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练习12 名言名句(2)(论文文献综述)
颜巧雅[1](2020)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文中提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000多年来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是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强大的精神支柱,其不仅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加快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文件,其中明确指出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之中。自2017年起,“一纲多本”的教科书时代正式结束,部编版教科书取代之前各版本教科书在全国陆续投入使用,至2019年止,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将全部使用部编版教科书,这也标志着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全面换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特别提到,在本套教科书的编写上力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充分融入到教科书当中去。由此,本研究选取整套12册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文本,针对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传统文化传承情况,此处的“传承”具体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静态传承;二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所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动态传承。因此,顺而确定了本研究的两大研究问题:一是从静态层面上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选排中呈现了哪些传统文化传承内容?二是从动态层面上调查分析教师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如何?首先,研究以语文课程标准、相关政策文件、已有相关研究和本研究文本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构建出信效度良好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框架;其次,采用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利用分析框架,分别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在各分析项目(包括选文、习作、练习、助读、图像五个系统)的呈现情况以及各分析类目(包括外显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汉语言文字文化、传统文学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文化、传统科技文化、传统宗教文化、传统哲学文化、中国古代教育、其他传统文化;内隐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发现了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选编的合理和亟待优化之处;再次,研究采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教师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编排建议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基于以上内容,为达到使小学语文教科书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笔者就如何使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及教师如何有效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张玲[2](2019)在《高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文中提出写作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文水平是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难操控的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许多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也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定位和思考,并纷纷为之寻找对策。然而,目前高中作文教学还普遍处于没有规则和条理可循的状态,耗时长、效率低的现象非常突出,甚至一些老师还没有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尚未对作文训练进行体系化的安排,许多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各行其道,教学缺乏计划,随意性较大;从学生角度看,他们对作文题材的选择与处理、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都不熟练,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不良影响,在此情形下,对高中作文教学进行序列化研究的意义无可比拟。本文以作文教学序列化为研究视角,主要研究2008年出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全文有五个章节,每章的内容如下:第一个模块,阐述高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主要内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引出作文,作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序列化的具体含义,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主要浅析作文序列化研究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意义。第二个模块,主要讨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的内容。第一节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梳理,主要包含:“阅读鉴赏”中的作文素材;“表达交流”中的作文专题;“梳理探究”中的作文练习;“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训练;以及“名着导读”部分的思考与探究。第二节重点是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的特点,即关注写作过程,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同时兼顾文体和作文训练思维。第三节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教学案例的形式来了解当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的使用状况和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针对不同主体进行调查,并将收回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绘制成图表,两者相结合进行概括分析,目的是找出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个模块,注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资源的系统开发与利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写作专题、课本范文、名着推荐与阅读、写作练习、思考探究练习几个方面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第二部分阐述写作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则,即:文体、环节、技巧三者整合;以文体为主线,三者相互补充;师本、生本有机统一。以教材为源头,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坚持读写结合、积累与训练相统一的原则,让语文教材成为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纽带。第四个模块,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构建序列化的作文教学模式。第一节是序列化的作文教学目标,包含总体目标、学段目标、教学重点。第二部分从作文教学内容的角度,通过仿写课本范文,积累作文素材,辅导学生的作文练习,传授学生写作方法。第三部分设计序列化的作文练习,遵循作业设计标准,将作文训练目标与写作专题的主题融合在一起,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内容多样、形式不一。第四部分在结合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关注教学实际,提出作文教学序列化设想,详细列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值得借鉴的的课本范文和作文练习。第五个模块,以作文教学序列化为指导思想,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第一根据立足于教材的阅读和写作系统,重视写作基础知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综合训练为主,分项训练为辅助的原则按照学段划分,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第二阐述具体的教学设计范例,如以“善待生命,学习论证”写作专题和以课文《寡人之于国也》进行作文素材积累与开发。
