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篇小说结尾留余韵浅说(论文文献综述)
贺嘉钰[1](2021)在《隐桥与雾——弋舟短篇小说的艺术方式》文中认为在当代短篇小说中,弋舟的文本难以、也最好不要绕过。他有艺术创造者对才华的自觉,天资与勤奋在他的创作中显出均衡,他孜孜而行,在人群中有时显出沉默,但他的文学创造洋溢着以写作为志业者的谦卑与炽烈。十五六岁时,弋舟发表了人生第一篇文学作品,是在父亲主编的一份公安内刊上,"好像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小说,后来应该加进了《跛足之年》的情节里。"1因父母接受的教育与工作经历2,弋舟有着家庭式学院派的文学启蒙。他文学写作"严肃的起点"始于长篇小说《跛足之年》3,
苟健朔[2](2021)在《思想蜕变的最后一步:老舍访美的前奏、正调与余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舍受邀赴美,是美国以文化交流为粉饰的一场政治外交,也是老舍欲以文化介入时代语境、谋求建国出路的一种策略选择,赴美的前奏生发出双向的错位与罅隙。在美国期间,政治与文艺的双重失落促使老舍更新想象新中国的理路,走向社会主义阵营。前奏与正调的曲折构型了其余韵的悠长。回国后,老舍想象的图景与新社会现象进行完美对接,以新理念创作新文艺,并在新中国体验中重构美、苏、中的政府和人民关系图,从而完成了他既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人民艺术家"转型之路。
王菁钰[3](2021)在《论师陀小说的文体特征》文中研究说明
何亚洁[4](2021)在《小说的戏剧化与戏剧的小说化:契诃夫创作艺术研究》文中提出
何英[5](2021)在《宗璞小说研究》文中认为
张杨[6](2021)在《计量特征在计量风格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莫言作品分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胡萍[7](2021)在《凌叔华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文中指出
庄伟强[8](2021)在《全国卷高考小说“应用文体”的作用分析与备考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全国卷高考小说文本有机插入了书信、碑文、布告、报道等应用文体,这些文体在艺术表现、故事节奏、叙述色彩等方面对全国卷高考小说的作用,体现了小说创作的美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究并找寻出备考的策略。
孔俐颖[9](2021)在《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中的东西方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维克多·奥列格维奇·佩列文是当代最受欢迎的俄罗斯作家之一,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俄罗斯青年作家中最着名、最神秘和最有争议的一位。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西方学者常常将他与海明威、卡夫卡等大文豪相提并论。中国学者将其比作当代着名作家王朔和莫言。还有学者认为佩列文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十分类似,二人皆成功填平了严肃文学和大众文学之间的鸿沟。佩列文在作品中体现了睿智的思想和哲学思辨能力,在这一点上甚至有评论家将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提并论。不同于一些后现代主义作家对苏维埃神话和俄罗斯传统的狂热解构,佩列文在内容上忠实地继承了关照现实的文学传统。我们认为,佩列文在创作中延续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西方派”与“斯拉夫派”关于东西方问题的论争。他擅于精准把握时代脉搏,透过荒诞的故事揭示深刻的哲理。苏联解体后人们的幻灭感和迷惘感、大众传媒对人们思想的控制,西方商品、科技、语言与文化对俄罗斯的渗透、俄罗斯在东西方间的踟蹰均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当代俄罗斯人在文化归属上的西方化倾向,佩列文以东方文化抵抗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浪潮和转型时期俄罗斯人的心理迷茫,并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之下将历史、现实和人的存在本质均指向虚空,旨在放下对民族定位的执念,号召俄罗斯人以精神自由的姿态踏入新的历史道路。在本论文中,我们以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思想为着眼点,对俄罗斯、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符号域特点进行了梳理,将佩列文笔下的东西方问题转换为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西方文化符号域和东方文化符号域,以探究不同文化符号域之间交流碰撞所产生的意义。我们在洛特曼文化符号学基础之上结合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思想、“拟像”论和“内爆”论,霍米·巴巴的“模仿说”和“中间地带”思想、德勒兹的“游牧空间”说等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日本“空无”思想、中国禅宗的“空观”和道家的“无为”思想等东方哲学理论对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东方文化符号域、小说人物在符号域边界地带的求索及佩列文小说中东西方问题的思想意蕴和审美效果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文本分析。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我们简述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东西方问题的缘起,综述了俄罗斯、国内与西方学界对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和难点。