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封闭引流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封闭引流

一、人工髋膝关节置换中的闭式引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圣龙[1](2021)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放置与否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在西藏地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放置引流管与不放置引流管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B)变化、红细胞压积(HCT)变化、患膝膝关节的肿胀程度、患膝膝关节的局部疼痛程度、患膝膝关节的功能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膝膝关节关节腔内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意义及其安全性,为西藏地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引流问题提供一些新的参考,从而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2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患者41例,41例患者的手术均由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一位高年资、经验丰富的主任医生完成,根据围手术期不同的处理方式,术后是否在关节腔内放置引流管,将两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引流组患者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其中引流组共20例患者,16例女性患者,4例男性患者;非引流组共21例患者,18例女性患者,3例男性患者。做好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记录两组患者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3d、7d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的变化,并计算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记录两组患者的输血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d患膝膝关节活动度(ROM);记录两组患者患膝术前及术后1d 3d 7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评分)、术前及术后7d K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膝关节功能情况;术前测量并记录患肢髌骨上极上方3cm处大腿周径,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再次记录髌骨上极上方3cm水平大腿周径,将术前髌骨上极3cm水平大腿周径与术后该水平周径做对比,所得差值用于评价术后患膝膝关节的肿胀程度;两组患者术后7d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记录两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并观察患者术后膝关节切口的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整理以上相关数据,并使用spss 2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纳入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共41例,其中引流组共20例患者,16例女性患者,4例男性患者;非引流组中共21例患者,18例女性患者,3例男性患者。引流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7.95±6.53岁,非引流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9.76±9.26岁;引流组患者平均身高为163.55±6.76cm,非引流组患者平均身高为160.95±6.70cm;引流组患者平均体重为63.80±6.96kg,非引流组患者平均体重为61.90±8.06kg,两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引流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136.75±7.99g/L,术前红细胞压积(HCT)40.55±2.19%,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OM)87.00±4.05度,术前KSS评分50.25±2.12分,术前VAS评分5.45±0.99分,非引流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136.52±9.43g/L,术前红细胞压积(HCT)40.52±2.25%,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OM)87.90±4.28度,术前KSS评分49.38±1.96分,术前VAS评分5.43±1.12分,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红细胞压积(HCT)、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前KSS评分、术前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25.80±5.73天,非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25.38±6.31天,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引流组患者术后1d血红蛋白(HB)106.30±10.18g/L,术后3d血红蛋白(HB)95.55±9.05g/L,术后7d血红蛋白(HB)88.95±9.57g/L,非引流组患者术后1d血红蛋白(HB)126.14±8.24g/L,术后3d血红蛋白(HB)112.76±7.57g/L,术后7d血红蛋白(HB)102.43±5.94g/L,两组患者置换术后1d、3d、7d血红蛋白(H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引流组患者术后1d红细胞压积(HCT)29.55±2.74%,术后3d红细胞压积(HCT)28.15±2.25%,术后7d红细胞压积(HCT)28.65±1.42%,总失血量1389.79±336.57ml;非引流组患者术后1d红细胞压积(HCT)33.10±2.30%,术后3d红细胞压积(HCT)32.95±2.29%,术后7d红细胞压积(HCT)31.86±2.44%,总失血量1148.32±211.68ml,两组患者术后1d 3d 7d红细胞压积(HCT)及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引流组无患者输血,引流组有4例输血,非引流组输血率明显低于引流组。6、引流组患者术后1d VAS评分4.85±0.99分,术后3d VAS评分2.80±0.95分,术后7d VAS评分1.65±0.67分;非引流组患者术后1d VAS评分4.24±0.94分,术后3d VAS评分3.14±1.15分,术后7d VAS评分1.86±0.79分,两组患者术后1d、3d、7d 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引流组患者术后7d膝关节活动度(ROM)102.20±4.70度,术后7d KSS评分85.05±3.93分;非引流组患者术后7d膝关节活动度(ROM)102.52±5.46度,术后7d KSS评分83.71±5.78分,两组患者术后7d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7d K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8、引流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髌骨上缘大腿周径的差值2.80±0.98cm,非引流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髌骨上缘大腿周径的差值2.95±0.96cm,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髌骨上缘大腿周径的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9、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中引流组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发生切口感染,非引流组中也是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发生切口感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藏地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随着手术设备更加先进化,医生术中操作更加精细,术中切口良好止血,围手术期氨甲环酸的应用,术后膝关节持续冰敷等措施,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在术后疼痛、膝关节肿胀程度、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膝关节KSS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引流组反而术后血红蛋白(HB)、术后红细胞压机(HCT)较非引流组低,总出血量较引流组高。本研究发现,与术后不放置引流相比,放置引流并无明显优势。因此,在西藏地区以后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可以考虑不放置引流管。