郎亚平[3](2020)在《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和实践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小学第一学段指的是小学一二年级,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本研究主要论述了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本研究的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分析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本研究选取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四种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全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概念界定和研究基础。本章首先对小学第一学段和口语交际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同时阐述了研究基础,包括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学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第二章是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本章分析了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包括直觉思维活跃、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人际交往有较强的期待和注意力稳定性不够。本章梳理出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具有四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提高学生语言初步体验、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其二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感受性语言思维能力;其三是增进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美感体验;其四是感受语言文化的历史和时代魅力。第三章是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章通过分析教学案例、访谈一线教师和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出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其一是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认识不够;其二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专项训练;其三是教师没有将思维养成融入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设计中;其四是教师对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的美感体验关注度不足;其五是教师没有注意到口语交际教学内涵的文化影响。本章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其一是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知识性单一理解影响教学价值的实现;其二是教师没有将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紧密联系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其三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中缺乏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养成的认识;其四是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审美因素缺乏认识;其五是教师对母语的文化内涵缺少根本认识。第四章是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策略。本章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应然价值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一共有四个方面的策略,其一是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到口语交际的语言实践中来,具体表现为五个步骤:一是引导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二是加强倾听能力的示范和训练,三是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四是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语言材料的积累,五是引导学生树立口语交际的自信;其二是激活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思维养成的兴趣和期待,具体表现为两个步骤:一是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兴趣、习惯,二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其三是将口语交际和学生生活关联起来体验口语交际过程的美,具体表现为两个步骤:一是开展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体验形式美,二是建构口语交际与真实生活的关联平台体验情感美;其四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母语的文化魅力,具体表现为三个步骤:一是引导学生对母语的文化发展产生兴趣,二是将必要的文化知识渗入到口语交际实践中,三是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运用中国优秀诗文。
杨刚华[4](2019)在《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策略研究 ——以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为例》文中认为目前,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学生往往不会写作文或者写不完作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写作素材有很大关系:学生平时积累写作素材的“量”和“质”不达标,缺乏对已有写作素材的深刻感悟和灵活运用;教师在指导高中生积累与运用写作素材方面,往往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策略。于是,学生往往“难为无米之炊”或者“有米也不会炊”。基于此,笔者针对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相应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期为当前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教学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研究综述;从概念上分别界定“写作素材”“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的定义;概述论文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范围、研究目标、理论依据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意义。从积累与运用两个方面来论述,印证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三部分,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存在的问题,并发掘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指导策略研究。针对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指导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教师指导学生从生活中、从范文中、从阅读中、从媒体中、从活动中、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六个切实可行的策略,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对应列举了写好周记本、自编作文集、阅读分享会、观新闻周刊、青梅微讲坛、创新积累本六个策略案例。第五部分,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指导策略研究。针对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指导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教师指导学生唤醒激活素材、解读重构素材、改造提升素材三个可操作、有实效的策略。第六部分,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教学案例与分析。选取笔者有代表性的案例,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第七部分,结语。
