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代赋役供单与黄册残件辑考(上)(论文文献综述)
朱婷婷[1](2021)在《明《后湖志》及其文本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后湖志》是明代赵官所作的记录后湖黄册制度的志书,收录有大量关于黄册管理细节的奏疏,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学界对此书关注不多,特别对其文献学研究甚少。本文以《后湖志》为第一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学科交叉法以及文本对比等研究理念,拟从《后湖志》概况、《后湖志》版本研究、《后湖志》文本比较和《后湖志》价值评介等四方面对其加以叙述和分析。本文认为《后湖志》一书的文献和史料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该书取名源自黄册保管地南京后湖,其编纂特点是以时间为脉络,初纂时章节分配合理,其所载内容全面记述了明代黄册制度,丰富充实了《明实录》中的相关记载,并间接反映了明代官僚政治;二、《后湖志》原书已失传,今存世版本历经数次重修,书名由最初的《后湖黄册志》简化为《后湖志》,现存有明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点校本,版本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三、《后湖志》与明清诸多史籍存在文本内容的雷同,与《大明会典》、《名臣经济录》、《郑端简公奏议》、《整庵存稿》、《明文海》、《续文献通考》、《军政条例类考》、《肇域志》以及《金陵梵刹志》等史籍互相引征;四、《后湖志》之价值需要客观分析,其优点是史料价值极高,大部分内容是珍贵的一手资料,在明代赋役制度等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版本缺陷以及内容上的局限性。
郑昕[2](2019)在《明代黄册制度研究 ——以法律规制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户籍制度素来为中国历代统治之基础制度,自其诞生以来,后世对其变更、完善颇多,洪武十四年在户帖制度顺利推行的基础上,明政府再次改革户籍制度,建立了黄册制度。明代黄册作为户籍法律制度的一种,亦肩负赋税依据之职,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黄册制度在明初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确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在明王朝进入稳定的和平时期以后,对于黄册来说,并未随着时局的进步而产生对应的变化,仍然固守着自己的攒造格式。这种制度规则上不合时宜的“坚守”,让黄册沉弊愈演愈烈,终明一代不能消解。这也无疑让黄册制度自身滑向了崩坏的深渊,最终演变为虚有其表之物。本文以明代黄册的律法规定及相关清册供单为主要线索,结合明代黄册的相关史料着述,通过对黄册制度整体的考察,将其与明代律法进行动态的比较,探究法律对黄册制度的规范效果,从法律实践角度出发研究机制运行的症结,反思法律的落实性及有效性,窥探户籍法律制度发展的规律,并对当前的户籍制度进行思考。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论和正文的四章。导论首先介绍了此次研究选题的意义,提出了本次研究的问题,认为理解黄册制度在明代所扮演的角色及在那个时代所起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户籍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次,论述了该研究的必要性,对于明代黄册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史本身,既要把它与建立时的法律条例结合起来分析,更应该把它放到明代整个法律制度的体系框架之中加以阐释,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其全貌、探究其本质,凝练其精神。最后,对目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展望,一是近代以来对黄册制度本身考证研究的整理和评述,二是对黄册制度外延的相关制度研究的梳理,三是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第一章是对明代黄册制度的整体概况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黄册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考证了“黄”字之意,论述了户帖构成黄册之制基础的逻辑关联,论述了明中前期黄册制度在安置流移人口、平均赋税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最后,从明代赋役政策的基本思想出发,结合一条鞭法使得黄册制度与征派赋役的联系纽带基本瓦解的情况,论述了明代黄册制度式微的必然趋势。第二章是对明代黄册制度进行的关于法律制度层面的思考。一是概括了明代法律典籍中出现的黄册制度的相关规定,二是通过对黄册制度具体形制规定及操作流程的介绍,论述了黄册的登记攒造方式以及收纳管理方式,并通过归纳“复合双向”的攒造与核查过程,指出明王朝对黄册制度规制之缜密。第三章针对明代黄册制度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黄册制度相关联的同时期其他制度。一是论述了里甲制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服务黄册制度的需要;二是明确了鱼鳞图册和黄册册籍在土地赋役上的经纬关系;而后,通过对比明代黄册攒造制备形式上的落实与实质上的崩坏,论述实况运行与法制期望之间的落差。第四章是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当代户籍制度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首先对明代黄册制度运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从法律制度层面进行总结;其次论证当前户籍制度对明代黄册制度借鉴之可行性,分析两者在制度运行及发展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从立法及法律修缮等角度对当今户籍管理制度提出建议,以期对如火如荼的户籍改革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
