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为全国会展业的领头羊

北京成为全国会展业的领头羊

一、北京成为全国展览业龙头(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闵程程,刘颜欣,刁彩虹[1](2021)在《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的策略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和疫情防控新常态下,会展是有利于聚焦关键领域和标准化防控的国际交流途径,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是深圳承担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政策的使命担当。本文分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的关键要素,会展业发展趋势,深圳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会展业与城市区域互动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考与建议。

汪田姣[2](2021)在《积极提升会展水平 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展业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要以航运物流、会议展览等为重点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会展业不仅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还是重要的城市名片、增强贸易的重要平台,但广东会展业由于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发展模式粗放,与国内外顶尖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会展对广东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庞华,陈庆文[3](2020)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展览业发展能力测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发展是一个过程"为视角,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潜力和现有水平,从发展资源投入能力、发展环境支撑能力、发展成果产出能力三方面构建了展览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经变异系数法赋权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展览业发展能力进行实证测评。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展览业发展能力差距明显,总体呈三大梯队分布: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为第一梯队城市,东莞、佛山、珠海为第二梯队城市,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为第三梯队城市;香港、澳门、佛山等部分城市存在展览业投入、支撑、产出能力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经济发展水平、行业成果和相关产业等因素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展览业发展能力影响较大,而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行业投入因素则相对较小。最后,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业整体发展能力水平,针对不同梯队城市提出了建议。

胡思婕[4](2020)在《基于城市形象下武汉服装文化推广 ——以武汉时尚艺术季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化的进程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城市整体价值观的输出、城市形象的树立、城市文化的都宣传都显得格外的重要。推广武汉服装文化是打造中部时尚之都,树立武汉服装名城形象的关键。但目前从立足城市形象角度探讨服装文化推广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在社会学的视角下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以武汉时尚艺术季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形象定位中探讨武汉服装文化发展的对策。并通过武汉城市形象的服装设计创新实践将富有武汉人文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城市形象表现在现代服装设计和服装展示设计中。实现武汉服装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塑造武汉时尚之都城市形象,真正解决武汉服装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且为国际体育盛会武汉军运会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武汉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带动中部地区文化、经济的蓬勃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洪彦[5](2019)在《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运作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面向市场化发展。市场化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昆明市展览业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带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的发展,并有学者提出展览经济是一种“平台经济”。展览业的发展与旅游业息息相关,因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推动,“会展旅游”这一专有名词应运而生。会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行业,但就目前来说,作为会展分支的展览对旅游的推动效益最为明显,因此本文仅仅研究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发展情况,对于促进城市旅游等相关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昆明市展览业起步早,“99”世博会是昆明市展览业起步的标志。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推动力度不够等多方面条件因素的限制,目前发展落后于全国的一线经济发达城市。通过对国内外展览业发达城市的相关研究,发现展览业走向可持续发展路径是实现市场化。因此,了解昆明市展览业发展历程、市场化发展现状,对昆明市展览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微观主体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影响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推动展览业的市场化运作。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并进行了概念界定,主要依托的理论包括:平台经济学、公共服务理论和新公共选择理论、市场缺陷理论、资源最优配置理论等。