李仁鹏[2](2020)在《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行Tubeless肺大疱切除手术,男11例、女7例,年龄(14.3±1.5)岁;20例行传统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男12例、女8例,年龄(14.5±1.7)岁。对比手术时间、术前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麻醉复苏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肺完全复张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38例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及二次手术。Tubeless组无中转插管,术后手术时间[(67.3±13.3)min vs.(81.4±13.4)min,P=0.002]、术前麻醉时间[(14.2±2.6)min vs.(18.5±2.6)min,P=0.000]、术后麻醉复苏时间[(17.1±2.6)min vs.(26.5±5.0)min,P=0.000]、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3±0.9)vs.(5.2±1.0),P=0.00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0.4)d vs.(2.9±0.6)d,P=0.000]、术后住院时间[(2.9±0.8)d vs.(5.6±1.3)d,P=0.000]、住院费用[(3.5±0.6)万元vs.(5.9±1.0)万元,P=0.000]均优1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73.2±4.6)ml vs.(73.9±4.1)ml]、术后肺复张时间[(29.3±2.4)h vs.(29.7±2.5)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相比,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患者疼痛轻,恢复快,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田晓霞,刘磊,李静,田更双,白伟侠[3](2020)在《膝关节置换术引流管位置对疼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引流管放置位置的不同对术后引流管处疼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7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不同时段引流管处伤口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引流量、AKS评分等。将引流管置于膝关节外侧的患者30例为试验组,引流管置于膝关节内侧的患者27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VAS评分,肿胀值和引流液情况及AK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后12 h和72 h VAS评分、肿胀值、引流量和AK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和4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引流管放置在膝关节外侧比内侧更能减轻患者引流管伤口处的疼痛,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冯东旭,李辉,张堃,朱养均,年跃文,黄伟,蔡枭,冯伟楼[4](2019)在《闭式引流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是否进行闭式引流对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自2015-10—2018-03因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行TKA的87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初次单侧TKA。记录手术前后血红蛋白量降低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值、大腿周径的差值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量表(KSS)评分差值,住院时间、术后是否进行输血治疗及术后是否形成血栓。结果 8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6.0(4.71±1.4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降低值及术后输血治疗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初次TKA术后常规闭式引流并没有使患者获益,闭式引流可能增加术后出血和输血治疗的概率。

龚志兵[5](2019)在《联合骨舒乳膏外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瘀斑消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常规治疗联合骨舒乳膏外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瘀斑消退的效果,证实骨舒乳膏对TKA术后瘀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寻求一种针对TKA术后瘀斑快速消退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并为骨舒乳膏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关节科住院行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根据入组顺序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七叶皂甙钠2mg/kg ivgtt Qd,治疗7天,竭七胶囊(自制药)口服3#Tid,西乐葆口服200mg Bid,术后第1天开始至术后2周;试验组:术后常规治疗+第3天开始骨舒乳膏患处局部外用,每天2次,治疗至术后第14天;观察指标:术后第1、3、5、7、14天观察瘀斑范围、大腿、小腿肿胀程度、疼痛评分、皮肤温度,术前、术后第3、7、14天HSS功能评分及术后第14天中医症候疗效评价。结果:1、共纳入60例病例,治疗组4例退出,对照组3例退出,实际完成53例。2、2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瘀斑:术后第1天瘀斑范围最小,第5天的瘀斑面积最大,之后逐渐减小;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1、3、5天瘀斑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7、14天试验组瘀斑范围较对照组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4、肿胀:大腿和小腿的变化规律一致,术后第3天大腿、小腿肿胀最明显,之后逐渐消退;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术后第5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1、3、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7、14天试验组较对照组肿胀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5、疼痛:术后第5天的VAS评分最高,第7天有所缓解,但第14天疼痛分值有所回升;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4天试验组较对照组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6、皮温:术后第1天皮温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1、3天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第5、7、14天试验组较对照组皮温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7、HSS评分:和术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逐渐升高;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3天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14天试验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且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8、疗效评价:术后第14天,HSS评分:试验组:优2例,良22例,中2例,差0例;对照组:优1例,良15例,中11例,差0例。