栾成显[3](2005)在《赋役黄册与明代等级身份》文中指出明代黄册里甲制度正式建立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其功能是多方面的。黄册制度既是明代的赋役之法,也是明代的户籍制度。但就其首要的最基本的功能来说,还是在赋役征调这一方面。所以明代黄册又称赋役黄册。明代赋役黄册详载人口和土地,即中国历代所谓版籍者也,民以此定其籍贯,官按此以为科差。它与鱼鳞图册一起,成为明代社会经济方面重要的基本制度。
栾成显[4](2007)在《赋役黄册与明代等级身份》文中研究表明黄册制度既是明代的赋役之法,也是明代的户籍制度。它体现了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等级身份:天下之人都是皇帝的臣民,而臣民之中又分为官绅、凡人和贱民等不同等级。黄册制度的衰亡使广大人民摆脱了徭役制的枷锁,而使人身束缚有所松解。
方骏[5](2011)在《明代户帖研究》文中提出明代户帖的创立与发展,是一个动态嬗变的过程。早期的户帖制度,以全面的户口普查为基础,确立了明王朝森严的社会等级结构,体现了传统的政治伦理和王道理念。随着黄册的兴起,明初户帖的主体功能逐渐被其取代,转而以一种新的实物载体:亲供户帖继续运行,演变成为黄册体系的基础。与此同时,它的部分职能,如“定籍”职能依旧得到了延续,修缮并巩固了明代的户籍制度。明代户帖的嬗变,不仅是文书形式的变化,也是职能性质的变异,体现了制度的演化和蜕变。作为明初户帖制度的延伸——户口岁计机制,一如既往地继承了户帖制度无直接关乎经济的实质特点,贯穿于有明一代的绝大部分时期。作为与黄册相对独立的人口统计系统,它与明代的赋役问题无直接关联。这不仅使得它的运行轨迹呈现出无规律可循的非正态分布,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如人口统计差异巨大等难以解释的人口现象问题。明代户帖留给后世的,莫过于那种严苛缜密的人户统计手段,以及“人户以籍为定”的世代控制思想。这充分体现了传统帝制社会人口控制理念的一脉相承。
栾成显[6](1999)在《明代黄册人口登载事项考略》文中指出一、问题的提起人口史研究,作为社会经济史特别是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有关中国人口史研究的论着发表颇为不少。其中在对明代人口尤其是明初人口的估计上,分歧很大,争论引入注目。1988年,王其榘先生发表了《明初全国人口考》一文,该文通过对《明实录》以及有关明代黄册的某些文献记载资料的考察,而得出“明
宋坤,张恒[7](2020)在《明洪武三年处州府小黄册的发现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洪武十四年全国推行赋役黄册之前,明朝政府曾于洪武三年在南方部分地区试行小黄册之法。小黄册相关资料共有三次发现:第一次发现的是传世史籍中目前所知唯一一例确切史料,是经后人编辑的二手资料;后两次发现的是小黄册原件,是未经编辑的原始资料。小黄册原件文献的发现,不仅完整展现了小黄册册籍的文本构成,而且印证了小黄册之法曾在江浙等地运行了十年之久。洪武三年小黄册之法,基本建构了黄册里甲制度的完整框架,反映了黄册里甲制度的确立起点,揭示了明代乡村组织"图"的来源,在元明之际户口、税赋由分开造册到统一册籍管理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孔繁敏[8](1992)在《明代赋役供单与黄册残件辑考(上)》文中认为 1949年以来对明代黄册及其所据底稿供单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梁方仲《明代黄册考》论文和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一书。这两种论着主要依据《明会典》与《后湖志》等记载,大致理清了黄册制度的内容、沿革及其作用,对了解明代历史乃至封建时代的户籍、赋役制度很有帮助。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二者欠缺对黄册册籍原件的分析。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历
孔繁敏[9](1993)在《明代赋役供单与黄册残件辑考(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明徽州府休宁县由山西乡二十四都第一图第五甲黄册,共58页(116面),用纸捻装成一册,册长32厘米,宽22厘米。原由安徽屯溪古籍书店从民间收购,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已知现存的唯一比较系统的整甲黄册。此册的封皮背面为"由山西区
冯贤亮[10](2001)在《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及其社会控制模式》文中提出历史上江南地区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是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比拟的 ,尽管也有各种动荡和灾害的发生 ,但由于江南地区在处理这些环境变动时 ,所取的控制模式有三个方面的控制程序 ,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间 ,而且这三方面的力量常常能够较好地协调以应付常态和变态下的环境变动 ,实施区域社会的较好控制 ,进而促使区域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这就是本文所要提出的一个区域社会协调、控制、发展的理论模式 ,也是江南地区几百年来历经变更 ,依然保持稳定与发展态势的基本原因
