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停止饲喂含抗球虫药饲料后药物残留活性研究

鸡停止饲喂含抗球虫药饲料后药物残留活性研究

一、鸡停喂含抗球虫药物饲料后药物残留活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玉娟[1](2021)在《聚醚类抗生素与恩诺沙星在鸡上基于CYP酶的相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醚类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鸡球虫病,其抗球虫谱广,同时具有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等优点,因此在畜禽养殖业中被广泛使用,据估计45%的饲料添加有聚醚类抗生素。恩诺沙星(ENR)为广谱抗菌药,对由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支原体等引起禽的肠道或呼吸道感染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常用于畜禽养殖业中细菌性疾病的治疗。由于两者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经常存在同时使用的情况。CYP450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酶系,同时也可能受到药物的诱导和抑制。因此,两者联合使用可能会对代谢酶活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两者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若加快代谢则会影响药效的发挥;若减缓代谢则会加大对动物的毒性,延长单药的休药期,造成药物在动物可食性产品中残留超标的风险,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据报道,ENR与盐霉素(SAL)均可抑制代谢酶CYP3A活性,而CYP3A是ENR与SAL的主要代谢酶。我们推测,若ENR与SAL在临床上同时使用很有可能会因CYP3A酶活性被抑制产生相互作用,但聚醚类抗生素和ENR对鸡CYP450酶活性影响及共同使用后的药物相互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以莫能菌素(MON)、马杜拉霉素(MAD)、拉沙菌素(LAS)、SAL和ENR为研究对象,采用鸡肝微粒体体外代谢模型,分别研究聚醚类抗生素和ENR对鸡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通过在鸡体内进行SAL和ENR联合给药的药动学研究,阐明两个药物合用是否会对彼此在鸡体内的处置过程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对鸡肝脏中代谢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以阐明两者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有助于阐明SAL和ENR的联合用药的风险,对指导聚醚类抗生素和ENR临床合理应用和配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1鸡肝微粒体体外孵育系统及检测方法的建立通过差速离心法制备鸡肝微粒体,并对蛋白浓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4种底物及其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和两种底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结果显示6种探针药物在制备的肝微粒体系统中均可被代谢为目标代谢物,表明鸡肝微粒体系统构建成功。2 4种聚醚类抗生素与ENR对鸡肝微粒体代谢酶活性影响在预反应5 min时,SAL和LAS对鸡肝微粒体CYP2A6可产生诱导作用,诱导率分别是17%和25%;SAL在不经预反应和在预反应时间为5min时,对CYP2E1产生诱导作用,诱导率为37%和23%;LAS在不经预反应时,对CYP2E1产生诱导作用,诱导率为64%;MAD在不经预反应时对CYP2D6和CYP2E1起诱导作用,诱导率分别为12%和13%。在预反应30min时,SAL、LAS、MON和MAD均可对鸡肝微粒体CYP2D6、CYP2C23a、CYP2C45、CYP2E1和CYP3A4产生抑制作用,且为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均超过50%。ENR可对CYP3A4产生抑制作用,且为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在预反应30 min时抑制率为30%;但在不经预反应和预反应时间为5 min时,对CYP3A4产生诱导作用,诱导率为38%和25%;但对CYP2D6、2C23a、2C45和2E1酶活性无显着影响。结果表明,ENR和SAL均可对其主要代谢酶产生抑制作用,提示两者联合给药时有药物相互作用风险。3 SAL与ENR在鸡体内药动学影响研究与ENR单独给药组相比,单次联合给药组中ENR的AUC0-36h和AUC0-∞分别增加了31%和29%;在SAL 5 d预处理组中ENR的AUC0-36h和AUC0-∞分别增加了20%和19%。这表明共同给予SAL和ENR时,SAL会增加ENR在体的暴露量与暴露时间,结合肝微粒体孵育试验结果,这可能是由于SAL抑制了ENR主要代谢酶CYP3A的表达,导致ENR的代谢减慢。与SAL单独给药组相比,单次联合给药组中SAL的AUC0-48h、AUC0-∞和Cmax分别减少了32%、42%和33%,MRT0-48h和MRT0-∞分别增加了14%和15%;ENR 5 d预处理组中SAL的AUC0-48h、AUC0-∞、MRT0-48h、Cmax、MRT0-∞和t1/2分别增加了87%、87%、118%、64%、141%和16%。这表明共同给予SAL和ENR时,短时间内ENR会减少SAL在体的暴露量与暴露时间,而较长时间后,SAL的暴露水平会增加。结合肝微粒体孵育试验结果,这可能是由于ENR对SAL主要代谢酶CYP3A表达抑制效应呈现时间依赖性特征,短时间内ENR会诱导CYP3A的表达,而长时间接触后的ENR则会抑制CYP3A的表达,从而导致SAL的代谢先变快而后减慢。以上结果表明ENR和SAL共同给药时会增加ENR在鸡体内的暴露水平;而单次联合给药会减少SAL在体的暴露水平,长时间连续给药则会增大SAL在体的暴露水平。证明ENR与SAL确实存在相互作用,且长时间的共同给药会显着增加两者在体的暴露水平,这提示在临床共同使用时不仅会增加彼此对鸡的毒性,还可能延长两者在鸡可食性组织内的休药期,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4 SAL与ENR相互作用机制与ENR单独给药组相比,SAL 5d预处理组中CYP2D6、CYP1A2、CYP2C23a和CYP2C45的mRNA表达分别显着降低了76.92%、97.45%、95.25%和93.58%,CYP3A4的蛋白表达没有显着性差异;而单次联合给药的代谢酶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显着性差异。该结果正好支撑了药动学结果,进一步表明ENR与SAL共同给药后,SAL会抑制ENR次要代谢酶基因的表达,导致ENR的代谢减慢,在体暴露量增加。与SAL单独给药组相比,单次联合给药组中CYP3A4、CYP2D6、CYP1A2和CYP2C45的mRNA表达分别显着增加了353%、391%、548%和356%,CYP3A4的蛋白表达显着增加了49%;而ENR 5 d预处理组中只有CYP2C45的mRNA表达增加了155%,代谢酶CYP3A4的mRNA表达无显着性差异,但CYP3A4蛋白表达降低了30%。该结果与药动学结果一致,进一步揭示了当ENR和SAL共同给药时,单次联合给药的情况下ENR会诱导代谢酶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CYP3A的蛋白表达,CYP3A酶活性增强,SAL代谢增加,从而减少SAL的暴露量;ENR连续给药时会抑制SAL主要代谢酶CYP3A的蛋白表达,CYP3A酶活性减弱,SAL代谢减少,从而增加SAL的暴露量。综上,本课题建立了肝微粒体代谢系统及探针底物的检测方法,确定了SAL和ENR在鸡上的主要代谢酶以及聚醚类抗生素和ENR对鸡CYP450代谢酶活性影响,阐明了SAL与ENR联合使用时将会增加彼此在体的暴露水平,提示两种药物在临床共同给药时会增加毒性和残留超标的风险,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此外,通过检测联合用药后肝脏中CYP450的mRNA或CYP3A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阐明了基于CYP450代谢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为ENR与SAL以及其它聚醚类抗生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风险建议,为两者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滕佩[2](2018)在《马度米星铵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度米星铵是由马杜拉放线杆菌发酵产生的一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对球虫的子孢子及第一代裂殖体均具有活性。在饲料中低剂量添加还具有促进家禽生长,提高肉牛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是家禽养殖业中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类抗球虫药之一。现如今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而引起的抗生素在土壤和水环境中残留的现象正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目前,国内外暂无马度米星铵在水产动物体内药动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的研究。本试验建立了克氏原螯虾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中马度米星铵含量检测的HPLC-MS/MS法,并利用该检测技术研究马度米星按分别以口服和药浴给药后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残留消除规律。1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马度米星铵含量的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克氏原螯虾血淋巴样品经乙腈提取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电喷雾正离子(ESI+)条件下选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待测物的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的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6 ng.mL-1、20 ng.mL-1,在20~8000 ng·mL-1的浓度范围内,峰面积比与药物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回归方程为y=0.0976848x+0.743946。克氏原螯虾血淋巴的药物添加回收率为93.1%~107.8%,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小于10.1%。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马度米星铵含量的测定。2马度米星铵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药动学试验156尾雄性克氏原螯虾,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按350、700μg·kg-1 bw剂量灌服马度米星铵溶液。每组分别于给药后于0.083,0.167,0.25,0.5,1,2,4,8,24,48,72,96 h随机采集6尾克氏原螯虾血淋巴。各样品经UPLC-MS/MS检测后用WinNonLin 5.2软件进行药物动力学分析。高剂量组参数如下:Ti/2λz=28.75±9.81 h,Tmax=0.58±0.20h,Cmax=289.55±156.20ng·mL-1;低剂量组参数如下:T1/2λz=31.80±7.98h,Tmax=0.42±0.13h,Cmax=88.29±61.23 ng·mL-1。3克氏原螯虾可食性组织中马度米星铵残留量的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克氏原螯虾可食性组织(肌肉、肝胰腺)经高速剪切仪匀浆后,用乙腈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在电喷雾正离子(ESI+)条件下选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待测物的分析,内标法定量。该方法的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6 μg·kg-1、20 μg·kg-1,在20~8000μg·kg-1的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药物在肝胰腺和肌肉中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979752x+0.499055,y=0.0891236x+0.65948。克氏原螯虾肌肉、肝胰腺组织中的药物添加回收率为74.2%~110.4%,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小于10.1%。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克氏原螯虾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马度米星铵含量的测定。4马度米星铵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残留消除试验132只克氏原螯虾随机分成两组,通过药浴的方式进行给药。药浴液浓度分别为7 mg·L-1、3.5 mg·L-1。药物吸收阶段和清除阶段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d、5d。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经提取、净化和浓缩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内标法定量。克氏原螯虾组织中马度米星铵在药浴给药后的第三天即达到稳态浓度。药物在肌肉和肝胰腺中的消除时间分别为3 d和5 d,肝胰腺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肌肉中的药物浓度。试验结果用休药期计算软件WT1.4分析,休药期为25.8℃·d。

