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宜食用的动物器官(论文文献综述)
林怡辰[1](2021)在《重金属在近岸海域海产品中的富集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人类的优质动物蛋白来源。但随着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海环境受到污染,海产品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重金属是主要污染物之一,全国多地已经出现多种海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重金属可以在水环境中稳定存在,继而在生物体内富集,其污染具有高毒性、环境持久性、隐蔽性、生物蓄积性等特征,被认为是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本论文旨在研究海产品中重金属的分布、富集、健康风险及在食物链中传递行为与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综合调查-因素分析-机制探索”三个步骤进行。首先,通过洲际尺度的多种类(双壳类、甲壳类、鱼类)海产品中8种常见重金属(Cu、Pb、Zn、Cd、Cr、Hg、As和Ni)综合调研分析全国海产品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预测宏观政策的实施对海产品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效果。其次,选取代表性双壳类和鱼类作为实验生物,探究影响海产品重金属富集的环境因素、物种因素的作用原理和贝类全养殖周期中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最后,从食物链传递和重金属可脱除形态角度探究不同重金属在海产品中的污染特征和富集规律,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重金属污染防控和海产品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全国范围内大尺度且多种类的海产品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我国近岸海产品重金属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和种间差异,重金属浓度排序为双壳类>甲壳类>鱼类,其中,双壳类中扇贝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最严重,鱼类中野生鱼重金属污染程度大于养殖鱼类。我国沿海人群重金属平均每日估计摄入量均小于联合国农粮组织设定的每日最大摄入量阈值,且超过97%的海产品中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低于限制值,说明通常情况下消费者适量摄入海产品不会引起健康风险,但部分海产品存在较高潜在食用健康风险。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和铅同位素的重金属源解析表明,海产品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可能是化石能源(煤炭燃烧和汽车尾气)、海水和冶金粉尘。利用海岸带水-食品-能源系统综合分析表明,宏观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海产品质量。(2)针对综合调查发现的野生鱼肌肉组织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养殖鱼的结果,采集养殖和野生状态的同种鱼类样品的进一步对比证实。结果表明对于大小体重相似的同种鱼类,野生鱼重金属污染程度显着高于养殖鱼。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同种鱼类的野生样品肌肉中稳定同位素比值均大于养殖鱼,表明野生状态下的鱼营养级层次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养殖和野生鱼样品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值与鱼类营养级和食性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故证明鱼类体内重金属污染水平与鱼类营养级和食性关系极大。因此,养殖环境和自然生境中鱼类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受到营养级、食性和生长速率的影响,在近海环境污染的背景下,人工可控条件下的工厂化养殖是控制海产品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手段。(3)针对综合调查发现的扇贝重金属污染状况严重的结论,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证实。对黄渤海常见的3种养殖扇贝体内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表明,扇贝是Cd的强富集生物,样品Cd超标率为96%。扇贝重金属浓度种间差异较大,栉孔扇贝较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更易积累重金属。不同组织由于生理特征和功能的不同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消化腺>鳃>闭壳肌,消化腺是其主要重金属储存器官。空间区域对比发现,扇贝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渤海>南黄海>北黄海。Cd等痕量有害重金属的积累造成在养殖容许(国家海水质量二类标准)环境中的海产品仍潜在健康风险。因此,物种差异影响海产品重金属富集可以归因于典型物种的特异重金属强富集性和不同亚种间生长速率差异。(4)为了分析扇贝中高浓度Cd的来源与积累过程,选定养殖范围广且生长速度较快的海湾扇贝(Argopectehs irradias)作为移植实验的研究对象,跟踪整个养殖过程中扇贝体内重金属浓度变化,分析各种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实验结果表明,移植到近海养殖场后,扇贝体内Cd含量迅速上升并居高不下,扇贝中重金属积累是一个快速富集平衡的过程。在全养殖周期中,扇贝重金属浓度主要受周围环境重金属(海水和海洋悬浮物)浓度变化影响,与生长发育状体无显着相关关系。扇贝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为周围海水环境(35.7%)和作为食物的海洋悬浮物(50.7%)。所以,在贝类养殖过程中环境的变化是影响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因素,贝类通过迅速调节平衡以适应周围环境变化。(5)典型近海经济性海产品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无脊椎动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鱼类差异较大,鱼类中主要的污染重金属是As,而无脊椎动物中主要存在重金属Cd含量超标。鱼类样品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值与营养级呈显着正相关,说明鱼类重金属富集能力受营养级影响较大。在整条食物链上,生物体内Cr和Hg呈现生物放大现象,Ni呈现食物链稀释现象,Cu/Zn/As因为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种间差异呈现的传递规律出现偏差,但As在无脊椎动物呈现了明显的生物放大现象,Zn在鱼类中呈现出生物放大现象。(6)人工海水暂养对整体扇贝软组织中重金属脱除率分别为Hg(55%)>Ni(52%)>Cr(46%)>Cu(45%)>As(44%)>Pb(38%)>Zn(27%)>Cd(20%),其中Cd的脱除率最低,说明Cd与扇贝机体结合较紧密,进而验证了扇贝是Cd的强富集生物的结论。海水暂养和食用前冲洗均对扇贝中重金属的净化能力有限,尤其是无法有效排出扇贝肌肉组织中的重金属。所以,海产品中的重金属脱除难度较大,污染源控制是提升海产品质量的关键。本论文的创新点如下:(1)综合评估大空间尺度范围内海产品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水-食品-能源(Water-Food-Energy NEXUS)系统”量化宏观政策在海产品重金属污染控制方面的实施效果,证实“碳中和”策略对于改善近海海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进行笼养扇贝的全养殖周期跟踪调查,实现了扇贝完整生长过程中体内重金属富集特征的探索,并应用DGT技术探究海水中生物有效性重金属浓度与贝类重金属积累的关系。(3)从典型物种的强富集特性和痕量重金属的食物链放大效应角度,揭示了海产品在养殖容许环境下仍存在典型重金属高富集风险,为海产品食用健康风险评估和安全阈值制定提供依据。
宋宁[2](2021)在《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已成为患者致盲、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寻求根治有效的防治方法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防治历史悠久、认识独特、诊疗方法神奇、验秘单方众多,具有简、便、验、廉等特色与优势。藏医的《四部医典》、壮医的《中国壮医学》、回医的《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均对糖尿病有丰富而精辟的记载,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但这些记载较为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甚则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而现有研究偏重民族医部分方剂的临床疗效、治疗机制,以及民族降糖药物的成分、药理等现代研究,鲜有对少数民族糖尿病经典文献的研究,未见有对少数民族医药典籍的糖尿病理论认识、常用方剂和治疗药物及其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的系统整理和探讨。因此,系统挖掘整理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典籍中的糖尿病内容,总结理论认识,凝炼前人防治经验,搜集整理其记载的防治糖尿病的方剂、药物,建立藏、壮、回医典籍文献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和药物数据库,形成体系,对于糖尿病理论的总结提升以及临床实践指导意义重大,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文献数据,以便从典籍中找到启发,丰富和提升藏、壮、回医有关糖尿病的认识,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和指导,为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有效单复方及开发糖尿病民族药新药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从医史文献角度,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实地调研开展研究。