鹿琼瑶[5](2015)在《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卷名句名篇试题特点与教学建议》文中提出"默写常见的名言名句"既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知识点,也是促使中学生熟知中华优秀文化和提升自身修养与审美情趣的方式之一。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名句名篇试题多出自经典文学作品,考查遵循了稳中求变的原则,以教材内容为主,取材集中,注重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不过,名言名句默写考查仍以机械记忆为主,要求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相对较少,考查传统文化知识点的文学常识题目也不多。在对语文卷名句名篇试题进行文本分析和特点总结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名句名篇,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扩大课外阅读广度,在学习中兼顾语句和语境,并在默写名言名句时加强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李小娟[6](2014)在《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文中指出当下,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传承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当下的语文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依然十分明显,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本研究立足教学实践,力图结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经典着作,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文章第一章分析了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主要从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精神两个层面展开,并根据实践需要补充了有关资料。第二章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情况。第三章是对实践的总结、反思和重构。经过反思,文章认为若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二是渗透性原则;三是适度原则。文章以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复古、泥古,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培养书呆子或书橱,而是与传统对话,是培养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基础上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是着眼于学生自主的文化建构和人格建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底蕴的现代中国人。
马思璇[7](2021)在《高中小说节选文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教学界的改革,统编教材的推行,评价制度的改良,都在凸显“阅读”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阅读经典名着,可以汲取原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蕴,提升学生阅读文学的鉴赏力。小说节选文是学生接触小说原着的一种凭借,它不同于完整的小说,因“节选”而导致与非节选文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本文以“整本书阅读”理念为依据,以统编教材中收录的小说节选文为研究对象,分析教学案例的得失,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并作出教学设计。以促进当前小说节选文的教学更为合理,凸显区别。本文将从以下五个章节展开:第一章提出教学案例分析依据。梳理整本书阅读的相关概念及阅读要求,以及节选文所承担的教学功能,清楚它同整本书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分析所搜集到的小说节选文教学案例。分析对象以经典小说节选文篇目为主,在整本书阅读的视野下,观照其教学目标拟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流程设计三方面的内容。第三章总结小说节选文教学存在不足的原因。从教师自身层面而言,与其解读文本能力有关。从教学理念而言,缺乏整本书阅读的视野,对节选文的文本特性认识不足。同时还受客观条件所限。第四章提出小说节选文教学的实施对策。根据教案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第五章作出三篇具有代表性的小说节选文教学设计,考量节选文所占原着位置,其所承担的教材功能,思考为何节选此章节,文本解读的基础之上进行节选文的教学设计。
张宝云[8](2009)在《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学生华文名句精华学习难点及对策》文中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外国人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可是许多外国人发现他们在花费了很多精力学习,并且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后,却因对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东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导致仍然不能顺畅自如地交流,甚至还出现交际双方都不知所云的现象。这不但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打击了他们学好汉语的信心。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不应只注重外国人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的问题,也应注重因文化因素所带来的学习困难。有鉴于此,马来西亚政府将其对外汉语学习方向深化至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并重并行的重要内容层次。马来西亚教育部于1988年开始把“名句精华”学习项目编入国民中学(国中)华文综合课程纲要。迄今为止,关于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名句精华”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以学生为学习核心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有必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名句精华”教学进行一番探讨。本课题首先确立了“名句精华”学习在马来西亚华文教学中的地位,认为它是华文学习的一大重点,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所收集到各300份初、高中生及194份教师有关国民中学学生(国中生)“名句精华”学习难题及解决对策的问卷调查,在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国中生“名句精华”学习难点、难点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除此之外,本文也对国中生应用“名句精华”时的偏误进行分析。本调查结果发现:在“名句精华”学习上,国中生面对的主要难点是对“名句精华”的作者、出处缺乏认识,同时难以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和深奥的字词含义。学生还认为,“名句精华”数量过多或过长也造成记忆、背诵及默写的困难。总之,就学生而言,“名句精华”学习障碍主要在于是背景知识与文化认同。此外,就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而言,华文课程节数不足,学生缺乏与教师、同学交流的机会,并缺乏“名句精华”的参考资料,也都是重要原因。教师和学生在如何解决“名句精华”学习难题上,看法存在着明显差异,学生选择以教师为主导的解决方法,教师却选择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本文从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名句精华”的困难,使“名句精华”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华文,提高华文教学质量。
王敏[9](2020)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与挑战逐渐凸显,尤其是对一个国家文化传统带来巨大冲击,直接影响到本国公民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非常的重要和必要。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对促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语文课程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语文教材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因此本研究立足于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来探究低学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实况。本研究首先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然后,从汉字文化、汉语言文化等八个方面详细梳理了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接着,通过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总结了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改进策略。研究发现,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有可取之处,但也有不少尚待改进之处。