聂巧[3](2017)在《磺胺氯吡嗪钠—甲氧苄啶可溶性粉在鸡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磺胺氯吡嗪钠-甲氧苄啶可溶性粉是一种复方新制剂,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控鸡球虫病。本实验通过建立鸡可食性组织(肌肉、肝脏、肾脏、皮脂)中残留标示物磺胺氯吡嗪(SPZ)和甲氧苄啶(TMP)残留量的HPLC检测方法,研究磺胺氯吡嗪钠-甲氧苄啶可溶性粉在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为制订该复方新制剂在鸡的休药期提供理论依据。1.鸡可食性组织中磺胺氯吡嗪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鸡可食性组织样品中磺胺氯吡嗪残留采用氨水-乙腈(5/95,v/v)提取,正己烷除脂,M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5/65,v/v),紫外检测波长为272 nm。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磺胺氯吡嗪标准溶液在0.08~20.00 μg/mL(0.04~10.00mg/kg)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检测限(LOD)为0.02mg/kg,定量限(LOQ)为0.04mg/kg。鸡空白可食性组织中磺胺氯吡嗪添加样品在0.04~10.00 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75.46%~89.40%之间,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9%。本试验建立的磺胺氯吡嗪提取和测定方法适用于鸡可食性组织中磺胺氯吡嗪残留量的定量分析。2.鸡可食性组织中甲氧苄啶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鸡可食性组织中甲氧苄啶残留采用乙腈提取、正己烷除脂、M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8/82,v/v),紫外检测波长为240 nm。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甲氧苄啶在鸡可食性组织中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 mg/kg和0.025 mg/kg。甲氧苄啶标准溶液在0.05~8.00 μg/mL(0.025~4.00 mg/kg)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鸡空白可食性组织中甲氧苄啶添加样品在0.025~4.000 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在77.16%~90.88%之间,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7%。本试验建立的甲氧苄啶提取和测定方法适用于鸡可食性组织中甲氧苄啶残留量的定量分析。3.磺胺氯吡嗪钠-甲氧苄啶可溶性粉在鸡体内残留消除研究磺胺氯吡嗪钠-甲氧苄啶可溶性粉按300 mg/L(以磺胺氯吡嗪钠计)的最大推荐剂量给健康商品黄羽肉鸡(公母各半)混饮,连续6d,分别于停药后4h(即零休药期)、1d、3d、7 d、12 d各随机抽取6只鸡屠宰,并采集肌肉、肝脏、肾脏及皮脂等可食性组织供药物残留检测用。分别采用经验证的鸡可食性组织中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停药后鸡可食性组织中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的残留量。结果显示,停药后4 h磺胺氯吡嗪在肾脏中残留量最高,其次为皮脂、肝脏,肌肉最低;磺胺氯吡嗪在肌肉、肝脏、肾脏、皮脂中的残留量分别于停药后3d、3d、7 d、12 d时均低于国家规定的MRL(0.1 mg/kg)。停药后4 h甲氧苄啶在肾脏中残留量最高,其次为肝脏,皮脂和肌肉较低;甲氧苄啶在肌肉、肝脏、肾脏、皮脂中的残留量分别于停药后1d、1d、7 d、3d均低于国家规定的MRL(0.05 mg/kg)。研究表明,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在肌肉和肝脏中消除均最快,磺胺氯吡嗪在肾脏和皮脂中消除最慢,甲氧苄啶在肾脏中消除最慢,肾脏和皮脂是磺胺氯吡嗪的残留把组织,肾脏是甲氧苄啶的残留靶组织。采用WT1.4软件拟合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在肾脏和皮脂的休药期,得出停药后磺胺氯吡嗪在鸡肾脏、皮脂的休药期分别为15.47 d、18.18 d,甲氧苄啶在鸡肾脏和皮脂的休药期分别为9.08 d和13.69 d。综合残留消除试验结果,磺胺氯吡嗪钠-甲氧苄啶可溶性粉按推荐剂量饮水给药,休药期可暂定为19 d。

任毛毛[4](2016)在《二甲氧苄啶在猪、鸡和鱼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甲氧苄啶是一种动物专用的抗菌增效剂,与磺胺药联用能从双重机制阻断敏感菌体内的叶酸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发挥优良的抗菌效应。其用途主要在于预防和治疗鸡的球虫病与动物肠道的感染,自身也可以起到杀灭球虫的效果。但是二甲氧苄啶的毒理学试验证明其具有遗传毒性,所以动物用药后在体内的残留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药物的残留检测是对可食性动物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二甲氧苄啶在畜禽体内残留消除的相关报道比较少。为了完善对二甲氧苄啶的安全评价,确定其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靶组织、残留标示物、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等,本课题在放射性示踪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二甲氧苄啶与其主要代谢物在猪、鸡和鱼体内的残留消除试验,研究结果将会为二甲氧苄啶的残留检控提供一个科学标准。1二甲氧苄啶主要代谢物对照品的制备以香兰素为原料,氯甲基甲醚为羟基保护试剂,两者的摩尔比为1:1.1,制得浅黄色4-甲氧甲氧基香兰素(产率85%)。以此化合物和丙烯腈为原料,控制摩尔比为1:1.2,在40℃反应4小时,加入硝酸胍,反应得到4-甲氧甲氧基二甲氧苄啶(产率75%)。以此为原料,向溶液中缓慢滴加37%盐酸,反应得到4-脱甲基二甲氧苄啶(DVD1,产率60%)。对其进行各项质量标准研究,结构正确,纯度大于97%,稳定性良好,满足对照品的要求。2二甲氧苄啶及其主要代谢物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根据本实验室前期放射性示踪研究的结果,确定二甲氧苄啶的主要代谢物为DVD1(4-脱甲基二甲氧苄啶),DVD2(4-脱甲基二甲氧苄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本试验建立了DVD及DVD1在猪和鸡的肝脏、肾脏、肌肉、脂肪(皮脂)、心、肺、胃、ii大肠和小肠9种组织;鱼的肝脏、肾脏、肌肉、皮肤及胃肠道5种组织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MCX小柱净化,0.01%氨水和甲醇(71:29,V/V)混合试剂复溶,通过HPLC进行检测。样品若需水解,则先加入3 m L 0.2 mol/L的醋酸铵缓冲液,40μL的β-葡萄糖醛酸酶37℃孵育12 h,冷却到室温后再进行提取。具体的液相条件如下,色谱柱:ZORBAX Extend C18(4.6×250 mm,5μm);流动相:A:0.01%氨水,B:甲醇(71:29,V/V);紫外检测波长:276 nm;进样量:30μL;柱温:30℃。该方法下DVD和DVD1在猪、鸡和鲤各组织的LOQ为40μg/kg。动物各商品及非商品组织中添加3个不同定量限水平的药物,回收率均在70%以上,且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4%以下。本课题建立的残留检测方法可以满足定量分析要求,能用于二甲氧苄啶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检测分析。3二甲氧苄啶在猪、鸡和鱼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按照兽药典推荐剂量和方法口服二甲氧苄啶,研究二甲氧苄啶及其代谢物在3种食品动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进一步确证二甲氧苄啶在猪、鸡和鲤体内的残留标识物与靶组织。24头健康的三元杂交猪,36羽20日龄科宝肉鸡和30尾健康鲤鱼,按照二甲氧苄啶10 mg/kg b.w.连续灌胃7 d。停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宰杀动物,取猪和鸡的9种组织,鱼的5种组织。按照上述方法测定二甲氧苄啶及其主要代谢物的残留量,结果如下:猪:停药6 h,各组织均检测到DVD1和DVD,药物浓度范围分别为63.2-519.9μg/kg,357.5-2297.0μg/kg,肾脏浓度最高。1 d后肌肉、心脏、肺脏和小肠中已检测不到DVD1,DVD浓度也大幅降低。停药3 d,大部分组织中DVD1浓度低于LOQ,仅肝脏、肾脏、脂肪中能检测出DVD1,浓度分别为77.6μg/kg,190.1μg/kg,51.9μg/kg;停药5 d,所有组织中DVD1的浓度均降至定量限以下,在脂肪、心脏、胃、大肠、小肠中DVD浓度也消除至定量限附近。停药7 d,肝脏和肾脏DVD的浓度分别是96.5μg/kg和115.1μg/kg,其余各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均低于定量限。14 d,所有组织均已检测不到药物存在。用葡萄糖醛酸酶处理猪的各组织后,发现6 h和1 d在猪的肝脏和肾脏中DVD1的浓度有所增加,6 h的浓度分别为319.4μg/kg和942.8μg/kg,肾脏中DVD1的含量变化较大,说明6 h肾脏中DVD2的浓度比较高;1 d时肝脏、肾脏中DVD1的浓度为199.3μg/kg和680.5μg/kg;3 d后DVD1的浓度已无明显变化,可见其消除速度较快。结果表明,二甲氧苄啶在猪体内的残留量低,残留物消除迅速,DVD原形为残留标示物,肾脏为残留靶组织。鸡:停药6 h,除心脏和小肠外所有组织中均能检测到DVD1和DVD,浓度范围分别是53.6-738.5μg/kg、3356.4μg/kg-8541.4μg/kg;停药1 d,仅肾脏中能检测到DVD1,浓度为45.8μg/kg,DVD消除也比较快,各组织中浓度下降至327.5-1764.6μg/kg;停药3 d,DVD1在所有组织中消除至LOQ之下;停药7 d,DVD在肝脏中的浓度是107.4μg/kg,在肾脏中的浓度是118.7μg/kg,其他组织中DVD的浓度均在100.0μg/kg以内;停药9 d,肝脏中DVD的浓度为68.1μg/kg,肾脏中浓度为77.8μg/kg,其他组织已检测不到任何药物。用葡萄糖醛酸酶处理各组织后只在6 h的肝脏和肾脏检测到DVD1的含量有所增加,分别是987.2μg/kg和612.3μg/kg,1d后DVD1的含量已无明显变化,表明DVD2消除速度非常快,残留时间很短。综上发现DVD1、DVD2在鸡各组织中消除迅速,残留时间最长的化合物为DVD。结果证明,二甲氧苄啶在鸡的残留靶组织是肾脏,残留标示物是原型。鱼:停药6 h,肝脏、肾脏、肌肉、皮肤和胃肠道仅能检测到原型DVD,酶解后也未检测到DVD1,说明鱼组织中没有DVD1和DVD2的残留或残留量低于检测限。但是各组织中DVD的浓度都比较高,浓度范围在6632.9-8671.0μg/kg,肾脏最高;停药1d后,各组织中DVD浓度在2539.6-5265.6μg/kg;停药7 d,各组织中的DVD浓度消除至401.6μg/kg之下;停药14 d,肝脏中DVD浓度为77.6μg/kg,肾脏中为99.7μg/kg,其余组织中DVD浓度已消除至LOQ以下。可见二甲氧苄啶在鱼各组织中浓度较高,但消除迅速,残留标示物为DVD,残留靶组织为肾脏。4猪和鸡可食性组织中二甲氧苄啶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的制订本研究,按照美国FDA和欧盟EMEA兽药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制定二甲氧苄啶的MRLs和WDT。按照FDA的原则,二甲氧苄啶在猪和鸡体内的休药期均为1 d。在猪肝、肾、肌肉和脂肪中的MRL分别为791、1067、334和1938μg/kg;在鸡肝、肾、肌肉和脂肪中的MRL分别为972、1951、367和2138μg/kg;按照EMEA的原则,二甲氧苄啶在猪和鸡体内的休药期分别为10和12 d,在猪和鸡的肝、肾、肌肉和脂肪(皮脂)的MRL均为100μg/kg。综合分析两个程序评价结果,建议采用相对保守的EMEA的评价程序所制定的休药期和残留限量标准。综上所述,本课题首次制备出1种二甲氧苄啶主要代谢物的对照品,并建立二甲氧苄啶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猪、鸡和鲤商品和非商品组织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同时对二甲氧苄啶在猪、鸡和鲤鱼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残留标示物和残留靶组织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证,制定出了在猪和鸡体内的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其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强[5](2016)在《氯苯胍在兔体内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制订》文中认为氯苯胍(Robenidine),常用其盐酸盐,化学名为1,3-双对氯亚苄基氨基胍酸盐。该药于上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上市并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鸡的球虫感染,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变位艾美耳球虫等均有效果。氯苯胍在我国主要用于防治鸡、兔以及水产动物的寄生虫感染。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氯苯胍在兔体内的吸收特征与生物利用度;氯苯胍在兔组织中的分布与消除研究;氯苯胍在兔组织中最高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建议。16只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第一组静脉注射给药(2 mg·kg-1),第二组口服给药(100 mg·kg-1),之后采集血液样品。将制备好的血浆待测样品经1%酸化的乙酸乙酯提取、氮气吹干后用1 mL甲醇复溶,0.22μm滤膜过滤,供HPLC进样分析。本实验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0.01μg·m L-1,定量限为0.02μg·m L-1,回收率为71.22109.75%。实验结果表明,兔耳缘静脉注射氯苯胍(2.00 mg·kg-1)后,静注给药的AUC0-t为1.72μg·h·mL-1,CL为1.17 L·h-1·kg-1,Vd为2.87 L·kg-1,Vd(ss)为1.55 L·kg-1,t1/2为1.72 h,表明该药静脉注射后表观分布容积较大,体内分布广泛,消除迅速,在给药剂量为2.00 mg·kg-1的情况下,血浆内的药物6 h即可基本消除;兔口服氯苯胍(100.00 mg·kg-1)后,氯苯胍口服给药吸收非常缓慢,tmax为20 h,并且吸收较差,表现为Cmax较低,仅为0.32μg·mL-1,AUC0-t为6.33μg·h·mL-1,表明药物进入体内的总量很低;CL为16.68 L·h-1·kg-1,t1/2为8.94 h,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广泛,并且消除缓慢。经计算,该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7.36%,表明口服氯苯胍后,通过消化道进入机体内环境的药物量很少,而绝大部分直接排出体外。25只新西兰大白兔饲喂含氯苯胍75 mg·kg-1的饲料,连续饲喂7天,之后在每个时间点随机宰杀5只动物,取肌肉、肝脏、肾脏三种组织,样品经氯仿-甲醇混合液提取,使用HLB净化,HPLC进行测定。氯苯胍在各组织中的最低检测限均为0.01mg·kg-1,最低定量限为0.02 mg·kg-1。在0.05、0.2、2 mg·kg-1三组剂量下,肌肉的回收率为81.91%109.75%,肾脏的回收率为83.56%104.46%,肝脏的回收率为84.06%103.66%。实验结果表明氯苯胍在兔不同组织中代谢速率具有明显差异,各组织的最高总残留浓度分别为肝脏0.16μg·g-1,肾脏0.03μg·g-1,肌肉0.05μg·g-1,药物在肌肉与肾脏组织中消除较快,在肝脏组织中不仅残留浓度最高,且残留消除缓慢,残留靶组织为肝脏。整理国内外毒理学与代谢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后,认定氯苯胍的最大无副作用剂量NOAEL为11 mg·kg-1·bw·d-1,安全系数SF为100,计算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11 mg·kg-1·bw·d-1。结合本实验获得的氯苯胍在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及组织分布消除数据,对安全性与动物产品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氯苯胍在兔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无需制订。考虑到氯苯胍对兔产品品质与风味的影响,将休药期拟定为5天。

