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禽肺病毒的分离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徐秀,朱文韶[1](2021)在《鸡、火鸡偏肺病毒感染的分析诊断和防控》文中研究指明禽偏肺病毒(aMPV)感染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最初由禽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禽肺炎病毒感染、火鸡鼻气管炎或鸡的头部肿胀综合征。在鸡和火鸡身上主要表现为咳嗽、鼻窦水肿、流涕、饮食下降、饮水减少等。通过以上病症可提示为禽偏肺病毒感染,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预防此病的发生,禽场应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保护和良好的卫生措施。
熊晴帆,陈蔚[2](2021)在《野鸟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一些鸟类的移动和迁徙,携带某些病原的鸟类可能将病原传播到不同的地方,从而导致疾病的爆发和流行。对野鸟传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以及真菌性疾病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谢智博[3](2021)在《河南省漯河市人偏肺病毒的流行特点及基因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了解2017年10月~2019年6月河南省漯河市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的病毒性病原谱构成及其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特征,为SARI病例的临床诊治及其预防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描述我国HMPV相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探究河南省漯河市流行的HMPV病毒基因特征以及基因变异变迁规律。材料与方法基于我国SARI病例监测方案,于2017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采集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SARI住院病例的咽拭子,收集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信息。采用多重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RT-PCR)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 19 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检测,分析病毒阳性病例病原谱构成情况。对筛选出的HMPV阳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 HMPV G 基因及代表株全基因组序列扩增,使用Sanger一代测序的方法获得基因序列。结合全球G基因或全基因组代表株,采用MEGA7.0进行基因变异和亲缘性关系分析,并分析比较全基因组序列中各基因型组间和组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使用BioEdit和BEAST软件做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21例SARI病例,64.38%咽拭子标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阳性。病毒性病原谱鉴定结果如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9.78%,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为19.39%,并居首位,其次为鼻病毒(9.58%)和副流感病毒(9.32%)。5岁以下儿童以HRSV感染为主,5岁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感染为主。各病毒混合感染率达15.84%。2.HMPV阳性率为7.05%。2岁以下儿童HMPV阳性率最高,5岁以下儿童占HMPV感染的84.72%。HMPV主要在10月到次年5月流行,并且在3月~5月出现流行高峰。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主,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3.本研究共完成43株G基因全长扩增,其基因型鉴定分布如下:A亚型中A2b基因型1例、A2c基因型31例,B亚型中B1基因型5例、B2基因型6例,未检出A1和A2a基因型。4.对本研究获得的31株HMPV A2c基因型序列与A2c基因型原型株(Genebank号JX082176)进行比对,结果显示:31株A2c基因型病毒序列中,有22株病毒序列在G基因出现了 111个核苷酸片段的重复插入,在进化树中与日本A2b111 nt-dup序列形成独立分支;另有6株病毒序列在G基因出现了180个核苷酸片段的重复插入,在进化树中与日本、西班牙、克罗地亚等地流行的A2b180nt-dup聚集在一起。依据基因亲缘性关系和最新的参考文献,本研究将全球发现的所有含有111和180个核苷酸片段的重复插入变异株统一命名为HMPV A2c111 nt-dup和A2c180nt-dup重复插入变异株。这两种变异株的G蛋白上分别增加37个或60个氨基酸,插入区域分别增加12-13个或25个O糖基化位点。B亚型未出现重复插入变异情况。5.本研究挑选一株含有1 1 1个核苷酸片段重复插入的变异株,即A2c111nt-dup变异株(标本号:SA20180159),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序列分析结果证实其基因组全长为13.45kb。在整个基因组中,除G基因有1 1 1个核苷酸重复序列插入外,其他部分未发生插入或缺失变异情况。SA20180159变异株与三株日本流行的含有1 1 1个核苷酸片段重复插入变异株相比,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为 99.26%~99.33%。6.对全基因组不同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变异程度研究结果发现:G蛋白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值为61.2%,低于SH基因(77.9%)和其它基因(86.20%~90.07%),表明在全基因组序列中G蛋白编码基因变异最大。