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花岗岩及矿体中部分云母的研究

南岭花岗岩及矿体中部分云母的研究

一、南岭花岗岩及矿体中一些云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仕林,王钦,马丽[1](2021)在《论浅成侵入体伴生隐爆角砾岩及其在金属矿床形成中的作用》文中认为在地壳内,围绕含矿浅成侵入体广泛地分布着爆发岩。来自深部的含矿岩浆,沿着运移通道上升至浅成带,进行着迅速而不均匀的岩浆分异和结晶作用,在岩浆柱顶部形成富含碱质和挥发分的热液以及盈余能量,并在岩浆作用结束阶段导致突然的爆发现象和岩浆角砾岩化作用,含矿热液渗入岩浆角砾岩化作用形成的裂隙中,进行着热液变质作用,并在有利条件时发生矿化。因为角砾岩化作用带同时是岩石强烈热液变质带,往往也是矿化作用带,角砾岩化作用、热液变质作用和矿化作用也是几乎同时先后进行的,角砾岩化与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和矿石富集有着紧密的时空关系。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隐蔽爆发伴有含矿岩浆的剧烈分异,并且是产生热液成矿系统的最普遍的方式之一。

李晓峰,韦星林,朱艺婷,李祖福,邓宣驰[2](2021)在《华南稀有金属矿床:类型、特点、时空分布与背景》文中研究指明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基地,以发育大规模多时代、多旋回花岗岩和独特的中生代铜钼钨锡铌钽铍铀等大规模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成矿作用而闻名于世。华南地区稀有金属(W-Sn-Nb-Ta-Li-Be)成矿作用主要与高度分异演化的花岗岩密切相关。稀有金属矿床的分布受区域性断裂控制,主要集中于南岭地区和钦-杭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伟晶岩型、云英岩型、石英脉型、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岩型(包括矽卡岩型和条纹岩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沿钦-杭大断裂两侧分布;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钦-杭大断裂花岗岩型矿床的外侧,以及邵武-河源断裂和政和-大埔断裂之间;接触交代型(含条纹岩型)稀有金属主要呈东西向分布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与该地区的石英脉型钨矿有成因联系;火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东南沿海火山岩地区。华南稀有金属成矿可以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志留纪(424~420Ma)、早三叠世(248~244Ma)、晚三叠世(220~214Ma)、晚侏罗世(160~150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140Ma)、早白垩世(135~125Ma)和早白垩世-晚白垩世(105~90Ma)等。在每个时间段内,成矿时间相对集中。大规模稀有金属成矿主要集中于早白垩世。在不同成矿尺度,稀有金属矿化具有明显金属分带特征,且与有色金属矿化具有明显的成因关系;不同金属组合的稀有金属矿床具有不同的岩浆热液演化历史。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持续能量供给,以及有利于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的大型伸展构造是形成稀有金属矿床的重要条件。本文认为早白垩世(135~125Ma)是华南地区稀有金属大规模成矿的时期,该时期不仅成矿强度大,而且成矿类型多样,代表了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或者全面裂解的峰期。

江卫兵,邵上,林坤,李海东[3](2021)在《华南地区花岗岩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地质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华南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各个时期的花岗岩,亦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铀成矿省。从花岗岩形成年代、地球化学特征等对华南各个时期花岗岩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各个时期花岗岩与铀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形成于460~410 Ma,以过铝质S型花岗岩为主,其次为I型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形成于251~209 Ma,大多数印支期花岗岩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以S型和I型花岗岩为主,常与燕山期花岗岩形成复式岩体;燕山期花岗岩主要形成于200~97 Ma,以S型花岗岩为主。铀成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加里东期、印支期花岗岩为铀成矿提供铀源,燕山期小岩体为铀成矿提供部分热源。