王国永[6](2012)在《氟苯尼考与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在肉鸡体内的相互作用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氟苯尼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畜禽和水产养殖业中的氯霉素类新型广谱抗菌药,具有抗菌活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氟苯尼考在食品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和残留研究报道较多,其主要药动学特征是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但代谢产物较多,动物性产品中残留严重。目前,介导氟苯尼考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酶及氟苯尼考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的还很少。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资料显示,CYP3A和P-gp参与了氟苯尼考在兔体内的代谢,CYPIA参与了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而在全球消费量最大的食品动物鸡的体内,氟苯尼考的代谢由哪些酶和蛋白介导、氟苯尼考会不会和养禽业常用的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尚待研究。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通常长期添加于饲料中以防控畜禽球虫病。大量研究报道,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的某些品种对动物体内的CYP450、b5、AND、AH、EROD、ECON等酶有诱导或抑制作用,对人肿瘤细胞中的P-糖蛋白的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因此,在使用氟苯尼考来治疗畜禽细菌性疾病感染时,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在动物体内的存在就可能与氟苯尼考产生相互作用。为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指导兽医临床上氟苯尼考的合理用药,减少肉鸡可食性组织的药物残留,本试验研究了氟苯尼考与畜禽常用的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盐霉素、莫能菌素和马杜霉素在肉鸡体内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具体内容如下:1.细胞色素CYP4501A、3A以及P-糖蛋白在肉鸡体内氟苯尼考代谢中的作用。1日龄AA肉鸡饲喂不含任何药物的饲料饲喂至28日龄后,挑选24只健康的雄性肉鸡分为对照组、氟伏沙明处理组、酮康唑处理组和维拉帕米处理组,每组6只。氟伏沙明处理组动物按25mg/kg b.w.t灌服氟伏沙明,1次/天,连续7天,最后一次灌药0.5h后,肉鸡按30mg/kg体重灌服氟苯尼考溶液;酮康唑处理组、维拉帕米处理组、对照组与氟伏沙明处理组操作相同,分别灌服60mg/kg b.w.t的酮康唑、9mg/kg b.w.t的维拉帕米和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所有肉鸡在灌服氟苯尼考后12h内从翅下静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氟苯尼考的血药浓度,3P97药动学软件分析药-时数据。结果显示,肉鸡单剂量口服氟苯尼考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动力学模型。对照组氟苯尼考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表观清除率(CL/F)分别为13.80±2.18μg/mL-h和2.28±0.34L/kg/h,当体内的CYPIA活性被氟伏沙明特异性抑制后,血浆中氟苯尼考的药时曲线下面积、表观清除率均未发生显着变化(P>0.05);当体内的CYP3A活性被酮康唑特异性抑制后,血浆中氟苯尼考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显着上升了约3倍(35.04±2.11μg/mL·h;P<0.01),表观清除率显着下降到0.86±0.06L/kg/h(P<0.01);当肉鸡体内P-糖蛋白被特异性抑制后,血浆中氟苯尼考的峰浓度极显着升高,而药-时曲线下面积未发生显着改变。结果表明,CYP3A对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代谢起关键作用,提示在肉鸡疾病防控用药时,为防止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发生,氟苯尼考应避免和CYP3A的底物、诱导剂和抑制剂联合使用。2.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对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药动学的影响。1日龄AA肉鸡饲喂不含任何药物的饲料饲喂至28日龄后,挑选48只健康雄性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盐霉素诱导组、莫能菌素诱导组和马杜霉素诱导组,每组12只。对照组肉鸡连续14天继续饲喂不含任何药物的饲料;盐霉素诱导组、莫能菌素诱导组和马杜霉素诱导组分别连续14天饲喂含有盐霉素(60mg/kg)、莫能菌素(120mg/kg)和马杜霉素(5mg/kg)的饲料。第15天每组均按30mg/kg体重静脉注射(6只)和经口(6只)灌服氟苯尼考溶液,并分别采集给药后0-10h(静注)和0-24h的血液(口服),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氟苯尼考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静注给药后氟苯尼考血药浓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马杜霉素诱导组肉鸡氟苯尼考中央室分布容积(Vc=1.66+0.09L/kg)显着高于对照组(Vc=1.33±0.08L/kg);盐霉素和马杜霉素诱导组肉鸡的氟苯尼考分布半衰期(t1/2α=0.67±0.05h(SAL),0.62±0.02h(MAD))显着低于对照组(t1/2α=0.86±0.06h);所有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诱导组肉鸡的氟苯尼考消除半衰期(t12β=2.29±0.18h(SAL),2.30±0.05h(MON),2.11±0.06h(MAD))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24±1.97mg·h/L(SAL),23.04±1.43mg·h/L(MON),18.64±0.96mg-h/L(MAD))均显着低于对照组(t1/2β=3.34±0.16h,AUC=29.68±1.58mg·h/L);莫能菌素和马杜霉素诱导组血浆清除率(CLs=1.33土0.08L/kg·h(MON),1.63±0.08L/kg·h(MAD))显着高于对照组(CLs=1.02±0.05L/kg·h)。口服给药后氟苯尼考血药浓度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莫能菌素诱导组肉鸡的吸收半衰期(t1/2kα=0.59±0.06h)、药峰浓度(Cmax=2.93±0.41μg/mL)和峰时(Tmax=1.32±0.08h)显着低于对照组(t1/2kα=1.15±0.11h,Cmax=4.72±0.82gg/mL,Tmax=2.19±0.26h),而血浆表观清除率(CL/F(s)=2.75±0.30L/Kg·h)和表观分布容积(V/F=6.39±1.13L/kg)显着高于对照组(CL/F(s)=1.19±0.16L/kg·h,V/F=3.79±0.94L/kg);各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诱导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8.17±1.77mg-h/L,11.94±1.90mg·h/L,19.61±1.65mg-h/L)均显着低于对照组(AUC=26.99土2.85mg·h/L),但仅莫能菌素诱导组的生物利用度(F%=52±8)显着低于对照组(F%=91±10)。提示三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与氟苯尼考之间产生了药物相互作用,因而给饲喂添加含有聚醚类离子载体药物的动物使用氟苯尼考需谨慎。3.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对肉鸡肝脏和小肠氟苯尼考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1日龄AA肉鸡饲喂不含任何药物的饲料饲喂至28日龄后,挑选24只健康雄性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盐霉素诱导组、莫能菌素诱导组和马杜霉素诱导组,每组6只。对照组肉鸡连续10天继续饲喂不含任何药物的饲料;盐霉素诱导组、莫能菌素诱导组和马杜霉素诱导组分别连续10天饲喂含有盐霉素(60mg/kg)、莫能菌素(120mg/kg)和马杜霉素(5mg/kg)的饲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肉鸡肝和小肠CYP450和b5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肉鸡肝和小肠CYP3A37、CXR和MDR1mRNA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莫能菌素和马杜霉素极显着增加肉鸡肝脏中CYP3A37基因mRNA的含量(P0.01);盐霉素和马杜霉素则能促进肝脏中CXR基因mRNA的表达(P<0.01,P<0.05),同时还极显着降低肝脏中MDRl基因mRNA含量(P<0.01)。莫能菌素和马杜霉素能诱导肉鸡小肠中CYP3A37基因的mRNA的表达(P<0.01,P<0.05);三种抗球虫药对小肠中CXR的表达无显着影响;而盐霉素则极显着抑制了小肠中MDR1基因的表达(P<0.01)。结果表明,三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对肉鸡肝脏和小肠中CYP3A37、CXR mRNA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对MDR1mRNA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三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对肉鸡肝和小肠中CYP3A37及其受体CXR mRNA的表达的影响不一致,提示受体CXR并未参与CYP3A37mRNA的表达调控。4.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对肉鸡肝脏和小肠CYP3A蛋白表达的影响。1日龄AA肉鸡饲喂不含任何药物的饲料饲喂至28日龄后,挑选24只健康雄性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盐霉素诱导组、莫能菌素诱导组和马杜霉素诱导组,每组6只。对照组肉鸡连续10天继续饲喂不含任何药物的饲料;盐霉素诱导组、莫能菌素诱导组和马杜霉素诱导组分别连续10天饲喂含有盐霉素(60mg/kg)、莫能菌素(120mg/kg)和马杜霉素(5mg/kg)的饲料。以β-actin蛋白为内参,免疫印迹检测对照组和各诱导组肉鸡肝脏和小肠CYP3A蛋白表达的相对量。结果表明,盐霉素、莫能菌素可显着提高肉鸡肝脏组织中CYP450的含量(P<0.05),莫能菌素还可增加肝中b5的含量,而马杜霉素对CYP450含量则无显着影响;三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诱导组肉鸡肝脏中CYP3A蛋白的表达量稍有增加,但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而这三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均能显着提高肉鸡小肠中CYP3A蛋白的含量(P<0.01)。提示三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对肉鸡肝脏和小肠中CYP3A蛋白的表达的诱导作用存在组织差异性,对小肠中CYP3A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是导致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与氟苯尼考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兽医临床上联合使用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和氟苯尼考等经由CYP3A代谢的药物或其他对CYP3A有诱导或抑制作用的药物时,会产生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