7.本研究获得的A2c111 nt-dup变异株,即SA20180159变异株,与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流行的HMPV全基因组序列代表株进行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全基因组与各蛋白基因编码区(除M2-1外)构建的进化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均可分为6个基因型,即A1、A2a、A2b、A2c、B1、B2。研究结论1.2017年10月-2019年6月,河南省漯河市SARI住院病例呼吸道样本中,病毒性病原检出较多,病毒总阳性率为64.38%。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并居首位),其次是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混合感染以HRSV、流感病毒、鼻病毒常见。2.河南省漯河市SARI住院患者中HMPV,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且随着年龄的增长,HMPV阳性率逐渐下降。流行季节在秋末到次年夏初,并在3月-5月达到流行高峰。3.河南省漯河市HMPV以A2b、A2c、B1和B2四种基因型共同循环,以A2c为优势流行基因型(82.35%)。4.本研究首次在中国发现A2c180nt-dup和A2c111 nt-dup两种重复插入变异株的流行,且这2种变异株在我国河南省漯河市于2017年-2019年逐渐成为优势流行株,BEAST分析估计其起源时间约为2009年。需要进一步在我国其他地区进行HMPV连续监测,以了解这两种变异株在我国其他地区的流行情况及进化模式。引起相似临床症状的另一种呼吸道病毒RSV的BA9和ON1基因型病毒也具有类似的重复插入变异(分别在G基因有60和72个核苷酸的重复插入),自发现以来,BA9和ON1基因型RSV病毒在短时间内其流行范围逐步扩大至全球20多个国家。这种在HMPV出现的相似重复插入变异是否也是HMPV进化的关键模式?该重复变异是否和病毒适应性相关,从而导致该变异株在人群中的优势流行?这些关键问题均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5.基于全基因组及各蛋白基因编码区(除M2-1外)的基因分型结果基本一致。在整个基因组中,G基因核苷酸变异程度最高,并出现111或180个核苷酸片段的重复插入变异。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G基因可用于HMPV病毒分子分型依据,能更好追溯病毒传播路径并分析HMPV基因变异变迁规律。
包媛玲,何锡栋,于蒙蒙,刘鹏,陶蓉蓉,肖美丽,王素艳,李欣翼,张卓,刘爱晶,张艳萍,刘长军,祁小乐,王笑梅,高玉龙[4](2021)在《B亚型禽偏肺病毒对蛋鸡的致病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B亚型禽偏肺病毒(aMPV/B)对蛋鸡的致病性,将aMPV/B LN16株经Vero细胞传代培养,通过点眼滴鼻的方式感染9周龄蛋鸡。感染后第2天,感染组蛋鸡开始出现流鼻涕,并伴有鼻痂等症状,发病率为92.3%。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组蛋鸡在感染后1~5 d排毒。感染后第4天,感染组蛋鸡的哈氏腺、气管、喉头及鼻甲骨内均有病毒分布。感染后7~21 d,感染组蛋鸡的a MPV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感染组蛋鸡的鼻甲骨、肺脏、气管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研究表明,a MPV/B可以感染蛋鸡并引起发病。
姜楠,姜利建,孙福亮,王楷宬,王素春[5](2020)在《禽偏肺病毒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irus,aMPV)可感染火鸡、鸡、鸭以及一些野生禽类,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造成继发感染,导致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和产蛋率下降等症状。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呈地方性流行,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以国内外对aMPV在禽类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分析研究报道为基础,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毒分离鉴定和防治的角度,对其在禽类中的感染情况和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简要概述;比较多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为建立快速、简便、实用的aMPV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马秀丽,刘存霞,亓丽红,胡峰,裴宗飞,于可响,黄兵,李玉峰,宋敏训,艾武[6](2017)在《一起禽肺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的研究报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山东省一起疑似禽肺病毒感染的病例中分离到1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9),未分离到禽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irus,APV),但血清学检测发现APV-ELISA抗体参差不齐。根据已公布的APV的G基因和AIV-H9的H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引物,进行RT-PCR扩增,结果得到大小为692 bp和1683 bp的目的条带;测序分析发现,该发病鸡场感染的APV(SD/RZ/15)G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登录的B型AP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92.1%-94.5%)且遗传距离最近,处于同一个分支。分离到的AIV-H9毒株(CK/SD/RZ/H9/15)的HA基因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3%98.9%,遗传进化关系分析表明该分离毒株与近几年分离的H9处于同一个分支上。综合上述试验结果,确定该病例为B型APV与AIV-H9的混合感染引起。
