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顽固性幻听的疗效分析

电针治疗顽固性幻听的疗效分析

一、电针治疗顽固性幻听的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沈含冰,赵海音,陈剑华,陆云圻,潘令仪[1](2021)在《中西医针药结合对痰湿阻滞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西医针药结合治疗方案(DALI)对痰湿阻滞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痰湿阻滞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1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0,常规西医治疗)和DALI组[n=41,DALI方案(常规西医治疗+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M0)和治疗后第3个月(M3)时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症候群积分,比较患者M0、治疗后第1个月(M1)、第2个月(M2)及M3时血清甘油三酯(TG)、体质量、腰围(WC)、臀围(HC)及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结果 DALI组患者M3时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反应缺乏症状群、偏执症状群及抑郁症状群分值较对照组均下降(P<0.05);DALI组患者M1、M2、M3时血清TG、体质量、WC及WHR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M2、M3时BMI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相比,DALI对痰湿阻滞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李琛峰[2](2021)在《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下戒毒康复期人员面部红外热成像图与中医证素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面部红外热成像仪观察康复期毒品成瘾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干预前后面部脏腑分区的温度变化,同时借助证素辨证原理,研究r TMS干预前后康复期毒品成瘾者的面部脏腑分区温度变化与脏腑功能状态间的关联性,为应用面部红外热成像仪客观反映戒毒人员健康状态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次实验分为两组,共130名戒毒康复期人员,实验组(r TMS治疗组)100人,对照组(伪刺激组)30人,实验组被试者选取背外侧前额叶脑区(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进行高频r TMS治疗,对照组被试者选取相同位点进行伪刺激。治疗每周进行一次,连续治疗4周。两组人员均在治疗前后使用证素辨证的方法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同时,使用面部红外热成像仪观察两组人员治疗前后面部各分区的温度变化。结果:1.本次研究中医证素分布频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前病位证素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肝、脾、胃、肺等,治疗后病位证素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肝、脾、肺、胃等;实验组治疗前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热、阳虚、痰等,治疗后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热、阳虚、痰等。对照组治疗前病位证素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肝、脾、胃、肺等,治疗后病位证素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肝、脾、肺、胃等;对照组治疗前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阳虚、气虚、热、血虚等,治疗后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阳虚、气虚、热、血虚等。2.实验组r TMS治疗前后中医五脏证素及胆、胃证素改变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伪刺激前后肝、脾、胃证素改变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r TMS治疗前后A5、B1、C1、C4区域面部红外平均温度变化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伪刺激治疗前后15个面部分区的面部红外平均温度变化的差值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方面,实验组肾证素的变化与A5、B1、C4区域的面部红外平均温度变化呈正相关;胆证素的变化与面部A5、B1、C4区域的面部红外平均温度变化呈正相关;胃证素的变化与面部A5区域的面部红外平均温度变化呈正相关。结论:1.根据中医证素辨证结果,我们认为戒毒康复期人员以肾、肝、脾病位受损为主,常见虚性证素为阴虚、阳虚、气虚,常见实性证素为热和痰。2.实验组相较对照组的中医证素积分具有明显下降改变,表明经高频r TMS治疗后戒毒康复期人员健康状态有所改善。3.实验组面部脏腑反射区温度变化与脏腑功能变化间存在相关性,提示面部红外热成像图谱可以客观的反映人体脏腑功能状态变化。

郑和平,张波,李雨谿,钟冬灵,田艳萍,李涓,郑重,金荣疆[3](2021)在《基于CiteSpace近5年重复经颅磁刺激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国内外近5年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概述其研究现状、热点以及热点演变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集2015—2019年r TMS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国家和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时间演化分析、突显词(Burst)分析,同时绘制相应知识图谱。结果:CNKI检索共获得996篇文献,张通为高产作者,机构发文数最多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WoS检索获得2 086篇文献,JONATHAN DOWNAR为高产作者,国家发文数最多的是美国,中心度较高的国家是葡萄牙。国内外在rTMS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认知、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研究以及对大脑皮质各功能区的作用机制探索。预测该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深入rTMS对脑区功能影响的研究,并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结论:运用CiteSpace对国内外近5年rTMS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较为直观地反映了rTMS的研究现状、热点及热点演变趋势,为rTMS研究的选题、发展方向等提供一定参考。