孙玉花[7](2011)在《氟腺呤混悬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学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氟腺呤是一种新型核苷类抗球虫药,对多种球虫特别是禽类的艾美尔球虫效果显着,与其他抗球虫药无交叉耐药性。本品不溶于水,适合混饲给药,而混饲时由于药物剂量较小易造成药物分布不均,将其制成饮水给药的剂型可克服此缺点。目前有关其剂型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研制了氟腺呤混悬剂,考察了其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并对其药效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氟腺呤混悬剂的处方前研究本章主要考察氟腺呤的油水分配系数,建立氟腺呤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同时进行氟腺呤原料药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氟腺呤在pH<3时1gP<1,在pH≥4时1gP≥1;HPLC条件:正相硅胶色谱柱(4.6mm*250mm,5um),检测波长261nm,流动相为异丙醇:甲醇(75:25,v/v),流速0.8mL/min。在10μg/mL~80p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氟腺呤平均回收率99.7%,专属性良好,稳定性RSD=1.1%,精密度RSD≤2%;稳定性试验结果原料药含量下降不明显(≤5%),在高温、高湿、强光照等因素下性质稳定。2氟腺呤混悬剂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本章旨在筛选氟腺呤混悬剂的较优处方和工艺。主要以沉降体积比(F值)和稀释稳定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氟腺呤混悬剂的较优处方和制备工艺。氟腺呤混悬剂的较优处方为硅酸镁铝3%,CMC-Na0.4%,连二亚硫酸钠0.25%,尼泊金甲酯0.2%,吐温-80适量,氟腺呤4%,制备工艺为超声波粉碎机400W间歇超声10min.3氟腺呤混悬剂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考察本章对氟腺呤混悬剂进行质量评价和稳定性考察。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粒径、pH值、黏度及含量等;稳定性考察包括强光照射试验、低温及冻融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氟腺呤混悬剂较优处方的平均粒径为0.77μm,pH值为5.43,黏度随着切变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为非牛顿流体;反复冻融对氟腺呤混悬剂的影响较大,光照试验对制剂稳定性无影响,在(30±2)℃条件及(25±2)℃条件下考察3个月后,混悬剂的外观、含量及稀释稳定性等均无明显变化,理化性质稳定,表明所制备的氟腺呤混悬乳符合药典规定。4氟腺呤混悬剂药效学初步研究本试验进行氟腺呤混悬剂对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尔球虫的效果试验。试验采用罗曼雏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氟腺呤混悬剂高(60mg/L)、中(40mg/L)、低(20mg/L)剂量组、妥曲珠利组(25mg/L)、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集中饮水给药。试验结果显示氟腺呤混悬剂高、中、低剂量组及妥曲珠利组的ACI值分别为159.1,178.7,167.3,193.3,表明氟腺呤混悬剂用量在40mg/L时对柔嫩艾美尔球虫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王中艳[8](2011)在《动物性食品中癸氧喹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癸氧喹酯(Decoquinate, DEC)是一种喹诺酮类抗球虫药,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may&mark公司研制成功,2006年在中国上市使用。由于其具广谱的抗球虫活性,使之成为预防和治疗鸡球虫病的首选药物之一。该药在中国使用时间较短,球虫尚未对其产生明显的抗药性,所以广泛用于防治肉仔鸡的球虫病,但在产蛋鸡禁用。目前,中国农业部、日本厚生劳动省均规定其在鸡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MRLs)。动物口服癸氧喹酯后,在体内吸收、代谢主要是以原型药物为主,同时已发现该药在鼠中还有其他3种代谢物(结构不明)。目前尚未发现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LC-MS/MS)用于癸氧喹酯在鸡不同组织(肌肉、肝脏、鸡蛋)中的检测。本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可信的LC-MS/MS检测方法,用于检测鸡组织(肌肉、肝脏)及鸡蛋中癸氧喹酯的残留,同时将该方法用于癸氧喹酯在鸡体内残留消除试验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鸡肌肉、肝脏组织中癸氧喹酯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建立了一种陕速、灵敏、可信的LC-MS/MS方法用于癸氧喹酯在鸡肌肉、肝脏中的残留检测。本实验选用选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对组织中的待测物进行提取,OasisTM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0.1%甲酸水:乙腈(30/70,V/V)作为流动相,XTerra C18色谱柱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下选用多反应监测(MRM)进行待测物的分析。该方法在肌肉、肝脏组织中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1μg/kg和2.5μg/kg,在2~1000μg/kg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4,待测物的回收率在85.3-104.9%之间,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10.4%。2.鸡蛋中癸氧喹酯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可信的LC-MS/MS方法用于癸氧喹酯在鸡蛋中残留量的检测。本实验选用乙腈-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对组织中的待测物进行提取,OasisTMHLB固相萃取柱净化,XTerra C18色谱柱洗脱。该方法在鸡蛋中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μg/kg和0.8μg/kg,在0.8~240μg/kg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3,回收率在90.7-101.8%之间,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11.4%。3.癸氧喹酯在鸡组织及鸡蛋中残留消除试验的研究本实验通过给肉鸡和蛋鸡饲喂添加癸氧喹酯浓度为27.2ppm的饲料,停药后在不同时间点收集肌肉、肝脏、鸡蛋组织,使用之前建立的LC-MS/MS方法测定组织中癸氧喹酯残留浓度,进行消除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之前建立的方法可成功用于不同组织中癸氧喹酯的残留检测,同时以本试验为基础确定鸡组织(肌肉、肝脏)中癸氧喹酯的休药期为3天,在鸡蛋中停药后11天达较低的浓度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鸡组织(肌肉、肝脏)及鸡蛋中癸氧喹酯残留检测的LC-MS/MS方法,并且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癸氧喹酯在动物体内残留消除试验的研究,确定了该药在鸡组织(肌肉、肝脏)中的休药期为3天,在鸡蛋中停药后11天该药达较低的浓度水平。

王冉[9](2010)在《饲料药物添加剂金霉素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在畜牧养殖场和饲料生产企业广泛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金霉素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金霉素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经由动物摄入后在动物粪便中的排泄残留、降解、吸附迁移等一系列环境行为及其作为肥料施用于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效应。论文首先建立了畜禽排泄物中金霉素(CTC)的DAD-HPLC检测方法和畜禽粪便和污水中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差向金霉素(ECTC)和异金霉素(ICTC)的LC-ESI-MS/MS检测方法,并调查了82家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和55个污水样品中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的污染水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金霉素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在生长猪和肉鸡饲料中应用后在排泄物中的排泄残留及其在粪便中的降解和吸附迁移动态;同时研究了金霉素随鸡粪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本论文包括三大部分研究:1)金霉素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养殖场畜禽粪便和污水中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的污染调查;2)金霉素经动物排泄后在粪便中的环境行为;和3)粪源金霉素暴露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性研究,共六章实验内容,现分述如下:1.畜禽粪便和污水中金霉素及其主要代谢物检测方法的研究建立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畜禽排泄物(鸡排泄物、猪粪便和猪尿)中金霉素残留检测的HPLC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程序简单、回收率高、成本低。猪粪和鸡排泄物经提取液(丙酮:水:4mol.L-l盐酸溶液,v/v/v,13:6:1)震荡提取后,离心过滤,HPLC检测,猪尿液直接提取离心后检测。分离色谱柱采用ZORBAX SB-C18,流动相为乙二酸+甲醇+乙腈(10+2+3),在紫外检测器波长375nm下进行检测,CTC浓度在O.5mg.kg-1~ 10.0 mg.kg-1之间,标准曲线成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999,在0.5mg.kg-1~ 5.0mg.kg-1浓度添加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79.6%~92.78%,变异系数为3.88%~10.2%,检测限为0.5mg.kg-1。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代谢物的分离效果,本研究同时建立了畜禽粪便及污水中CTC及其两种代谢物ECTC和ICTC的LC-MS/MS检测方法。粪便样品经Na2EDTA-McIlvaine缓冲液缓冲液(pH=4)提取三次,离心,收集上清液,过Waters的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浓缩。用6mL 0.01mol.L-1草酸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40℃水浴氮气吹至近干,甲醇定容至1mL,过0.22um滤膜,用LC-MS/MS测定。污水取100mL经滤纸和0.65μm纤维膜过滤后,加1mL 5% Na2EDTA溶液,调节pH至7.0,然后过预先用5mL甲醇和10mLNa2EDTA-McIlvaine缓冲液(pH=4)活化过的Waters 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浓缩,后用6mL 0.01mol.L-1草酸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40℃水浴氮气吹至近干,甲醇定容至1mL,过0.22um滤膜,上机测定。该方法在10μg.L-1~1000μg.L-1之间呈线性相关。金霉素、差向金霉素和异金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在79.64%~97.23%、75.34%~98.37%和73.67%~95.08%之间,日间偏差在1.78%-6.18%,日内偏差在1.07%-6.28%。粪便样品和污水样品中的检测限分别为中20μg.Kg-1和10μg.L-1,符合作为检测方法的要求。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及污水中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的污染调查本研究在2008-2009年间采集了82个规模化养殖场(猪场、牛场和鸡场)畜舍内的新鲜畜禽排泄物(猪粪、牛粪和鸡排泄物)和55个养殖场排污口和附近周围污水样品,其中猪粪主要采自4月龄以内小猪的新鲜粪便,其中养殖场周围污水样品取自养殖场下游2Km以内的地表水。分别测定了粪便和污水中CTC及两种代谢物ECTC和ICTC的污染水平及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82个畜禽粪便样品中有69.51%检出CTC污染,51.22%和32.93%的粪便样品检出有ECTC和ICTC残留,污染水平最高分别达72.8 mg.kg-1DM、26.37 mg.kg-1 DM和13.67 mg.kg-1 DM;其中CTC和ECTC的最高浓度是在猪粪中检出的,而ICTC的最高浓度是在牛粪中检出的。从粪便来源动物来看,CTC和ECTC的检出率及污染水平是:猪粪>鸡排泄物>牛粪,仅有ICTC的检出率是:牛粪>鸡粪>猪粪。三种化合物的污染情况来看,不论动物品种,三种化合物的检出率和污染水平都是:CTC>ECTC>ICTC,这可能与CTC在动物体的代谢和在粪便中的降解有关。在55个污水样品中,CTC在养殖场排污口和周围水体中的检出率都超过50%,分别为57.1%和51.90%,ECTC的检出率都在40%左右,而ICTC在周围水体中的检出率为25%,高于排污口ICTC的检出率10.7%,这可能是CTC随排污水进入养殖场周围附近湖泊和河流后,水体环境条件变化,致使金霉素代谢产物ICTC的含量增加。三种化合物污染的最高浓度都集中在排污口污水中,最高分别达29.12μg.L-1、32.43μg.L-1和69.2μg·L-1。两个采样点相比,排污口CTC检出率高于周围水体,而ECTC和ICTC的检出率是周围水体比排污口高,这可能与CTC在环境中的降解、代谢以及迁移有关。同时研究还发现:水样中的三种化合物残留浓度由高到低为ICTC>ECTC>CTC。调查结果显示: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及其周围水体中金霉素及其代谢物的污染较为严重,有的甚至高于国家规定的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的推荐剂量(猪25-75mg.kg-1;鸡为20-50mg.kg-1),这可能存在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3.金霉素在动物粪便中的排泄残留动态研究本研究以21日龄AA肉鸡和2月龄左右的苏钟猪为实验动物,研究了金霉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经动物摄食后在动物粪便中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的残留水平及排泄总量。实验以36羽健康21日龄AA肉鸡和18头体重约为(21.5±1.87)Kg的苏钟猪为实验动物,采用经典代谢实验和全收粪法,定量给药后,收集动物不同时间的排泄物,测定其中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残留浓度。