小学语文教师们对向低学段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清晰,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向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多样;但同时,教师们认为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有低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和家庭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总体来说,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不甚理想:教师主动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不强,在识字教学和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限,忽视了教材插图中的传统文化要素等。这是由于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解读教材文本能力有限,接受传统文化培训有限等因素所致。最后,从课堂教学、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构建了渗透传统文化的改进策略。课堂教学方面:充分利用识字教学、古诗教学来渗透传统文化;贴近儿童生活,组织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来拓宽渗透路径。教师方面:从师范教育、教师在职培训以及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改进策略。学校方面:从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发挥教师群体文化榜样作用三个方面着手。
刘琪[10](2019)在《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作文教学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而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源泉。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相应写作理论为依据,对普通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和运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素材积累方式和渠道,指出现存素材积累方式的各项缺点与问题;对教师现有的作文指导策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目前作文指导方式存在的粗放性、不重视、轻练习、重讲授等突出矛盾;以佳作为标杆与学生日常练笔作文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发现作文素材使用方法上的典型不足之处。将典型而集中的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问题汇总,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探寻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探索关于作文素材专题教学的相关策略。强调作文教学应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积累的方式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归纳与总结方案进行整合加工;提出写作素材的运用,教师的指导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暴露的问题选择相应解决策略。同时,写作素材积累和运用的指导应灵活多变、重视兴趣激发。以现有的写作教学设计为参考,设计教学方案,用以结合写作素材积累和运用策略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
二、练习12 名言名句(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练习12 名言名句(2)(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求和重要课题 |
2.语文教科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3.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特殊性 |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 |
1.研究对象 |
2.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教科书 |
2.教材 |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4.传承 |
(五)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六)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内容分析法 |
3.访谈法 |
4.课堂观察法 |
(七)研究思路 |
(八)本研究的新意 |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框架的构建 |
(一)研究文本 |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框架的构建依据 |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
2.相关政策文件 |
3.已有研究对传统文化具体类目的划分 |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框架 |
1.分析项目 |
2.分析类目 |
(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框架的信效度 |
1.分析框架的效度保证 |
2.分析框架的信度保证 |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分析 |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呈现情况 |
1.选文系统 |
2.习作系统 |
3.练习系统 |
4.助读系统 |
5.图像系统 |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
1.外显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
2.内隐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的总结 |
1.对传统文化传承内容呈现形式的总结 |
2.对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总结 |
(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的评析 |
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的优长之处 |
2.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的亟待优化之处 |
三、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调查分析——以Q市S小学为例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及工具 |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
1.教师对部编版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认识情况 |
2.教师使用部编版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 |
3.教师对部编版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编排的改进建议和总体评价情况 |
四、依托小学语文教科书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 |
(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思考 |
1.合理选录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
2.优化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编排 |
3.构建体系化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
4.使传统文化传承内容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
5.提升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编写的科学化水平 |
(二)有效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
1.提升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
2.提高教师使用教科书的专业化水平 |
3.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 |
4.编写传统文化拓展读物与开设相关课程 |
5.增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高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意义 |
(二)创新之处 |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四、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
(一)从高中作文序列化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
(二)从开发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角度进行研究 |