新昕[4](2021)在《“固本培元”揿针疗法对奥氮平所致脾肾阳虚型肥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Drugs)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影响精神活动的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需长期服用精神药物进行治疗,但此类药物普遍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其中,肥胖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以奥氮平为代表的精神药物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躯体健康及脑认知功能,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本研究以期从临床试验及实验研究两个部分,探讨以揿针(Thumbtack Needle)为代表的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采用揿针腰腹部穴位治疗奥氮平所致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观察揿针对患者体重、血脂水平、代谢相关激素和精神症状等的改善作用,评价揿针应用于精神科疾病的临床可行性;动物实验通过观察揿针对奥氮平所致肥胖模型大鼠代谢相关激素及受体、AMPK/SIRT1/PGC-1 α代谢通路及其下游促代谢酶和相关蛋白CPT1、PPARγ及UCP2等表达的影响,深入探索揿针疗法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固本培元”理论,为临床因持续应用精神药物导致的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实施早期干预,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维护精神科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临床应用揿针治疗精神药物致肥胖副作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1.研究对象及分组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住院患者中,招募服用奥氮平所致肥胖患者。在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评定精神量表和精神检查后,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涉及到排除标准内容的患者进行剔除。入组时按照男女各半的比例选取研究被试,共纳入年龄20岁~60岁符合标准的奥氮平所致肥胖患者64例(后因故不能完成试验,剔除4例,最后纳入60例患者数据)。将收集到所有临床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揿针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都参加一般性康复活动,饮食为住院普通伙食,均由护士进行运动宣教。揿针疗法组:除一般性饮食,运动宣教外,施加揿针针贴于腹部和背部腧穴,共2组穴位,第1组:天枢(双)、中脘、关元,肾俞(双)、命门;第2组:滑肉门(双)、下脘、气海,脾俞(双)、腰阳关。先将揿针刺入贴于第1组各穴位,留针3天;揭下第1组穴位针贴后,随即用揿针刺入贴于第2组穴位,留针3天后取下针贴,休息1天,共治疗6周结束。对照组:使用普通胶布在与揿针疗法组相同穴位敷贴,每组3天,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敷贴6天后休息1天,共6周,进行安慰对照。3.观察指标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评价揿针疗法对服用奥氮平所致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干预0周和6周为观察点。(1)主要指标①体重相关:体重(Wt)、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②代谢相关激素和风险预测因子:瘦素(LEP)、脂联素(ADP)、胰岛素(Ins)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2)次要指标①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②症状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以上指标来评定观察揿针对患者的体重、脂代谢、精神症状和副作用方面的影响。4.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的例数用所占的百分率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连续性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双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实验研究1.实验动物及分组选用32只SPF级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揿针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2.分组及干预方法: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经口灌胃,10ml·kg-1,每日1次,连续28天。模型对照组:奥氮平悬液经口灌胃,1·5mg·kg-1·d-1,每日1次,连续28天。揿针组:奥氮平悬液经口灌胃,1.mg·kg-1·d-1,每日1次,连续28天。同时揿针干预,选取中脘、关元、天枢(双),肾俞(双)、脾俞(双),大鼠固定后,用0.15mm揿针刺入穴位贴敷,观察大鼠行为,保证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28天。二甲双胍组:奥氮平悬液经口灌胃,1.5mg·kg-1d-1;间隔30min后,灌服盐酸二甲双胍,200mg·kg-1·d-1,每日1次,连续28天。3.样本采集末次药物及针刺干预后1h,各组大鼠经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溶液,35ml·kg-1,麻醉后,剖开腹壁,经腹主动脉穿刺采集全血5ml,静置2h,分离血清。大鼠处死后,采集腹部脂肪组织,冻存于-80℃冰箱中,备用。4.指标及检测方法实验前后,称量大鼠体质量。实验结束时,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血脂TG、TC、LDL-C、HDL-C的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脂肪因子LEP、ADP、Ins、Hcy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腹部脂肪组织中AdipoR1 和 AdipoR2、PPARy、CPT1 蛋白水平,以及 AMPK、SIRT1、PGC-1α、UCP-2的表达水平。5.