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增产的实践与经验

桑园增产的实践与经验

一、提高桑园产叶量的做法和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顾光银,杨斌,赵永刚,杭忠宝,张明[1](2021)在《东台市龙桂蚕桑家庭农场的建立与运行》文中研究表明以东台市龙桂蚕桑家庭农场(以下简称龙桂农场)为例,介绍了龙桂农场创建和运行收益情况,从桑园建设、蚕房建造、用具配置等方面说明了龙桂农场的建立程序。认为蚕桑家庭农场应从注重经营者的专业技能、走机械化发展道路、采用先进的栽桑养蚕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做好组织和管理。并在分析创办蚕桑家庭农场存在的初期投资大、产业门槛高、投资回报慢等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支持、企业扶助,做强主业、兼顾副业,分工协作、组团创业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蚕桑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马靖羽[2](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广西蚕桑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策——以崇左市天等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天等县为例,列举疫情期间蚕桑产业遇到的困难及出现的问题,分析该县根据自身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解决的办法及取得的成效。本文结合了广西蚕桑发展的实际,为疫情后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建议。

周红月[3](2019)在《传统产业变迁与村落认同 ——浙东辑里村蚕桑产业发展的社会学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乡村普遍面临着凋敝的困境。在此情景下,传统产业作为村落发展的原生动力,对乡村的重振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不仅如此,传统产业还是构成村庄本身的整合力量之一,这也会对村庄的凝聚力和村落认同产生影响。本研究试图以浙东辑里村蚕桑产业发展为例,运用非结构访谈的方法,探究建国以来当地蚕桑产业发展与村落认同变化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蚕桑产业对村落认同的影响可以分为经济、情感、文化三个方面。政府政策不仅直接影响到蚕桑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布局,而且政府的技术指导、物资支持、方向引导也对蚕桑产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生产模式的变化使得以村落为单位的经济共同体取代了原本分散的小家庭经营模式。集体经济下,蚕桑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村民融入围绕着蚕桑的日常生活,与蚕桑的情感联系紧密。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影响着传统产业-村落认同这一关系链。具体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蚕桑生产从集体经济中分离出来,进一步释放了产业活力。由于这一时期蚕桑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人们的村落认同主要体现为对产业效益的认同。由蚕桑引发的情感互动,增进了村民凝聚力。这段时期,蚕桑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正向促进村落认同的产生。90年代中期后,中国的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工业转移,蚕桑产业因收入的比较劣势进入持续的衰退过程。村内人口流动频繁,蚕桑认知缺乏,情感缺失。这一趋势促使国家于2006年作出“东桑西移”的产业调整,此后,辑里村开始培育蚕桑相关的文化品牌,以延续蚕桑文化。文化认同在村落精英的推动下开始反作用促进蚕桑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产业和认同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体来说,此次研究为产业升级转型,重振乡村文化,提高村民们的村落认同感提供了借鉴意义。

李燕,赵奇宇,杨发忠,傅荣,何三平[4](2016)在《建设高产高效蚕桑示范基地 推动大姚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大姚县实施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楚雄综合试验站大姚县蚕桑生产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大姚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来,大姚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团队成员从桑园管理、消毒防病、科学饲养、省力化养蚕器械推广应用到入户服务零距离指导蚕农,实现了示范园区蚕桑生产高产高效,带动了全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提高了科技人员和蚕农的蚕桑生产管理及生产技术水平。高产高效养蚕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大姚县蚕桑生产的发展,2010—2015年桑园面积以年均394.2 hm2的速度递增,年均增幅为14.47%;蚕种饲养量以年均4 702.3盒的速度递增,年均增幅为25.55%;蚕茧产值以年均803.83万元的速度递增,年均增幅为50.94%。全县的桑、蚕良种推广率达95%以上,小蚕共育率达99%,统一消毒防病率达99%,纸板方格蔟普及率达74%。