二、明代赋役供单与黄册残件辑考(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明代赋役供单与黄册残件辑考(上)(论文提纲范文)
(1)明《后湖志》及其文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研究现状 |
二、选题的难点和创新点 |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后湖志》概况 |
第一节 成书背景 |
第二节 赵官及其他作者生平 |
第三节 主要内容记述 |
第二章 《后湖志》版本探析 |
第一节 《后湖志》版本流传及书名辨析 |
第二节 《后湖志》现存版本概况 |
第三节 《后湖志》各版本文本比较 |
第三章 《后湖志》文本比较 |
第一节 《后湖志》与《大明会典》文本比较 |
第二节 《后湖志》与其他史籍文本比较 |
第三节 《后湖志》所录诗文文本比较分析 |
第四章 《后湖志》价值评介 |
第一节 《后湖志》价值及作用 |
第二节 《后湖志》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明代黄册制度研究 ——以法律规制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未来研究展望 |
第一章 明代黄册制度兴衰 |
第一节 黄册制度溯源 |
一、“黄册”名称源流考 |
二、明代黄册制度溯源 |
第二节 明代黄册制度的发展 |
第三节 明代黄册制度的衰微 |
一、催科为要的赋役思想 |
二、“以籍为定,役皆永充”的固化钳制 |
三、一条鞭法的出现 |
四、黄册制度的失能 |
第二章 明代黄册制度的法律构造与制备形式 |
第一节 黄册的法律构造 |
一、《大明律》的户役规制 |
二、《大诰》的告诫警示 |
三、《诸司职掌》的官吏职责 |
四、《大明会典》的全面总结 |
第二节 明代黄册的制备及形式 |
一、洪武户部奏准格式 |
二、自上而下的攒造制备 |
三、自下而上的复核驳查 |
第三章 明代黄册制度的运行 |
第一节 黄册制度的落实与保障 |
一、外延制度保障 |
二、黄册制度的形式落实 |
第二节 黄册制度的实况崩坏 |
一、里长凭势作威 |
二、里书握权贪污 |
三、监册拘例驳费 |
四、监生无利怠职 |
第四章 明代黄册制度的当代启示 |
第一节 黄册制度的经验教训 |
一、明代黄册制度的良与莠 |
二、明代黄册制度的借鉴可行性 |
第二节 当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建议 |
一、户籍立法的相关建议 |
二、户籍应回归其本位职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4)赋役黄册与明代等级身份(论文提纲范文)
一 明代黄册文书概要 |
二 赋役黄册反映的帝王理念 |
三 赋役黄册反映的等级差别 |
第一, 官绅等级。 |
第二, 凡人等级。 |
第三, 贱民等级。 |
四 赋役黄册反映的世袭制度 |
五 黄册制度的衰亡与 人身束缚的松解 |
(5)明代户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明初的户帖制度 |
一 明初政体的户籍思想 |
二 明初户帖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
三 明初户帖文书及其相关问题 |
第三章 明代户帖的演变 |
一 户帖文书的演变:从明初户帖到亲供户帖 |
二 户帖职能的演变 |
三 弘治四年奏准给发户帖问题 |
第四章 明代户口岁计与户帖的关系 |
一 明代户口岁计实质 |
二 明代户口岁计机制 |
三 《诸司职掌》所载人口数值时间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及其社会控制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明清时期江南环境的变动 |
1.明代以来江南地区的内变迁 |
2.明清易代之际江南的社会政治环境 |
3.清代前期的江南地区 |
4.自然灾变、战争、瘟疫等对社会各层面的影响 |
三、社会控制的几种形态 |
1.户籍制度、米价奏报与地方防护 |
2.政区调整 |
3.乡约规范 |
4.地方精英们的作用 |
5.家族的自治保障与地域慈善事业的发展 |
6.社会控制的最高形态 |
四、江南地区的社会控制发展模式 |
四、明代赋役供单与黄册残件辑考(上)(论文参考文献)
- [1]明《后湖志》及其文本研究[D]. 朱婷婷.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2]明代黄册制度研究 ——以法律规制为视角[D]. 郑昕.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3]赋役黄册与明代等级身份[A]. 栾成显. 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5
- [4]赋役黄册与明代等级身份[J]. 栾成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01)
- [5]明代户帖研究[D]. 方骏. 复旦大学, 2011(01)
- [6]明代黄册人口登载事项考略[A]. 栾成显. 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9
- [7]明洪武三年处州府小黄册的发现及意义[J]. 宋坤,张恒. 历史研究, 2020(03)
- [8]明代赋役供单与黄册残件辑考(上)[J]. 孔繁敏. 文献, 1992(04)
- [9]明代赋役供单与黄册残件辑考(下)[J]. 孔繁敏. 文献, 1993(01)
- [10]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及其社会控制模式[J]. 冯贤亮.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