统计与分析所有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以双侧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临床研究1.体重相关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Wt、BMI、WC均不存在显着组间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揿针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Wt和WC均显着减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Wt和WC改变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较,揿针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Wt和WC均显着减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BMI改变在治疗前后,两组的组间和揿针疗法组内比较差异性均不显着(p>0.05)。2.血脂代谢相关指标治疗前,揿针疗法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TG、TC、LDL-C、HDL-C 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两组患者血清中TG、TC、LDL-C、HDL-C的含量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揿针疗法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TG、TC、LDL-C、HDL-C的含量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代谢相关激素和风险预测因子揿针疗法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受试者LEP、ADP、Ins、Hcy水平相近,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治疗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无论是与治疗前同组比较,还是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LEP、ADP、Ins、Hcy各项均出现显着差异(p<0.05)。4.精神症状和副反应评价PANSS量表总分和TESS量表评分,两组组内与治疗前和在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均未显示出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PANSS量表分量表的阴性症状评分一项,揿针疗法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同组比较,阴性症状评分有所下降(p<0.05)。揿针疗法组仅在粪便性状分项的评分,治疗前后和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显示出差异性(p<0.05)。第二部分实验研究1.体质量及血脂代谢造模后,模型对照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血脂四项表现出典型异常。揿针组、二甲双胍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脂四项维持在正常水平,未出现明显的改变,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揿针组和二甲双胍组体质量增加较缓慢(p<0.05)。2.代谢相关激素和风险预测因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清中LEP、Ins、Hcy含量显着升高(p<0.01),ADP含量显着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揿针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清中LEP、Ins、Hcy含量显着降低(p<0.01),ADP含量显着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揿针组大鼠血清LEP含量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ADP含量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脂肪组织中AdipoR1和AdipoR2、PPARγ、CPT1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AdipoR1和AdipoR2、PPARγ、CPT1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揿针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脂肪组织中AdipoR1和AdipoR2、PPARγ、CPT1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揿针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鼠脂肪组织中AdipoR1和AdipoR2、PPARγ、CPT1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AMPK/Sirt1/PGC-1 α信号通路相关指标及PPAR γAMPK、Sirt1、PGC-1α、UCP-2和PPARγ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AMPK、Sirt1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p-AMPK、p-Sirt1、PGC-1α、UCP-2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揿针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脂肪组织中p-AMPK、p-Sirt1、PGC-1α、UCP-2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揿针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鼠脂肪组织中p-AMPK、p-Sirt1、PGC-1α、UCP-2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论:1.临床试验表明“固本培元”揿针疗法可减轻奥氮平所致肥胖患者体重,改善血脂相关指标,调节脂肪相关激素,缓解患者阴性症状,在精神科应用具有一定可行性。2.动物实验表明“固本培元”揿针疗法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调节PPAR γ蛋白表达,改善奥氮平所致肥胖模型大鼠的脾肾阳虚状态,恢复脂代谢相关激素效能,促进大鼠脂代谢功能。3.揿针腰腹部穴位具有固本培元、温化痰湿功效,从而固护机体正常功能,改善精神药物所致肥胖患者的脾肾阳虚,痰湿内蕴的症状,起到防治精神药物伤脾伤肾的药毒作用。