苏晓娜[7](2017)在《水禽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VP3-ELISA方法的建立》文中指出水禽细小病毒包括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是引起水禽细小病毒病的两种重要病原,这两种病毒主要感染雏鹅和雏番鸭,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制约水禽业发展。这两者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方面极其相似,血清抗体也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性,常规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不能将两者区分,这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于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份期间对我国南方5个省份部分鸭场进行水禽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通过建立特异的PCR诊断方法对临床病例进行确诊。统计结果表明,MDPV疫情多发于冬春季节,自2016年以来,GPV疫情呈爆发式增长,在调查的鸭场中福建区域疫情最为严重。动物回归试验表明,GPV和MDPV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相似,GPV较MDPV攻毒后发病早、病程急。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的水禽细小病毒株的全基因序列,共分别设计了6对引物扩增水禽细小病毒基因组的ITR区和编码区,通过改进全基因克隆方法,共获得11株水禽细小病毒全基因序列。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ITR及编码区的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新分离毒株可分为3个分支:经典MDPV分支、SAAS-SHNH新型MDPV分支和GPV分支;2)新分离毒株LHX以及鹅细小病毒疫苗株YM的基因组发生了MDPV与GPV的重组,重组主要发生在VP3片段;3)在同一分支毒株之间的同源性,VP3>VP1>NS1,而对于不同分支的毒株之间的同源性,NS1>VP1>VP3;4)鹅细小病毒疫苗株SYG50、YM株和新分离毒株LHX在80110位有连续碱基缺失,番鸭细小病毒疫苗DHN、M株和新分离毒株YFL、WZQ缺失第110140位碱基,这些变异是否是疫苗株之间的共性变异,以及新分离毒株是否与疫苗株发生重组,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5)2015年分离毒株MSY、WZH和DQF株与经典MDPV分支的代表毒株相似性极高;而2016年新分离毒株YFL、LHX和WZQ株,出现了许多与SAAS-SHNH分支及GPV分支相似的变异,说明番鸭上GPV和MDPV之间发生重组的变异越来越常见。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MDPV-VP3蛋白为免疫原免疫小鼠,获得2株分泌抗MDPV-VP3蛋白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G1和2G5。亚类鉴定结果显示,两株单抗均为IgG1亚类。Western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能与天然MDPV结合。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MDPV-VP3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能检测血清中MDPV的Ig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对MDPV抗体特异性强,与GPV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好,临床样品检测符合率高、应用前景广。
谢志勤,谢芝勋,范晴,邓显文,谢丽基,罗思思,黄莉,黄娇玲,张艳芳,王盛,张民秀,奉彬,刘加波,庞耀珊[8](2016)在《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根据GenBank中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和禽肺病毒F基因的保守序列,通过Blast进行比对,在各自保守的基因序列中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分别为569bp和424bp,应用这两对引物建立了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和临床样品验证。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以验证本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都能扩增出大小为569bp的片段,参试的禽肺病毒毒株扩增出424bp的片段,没有其他条带出现,而对照的参试毒株在569bp和424bp处没有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能检测到10pg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RNA模板。应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对广西采集的病鸡样品132份进行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的样品有6份,禽肺病毒阳性的样品2份;随机各挑取2份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经比对分析,2份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PCR产物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No.JF715045.1)100%同源,2份禽肺病毒阳性PCR产物与禽肺病毒株(No.AF187154)100%同源。本试验建立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可以用于临床快速准确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