结果发现:肉鸡分别摄入含金霉素40.45mg.kg-1和197.64mg.kg-1饲料后,分别有62.88%、71.67%的以金霉素原形和两种代谢物的形式残留于肉鸡排泄物,在排泄总量中金霉素与两种代谢物分别占35.69%、19.4%、7.79%和39.57%、23.36%、8.74%。猪摄入含金霉素40.78和216.31g.kg-1的饲料后,分别有摄入量的59.27%和67.83%以金霉素原形、差向金霉素和异构金霉素的形式随猪的粪尿排出体外,其中金霉素原形分别占31.45和36.43%,差向金霉素占19.33和21.65%,异金霉素占8.49%和9.75%。结果表明:金霉素经动物摄食后,在体内发生了代谢和转化,有代谢产物产生;肉鸡和生长猪摄入低浓度和高浓度金霉素后,有59.27%-71.67%以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的形式经由排泄物排出体外,进入环境;其中金霉素原形药物占较大比例。两种动物相比,肉鸡排泄物中金霉素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总量高于猪排泄量,这可能与不同动物对金霉素的利用率和肉鸡的消化道较短有关,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在畜禽粪便中的降解动态及影响因素探讨粪便是饲料药物进入环境的第一站,其在粪便中的存在形式和降解直接影响其在环境中的生态毒性,因此,研究畜禽粪便中的降解至关重要。本实验以”3.金霉素在动物粪便中的排泄残留动态研究”实验中不同时间段收集的猪和鸡的排泄物,重新混合,作为降解试验用样品,研究了肉鸡排泄物和猪粪尿中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的降解动态和半衰期;同时,为探讨粪便中药物降解的影响因素,以金霉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起始浓度、灭菌处理、光照处理等环境条件对肉鸡排泄物中金霉素降解动态的影响。4.1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在室内模拟自然条件下的降解动态研究本实验选择上一章“排泄残留试验”中收集的高浓度组动物排泄物,充分混匀,分别测定鸡排泄物和猪粪尿混合物中金霉素、差向金霉素和异金霉素的浓度,作为降解试验的起始浓度。依照《OECD化学品测试指南》GT308--模拟降解试验方法,将粪便样品分别放置于温度为22.5℃的恒温光照培养箱内48d,光照方式采用白天光照14h晚上黑暗10h以模拟排泄物样实际接触光照状态,光照强度为4×104lx,相当于夏天正午太阳光的强度。每隔一段时间采集一次样品,测定其中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的浓度,绘制降解动态曲线,研究三种化合物的降解动态和半衰期。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肉鸡排泄物中金霉素、差向金霉素和异金霉素分别降解了53.88%、50.7%和58.9%;猪排泄物的CTC、ECTC、分别减少了56.54%和72.5%;而ICTC在处理的前7d是逐渐减少的,从4.96 mg.kg-1下降到4.05 mg.kg-1,下降了18.35%,而后一直到实验结束第48d,ICTC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从4.05 mg.kg-1一直上升到6.97mg.kg-1,增加了72.1%,这可能是在粪便处理期间,金霉素原形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转化成ICTC的缘故。鸡排泄物中3种化合物和猪排泄物中CTC和ECTC的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6,CTC在猪和鸡排泄物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4.15d和37.46d,ECTC的半衰期分别为51.34d和26.35d;ICTC在鸡排泄物的半衰期为33.81d。4.2金霉素降解影响因素及降解机制探讨研究为探讨动物排泄物中药物降解的影响因素,实验以肉鸡排泄物和金霉素为对象,用金霉素标准溶液制备了含不同浓度金霉素的鸡粪样品,研究了不同药物浓度、光照、灭菌处理等对金霉素降解动态的影响,以探讨粪便中金霉素的主要降解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灭菌和避光处理明显减缓了金霉素的降解速率,灭菌避光处理组金霉素的降解半衰期为138.62d,未灭菌避光组降解半衰期为63.01d,未灭菌光照组的半衰期为37.87d,这说明,鸡排泄物中的金霉素降解主要以微生物降解和光解为主,化学水解为辅;同时,粪便中金霉素的降解与金霉素的残留浓度有关。其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动物排泄物中的金霉素及其代谢物在自然条件下放置会被降解;但金霉素的降解受药物起始浓度、光照和微生物的影响,其中微生物降解是畜禽粪便中金霉素降解的主要方式。5.金霉素在畜禽粪便上的吸附特征研究本研究以金霉素和猪粪、鸡排泄物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106《化学品测试指南》规定的吸附/解吸试验方法--室内振荡平衡吸附试验,研究了金霉素在鸡粪和猪粪上的吸附特征、通过雨水对被粪便吸附的金霉素进行解吸,以观察雨水对畜禽粪便中金霉素迁移的影响,并对其吸附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金霉素能被畜禽粪便强烈吸附,吸附过程属于快速吸附,在吸附5h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能用Freundlich模型很好地描述;雨水很难解吸被粪便吸附的金霉素,存在解吸迟滞现象,用甲醇、3mol/LNaCl和3mol/LMgCl23种溶液仅分别解吸出了18.3%~20.4%、18.7%~19.4%和55.7%~57.6%被粪便吸附的金霉素。金霉素在畜禽粪便上的吸附受pH和离子强度影响,随pH值和离子强度增大吸附量减少,二价钙离子体系比一价钠离子体系对吸附的影响大。表明有机质吸附和阳离子交换可能是金霉素在畜禽粪便上主要的吸附机制,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吸附迁移实验结果表明:畜禽粪便对金霉素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振荡5h以内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特性符合Freundlich方程,随水相中浓度增加,吸附率升高,粪便中金霉素的吸附率在86%-93%;金霉素被粪便吸附后,用雨水都很难解析出来,这说明,金霉素被粪便吸持而在粪便中蓄积,而不易随水冲刷而迁移。6.粪源金霉素暴露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本实验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含金霉素残留的鸡粪施用于农田对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毒性效应。实验选取蔬菜试验田,划分4个实验室小区2m X 2m,除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肥料)外,其他3块分别施用不含金霉素的鸡粪和2个分别含不同浓度金霉素的鸡粪,在试验期内,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土壤的呼吸强度、土壤中金霉素抗性细菌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粪源金霉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对细菌的抑制程度较大;但在实验后期,土壤中细菌等微生物的抑制程度有所减缓,这可能与随时间延长金霉素被降解减少了或土壤微生物对金霉素产生了适应有关;土壤中粪源金霉素的暴露也降低了土壤的呼吸强度,且随金霉素暴露浓度增加而抑制作用加强;同时,粪源金霉素的暴露增加了土壤中金霉素抗性细菌数量及其比率,说明,粪源金霉素暴露于土壤微生物,有诱发和增加土壤微生物中金霉素耐药菌的风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粪源金霉素的暴露影响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但从DGGE电泳图谱看出,金霉素在暴露初期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且与金霉素暴露浓度呈正相关。随金霉素暴露时间延长,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恢复的趋势。以上通过6个试验对金霉素的检测方法、污染状况、在粪便中的排泄、吸附迁移和降解等环境行为及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霉素作为国家允许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在国家允许的使用剂量(作为添加剂鸡20-50mg.kg-1.猪25-75mg.kg-1:治疗剂量:200mg.kg-1)范围内给肉鸡和生长猪使用后,有59.27%-71.67%以金霉素CTC和两种代谢物ECTC和ICTC的形式排入粪便,随粪便施用进入环境。进入粪便的金霉素很容易与粪便中存在的二价离子螯合,稳定的结合吸附于粪便,不容易被雨水淋洗下来,在粪便中容易蓄积而不易迁移;粪便中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能被微生物和光降解,降解半衰期较长,其降解速度与粪便中药物浓度及所处环境条件有关;当含金霉素粪便施用于农田土壤,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细菌多样性,降低了土壤的呼吸强度,减弱了土壤肥力,并且增加了土壤中金霉素抗性细菌数量和比例。饲料药物添加剂金霉素在应用于动物时有较高比例的药物排入动物粪便,若动物粪便处理不当,将对环境及环境生物产生安全风险。

张涛[10](2009)在《鸡组织和鸡蛋中地克珠利残留的检测》文中认为地克珠利属于三嗪苯乙腈化合物,是一种高效的广谱抗球虫药,常添加在饲料中用于防治鸡球虫病。本文采用液质联用法建立鸡蛋和肉鸡组织中地克珠利残留检测方法,并对地克珠利在鸡蛋和肉鸡组织中的消除规律进行研究。1 HPLC法测定地克珠利及内标的纯度首先,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地克珠利及内标的紫外最大吸收值,然后根据定量分析中的面积归一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百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地克珠利及其内标的紫外最大吸收值均为278 nm,百分含量分别为99.12%,99.63%; 2.5μg·mL-1地克珠利及内标的日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06%,1.13%;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27%,1.56%;地克珠利及其内标4℃冰箱里放置3个月,含量稳定。本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适合测定地克珠利及内标的纯度。2鸡蛋中地克珠利残留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的研究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建立鸡蛋中地克珠利残留的检测方法。用乙腈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提取,60℃氮气吹干,乙腈溶解,过0.22μm微孔滤膜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地克珠利在1~50μg·kg-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鸡蛋中地克珠利三种浓度(20μg·kg-1、5μg·kg-1、2μg·kg-1)的日内变异系数分别为4.55%、5.62%、12.83%,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02%、6.37%、12.69%,绝对回收率分别为62.72%、61.76%、60.25%,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7.68%、99.37%、101.78%,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μg·kg-1和0.5μg·kg-1。3鸡组织中地克珠利残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的研究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建立鸡组织中地克珠利残留的检测方法。用乙腈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提取,正己烷净化,60℃氮气吹干,乙腈溶解,过0.22μm微孔滤膜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地克珠利在鸡肝、肾中8~4000μg·kg-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而在鸡肌肉、皮脂中8~1200μg·kg-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肌肉、皮脂中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μg·kg-1和0.5μg·kg-1,肝脏、肾脏分别为0.5μg·kg-1和0.8μg·kg-1。本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鸡组织中地克珠利残留量的检测。4地克珠利在鸡蛋和鸡组织中消除规律的研究测定加药组残留含量,并考察地克珠利在鸡蛋和鸡组织中的消除规律。在空白鸡饲料中加入1 mg·kg-1的地克珠利,100只AA肉鸡和10只蛋鸡连续饲养14天,停药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鸡蛋和组织,然后,根据前面所建立地克珠利在鸡蛋和鸡组织中残留检测方法测定鸡蛋和鸡组织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停药后1天,地克珠利在鸡蛋中平均残留量为32.49μg·kg-1,较高;停药后5天,鸡蛋中残留量为17.41μg·kg-1,12天后仍能检测出5.12μg·kg-1。另外,地克珠利在鸡组织中分布较广,其中肝脏残留量最多,肾脏、皮脂次之,肌肉最少。前4天,地克珠利在各组织中消除速率较快,尤其是肝脏和肾脏,第5天到第9天消除速率变慢,消除曲线平缓下降,从第10天又开始较快速率的消除,但速率常数小于前4天。

二、鸡停喂含抗球虫药物饲料后药物残留活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停喂含抗球虫药物饲料后药物残留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聚醚类抗生素与恩诺沙星在鸡上基于CYP酶的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聚醚类抗球虫药的研究进展
        1.2.2 ENR的研究进展
        1.2.3 聚醚类抗生素以及ENR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2.4 CYP450代谢酶的概述
        1.2.5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
    2.2 试剂
    2.3 溶液配制
    2.4 仪器与设备
    2.5 试验动物
    2.6 肝微粒体的制备
        2.6.1 肝微粒体蛋白浓度测定