杨启慧[5](2016)在《桑园间套种及套养主要模式分析》文中提出蚕业生产具有外向型特征,易受气候、生产技术水平、市场行情的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利用养蚕间隔期及桑园越冬期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等有利条件,开展桑园合理间套种及套养,改变桑园单产模式,提高桑园产值,是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助农增收的有效措施,能有效提高蚕桑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乐锐锋[6](2015)在《桑史—经济、生态与文化(1368-1911) ——基于环境史的视野》文中研究表明桑树是自古以来在中国广泛栽培的植物。它的广泛种植,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并且对生态环境的改变,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要选一种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植物,可能非“桑”莫属了。本文依据新兴的环境史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桑与明清社会的关系。通过呈现出明清时期一幅幅生动的关于“桑”的画卷,来了解到一种不一样的过去,从中窥见当时的经济、生态与文化。因桑树种植的广泛,限于篇幅,本文侧重于对南方特别是杭嘉湖和珠三角等典型植桑区的研究,而以其他地区为辅。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明清时期植桑分布的形成”。分别评述了明清时期的种植业情况;明清以前的种桑情况;明清时期的植桑分布情况。以助于了解植桑在整个种植业的大背景中的地位;明清时期蚕桑业“南盛北衰”的格局是怎样渐渐形成的;其分布状况又是怎样的。第二章“桑与经济”。考察农业商业化背景下有关桑的经济现象。其中的“植桑与社会经济”从宏观上讲述植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植桑与政府税收,植桑与经济链,植桑与人民生活水平等;“专业化桑园”则对明清时期杭嘉湖,珠三角等地专业化桑园的出现,分布,收入,经营等情况做介绍和描述。“桑叶贸易”对杭嘉湖等地的出现的“桑叶贸易”这一有趣的经济现象做细致考量,它是怎样出现的;桑叶的价格波动何以如此之大;为何桑叶贸易会呈现出一种远期交易的态势;“桑争稻田”讲述为什么会发生“桑争稻田”;它的进程是怎样的;又有哪些影响。第三章“植桑与生态”。论述了明清时期植桑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以南方的杭嘉湖和珠三角地区为考察对象,兼及北方。对于杭嘉湖地区而言,日益增多的桑植小生境,造成了地形和地貌的某些改变,沼泽消失,河网破碎,小池塘和桑竹景观愈发常见,杭嘉湖地区的生态农业,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在这一过程中,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其总量却增加了;珠三角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条件,植桑几乎都采用桑基鱼塘这一模式,桑基鱼塘是一种极好的生态农业,对于维持珠三角地区几百年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土壤变得肥沃,水乡景观逐步形成,桑园围水网系统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与此同时,广西却因持续往珠三角桑基鱼塘区输入稻米,陷入了生态上的贫困。与南方相比,明清时期北方缺少桑树种植,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降低的结果。第四章“桑与文化”。论述明清时期桑与文化的关系。首先对明清以前的桑文化做了简要回顾,如“扶桑”的传说,桑间的风流,多情而美丽的采桑女,明媚婉转的采桑诗。然后论述桑在明清皇室与宫廷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国家上层的统治者如何看待桑;又和桑发生了哪些联系。再次论述桑与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分为两个小专题,分别是文人与桑之诗,桑与明清小说。明清的采桑诗风格多变,小说里的桑则体现了上古的风流,这体现了世风的变化,也体现了文人对桑的态度。最后则论述明清民间的关于桑的崇拜和风俗信仰,一窥那时的民情民风。

廖丽蓉[7](2015)在《斑纹限性蚕品种“锦·苑×绫·州”繁育体会》文中认为我场选育的"锦·苑×绫·州"蚕品种是目前四川省唯一一对春秋兼用、综合性状优良的限性斑纹品种。2008年我场开始大量繁育该品种,经过7年的生产实践,掌握了该品种性状和饲育特点,通过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养蚕制种成绩逐年提高。现就"锦·苑×绫·州"杂交种的繁育谈几点体会,供参考。1重视桑园管理,确保桑叶质量优质桑叶是养好蚕制好种的基础。桑叶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桑园的管理,种茧育桑园的冬