吴福元,王汝成,刘小驰,谢磊[4](2021)在《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的新突破》文中认为喜马拉雅地区淡色花岗岩广泛分布,但相关的稀有金属成矿问题长期被学术界忽略,因为传统观点认为,这些花岗岩是高喜马拉雅变质岩系原地部分熔融而成。但自提出该地区淡色花岗岩高度结晶分异成因模式后,与这些花岗岩演化相关的稀有金属成矿问题引起各方重视,并在铍和铌钽的矿化研究方面取得显着进展。尽管如此,锂的成矿作用研究和资源寻找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本期《岩石学报》报道的喜马拉雅中部琼嘉岗和热曲锂辉石伟晶岩及珠峰前进沟锂电气石-锂云母伟晶岩的发现,充分说明喜马拉雅地区锂资源前景广阔,表明喜马拉雅有望在近期内成为我国稀有金属资源的大型接替基地。根据目前的进展,喜马拉雅地区未来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应加强如下方面的研究:1)加大区内淡色花岗岩岩石学与岩石成因研究力度,厘定它们岩浆结晶分异的程度与成矿潜力; 2)对北喜马拉雅穹窿和岩体开展接触变质与围岩蚀变研究,以寻找热液交代型稀有金属矿床; 3)加强高喜马拉雅地区藏南拆离系与花岗岩侵位关系的研究,以判断分异岩浆及成矿伟晶岩的赋存部位。近期应集中力量围绕普士拉一带的藏南拆离系、韧性变形的肉切村群地层和淡色花岗岩-伟晶岩等开展联合攻关研究,以期在锂资源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罗鹏,陈迪,杨俊,凌跃新,罗来[5](2021)在《湖南川口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与钨成矿关系》文中研究说明川口花岗岩体位于南岭成矿带北西侧,赋存有大型川口钨矿床。川口花岗岩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组成,具有高硅、富碱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分异的S型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同位素测年与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表明,川口花岗岩体中细粒含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23.1±2.6 Ma,成矿年龄为225.8±1.2 Ma,表明其成岩成矿时代为印支期。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川口花岗岩来源于古元古代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印支期陆内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川口花岗岩与钨矿床在时空上高度吻合,钨矿与花岗岩的Y/Ho比值相近,且两者在Y-Ho图解上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结合钨矿石中Re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川口花岗岩岩浆经历了高度分离结晶,产生了富挥发分的成矿流体而形成钨矿。作为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的典型实例,川口花岗岩与川口钨矿指示了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具备较大的钨矿成矿潜力。

陈轶平,吴龙[6](2021)在《黔东南坑头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坑头金矿位于湘西—黔东金矿带内,长期以来,区内勘查与研究的对象主要为石英脉型金矿床。在近年的地质工作中,发现坑头矿区存在与石英脉型不一样的矿化特征。为厘定坑头金矿床的成因类型,通过对坑头金矿床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研,对比前人有关造山型金矿的研究认识,从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围岩、成矿时期、构造控矿、蚀变矿物及元素组合等角度探索,发现坑头金矿与造山型金矿床呈现极为相似的地质特征,可归属为碰撞造山型金矿床。

