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行政处罚的特点

论审计行政处罚的特点

一、浅议审计行政处罚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田田[1](2020)在《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研究 ——以G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通过投资、战略联盟等方式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伴随而来地产生了大量的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可以分为正当的关联方交易和非正当的关联方交易。正当的关联方交易可以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但不正当的关联方交易容易侵犯相关投资者的利益,影响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关联方交易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在公司经营不景气或者基于某种目的需求时,容易受到管理层的青睐并作为财务舞弊的一种重要方式。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中介机构,是证券市场的“监视器”,承担着维护全体委托人利益的责任。但频繁出现的关联方交易审计失败案例,降低了投资者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赖程度,影响了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因而研究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具体的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案例之前,首先从行业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关联方交易舞弊案件中常用的手段,并总结了近10年关联方交易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本文针对G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案例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分析了G公司关联方的基本状况、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舞弊的手段、风险导向型审计思路下如何识别和评估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并指出ABC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G公司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人员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待能够帮助降低关联方交易舞弊带来的审计失败风险。

薛文迪[2](2020)在《基于审计声誉的审计质量控制优化研究 ——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化发展和经营模式的多元化,资源要素的整合与交易进一步深化,企业及其管理者急需资本投入扩大经营规模,投资者渴求投资获取未来收益,在相关决策信息的披露与使用中,需要现代审计制度的作用保障。然而,赛迪媒体、欣泰电气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发生,不仅导致投资相关企业投资者的利益损失,也引发公众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信任度的质疑。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为审计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审计质量在短期内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可能没有引发审计风险,对事务所审计声誉没有造成直接显性影响,但长期缺乏有效审计质量控制的情况下,事务所必将发生因审计风险累计导致的声誉受损,进而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收入、规模、资源等方面均受到严重影响,声誉低下进一步桎梏会计师事务所的长期发展,甚至导致直接解体。因此,如何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增强监管机构和公众对审计报告信息质量的信任,已成为当前会计师事务所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2019年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康得新审计中的因未能勤勉尽责而被调查,康得新涉嫌在2015-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其审计机构也受到证监会的处罚,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损毁导致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数量、人力资源在半年时间内损失过半。因此论文选择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案例,基于审计声誉视角,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分析并探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优化的路径。论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PDCA循环理论以及深口袋理论为依托,通过审计质量控制、审计声誉理论相关研究为基础,通过长期声誉引导下的审计质量控制分析,对业务层面、组织层面等审计质量控制优化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康得新案例进行剖析,首先通过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受损所带来一系列后果,再通过瑞华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分析其审计质量控制不足的问题成因。最终提出优化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建议,从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声誉风险。

张丽娟[3](2020)在《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美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早且富有成效,经过多年的理论证成及实践检验,在环境行政执法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该机制的运行使美国突破了环境行政执法困境,实现了联邦与州环境执法机构的合作共治及环境执法机构与被监管者的利益共赢。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执法困境与当年的美国类似,环境治理理念的转变及环境执法模式的演变过程等也与美国环境法的发展过程具有相似性,美国在环境行政执法中所积累的经验无疑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机制的生成基础、主体及运行,总结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经验,并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提出借鉴美国经验的本土化路径。不仅可以丰富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理论体系,也可以促进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困境的化解及环境治理体制的创新,兼具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构建旨在提高环境行政执法的效率,增强环境行政执法的效果;并以遵循环境结果与环境责任共担,构建良好的机制促进守法,执法机构与资源配置合理,执法手段与制度保障有效为基本原则;该机制具有环境秩序的维护、环境效率的提高和环境正义的实现等法律价值。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生成是一定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经济发展对执法合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联邦制的政治体制需要执法合作,整个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推动了执法合作,这些都构成了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生成的现实基础。同时,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生成受法经济学、法社会学和行政法学中相关理论的影响最大。美国在环境行政执法中,依据法经济学的博弈论构建多元化的执法合作手段,基于成本效益理论对执法合作的实效进行评估;根据法社会学中社会控制论进行执法合作主体的选择,根据社会利益论进行主体利益关系的调整;在行政法学方面,福利行政法观、利益代表模式、合作治理理论对执法合作都有较大的影响和促进。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中的主体由监管者和被监管者构成。对于监管者而言,机构设置和公权力配置是其进行环境行政执法合作的基础。另外,由于在行政执法中,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并非是平等的法律关系主体,因而更需要为被监管者设定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以缓解行政执法中的冲突。在美国,以庞德为代表的法学家提出了“社会控制理论与利益学说”,这种利益权衡思想成为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中主体的利益导向,即通过平衡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实现执法合作中各主体的利益共赢。在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运行上,环境执法机构通过对各种利益冲突的识别、平衡,最终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维护秩序、效率与正义。在联邦与州非对等的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模式下,受联邦驱动,国家环保局与各州环保局基于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考量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订立环境绩效合作协议、启动环境保护资金援助和提供环境保护技术援助等方式进行合作。同时,为了提升执法合作的效果,联邦环境执法机构还注重对各州的环境行政执法进行监督与控制。在环境执法机构对被监管者进行环境行政执法的实践中,双方基于博弈分析和成本效益考量,以四位一体的“防损式”执法手段及基于和解的“降损式”执法手段为载体,在环境执法机构的主导下进行合作。并通过司法审查及公众监督提升执法中合作的实施效果,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虽然政治制度和国情具有很大差异,但中美在环境行政执法理念和执法模式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从执法理念的角度看,我国与美国环境行政执法理念的转变过程相似,即从单纯的监管走向合作;从执法模式的角度看,我国和美国环境行政执法模式也经历了大体类似的演变过程,即威慑型执法到合作型执法;从执法依据的法律渊源来看,虽然美国是判例法国家,但在环境行政执法中与我国相似,均以成文法为主要基础。这些都成为我国借鉴美国环境执法机构的合作共治模式、环境执法机构与被监管者的利益共赢模式的基础。因此,立足于我国与美国环境行政执法的异同、环境管理体制的区别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况,我国可通过设立中央与地方环境协调办公室、推进中央与地方的环境信息共享、应用灵活的环境保护资金援助手段、创新地方政府绿色GDP考核方式等加强中央与地方在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协调与配合;通过环境行政执法预警制度、环境行政执法和解制度等的构建与实施,实现环境执法机构与被监管者的利益共赢。