试验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临床疗效:试验组: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0例。试验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安全性评价:试验组1例患者使用骨舒乳膏3天后出现皮肤过敏,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骨舒乳膏外用对于促进TKA术后早期瘀斑消退安全有效,并可减轻肿胀、疼痛,降低皮温,可加快TKA术后早期康复,具有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徐驰[6](2019)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预防、治疗和预测的系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假体周围感染是全膝、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罕见但灾难性并发症。本课题从预防、治疗、预后和预测四个方面展开相关系列研究。第一部分 假体周围感染预防目的探讨关节腔穿刺时是否会切割皮肤并产生碎片带入关节腔,成为关节腔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的标本为膝关节上截肢标本。根据关节腔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组Ⅰ,针头直接垂直穿刺皮肤和关节囊;组Ⅱ,针头先穿刺入皮下约0.5cm,推0.5ml的生理盐水于皮下,再穿刺关节囊,旨在将针头切割的皮肤碎片推入皮下防止进入关节腔内。穿刺后,冲洗针头收集针头切割下的碎屑于洁净载玻片上观察;随后收集切割碎屑,通过组织学检测方法观察碎屑是否存在皮肤结构。结果组Ⅰ和组Ⅱ切割下碎屑的发生率分为57.2%和2.8%。与组Ⅰ相比,组Ⅱ显着降低了皮肤碎屑的发生风险。组Ⅰ切割下的碎屑的病理切片中可见完整的表皮结构和真皮乳头层。组Ⅱ切割下的碎屑的病理切片中未见到皮肤结构。结论关节腔穿刺时,针头可能切割皮肤并将皮肤碎屑带入关节腔内,这可能成为关节腔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穿刺时可以通过皮下推液的方式将切割的皮肤碎屑推入皮下而防止进入关节腔内。第二部分 假体周围感染治疗目的探讨二期翻修中抗生素占位器植入后放置引流管是否会降低关节液内抗生素浓度。研究方法共纳入32例预行二期翻修的髋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所有的患者随机分入无引流管组(研究组,n=16)和引流管组(对照组,n=16)。因术后需要检测引流液中抗生素浓度,我们应用持续夹闭引流管的方法代替不应用引流管的患者。占位器的抗生素配方为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占位器植入术后5天内,每24h收集一次患者引流液,检测引流液中的抗生素浓度。研究结果术后5天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万古霉素(p=0.917)和美罗培南(P=0.548)浓度的下降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对照组患者中,关节液引流量的多少与关节液中抗生素浓度无关。结论二期翻修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时,抗生素占位器植入术后放置引流管不会降低关节内抗生素浓度。第三部分 假体周围感染预后目的假体周围感染治疗的成功率仍不理想。本部分研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近20年来,假体周围感染治疗的成功率是否提高?2)报道治疗结果时,是否需要将髋和膝感染的治疗结果分开报道?3)最佳随访时间是多久?方法回顾2000至2016年于美国Rothman骨科医院行二期翻修术的550例患者和一期清创假体保留术的194例患者。绘制生存曲线,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1)手术年份与治疗结局的相关性;和2)关节类型与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此外,我们应用两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寻找最佳随访时间。结果2000-2010年组和2011-2016年组的一期清创假体保留术(p=0.57)、二期翻修术(p=0.22)和总体(p=0.79)的术后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髋假体周围感染和膝假体周围感染治疗后的一期清创后(p=0.39)、二期翻修后(p=0.59)和整体(p=0.71)的治疗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生存率在术后1年内迅速下降,但是在术后1.09年时达到平台期。结论近20年假体周围感染治疗的成功率未见提高。由于假体周围感染的低发生率,我们认为可合并报道髋膝关节感染治疗的结局,且1年随访足以准确反映真实的手术成功率。第四部分 假体周围感染预测目的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了 2000年至2016年于美国Rothman骨科医院行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的23622例患者。应用79个临床指标建立模型,主要的结果是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本研究应用以下四种机器学习算法:逻辑回归算法(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和支持向量机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制作预测模型的ROC曲线,比较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2年的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为0.99%(233/23622)。在验证数据集中,各模型的AUC 如下:LR=0.84、RF=0.92、KNN=0.81 和 SVM=0.83。其中,RF 模型的预测价值最高,其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86.3%。结论在假体周围感染预测模型的建立上,有些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法)展示出优异的预测能力。该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早期干预。

王杰[7](2019)在《加速康复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使用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病矫形外科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首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应用ERAS理念对围手术期进行优化管理。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及纳入标准,选取20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入ERAS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围手术期管理由研究者本人完成;再选取2015年-2017年骨病矫形外科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根据随访资料的完整性,参考ERAS组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选取20例患者作为常规康复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AK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分析ERAS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使用的临床效果。