以糖尿病作为切入点,从藏、壮、回少数民族医学的糖尿病典籍文献入手,全面搜集整理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文献,建立理论及方药数据库,梳理和总结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辨治思路,发掘经典文献中防治糖尿病的诊疗技法、常用方剂和药物、防治经验及其规律,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及其应用规律,着重原文的搜集整理,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具体方法为:1.查阅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西藏藏医药大学图书馆、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北京回民医院图书资料室等各地实体图书馆;查阅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数字方志库等电子图书馆,全面搜集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通读全文,查找其中有关糖尿病的记载、相关方剂、药物,建立数据库。纳入搜查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古代经典着作、近代现代专着、论着、综合性医书、方书、专书、本草、教科书、医案、医论、医话等。尤其是重点研读藏、壮、回医古代经典着作,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典籍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经验。2.提取相关记载内容,按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字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Word2016分别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3.系统学习藏医、壮医、回医的发展历史、理-法-方-药体系,精读《四部医典》、《中国壮医学》、《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熟悉藏、壮、回医学体系,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奠定基础。4.基于藏、壮、回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总结、挖掘、提炼各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对于《四部医典》、《回回药方》、《饮膳正要》等典籍,通过反复研读、多版本比对分析、比对期刊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尽可能使研究结果忠于原意。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药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2016对藏、壮、回医方剂的药物频数、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6.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对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的科属、来源、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总结其特点和规律。7.形成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疗体系。[结果]1.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近200种,通读全文,将记载有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典籍共计140种(藏医30种、壮医77种、回医33种)纳入研究对象。2.从糖尿病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诊法、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方面,系统梳理了藏、壮、回医典籍文献,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3.归纳、总结、挖掘、凝炼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4.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共计215首(藏医36首、壮医121首、回医58首);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共计123种(藏药22种、壮药61种、回药40种);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结论]藏、壮、回民族医药典籍是祖国医药宝库的珍宝,记载着历代先民在与糖尿病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有效方药,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均有精辟论述,为民族地区群众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文献浩瀚,相关记载较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理论记载较少,方药记载较多,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未能得到及时系统的挖掘整理。本研究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共140种;提取相关记载内容,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提炼藏、壮、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糖尿病方剂215首,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统计分析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123种,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统计分析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研究成果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大量的文献数据。但本研究在浩瀚的藏医、壮医、回医历代典籍文献中搜集零散的糖尿病记载,涉及民族较多,文献量很大,后期研究分析又基于对藏医、壮医、回医三大医学体系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从调研、文献搜集,到整理、考证、提炼、统计分析等,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加之水平有限,因此研究过程困难重重,错漏在所难免,期待后继更深入的研究。
康芳菲[3](2021)在《库存稻谷营养价值和喂养效果的初步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稻谷库存增多,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给国家粮食储备造成巨大压力。如何合理应用库存稻谷,为稻谷去库存提供技术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采集我国中央储备粮黑龙江、安徽和湖南粮库不同储存年份的稻谷样品,脱壳制得糙米后分别测定其营养物质组成和有害成分含量。在此基础上,以猪为试验动物模型,选取代表性稻糙米样品采用回肠末端T型瘘管法测定回肠氨基酸消化率,采用全收粪尿法测定其消化能和代谢能值,并通过喂养试验考察库存稻糙米对机体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免疫功能、小肠酶活以及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黑龙江粮库库存粳稻糙米、安徽库存中晚籼稻糙米和湖南库存早籼稻糙米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较稳定,氨基酸平衡性较好。黑龙江粮库储存4年、安徽粮库储存2年和湖南粮库储存3年以上糙米的脂肪酸值稍高稍高于当年新收获稻糙米。黑龙江和湖南粮库不同库存年份稻糙米的霉菌毒素含量较为稳定,安徽粮库储存时间较长的稻糙米呕吐毒素含量稍高于当年新收获稻糙米,但均低于有关规定的限值。与常用能量原料玉米相比,4个稻糙米(黑龙江库存稻糙米、新收获稻糙米,安徽库存稻糙米、新收获稻糙米)的消化能值、代谢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显着升高,而黑龙江和安徽库存稻糙米和新收获稻糙米的消化能值、代谢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与新收获糙米相比则无显着差异。玉米生长猪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为14.57和14.35 MJ/kg,4个库存稻糙米的消化能和代谢能的平均值分别为14.88和 14.70 MJ/kg。玉米组与2个稻糙米(黑龙江库存稻糙米、新收获稻糙米)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组织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仅稻糙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显着低于玉米组。库存稻糙米组猪十二指肠脂肪酶、糜蛋白酶和空肠胰蛋白酶的活性,以及小肠乳糖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着低于玉米组,且与新收获稻糙米相比,库存稻糙米组猪十二指肠和回肠乳糖酶的活性显着降低。说明糙米替代玉米对机体小肠脂肪酶、蛋白酶和二糖酶的活性会产生一定影响,是评价库存稻糙米喂养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库存稻糙米应用于生长育肥猪对其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无显着影响。综上所述,我国黑龙江、安徽和湖南粮库库存稻糙米的脂肪酸值和霉菌毒素含量稍高于新收获稻糙米,但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较小,氨基酸的消化率和有效能值较高,对机体各项生理代谢指标影响较小,可替代玉米取得良好的喂养效果。