        2.6.2 肝微粒体蛋白活性验证
    2.7 探针药物检测方法建立
        2.7.1 检测条件
        2.7.2 样品前处理方法
        2.7.3 专属性
        2.7.4 标准曲线的建立
        2.7.5 检测限和定量限
        2.7.6 准确度和精密度
    2.8 聚醚类抗生素和ENR对代谢酶体外活性影响
        2.8.1 反应时间的优化
        2.8.2 蛋白浓度的优化
        2.8.3 底物浓度的优化
        2.8.4 SAL和ENR主要代谢酶的确认
        2.8.5 聚醚类抗生素和ENR对代谢酶活性影响
        2.8.6 聚醚类抗生素和ENR对代谢酶活性抑制类型
        2.8.7 SAL和ENR体外联合给药对代谢的影响
    2.9 SAL与 ENR联用后在鸡体内的暴露情况
        2.9.1 动物给药方案
        2.9.2 鸡血浆中ENR和SAL检测方法建立
    2.10 SAL与ENR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2.10.1 肝脏RNA提取
        2.10.2 反转录为cDNA
        2.10.3 RT-PCR
        2.10.4 Western blot
    2.11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聚醚类抗生素和ENR对代谢酶体外活性的影响
        3.1.1 肝微粒体蛋白浓度及活性
        3.1.2 CYP2A6探针药物检测方法
        3.1.3 CYP3A4探针药物检测方法
        3.1.4 CYP2D6、2C23a、2C45、2E1探针药物检测方法
        3.1.5 肝微粒体孵育CYP2A6底物体系
        3.1.6 肝微粒体孵育CYP2D6、2C23a、2C45、2E1底物体系
        3.1.7 SAL和ENR主要代谢酶的确认
        3.1.8 聚醚类抗生素和ENR对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3.1.9 聚醚类抗生素和ENR对代谢酶活性抑制类型
        3.1.10 SAL和ENR体外联合给药对代谢的影响
    3.2 SAL与ENR在鸡体内的相互作用
        3.2.1 鸡血浆中ENR检测方法
        3.2.2 鸡血浆中SAL检测方法
        3.2.3 SAL对ENR药动学影响
        3.2.4 ENR对SAL药动学影响
    3.3 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3.3.1 联合使用后对代谢酶mRNA的影响
        3.3.2 代谢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3.3 联合使用后对代谢酶表达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肝微粒体制备
    4.2 孵育检测方法的优化
        4.2.1 探针药物的选择
        4.2.2 探针药物检测方法的选择
        4.2.3 探针药物孵育方法的优化
    4.3 聚醚类抗生素和ENR对代谢酶体外活性的影响
    4.4 SAL与ENR的药动学
        4.4.1 血浆样品检测方法的优化
        4.4.2 血浆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4.4.3 给药剂量的选择
        4.4.4 药动学结果比较分析
    4.5 代谢酶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5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Ⅰ-研究生简介
    附录Ⅱ-相关数据和图表

(2)马度米星铵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马度米星铵的研究概况
        1.1 马度米星铵简介
        1.2 理化性质
        1.3 作用机理
    2 马度米星铵在防治球虫病中的应用
        2.1 鸡球虫病
        2.2 抗球虫药的使用现状分析
        2.3 马度米星铵的临床应用
    3 毒理学研究
        3.1 马度米星铵对的毒理学研究
        3.2 马度米星铵对人的毒性
    4 马度米星铵残留研究的进展
        4.1 马度米星铵最高残留限量的规定
        4.2 马度米星铵的检测方法研究
        4.3 马度米星铵的残留及药物代谢研究
    5 甲壳类动物的药动学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马度米星铵含量的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专属性考察
        2.2 标准曲线、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
        2.3 精密度和准确度
        2.4 稳定性考察
        2.5 基质效应
    3 讨论
        3.1 液相条件的优化
        3.2 提取溶剂筛选
        3.3 进样量的选择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马度米星铵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药动学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给药后临床表现
        2.2 高、低剂量组给药后药时浓度及药动学参数
    3 讨论
        3.1 给药方式的确定
        3.2 药动学参数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克氏原螯虾可食性组织中马度米星铵残留量的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专属性考察
        2.2 标准曲线、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
        2.3 精密度和准确度
        2.4 稳定性考察
        2.5 基质效应
    3 讨论
        3.1 提取和净化条件的优化
        3.2 内标物质的选择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马度米星铵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残留消除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克氏原螯虾各组织中药物浓度
        2.2 药浴液中马度米星铵浓度测定结果
        2.3 休药期计算结果
    3 讨论
        3.1 试验条件的确定
        3.2 试验结果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磺胺氯吡嗪钠—甲氧苄啶可溶性粉在鸡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磺胺氯吡嗪研究进展
        1.1 理化性质
        1.2 作用机理
        1.3 毒性研究
        1.4 药动学研究
        1.5 药效学
        1.6 残留检测方法
        1.7 残留消除研究
    2 甲氧苄啶研究进展
        2.1 理化性质
        2.2 作用机理
        2.3 残留检测方法
        2.4 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残留消除研究
    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鸡可食性组织中磺胺氯吡嗪残留量的HPLC检测方法
    1 材料
        1.1 仪器及设备
        1.2 对照品
        1.3 试剂
        1.4 试液的配制
    2 方法
        2.1 试料的制备
        2.2 样品前处理
        2.3 测定方法
        2.4 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
        2.5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测定
        2.6 方法的稳定性考察
    3 结果
        3.1 色谱行为
        3.2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3.3 检测限和定量限
        3.4 准确度和精密度
        3.5 方法的稳定性考察
    4 讨论
        4.1 提取条件的优化
        4.2 净化条件的优化
        4.3 色谱条件的优化
    5 小结
第三章 鸡可食性组织中甲氧苄啶残留量的HPLC检测方法
    1 材料
        1.1 仪器及设备
        1.2 对照品
        1.3 试剂
        1.4 试液的配制
    2 方法
        2.1 试料的制备
        2.2 样品前处理
        2.3 测定方法
        2.4 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
        2.5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测定
        2.6 方法的稳定性考察
    3 结果
        3.1 色谱行为
        3.2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3.3 检测限和定量限
        3.4 准确度和精密度
        3.5 方法的稳定性考察
    4 讨论
        4.1 提取条件的选择
        4.2 净化条件的选择
        4.3 检测条件的优化
    5 小结
第四章 磺胺氯吡嗪钠-甲氧苄啶可溶性粉在鸡体内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
        1.3 药品
        1.4 试验动物
    2 方法
        2.1 实验设计与给药方案
        2.2 组织样品的采集及保存
        2.3 给药后组织样品中磺胺氯吡嗪和甲氧苄啶残留量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处理
    3 结果
        3.1 磺胺氯吡嗪残留消除测定结果
        3.2 甲氧苄啶残留消除测定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二甲氧苄啶在猪、鸡和鱼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二甲氧苄啶的研究进展
        1.2.1 二甲氧苄啶的代谢研究
        1.2.2 二甲氧苄啶的残留消除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和试剂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二甲氧苄啶主要代谢物对照品的制备
        2.3.1 DVD1的合成方法
        2.3.2 DVD1的结构表征鉴定、纯度及理化性质研究
    2.4 二甲氧苄啶及其主要谢物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
        2.4.1 溶液的配制
        2.4.2 HPLC色谱条件
        2.4.3 样品处理方法
        2.4.4 特异性
        2.4.5 最低检测限与最低定量限
        2.4.6 标准曲线
        2.4.7 准确度与精密度
        2.4.8 稳定性考核
    2.5 二甲氧苄啶在猪、鸡和鱼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
        2.5.1 实验动物
        2.5.2 给药与样品采集
        2.5.3 样品定量及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二甲氧苄啶主要代谢物对照品制备的结果
        3.1.1 DVD1的结构鉴定
        3.1.2 DVD1的纯度、熔点、吸光系数和稳定性结果
    3.2 二甲氧苄啶及其主要代谢物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定量方法学结果
        3.2.1 特异性
        3.2.2 最低检测限与最低定量限
        3.2.3 标准曲线的建立
        3.2.4 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
        3.2.5 稳定性结果
    3.3 二甲氧苄啶及其主要代谢物在3种动物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3.3.1 二甲氧苄啶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猪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3.3.2 二甲氧苄啶及其主要代谢物在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3.3.3 二甲氧苄啶及其主要代谢物在鱼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4 二甲氧苄啶在食品动物的安全性评价
    4.1 FDA
        4.1.1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4.1.2 安全浓度(Safety Concentration, SC)
        4.1.3 残留靶组织与残留标示物
        4.1.4 最高残留限量(MRLs)
        4.1.5 休药期
    4.2 EMEA
        4.2.1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4.2.2 安全浓度(Safety Concentration, SC)
        4.2.3 残留靶组织与残留标示物
        4.2.4 最高残留限量(MRLs)
        4.2.5 计算TMDI
        4.2.6 休药期
5 讨论
    5.1 二甲氧苄啶主要代谢物对照品的制备
    5.2 二甲氧苄啶及其主要代谢物的定量方法学讨论
    5.3 二甲氧苄啶在食品动物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6 全文总结
7 文献综述
    7.1 作用机制
    7.2 应用于临床的抗菌增效剂
        7.2.1 甲氧苄啶
        7.2.2 二甲氧苄啶
        7.2.3 巴喹普林
        7.2.4 溴莫普林
    7.3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解决办法和可行性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作者简介
附录Ⅱ---定量方法学原始数据
附录Ⅲ---3种动物各个体的药物浓度
对各答辩委员的答复书