(三)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写作体系 |
第一章 高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研究概述 |
第一节 作文教学序列化的概念界定 |
一、作文和作文教学 |
二、序列化和作文教学序列化 |
第二节 高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
二、符合新课标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
三、切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四、可以有效减轻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压力 |
第二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的研究 |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的结构和内容 |
一、“阅读与鉴赏”中的作文素材 |
二、“表达交流”中的写作专题 |
三、“梳理探究”中的写作训练 |
四、“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 |
五、“名着导读”中的思考与探究 |
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的特点 |
一、注重写作过程、读写结合 |
二、同时兼顾作文文体和作文训练思维 |
第三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的使用现状 |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使用状况的调查 |
二、高中作文专题“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三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写作资源的系统开发与利用 |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写作资源 |
一、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基本表达能力的写作资源 |
二、课本范文——弘扬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写作资源 |
三、名着导读———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写作资源 |
四、写作专题———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写作资源 |
五、探究练习———拓展话题和激发创造的写作资源 |
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一、写作资源的开发原则 |
二、写作资源的开发途径 |
第四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作文教学序列化的设想 |
第一节 教学目标定位 |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目标 |
第二节 作文教学内容定位 |
一、作文知识序列化 |
二、作文辅导序列化 |
第三节 作文练习序列化 |
第五章 高中作文教学序列化实践设计 |
一、设计原则 |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
(二)以综合训练为主,分层训练为辅 |
(三)立足于教材的阅读和写作体系,夯实基础知识 |
(四)以综合训练为主,分层训练为辅 |
二、作文教学设计范例 |
(一)以“善待生命—学习论证”专题为例 |
(二)以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为例,开发作文素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内容整理 |
附录Ⅱ——问卷设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和实践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小学第一学段 |
2.口语交际 |
(二)研究基础 |
1.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 |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学说 |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二、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 |
(一)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 |
1.直觉思维活跃 |
2.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
3.对人际交往有较强的期望 |
4.注意力稳定性不够 |
(二)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 |
1.提高学生语言初步体验、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
2.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感受性语言思维能力 |
3.增进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美感体验 |
4.感受语言文化的历史和时代魅力 |
三、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汇总 |
1.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汇总表 |
2.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汇总表 |
(二)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认识不够 |
2.教师缺乏对学生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专项训练 |
3.教师没有将思维养成融入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设计中 |
4.教师对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的美感体验关注度不足 |
5.教师没有注意到口语交际教学内涵的文化影响 |
(三)造成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问题的原因 |
1.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知识性的单一理解影响教学价值的实现 |
2.教师没有将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紧密联系纳入到教学中 |
3.教师的教学理念中缺乏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养成的认识 |
4.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审美因素缺乏认识 |
5.教师对母语的文化内涵缺少根本认识 |
四、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策略 |
(一)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到口语交际的语言实践中 |
1.引导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
2.加强倾听能力的示范和训练 |
3.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
4.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语言材料的积累 |
5.引导学生树立口语交际的自信 |
(二)激活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思维养成的兴趣和期待 |
1.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兴趣、习惯 |
2.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
(三)将口语交际和学生生活关联起来体验口语交际过程的美 |
1.开展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体验形式美 |
2.建构口语交际与真实生活的关联平台体验情感美 |
(四)引导学生认识到母语的文化魅力 |
1.引导学生对母语的文化发展产生兴趣 |
2.将必要的文化知识渗入到口语交际实践中 |
3.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运用中国优秀诗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4)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策略研究 ——以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现状的研究 |
1.2.2 关于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重要性的研究 |
1.2.3 关于写作素材积累指导策略的研究 |
1.2.4 关于写作素材运用指导策略的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4.1 写作素材 |
1.4.2 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
1.4.3 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范围 |
1.5.2 研究目标 |
1.5.3 理论依据 |
1.5.4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意义 |
2.1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指导的意义 |
2.1.1 促使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
2.1.2 促使学生阅读,扩容知识,增长见识 |
2.1.3 促使学生熟悉教材,提高语文成绩 |