江平[8](2015)在《坚持桑叶全程消毒 控制蚕种疫病危害》文中研究说明桑叶全程消毒是种茧育防微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普种生产过程中,正确认识桑叶消毒,正确运用桑叶消毒技术,坚持桑叶全程消毒不走样,能够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发生,提高蚕种繁育质量。

徐升东[9](2014)在《提高蚕种质量的几点体会》文中指出我场是四川省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场之一,承担着全省50%原种和10%一代杂交种的生产任务。因此,我场蚕种生产任务完成的好否和所生产蚕种质量的高低,对全省蚕业生产的影响举足轻重。近几年来,我场原种微粒子病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一代杂交种无微粒子病超标;蚕种的成品检验、成品检疫合格率均为100%,杂交率调查合格率均在99%以上。回顾过去几年的蚕种生产与管理,我们坚信加强管理和勇于探索是提高蚕

郑文霞[10](2014)在《适合山区规模养蚕的几点做法》文中指出根据山区养蚕的特点和国家首席专家的把脉,总结出农户干茧生产、分批养蚕缓解劳力、小蚕联户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以及早采贮备叶,巧上簇,改良桑等适合山区规模养蚕方法,提出实现山区规模养蚕的保障措施。

二、提高桑园产叶量的做法和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桑园产叶量的做法和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东台市龙桂蚕桑家庭农场的建立与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1 龙桂农场的基本情况
2 蚕桑家庭农场的创建
    2.1 桑园的建设
        2.1.1 桑园的选址
        2.1.2 土地的流转
        2.1.3 桑树品种的选择
        2.1.4 桑树的栽植模式
    2.2 蚕房的建造
        2.2.1 大蚕棚的搭建
        2.2.2 中蚕棚的搭建
        2.2.3 共育室的搭建
        2.2.4 附属用房的搭建
    2.3 用具的配置
        2.3.1 消毒机具
        2.3.2 治虫机具
        2.3.3 养蚕用具
        2.3.4 上蔟用具
3 蚕桑家庭农场的组织和管理
    3.1 注重经营者的专业技能
    3.2 走机械化发展道路
    3.3 采用先进的栽桑养蚕技术
    3.4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4 发展蚕桑家庭农场的制约因素
    4.1 初期投资大
    4.2 产业门槛高
    4.3 投资回报慢
5 发展蚕桑家庭农场的建议
    5.1 政策支持、企业扶助
    5.2 做强主业、兼顾副业
    5.3 分工协作、组团创业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广西蚕桑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策——以崇左市天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天等县蚕桑生产概况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蚕桑产业的影响
    2.1 对养殖规模的影响
    2.2 对桑园面积的影响
    2.3 蚕农未来选择行业的影响
3 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3.1 桑枝食用菌培育成效显着
    3.2 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应对能力
    3.3 推广“合作社+能人+蚕农”合作模式
4 疫情期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4.2 政府加大政策支撑
    4.3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
    4.4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5 开发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4.6 “互联网+”模式
5 小结