俞捷,梁艳,顾尤,孔璟怡,高晓悦[5](2020)在《苯丙胺类兴奋剂戒断后所致精神症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是一类典型的新型毒品,具有较强的药物依赖性,其戒断后迁延不愈的戒断症状及高复吸率为当今戒毒研究的难点。目前为止,ATS戒断后所致的精神症状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对ATS及其特点进行总结,综述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治疗ATS戒断后所致精神症状的模式与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分析各种疗法的特点。认为中医药治疗ATS戒断后所致精神症状有独特的优势,具有针对性强和因人制宜的特点,应在戒毒实践中得到推广。

龙梅[6](2020)在《时空针灸飞腾八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时空针灸飞腾八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时与传统针刺疗法作对比,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对2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PROCPIAN过程进行区组随机安排,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治疗组为时空针灸飞腾八法组,以患者就诊时间所开穴位作为时间穴位,以开穴在飞腾八法系统中的卦位所对应的空间穴位作为第一针刺穴顺序针刺头手八卦和腹腿八卦,以中医辨证配穴作为靶向穴位,将时间穴位、空间穴位和靶向穴位结合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为传统针刺组,以神庭、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内关、三阴交、申脉、照海为主穴,并按证型辨证选取配穴。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4周,共计12次。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1月后、治疗结束2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观察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在组内和组间的差异,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分别统计两组的有效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评价两种方法的安全性。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完成235例病例,其中治疗组118例,对照组117例。(1)基线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婚姻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SRSS、PSQI、SAS评分经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治疗2周后两组疗效前后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RSS、PSQI、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内前后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2周后两组疗效组间差异:治疗组的SRS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PSQI评分相当,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0%,两组总体疗效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4周后两组疗效前后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RSS、PSQI、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内前后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治疗4周后两组疗效组间差异:治疗组SRSS、PSQ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2%。两组总体疗效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治疗结束1月后两组疗效前后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RSS、PSQI、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内前后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结束1月后两组疗效组间差异:治疗组SRSS、PSQ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治疗结束2月后两组疗效前后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RSS、PSQI、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内前后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治疗结束2月后两组疗效组间差异:治疗组SRSS、PSQ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两组依从性、安全性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时空针灸飞腾八法与传统针刺均能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但时空针灸飞腾八法在治疗本病的即时疗效和长期疗效方面优于传统针刺,且这种差异至少可持续2个月。两种疗法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宁[7](2020)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进而比较刺络放血组与普通针刺组治疗耳鸣的疗效差异,为优化针灸治疗耳鸣的诊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2方法将入选的6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和刺络放血组,每组各30例。普通针刺组采取普通针刺治疗,10天1个疗程;刺络放血组采取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行耳尖穴、大椎穴刺络放血,5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各组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耳鸣评价量表(TEQ)、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纯音听力、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定,比较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3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位、中医证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TE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TEQ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听力阈值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平均听力阈值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量表总评分及该量表中失眠、注意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量表中失眠、注意障碍人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HAMA量表总评分及该量表中失眠、注意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6)两组患者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普通针刺组中痊愈1例(3.33%)、显效4例(13.33%)、有效17例(56.67%)、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73.33%);刺络放血组中痊愈2例(6.67%)、显效10例(33.33%)、有效14例(46.67%)、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86.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1)普通针刺组、刺络放血组对耳鸣的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可以改善耳鸣严重程度、响度、听力情况及焦虑情绪;(2)刺络放血组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