李澳[4](2020)在《瑞华所对华泽钴镍审计失败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上交所、深交所的依次成立更是为国内的公司提供了上市这一发展渠道,在IPO成功之后,公司在融资方面将更具有优势。但我们同时应该注意的是,部分欠缺上市资质的公司可能为了赢得宝贵的IPO机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而在上市之后为了达到证券市场的要求只能继续财务舞弊。执行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事务所本应发表客观的审计意见,从而可以将该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传递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然而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并没有达到公众的期望,大部分财务舞弊事件都会伴随着审计失败的发生,防范审计失败发生势在必行。近年来,审计失败的事务所中甚至频频出现排名靠前的内资所的身影。在2018年,瑞华所的业务收入名列第六,同时在所有内资所中位列第二。然而,瑞华所自2016年开始,频繁因审计失败被处罚。这不仅不利于瑞华所自身发展,更不利于审计行业整体的发展。因此,本文试图针对瑞华所如何防范审计失败再次发生提出改进意见。华泽钴镍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冶炼加工镍产品,其财务舞弊问题涉及了关联方交易、借壳上市等多个审计重点领域,并且瑞华所在对华泽钴镍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典型的错误,因此本文将瑞华所对华泽钴镍审计失败的案例作为主体案例进行分析。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首先对审计失败定义、原因和防范对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对瑞华所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审计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经研究发现,瑞华所对华泽钴镍进行审计时,在应收票据、购销合同、违规担保、关联方交易等多个方面存在问题。而结合瑞华所近年来典型审计失败案例探究背后原因,发现瑞华所在分配审计项目人员、识别和评估审计业务风险、实施审计程序应对审计风险、以及实施项目质量复核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不足,同时监管方和企业自身的内控制度也未能发挥真正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瑞华所如何防范审计失败再次发生提出改进意见,并指出,尽管本文的意见主要是针对瑞华所,但是改善审计行业现状远远不只是瑞华所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中注协、证监会以及上市公司自身均应贡献力量。本文丰富了审计失败案例研究文献,同时可以为瑞华所如何提升审计质量、谋求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并对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有一定的启示。

李晗[5](2020)在《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4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但仍存在部分单位关注度不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部门,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财政部于2016年9月组织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该评价体系只适用于内部控制初期建设阶段,无法全方位评判现阶段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开展情况。只有有针对性地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才能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建设的薄弱环节,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履行执法监督的职能。论文以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论文的研究对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舞弊、发挥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提升单位对公众服务效率和效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论文首先阐明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及行政事业单位的概念,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比较各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优缺点,选择了整合观下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其次介绍了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基本概况和内部控制现状,并联系我国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提及的层级思想,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选取了48个指标构成了符合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点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据以对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建设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论文得出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存在内控小组的设立浮于表面、关键岗位培训不足、执法信息利用率不高、预算控制低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混乱等问题。最后,论文针对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提出优化建议,即单位层面应强化内部控制小组监管作用、构建科学的持续培训机制、搭建信息化一体化平台,部门层面应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优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控制机制。论文的研究有助于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高内部控制水平,进而促进该单位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霍然[6](2019)在《基于风险因子理论的财务舞弊问题防治研究 ——以博元投资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在证监会监管高压态势下仍层出不穷,不仅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不利于经济资源配置,所以解决此类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如何防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从而构建健康资本环境。本文以博元投资为例,对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往上市公司的舞弊研究多基于GONE理论,侧重分析了舞弊手段。而其他以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文献研究忽视了对我国监管环境变化及退市制度的考虑,舞弊防治建议上大多立足于上市公司内部主体,较少对外部环境提出舞弊防治建议,因此本文以博元投资退市为例,基于风险因子理论,分析了博元投资舞弊手段及其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下的舞弊动因,并基于五个舞弊动因的提出了对策建议,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以博元投资为研究对象,梳理博元投资被强制退市的过程,先具体分析博元投资舞弊手段,继而以风险因子理论为理论基础,从五个动因因子分别研究博元投资财务舞弊的动因,其中机会因子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导致舞弊机会多,舞弊暴露因子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低导致舞弊被暴露可能性小,受罚程度因子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往惩罚力度小舞弊受罚轻,道德因子是相关人员职业缺失道德,动机因子是经营不善“保壳”动机和为了掩盖未达成业绩承诺。最后基于五个动因因子分别提出防范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希望可以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研究目标与预期发现:一是以第一个被强制退市的博元投资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以风险因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上市公司舞弊动因;二是通过分析博元投资退市的舞弊案例,可以对其他上市公司起到警示作用,使其完善内控体系从而改善内部环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证监会监管、相关法律制度等外部环境同样应当改善,内外同步治理,使资本环境健康发展。研究价值与实践启示意义:本文基于风险因子理论提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防范对策,对改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有重要意义。对上市公司而言有利于完善内控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促使其健康发展。对整个资本市场而言有利于加强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并且对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积极作用,从而构建良好的资本市场氛围,改善资本市场环境。

薛田[7](2020)在《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以众华审计雅百特为例》文中提出中小板市场已然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截至2020年5月22日,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数量共957家,总股本为9461.81亿股,股票总市值为102872.84亿元。由于多种因素,近年来中小板审计失败案件频发,不但让投资人遭受了重大损失,也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甚至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遭到质疑,不利于中小板市场发展,因此,探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审计失败问题、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尤为重要。雅百特由于具有借壳上市、高科技企业、海外交易等多个标签,造假金额巨大,并且是我国首家因财务舞弊惊动外交部的上市公司,因此雅百特是中小板市场上典型的审计失败案例。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审计失败相关研究梳理分析,并将其作为本文研究的相关基础;其次,归纳总结2013年—2019年证监会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剖析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因审计中小板上市公司失败的现状,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发生源于多种因素,审计失败的问题愈加严重,影响愈加广泛,因此结合中小板上市公司特点,并依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外部监管三层面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薄弱,注册会计师未勤勉尽责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对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到位,并且有意缩减应对风险的审计程序是导致审计失败的直接原因;中小板上市公司持续经营风险较高,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弱,处罚力度较轻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间接原因。