首先,本文梳理了昆明市展览业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网上数据收集总结归纳了昆明市展览业的市场发展现状,主要是近两年的展览面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潜力、产业基础、行业分类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了解昆明市展览业出现的问题。其次,通过上文分析和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打分,筛选出影响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运作的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这些因素共计13个。对影响指标构建直接影响矩阵,通过DEMATEL方法对矩阵进行因素系统化处理,总结出综合影响矩阵,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因果关系分析,计算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排序得出关键影响因素;以中心度为横坐标、原因度为纵坐标,结合Excel散点图画出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图,构建一个影响关系相互模型。最后,在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产业基础、市场人才、政府政策、市场主要供需主体、展览业管理体制、场馆基础设施等角度对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运作的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政府应该随着展览业发展逐步转变职能,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适当弥补市场缺陷,实现资源最优配置。通过行政手段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进行宏观调控,放手市场自身运作。

张小星[6](2019)在《“车站关联地区”视角下广州三大铁路客站地区空间发展模式的研究》文中提出火车站与其周边地区相互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是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原因要归结于铁路是最重要的陆路交通方式之一,一直深刻地影响、改变、重塑着世界的版图、空间、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铁路在中国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发展,尤其在新世纪进入高速铁路时代以来,中国已经引领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铺垫了坚实的基础。而火车站是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枢纽和节点,也是城市与区域经由铁路相互连接的重要节点和界面,对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其周边地区的地域空间范围内更显突出,这正构成了火车站与其周边地区相互关系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的直接原因。新时期以来中国高铁客站地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更凸显了这一命题的战略性意义。在对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实证案例中的基本事实和现象以及“车站在地区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的主要线索,本文首先提出了“车站关联地区”的概念设想及研究视角,对其与“车站地区”概念原型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辨析并希望在实证分析中得以检验。研究提出了“车站关联地区”空间演化的实证研究分析思路及“车站关联地区”与“车站地区”空间开发的规范研究分析思路。据此以广州“三站”地区案例为对象展开讨论。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是对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和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第二章铁路与城市互动影响下的广州“三站”,从铁路与城市互动、演变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广州“三站”的选址是铁路与城市双方协调、博弈的结果,以及“三站”成为城市功能布局、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支点及重要引导因素。第三章广州站关联地区的空间演化及其内在机制分析,在界定“广州站关联地区”空间范围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关联地区”土地利用的演变、功能业态的主要特征及空间形态的演变,并解析了“关联地区”空间演化的内在机制。第四章广州东站关联地区的空间演化及其内在机制分析,与第三章的分析方法类似,本章亦在界定“广州东站关联地区”空间范围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其土地利用的演变、功能业态的主要特征及空间形态的演变,并解析其空间演化的内在机制。第五章广州南站新城空间开发的现状及其发展建议,在广州“两站”关联地区案例以及国内外高铁客站地区案例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南站新城”及“广州南站关联地区”空间发展的机遇、挑战分析,以此展望地区未来的发展。第六章车站地区空间发展的格局、过程与机制解析,在广州“三站”地区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解析了车站地区空间发展的格局、过程及其机制,即车站角色的演变、空间的演变、要素驱动的作用机理及“站-城”关系的本质。本文是基于广州“三站”地区案例的个案研究,在实证和规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相关研究的分析框架。同时以个案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案例尤其是与相关经典理论模型的比较分析,从而探讨车站地区问题的个性与共性。分析结果显示“车站关联地区”的研究视角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相关结论也将为“车站地区”的城市更新以及空间开发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引发我们更好地审视“车站”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再思考。