张荻娅[8](2019)在《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自拟珠母导痰汤切入探究中药方剂在精神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在目前精神分裂症没有理想治法的条件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1)观察中药组方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并对自拟珠母导痰汤进行配伍分析。(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通过梳理珠母导痰汤各味药物所包含的化学成分、产生作用的靶标及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疾病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珠母导痰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期间(最迟入院时间2018年9月)在院的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主管医师中医和西医执业类别的不同,分为中医执业医师观察组40例,西医执业医师对照组40例,在同一病房住院治疗观察。观察组予以中药组方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SGAs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SGAs口服。患者入院时间有先后差异,但住院治疗观察均满20周。采用权威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疗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使用国际认可并普通应用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评估工具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疗效、BPRS评分、血脂四项水平的变化。统计相关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对自拟珠母导痰汤进行配伍分析。(2)综合检索TCMSP、Pub Chem等在线数据库系统,收集珠母导痰汤10味中药对应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收集到的有效化学成分找出对应的作用靶标,构建多成分-多靶标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在OMIM、CTD数据库中利用精神分裂症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评分较高的基因数据。运用Cytoscape3.2.1软件,将疾病基因与成分作用靶点基因进行映射,得到珠母导痰汤-精神分裂症核心作用靶点。结果:(1)证候有效率比较:治疗20周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72.5%,观察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RS总评分比较:治疗20周后,对两组BPRS总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总评分35.21±5.718,20周后总评分28.54±5.758;对照组:治疗前总评分35.13±5.832,20周后总评分30.79±5.639),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评分,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BPRS分类评分比较:治疗20周后,对两组BPRS分类评分进行比较,在敌对性指标评分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变化幅度相当;在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四项指标评分中,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四项水平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前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仅观察组甘油三酯水平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拟珠母导痰汤具有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2)珠母导痰汤共计包含珍珠母、甘草、陈皮、茯苓、法半夏等10味中药材,收集到520种化学成分,可作用于8257个靶标,包含肿瘤坏死因子(TNF)、炎症反应因子IL6、IL13、IL8、IL2、多巴胺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谷氨酸受体等653种不同类型的靶点;对成分-靶点网络进行分析,取degree值大于30作为筛选条件,得到核心靶点;成分靶标与疾病基因映射,得到98个相关靶点基因。结论:(1)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SGAs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可提高BPRS量表评分变化幅度,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临床证候,减轻脂代谢异常。(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与文献研究报道内容基本一致,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靶点以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最多,其次为5-HT2受体拮抗剂、钠离子通道(SLC6A4)、肾上腺素受体、GABA受体、NMDA受体等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靶标。本研究选取珠母导痰汤各种有效化学成分作为物质基础,拟阐明其通过作用相应的靶点通路,从而起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为后续进行探索性研究提供基础。(3)目前本病诊断及评估尚无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方面的公认指标,本研究在各项检验报告中亦未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除BPRS量表外客观指标的特异性改变。

赵隽乔,马铁明[9](2018)在《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SZ)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主要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SZ的文献,依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纳入研究文献,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最终有17篇文献入选。(1)总有效率方面,文献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Chi2=14.26,自由度为16,P=0.58,I2=0%,认为各项研究间具有同质性,故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合并后OR值为3.09,95%可信区间为[2.31,4.13],合并效应检验Z=7.61,P<0.000 01,菱形位于直线右侧。(2)不良反应方面,其中二分类变量研究,合并后OR值为0.34,95%可信区间为[0.16,0.75],合并效应检验Z=2.67,P=0.008,菱形位于直线左侧;连续型变量,合并后SMD值为-0.61,95%可信区间为[-0.88,-0.34],合并效应检验Z=4.39,P<0.000 1,菱形位于直线左侧。结论:从国内现有研究报道来看,针灸配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SZ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尚需试验设计严谨、样本量较大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

李茂生,邬志美[10](2017)在《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发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1]。因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临床上多为对症治疗以控制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在中医学中属于"癫狂"范畴,最早见于

二、电针治疗顽固性幻听的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针治疗顽固性幻听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针药结合对痰湿阻滞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syndrome scale,PANSS)、症候群积分量表[4]评价
        1.3.2 TG检测
        1.3.3 生理指标测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PANSS积分与症候群积分
    2.2 TG
    2.3 体质量与BMI
    2.4 WC、HC及WHR
3 讨论