张威强[4](2020)在《心血管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构建及个性化方案智能生成与量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权威报告显示,全国心血管患病人数超过2.9亿,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因此,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防治工作刻不容缓。社会发展与众多医学实践表明:以预防保养、实时监控和个性化为主的智能健康管理,不仅是一种通行的健康解决方案,也是应对心血管疾病这一类慢性疾病的有效策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为知识共享提供了机会,也为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实现提供了支撑。随着互联网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基于网络的健康管理知识也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由于这些海量且免费的健康知识来源众多、数量庞大、准确性参差不齐,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使得人们很难找到真正适合个体所需的高质量的健康管理知识。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健康管理系统及应用,但这些系统平台发布的健康管理知识大多是定性化和通用化的,定量化和个体针对性不足,也缺乏清晰的实施操作步骤和流程,导致用户实际上无法有效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心血管病领域的知识库模型来规范和表示领域内的健康管理方案知识。然后,基于设计的领域本体知识库模型,本文结合个体健康特征、环境特征和个体其它相关特征,进一步研究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的智能生成算法。最后,根据智能生成的定性的运动方案和饮食方案,研究个性化运动和饮食方案的定量化模型。本文还邀请了领域专家对基于患者案例生成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证明了个性化方案智能生成和方案量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第一,本文总结归纳了心血管疾病领域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关键概念,提出并构建了一整套基于领域本体的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模型,弥补了目前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不足,有助于实现对多源异构的健康管理知识的过滤、抽取、逻辑化和结构化。此外,考虑到心血管病的各种致病危险因素,以往仅局限于疾病与用药的领域本体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大众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需求。因此,本文构建了健康管理方案本体和健康管理方案实施本体,同时补充了领域内的其他关键本体,如食材、菜谱、运动等基础本体,还包含了大量与个体健康特征相关的本体和属性。本文构建的领域本体库是一套基于心血管病领域,完全以大众个性化健康管理为目标的知识库模型,同时它也是一项基础性研究,未来可以在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二,本文将模糊Petri网络应用于健康管理领域,采用矩阵运算的并行推理方法进行健康管理方案的智能生成,解决了大规模知识推理的效率问题。提出的方案推荐算法充分考虑了个体健康特征、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能挖掘用户忽视或遗漏的某些健康特征信息或其他特征信息,同时能识别和处理知识推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或冲突规则,保证了方案推荐结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于饮食方案,推荐算法在考虑了个体收入水平、饮食偏好、饮食禁忌等信息的基础上,对饮食集做了进一步筛选与排序。而且,本文还结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所推荐的九种饮食类别对饮食做了分类推荐,不仅强调了饮食的个性化,而且兼顾了饮食种类的多样性和平衡性。第三,没有明确运动时间的定性运动方案既不足以支撑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也不能保证运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在定性的运动方案基础上,遵循每日能量总消耗与每日膳食能量总摄入的差值最接近每日推荐能量净消耗的原则,构建出了个性化运动方案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该模型即得到定量化的运动时间。该运动时间也是后续饮食方案定量化的重要输入参数,从而保证了运动量化与饮食量化的紧密联系。第四,没有明确的膳食摄入量的定性饮食方案无疑将降低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的可操作性和个体的依从性,也不能确保每日膳食能量摄入的科学性。本文在定性的饮食方案的基础上,基于运动方案量化的结果,遵循饮食能量摄入与按目标BMI计算的每日能量总消耗相平衡原则,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九种饮食类别的推荐摄入量作为模型约束条件,构建出了个性化饮食方案的目标规划模型。运动量化和饮食量化相互依存,模型更科学、合理。本研究基于本体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优化理论,结合运动医学、营养学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并构建了一整套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领域知识库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知识推理方法和算法,可以智能生成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健康管理方案。同时,针对运动和饮食这二种最普遍的健康干预方案,实现了定性到定量化模型的转换,大大提升了健康管理方案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刘燕[5](2020)在《50种药食用植物抗沙门菌毒力活性筛选及2种植物的抗毒力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生素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对许多感染性疾病具有有效治疗作用,无数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同时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公共难题。近年来,抗毒力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当前抗病原菌感染药物研究的前沿。抗毒力药物通过抑制革兰阴性菌的毒力因子--Ⅲ型分泌系统减弱或抑制病原菌感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Ⅲ型分泌系统正在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抗菌药物的作用靶标。近年来,从药食用植物中发现了许多抗毒力天然产物,是发现结构独特、类型多样的天然抗毒力活性分子的宝贵资源。该论文以肠致病性鼠伤寒沙门菌为研究对象,以T3SS为靶标,治疗沙门菌感染为出发点,开展了 3个方面的研究:1)对50种缅甸药食用植物提取物进行抑制沙门菌T3SS的活性筛选;2)对黄葛榕新鲜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活性跟踪分离,确定其抑制T3SS的活性单体;3)钝叶桂对感染沙门菌小鼠的保护作用。第一章概述了细菌Ⅲ型分泌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沙门菌的致病状况,对近年来发现的天然来源的T3SS抑制剂进行了简单综述。第二章对50种缅甸药食用植物提取物进行了鼠伤寒沙门菌T3SS毒力蛋白分泌抑制活性的筛选。发现Spondias pinnata(MMV-65),Ficus chartacea(MMV-87-2),Ludwigia adscendens(MMV-125),Acacia pennata(MMV-128),Neptunia plena(MMV-133),Ficus virens(MMV-203)等6种药食用植物可以显着抑制对鼠伤寒沙门菌的T3SS毒力蛋白SipA、SipB、SipC和SipD的分泌,且该6种粗提物不会显着影响鼠伤寒沙门菌的生长,是发现抗毒力活性成分的资源植物。第三章对黄葛榕新鲜树叶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通过鼠伤寒沙门菌T3SS毒力蛋白分泌抑制活性追踪分离,确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一个新的二糖酯类化合物(1),一个三不饱和脂肪酸类(2)和一个新的甘油二酯类化合物(3)。化合物2和3对鼠伤寒沙门菌T3SS毒力蛋白分泌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四章通过灌胃法成功造模沙门菌感染昆明小鼠的模型,并通过观察小鼠体重变化、脏器指数和组织切片等研究了钝叶桂干燥树皮乙醇提取物活性组分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综上,本论文发现缅甸药食用植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沙门菌毒力蛋白分泌的活性,并通过活性跟踪法确定了黄葛榕中的活性成分,并通过体内实验验证了钝叶桂保护感染小鼠的有效性,为缅甸植物的开发和抗毒力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银赟[7](2020)在《《金匮要略》食忌篇食禁辑释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阐明《金匮要略》(简称《金匮》)“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及“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篇(简称食忌篇)中有歧义或医理不明的条文。(2)归纳食忌篇食禁原则并挖掘构建食禁的理论基础。(3)总结饮食中毒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药理学机制。