继而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雅百特虚造海外工程项目、虚构建材出口贸易和国内建材贸易的财务造假手段,分析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直接原因是注册会计师缺乏足够的职业怀疑态度、对审计风险评估不到位,应对风险的审计程序执行不充足,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不严格;间接原因是雅百特主营业务单一和急于融资导致经营风险较大、内部控制环境和监督制度不完善以及中小板监管制度不完善且惩处力度轻。最后针对分析原因,本文提出防治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对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时刻保持应有的关注,进行合理的职业怀疑,重视风险识别和评估,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进而执行充分恰当的审计程序以应对风险,另外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严格把控审计质量,加强质量控制建设;中小板上市公司应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在外部监管方面,应完善针对中小板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

李英[8](2015)在《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其每项决策、政策、制度、措施等都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不管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宏观调控措施,还是住房、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改革举措,都牵一发而动全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管理中发挥着制约、规范行政行为的作用,有助于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有助于保证政府部门信息的真实、可靠、公开、透明。然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以及理论和实践上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的不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相对比较滞后。目前,我国仅仅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方面制定了基本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业务,特别是最需要进行控制的行政行为的内部控制问题,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指示精神方面,现行内控规范的效果非常有限,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特别是推动针对行政行为的内部控制,对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是问题导向研究。我国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是当前形势之所需,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本研究基于组织行为理论和政府交易成本理论重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为我国后续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学术研究、理论交流和实务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参考;同时结合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现状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现有内容,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导下,为行政性事业单位建立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提供范例,以期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防范各类风险、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增强治理能力、改善公共管理和服务效果。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研究,全文共分为七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作为文章的开篇,认为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行政行为内部控制建设是预防贪污腐败的有效手段,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与公信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选题背景的简要描述引出本研究的主题——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阐述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内容安排及创新观点。第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研究评述。这一部分首先梳理回顾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以探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立的依据和现实考量;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评述,以归纳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及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内涵予以重新界定。第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探讨与框架重构。本部分首先,通过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进行追本溯源,发现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来自对企业内部控制和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的学习和借鉴,而究其根本是对COSO内部控制的沿用、继承,并从其背后的管理理论入手探讨了现有内部控制框架的缺陷和改进趋势。在此思想指导下,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性质、工作目标等的特征,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组织行为理论;进而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政治中心特色”和“激励引导特点”具体应用,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和政府管理半径理论视角,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不仅仅要控制核心业务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会计成本、经济成本,更应充分考虑该过程中可能占用、消耗、损失的社会成本;不仅仅要着眼于经济业务活动控制,更需要充分认识核心业务活动与经济业务的互动关系,将核心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中,与单位经济活动风险防控建设分别从公共行政权力和公共财产利益两个层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相互配合、支持,致力于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切实维护公共利益、提高行政效率、赢得民众的信任支持。第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框架概念分析。本部分针对行政单位和行政性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特殊性进行详细阐述,在前述理论框架下对行政单位和行政性事业单位的核心业务活动——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框架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确定。首先基于广义内部控制不同层次内容和内部控制发展历程对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内涵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目标、主体范围、客体范围、主要原则及基本要素。第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基本框架设计。在明确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本部分主要将前述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理念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各类行政行为上,基于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原则,对内部控制主体范围(行政单位及行政性事业单位)的控制客体范围(行政行为)内部控制进行分类,确定四类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模式:抽象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模式;依职权具体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模式:依申请具体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模式;双方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模式。进一步参考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业务流程的法律、法规以及准则、规范,分析各类行政行为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第六部分,针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行为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本部分探讨的是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基本要素及体系设计在现实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应用。之所以定位于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是因为县级政府行政行为执行效率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执行环境中存在诸多内部控制薄弱环节,使得加强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显着。通过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实施过程的实地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其行政行为风险点,以湖南省龙山县为例,设计、实施与其相适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实施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第七部分,研究结论与展望。基于前面的理论分析、框架设计及应用,本部分将主要的研究观点及结论进行概括、总结,希望能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规范设计提供一种可参考的通用模式,并进一步提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的展望。