在第一章“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与佩列文作品的东西方问题”中,我们对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并对“二元对立”“符号域”等概念进行重点论述,总结出东方文化符号域与西方文化符号域的特征,并以佩列文的系列作品加以比照,分析将文化符号学理论运用于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研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第二章“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中,我们结合了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思想、霍米巴巴的模仿说等相关理论从“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下的俄式消费社会”“令人神往的俄式民主社会”和“人工智能打造的虚拟未来”三个层面来探究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揭示苏联解体后西方的文化、商品、政治、科技席卷俄罗斯社会的图景;在第三章“佩列文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符号域”中,我们采用了中国禅宗思想、道家思想、日本“空无”思想等相关学说从“日本实用主义和空无思想打造的理想之境”“中国禅宗的虚空之境”和“中国道家的无为之境”三个层面来探究佩列文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符号域,分析作者如何以东方文化来抵抗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并揭示俄罗斯社会的“智慧转型”的东方转向;在第四章“边界地带的求索”中,我们结合身份理论及德勒兹的游牧空间理论,从“身份的焦虑”“无望的恋情”“游牧空间下的逃逸”三个方面分析边界地带人的求索,揭示苏联解体后,面临不同模式在人的心理层面的激烈碰撞与冲击,人的心灵形成的巨大“虚空”;在第五章“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的思想意蕴和审美效果”中,我们主要从“虚空:东西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多元文化共生的美学图景”两个层面进行阐释,揭示了佩列文立足“虚空”思维对俄罗斯的东西方历史地理意义进行消解,并构建了一个东西方及多种文化和谐共生的美学图景的过程。通过对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的特点、思想内涵和建构艺术的研究,我们发现佩列文以后现代主义的荒诞和文字游戏为面具,充满对生命本源的执着,对人性的诘问,对物欲横流的时代和虚拟世界的担忧,以及对俄罗斯未来发展道路的紧张思索,至此,一个忧国忧民的作家形象跃然纸上。
高心怡[10](2021)在《贵州地质文学研究 ——以贵州地质小说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贵州地质文学作为行业文学的一种,有其先天的行业题材优势,同时贵州地质文学又是盛开在贵州高原上的“杜鹃花”,地域特色是贵州地质文学独特的创作资源,“黔”与“地”的文化基因赋予了贵州地质文学丰富的审美内涵,使得贵州地质文学的创作始终保持着新鲜的活力。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杜鹃花》成为了贵州地质文学坚实的创作阵地,贵州地质文学的创作队伍日趋规模化,文学体裁渐趋完备,文学的活动日益丰富,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内容与表现手法也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异军突起的贵州地质文学现象。本文研究贵州地质文学,以贵州地质文学特征最明显的小说为中心,从小说叙事内涵以及小说叙事艺术等方面对贵州地质文学进行综合的研究,探寻贵州地质文学现象“持久不衰,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通过分析贵州地质文学的命名以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综述贵州地质文学已有的研究成果,阐明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首先通过对贵州地质文学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来探究各个时期贵州地质文学的显着特点,其次通过考察贵州地质文学的构建及其意义,探究贵州地质文学现象的具体内涵,对贵州地质文学的发展作出全景式的扫描。第二章主要是对贵州地质小说的叙事内涵进行的研究,分析贵州地质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探讨贵州地质小说题材与主题的独特性,展现贵州地质小说对行业题材写作的超越。第三章通过分析贵州地质小说的非虚构叙事、空间叙事、主旋律叙事以及对地质概念的诗意解构,探究贵州地质文学在叙事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结语部分总结了贵州地质文学现象的内涵以及贵州地质文学总体的创作风貌,分析本文的研究局限,并对之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二、短篇小说结尾留余韵浅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短篇小说结尾留余韵浅说(论文提纲范文)
(1)隐桥与雾——弋舟短篇小说的艺术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桥”到“隐桥”:小说机杼的隐现 |
二、长颈女人:逃逸,去往现代生活 |
三、雾:风景的介质或一种美学趣味 |
(8)全国卷高考小说“应用文体”的作用分析与备考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考小说应用文体的作用分析 |
(一)增强艺术表现 |
1. 连接互补 |
2. 技巧张“力” |
(二)追求故事节奏 |
1. 借助应用文体改变情节节奏 |
2. 穿插应用文体调整叙事节奏 |
3. 采用应用文体调节语言节奏 |
(三)丰富叙述色彩 |
1. 丰富叙述视角 |
2. 丰富人物形象 |
3. 渗透历史背景 |
二、高考小说应用文体的备考建议 |