钱雅琦[7](2019)在《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及优化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展览业作为一种带动性极高、经济价值明显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很多区域城市都在大力促进展览业发展。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地,也是我国目前主要的三大展览经济圈之一,深入分析和认识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的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对京津冀地区未来展览业的空间布局规划及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个研究目的,本文在京津冀地区探求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选取京津冀地区2004—2017年这一展览业发展阶段,分别以2011年“京津冀一体化”正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及2014年“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的提出作为时间划分节点,阐述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空间布局的演变特征,并结合产业区位理论及空间结构理论对其进行特征分析。本文首先从区位条件、经济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及政策条件等方面入手对京津冀地区概况进行了简要说明,然后分别从展会规模、展馆建设、品牌展会、展览人才等方面对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的展览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在对京津冀地区的展览业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的情况下,结合2004—2017年的展览业相关统计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将数据视图化,以期借助视图及空间结构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的空间布局演变特征。通过对其演变特征的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的展览业最初主要以北京市的单核心点状集聚结构为主,随着京津冀地区探求协同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及北京市展馆人地矛盾突出问题的逐步显现等,京津冀地区的展览业空间布局结构也逐步由北京的单核心点状集聚向天津及廊坊核心边缘扩散,周边的保定及沧州等地也受到一定影响,但目前来看影响并不突出,石家庄则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发展成为京津冀地区西南部的展览业边缘核心城市,邯郸凭借其与多省交接的区位优势及交通优势,也逐步发展成为京津冀地区南部的重要展览经济增长点,而位于北部地区的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以及中部地区的衡水市及邢台市受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目前展览业发展仍相对迟缓,处于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的断裂带。但随着2017年位于河北省保定腹地雄安新区的设立及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冬奥会的举办,京津冀地区的展览业也会逐步向点轴开发的均衡发展阶段靠拢。除了对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的分析以外,本文还综合现有的对城市展览业相关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了部分影响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并针对当前京津冀地区展览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布局问题及原因,从政府服务、产业升级、整合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一点优化思路,以期更好的促进京津冀地区展览经济的增长及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贾晓艺[8](2019)在《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展览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展览业的发展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展览业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但仍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北京市展览业的发展汇集众多优势资源,政策福利持续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使北京市展览业发展迎来了新理念、新业态和新模式,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对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的评价,挖掘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于保持北京市展览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详述了对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的背景与意义,整理了国内外对于城市展览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的框架与创新点。第二部分探究了北京市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并且总结出了北京市展览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北京市展览业的发展现状,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打分法,选取了合适的指标,构建了城市展览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软件计算出了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的各个指标权重,然后对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第四部分是对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结合第三部分计算出的指标权重,将北京市与我国国内十二个城市的展览业发展状况作比较,进一步剖析了北京市展览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探索北京市展览业持续保持竞争力的方法。第五部分是根据前面几部分对北京市展览业发展状况的分析,综合评价得出的结论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提升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是通过分析北京市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和与十二个城市展览业竞争力的比较,探究出北京市展览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环保意识不足,能耗和环境污染严重;展馆面积偏小,配套设施不健全;展馆聚集效应优势不明显等问题。通过构建城市展览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水平的综合得分是4.573,与国外展览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通过把北京与国内十二个城市作比较,总结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与上海、广州不相上下,三个城市在国内城市展览业发展中仍居于领先优势,北京市受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政策的影响,发展策略有所变化,但对于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影响不大。最后基于时代背景提出了提升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的建议:加快培养展览业人才;培育品牌展会,提升展会的国际化水平;推动展览业的科技化与绿色化发展;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准确宏观定位,把握发展方向。