(4)梳理食忌篇源流,为考证其作者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与步骤: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校勘法、训诂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比较法和内容分析法,逐条阐释食禁条文,总结食禁原则,挖掘构建食禁的理论基础。同时,从中医医理总结饮食中毒的治疗方法并讨论有关的药理学机制。最后应用比较法,对宋以前10部与食忌篇流传相关的重要医籍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与研究,将相关条文进行逐条逐字对比,梳理食忌篇源流情况并探究作者信息。结果:(1)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食忌篇191条原文中的181条。(2)校注了有歧义的字词12处。(3)解释了篇中古今用途有别的9种食品名称。(4)解释了30个医学名词。(5)介绍了“葵菜”、“苋菜”等28种古时常见植物性食物。(6)确定了55种食物的食性。结论:(1)食忌篇食禁原则是“饮食有节”,其构建的理论基础为食性理论。此外,构建食禁的理论基础还与饮食卫生观、“同气相求”、“外象内感”、“物性相克”观念等哲学思维和“取象思维”有关,也受风俗文化和儒、道、佛学说和生活实践的影响。(2)饮食中毒的治疗方法有祛除食毒包括发汗排毒、泻下排毒、利尿排毒、涌吐排毒及苦寒药清热毒和运用“解毒”药解毒,其药理机制与大多数药物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和部分药物的保肝、保肾作用有关。(3)食忌篇成书可能参考过某部着作,且在不同时代均有流传。结合马继兴对《神农黄帝食禁》的研究结论,该着作是《神农黄帝食禁》。本文倾向于食忌篇是仲景参考《神农黄帝食禁》所作的结论。具体到条文,今本食忌篇可能有7条是后人所附。有39条是《神农黄帝食禁》的佚文。其中,有11条《外台》王焘注文有“谨按仲景方云”、4条有“仲景同”字样。25篇60条和24篇101条可能是葛洪所着《金匮玉函经》佚文。据梁永宣研究结论,有17条可能也是该书佚文。
喻博文[8](2020)在《《花镜》内容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明末清初时期陈淏子所着《花镜》作为我国观赏园艺植物学诞生的标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书中不仅包含了对天干地支的研究、明清时期观赏植物的品种及其栽培方法、部分动物的介绍及饲养方法,还包括了对于庭院设计、花卉配置和盆花插花运用以及的理解。研究《花镜》,不仅可以了解明清时期花木的品种与传统庭院的设计趋势,而且明清时期植物的栽培技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陈淏子在写作中以实践为核心,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植物的观察与栽培,并且虚心学习在前人关于农业种植方面的经验,经过时间的考验从而编纂出这部园艺大作。在书中,陈淏子主要阐述四个方面的知识:第一,根据花历进行占验及授时,确定天气情况以及植物栽培的逐月行事;第二,阐明观赏植物的培育和利用方法,共十八种,堪称全书精华;第三,介绍庭院陈设与搭配;第四,对各种植物、动物个体进行详细介绍。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分析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详细介绍《花镜》一书的内容与结构。第三部分介绍书中核心——课花十八法。第四部分对《花镜》一书中关于观赏植物的园林设计的内容进行解读。第五部分阐述了《花镜》一书的史学价值以及对近当代的意义。
谢双峥[9](2020)在《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时养生是中华传统养生的重要内容,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四时养生历史悠久,不仅有着丰富的经验方法,而且有着系统的思想理论,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近年来随着传统养生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关四时养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对四时养生的历史发展及其文献的系统研究,仍属阙如。有鉴于此,本课题从文献调查入手,充分运用目录学、文献学、历史学、诠释学等研究方法,对四时养生的历史与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分析,旨在揭示四时养生的历史发展轨迹,总结各历史时期的思想理论特点,全面收集存世的四时养生文献,进行合理分类,并对文献载录的四时养生的内容方法作出简要归纳,以便为深入开展四时养生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奠定一个初步基础。本论文即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大体分为历史发展与文献研究两大部分,共十五章。具体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四时养生的内涵研究。在简要辨析四时概念的基础上,对四时养生作出了具体界说,认为四时养生就是根据春夏秋冬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结合人体自身的体质及脏腑气血特点,合理安排精神情志、饮食起居、生活劳作等行为活动,并采取积极的调摄养护手段和方法,以达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乃至延年益寿的目的。第二章,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初始和奠基阶段。上古时期,中华先民就有了顺时养生的初始观念和早期经验积累。夏商周时期,通过天象观察和物候认识,以《尧典》、《夏小正》、《礼记·月令》为标志,表明对四时变化的规律有了较深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各家对四时养生均有理论阐述,尤以《吕氏春秋》“十二纪”为代表,初步奠定了四时养生的基础。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确立阶段。以《黄帝内经》为标志,构建起四时养生的理论框架,包括四时养生的思想基础、宗旨目的、原则纲要和内容大法。第四章,晋唐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丰富充实阶段。无论是医家、养生家,还是早期道教学者,均是在《内经》四时养生的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充实和完善。第五章,宋元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突破创新时期,提出了四气摄生、摄生月令、养生月览、四时养老、四时导引、四时饮食、四时宜忌、四时用药等一系列命题,四时养生有着专门化的逻辑发展趋向,并形成了专门的着作文献。第六章,明清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四时养生呈现全面繁荣兴盛的景象,表现为着作众多、月令扩充、方法类聚、程式精致、世俗流行,四时养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七章至第十四章,为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研究。第七章为古代四时养生文献概述,在介绍古代四时养生文献一般情况的基础上,对古代四时养生文献进行了简明分类,包括月令养生、四季养生、逐月养生、节令养生、时辰养生、运气养生、养生宜忌共七大类。从第八章起,即按照七大类的每类一章,逐章对每类文献的一般情况进行概括性阐述,并对每类的重点文献进行了专门介绍。第十五章,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根据前述七类四时养生文献所载养生方法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精神调摄、脏腑调摄、起居调摄、饮食调摄、运动调摄、服食调摄、药物调摄、疾病预防、宜忌调摄等九个方面。每个方面均列举了代表性的方法或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研究形成以下结论:一、四时养生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要素为:春夏秋冬四时有其阴阳变化的规律,有时会出现反常;人体各有特点,对四时变化的适应各有不同;四时养生的关键是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行为和采取必要的调护方法;四时养生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二、四时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肇始于先秦,确立于汉代,《黄帝内经》构建了四时养生的理论框架,晋唐时期有所充实完善,宋元时期获得创新性突破,明清时期更为繁荣兴盛。三、四时养生文献中众多,从载体上来说可分成单篇、散在或专着三类。按照内容,可分为月令养生、四季养生、逐月养生、节气养生、时辰养生、宜忌养生、运气养生共七大类。四、四时养生的内容宏富,方法繁多,根据文献载录,可以分为精神调摄、脏腑调摄、起居调摄、饮食调摄、运动调摄、服食调摄、药物调摄、疾病预防、宜忌调摄九个方面。
霍怡然[10](2020)在《芽菜复合果蔬汁的制作及其减肥功效》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其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对于果蔬制品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食用方式为鲜食。国内外畅销的饮料多具有特殊功能性,人们对于保健类饮料的需求日益强烈,关于前人对功能性饮料的研究,为运动员研制的电解质饮料已经十分健全了,但活性功能性饮料的市场还有所空缺。如果能将富含γ-氨基丁酸的芽菜制作成为一种便于推广食用的产品,既能为保健产品增加品种,还能提升芽菜本身的经济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试验以几种芽菜为原料,辅以果蔬,开发研制了一种营养丰富,风味互补的新型复合果蔬汁。通过试验分析得出了芽菜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并通过除杂味与灭菌的结合完善芽菜复合果蔬汁的生产工艺,结合动物试验,验证了芽菜复合果蔬汁对机体有一定的减肥功效,并得出了相应结论:(1)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确定四种芽菜的采收标准和护色剂的添加量,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对芽菜复合果蔬汁进行评分,考察果蔬汁的添加比例、甜味剂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对芽菜复合果蔬汁感官品质的影响,得到口感良好的基本配方为:30g黑豆芽、30g花生芽、10g黄豆芽、10g绿豆芽、20g胡萝卜、40g橙子、10g苹果、50g水,搅打成汁,以复合果蔬汁100g为基准,加入0.25g生姜、0.36g薄荷叶,置于榨汁机中搅打过滤后加0.5g柠檬酸钠、1g蔗糖、1.5g果葡糖浆、稳定剂0.01g海藻酸钠、0.02g果胶,此时得到成品。