价研究[D]. 杨洋.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3]风荷载作用下塔架结构拓扑优化算法分析[D]. 梅超豪. 广州大学, 2020(02)
  • [4]基于连续型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电磁频谱量化与性能分析方法研究[D]. 杨志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基于图形符号表示的行星齿轮机构分析方法及其在风电增速箱多级行星传动均载性能的研究[D]. 杨士男.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6]基于LRB和支撑体系下的不规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 熊梦杰.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7]基于动态预警数据的公交车辆安全运行及风险评估研究[D]. 钟煜一. 扬州大学, 2020(04)
  • [8]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格构柱体系设计方法与时程分析[D]. 张煦. 济南大学, 2020(01)
  • [9]基于代价敏感和集成学习的网络借贷信用评价方法与应用[D]. 王浩旻.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10]基于区间矩阵修正方法的信息系统安全态势评估研究[D]. 张旭高.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特征向量建模与理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