王运杰[9](2019)在《构建中部地区会展名城武汉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会展通常被称为MICE,即会议(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大型企业会议(Conference)、活动展览(Exhibition)的英文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非少数人聚集到一起形成的、制度或非制度、定期或非定期的传递与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会展业隶属于服务业,它是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相对新型的服务产业,也是衡量第三产业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会展业被认为是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各大城市也都在积极地发展会展行业,争做会展业领域的佼佼者。但是,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与一线城市而言,中部地区城市的会展业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因此,要提高我国会展行业整体竞争力,中部地区城市会展业发展缓慢的问题亟需解决,发展水平也亟待提高。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个省份。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处于我国中部地区核心位置,是我国中部特大城市,高校林立,制造业发达,交通便利,拥有“九省通衢”之美誉。武汉会展业曾经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开创了中国会展行业的多个“第一”,在历史上是与北京、上海、广州齐名的“四大会展名城”。但是目前与北上广相比而言,其会展业的发展处于明显滞后的状态。武汉会展业为何从清朝末年、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直至现阶段的发展呈现出逐渐衰落的趋势?那么,武汉会展业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武汉如何才能重新成长为“会展名城”就成为了我们分析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搜集大量会展业发展的相关学术文献以及对武汉市会展行业协会进行实地走访的基础之上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书写脉络。本篇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武汉会展业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论述武汉会展业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武汉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三,探讨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指标以及武汉构建“会展名城”的可行性分析;第四,分析武汉会展业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现阶段武汉会展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第五,根据前文的分析以及武汉的现实情况,探讨促进武汉会展业发展的策略,为把武汉打造成“中部地区会展名城”提出建设性意见。

高璿[10](2019)在《杭州文广集团会展业务差异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会展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热门命题。会展业被誉为新兴的阳光产业,具备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它更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和高层论坛。技术、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发展和进步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对大力发展会展兴趣浓厚,并愿意为此安排资源,而中国会展更是异军突起,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2016世界商展百强排行榜”数据显示,中国占有20席,居全球第二位。杭州一座正在兴起的新一线城市,正在全面发展会展业。特别是2016年全球瞩目的G20峰会拉动了杭州会展的发展引擎,杭州晋升成为新兴的会展城市之一,大力发展会展业也成为杭州城市发展的定位之一,2018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特别鼓励杭州各大企业积极加入会展业大军。近几年,传媒行业特别是城市传媒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受国内整体经济发展和互联网媒体冲击不断,实现转型升级是集团健康大战的必经之路。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文中简称杭州文广集团)由于市场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自G20峰会过后,将发展会展业定位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当前杭州文广集团发展会展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文广集团旗下拥有媒体资源、良好的政府关系、丰富的演出资源、和一定数量的酒店物业,但是整体发展缺乏战略规划,缺乏会展品牌,社会渠道控制能力差、会展人员极度缺乏等问题明显,严重影响了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布局会展业的经营发展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智慧时代的到来,杭州文广集团目前涉足会展的服务手段、点位、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竞争和业务需要,而现有的传播及文化产品等优势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因此对现有会展的发展规划、创新、差异化竞争的战略规划迫在眉睫。目前,城市传媒集团已经面临绝境,寻找特色增长点,进而布局会展等产业是一些同行正在力推的涅盘之举。而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强力号召,总结借鉴兄弟企业的发展之路,提出了文广集团进军会展的差异化发展策略,中心思想就在于整合本集团优势、设计出“传媒+会展”的新品牌、新服务、新手段。此外有效的保障机制也是文广集团长效发展会展业务的保障,特别是加强人才建设,都将成为杭州文广集团是迅速做强、做大的有力保障。本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国内外会展业现状;第三部分,杭州会展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第四部分,杭州文广集团发展会展业务的SWOT分析,内外部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分析比较;第五部分,国内传媒集团发展会展的几种模式;第六部分,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差异化发展策略;第七部分,执行杭州文广集团差异化发展战略的保障机制;第八部分,结论。