(2)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下戒毒康复期人员面部红外热成像图与中医证素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病例收集与筛选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资料采集
        3.2 研究所用设备
        3.3 干预方法
        3.4 数据提取
    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戒毒康复期人员基础资料
        1.1 戒毒康复期人员基本信息
        1.2 吸毒和复吸原因及社会行为资料
    2 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变化
        2.1 实验组rTMS干预前后中医证素分布特征
        2.2 对照组伪刺激干预前后中医证素分布特征
        2.3 戒毒康复期人员干预前后病位证素积分变化
    3 rTMS/伪刺激干预前后面部红外分区平均温度变化
    4 戒毒康复期人员面部红外温度变化与病位证素变化相关性
讨论
    1 戒毒康复期的中医认识及现代评价方法
        1.1 戒毒康复期的中医认识
        1.2 戒毒康复期的现代评价方法
    2 戒毒康复期人员基础资料分析
    3 戒毒康复期人员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分析
        3.1 戒毒康复期人员病位证素分布特征分析
        3.2 戒毒康复期人员病性证素分布特征分析
    4 戒毒康复期人员干预前后病位证素变化分析
        4.1 rTMS刺激DLPFC的治疗效果
        4.2 rTMS对中医病位证素变化原因分析
    5 戒毒康复期人员中医病位证素与面部分区相关性分析
        5.1 肾、胆证素与面部B1、C4区域相关性成因分析
        5.2 肾、胆、胃证素与面部A5区域相关性成因分析
    6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毒品成瘾者中医PRO量表》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稽延性戒断症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CiteSpace近5年重复经颅磁刺激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和检索策略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年发文量
    2.2 作者
    2.3 国家(地区)及机构
    2.4 共被引分析
    2.5 研究热点及前沿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
        2.5.3 关键词时间演化分析
        2.5.4 关键词Burst分析
3 讨论

(4)“固本培元”揿针疗法对奥氮平所致脾肾阳虚型肥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固本培元”揿针疗法对奥氮平所致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临床评价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AMPK/SIRT1/PGC-1α通路揿针对奥氮平诱导肥胖大鼠PPARγ调控作用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相关疾病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苯丙胺类兴奋剂戒断后所致精神症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苯丙胺类兴奋剂
2 ATS戒断后所致的精神症状
    2.1 现代医学对ATS戒断后所致精神症状的认识
    2.2 传统中医学对ATS戒断后所致精神症状的认识
3 ATS戒断后所致精神症状的治疗
    3.1 现代医学
        3.1.1 西药治疗
        3.1.2 心理行为治疗
    3.2 传统中医学
        3.2.1 中药治疗
        3.2.2 针刺治疗
        3.2.3 其他中医疗法
4 小结与展望