(3)传统产业变迁与村落认同 ——浙东辑里村蚕桑产业发展的社会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回顾
        1.文化认同与产业
        2.村落认同
        3.相关认同形式
        4.文献评述
    (四)研究设想
        1.研究框架
        2.研究方法
二、辑里村背景
    (一)辑里村概况
        1.辑里村历史
        2.辑里村产业
    (二)辑里村的蚕桑产业
        1.辑里村的蚕桑“天赋”
        2.辑里村的蚕桑“智慧”
        3.辑里村的蚕桑“价值”
三、辑里村蚕桑产业发展的简要过程
    (一)恢复发展时期
    (二)加速发展时期
    (三)调适发展时期
四、蚕桑产业变迁与村落认同
    (一)蚕桑产业变迁下的经济因素
        1.政府政策与村落认同
        2.生产模式与村落认同
    (二)蚕桑产业变迁下的情感因素
        1.集体荣誉感与村落认同
        2.情感互动与村落认同
    (三)蚕桑产业变迁下的文化因素
        1.产业发展正向作用促成文化认同
        2.文化认同反向作用促进产业发展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总结
    (二)对已有研究的回应
    (三)研究思考与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建设高产高效蚕桑示范基地 推动大姚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姚县蚕桑生产取得的成效
    1.1 实现了示范区蚕桑生产的高产高效
    1.2 带动了大姚县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
    1.3 提高了科技人员和蚕农的综合素质
    1.4 推广了多项蚕桑生产新技术
    1.5 改善了生态环境
2 实施大姚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保障措施
    2.1 成立和组建大姚县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团队制定实施方案
    2.2 加强团队人员培训提高蚕桑生产技术水平
3 高产高效栽桑养蚕技术与经验
    3.1 推广蚕桑生产新技术提高栽桑养蚕水平
    3.2 抓好桑园基础突出规模效益
        3.2.1 选择优良桑树品种
        3.2.2 确保桑树树型整齐
        3.2.3 加强桑园肥水管理
        3.2.4 科学防治桑树病虫害
    3.3 抓好全面消毒突出蚕病预防
        3.3.1 严抓养蚕前消毒
        3.3.2 重视养蚕过程中全程消毒
        3.3.3 及时“回山消毒”
    3.4 精心饲养家蚕确保优质高产
        3.4.1 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
        3.4.2 加强通风换气
        3.4.3 稀座饲养
        3.4.4 良桑饱食
4 经营管理理念与体会
    4.1 实行集约化经营注重规模效益
    4.2 提高蚕农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5)桑园间套种及套养主要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桑—粮
2 桑—菜
3 桑—禽
4 其他模式
5 结论

(6)桑史—经济、生态与文化(1368-1911) ——基于环境史的视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 专着
        (二) 论文
    三、研究思路
    四、本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明清时期植桑形成的背景和演变
    第一节 种植业的分布与结构
        一、分布状况
        二、种植结构
    第二节 明清之前种桑回顾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宋元时期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植桑分布
        一、杭嘉湖平原
        二、珠江三角洲
        三、其他地区
第二章 桑与经济
    第一节 植桑与社会经济
        一、不植桑则会如何?
        二、杭嘉湖和珠三角的植桑与经济发展
        三、植桑收入的探讨:以江南小农家庭为例
    第二节 桑叶贸易
        二、桑叶价格的波动
        三、桑叶交易的方式:远期交易
    第三节 专业化桑园
        一、地理分布的形成
        二、专业化桑园相关事宜
        三、专业化桑园经营三例
    第四节 桑争稻田
        一、种桑与种田收入之比较
        二、桑争稻田过程略述
        三、后果和影响评介
第三章 植桑与生态
    第一节 杭嘉湖平原的桑基农业生境
        一、地形地貌的变化
        二、物种的变化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的桑植生态
        一、以桑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桑基鱼塘
        二、土壤的变化
        三、地貌的改变
    第三节 植桑造成的生态困境:北方与南方的实例
        一、北方的桑与生态
        二、桑基鱼塘对广西之影响
第四章 桑与文化
    第一节 明清之前的桑文化
        一、桑林
        二、采桑女
        三、采桑诗
    第二节 桑与明清皇室文化
        一、先蚕礼
        二、桑乐
        三、桑主
        四、明清皇家园林里的桑树
    第三节 桑与明清文学作品
        一、桑与诗
        二、桑与小说
    第四节 桑与明清民俗
        一、占叶
        二、桑之杂俗
        三、桑与情爱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斑纹限性蚕品种“锦·苑×绫·州”繁育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重视桑园管理, 确保桑叶质量
    1.1 合理施肥
    1.2 及时摘芯
2 蚕期精心饲养, 提高蚕体强健性
    2.1 做好小蚕饲养
    2.2 做好壮蚕饲养
    2.3 控制养蚕环境
3 加强对交调节, 减少不良卵的发生
    3.1 做好饲育期调节
    3.2 做好蛹期调节
    3.3 做好蛾期调节
    3.4 做好产卵及早期保护
4 利用斑纹限性, 提高制种效率
    4.1 做好饲育期鉴蚕
    4.2 做好种茧期鉴蛹
    4.3 适度减少雄蚕饲育
    4.4 提高制种质量与效率