韩文格[9](2016)在《对禽肺病毒的认识》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鸡群中时有所见肺病毒感染,给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烦恼,现将有关禽肺病毒的资料信息汇总如下,供同行参考。
巩新民,李玉燕,郭龙宗[10](2016)在《肉种鸡禽偏肺病毒分离株的鉴定》文中提出我们从山东省烟台、威海肉种鸡场送检的患肿头综合征的鸡中采用PCR方法检测到a MPV阳性株,通过鸡胚气管环及Vero细胞培养分离到2株a MPV病毒,命名为Y1株、Y2株。对鸡胚气管环培养液第2代阳性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显示,这两株病毒之间的G基因的同源性为99.5%;Y1株、Y2株与海博莱a MPV疫苗株同源性分别为96.3%、95.8%;Y1、Y2株与Gen Bank中B亚型a MPV的G基因同源性为96.3%-97.9%。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鸡群a MPV抗体,发现鸡群中普遍存在感染,a MPV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二、禽肺病毒的分离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禽肺病毒的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鸡、火鸡偏肺病毒感染的分析诊断和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病原分析 |
3 流行病学 |
4 临床症状 |
5 病理变化 |
6 诊断要点 |
7 防控措施 |
(2)野鸟与传染性疾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病毒性疾病 |
1.1 禽流感 |
1.2 新城疫 |
1.3 禽痘 |
1.4 禽肺病毒感染 |
1.5 鸭瘟 |
1.6 鸭坦布苏病毒病 |
1.7 日本脑炎 |
1.8 西尼罗病毒病 |
1.9 东方马脑炎 |
1.10 传染性法氏囊病 |
1.11 鸡传染性贫血病 |
1.12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 |
1.13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 |
2 细菌性疾病 |
2.1 禽分支杆菌感染 |
2.2 弯曲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 |
2.3 大肠杆菌感染 |
2.4 其他细菌性疾病 |
3 寄生虫病 |
4 真菌类疾病 |
5 其他重要疫病 |
5.1 衣原体病 |
5.2 莱姆病 |
5.3 Q热 |
6 防控建议 |
7 结语 |
(3)河南省漯河市人偏肺病毒的流行特点及基因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1 人偏肺病毒流行病学特点 |
2 人偏肺病毒感染临床表现 |
3 人偏肺病毒鉴定及检测 |
4 人偏肺病毒基因组特征及基因型划分 |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1 标本来源 |
1.1 研究对象 |
1.2 标本采集及运输 |
2 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 |
2.1 主要试剂 |
2.2 仪器设备 |
2.3 主要耗材 |
3 技术路线 |
4 实验方法及步骤 |
4.1 核酸提取 |
4.2 多重荧光定量RT-PCR |
4.3 HMPV G基因扩增 |
4.4 HMPV全基因组序列扩增 |
4.5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鉴定PCR产物 |
4.6 PCR产物回收纯化及序列测定 |
4.7 测序结果处理及拼接 |
5 HMPV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
5.1 G基因亲缘关系分析 |
5.2 G蛋白潜在糖基化位点预测 |
5.3 G基因进化分析 |
5.4 全基因组及不同编码基因序列亲缘关系分析 |
5.5 遗传距离估计 |
6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SARI病例特征及病原谱构成 |
1.1 样本人群特征 |
1.2 病毒性病原谱构成情况 |
1.3 混合感染 |
2 SARI病例中HMPV流行特征 |
2.1 HMPV检出情况 |
2.2 HMPV人群分布特征 |
2.3 HMPV感染时间分布特征 |
2.4 HMPV感染临床特征 |
3 HMPV阳性标本G基因特征分析 |
3.1 HMPV G基因序列扩增及测定 |
3.2 HMPV G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 |
3.3 HMPV G基因变异分析 |
3.4 G蛋白氨基酸变异分析 |
3.5 G蛋白糖基化位点预测 |
3.6 HMPV A亚型G基因进化分析 |
4 HMPV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
4.1 全基因组序列扩增结果 |
4.2 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析 |
4.3 全基因组序列亲缘关系分析 |
4.4 不同基因型全基因组遗传距离分析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偏肺病毒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情况 |
(4)B亚型禽偏肺病毒对蛋鸡的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病毒毒株及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病毒的增殖及TCID50测定 |
1.4 病毒对蛋鸡的致病性 |
1.5 病原检测 |
1.6 病理组织学观察 |
1.7 抗体水平检测 |
2 结果 |
2.1 病毒繁殖与毒价测定 |
2.2 临床症状 |
2.3 排毒情况 |
2.4 组织分布 |
2.5 血清抗体水平 |
2.6 病理组织学观察 |
3 讨论 |
4 结论 |
(5)禽偏肺病毒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
1.1 病原分类 |
1.2 形态学和理化性质 |
1.3 基因组特征 |
2 流行病学 |
2.1 自然宿主和易感动物 |
2.2 传播途径 |
2.3 感染后临床症状 |
3 病毒分离鉴定 |
3.1 分离方法 |
3.1.1 鸡胚培养 |
3.1.2 气管环培养 |
3.1.3 细胞培养 |
3.2 检测方法 |
4 防治 |
4.1 预防 |
4.2 疫苗研制与应用 |