2.1.4 促使学生激活写作动机 |
2.1.5 促使学生了解社会,全面发展 |
2.2 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指导的意义 |
2.2.1 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
2.2.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
2.2.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2.2.4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
第3章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方式 |
3.1.1 问卷调查 |
3.1.2 访谈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分析 |
3.2.2 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分析 |
3.2.3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分析 |
3.2.4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3.3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存在的问题 |
3.3.2 原因分析 |
3.4 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存在的问题 |
3.4.2 原因分析 |
第4章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指导策略 |
4.1 指导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
4.1.1 指导策略要点 |
4.1.2 策略例说:写好周记本 |
4.2 指导从范文中积累写作素材 |
4.2.1 指导策略要点 |
4.2.2 策略例说:自编作文集 |
4.3 指导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
4.3.1 指导策略要点 |
4.3.2 策略例说:阅读分享会 |
4.4 指导从媒体中积累写作素材 |
4.4.1 指导策略要点 |
4.4.2 策略例说:观新闻周刊 |
4.5 指导从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
4.5.1 指导策略要点 |
4.5.2 策略例说:青梅微讲坛 |
4.6 指导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
4.6.1 指导策略要点 |
4.6.2 策略例说:创新积累本 |
第5章 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指导策略 |
5.1 指导唤醒激活素材 |
5.1.1 概括归类道理(名言警句)素材 |
5.1.2 提炼浓缩事例(故事经历)素材 |
5.2 指导解读重构素材 |
5.2.1 发散训练同一素材 |
5.2.2 聚合训练不同素材 |
5.3 指导改造提升素材 |
5.3.1 裁剪精炼 |
5.3.2 仿写延伸 |
5.3.3 点题扣题 |
5.3.4 言之有序 |
第6章 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教学案例与分析 |
6.1 《作文练习讲评课兼谈写作素材的积累及运用》教学实践过程 |
6.2 《作文练习讲评课兼谈写作素材的积累及运用》教学实践分析 |
第7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B:高中生写作素材运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C: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D: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现状的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5)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卷名句名篇试题特点与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4年高考语文名句名篇试题的分类统计 |
(一)题量与分值 |
(二)体裁与所属年代 |
(三)汉字分布 |
(四)篇数和句数 |
(五)考查形式 |
(六)出处 |
(七)作者 |
二、2014年高考语文名句名篇试题的特点 |
(一)名句名篇考查遵循稳中求变原则,以教材中的经典作品为主 |
(二)特别关注汉字书写能力的养成 |
(三)名言名句默写以机械记忆为主,较少考查文本理解 |
(四)文学常识缺失,文学审美有待提高 |
三、教学建议 |
(一)扩大课外阅读的广度 |
(二)既重语句又重语境 |
(三)加强学生汉字书写规范 |
(四)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
(6)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及其补充 |
第一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知识重点 |
一、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
二、 精挑细选的文化典籍 |
三、 闻名世界的科技工艺 |
四、 大浪淘沙的文学艺术 |
五、 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 |
六、 细致入微的礼仪文化 |
七、 叹为观止的建筑文化 |
第二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
一、 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 |
二、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
三、 孝亲敬长、由己及人的仁爱精神 |
四、 修身养徳、厚德载物的崇德精神 |
五、 尊师重道、尊重人才的尚贤精神 |
六、 天人合一、天人协调的和谐精神 |
第三节 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资源的补充 |
一、 成语故事 |
二、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 |
三、 古诗词 |
四、 传统文化经典 |
第二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 |
第一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计划 |
一、 实践目的 |
二、 实践对象 |
三、 实践内容 |
四、 实践内容的时间安排 |
第二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准备 |
一、 关于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准备 |
二、 关于“每周一诗”的准备 |
三、 关于成语故事的准备 |
四、 关于《论语》诵读内容的准备 |
第三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经过 |
一、 关于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 |
二、 关于“每周一诗”的实践 |
三、 关于推荐成语故事、名言警句的实践 |
四、 关于诵读《论语》(节选)的实践 |
五、 其他实践活动 |
第三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总结、反思与重构 |
第一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总结 |
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收获 |
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不足 |
第二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反思 |
一、 为什么有些活动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
二、 为什么用于开展实践活动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
三、 为什么会有几对关系的处理不太恰当 |
第三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重构 |
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 |
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时间保障 |
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重构 |
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重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附录 1 |
附录 2 |
后记 |
(7)高中小说节选文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小说节选文” |
(二) “整本书阅读”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 |
(二)关于高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 |
(三)关于高中小说节选文教学的研究 |
三、研究问题 |
(一)当前小说节选文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 |
(二)在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具体教学设计 |
四、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高中小说节选文教学案例的分析依据 |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的理念 |
一、叶圣陶“读整本的书”的理念启示 |
二、夏丏尊“整本书”阅读的思想 |
第二节 节选文的功能与教学意义 |
一、节选文的功能 |
二、节选文的教学意义 |