二、北京成为全国展览业龙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成为全国展览业龙头(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的策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的关键要素
    1.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会展业
    2. 世界一流的会展基础设施
    3. 国际知名的品牌展会
    4. 高层次的会展策划主体
    5. 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枢纽
    6. 现代化的配套支撑体系
二、全球会展业发展趋势
    1. 世界会展产业“东移”趋势明显,中国已成为会展大国
    2. 向专业化和细分领域发力,强化高端服务资源配置能力
    3. 旅游、会展、重大节事活动有机结合,互促发展
    4. 科技助推会展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三、深圳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发展现状
    2. 存在的问题
四、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的策略建议
    1. 整合粤港澳大湾区优势资源,联合汇聚顶级会展品牌
    2. 优化会展业空间功能布局,打造五大会展集聚区
    3. 推进制度创新探索,汇聚国际一流的会展策划主体
    4. 完善会展配套支撑条件,强化会展人才培养

(2)积极提升会展水平 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高标准谋划广东会展业具有战略意义
    (一)会展是广东向世界展示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
    (二)会展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力抓手
    (三)会展是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
    (四)会展是推动广东迈向贸易强省的重要渠道
广东会展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
    (一)良好产业基础为广东会展提供得天独厚的先发条件
    (二)会展规模和增速居全国前列
    (三)以广深为龙头的会展圈层格局初显
    (四)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展会品牌
    (五)一批龙头企业开始显现
会展业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短板
    (一)会展业与产业构建脱节,不能有效支撑广东经济强省转型
    (二)缺乏系统的高端谋划,广东长期囿于制造大省的国际形象
    (三)会展低端化发展,与大湾区有国际竞争力产业体系要求相距甚远
    (四)会展资源不断流失未来格局或将重洗,隐形经济损失不容忽视
    (五)会展发展模式粗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峻挑战
会展行业属性独特管理模式值得思考
    (一)发达的市场经济与会展业的公有管理并存
    (二)会展业兼具公益性和市场性
    (三)会展业具有低门槛和高门槛双重属性
    (四)会展既是单个行业更是系统工程
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会展的有效管理,推动会展与产业融合发展
    (二)加强高端谋划与国际合作,重塑广东新实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推动会展业提升发展
    (四)打造全球顶尖会展品牌,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五)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六)加强行业创新,推动标准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
    (七)打造会展公共服务平台

(3)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展览业发展能力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与无量纲化处理
        2.指标赋权和综合评分
        (1)求取变异系数。
        (2)确定指标权重。
        (3)计算综合评分。
四、测算结果与分析
    (一)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展览业发展能力总体情况与分析
    (二)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展览业投入、支撑与产出能力情况分析
    (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展览业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五、研究结论、建议与不足
    (一)研究小结
    (二)建议
    (三)研究不足

(4)基于城市形象下武汉服装文化推广 ——以武汉时尚艺术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2.武汉城市基础的概述
    2.1 雄厚的教育科技实力
    2.2 多彩的文化
    2.3 经济发展迅猛
    2.4 地理特点——九省通衢,百湖之城
    2.5 地域人文特色
    2.6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3 武汉时尚艺术季与城市形象的逻辑关联
    3.1 城市形象是武汉时尚艺术季发展的土壤
    3.2 武汉时尚艺术季的推广对城市形象的作用
4 基于城市形象下武汉服装文化推广的对策
    4.1 武汉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
    4.2 武汉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
        4.2.1 发展现状
        4.2.2 存在的问题
    4.3 武汉服装文化推广的对策——以武汉时尚艺术季为载体的服装文化
        4.3.1 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的服装展览会——发展时尚艺术季
        4.3.2 发挥设计人才和教育资源优势
        4.3.3 从展示设计的角度出发解决
5 基于武汉城市形象的服装设计创新实践
    5.1 服装设计作品《武汉》
    5.2 以武汉时尚艺术季为蓝本的服装展示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运作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市场化的研究
        二、关于展览业的研究
        三、研究综述
        四、国内外展览业运作模式总结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市场化
        二、展览业
        三、展览业市场化内涵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市场缺陷理论
        四、资源最优配置理论
第三章 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运作发展分析
    第一节 昆明市展览业发展历程概况
        一、起步发展阶段
        二、体制机制的发展阶段
        三、专业性、品牌性展览发展阶段
        四、面向市场化发展阶段
    第二节 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运作供给侧分析
        一、展览活动增长较快
        二、产业基础态势良好
        三、经济效益稳中向好
        四、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发展潜力分析