结果:ERAS组术后7天、1月的AKS评分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术后1天、3天VAS评分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术后7天、1月的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ERAS组术后1天、7天、1月的ROM值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在术后恶心呕吐、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方面ERAS组也明显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ERAS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康复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理念通过对围术期管理措施的改进与流程优化,能够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疼痛,加速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恶心呕吐、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同时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骆国钢,林忠勤,谢海风,姚剑川,张鸿振[8](2018)在《氨甲环酸不同用药途径对女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氨甲环酸不同应用方式治疗老年女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老年女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7例分成4组:A组(静脉用药组)21例,年龄(77.10±7.02)岁,于手术切皮前5 min使用15 mg/k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并且术中生理盐水灌注关节腔;B组(局部用药组)18例,年龄(73.83±6.56)岁,于手术切皮前5 min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且术中使用总剂量为3 g的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C组(联合用药组)19例,年龄(74.26±6.04)岁,术前使用15 mg/kg氨甲环酸静滴并且术中使用总剂量为1.5 g的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D组(对照研究组)19例,年龄(76.69±9.27)岁,于手术切皮前5 min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且术中生理盐水灌注关节腔。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变化,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所有患者的总失血量等。结果:A组术后引流量为(111.91±35.02) ml,血红蛋白改变量为(26.86±12.99) g/L,总失血量为(628.6±306.78) ml;B组术后引流量为(108.89±36.61) ml,血红蛋白改变量为(26.28±8.59) g/L,总失血量为(584.41±250.86) ml;C组术后引流量为(102.63±47.36) ml,血红蛋白改变量为(26.89±12.47) g/L,总失血量为(634.78±384.89) ml;D组术后引流量为(107.37±40.53) ml,血红蛋白改变量为(40.95±12.48) g/L,总失血量为(1 005.24±483.37) ml。4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后血红蛋白改变量、总失血量少于对照组D组(P<0.05),但是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老年女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但是最佳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陈志超[9](2017)在《三七粉联合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三七粉联合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2014年11月-2016年10月准备在濮阳市中医院骨一科行单侧TKA的52例中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作为观察对象。两组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均由濮阳市中医院骨一科团队完成。试验组患者术前1d开始口服三七粉,一次3g,水冲服,一日2次,至术后第7天,同时在手术切口关闭前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2g氨甲环酸融入50mL 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术前1d开始口服淀粉,一次3g,至术后第7天,在手术切口关闭前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2g氨甲环酸入50mL 0.9%氯化钠溶液)。首先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患肢等),对比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D-二聚体水平及膝关节HSS评分。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患肢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2.失血量: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为(749.48±91.61)mL;术中出血量为:(57.26±14.76)mL;术后引流量为(215.19±49.08)mL;隐性失血量为(396.81±63.10)mL。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为(831.94±95.50)mL;术中出血量为(60.92±15.21)mL;术后引流量为(220.11±34.15)mL;隐性失血量为(450.40±51.40)mL。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比较,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对比,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引流量对比,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对比,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3.D-二聚体: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比较,P>0.05,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D-二聚体第2天、第4天对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D-二聚体明显高于术前,术后第4天明显低于术后第2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HSS评分: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比较,P>0.05,经统计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HSS评分比较,P<0.05,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月膝关节HSS评分有显着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三七粉联合关节腔内灌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量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显着减少围手术期总出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对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未发现明显疗效,此治疗方案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董盼锋,陈跃平,康杰,章晓云,饶毅[10](2014)在《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引流效应》文中指出背景:关节置换后放置引流已经作为一种常规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后,然而,引流管作为外界与关节相通的潜在通道,可能成为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关节腔的门户。