肖小花[9](2019)在《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S县税务局为例》文中指出2012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1)(以下称《规范》)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初步建立起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对我国公共部门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规范》出台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仅仅是起到了原则性的指导作用,在其评价体系方面并未作详细具体规定;另外,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内部控制评价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落实的重要手段。同时,习近平(2019)再次强调政府、金融、国企等各行各业都要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完善创新风险防控机制。(2)此外,《规范》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明确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预防腐败成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行使国家权力、承担社会职能的重要组织,其运行关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更是关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因此,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有利于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做出客观评价,有利于发现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缺陷并做出改进,从而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反腐态势下,在不断强化反腐体制与机制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作为治理腐败体系下的重要制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旨在通过总结和归纳国内外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预防腐败研究的文献,深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层面、公权力防腐控制要点等,为从预防腐败视角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当前不断升级的反腐反贪高压态势提供新的治理贪腐的思路。然后,本文通过多层面、多要素从预防腐败角度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文章以S县税务局为例,对掌握国家财产、拥有行政权力的执法机关进行研究,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行政事务层面着手,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对现行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挖掘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腐败风险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将抽象的内部控制、预防腐败理论借用案例具象化,由点及面,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促进我国打造更加廉洁、更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主要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腐败预防的研究,从行政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腐败预防理论的角度阐释对腐败预防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动因,从而完善腐败预防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腐败预防角度下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频发内控失效、贪腐等现象的理论研究。二是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三个层面入手,将行政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以及预防腐败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结合起来,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层评价指标,构建腐败预防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其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和塑造高效廉洁政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是结合S县税务局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研究,提出腐败预防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升的路径与方法,对基层行政机关预防腐败、防范风险、强化内部控制等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叶晨妮[10](2020)在《上市公司隐性关联方交易及审计对策研究 ——以紫鑫药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关联方交易常常存在价格非公允的情况,成为上市公司输送不正当利益的方式。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许多上市公司为了隐藏一些不正当的利益输送,关联方交易变得越来越隐蔽。各种各样的隐性关联方交易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工作的难度。基于此,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多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上市公司隐性关联方交易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研究。本文研究思路与已有论文存在不同,最大的创新点是从隐性关联方交易存在的特殊关系、非公允定价、异常交易内容三方面着手分析。本文分析了隐性关联方交易的相关理论基础,界定了关联方、关联方交易、隐性关联方、隐性关联方交易的相关概念,综述了有关隐性关联方交易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对2010年至2018年由于隐性关联方交易导致审计失败的案件以及2018年由于隐性关联方交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隐性关联方交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交易双方关系、交易价格、交易内容三方面分析隐性关联方交易的表现。本文根据隐性关联方交易三方面特殊表现分析对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影响。第一,上市公司与交易对手之间隐藏的关联方关系难以发现;第二,交易事项的公允价格难以获取加大了财务报表审计的难度;第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用现有的审计程序效果不佳。隐性关联方交易对财务报表审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挖掘隐藏的关联方、分析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以及关注异常交易内容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对策。以具有代表性的紫鑫药业对本文提出的部分观点进行例证,分析紫鑫药业隐性关联方交易对审计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审计对策。

二、浅议审计行政处罚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审计行政处罚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研究 ——以G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联方交易的相关研究
        1.2.2 关联方交易舞弊的相关研究
        1.2.3 关联方交易审计问题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相关概述
        2.1.1 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界定
        2.1.2 关联方交易的方式
        2.1.3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要求
    2.2 关联方交易舞弊相关概述
        2.2.1 舞弊的定义
        2.2.2 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动因
        2.2.3 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常见手段
    2.3 关联方交易审计
        2.3.1 关联方交易审计的含义
        2.3.2 关联方交易审计理论
        2.3.3 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
        2.3.4 关联方交易审计核心点
3 关联方交易及舞弊审计现状分析
    3.1 关联方交易现状总体分析
        3.1.1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现状分析
        3.1.2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类型分析
    3.2 关联方交易审计失败现状及问题分析
        3.2.1 关联方交易审计失败现状
        3.2.2 关联方交易审计中存在问题分析
4 G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案例分析
    4.1 G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基本情况
        4.1.1 G公司简介
        4.1.2 G公司股权结构及关联方状况
        4.1.3 G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手段分析
    4.2 G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分析
    4.3 G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4.3.1 未能识别出隐性的关联方
        4.3.2 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4.3.3 针对关联方交易未实施充分、有效的审计程序
        4.3.4 针对关联方交易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4.4 G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4.4.1 被审计单位刻意隐瞒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