    第三节 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运作存在的问题
        一、展馆利用率低,制约基础设施市场
        二、行政干预过多,制约供给市场潜力
        三、企业基础薄弱,制约市场资源配置
        四、标准化体系有待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有待理顺
第四章 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运作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展览业市场化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生因素分析
        二、内生因素分析
    第二节 基于DEMATEL方法的市场化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一、构建直接影响矩阵
        二、构建互相影响关系表
        三、构建综合影响矩阵
    第三节 市场化关键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分析
        一、中心度分析
        二、原因度分析
        三、因果关系图
第五章 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运作对策研究
    第一节 优化产业融合,推动展览资源供给市场化
    第二节 挖掘人才资源,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市场化
    第三节 树立“全域”思维,推动配套设施运营市场化
    第四节 优化政策资源,推动政府宏观市场调控
    第五节 扶持展览企业,推动展览企业运作市场化
    第六节 综合城市安全体系,促进安全工作市场化
    第七节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市场化规范体系
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问卷调查
    附录C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6)“车站关联地区”视角下广州三大铁路客站地区空间发展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火车站与其周边地区相互关系研究的意义
        1.1.2 案例的比较分析是火车站与其周边地区相互关系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1.1.3 问题的提出:广州三大铁路客站地区作为案例研究的典型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综述
        1.3.1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1.3.2 相关研究综述
        1.3.3 相关研究主要问题与不足
        1.3.4 研究将聚焦的基本理论命题
    1.4 研究视角
        1.4.1 “车站关联地区”的提出及其与“车站地区”的辨析
        1.4.2 案例比较分析方法之于“车站地区”命题的综合应用
        1.4.3 “车站关联地区”空间演化的实证研究分析思路
        1.4.4 “车站关联地区”、“车站地区”空间开发的规范研究分析思路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铁路与城市互动影响下的广州“三站”
    2.1 导言
        2.1.1 广州中心城区之铁路与城市互动演变的主要历程
        2.1.2 广州“三站”之客运量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的检验分析
        2.1.3 广州“三站”是铁路与城市互动影响的主要焦点
    2.2 广州“三站”的选址过程及其决策机制
        2.2.1 “铁路主导”:广州站的选址、建设
        2.2.2 “城市主导”:广州东站的选址、建设
        2.2.3 “铁路与城市合谋”:广州南站的选址、建设
    2.3 广州“三站”的运输功能分析
        2.3.1 广州站的运输功能分析
        2.3.2 广州东站的运输功能分析
        2.3.3 广州南站的运输功能分析
    2.4 广州“三站”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
        2.4.1 广州站是现代城市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因素
        2.4.2 广州东站是天河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支点
        2.4.3 广州南站是城市“南拓”发展战略的重要“棋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站关联地区的空间演化及其内在机制分析
    3.1 导言
    3.2 “广州站关联地区”土地利用的演变:车站的主导作用
        3.2.1 “前广州站时代”:城市郊区演变为城乡结合部的空间、景观格局
        3.2.2 “一站时代”:单向分布、公服设施用地的圈层布局与旅馆用地的扩展
        3.2.3 “两站及三站时代”:双向分布、批发市场用地主导及其成片发展
        3.2.4 “广州站关联地区”土地利用演变的总体特征
    3.3 “广州站关联地区”的功能业态:车站客流经济为主体走向车站诱导经济为主体
        3.3.1 基于建筑面积数据的分析
        3.3.2 基于邮政编码分区单元的企业数据分析
        3.3.3 小结
    3.4 “广州站关联地区”空间形态与交通体系的演变
        3.4.1 空间形态:级差地租导向
        3.4.2 交通体系:单向平面放射体系走向双向立体网格体系
    3.5 “广州站关联地区”空间演化的总体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分析
        3.5.1 空间演化的总体特征
        3.5.2 内在机制
        3.5.3 车站与关联地区商贸批发业之运输联系的问卷及访谈调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东站关联地区的空间演化及其内在机制分析
    4.1 导言
    4.2 “广州东站关联地区”土地利用的演变:车站的辅配作用
        4.2.1 “前广州东站时代”
        4.2.2 “两站及三站时代”
        4.2.3 “广州东站关联地区”土地利用演变的总体特征
    4.3 “广州东站关联地区”的功能业态:车站诱导经济成为主体
        4.3.1 基于建筑面积数据的分析
        4.3.2 基于邮政编码分区单元的企业数据分析
        4.3.3 小结
    4.4 “广州东站关联地区”空间形态与交通体系的演变
        4.4.1 空间形态:城市轴线导向为主
        4.4.2 交通体系:双向立体枢纽体系的形成
    4.5 “广州东站关联地区”空间演化的总体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分析
        4.5.1 空间演化的总体特征
        4.5.2 内在机制
        4.5.3 车站与关联地区商务服务业之运输联系的问卷及访谈调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南站新城空间开发的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5.1 导言
    5.2 “广州南站新城”空间开发的现状
    5.3 广州“两站”关联地区案例的总结
    5.4 “广州南站新城”与广州“两站”关联地区的差异及其挑战
    5.5 “广州南站新城”空间开发的主要策略
    5.6 “广州南站新城”的愿景展望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三站”地区空间发展的格局、过程与机制解析
    6.1 导言