(2)芽菜复合果蔬汁(pH3.84.0)虽然口感良好,但芽菜特有气味影响感官,经过预实验选择加热法对这种气味进行去除,并与灭菌过程相结合,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可使芽菜复合果蔬汁饮料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最大限度保留的灭菌条件,为40min,62℃。经过灭菌处理的芽菜复合果蔬汁在货架期试验中并未检出对人体有害的大肠杆菌。(3)以SD大鼠为试验模型,将芽菜复合果蔬汁制成冻干粉,通过灌胃对五组大鼠进行饮食干预,检测大鼠在灌胃期间体重、精神状态的变化,试剂盒检测分析大鼠在灌胃期间血清中TC、TG、LDL-C、HDL-C的变化规律,来验证这种芽菜复合果蔬汁对减肥的功效,其中结果发现检测喂食芽菜复合果蔬汁的两组肥胖大鼠(高剂量组每日2g/kg、低剂量组每日0.66g/kg)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发现对比肥胖且无喂食芽菜复合果蔬汁冻干粉的大鼠,其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呈现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明显上升,且高剂量组(每日2g/kg)数据接近正常大鼠数据。称重主要脏器外附着的脂肪及大鼠总体的体脂量发现喂食芽菜复合果蔬汁冻干粉的两组肥胖大鼠(高剂量组每日2g/kg、低剂量组每日0.66g/kg)照比肥胖且无喂食芽菜复合果蔬汁冻干粉的大鼠均有降低,且高剂量组(每日2g/kg)大鼠内脏脂肪、总体脂量接近两组正常大鼠,并通过制作肝脏切片发现肥胖大鼠肝脏细胞损伤明显,但喂食芽菜复合果蔬汁冻干粉的肥胖大鼠肝脏细胞趋于正常,可知长期服用芽菜复合果蔬汁对脏器无危害且具有一定保肝护肝的功效,其中高剂量组(每日2g/kg)接近两组正常组大鼠肝细胞状态,且此时减肥效果明显(2g/kg冻干粉约折合芽菜复合果蔬汁300mL,接近市售饮品单瓶容量)。
二、不宜食用的动物器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宜食用的动物器官(论文提纲范文)
(1)重金属在近岸海域海产品中的富集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海洋渔业规模近况 |
1.1.1 世界与中国海洋渔业基本状况 |
1.1.2 海洋鱼类养殖和捕捞概况 |
1.1.3 扇贝养殖概况 |
1.2 国内外海产品重金属污染状况 |
1.2.1 国内外海产品重金属含量标准 |
1.2.2 国内海产品中重金属含量 |
1.2.3 国外海产品中重金属含量 |
1.3 重金属的来源与危害 |
1.4 海产品重金属污染溯源分析方法 |
1.4.1 铅同位素法进行重金属污染溯源 |
1.4.2 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重金属污染分析和溯源 |
1.4.3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进行重金属溯源 |
1.4.4 其他生物体重金属污染溯源方法 |
1.5 海产品重金属污染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
1.5.1 生物富集、生物放大与生物积累 |
1.5.2 海产品中金属污染评价 |
1.5.3 海产品摄食健康风险评价 |
1.6 碳氮稳定同位素在重金属富集机制研究的应用 |
1.7 影响海产品中重金属积累的因素 |
1.7.1 客观因素影响重金属浓度和分布 |
1.7.2 生物动力学因素 |
1.7.3 重金属形态影响 |
1.8 科学问题与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8.1 科学问题与意义 |
1.8.2 研究内容 |
1.8.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我国近海海产品重金属分布、溯源与风险调控 |
2.1 引言 |
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2.1 采样区域介绍 |
2.2.2 样品采样 |
2.2.3 样品处理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重金属检测方法 |
2.3.2 重金属每日估计摄入量计算 |
2.3.3 健康风险评价 |
2.3.4 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和Pb同位素重金属溯源 |
2.3.5 宏观政策实施下的污染控制 |
2.3.6 质量控制 |
2.3.7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大尺度范围的海产品重金属分布特征 |
2.4.2 重金属每日摄入量--通过食用海产品的途径 |
2.4.3 海产品摄食健康风险 |
2.4.4 海产品重金属溯源 |
2.4.5 “化石能源消耗控制”和“近岸水污染防治行动”政策实施有助于降低海产品重金属健康风险 |
2.5 小结 |
第3章 养殖鱼类与野生鱼类重金属积累差异 |
3.1 引言 |
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鱼肉及其他组织内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 |
3.3.2 鱼肉样品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方法 |
3.3.3 鱼肉食用风险评价与推荐最大食用量计算 |
3.3.4 利用稳定同位素确定鱼类食性与营养级方法 |
3.3.5 质量控制 |
3.3.6 数据统计与处理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养殖/野生鱼体内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异 |
3.4.2 养殖/野生鱼不同组织中重金属积累差异 |
3.4.3 养殖/野生鱼摄食健康风险与最大推荐食用量 |
3.4.4 鱼类肌肉组织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较 |
3.4.5 营养级和食性的计算 |
3.4.6 养殖/野生鱼营养级和食性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
3.4.7 鱼类养殖周期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4章 黄渤海养殖扇贝中重金属空间-种间分布差异及健康风险 |
4.1 引言 |
4.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4.2.1 采样区域介绍 |
4.2.2 样品采集 |
4.2.3 样品处理 |
4.3 材料与方法 |
4.3.1 重金属检测方法 |
4.3.2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4.3.3 质量控制 |
4.3.4 数据统计与处理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黄渤海三种养殖扇贝体内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 |
4.4.2 扇贝不同组织中重金属含量变化 |
4.4.3 扇贝中重金属的生物富集 |
4.4.4 扇贝中重金属的摄食健康风险 |
4.4.5 最大安全摄入量推荐 |
4.5 小结 |
第5章 笼养扇贝在全养殖周期中重金属来源与富集规律探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5.2.1 扇贝生长实验方法及采样 |
5.2.2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使用 |
5.2.3 重金属检测方法 |
5.2.4 重金属评价指数 |
5.2.5 稳定同位素测定 |
5.2.6 主成分分析方法 |
5.2.7 质量控制 |
5.2.8 数据统计与处理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海水水质指标与重金属浓度变化 |
5.3.2 扇贝生长发育指标及体内稳定同位素含量变化 |
5.3.3 全养殖周期中扇贝体内重金属浓度变化 |
5.3.4 影响扇贝中重金属积累的主要因素探究 |
5.3.5 扇贝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探究 |
5.3.6 利用稳态模型分析扇贝中多源重金属的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 |
5.4 小结 |
第6章 典型近海经济性海产品中重金属在食物链间的传递及放大 |
6.1 引言 |
6.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6.3 材料与方法 |
6.3.1 重金属检测方法 |
6.3.2 样品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方法 |
6.3.3 碳稳定同位素法计算生物营养级 |
6.3.4 重金属在食物链上营养级放大系数 |
6.3.5 质量控制 |
6.3.6 数据统计与处理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主要经济性海产品中稳定同位素比值 |
6.4.2 主要经济性海产品营养层次 |
6.4.3 主要经济性海产品体内重金属含量 |
6.4.4 海产品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其食性/营养级的关系 |
6.4.5 食物链上重金属的积累和生物放大 |
6.5 小结 |
第7章 海产品中重金属的人工干预净化 |
7.1 引言 |
7.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7.2.1 对比实验设计 |
7.2.2 室内培养实验方法 |
7.2.3 样品收集及处理 |
7.2.4 重金属检测方法 |
7.2.5 质量控制 |
7.2.6 数据统计与处理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扇贝整体软组织中重金属净化效果 |
7.3.2 扇贝闭壳肌中重金属净化效果 |
7.3.3 扇贝鳃中重金属净化效果 |
7.3.4 扇贝消化腺中重金属净化效果 |
7.3.5 死亡扇贝重金属净化效果 |
7.4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导论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藏医论治糖尿病 |
一、藏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
二、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四、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五、藏医防治糖尿病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壮医论治糖尿病 |
一、壮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