        4.4.2 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
        4.4.3 未能有效实施分析程序发现异常现象
        4.4.4 未能有效与治理层沟通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
5 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审计应对策略
    5.1 优化关联方交易审计程序
        5.1.1 运用战略思维分析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可能性
        5.1.2 加强识别关联方及交易的力度
        5.1.3 针对关联方交易实施特别的审计程序
    5.2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业务质量控制
        5.2.1 强化对签字注册会计师和总体复核人员的定期轮换制度
        5.2.2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质量控制
    5.3 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执业能力教育
        5.3.1 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怀疑态度和风险意识
        5.3.2 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5.3.3 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水平
    5.4 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关联方交易审计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2)基于审计声誉的审计质量控制优化研究 ——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
        2.1.2 国内研究文献
        2.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2 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
        2.2.1 审计质量控制内涵
        2.2.2 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2.2.3 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
    2.3 审计声誉的基础理论
        2.3.1 审计声誉的内涵
        2.3.2 审计声誉的评价体系
        2.3.3 声誉的效应理论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PDCA循环理论
        2.4.3 深口袋理论
3 基于审计声誉的审计质量控制优化分析
    3.1 审计质量控制与声誉的关系
        3.1.1 审计声誉与审计质量控制的短期背离性
        3.1.2 长期审计声誉引导下的审计质量控制的一致性
    3.2 审计声誉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后果
        3.2.1 对业务承接的影响
        3.2.2 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3.2.3 对事务所客户的影响
    3.3 业务层面的审计质量控制优化重点
        3.3.1 业务承接的质量控制
        3.3.2 贯穿业务全过程的风险评估
        3.3.3 审计结果的复核
        3.3.4 应用新型审计技术策略
    3.4 组织层面的审计质量控制优化重点
        3.4.1 分所管理
        3.4.2 审计费用的管控
        3.4.3 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3.4.4 专业胜任能力
4 瑞华-康得新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介绍
        4.1.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概述
        4.1.2 康得新基本情况
        4.1.3 瑞华对康得新审计失败案件背景
    4.2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所受影响分析
        4.2.1 客户股市反应
        4.2.2 客户数量反应
        4.2.3 人才流失反应
    4.3 瑞华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4.3.1 审计流程中的审计质量控制缺陷
        4.3.2 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不佳
        4.3.3 事务所对分所管控不到位
    4.4 瑞华审计质量控制的问题成因
        4.4.1 缺乏基于声誉的风险管理制度
        4.4.2 分所为追求业绩而忽略质量
        4.4.3 未能在过往业务中吸取经验教训
5 针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优化建议
    5.1 优化业务层面的质量控制制度
        5.1.1 审计质量的事前控制制度
        5.1.2 审计质量的事中控制制度
        5.1.3 审计质量的事后控制制度
    5.2 优化组织层面管理制度
        5.2.1 推进总分所一体化管理
        5.2.2 加强员工风险意识
        5.2.3 完善培训机制
    5.3 构建审计声誉风险管理机制
        5.3.1 审计声誉风险的识别
        5.3.2 审计声誉风险的评估
        5.3.3 审计声誉风险的预警与响应
6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优化的保障措施
    6.1 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6.2 建立公正有效的事务所声誉评价机制
    6.3 规范市场环境并提高公众对高声誉审计师的需求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理论研究成果
        (二)国外理论研究成果
        (三)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论文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本体解析
    第一节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界定
        一、美国环境行政执法的涵义与特点
        (一)环境行政执法的涵义
        (二)环境行政执法的特点
        二、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概念
        (二)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特征
        (三)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构建的目标及原则
        一、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构建的目标
        (一)环境行政执法效率提高
        (二)环境行政执法效果增强
        二、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构建的原则
        (一)环境结果与环境责任共担
        (二)构建良好的机制促使守法
        (三)执法机构与资源配置合理
        (四)执法手段与制度保障有效
    第三节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价值
        一、环境秩序的维护
        二、环境效率的提高
        三、环境正义的实现
第二章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生成基础
    第一节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生成的现实基础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执法合作的影响
        (一)国家对政府管制手段的反思
        (二)“威慑型”执法模式的转变
        二、社会政治制度构成对执法合作的需要
        (一)环境执法机构间的合作共治
        (二)环境执法机构间的监督与控制
        三、社会重视环境保护对执法合作的推动
        (一)环境执法机构的设立
        (二)公众监督作用的发挥
    第二节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生成的理论基础
        一、法经济学视角的考量
        (一)基于博弈论的多元化执法合作手段构建
        (二)基于成本效益理论的执法合作实效评估
        二、法社会学视域的分析
        (一)依据社会控制论的执法合作主体选择
        (二)依据社会利益论的主体利益关系调整
        三、行政法学视野的检视
        (一)福利行政法观对执法合作的推动
        (二)利益代表模式对执法合作的影响
        (三)合作治理理论对执法合作的促进
第三章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主体
    第一节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中主体的结构
        一、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中的监管者:执法机构
        (一)联邦环境执法机构的设置及权力配置
        (二)州环境执法机构的设置及权力配置
        二、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中的被监管者:排污企业
        (一)排污企业的权利配置
        (二)排污企业的义务设定
    第二节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中主体的利益导向
        一、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中的利益平衡
        (一)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平衡
        (二)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
        二、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促进利益共赢
        (一)社会公共福利的增进
        (二)私人经济利益的保障
第四章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运行
    第一节 美国联邦与州环境执法机构的执法合作
        一、非对等执法合作模式的采用
        (一)联邦与州环境执法机构执法合作的利益平衡模式
        (二)联邦环境执法机构对州环境行政执法的监控
        二、执法合作的实施方式
        (一)签订环境绩效合作协议
        (二)启动环境保护资金援助
        (三)提供环境保护技术支持
    第二节 美国环境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执法合作
        一、执法中合作的实施手段
        (一)四位一体的“防损式”执法手段
        (二)基于和解的“降损式”执法手段
        二、执法中合作的利益考量
        (一)“防损式”执法合作的博弈分析
        (二)“降损式”执法合作的成本效益考量
        三、执法中合作的外部监督
        (一)司法审查手段的应用
        (二)公众监督方式的运用
第五章 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的借鉴
    第一节 借鉴基础
        一、中美环境治理理念的转变相似
        二、中美环境行政执法模式的演变过程类似
        三、中美环境行政执法均以成文法为主要依据
    第二节 合作共治方式的借鉴
        一、美国联邦与州环境行政执法合作的经验
        (一)以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联邦与州执法合作
        (二)以环境保护合作资助推动联邦环保政策在各州落实