    6.2 广州“三站”地区演绎了三种空间发展模式
    6.3 广州“三站”规划思想演变:车站作为城市发展的“工具”属性不断增强
    6.4 “车站关联地区”构成一种独特的城市空间类型
    6.5 车站地区要素驱动的作用机理
    6.6 “站-城”关系的本质是空间供给与需求的匹配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及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背景
        1.1.2 区域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服务业空间布局研究综述
        1.3.2 展览业空间布局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
        1.4.2 理论基础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京津冀地区展览业发展现状
    2.1 京津冀地区概况
        2.1.1 区位条件
        2.1.2 经济社会条件
        2.1.3 文化条件
        2.1.4 政策条件
    2.2 北京市展览业发展现状概况
    2.3 天津市展览业发展现状概况
    2.4 河北省展览业发展现状概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
    3.1 空间布局“单核心集聚”点状分布阶段(2004—2011 年)
        3.1.1 发展背景
        3.1.2 展览业空间布局形态
        3.1.3 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3.2 空间布局“核心—边缘”分布阶段(2011—2014)
        3.2.1 发展背景
        3.2.2 展览业空间布局形态
        3.2.3 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3.3 空间布局“点轴渐进扩散”分布阶段(2014—2017)
        3.3.1 发展背景
        3.3.2 展览业空间布局形态
        3.3.3 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4.1 影响因素组成
    4.2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4.2.1 政府政策扶持
        4.2.2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4.2.3 城市产业基础
        4.2.4 城市区位优势
        4.2.5 交通格局引导
        4.2.6 展馆设施分布
第五章 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空间布局优化思路
    5.1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对接
    5.2 找准区域优势寻求错位发展
    5.3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5.4 加大展览资源整合实现协同发展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及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8)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产业竞争力研究
        1.3.2 城市展览业竞争力研究
        1.3.3 北京市展览业研究
    1.4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
        1.4.2 相关理论基础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北京市展览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北京市展览业的发展现状
        2.1.1 北京展览业发展规模及收益情况
        2.1.2 北京展览业的政策、法规等环境建设
        2.1.3 北京展览场馆建设
        2.1.4 北京展览人才培养与科研发展
    2.2 北京市展览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环保意识不足,能耗和环境污染严重
        2.2.2 展馆面积偏小,配套设施不健全
        2.2.3 展馆聚集效应优势不明显
第三章 城市展览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模糊评价
    3.1 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3.2 初始评价指标的确定
    3.3 评价指标的筛选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立
    3.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6 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第四章 实证分析—基于13个城市的展览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4.1 相关数据采集和对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4.2 综合分值的计算与排名
    4.3 分析评价结果
第五章 提升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5.1 加快培养展览业人才
    5.2 培育品牌展会,提升展会的国际化水平
    5.3 推动展览业的科技化与绿色化发展
    5.4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准确宏观定位,把握发展方向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9)构建中部地区会展名城武汉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明晰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国内研究综述
        2.1.2 国外研究综述
    2.2 相关概念明晰
        2.2.1 会展概念
        2.2.2 会展名城概念
        2.2.3 中部会展名城概念
第三章 武汉会展业发展历程回顾
    3.1 清朝末年(1840——1911)武汉会展业发展情况
    3.2 民国时期(1912——1949)武汉会展业发展情况
    3.3 建国初期(1949——1978)武汉会展业发展情况
    3.4 市场经济阶段(1978——21 世纪初)武汉会展业发展情况
第四章 武汉构建会展名城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4.1 武汉构建会展名城的意义
        4.1.1 促进武汉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
        4.1.2 更持久拉动武汉相关产业的发展
        4.1.3 更有效提高武汉知名度和美誉度
        4.1.4 更有力带动中部地区会展业的发展
    4.2 基于波特菱形理论分析武汉构建会展名城可行性
        4.2.1 波特菱形理论内涵
        4.2.2 武汉构建会展名城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武汉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5.1 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原则及评价指标
        5.1.1 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原则