二、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三、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四、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五、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六、壮医辨治糖尿病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回医论治糖尿病 |
一、回医糖尿病探源溯流 |
二、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四、回医防治糖尿病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小结 |
第二部分 藏医、壮医和回医典籍中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章 藏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节 目的 |
第二节 材料 |
一、藏医经典着作 |
二、藏医其他着作 |
第三节 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
三、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结果 |
一、藏族医学分布 |
二、藏族糖尿病患病率 |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四、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五、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六、藏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
七、藏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八、藏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
九、藏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
十、藏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
十一、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
十二、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
十三、藏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
第五节 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壮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节 目的 |
第二节 材料 |
一、壮医经典着作 |
二、壮医其他着作 |
第三节 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
三、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结果 |
一、壮族医学分布 |
二、壮族地区地理气候特点 |
三、壮族糖尿病患病率 |
四、壮族地区糖尿病历史发展脉络 |
五、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六、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七、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八、壮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
九、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十、壮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
十一、壮医糖尿病的特色治疗方法 |
十二、壮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
十三、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
十四、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
十五、壮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
第五节 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回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节 目的 |
第二节 材料 |
一、回医经典着作 |
二、回医其他着作 |
第三节 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
三、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结果 |
一、回族医学分布 |
二、回族糖尿病患病率 |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四、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五、回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六、回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七、回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
八、回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
九、回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
十、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
十一、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
十二、回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
第五节 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本章参考文献 |
结语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1 藏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
附录2 壮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
附录3 回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
附录4 藏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
附录5 壮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
附录6 回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库存稻谷营养价值和喂养效果的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Abbreviations) |
1 绪论 |
1.1 稻谷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喂养中的应用 |
1.1.1 我国稻谷的种植、生产和利用情况 |
1.1.2 稻谷及其加工产品和副产物的营养价值 |
1.1.3 稻谷和糙米在喂养中的应用 |
1.2 稻谷在储存期间的品质变化 |
1.2.1 稻谷的储存 |
1.2.2 稻谷在储存期间品质的变化 |
1.3 库存稻谷在喂养中的应用及其营养改善 |
1.3.1 库存稻谷在喂养中的应用 |
1.3.2 库存稻谷的营养改善措施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主要技术路线 |
2 库存稻糙米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及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检测方法 |
2.2.3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库存地区稻糙米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 |
2.3.2 不同库存年份稻糙米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 |
2.3.3 不同库存年份稻糙米的脂肪酸值 |
2.3.4 不同库存年份稻糙米的霉菌毒素含量 |
2.4 本章小结 |
3 库存稻糙米的有效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动物 |
3.2.2 检测指标与方法 |
3.2.3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库存稻糙米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值 |
3.3.2 库存稻糙米的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 |
3.4 本章小结 |
4 库存稻糙米喂养效果的评价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动物 |
4.2.2 检测指标与方法 |
4.2.3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库存稻糙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组织器官指数的影响 |
4.3.3 库存稻糙米对机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4 库存稻糙米对机体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3.5 库存稻糙米对机体小肠酶活的影响 |
4.3.6 库存稻糙米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4)心血管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构建及个性化方案智能生成与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健康管理知识库 |
2.2 知识推理 |
2.3 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定量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领域本体库构建 |