(5)氯苯胍在兔体内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制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寄生虫病的危害
        1.1.2 兔球虫病
        1.1.3 氯苯胍
        1.1.4 国外最高残留限量制订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体内吸收研究
        2.1.1 药品
        2.1.2 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4 试验动物
        2.1.5 给药与样品采集
        2.1.6 样品前处理
        2.1.7 色谱条件
        2.1.8 数据处理
    2.2 分布与消除研究
        2.2.1 药品
        2.2.2 试剂
        2.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4 试验动物
        2.2.5 给药与样品采集
        2.2.6 组织样品前处理
        2.2.7 色谱条件
    2.3 MRL计算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内吸收研究
        3.1.1 检测限和定量限的测定
        3.1.2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3.1.3 回收率和变异系数的测定
        3.1.4 氯苯胍血浆高效液相色谱图
        3.1.5 氯苯胍在健康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3.1.6 静脉注射氯苯胍药动学参数与体内吸收特征
        3.1.7 口服氯苯胍药动学参数与体内吸收特征
    3.2 体内分布消除研究
        3.2.1 检测限和定量限的测定
        3.2.2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3.2.3 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3.2.4 氯苯胍各组织高效液相色谱图
        3.2.5 兔组织中氯苯胍的浓度
        3.2.6 氯苯胍在兔体内的分布
    3.3 最高残留限量标准的制订
        3.3.1 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
        3.3.2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与安全系数(SF)
        3.3.3 最高残留限量MRLs
4 讨论
    4.1 体内吸收研究
        4.1.1 血浆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4.1.2 色谱条件的优化
        4.1.3 氯苯胍在兔体内的吸收特点
    4.2 分布与消除研究
        4.2.1 组织中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4.2.2 氯苯胍在兔体内的分布与消除
    4.3 休药期的制订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氟苯尼考与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在肉鸡体内的相互作用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氟苯尼考
        1.1 抗菌机理及抗菌活性
        1.2 药动学
        1.3 新剂型
        1.4 临床应用
        1.5 毒性
    2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
        2.1 作用方式独特,抗球虫谱广
        2.2 耐药性形成缓慢,有交叉耐药性
        2.3 安全范围窄,易中毒
        2.4 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3 药物相互作用
        3.1 基于CYP450酶及其受体的药物相互作用
        3.2 基于P-糖蛋白的药物相互作用
    4 CYP450及其受体
        4.1 CYP450的命名
        4.2 CYP450的组成
        4.3 CYP450的分布
        4.4 CYP450的催化机制
        4.5 CYP450的功能
        4.6 CYP450的亚型
        4.7 CYP450的影响因素
        4.9 CYP450的诱导和抑制
        4.10 CYP450受体
    5 P-糖蛋白
        5.1 研究简史
        5.2 结构
        5.3 分布
        5.4 作用机制
        5.5 P-gp生理功能
        5.6 P-gp在药代动力学中的作用
        5.7 P-gp底物
        5.8 P-gp的抑制剂和诱导剂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细胞色素P450 1A、3A以及P-糖蛋白对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代谢的作用
    摘要
    第一节 肉鸡血浆中氟苯尼考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药物和试剂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试验动物
        1.4 血样采集
        1.5 样品处理方法
        1.6 药物配制
        1.7 氟苯尼考HPLC条件
        1.8 氟苯尼考标准曲线的制备
        1.9 血浆中氟苯尼考的专属性考察
        1.10 血浆中氟苯尼考测定的准确度
        1.11 血浆中氟苯尼考测定的精密度
        1.12 血浆中氟苯尼考的提取回收率
        1.13 血浆中氟苯尼考的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1.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方法的专属性
        2.2 标准曲线方程及最低检测限、最低定量限
        2.3 准确度、精密度和提取回收率
        3 讨论
    第二节 细胞色素P450 1A、3A以及P-糖蛋白对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代谢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药物和试剂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试验动物
        1.4 给药方案
        1.5 血样采集
        1.6 样品处理方法
        1.7 药物配制
        1.8 氟苯尼考标准曲线的制备
        1.9 氟苯尼考HPLC条件
        1.10 药动学统计分析
        1.11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三章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对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药物和试剂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试验动物
        1.4 给药方案
        1.5 血样采集
        1.6 样品处理方法
        1.7 药物配制
        1.8 氟苯尼考标准曲线的制备
        1.9 氟苯尼考HPLC条件
        1.10 药动学统计分析
        1.11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静注给药氟苯尼考的药动学影响
        2.2 对口服给药氟苯尼考的药动学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四章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对肉鸡肝脏和小肠氟苯尼考代谢相关基因mP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与试剂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动物与给药方案
        1.4 RNA的提取与Real-time PCR分析
        1.5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2 结果
        2.1 RNA的完整性
        2.2 基因组污染判断
        2.3 三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对肉鸡肝和小肠CYP3A37、CXR和MDR1mRNA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对肉鸡肝脏和小肠CYP3A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与试剂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动物与给药方案
        1.4 肝微粒体的分离与CYP450和b_5含量的测定
        1.5 蛋白检测的方法
        1.6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
        2.1 微粒体蛋白浓度测定标准曲线及双光束紫外-可见扫描
        2.2 平均增重、相对肝重及微粒体蛋白以及细胞色素P450和b_5含量
        2.3 盐霉素、莫能菌素和马杜霉素对肉鸡肝脏和小肠CYP 3A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在读期间待发表或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氟腺呤混悬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抗球虫药物的研究进展
        1.1 球虫的分类及球虫病的发病机理
        1.2 抗球虫药物研究进展
    2 氟腺呤的研究进展
        2.1 氟腺呤的理化性质
        2.2 氟腺呤的作用机理
        2.3 氟腺呤的药效学研究
        2.4 氟腺呤的毒理学研究
        2.5 氟腺呤的虫株耐药及其动物残留
    3 混悬剂
        3.1 混悬剂的特点及应用
        3.2 混悬剂的稳定性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
        3.3 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3.4 混悬剂的制备
        3.5 混悬剂的其他类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氟腺呤混悬剂的处方前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1.3 方法
        1.4 原料药的影响因素试验
    2 结果
        2.1 性状
        2.2 吸湿性试验
        2.3 紫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4 HPLC方法的建立
        2.5 原料药的影响因素试验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三章 氟腺呤混悬剂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1.3 方法
    2 结果
        2.1 润湿剂筛选结果
        2.2 助悬剂的筛选
        2.3 单因素筛选结果
        2.4 优化处方正交试验表
        2.5 研磨法和超声破碎法比较结果
        2.6 工艺优化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四章 氟腺呤混悬剂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考察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方法
    2 结果
        2.1 粒径测定结果
        2.2 粘度的测定
        2.3 pH值的测定
        2.4 混悬剂含量测定结果
        2.5 低温及冻融试验结果
        2.6 沉降体积比
        2.7 稳定性试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五章 氟腺呤混悬剂药效学初步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药效评价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2.2 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存活率及饲料报酬
        2.3 病变记分与病变值
        2.4 卵囊数及卵囊值
        2.6 药效综合评定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全文结论
致谢

(8)动物性食品中癸氧喹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球虫病简介及其防治措施
        1.1 鸡球虫病简介
        1.2 防治措施
    2. 癸氧喹酯研究情况
        2.1 癸氧喹酯概况
        2.2 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2.3 在世界各国的使用情况及对其残留量的规定
        2.4 耐药性及毒副作用
        2.5 毒理学研究
        2.6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3. 癸氧喹酯药物残留研究进展
        3.1 样品前处理
        3.2 检测技术
    4. 本论文的主要任务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鸡肌肉、肝脏组织中癸氧喹酯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2 质谱条件的优化
        2.3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2.4 方法学考察
        2.5 环境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6 癸氧喹酯碎片离子的裂解规律探索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三章 鸡蛋中癸氧喹酯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及质谱条件的优化