        5.1.2 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3 城市会展产业发展的影响指标权重分析
    5.2 武汉市会展业发展问题分析
        5.2.1 会展业管理机制亟待健全
        5.2.2 会展业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5.2.3 缺乏高素质的展览公司与展览人才
        5.2.4 会展关联性行业发展比较滞后
        5.2.5 会展业发展未能很好借势优势产业
第六章 武汉构建会展名城的策略分析
    6.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挥行业机构作用
        6.1.1 完善会展行业政策法规,加大会展专项资金投入
        6.1.2 提高政府服务职能,开辟会展绿色通道
        6.1.3 提高会展协会服务水平,增强协会自律意识
    6.2 加强会展设施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6.2.1 加强展馆建设,提高展馆的智能化与多元化
        6.2.2 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6.3 培养高素质展览人才,培育名牌会展企业
        6.3.1 完善高校会展教育,大力培养应用型会展人才
        6.3.2 强化会展企业实力,培育名牌会展企业
    6.4 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全力打造品牌会展
        6.4.1 持续发展优势产业,加快与会展业融合
        6.4.2 着力打造品牌会展,助推会展业腾飞
    6.5 完善会展营销策略,助力会展企业发展
        6.5.1 提高会展营销意识,实现会展营销系统化
        6.5.2 基于“互联网+”模式,促进会展营销策略创新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会展业影响指标的调查问卷
致谢

(10)杭州文广集团会展业务差异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会展业是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之一
        二、中国会展发展迅猛
        三、杭州会展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杭州文广集团为什么大力发展会展业务板块
        二、找准杭州文广集团发展会展的定位
        三、如何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全球会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会展行业模式
        一、中国会展行业分类
        二、会展行业的产业链情况
        三、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四、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五、行业的利润水平与变动趋势
第三章 杭州会展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杭州会展业现状与机遇
        一、会展行业规模稳步扩大,国际化程度提升
        二、重点会展成效显着,主题会展精彩纷呈
        三、场馆建设实现突破,办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交流合作日趋紧密,品牌影响继续扩大
    第二节 杭州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展览规模和布局需要进一步改善
        四、法律、法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展览人才匮乏
    第三节 杭州会展发展趋势
第四章 国内传媒集团发展会展的几种模式
    第一节 “广告营销3.0”模式
        一、无锡广电以会展为抓手突围“广告营销3.0模式”
        二、无锡广电产业经营的探索实践
        三、无锡广告+会展新模式
        四、无锡广电会展模式总结
    第二节 “整合优势资源”模式
        一、杭州报业集团创建会展品牌项目、整合优势资源
        二、经济日报发挥专业媒体专业内容优势
    第三节 “会展物业带动会展内容”模式
第五章 杭州文广集团会展业务环境分析
    第一节 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概况
    第二节 杭州文广集团发展会展业PEST分析
        一、政治(Political)因素
        二、经济(Economic)因素
        三、社会(Social)因素
        四、技术(Fechnologieal)因素
    第三节 文广集团发展会展SWOT分析
        一、文广集团发展会展的优势
        二、文广集团发展会展的劣势
        三、杭州文广集团机会分析
        四、杭州文广集团威胁分析
第六章 文广集团差异化发展会展业策略
    第一节 差异化战略需求
    第二节 设计“传媒+”系列产品
        一、“传媒+体育”
        二、“传媒+文化”
        三、“传媒+演出”
        四、以“会”促“展”
        五、做足宣传配套
    第三节 服务创新战略
    第四节 塑造专业会展品牌营销策略
    第五节 率先深度应用智慧技术
第七章 执行杭州文广集团差异化发展战略的保障机制
    第一节 会展人才建设
        一、会展人才要求
        二、会展人才建设途径
    第二节 建立专业会展公司
        一、集团注册成立会展子公司
        二、与实力企业联合成立公司
    第三节 建立集团内部联动机制
        一、成立集群
        二、流程梳理
        三、建立激励机制
        四、设立行动计划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北京成为全国展览业龙头(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的策略思考[J]. 刘青,闵程程,刘颜欣,刁彩虹. 特区经济, 2021(11)
  • [2]积极提升会展水平 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J]. 汪田姣. 广东经济, 2021(10)
  • [3]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展览业发展能力测评研究[J]. 庞华,陈庆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4]基于城市形象下武汉服装文化推广 ——以武汉时尚艺术季为例[D]. 胡思婕. 湖北美术学院, 2020(11)
  • [5]昆明市展览业市场化运作对策研究[D]. 洪彦.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1)
  • [6]“车站关联地区”视角下广州三大铁路客站地区空间发展模式的研究[D]. 张小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7]京津冀地区展览业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及优化对策研究[D]. 钱雅琦. 天津商业大学, 2019(09)
  • [8]北京市展览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贾晓艺. 天津商业大学, 2019(09)
  • [9]构建中部地区会展名城武汉的策略研究[D]. 王运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10]杭州文广集团会展业务差异化发展战略研究[D]. 高璿. 浙江工商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北京成为全国会展业的领头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