3.1 本体建模方法 |
3.1.1 本体内涵 |
3.1.2 建模方法 |
3.2 领域本体知识库模型构建 |
3.2.1 明确本体应用目标 |
3.2.2 确定核心知识源 |
3.2.3 归纳顶层概念 |
3.2.4 本体详细设计 |
3.2.5 本体建立与检验 |
3.2.6 知识库模型评估 |
3.3 健康管理方案的本体实例 |
3.4 健康管理方案实例相似度 |
3.4.1 属性分类 |
3.4.2 相似度计算 |
3.4.3 相似度计算实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心血管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系统 |
4.1 设计方法 |
4.2 核心需求 |
4.3 系统设计 |
4.3.1 系统架构设计 |
4.3.2 基本功能设计 |
4.3.3 业务流程设计 |
4.3.4 数据库设计 |
4.4 知识库系统实现 |
4.5 领域本体知识库模型验证与更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智能生成 |
5.1 健康管理方案Petri网络 |
5.2 个性化方案智能生成 |
5.2.1 Step1:构建推理网络 |
5.2.2 Step2:设置初始状态向量 |
5.2.3 Step3:知识推理 |
5.2.4 Step4:饮食方案筛选与排序 |
5.2.5 Step5:健康管理方案输出 |
5.3 应用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个性化运动和饮食方案定量化 |
6.1 方案量化概述 |
6.2 运动方案量化模型 |
6.3 饮食方案量化模型 |
6.4 方案迭代 |
6.5 应用实例 |
6.5.1 运动方案定量化实例 |
6.5.2 饮食方案定量化实例 |
6.6 方案评价 |
6.7 菜谱智能推荐 |
6.7.1 菜谱推荐概述 |
6.7.2 智能推荐模型 |
6.7.3 应用实例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常见活动代谢当量表 |
附录二.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
附录三. 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系统数据表结构 |
附录四. 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系统典型界面 |
附录五. 心血管疾病患者案例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
附录六. 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评价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5)50种药食用植物抗沙门菌毒力活性筛选及2种植物的抗毒力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抗菌研究概括与新进展 |
1.2 Ⅲ型分泌系统研究概况 |
1.3 沙门菌T3SS研究概况 |
1.4 药食用植物是发现抗毒力药物的重要资源 |
1.5 天然产物是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的重要来源 |
1.6 缅甸药食用植物资源概述 |
1.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50种缅甸药食用植物抑制沙门菌T3SS的活性筛选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所用菌株及培养条件 |
2.1.2 植物提取物 |
2.1.3 实验仪器 |
2.1.4 实验试剂 |
2.1.5 常用试剂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沙门菌T3SS毒力蛋白的诱导分泌及检测 |
2.2.2 提取物对沙门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植物提取物对Ⅲ型分泌系统的抑制作用 |
2.3.2 植物提取物对沙门菌生长的影响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黄葛榕化学成分的研究 |
3.1 实验器材与试剂 |
3.1.1 植物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试剂 |
3.1.4 常用显色剂的配制方法 |
3.1.5 相关操作与实验方法 |
3.2 黄葛榕树叶提取物的活性检测与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
3.2.1 黄葛榕树叶粗提物的萃取与各相抗T3SS活性检测 |
3.2.2 活性组分的分离与活性追踪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黄葛树提取物各组分抑制鼠伤寒沙门菌T3SS活性的检测 |
3.3.2 化合物对鼠伤寒沙门菌T3SS毒力蛋白分泌的抑制作用筛选 |
3.3.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钝叶桂活性组分对感染沙门菌小鼠的保护作用 |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试剂 |
4.1.4 主要试剂和相关试剂配制方法 |
4.2 实验方法 |
4.2.1 钝叶桂粗提物的提取 |
4.2.2 钝叶桂粗提物活性组分的筛选 |
4.2.3 钝叶桂粗提物活性组分对鼠伤寒沙门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
4.2.4 细胞培养 |
4.2.5 CCK-8(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单钠盐)检测法 |
4.2.6 庆大霉素保护实验 |
4.2.7 钝叶桂水溶物预处理的鼠伤寒沙门菌对宿主细胞的侵袭作用 |
4.2.8 昆明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模型预实验 |
4.2.9 钝叶桂活性部位(Fr.A)对感染沙门菌昆明小鼠的抗感染保护作用 |
4.2.10 数据处理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钝叶桂各组分T3SS抑制作用检测 |
4.3.2 Fr.A对鼠伤寒沙门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
4.3.3 Fr.A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影响 |
4.3.4 Fr.A对鼠伤寒沙门菌侵袭能力的影响 |
4.3.5 昆明小鼠感染模型建立 |
4.3.6 昆明小鼠血细胞计数 |
4.3.7 昆明小鼠感染前后体重变化 |
4.3.8 昆明小鼠脏器指数对比 |
4.3.9 昆明小鼠组织学观察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金匮要略》食忌篇食禁辑释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食禁条文归类辑释 |
一、饮食清洁卫生类 |
(一)禁食腐败变质的食物 |
(二)禁食病死、生病的动物及病变内脏 |
(三)禁食被动物触碰或食用的食物 |
二、饮食有节类 |
(一)节制食物寒热偏性 |
1.注意进食形式 |
2.不多食、久食极寒极热的单个食物 |
3.不合食极寒极热的同性食物 |
4.注意进食时间 |
(二)节制食物五味属性 |
1.不合食同味食物 |
2.注意进食时间 |
(三)节制食物偏性 |
(四)慎食毒性食物 |
三、生活实践的食禁 |
四、病后及特殊人群的食禁 |
五、佛、道、儒学说影响的食禁 |
六、风俗文化影响的食禁 |
(一)源自民间信仰的食禁 |
(二)因“禁忌”形成的食禁 |
(三)源自民间故事的食禁 |
(四)嗜酒有关的食禁 |
七、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食禁 |
(一)外象内感 |
(二)同气相求 |
八、取象思维推演的食禁 |
九、其余条文 |
第二部分 饮食中毒治疗方法探讨 |
一、饮食中毒的症状 |
二、食毒致病特点 |
三、饮食中毒治疗方法 |
(一)祛除食毒 |
(二)寒药清热毒 |
(三)“解毒”药解毒 |
1.甘味药解毒 |
2.灵物药解毒 |
3.巫药残余思维影响使用解毒药 |
4.类比思维指导使用解毒药 |
5.“物性相克”观念使用解毒药 |
第三部分 源流梳理与作者信息探讨 |
一、文献选择 |
二、梳理经过 |
(一)《千金方》“黄帝云”引文与《金匮》食忌篇 |
(二)《肘后方》与《金匮》食忌篇 |
(三)《养生要集》与《金匮》食忌篇 |
(四)陶弘景着作与《金匮》食忌篇 |
1.《本草经集注》与《金匮》食忌篇 |
2.《养性延命录》与《金匮》食忌篇 |
(五)《七卷食经》《食经》和《崔禹锡食经》与《金匮》食忌篇 |
(六)《诸病源候论》与《金匮》食忌篇 |
(七)《千金方·食治》与《金匮》食忌篇 |
(八)《外台秘要》与《金匮》食忌篇 |
三、结论 |
(一)食忌篇作者 |
(二)食忌篇源流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研究意义 |
(一)有助科学认识食禁理论 |
(二)全面反映仲景学说 |
(三)为其它学科的文献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二、食禁内容传承创新思考 |
(一)立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科学知识,传承食禁原则与内容 |
1.澄清不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的条文 |
2.不宜继续宣传的条文 |
3.加强研究的条文 |
4.传承节制食物性味的食禁原则 |
(二)创新食禁理论 |
三、研究结论 |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性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食忌篇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花镜》内容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与评论 |
(一)明清时期花卉栽培技术的背景文献 |
(二)对《花镜》作者陈淏子研究的相关文献 |
(三)对《花镜》内容进行分析的文献 |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视角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五、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特色 |
(二)创新之处 |
小结 |
注释 |
第二章 《花镜》一书的作者及内容简介 |
一、《花镜》作者陈淏子生平 |
二、《花镜》一书的内容简介 |
(一)养花与农历月令之间的关系 |
(二)对花木栽培技术的介绍 |
(三)对园林搭配的介绍 |
(四)对各种植物、动物的介绍 |
注释 |
第三章 《花镜》中花木栽培技术内容的整理与释读 |
一、花木栽培前的准备阶段 |
(一)辨花性情法 |
(二)下种及期法 |
二、花木栽培的生长阶段 |
(一)浇灌得宜法 |
(二)培壅可否法 |
(三)治诸虫蠹法 |
(四)枯树活树法 |
三、花木栽培的优选阶段 |