        2.2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2.3 方法学考察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四章 癸氧喹酯在鸡肌肉、肝脏及鸡蛋中残留消除试验的研究
    摘要
    1. 试验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设备
        1.3 饲料
        1.4 实验动物
    2. 试验方法
        2.1 给药方式
        2.2 样品收集与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肌肉、肝脏组织残留消除试验结果
        3.2 鸡蛋中残留消除试验结果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饲料药物添加剂金霉素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饲料药物添加剂及其使用和管理
        1 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发展
        2 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种类
        2.1 抗菌类饲料药物添加剂
        2.2 抗寄生虫类饲料药物添加剂
        2.3 蛋白合成促进剂
        3 饲料药物添加剂的使用
        4 饲料药物添加剂的使用现状
        4.1 养殖场的盲目随意用药问题突出
        4.2 过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情况普遍存在
        4.3 人药兽用现象依然存在
        4.4 不按规定休药期使用
        5. 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管理
        5.1 欧盟对使用抗生素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的管理
        5.2 美国和日本等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管理
        5.3 我国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管理
        参考文献(Reference)
    第二章 药物在动物排泄物中的残留及环境暴露
        2.1 饲用药物的排泄和在畜禽排泄物中的残留
        2.2. 环境中药物的种类及来源
        参考文献(Reference)
    第三章 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环境行为
        3.1 吸附和迁移
        3.2 降解
        3.3 影响畜禽排泄物中兽药降解的因素
        3.4 环境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
    第四章 药物及其降解物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4.1 药物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4.2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4.3 药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4 药物对土壤过程的影响
        4.5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6 诱发和传播药物耐药菌
        参考文献(Reference)
    第五章 药物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和研究方法
        5.1 风险评价的发展
        5.2 药物的环境风险评价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Reference)
    第六章 金霉素的性质、应用及研究进展概述
        6.1 金霉素的理化性质
        6.2 金霉素的抗菌谱和体内作用
        6.3 金霉素的体内过程和作用
        6.4 金霉素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的使用
        6.5 金霉素的环境暴露
        6.6 金霉素的环境中行为
        6.7 金霉素的环境毒性
        6.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七章 金霉素及其两种代谢物检测方法的研究
        试验一 畜禽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的DAD-HPLC检测方法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样品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2.2 色谱图和保留时间
        2.3 样品添加回收率和检测限
        2.4 实际样品的检测
        3 讨论
        3.1 提取条件的确定
        3.2净化条件选择
        3.3 灵敏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Reference)
        试验二 畜禽粪便及污水中金霉素及其代谢物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LC-ESI-MS/MS)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样品处理
        1.4 标准溶液的配置
        1.5 仪器条件
        1.6 样品添加回收率测定
        1.7 实际样品的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2.2 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2.3 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检测限
        2.4 方法的应用验证
        3. 讨论
        3.1 检测条件的优化
        3.2 提取条件的确定
        参考文献(Reference)
    第八章 养殖场畜禽粪便及污水中金霉素污染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设备
        1.3 样品采集与储存
        1.4 样品采集范围
        1.5 样品的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畜禽粪便中金霉素、差向金霉素和异构金霉素的污染
        2.2 养殖场污水中金霉素及其代谢物的残留
        2.3 与各国金霉素及其代谢物污染状况的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
    第九章 金霉素在动物排泄物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动物和饲料
        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霉素在肉鸡排泄物中的代谢残留动态
        2.2 金霉素在猪排泄物中的排泄动态
        3. 讨论
        3.1 金霉素经动物代谢后在动物粪便中的排泄产物
        3.2 金霉素经动物摄入后在动物粪便中的排泄比例
        参考文献(Reference)
    第十章 金霉素及两种代谢物在畜禽粪便中的降解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粪便
        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金霉素及其代谢物的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检测方法的验证
        2.2 金霉素及其代谢物在猪粪和鸡粪中的降解
        2.3 鸡排泄物中金霉素降解影响因素探讨
        3 讨论
        3.1 动物排泄物中金霉素的降解
        3.2 金霉素在环境中降解转化
        3.3 影响金霉素药物降解的因素
        3.4 药物降解试验方法的讨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
    第十一章 金霉素在畜禽粪便上的吸附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1.3 试验方法
        1.4 金霉素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动力曲线
        2.2 吸附等温曲线
        2.3 金霉素在粪便中的解吸行为
        2.4 不同溶液对被吸附金霉素的解吸回收
        2.5 粪便吸附金霉素的影响因素研究
        3 结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
    第十二章 粪源金霉素暴露对土壤微生物毒性效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1.3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4 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测定
        1.5 壤中金霉素抗性细菌数量的测定
        1.6 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粪源金霉素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
        2.2 粪源金霉素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2.3 粪源金霉素对土壤中细菌金霉素抗性水平的影响
        2.4 粪源金霉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
全文结论
研究创新点
未来研究建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粪源金霉素暴露对锦鲤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10)鸡组织和鸡蛋中地克珠利残留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兽药残留概述
        1.1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现状
        1.2 兽药残留的危害
        1.3 国内外对兽药残留问题的监督管理现状
        1.4 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概况
        1.5 兽药残留分析的流程
    2 电喷雾液质联用技术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2.1 电喷雾电离技术的发展
        2.2 电喷雾电离的原理
        2.3 电喷雾液质联用技术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3 地克珠利的研究进展
        3.1 地克珠利概述
        3.2 地克珠利的药效学研究
        3.3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3.4 地克珠利的毒理学研究
        3.5 地克珠利在动物体内残留的检测方法
        3.6 地克珠利的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
    参考文献
第二章 HPLC法测定地克珠利及内标的纯度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鸡蛋中地克珠利残留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鸡组织中地克珠利残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地克珠利在鸡蛋和鸡组织中消除规律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鸡停喂含抗球虫药物饲料后药物残留活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聚醚类抗生素与恩诺沙星在鸡上基于CYP酶的相互作用研究[D]. 杨玉娟.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2]马度米星铵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研究[D]. 滕佩.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3]磺胺氯吡嗪钠—甲氧苄啶可溶性粉在鸡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D]. 聂巧. 扬州大学, 2017(02)
  • [4]二甲氧苄啶在猪、鸡和鱼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D]. 任毛毛.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2)
  • [5]氯苯胍在兔体内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制订[D]. 李强.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6]氟苯尼考与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在肉鸡体内的相互作用初步研究[D]. 王国永. 南京农业大学, 2012(12)
  • [7]氟腺呤混悬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学初步研究[D]. 孙玉花.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7)
  • [8]动物性食品中癸氧喹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D]. 王中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1)
  • [9]饲料药物添加剂金霉素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研究[D]. 王冉.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8)
  • [10]鸡组织和鸡蛋中地克珠利残留的检测[D]. 张涛.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标签:;  ;  ;  ;  

鸡停止饲喂含抗球虫药饲料后药物残留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