        (三)将执法合作与监控并用提升联邦与州合作效果
        二、我国中央与地方环境行政执法协调配合的方式选择
        (一)设立中央与地方环境协调办公室
        (二)推进中央与地方的环境信息共享
        (三)应用灵活的环境保护资金援助手段
        (四)创新地方政府绿色GDP考核机制
    第三节 利益共赢模式的借鉴
        一、美国环境执法机构与被监管者利益共赢的经验
        (一)“防损”与“降损”的有效结合
        (二)注重“成本效益”的内在逻辑
        二、我国环境执法机构与被监管者利益共赢的制度设计
        (一)建立环境违法预警制度
        (二)构建环境行政执法和解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瑞华所对华泽钴镍审计失败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3.1 理论基础
        1.3.2 文献综述
第2章 瑞华所对华泽钴镍审计失败案例概况
    2.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2.2 华泽钴镍公司概况及财务舞弊事实
        2.2.1 华泽钴镍公司概况
        2.2.2 财务舞弊事实
    2.3 华泽钴镍审计案例中瑞华所存在的问题
        2.3.1 未发现华泽钴镍应收票据存在虚假记载
        2.3.2 未发现部分购销合同未执行的事实
        2.3.3 未发现华泽钴镍存在违规担保的问题
        2.3.4 未发现华泽钴镍存在未披露的关联方关系
    2.4 证监会对瑞华所的行政处罚
第3章 瑞华所对华泽钴镍审计失败的原因
    3.1 瑞华所方面原因
        3.1.1 未对分所审计业务进行审慎评估
        3.1.2 审计项目分配人员不足
        3.1.3 未能实施有效的质量复核程序
    3.2 注册会计师方面原因
        3.2.1 未正确识别和评估华泽钴镍审计风险
        3.2.2 未实施充分的审计程序应对审计风险
    3.3 其他方面原因
        3.3.1 行业监管力度不足
        3.3.2 企业内控评价制度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第4章 瑞华所防范审计失败的建议
    4.1 加强对分所的质量控制
        4.1.1 统一总分所业务承接标准
        4.1.2 建立总分所统一的管理体系
        4.1.3 明确问责制度
        4.1.4 提高事务所的独立性
    4.2 提高审计风险评估能力
    4.3 完善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
        4.3.1 加强对函证过程的控制
        4.3.2 完善存货审计程序
        4.3.3 加强应收款项审计程序的有效性
    4.4 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
        4.4.1 吸引人才
        4.4.2 建立统一的人才培训制度
        4.4.3 建立统一的员工考核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1.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内部控制
        2.1.2 内部控制评价
        2.1.3 行政事业单位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2.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
        2.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
        2.2.4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分类与比较
        2.3.1 目标导向模式下的内部控制评价
        2.3.2 要素导向模式下的内部控制评价
        2.3.3 整合观下的内部控制评价
        2.3.4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比较
第3章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现状
    3.1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简介
        3.1.1 单位介绍
        3.1.2 组织结构
        3.1.3 主要职能
    3.2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3.2.1 内部控制建设启动现状
        3.2.2 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现状
        3.2.3 对权利运行的制约现状
        3.2.4 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现状
        3.2.5 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现状
    3.3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3.3.1 预算业务管理控制现状
        3.3.2 收支业务管理控制现状
        3.3.3 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控制现状
        3.3.4 资产管理控制现状
        3.3.5 建设项目管理控制现状
        3.3.6 合同管理控制现状
第4章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测评
    4.1 整合观下递阶层次结构的内部控制指标体系构建
        4.1.1 单位层面的评价指标确定
        4.1.2 业务层面的评价指标确定
    4.2 基于AHP的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2.2 构建判断矩阵
        4.2.3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基于FCE的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构建
        4.3.1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的因素集
        4.3.2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的评语集和分数集
        4.3.3 构造评价对象的隶属度矩阵
    4.4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与分析
        4.4.1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计算
        4.4.2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分析
    4.5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5.1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4.5.2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5章 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5.1 加强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5.1.1 强化内部控制小组监管作用
        5.1.2 构建科学的持续培训机制
        5.1.3 搭建信息化一体化平台
    5.2 加强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5.2.1 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5.2.2 构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控制机制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县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活动重要性问卷调查
附录B 县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活动实施问卷调查
附录C 县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活动问卷调查填表说明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风险因子理论的财务舞弊问题防治研究 ——以博元投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内容
    1.2 研究思路与预期创新
        1.2.1 研究思路
        1.2.2 本文创新
    1.3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财务舞弊手段研究
    2.2 财务舞弊动因研究
    2.3 财务舞弊防治研究
    2.4 概括性评论
3 财务舞弊概念及动因理论
    3.1 财务舞弊概念界定
        3.1.1 财务舞弊概念
        3.1.2 财务舞弊分类
        3.1.3 财务舞弊特征
    3.2 动因理论概述
    3.3 风险因子理论
        3.3.1 舞弊机会
        3.3.2 暴露可能性
        3.3.3 受惩罚程度
        3.3.4 道德品质
        3.3.5 舞弊动机
4 博元投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4.1 博元投资案例简介
    4.2 博元投资处罚结果
    4.3 博元投资财务舞弊手段
        4.3.1 伪造票据
        4.3.2 虚增资产、负债
        4.3.3 虚增收入和利润
        4.3.4 不正当关联方交易
    4.4 小结
5 博元投资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5.1 舞弊机会因子分析
        5.1.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5.1.2 相关组织机构形同虚设
        5.1.3 内部控制设计执行存在缺陷
    5.2 暴露可能性因子分析
        5.2.1 非标准审计报告比例过低
        5.2.2 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程序存在缺陷
        5.2.3 事务所串通舞弊沦为帮凶
    5.3 受惩罚程度因子分析
        5.3.1 刑法处罚力度不足
        5.3.2 退市制度威慑力不足
    5.4 道德因子分析
        5.4.1 公司内部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5.4.2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
    5.5 舞弊动机因子分析
        5.5.1 经营不善“保壳”动机
        5.5.2 掩盖未达成业绩承诺动机
    5.6 小结
6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防治措施
    6.1 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机会
        6.1.1 建立标准适用的内控制度
        6.1.2 完善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6.1.3 完善内控体系设计和执行有效性
    6.2 增加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被发现概率
        6.2.1 实行事务所审计轮换制
        6.2.2 改变事务所审计聘任制
        6.2.3 强化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程序
        6.2.4 加大事务所串通舞弊惩罚力度
    6.3 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惩罚力度
        6.3.1 加大刑事处罚力度
        6.3.2 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