目的:评价引流管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需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按照住院号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引流组(38例)与非引流组(42例),根据公式计算并对关节置换后失血量、需输血人数及输血量、置换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出院后继续随访2年,其中非引流组2例失访,78例患者纳入结果分析。关节置换后总失血量、需输血人数、输血量,引流组多于非引流组;置换后第3天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引流组要大于非引流组;置换后血红蛋白变化值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KSS评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结果表明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放置引流将增加后的失血及输血,但在置换后早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面可能存在积极的意义,远期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置换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中的闭式引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髋膝关节置换中的闭式引流(论文提纲范文)

(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放置与否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研究方法
    2.6 术前准备
    2.7 手术方法
    2.8 术后处理
    2.9 出院标准
    2.10 观察指标
    2.11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K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比较
    3.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后1d3d7d血红蛋白(HB)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后1d3d7d红细胞压积(HCT)、总失血量的比较
    3.6 两组患者术后1d3d7d VAS评分比较
    3.7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髌骨上缘大腿周径差值(cm)比较
    3.8 术后7d膝关节活动度(ROM)、KSS评分比较
    3.9 两组患者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疗效分析
        4.1.1 总出血量及血红蛋白的变化
        4.1.2 术后疼痛
        4.1.3 膝关节的功能康复
        4.1.4 围手术期并发症
        4.1.5 本研究局限性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膝关节术后引流及疼痛问题的研究进展
    1 术后引流问题
    2 术后疼痛
        2.1 围手术期疼痛
        2.2 疼痛原因
        2.2.1 医源性因素
        2.2.2 假体源性因素
        2.2.3 患者因素
        2.3 术前镇痛的处理策略
        2.4 术中镇痛的处理策略
        2.5 术后镇痛
        2.6 多模式镇痛
    参考文献
附录一:VAS评分表
附录二 KSS评分表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2)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自发性气胸的基本特征
        1.1.2 自发性气胸的诊断
        1.1.3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
        1.1.4 ERAS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分组方法
        1.4.2 纳入标准
        1.4.3 观察指标
        1.4.4 统计学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
    2.1 背景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纳入标准
        2.2.3 一般资料与分组
        2.2.4 麻醉方法
        2.2.5 手术方法
        2.2.6 随访方法
        2.2.7 观察指标
        2.2.8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3.1 主要结论
    3.2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Ⅰ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自发性气胸患者信息提取表
附录 Ⅱ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手术病人门诊随访登记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膝关节置换术引流管位置对疼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
        1.3.1 早期疼痛管理:
        1.3.2 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AKS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肿胀值、引流液水平比较
3 讨论

(4)闭式引流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TKA术后是否进行闭式引流的不同观点
    3.2 闭式引流与TKA术后出血的研究
    3.3 闭式引流与TKA术后疼痛、肿胀及DVT形成等并发症及功能改善的研究
    3.4 与TKA术后引流管相关感染及住院时间的研究

(5)联合骨舒乳膏外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瘀斑消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试验材料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估计
        2.2 治疗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不良反应
        2.7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3 疗效分析
        3.1 瘀斑范围对比
        3.2 肿胀程度对比
        3.3 疼痛评分对比
        3.4 皮温对比
        3.5 HSS评分对比
    4 疗效评定
    5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TKA术后早期瘀斑、肿胀的认识
        1.1 TKA术后早期瘀斑发生演变及影响
        1.2 TKA术后早期肿胀发生演变及影响
    2 TKA术后瘀斑、肿胀的治疗及预防
        2.1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瘀斑、肿胀的治疗及预防
        2.2 中医药对TKA术后瘀斑、肿胀的治疗及预防
        2.3 TKA术后瘀斑、肿胀的物理治疗和预防
    3 立方依据
        3.1 “骨舒乳膏”的选方依据
        3.2 “骨舒乳膏”的组方分析
    4 结果评价与疗效分析
    5 不良事件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预防、治疗和预测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假体周围感染预防——关节腔穿刺术安全性探讨
    引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假体周围感染治疗——二期翻修中植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后放置引流管是否会降低局部抗生素浓度?
