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杨洋[1](2021)在《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探讨》文中认为目的对普罗帕酮静脉使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科室7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时间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应用普罗帕酮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8例,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97.37%,对照组为94.74%,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与对照组的36.84%比较明显更低两,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与对照组的81.58%对比更高,P <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在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护理中应用,保证了治疗效果的实现,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胡延林,陈新星,崔涛,邹芝兰,李常军[2](2021)在《三磷酸腺苷联合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联合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湖北省郧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单独给予普罗帕酮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8%(χ2=15.401,P=0.000)。治疗后,2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三磷酸腺苷联合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武小明[3](2021)在《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上速)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急救中心收治的91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在急救过程中采用普罗帕酮的30例患者为A组(n=30),给予胺碘酮治疗的32例患者为B组(n=32),给予维拉帕米的29例患者为C组;观察三组患者阵发性室上速治疗效果、心律改善情况及不良预后等,评估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室上速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组和B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C组(P <0.05),A组略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转复时间显着短于B组和C组(P <0.05),但三组的转复时间分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用药前心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A组心率水平显着低于B组和C组;同时A组心率变化幅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P <0.05)。A、C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心悸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17.24%,同时B组只出现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三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之下普罗帕酮更有利于患者短时间内转复窦性心律,减缓心室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尤东[4](2021)在《不同临床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药物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药物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56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3组,每组52例。A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5.37±11.33)岁;B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55.82±11.67)岁;C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56.03±11.89)岁。A组为维拉帕米治疗,B组为三磷酸腺苷二钠治疗,C组为普罗帕酮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复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依次为B组[96.15%(50/52)]、C组[82.69%(43/52)]、A组[71.15%(37/52)],复律时间依次为B组[(24.37±6.88)min]、A组[(317.59±74.51)min]、C组[(387.28±92.34)min],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B组[9.62%(5/52)]、C组[19.23%(10/52)]、A组[28.85%(15/52)];服用三磷酸腺苷二钠的患者治疗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复律时间以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另外两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选用治疗药物时,三磷酸腺苷二钠较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具有转复率高、复率时间短以及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高四红[5](2019)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5例单数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65例双数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律情况、治疗前、后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成功者的平均复律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中均可发挥积极作用,两者各有利弊,普罗帕酮起效快,但安全性相对较低,而胺碘酮起效慢,但安全性高,适应证广,临床上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廖聃[6](2019)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医院接诊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4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7例。甲组给予胺碘酮治疗,乙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比较2组心率、复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心率均下降,且甲组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甲组复律成功率高于乙组,复律时间长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 8301,P> 0. 05)。结论与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较高,患者心率下降更显着,不良反应少,但起效相对较慢。
董倩景[7](2018)在《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兰考县中心医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梅迎丽[8](2018)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麻城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予以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归率;治疗前后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药物起效时间、复律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归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相当,均可有效促进疾病转归,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普罗帕酮起效更快,胺碘酮安全性更高。
王莹霜[9](2018)在《三磷酸腺苷和普罗帕酮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和普罗帕酮在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磷酸腺苷治疗组(34例)和普罗帕酮治疗组(37例),记录两组用药后的作用时间、效果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磷酸腺苷治疗组的复律时间快于普罗帕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磷酸腺苷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普罗帕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磷酸腺苷和普罗帕酮能够有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过用三磷酸腺苷治疗后的复律时间更快,但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臧真真[10](2018)在《普罗帕酮用于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院前急救期间应用普罗帕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沈阳急救中心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用胺碘酮;研究组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用普罗帕酮。比较两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救治效果、院前转运时间、心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例数、用药前后心率水平的改善幅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救治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院前转运时间、心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仅1例发生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前后心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院前急救期间应用普罗帕酮,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症状,缩短转复时间,减少药物导致的不良事件,提高治疗效果。
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疗效对比 |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
3 讨论 |
(2)三磷酸腺苷联合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择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
1.5 疗效判断标准[2]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比较 |
2.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hs-CRP水平比较 |
2.3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
3 讨论 |
(3)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三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
2.2 三组治疗转复时间比较 |
2.3 三组用药前后心率改善情况比较 |
2.4 三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5)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律成率比较 |
2.2 两组复律成功者的平均复律时间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比较 |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心率 |
2.2 复律情况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8)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归率 |
2.2 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 |
2.3 药物起效时间、复律时间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三磷酸腺苷和普罗帕酮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普罗帕酮用于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救治效果比较 |
2.2 院前转运时间、心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比较 |
2.3 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比较 |
2.4 用药前后心率水平的改善幅度比较 |
3 讨论 |
四、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探讨[J]. 杨洋. 中国医药指南, 2021(35)
- [2]三磷酸腺苷联合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J]. 胡延林,陈新星,崔涛,邹芝兰,李常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9)
- [3]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J]. 武小明. 中国处方药, 2021(05)
- [4]不同临床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药物疗效对比研究[J]. 尤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08)
- [5]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J]. 高四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10)
- [6]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比较[J]. 廖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01)
- [7]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J]. 董倩景. 临床研究, 2018(08)
- [8]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研究[J]. 梅迎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18)
- [9]三磷酸腺苷和普罗帕酮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研究[J]. 王莹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16)
- [10]普罗帕酮用于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J]. 臧真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03)
标签:普罗帕酮论文; 心动过速论文; 三磷酸腺苷论文; 胺碘酮论文;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