        6.3.3 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6.4 提高相关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6.4.1 提高公司内部人员职业素养
        6.4.2 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素养
    6.5 消除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机
        6.5.1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6.5.2 设定合理的业绩承诺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以众华审计雅百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审计风险的来源与应对研究
        1.3.2 中小板审计风险相关研究
        1.3.3 审计失败的影响因素研究
        1.3.4 防治审计失败措施的相关研究
        1.3.5 雅百特案例相关研究
        1.3.6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审计失败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审计失败的相关概念
        2.1.1 审计失败
        2.1.2 审计质量
        2.1.3 审计风险
    2.2 审计失败的理论分析
        2.2.1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分析
        2.2.2 基于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的分析
        2.2.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3 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特点
        3.1.1 高风险性与高成长性并存
        3.1.2 内部控制不健全
    3.2 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
        3.2.1 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问题严重
        3.2.2 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发生源于多种因素
        3.2.3 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影响愈加严重
    3.3 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原因
        3.3.1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3.3.2 中小板上市公司层面
        3.3.3 外部监管层面
4 众华审计雅百特失败案例分析
    4.1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4.2 雅百特简介
    4.3 众华审计雅百特失败案例回顾
        4.3.1 雅百特财务造假手段
        4.3.2 证监会对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结果
    4.4 众华审计雅百特失败的原因分析
        4.4.1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4.4.2 雅百特自身层面
        4.4.3 外部监管层面
5 防治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对策
    5.1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5.1.1 重视风险识别和评估
        5.1.2 执行充分恰当的审计程序以应对风险
        5.1.3 保持应有的关注,进行合理的职业怀疑
        5.1.4 加强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
    5.2 中小板上市公司层面
        5.2.1 拓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
        5.2.2 完善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5.3 外部监管层面
        5.3.1 完善针对中小板的法律法规
        5.3.2 加强行业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8)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选题背景
        1.1.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1.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1.2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研究价值
        1.2.1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研究的理论价值
        1.2.2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研究的应用价值
    1.3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思路与内容安排
        1.3.1 研究目的与思路
        1.3.2 本研究的结构安排与创新观点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理论回顾及内涵界定
    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践
        2.1.1 国外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发展历程回顾
        2.1.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践概况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2.2.1 国外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相关研究
        2.2.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界定
        2.3.1 内部控制主体范围:行政事业单位范畴界定
        2.3.2 内部控制客体范围: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分析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探讨与框架重构
    3.1 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的追本溯源
        3.1.1 追本溯源:对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借鉴与运用
        3.1.2 追本溯源:对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框架的借鉴与改良
        3.1.3 追本溯源:COSO内部控制框架及组织管理职能认知
        3.1.4 分析结论
    3.2 基于组织行为理论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
        3.2.1 组织行为理论概述
        3.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组织行为理论
    3.3 基于政府交易成本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重构
        3.3.1 内部控制、风险(不确定性)与交易成本
        3.3.2 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政府管理半径、业务活动与政府交易成本
        3.3.3 交易成本和政府管理半径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
    3.4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路径
4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框架概念明晰
    4.1 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内涵
        4.1.1 从广义内部控制集合视角看行政行为内部控制
        4.1.2 从内部控制发展历程视角看行政行为内部控制
    4.2 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目标
        4.2.1 行政行为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
        4.2.2 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目标
        4.2.3 行政行为与经济活动二者内部控制目标的比较
    4.3 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范围界定
        4.3.1 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主体范围
        4.3.2 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客体范围
    4.4 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原则
        4.4.1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原则比较
        4.4.2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与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原则比较
        4.4.3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原则
    4.5 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4.5.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普遍性)
        4.5.2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五要素(特殊性)
5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构建
    5.1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模式
    5.2 抽象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模式
        5.2.1 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5.2.2 抽象行政行为特征分析及内部控制模式确定
        5.2.3 抽象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目标
        5.2.4 抽象行政行为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
        5.2.5 抽象行政行为的关键控制环节
    5.3 依职权具体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模式
        5.3.1 依职权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5.3.2 依职权具体行政行为特征分析与内部控制模式确定
        5.3.3 依职权具体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目标
        5.3.4 依职权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风险
        5.3.5 依职权具体行政行为的关键控制环节
    5.4 依申请具体行为内部控制模式
        5.4.1 依申请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5.4.2 依申请具体行政行为特征分析及内部控制模式确定