(一)接换神奇法 |
(二)分栽有时法 |
(三)扦插易生法 |
(四)移花转垛法 |
(五)整顿删科法 |
(六)过贴巧合法 |
(七)变花催花法 |
四、花木收储阶段 |
(一)收种贮子法 |
(二)花香耐久法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花镜》观赏植物的造景手法与个体详解 |
一、《花镜》中造景手法的整理与释读 |
(一)种植位置法 |
(二)养花插瓶法 |
(三)种盆取景法 |
(四)《花镜》中的园林设计思路 |
二、《花镜》中观赏花木个体详解 |
(一)花木类 |
(二)藤蔓类 |
(三)花草类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五章 《花镜》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
一、《花镜》一书在农业学及植物学的历史地位 |
二、《花镜》中体现的学术价值 |
(一)生态学价值 |
(二)博物学价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上篇 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
第一章 四时养生的内涵 |
一、时与四时 |
(一)时 |
(二)四时 |
二、四时养生内涵 |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
一、上古时期 |
(一)顺时养生的初始观念 |
(二)顺时养生的早期经验 |
二、夏商周时期 |
(一)岁时观念的形成 |
(二)物候知识的积累 |
(三)调养理念的产生 |
三、春秋战国时期 |
(一)儒家四时养生思想 |
(二)道家四时养生思想 |
(三)杂家四时养生思想 |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
一、西汉时期 |
(一)西汉早期出土文献论四时养生 |
(二)西汉早期思想家论四时养生 |
(三)《黄帝内经》构建了四时养生的理论体系 |
二、东汉时期 |
(一)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四时养生的贡献 |
(二)《四民月令》论四时养生 |
第四章 晋唐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一)张湛《养生要集》四时养生理论 |
(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论四时养生 |
(三)《荆楚岁时记》论四时养生 |
二、隋唐时期 |
(一)《崔禹锡食经》论四时饮食 |
(二)孙思邈的四时养生思想 |
(三)胡愔《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论四时养生 |
(四)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论四时养生 |
(五)王冰《素问六气玄珠密语》论运气养生 |
(六)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论四时养生 |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
一、四气摄生 |
二、摄生月令 |
三、养生月览 |
四、四时养老 |
五、四时导引 |
六、四时饮食 |
七、四时宜忌 |
八、四时药物 |
九、运气养生 |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
一、着作众多 |
二、月令扩充 |
三、方法类聚 |
四、世俗流行 |
五、程式精致 |
六、时辰考究 |
下篇 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研究 |
第七章 古代四时养生文献概述 |
一、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的一般情况 |
二、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的分类 |
(一)月令养生类文献 |
(二)四时养生类文献 |
(三)逐月养生类文献 |
(四)节气养生类文献 |
(五)时辰养生类文献 |
(六)宜忌养生类文献 |
(七)运气养生类文献 |
第八章 月令养生类文献 |
一、月令养生类文献概述 |
二、重点文献介绍 |
(一)《夏小正》 |
(二)《吕氏春秋》 |
(三)《四民月令》 |
(四)《月令通考》 |
第九章 四时养生类文献 |
一、四时养生类文献概述 |
二、重点文献介绍 |
(一)《灵剑子》 |
(二)《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 |
(三)《四气摄生图》 |
(四)《混俗颐生录》 |
(五)《养生月录》 |
(六)《摄生消息论》 |
(七)《遵生八笺》 |
第十章 运气养生类文献 |
一、运气养生类文献概述 |
二、重点文献介绍 |
(一)《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
第十一章 逐月养生类文献 |
一、逐月养生类文献概述 |
二、重点文献介绍 |
(一)《孙真人摄养论》 |
(二)《养生月览》 |
(三)《摄生月令》 |
(四)《运化玄枢》 |
第十二章 节气养生类文献 |
一、节气养生类文献概述 |
二、重点文献介绍 |
(一)《保生月录》 |
(二)《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治病图》 |
(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第十三章 时辰养生类文献 |
一、时辰养生类文献概述 |
二、重点文献介绍 |
(一)《二六功课》 |
第十四章 宜忌养生类文献 |
一、宜忌养生类文献概述 |
二、重点文献介绍 |
(一)《四时宜忌》 |
第十五章 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 |
一、精神调摄 |
(一)精神调摄 |
(二)情志调摄 |
二、脏腑调摄 |
(一)四季脏腑调摄 |
(二)逐月脏腑调摄 |
三、起居调摄 |
(一)作息 |
(二)睡眠 |
(三)沐浴 |
(四)晨起 |
(五)服饰 |
(六)居处 |
四、饮食调摄 |
(一)食材选择 |
(二)注意事项 |
五、运动调摄 |
六、服食调摄 |
(一)组方分类 |
(二)剂型分类 |
(三)按时分类 |
七、药物调摄 |
(一)四季药方 |
(二)逐月药方 |
八、疾病预防 |
(一)居处卫生 |
(二)药物预防 |
九、宜忌调摄 |
(一)饮食禁忌 |
(二)起居禁忌 |
(三)房中宜忌 |
(四)行为禁忌 |
结论 |
课题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10)芽菜复合果蔬汁的制作及其减肥功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芽菜的研究现状 |
1.2 黑豆芽与花生芽 |
1.2.1 黑豆的简介 |
1.2.2 花生的简介 |
1.3 γ-氨基丁酸(GABA) |
1.3.1 γ-氨基丁酸的简介 |
1.3.2 γ-氨基丁酸的生产方法 |
1.3.3 γ-氨基丁酸的研究现状 |
1.4 白藜芦醇的简介及研究现状 |
1.5 肥胖的定义及常见治疗方法 |
1.6 复合果蔬汁简介 |
1.7 巴氏杀菌 |
1.8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1.8.1 立题依据 |
1.8.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芽菜复合果蔬汁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 |
2.3 芽菜生产工艺流程要点 |
2.4 芽菜复合果蔬汁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
2.5 配方实验 |
2.5.1芽菜选取标准单因素实验 |
2.5.2 复合果蔬汁稳定剂选择的单因素试验 |
2.5.3 护色剂选择 |
2.5.4 复合果蔬汁饮料感官的单因素条件选择 |
2.5.5 果汁成分指标测定 |
2.5.6 抗氧化能力测定 |
2.6 除味与灭菌的结合 |
2.6.1 巴氏杀菌温度选择 |
2.6.2 理化指标检验 |
2.7 数据处理分析 |
2.8 配方实验结果与分析 |
2.8.1 芽菜生长条件单因素结果 |
2.8.2 护色剂添加量单因素试验结果 |
2.8.3 正交试验 |
2.9 理化指标检验结果与分析 |
2.9.1 不同杀菌温度下各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 |
2.9.2 抗氧化性比较 |
2.10 灭菌后货架期试验 |
2.11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芽菜复合果蔬汁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 |
3.1 引言 |
3.2 动物实验所需仪器与材料 |
3.3 实验动物造模及受试样品处理 |
3.4 实验动物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 |
3.5 实验方法 |
3.5.1 观察指标及测定 |
3.5.2 肝脏组织切片制作 |
3.6 动物实验结果 |
3.6.1 芽菜复合果蔬汁对SD大鼠精神状态及体质量的影响 |
3.6.2 芽菜复合果蔬汁对SD大鼠内脏指数、脂肪系数及Lee's的影响 |
3.6.3 芽菜复合果蔬汁对SD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3.6.4 芽菜复合果蔬汁对SD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不宜食用的动物器官(论文参考文献)
- [1]重金属在近岸海域海产品中的富集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林怡辰.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21(01)
- [2]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D]. 宋宁.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3]库存稻谷营养价值和喂养效果的初步评价[D]. 康芳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心血管健康管理方案知识库构建及个性化方案智能生成与量化研究[D]. 张威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50种药食用植物抗沙门菌毒力活性筛选及2种植物的抗毒力活性研究[D]. 刘燕. 山东大学, 2020(02)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金匮要略》食忌篇食禁辑释及研究[D]. 银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花镜》内容探究[D]. 喻博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D]. 谢双峥.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芽菜复合果蔬汁的制作及其减肥功效[D]. 霍怡然.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