1.借助教科书与整本书,“延展”复习 |
2.巧用改编与关联,“深度”备考 |
3.围绕“情境”,落脚“审美” |
4.更新观念,熟悉功能 |
(9)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中的东西方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绪论 |
第一节 佩列文的创作与俄罗斯文学中的东西方问题 |
第二节 国内外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写作思路 |
第四节 本论文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与佩列文作品的东西方问题 |
第一节 文化符号学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
一、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文本观 |
二、洛特曼的文本思想与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文本观 |
三、文化符号学理论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
第二节 多元文化符号域与佩列文的创作个性 |
一、作家的个人经历 |
二、东方写作 |
三、对传统的批判继承 |
第三节 文化符号学思想与佩列文小说的东西方问题 |
一、“二元对立”思想 |
二、二元对立的两种模式 |
三、俄罗斯文化符号域、东方文化符号域与西方文化符号域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 |
第一节 虚空之上的虚空:资本主义浪潮下的俄式消费社会 |
一、消费主体:俄式消费社会的突出景观 |
二、广告、电视:俄式消费社会的躯体 |
三、金钱:俄式消费社会的血液 |
第二节 “令人神往”的俄式民主社会 |
一、模仿:“俄式民主社会”的内核 |
二、大众传媒:打造“俄式民主社会”的肌体 |
三、民主VS反民主:俄罗斯民族身份的重构 |
第三节 人工智能打造的虚拟未来 |
一、人机共生:人的主体地位面临的挑战 |
二、人与物的翻转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佩列文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符号域 |
第一节 日本实用主义和空无思想打造的“理想之境” |
一、讲究实用主义的“理想国” |
二、“空无”作为一种精神向度 |
三、日本式东方道路:实用主义和“空无”思想的结合 |
第二节 中国禅宗的虚空之境 |
一、闭环:虚空的存在状态 |
二、涅盘:虚空的超越 |
第三节 中国道家的无为之境 |
一、亦真亦幻的梦境 |
二、“天人合一”之境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边界地带的求索 |
第一节 身份的焦虑 |
一、姓名:混杂的身份和文化隐喻 |
二、变装:通往西方世界的名片 |
三、广告撰稿人:边界地带的“翻译官” |
第二节 无望的恋情 |
一、跨国恋 |
二、人神恋 |
三、人机恋 |
第三节 游牧空间下的逃逸 |
一、人物生成中的逃逸 |
二、逃逸的理想归宿:自由开放的游牧空间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佩列文小说中东西方问题的思想意蕴与审美效果 |
第一节 虚空:东西方问题的解决方案 |
一、地理虚空 |
二、历史虚空 |
第二节 多元文化共生的美学图景 |
一、狂欢化的人物群像 |
二、多样化的语言和文本形式 |
三、内爆型的审美效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10)贵州地质文学研究 ——以贵州地质小说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异军突起的贵州地质文学现象 |
第一节 贵州地质文学的阶段分期 |
第二节 贵州地质文学的构建及其意义 |
第二章 贵州地质小说的叙事内涵 |
第一节 人文关怀下的人物形象 |
第二节 单一的地质题材取向 |
第三节 多元化的主题表达 |
第三章 贵州地质小说的叙事艺术 |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坚守与超越 |
第二节 营造独特的文学空间 |
第三节 行业性与文学性的兼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新世纪以前贵州地质小说主要作品目录 |
附录2 新世纪贵州地质小说主要作品目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短篇小说结尾留余韵浅说(论文参考文献)
- [1]隐桥与雾——弋舟短篇小说的艺术方式[J]. 贺嘉钰. 小说评论, 2021(06)
- [2]思想蜕变的最后一步:老舍访美的前奏、正调与余韵[J]. 苟健朔. 社会科学动态, 2021(09)
- [3]论师陀小说的文体特征[D]. 王菁钰.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小说的戏剧化与戏剧的小说化:契诃夫创作艺术研究[D]. 何亚洁.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宗璞小说研究[D]. 何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
- [6]计量特征在计量风格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莫言作品分析为例[D]. 张杨.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凌叔华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D]. 胡萍.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8]全国卷高考小说“应用文体”的作用分析与备考建议[J]. 庄伟强. 中学语文教学, 2021(04)
- [9]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中的东西方问题研究[D]. 孔俐颖.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10]贵州地质文学研究 ——以贵州地质小说为中心[D]. 高心怡.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