余辉[7](2021)在《相山火山盆地穿地壳岩浆系统的三维精细结构及动力学背景》文中认为江西相山火山盆地产出我国规模最大、品位最富的火山岩型铀矿床,是国内最为重要的铀矿生产基地之一,但其铀矿成因模式依然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相山火山盆地深部新发现垂向蚀变幅度达千米的铅-锌-银矿化,深部铀多金属找矿潜力凸显。由于深部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是制约内生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关键,且成矿作用是岩浆演化的阶段或最终产物。因此,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对相山火山盆地深部结构进行探测,揭示相山火山盆地穿地壳岩浆系统的空间展布和物质状态,研究岩浆活动对铀成矿深部过程与富集形式的制约,可以从电性学的角度为研究区岩浆地球动力学和铀成矿作用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对相山火山盆地深部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山火山盆地大地电磁原始时间序列数据经过傅里叶变换和一系列去噪处理后获得了高质量的阻抗张量数据,进一步的相位张量和感应矢量分析表明,研究区浅部和下地壳没有明显的构造走向,但在中地壳可见近北东东向的构造走向,整体呈现明显的三维地电特征。为了获得相山火山盆地深部三维电性结构,首先通过建立既能保证空气电阻率固定不变又能保证模型平滑约束的协方差矩阵统一表达式解决起伏地形的问题,实现了基于L-BFGS法的带地形大地电磁三维反演,并采用正则化因子冷却法和基于Wolfe条件的步长搜索策略,提升了反演的稳定性。该算法与开源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算法的对比试算验证了其正确性和可靠性。然后采用该反演方法对研究区野外观测数据进行三维反演,对比分析了不同反演方法的反演效果,并通过改变反演参数和数据分量进行了大量反演试算,最终获得了相山火山盆地稳定可靠的三维电性结构模型。相山火山盆地三维电性结构模型显示研究区中上地壳范围内整体表现出高阻特征,对应着该地区致密稳定的变质岩基底。位于相山主峰附近的古火山通道表现出高导特征,这与古火山通道内的高渗透率有关。岩浆在上升侵入过程中产生的水力压裂作用致使岩浆流经处的渗透率大幅度提高,为含盐流体下渗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了古火山通道内的高导属性。该火山通道在空间上向盆地北西方向下倾,控制着岩浆从深部岩浆房向上喷出-溢流。盆地西北侧的高导侵入岩体是研究区古老岩浆通道系统的重要组成,其高导特征被解释为富碳火成侵入岩体的电性反映。研究区多阶段岩浆活动产生的火成碳以及红盆有机物被构造运动输送到地壳深部形成石墨并在后续岩浆活动中被重新活化造就了该侵入岩体的高导属性。该深成岩体的侵位方式受北东向区域深断裂产生的次级断裂控制,反映了区域伸展构造环境,其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有关。整体来看,研究区古老岩浆通道系统表现为垂向伸展、穿地壳的网络格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揭示了相山火山盆地的构造体系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区域性深断裂控制着相山火山盆地岩浆活动的就位,为铀矿床的形成奠定了基本格架,并推断切基底的深断裂为成矿流体向上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浅层的裂隙网络、组间界面、不整合面及其与断裂复合的有利空间保证了铀元素沉淀富集。在电性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资料,进一步提出了相山火山盆地铀成矿模型,该模型完整地刻画了研究区铀成矿作用中“源-运-储”的概貌,指出相山火山盆地的断裂构造体系和古老穿地壳岩浆系统共同构成了研究区的构造-岩浆系统,前者是盆地内热液对流循环的有利场所,后者是驱动该热液对流循环的主要热源并提供了丰富的铀成矿物质来源。

游林聪[8](2021)在《湖南郴州江口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文中研究说明研究江口矿区萤石矿床控矿地质条件、富集规律,分析找矿标志。通过资料收集、野外地质考察、综合研究等方法总结出控矿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并分析得出6条找矿标志。认为江口矿区萤石矿受断裂控制明显,矿带整体呈南北向,矿脉呈北北东或北西向,表明是构造活动叠加控矿;区内岩浆岩为一套中酸性富Ca、F的钙碱性岩浆岩,不仅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和热源,而且酸性环境有利于萤石矿床的形成和富集。认为江口矿区萤石矿床是受构造+岩浆岩联合控矿。

李瑞,王建荣,凌恳,王忠强,曾钧跃,胡弦,朱世博[9](2021)在《粤东丰顺-揭西地区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内生成矿条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丰顺-揭西地区为粤东沿海重要的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资源基地,其中以揭西馒头山大型重稀土矿最为典型。本文在对该矿床成矿母岩开展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矿床的内生成矿条件。结果表明,矿床成矿母岩形成时代为169.0-163.0Ma,与南岭东段稀土矿主成矿时代一致;母岩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是岩浆演化晚期高分异产物;母岩富集稀土矿物,尤其是黑复稀金矿和磷钇矿,是该矿床重要的成矿物质来源。