4.3 治疗 |
5 结语 |
(6)一起禽肺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的研究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料来源 |
1.2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 |
1.3 病毒分离 |
1.4 发病鸡群的抗体检测 |
1.5 RT-PCR鉴定 |
1.6 序列分析 |
2 结果 |
2.1 病毒分离 |
2.2 发病鸡群的抗体检测 |
2.3 序列分析 |
3 讨论 |
(7)水禽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VP3-ELISA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前言 |
1.1 细小病毒概述 |
1.2 水禽细小病毒的概况 |
1.2.1 GPV概况 |
1.2.2 MDPV概况 |
1.3 病毒生物学特征 |
1.3.1 水禽细小病毒的分类特征 |
1.3.2 形态特点和理化特征 |
1.3.3 宿主范围与培养特性 |
1.3.4 血凝特性 |
1.3.5 血清型 |
1.4 细小病毒成员之间的关系 |
1.4.1 GPV和MDPV之间的关系 |
1.4.2 与其他细小病毒的关系 |
1.5 分子生物学特性 |
1.5.1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
1.5.2 基因编码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 |
1.6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
1.6.1 GPV |
1.6.2 MDPV |
1.7 GPV和MDPV的诊断 |
1.7.1 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
1.7.2 直接检查病毒抗原 |
1.7.3 电镜检查 |
1.7.4 分子生物学鉴定 |
1.7.5 血清学诊断方法 |
1.8 防控措施 |
1.8.1 管理措施 |
1.8.2 免疫接种 |
1.8.3 治疗措施 |
1.9 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1.10 ELISA方法的研究进展 |
1.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水禽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离鉴定 |
2.1 材料 |
2.1.1 病料来源 |
2.1.2 动物回归试验攻毒毒株 |
2.1.3 实验动物 |
2.1.4 质粒、菌株 |
2.1.5 试剂及耗材 |
2.1.6 主要实验仪器 |
2.1.7 培养基和试剂配置 |
2.2 方法 |
2.2.1 南方部分省份鸭场GPV及MDPV发病情况调查 |
2.2.2 病毒分离与鉴定 |
2.2.3 动物回归试验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病毒的分离 |
2.3.2 电镜观察 |
2.3.3 PCR鉴定 |
2.3.4 病料的实验室PCR鉴定结果与统计分析 |
2.3.5 动物回归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水禽细小病毒全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3.1 材料 |
3.1.1 毒株 |
3.1.2 质粒和菌株 |
3.1.3 试剂及耗材 |
3.1.4 主要实验仪器 |
3.1.5 培养基和试剂配置 |
3.2 方法 |
3.2.1 细小病毒总DNA的提取 |
3.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3.2.3 细小病毒DNA的退火 |
3.2.4 DNA的酶切 |
3.2.5 PCR扩增 |
3.2.6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和纯化 |
3.2.7 PCR纯化产物与载体连接 |
3.2.8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
3.2.9 阳性菌落的筛选和鉴定 |
3.2.10 测序与序列拼接 |
3.2.11 基因组进化分析 |
3.2.12 全基因重组分析 |
3.3 结果 |
3.3.1 全基因分段克隆结果 |
3.3.2 全基因序列分析和进化分析 |
3.3.3 全基因重组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MDPV-VP3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4.1 材料 |
4.1.1 病毒 |
4.1.2 血清 |
4.1.3 菌株与载体 |
4.1.4 细胞及实验动物 |
4.1.5 主要试剂及耗材 |
4.1.6 主要实验仪器 |
4.1.7 培养基和试剂配置 |
4.2 方法 |
4.2.1 番鸭细小病毒的增殖 |
4.2.2 细小病毒DNA的提取 |
4.2.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4.2.4 PCR扩增 |
4.2.5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和纯化 |
4.2.6 回收的VP3片段,pCzn1质粒的双酶切及纯化 |
4.2.7 pCzn1‐ VP3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4.2.8 pCzn 1‐ VP3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Arctic Express |
4.2.9 pCzn 1‐ VP3融合蛋白诱导表达与可溶性分析 |
4.2.10 SDS-PAGE分析蛋白的表达 |
4.2.11 His-VP3包涵体蛋白的变复性 |
4.2.12 Ni柱亲和纯化融合蛋白 |
4.2.13 Western-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 |
4.2.14 用Bradford的方法测定纯化的His-VP3蛋白浓度 |
4.2.15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4.2.16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4.3 结果 |
4.3.1 VP3基因的扩增 |
4.3.2 菌液PCR鉴定 |
4.3.3 重组质粒pCzn 1‐ VP3双酶切鉴定 |
4.3.4 融合蛋白His-VP3的表达分析 |
4.3.5 融合蛋白His-VP3的变复性及纯化分析 |