第三节 整本书与节选文的关系 |
一、内容上的有机联系 |
二、教学要求上的彼此独立 |
第二章 高中小说节选文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教学目标分析 |
一、未与原着深入结合 |
二、集中分析人物形象 |
三、语文学科特性认识略有偏差 |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
一、教学素材集中于节选片段 |
二、资料补充的格式化 |
三、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不足 |
第三节 教学流程分析 |
一、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
二、教学中对原着内容关注度不足 |
第三章 高中小说节选文教学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
一、部分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到位 |
二、未灵活运用教学参考书 |
三、对当前小说研究新理论关注不够 |
第二节 教学未凸显文本特点 |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全面 |
二、文体特点体现不充分 |
第三节 学段考评内容及教材编写的限制 |
一、学段考评内容使节选文教学不深入 |
二、教材编写使节选文教学过于集中 |
第四章 高中小说节选文教学实施策略 |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拟定 |
一、关注原着 理解节选文 |
二、因文而定 关注助读系统 |
三、了解学情 知晓掌握度 |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 |
一、合理拓展 关联整本书 |
二、补充资料 解读节选文 |
三、立足原着 关注艺术特色 |
第三节 教学流程的设计 |
一、因材施教 多样教学活动 |
二、关联原着 设置专题探究 |
第五章 高中小说节选文教学实践 |
第一节 《老人与海》的教学实践 |
一、原着分析 |
二、 《老人与海》选文片段分析 |
三、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
四、 《老人与海》教学案例分析 |
第二节 《变形记》的教学实践 |
一、原着分析 |
二、 《变形记》选文片段分析 |
三、 《变形记》教学设计 |
四、 《变形记》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三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实践 |
一、原着分析 |
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文片段分析 |
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
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案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学生华文名句精华学习难点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本文的研究价值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对象 |
1.1.4 研究的依据 |
1.1.5 研究方法 |
1.2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介 |
1.2.1 国民型华文小学 |
1.2.2 国民中学 |
1.2.3 华文独立中学 |
1.2.4 高等教育 |
1.3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教育简介 |
1.4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教育 |
1.4.1 国民中学华文课程简介 |
1.4.2 国民中学华文班教学现况 |
1.5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名句精华教学 |
1.5.1 华文课程中的名句精华版本 |
1.5.2 名句精华在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
1.5.3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名句精华教学要点 |
1.6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1.6.1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究 |
1.6.2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教学研究 |
1.6.3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名句精华研究 |
1.6.3.1 名句精华教学研究 |
1.6.3.2 名句精华学习难点研究 |
第二章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教材中的名句精华教学 |
2.1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教学大纲中对名句精华教学的具体要求 |
2.2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华文教材名句精华分布分析 |
2.3 教材对名句精华的处理方式 |
2.4 从名句精华的来源和内容看马来西亚华文名句精华教学的目的 |
2.4.1 名句精华来源分类 |
2.4.2 名句精华内容分类 |
第三章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学生华文名句精华学习难点 |
3.1 名句精华学习意义的看法 |
3.1.1 教师对名句精华学习意义的看法 |
3.1.2 初中生对名句精华学习意义的看法 |
3.1.3 高中生对名句精华学习意义的看法 |
3.1.4 小结 |
3.2 名句精华学习难点 |
3.2.1 教师对名句精华学习难点的看法 |
3.2.2 初中生名句精华学习难点 |
3.2.3 高中生名句精华学习难点 |
3.2.4 小结 |
3.3 导致名句精华学习困难的原因 |
3.3.1 教师对导致名句精华学习困难的看法 |
3.3.2 导致初中生名句精华学习困难的原因 |
3.3.3 导致高中生名句精华学习困难的原因 |
3.3.4 小结 |
3.4 马来西亚初中生及高中生名句精华学习难点的异同对比 |
第四章 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学生应用名句精华偏误分析 |
4.1 国民中学学生应用名句精华偏误分析 |
4.2 小结 |
第五章 师生解决名句精华学习难点之对策 |
5.1 学生应采取之对策 |
5.1.1 国民中学学生看法 |
5.1.2 教师看法 |
5.2 教师应采取之对策 |
5.2.1 国民中学学生看法 |
5.2.2 教师看法 |
5.3 小结 |
5.4 对解决名句精华学习困难对策之思考 |
5.4.1 教材方面 |
5.4.2 教师方面 |
5.4.3 学生方面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致谢 |
(9)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全球化时代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 |
1.1.2 党和教育部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
1.1.3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丰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
1.3.2 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1.3.3 为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
1.4 研究目的和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拟创新点 |
第二章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传统 |
2.1.2 文化 |
2.1.3 传统文化 |
2.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
2.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
2.2.2 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 |
2.2.3 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选择 |
2.2.4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用好部编版教材的内在要求 |
2.3 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
2.3.1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
2.3.2 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2.3.3 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
第三章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
3.1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 |
3.2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编排情况 |
3.2.1 教材选文整体编排情况 |
3.2.2 教材中传统文化选文编排情况 |
3.2.3 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具体编排情况 |
3.3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分析 |
3.3.1 汉字文化 |
3.3.2 汉语言文化 |
3.3.3 传统文学文化 |
3.3.4 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
3.3.5 民俗文化 |
3.3.6 传统文化常识 |
3.3.7 传统历史文化 |