耿瑞瑞[10](2021)在《鹿井铀矿床深部和外围三维成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湘赣边界的鹿井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铀资源基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南活动带(华夏地块)武功-诸广断隆区、诸广复式岩体中段。鹿井矿田中部的鹿井矿床属大型花岗岩型铀矿床,在其深部及外围具有寻找隐伏矿体的潜力,但当前总体勘查深度较浅、外围勘查工作量不足,找矿方向存在技术瓶颈,因此本文从三维成矿预测的角度,来评价、预测该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成矿潜力。论文通过建立鹿井铀矿床的成矿模式、总结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构建了矿床的地质找矿模型;通过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定量分析控矿要素成矿有利信息,建立了定量预测模型,并采用三维证据权法、三维信息量法以及机器学习等多种成矿预测方法进行定量预测。本文总结了鹿井铀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分析了地层、岩性、构造和岩体接触带对矿化的控制作用,确定地层、断裂和岩体接触带是该矿床最重要的控矿要素,并建立其找矿模型。该区寒武纪地层中的含碳质板岩富含铀,印支期以及燕山早期的花岗岩体中的铀含量也均高于华南花岗岩平均铀含量,同时叠加热液中的铀源,使得该区域具备良好的铀成矿物质基础。区内频繁的构造事件使得热液上升的通道活化,且频繁的构造运动使得区内断裂裂隙发育,为铀矿化富集提供有利部位。矿体除赋存在断裂、裂隙内,还赋存于形态复杂的接触带附近,较大的铀矿体可穿越燕山早期岩体、印支期岩体和寒武系岩层,具“三层楼”特点。基于SKUA-GOCAD三维地质软件平台,应用离散光滑插值DSI方法,构建了地层、断裂、岩体以及矿体等三维模型,实现了铀成矿环境与矿体的三维可视化,对表达地下空间地质体的穿插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寒武纪地层及各阶段岩体的含矿性分析、确定了该矿床的主要赋矿地质体为寒武纪地层、印支期岩体和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岩体;通过三维距离场空间分析,确定了断裂以及不同岩性接触界面致矿影响范围:断裂最佳缓冲距离是60m、不同岩性接触带最佳缓冲距离60m;通过三维形态场空间分析方法,确定了断裂构造面的异常方位区间为60°~80°和200°~260°,同时提取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将提取的定量化的异常信息赋值给各网格预测单元,建立矿床的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各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最大相关系数为0.36,认为各预测变量之间不相关。利用三维证据权法、三维信息量法以及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逻辑回归、人工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区的三维定量预测,对于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ROC-AOC曲线以及成矿拟合度曲线进行模型评估,分析其优劣,最终通过以上多种预测方法的高潜力区联合在鹿井矿床深部及外围圈定了5处成矿有利靶区,为研究区深部及外围铀资源量扩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铀成矿模型、三维地质建模、多维度信息关联分析方法,多种预测方法联合圈定靶区是铀矿资源定量预测和铀矿找矿取得新突破的关键。

二、南岭花岗岩及矿体中一些云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岭花岗岩及矿体中一些云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论浅成侵入体伴生隐爆角砾岩及其在金属矿床形成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岩浆含矿角砾岩——矿区浅成侵入体的特征性伴生物
2 现有的关于侵入体伴生的矿化角砾岩成因的几种概念
3 岩浆角砾岩化——经过跳跃式相分离的侵入岩浆的发育形式
4 结论

(2)华南稀有金属矿床:类型、特点、时空分布与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稀有金属矿床主要类型及其成矿作用特征
    2.1 主要矿床类型
    2.2 主要成矿作用特征
    2.3 典型稀有金属矿床
        2.3.1 江西松树岗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2.3.2 江西西华山石英脉型稀有金属矿床
        2.3.3 福建南平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2.3.4 湖南接触交代型稀有金属矿床
        2.3.5 福建福理石火山岩型Mo-Be稀有金属矿床
3 稀有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4 稀有金属成矿系统演化历史
5 稀有金属矿床与其他金属矿床的成因关系
6 成矿模型与成矿背景
7 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找矿方向

(3)华南地区花岗岩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地质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花岗岩特征
    2.1 加里东期花岗岩
    2.2 印支期花岗岩
    2.3 燕山期花岗岩
3 花岗岩与铀成矿作用
    3.1 加里东期花岗岩与铀成矿
    3.2 印支期花岗岩与铀成矿
    3.3 燕山期花岗岩与铀成矿
4 结论