4.3.6 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反应原性 |
4.3.7 用Bradford的方法测定蛋白浓度 |
4.3.8 小鼠免疫及小鼠血清效价检测 |
4.3.9 融合后细胞上清效价检测 |
4.3.10 亚克隆细胞定株 |
4.3.11 腹水效价的检测 |
4.3.12 单克隆抗体纯化 |
4.3.13 单克隆抗体的亚型鉴定 |
4.3.14 单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
4.3.15 用Bradford的方法测定纯化单抗浓度 |
4.3.16 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 Blot鉴定 |
4.3.17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
4.3.18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鉴定单抗 |
4.4 讨论 |
第五章 MDPV VP3-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5.1 材料 |
5.1.1 血清 |
5.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5.1.3 主要实验仪器 |
5.1.4 培养基和试剂配置 |
5.2 方法 |
5.2.1 MDPV VP3-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
5.3 结果 |
5.3.1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5.4 讨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所获奖励和论文发表情况 |
(8)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用毒株 |
1.1.2 试验用SPF鸡胚 |
1.1.3 仪器和试剂 |
1.2 方法 |
1.2.1 引物合成 |
1.2.2 病毒的增殖及处理 |
1.2.2.1 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增殖及处理 |
1.2.2.2禽肺病毒的增殖及处理 |
1.2.3 临床样品收集及处理 |
1.2.4 RNA的提取 |
1.2.5 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 |
1.2.6 扩增产物的检测 |
1.2.7 特异性及敏感性试验 |
1.2.8 临床样品的检测 |
1.2.9 序列分析比对验证 |
2 结果 |
2.1 RT-PCR扩增产物检测 |
2.2 RT-PCR扩增条件优化的确定 |
2.3 特异性及敏感性试验 |
2.4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
2.5 序列分析验证 |
3 讨论 |
(9)对禽肺病毒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禽肺病毒普遍存在 |
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变化 |
4 疾病诊断 |
5 防控措施 |
(10)肉种鸡禽偏肺病毒分离株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料、SPF鸡胚 |
1.2 试剂 |
1.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1.4 样品的鉴定 |
1.4.1 引物 |
1.4.2 组织RNA的提取 |
1.4.3 目的片段的扩增 |
1.5 临床剖检 |
1.6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1.6.1.1病毒的气管环分离培养 |
1.6.1.2病毒的Vero细胞分离培养 |
1.6.2 病毒的鉴定 |
1.6.2. 1 气管环及细胞培养液的RNA提取 |
1.6.2. 2 气管环培养液及Vero细胞液目的片段的扩增及测序 |
1.7 肉种鸡禽肺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
2 结果 |
2.1 肺脏组织PCR检测结果 |
2.2 临床表现与剖检变化 |
2.3 气管环及Vero细胞培养PCR检测结果 |
2.4 Y1株和Y2株的G基因与其他毒株同源性比较 |
2.5 种鸡群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
3 讨论 |
四、禽肺病毒的分离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鸡、火鸡偏肺病毒感染的分析诊断和防控[J]. 徐秀,朱文韶. 饲料博览, 2021(08)
- [2]野鸟与传染性疾病研究[J]. 熊晴帆,陈蔚. 畜禽业, 2021(07)
- [3]河南省漯河市人偏肺病毒的流行特点及基因特征分析[D]. 谢智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4]B亚型禽偏肺病毒对蛋鸡的致病性研究[J]. 包媛玲,何锡栋,于蒙蒙,刘鹏,陶蓉蓉,肖美丽,王素艳,李欣翼,张卓,刘爱晶,张艳萍,刘长军,祁小乐,王笑梅,高玉龙. 中国家禽, 2021(06)
- [5]禽偏肺病毒研究进展[J]. 姜楠,姜利建,孙福亮,王楷宬,王素春. 中国动物检疫, 2020(03)
- [6]一起禽肺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的研究报道[J]. 马秀丽,刘存霞,亓丽红,胡峰,裴宗飞,于可响,黄兵,李玉峰,宋敏训,艾武.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7(06)
- [7]水禽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VP3-ELISA方法的建立[D]. 苏晓娜.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肺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谢志勤,谢芝勋,范晴,邓显文,谢丽基,罗思思,黄莉,黄娇玲,张艳芳,王盛,张民秀,奉彬,刘加波,庞耀珊. 动物医学进展, 2016(12)
- [9]对禽肺病毒的认识[J]. 韩文格.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6(12)
- [10]肉种鸡禽偏肺病毒分离株的鉴定[A]. 巩新民,李玉燕,郭龙宗. 第五届(2016)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全球肉鸡产业研讨会论文集,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