        5.4.3 依申请具体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目标
        5.4.4 依申请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风险
        5.4.5 依申请具体行政行为的关键控制环节
    5.5 双方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模式
        5.5.1 双方行政行为概述
        5.5.2 双方行政行为公权力行使特征分析
        5.5.3 双方行政行为内部控制目标
        5.5.4 双方行政行为的主要风险
        5.5.5 双方行政行为的关键控制环节
6 针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行为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6.1 选择县级行政事业设计行政行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原因
        6.1.1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重要性
        6.1.2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必要性
    6.2 湖南省龙山县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概述
        6.2.1 湖南省龙山县基本情况
        6.2.2 湖南省龙山县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情况
    6.3 龙山县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设计(单位层面)
        6.3.1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文化倡导机制
        6.3.2 行政信息公示平台制度
        6.3.3 绩效考核制度
    6.4 龙山县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设计(业务层面)
        6.4.1 政策制定内部控制
        6.4.2 行政处罚内部控制
        6.4.3 行政强制内部控制
        6.4.4 行政审批内部控制
        6.4.5 行政确认内部控制
        6.4.6 行政裁决内部控制
        6.4.7 行政合同内部控制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观点概括
    7.2 研究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9)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S县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贡献与不足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腐败
        2.1.2 行政事业单位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述评
        2.2.1 国外文献述评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腐败预防研究的文献述评
        2.3.1 国外文献述评
        2.3.2 国内文献述评
    2.4 腐败预防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述评
        2.4.1 国外文献述评
        2.4.2 国内文献述评
    2.5 本章小结
3.腐败预防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分析
    3.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基础
        3.1.1 行政管理理论
        3.1.2 内部控制理论
        3.1.3 腐败预防理论
    3.2 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分析框架
        3.2.1 评价目标
        3.2.2 评价体系
        3.2.3 评价标准
        3.2.4 评价方法
    3.3 腐败预防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机理
    3.4 本章小结
4.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的案例分析
    4.1 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4.1.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4.1.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4.1.3 行政事务层面风险控制现状
    4.2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
        4.2.1 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体系的维度分析
        4.2.3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体系的指标分析
    4.3 问卷调查设计思路及过程
    4.4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过程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4.4.2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评价值
        4.4.3 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对策建议
    5.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议
        5.1.1 完善组织体系
        5.1.2 提升风险意识
        5.1.3 重视内部审计
        5.1.4 强化人事管理
    5.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议
        5.2.1 加强预算管理控制
        5.2.2 加强支出管理控制
        5.2.3 加强采购过程控制
        5.2.4 加强资产保护控制
    5.3 行政事务层面风险控制建议
        5.3.1 加强依法行政管理
        5.3.2 强化合理执法控制
        5.3.3 切实落实执法责任
    5.4 本章小结
6.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单位层面评价结果分析
        6.1.2 业务层面评价结果分析
        6.1.3 行政事务层面评价结果分析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问卷调查指标重要性调查表
附录二 :问卷调查表一
附录三 :问卷调查表二
后记
致谢

(10)上市公司隐性关联方交易及审计对策研究 ——以紫鑫药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关联方
        二、关联方交易
        三、隐性关联方
        四、隐性关联方交易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
        一、有关关联方交易准则变化的相关文献
        二、有关隐性关联方交易具体表现形式的相关文献
        三、未能识别隐性关联方交易而导致审计失败的相关文献
        四、有效识别隐性关联方交易而进行审计改进的相关文献
        五、文献述评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上市公司隐性关联方交易的现状及表现
    第一节 隐性关联方交易的现状
        一、2010-2018 年有关隐性关联方交易的证监会行政处罚案例
        二、2018 年有关隐性关联方交易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
    第二节 隐性关联方交易的表现
        一、隐性关联方交易表现为交易双方存在特殊关系
        二、隐性关联方交易很可能存在非公允定价
        三、隐性关联方交易表现为异常交易内容
第四章 隐性关联方交易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第一节 隐藏的关联方关系难以发现
        一、审计范围受到人为限制
        二、关联方关系判断标准模糊且范围比较狭窄
    第二节 公允价格不易获取加大审计工作难度
        一、产品可能存在不活跃的市场
        二、公允价格的获取存在人为因素
    第三节 审计过程中现有的审计程序效果不佳
第五章 隐性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对策
    第一节 挖掘隐藏的关联方
        一、选择异常的交易对手
        二、挖掘异常的交易对手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第二节 分析交易事项价格的公允性
        一、将分析程序运用于审查隐性关联方之间非公允交易
        二、实施细节测试审查隐性关联方之间非公允交易
    第三节 关注异常交易内容
        一、分析购销业务的交易合理性
        二、从内部控制角度发现企业违规担保
        三、分析交易实质找出异常资金拆借
第六章 紫鑫药业案例分析
    第一节 紫鑫药业简介
    第二节 紫鑫药业隐性关联方交易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一、紫鑫药业隐性关联方交易导致财务报表审计范围受限
        二、紫鑫药业销售产品的公允价格难以获取
    第三节 紫鑫药业隐性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对
        一、重点关注紫鑫药业特殊的交易对手以挖掘存在的异常关系
        二、注册会计师需要分析紫鑫药业可能存在的非公允定价
        三、挖掘紫鑫药业缺乏商业实质的购销业务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未能识别隐性关联方交易导致审计失败相关内容频数表
附录2 有效识别隐性关联方交易而进行的审计改进相关内容频数表
致谢

四、浅议审计行政处罚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研究 ——以G公司为例[D]. 李田田.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2]基于审计声誉的审计质量控制优化研究 ——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例[D]. 薛文迪.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3]美国环境行政执法合作机制研究[D]. 张丽娟. 吉林大学, 2020(08)
  • [4]瑞华所对华泽钴镍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 李澳. 吉林大学, 2020(08)
  • [5]A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研究[D]. 李晗.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6]基于风险因子理论的财务舞弊问题防治研究 ——以博元投资为例[D]. 霍然.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以众华审计雅百特为例[D]. 薛田.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8]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D]. 李英.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 [9]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S县税务局为例[D]. 肖小花.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10]上市公司隐性关联方交易及审计对策研究 ——以紫鑫药业为例[D]. 叶晨妮.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论审计行政处罚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