(4)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的新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1 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早期研究
2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高度结晶分异成因观点的提出
3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
4 错那洞铍-锡超大型矿床的发现及北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
5 喜马拉雅锂成矿作用及琼嘉岗超大型锂矿床的发现
6 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机制与找矿模型
7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与南岭稀有金属成矿花岗岩的对比
8 结语

(5)湖南川口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与钨成矿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与岩石学特征
2 样品制备与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
    3.1 锆石U-Pb年龄
    3.2 辉钼矿Re-Os年龄
    3.3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4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5 Sr、Nd同位素组成
4 讨论
    4.1 岩石成因
    4.2 岩浆源区
    4.3 岩浆演化
    4.4 成岩成矿关系
    4.5 华南印支期钨矿成矿作用
5 结论

(6)黔东南坑头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有研究
2 矿区地质
3 矿床地质特征
4 矿床成因
    4.1赋矿围岩变质相
    4.2成矿时间为造山作用晚期
    4.3 构造控矿
    4.4 蚀变矿物
    4.5 元素组合特征
5 讨论与结论

(7)相山火山盆地穿地壳岩浆系统的三维精细结构及动力学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球物理方法在岩浆通道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2.2 相山火山盆地岩浆通道系统研究现状
        1.2.3 相山火山盆地铀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相山火山盆地地质背景及地球物理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地层
        2.1.2 岩浆岩
        2.1.3 构造
        2.1.4 矿产
    2.2 地球物理特征
        2.2.1 岩石物性特征
        2.2.2 区域重力场特征
        2.2.3 区域磁场特征
        2.2.4 区域航空放射性异常
    2.3 本章小结
3 起伏地形下大地电磁L-BFGS三维反演
    3.1 基于L-BFGS的大地电磁三维反演
        3.1.1 目标函数构建
        3.1.2 大地电磁L-BFGS反演
        3.1.3 模型协方差
        3.1.4 算法流程
    3.2 反演算法适用性分析
        3.2.1 带山峰地形的单个异常体模型
        3.2.2 峰-谷组合地形下“棋盘”模型
    3.3 观测数据影响研究
    3.4 反演参数影响分析
        3.4.1 初始模型的影响
        3.4.2 网格剖分的影响
        3.4.3 模型协方差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相山火山盆地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 有效探测深度分析
    4.3 相位张量分析
    4.4 感应矢量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相山火山盆地大地电磁测深数据三维反演
    5.1 不同反演算法对比分析
    5.2 实测数据三维反演试算
        5.2.1 不同初始模型电阻率
        5.2.2 不同模型协方差
        5.2.3 不同网格剖分
        5.2.4 不同反演分量
    5.3 三维反演结果
        5.3.1 典型剖面电性结构特征
        5.3.2 平面电性结构特征
    5.4 主要电性特征不确定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相山火山盆地岩浆侵位机制与铀成矿作用研究
    6.1 岩浆通道系统的三维结构
    6.2 岩浆上升和侵位过程及其动力学意义
    6.3 构造-岩浆演化与铀成矿作用
        6.3.1 构造体系及其控矿特征
        6.3.2 岩浆演化对铀成矿的制约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和认识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8)湖南郴州江口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1.1 地层
    1.2 构造
        (1)近南北向组:
        (2)北西组:
    1.3 岩浆岩
    1.4 围岩蚀变
2 矿体特征
3 矿床控矿条件与富集规律
    3.1 控矿条件
    3.2 富集规律
4 找矿标志
    (1)中酸性的花岗岩体:
    (2)多期次的大断裂构造:
    (3)围岩蚀变标志:
    (4)地貌标志:
    (5)重砂异常:
    (6)岩石构造异常:
5 结语

(9)粤东丰顺-揭西地区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内生成矿条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
3 岩石学特征
4 成矿母岩重砂矿物特征
5 地球化学特征
6 成矿母岩年代学特征
    6.1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6.2 测试结果
7. 讨论
    7.1 成矿母岩年代学
    7.2 成矿母岩性质
    7.3 重稀土来源
8 结论