(6)时空针灸飞腾八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失眠的危害
        1.2 药物治疗失眠的局限性
        1.3 针灸治疗失眠的优势
        1.4 时空针灸飞腾八法的研究意义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对象
        3.1 病例来源
        3.2 样本量计算
        3.3 诊断标准
        3.4 纳入标准
        3.5 排除标准
        3.6 脱落及剔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设计方法
        4.2 分组方法
        4.3 试验材料
        4.4 选穴处方
        4.5 操作方法
        4.6 观察周期
        4.7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4.8 统计方法
        4.9 技术路线
        4.10 安全性评价
        4.11 依从性评价
        4.12 伦理学原则
    5 研究结果
        5.1 病例完成情况
        5.2 基线资料
        5.3 治疗2周后疗效分析
        5.4 治疗4周后疗效分析
        5.5 治疗结束1月后疗效分析
        5.6 治疗结束2月后疗效分析
        5.7 两组疗效变化趋势对比
        5.8 安全性分析
        5.9 依从性分析
    6 讨论
        6.1 时空针灸飞腾八法与疾病治疗的关系
        6.2 时空针灸飞腾八法治疗失眠的优势
        6.3 飞腾八法的计算和整理
        6.4 研究方案的确立
        6.5 试验结果分析
        6.6 问题与展望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1.病名溯源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中医药治疗
    5.针灸治疗
        5.1 毫针
        5.2 电针
        5.3 温针
        5.4 灸法
    6.其他治疗
    7.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现代医学对不寐的研究现状
    1 失眠的定义及主要表现
        1.1 失眠的定义
        1.2 失眠的主要表现
    2 失眠的流行病学研究
    3 睡眠生理
    4 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1 失眠的病因学研究
        4.2 失眠的生理病理机制
    5 失眠的诊断标准
    6 失眠的治疗
        6.1 药物治疗
        6.2 认知行为疗法
        6.3 物理治疗
        6.4 其他疗法
    7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
    附录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附录3 焦虑自评量表(SAS)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耳鸣的认识
        1.1 病名起源
        1.2 病因病机
        1.3 病位归经
        1.4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于耳鸣的认识
        2.1 耳鸣的发病机制
        2.2 耳鸣的临床分类
        2.3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注意事项
        2.4 观察指标
        2.5 安全性评价
        2.6 疗效评定标准
        2.7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1.4 两组患者病位情况比较
        1.5 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
        1.6 两组患者治疗前TEQ评分比较
        1.7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1.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听力损失情况比较
        1.9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量表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EQ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损失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量表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3 安全性评价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立题依据
        1.1 耳鸣西医机制
        1.2 耳鸣中医机制
        1.3 针灸治疗耳鸣的理论依据
    2 针刺选穴依据
    3 刺络放血的理论依据
        3.1 刺络放血渊源
        3.2 刺络放血中医机制
        3.3 刺络放血西医机制
        3.4 刺络放血与耳鸣证型间的相关研究
        3.5 刺络放血选穴依据
    4 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治疗耳鸣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排除及终止试验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终止试验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法
    4.2 网络药理学数据收集方法
    4.3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6 临床资料分析
7 研究结果
    7.1 中医证候标准有效率比较
    7.2 BPRS量表总分评分比较
    7.3 BPRS量表分类评分比较
    7.4 两组血脂四项治疗前比较
    7.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比较
    7.6 观察组患者案例举隅
    7.7 珠母导痰汤-精神分裂症作用靶点
8 讨论
    8.1 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治
    8.2 自拟珠母导痰汤药物组成分析
    8.3 精神分裂症西医诊断
    8.4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分析
    8.5 服药依从性分析
    8.6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标准(北京海斯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监制)
    观察组患者案例举隅相关检查报告
主要缩略词表
综述 精神分裂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筛选流程
    1.6 评价方法
        1.6.1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1.6.2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入选文献的特征及质量评价
    2.2 临床试验疗效及结果分析
    2.3 敏感性分析
    2.4 纳入文献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疗效分析
    3.2 安全性分析
    3.3 纳入研究的设计分析

(10)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研究
2 临床研究
    2.1 针对疾病整体的治疗
        2.1.1 特定穴位
        2.1.2 辨证施治
        2.1.3 电针
        2.1.4 头针
        2.1.5 其他方法
    2.2 针对不同的靶症状的治疗
        2.2.1 针对不同的症状及功能
        2.2.2 针对精神分裂症继发症状
        2.2.3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
3 问题与思考

四、电针治疗顽固性幻听的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针药结合对痰湿阻滞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J]. 沈含冰,赵海音,陈剑华,陆云圻,潘令仪.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11)
  • [2]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下戒毒康复期人员面部红外热成像图与中医证素变化研究[D]. 李琛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CiteSpace近5年重复经颅磁刺激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J]. 郑和平,张波,李雨谿,钟冬灵,田艳萍,李涓,郑重,金荣疆. 康复学报, 2021(01)
  • [4]“固本培元”揿针疗法对奥氮平所致脾肾阳虚型肥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新昕.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5]苯丙胺类兴奋剂戒断后所致精神症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J]. 俞捷,梁艳,顾尤,孔璟怡,高晓悦.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4)
  • [6]时空针灸飞腾八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D]. 龙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宁.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D]. 张荻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
  • [9]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Meta分析[J]. 赵隽乔,马铁明. 针刺研究, 2018(12)
  • [10]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J]. 李茂生,邬志美. 湖南中医杂志, 2017(09)

标签:;  ;  ;  ;  ;  

电针治疗顽固性幻听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