    引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假体周围感染预后——近二十年假体周围感染治疗成功率变化趋势
    引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假体周围感染预测——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预测模型
    引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7)加速康复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使用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与排出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处理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访视与随访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氨甲环酸不同用药途径对女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分组方法
    1.2 诊断、入选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项目与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性别对关节置换的影响
    3.2 股骨颈骨折置换术后失血量变化
    3.3 TXA不同用药方式的研究
    3.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9)三七粉联合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与方法
    1 观察对象
    2 方法
结果
    1 术前一般资料
    2 临床疗效比较
理论探讨
    1 中医学对手术失血的认识
    2 中医药治疗TKA围手术期失血的研究
    3 三七的止血研究
    4 西医对TKA围手术期失血的认识
    5 西医治疗TKA围手术期失血的研究
    6 氨甲环酸在TKA围手术期的应用
    7 韩文朝教授对TKA围手术期失血的认知
    8 本研究结果分析
    9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英文词语对照
附录2 技术路线
附录3 部分临床病例资料
附录4 病例资料观察表
附录5 HSS膝关节评分系统
附录6 综述 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7 在校期间论文情况及个人经历

(10)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引流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设计
    时间及地点
    病例来源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病变需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
        对象
        诊断及分级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
        影像学分级标准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分组
    方法:
        关节置换前处理
        关节置换要点
        关节置换后处理
        失血量的计算
        评估标准
    主要观察指标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参与者数量分析
    2.2膝关节置换非引流组和引流组基线资料比较
    2.3患者关节置换中失血量、需输血人数、输血量及置换后血红蛋白变化值和KSS评分
    2.4并发症
3 讨论Discussion

四、人工髋膝关节置换中的闭式引流(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放置与否的系统评价[D]. 张圣龙. 西藏大学, 2021(12)
  • [2]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D]. 李仁鹏. 兰州大学, 2020(12)
  • [3]膝关节置换术引流管位置对疼痛的影响[J]. 田晓霞,刘磊,李静,田更双,白伟侠. 河北医药, 2020(03)
  • [4]闭式引流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 冯东旭,李辉,张堃,朱养均,年跃文,黄伟,蔡枭,冯伟楼.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12)
  • [5]联合骨舒乳膏外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瘀斑消退的临床观察[D]. 龚志兵.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预防、治疗和预测的系列研究[D]. 徐驰.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7]加速康复在人工膝关节置换中使用的临床效果分析[D]. 王杰.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8)
  • [8]氨甲环酸不同用药途径对女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疗效分析[J]. 骆国钢,林忠勤,谢海风,姚剑川,张鸿振. 中国骨伤, 2018(12)
  • [9]三七粉联合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临床观察[D]. 陈志超.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 [10]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引流效应[J]. 董盼锋,陈跃平,康杰,章晓云,饶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17)

标签:;  ;  ;  ;  ;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封闭引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