(10)鹿井铀矿床深部和外围三维成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三维地质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三维成矿预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鹿井矿田研究现状
        1.2.5 主要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实物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6.1 主要成果
        1.6.2 主要创新点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
        2.3.2 断裂
        2.3.3 红盆
    2.4 区域矿产分布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岩浆岩
    3.3 构造
    3.4 矿体特征
        3.4.1 矿体赋存部位
        3.4.2 矿体形态与产状
        3.4.3 矿体规模
        3.4.4 矿石特征
    3.5 围岩蚀变
4 成矿模式、控矿因素及找矿模型构建
    4.1 成矿模式
        4.1.1 成矿构造背景
        4.1.2 成矿流体性质
        4.1.3 成矿时代
        4.1.4 铀的迁移、沉淀
        4.1.5 成矿模式
    4.2 控矿因素
        4.2.1 矿化受复杂接触带控制
        4.2.2 矿化明显受断裂控制
        4.2.3 富铀地层和岩体提供充足铀源
    4.3 找矿标志
        4.3.1 地面伽玛异常
        4.3.2 放射性水化学异常
    4.4 找矿模型构建
5 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
    5.1 建模方法与技术流程
    5.2 数据资料及精度
    5.3 数据预处理
    5.4 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
        5.4.1 地质综合模型
        5.4.2 钻孔模型
        5.4.3 地表模型
        5.4.4 地层模型
        5.4.5 岩体模型
        5.4.6 断裂模型
        5.4.7 矿体模型
6 成矿有利信息分析及提取
    6.1 成矿地质体含矿性分析
    6.2 三维距离场分析
        6.2.1 断裂三维缓冲距离分析
        6.2.2 岩体接触面三维缓冲距离分析
    6.3 三维形态场分析
        6.3.1 岩体接触面形态分析
        6.3.2 断裂面形态分析
    6.4 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异常
7 研究区三维成矿预测
    7.1 证据权法与信息量法成矿预测
        7.1.1 三维证据权法
        7.1.2 三维信息量
        7.1.3 预测结果联合分析
    7.2 基于机器学习的成矿预测
        7.2.1 训练样本构建及评价指标
        7.2.2 支持向量机
        7.2.3 随机森林
        7.2.4 逻辑回归
        7.2.5 人工神经网络
        7.2.6 模型性能对比分析
        7.2.7 预测结果联合分析
    7.3 靶区的联合圈定
    7.4 潜在矿产资源估算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南岭花岗岩及矿体中一些云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浅成侵入体伴生隐爆角砾岩及其在金属矿床形成中的作用[J]. 周仕林,王钦,马丽. 四川地质学报, 2021(04)
  • [2]华南稀有金属矿床:类型、特点、时空分布与背景[J]. 李晓峰,韦星林,朱艺婷,李祖福,邓宣驰. 岩石学报, 2021
  • [3]华南地区花岗岩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地质作用[J]. 江卫兵,邵上,林坤,李海东.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21
  • [4]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的新突破[J]. 吴福元,王汝成,刘小驰,谢磊. 岩石学报, 2021(11)
  • [5]湖南川口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与钨成矿关系[J]. 罗鹏,陈迪,杨俊,凌跃新,罗来. 华南地质, 2021(03)
  • [6]黔东南坑头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分析[J]. 陈轶平,吴龙. 现代矿业, 2021(07)
  • [7]相山火山盆地穿地壳岩浆系统的三维精细结构及动力学背景[D]. 余辉.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8]湖南郴州江口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游林聪.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03)
  • [9]粤东丰顺-揭西地区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内生成矿条件探讨[J]. 李瑞,王建荣,凌恳,王忠强,曾钧跃,胡弦,朱世博. 华南地质, 2021(02)
  • [10]鹿井铀矿床深部和外围三维成矿预测研究[D]. 耿瑞瑞.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21

标签:;  ;  ;  ;  

南岭花岗岩及矿体中部分云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