(8)坚持桑叶全程消毒 控制蚕种疫病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1 桑叶全程消毒重要性认识
2 桑叶全程浸渍消毒前期准备
    2.1 净化桑园, 减少桑园虫害
    2.2 彻底消毒, 净化养蚕环境
3 桑叶全程浸渍消毒技术要求
    3.1 设备设施及人员配置
    3.2 浸渍目的浓度、时间
    3.3 桑叶浸渍消毒流程
        3.3.1 配母液。先将漂白粉配兑成含有效氯1.0%以上的母液澄清备用 (薄膜覆盖好池口) 。
        3.3.2 配目的液。
        3.3.3 浸渍桑叶。
        3.3.4 桑叶脱水。浸渍时间到后, 捞起桑叶装入脱水袋, 捆好袋口放入脱水机内脱水5min后取出。
        3.3.5 贮存喂蚕。脱水桑叶运至贮桑室抖松存放, 保持湿润30min, 再装入已消毒背篼喂蚕。
4 效果与讨论
    4.1 效果
    4.2 讨论
        4.2.1 落实操作工人。
        4.2.2 准确配制目的消毒液。
        4.2.3 严格划分贮桑室及用具。
        4.2.4 准确预测桑叶用量。

(9)提高蚕种质量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蚕种质量, 桑园肥培管理是基础
2 防微控微, 桑叶全程消毒是关键
3 稳定蚕种质量, 种性维持是根本

(10)适合山区规模养蚕的几点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1、歙县蚕桑产业概况
2、山区规模养蚕基地主要成效
3、主要做法
    3.1 农户干茧增收入
    3.2 分批养蚕出效益
    3.3 互惠互助渡难关
    3.4 省力养蚕巧培桑
4、几点体会
    4.1 农户干茧订单生产是推广山区规模省力化养蚕的前提
    4.2 做好技术服务是推广山区规模省力化养蚕的保证
    4.3 科技进步是适度规模养蚕的支撑

四、提高桑园产叶量的做法和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台市龙桂蚕桑家庭农场的建立与运行[J]. 顾光银,杨斌,赵永刚,杭忠宝,张明. 中国蚕业, 2021(02)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广西蚕桑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策——以崇左市天等县为例[J]. 马靖羽. 蚕学通讯, 2020(03)
  • [3]传统产业变迁与村落认同 ——浙东辑里村蚕桑产业发展的社会学考察[D]. 周红月.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4]建设高产高效蚕桑示范基地 推动大姚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J]. 李燕,赵奇宇,杨发忠,傅荣,何三平. 中国蚕业, 2016(03)
  • [5]桑园间套种及套养主要模式分析[J]. 杨启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6)
  • [6]桑史—经济、生态与文化(1368-1911) ——基于环境史的视野[D]. 乐锐锋.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5)
  • [7]斑纹限性蚕品种“锦·苑×绫·州”繁育体会[J]. 廖丽蓉. 四川蚕业, 2015(03)
  • [8]坚持桑叶全程消毒 控制蚕种疫病危害[J]. 江平. 四川蚕业, 2015(02)
  • [9]提高蚕种质量的几点体会[J]. 徐升东. 四川蚕业, 2014(03)
  • [10]适合山区规模养蚕的几点做法[J]. 郑文霞. 农技服务, 2014(07)

标签:;  ;  ;  ;  ;  

桑园增产的实践与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