3.3.8 传统艺术 |
3.3.9 插图中的传统文化 |
第四章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分析 |
4.1 访谈调查总体情况 |
4.2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优点 |
4.2.1 教师对渗透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清晰 |
4.2.2 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文化 |
4.2.3 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多样 |
4.3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困境 |
4.3.1 低学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
4.3.2 低学段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 |
4.3.3 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
第五章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5.1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
5.1.1 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渗透不足 |
5.1.2 古诗词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意蕴有限 |
5.1.3 忽视了教材插图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意蕴 |
5.1.4 教师利用教材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 |
5.2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问题的原因 |
5.2.1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 |
5.2.2 教师接受传统文化专项培训较少 |
5.2.3 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有限 |
第六章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改进策略 |
6.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拓宽渗透途径 |
6.1.1 利用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
6.1.2 利用古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
6.1.3 贴近儿童生活,组织多样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 |
6.1.4 加强与家长合作,努力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合力 |
6.2 切实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
6.2.1 师范教育中夯实传统文化知识素养 |
6.2.2 在职培训中增加传统文化专题培训 |
6.2.3 教师自身努力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
6.3 学校积极构建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渗透渠道 |
6.3.1 营造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 |
6.3.2 积极推动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
6.3.3 有效发挥教师群体的文化榜样作用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笔者调查访谈的教师清单 |
附录3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10)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缘由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高中生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情况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
2.1 调查统计的设计与实施方案 |
2.1.1 调查设计 |
2.1.2 调查实施方案 |
2.2 针对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状况的问卷调查 |
2.2.1 写作态度与目的的认识 |
2.2.2 关于作文素材积累状况方面的调查 |
2.2.3 关于作文素材运用方面的调查 |
2.2.4 对提升作文能力与水平的建议 |
2.3 针对教师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导的访谈情况 |
2.3.1 课堂上作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
2.3.2 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
2.3.3 对作文教学的基本认识情况 |
2.4 高中生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总论 |
2.4.1 作文素材积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论 |
2.4.2 作文素材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论 |
3.高中生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比较研究 |
3.1 高中议论文佳作中的素材运用案例举隅 |
3.1.1 佳作案例研究的必要性 |
3.1.2 佳作案例研究与分析 |
3.1.3 总结 |
3.2 与普通学生作文的比较研究 |
3.2.1 高中生普通作文的分析与诊断 |
3.2.2 总结 |
4.针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问题的策略 |
4.1 关于积累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
4.1.1 激发兴趣,确立意识 |
4.1.2 内外兼顾,拓宽渠道 |
4.1.3 结合阅读,筛选分类 |
4.1.4 概括总结,精细加工 |
4.1.5 教师指导,锻炼思维 |
4.2 关于运用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
4.2.1 深度挖掘,紧扣主旨 |
4.2.2 鼓励使用,分析借鉴 |
4.2.3 给予方法,巧用素材 |
4.2.4 规范论证,准确运用 |
4.2.5 搭建支架,加强训练 |
4.3 策略可行性的教学验证: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素材专题指导的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 |
二、举例说明,综合分析 |
三、小结 |
四、写作练习 |
第二课时 |
一、讲评作文,指出问题 |
二、佳作赏析,练习提升 |
三、小结 |
4.4 策略可行性的教学验证结果 |
4.4.1 写作素材专题指导后学生对于素材积累的变化 |
4.4.2 写作素材专题指导后学生对于素材运用的变化 |
4.5 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素材专题指导的教学设计反思与总结 |
结论 |
附录 |
附录1 :关于作文素材积累和运用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作文素材积累和运用的教师访谈情况说明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练习12 名言名句(2)(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 颜巧雅.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高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D]. 张玲.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3]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和实践策略研究[D]. 郎亚平.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4]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策略研究 ——以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为例[D]. 杨刚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5]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卷名句名篇试题特点与教学建议[J]. 鹿琼瑶.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5(04)
- [6]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 李小娟. 苏州大学, 2014(04)
- [7]高中小说节选文教学案例研究[D]. 马思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学生华文名句精华学习难点及对策[D]. 张宝云. 北京语言大学, 2009(S1)
- [9]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D]. 王敏. 江南大学, 2020(01)
- [10]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策略研究[D]. 刘琪.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