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尸体解剖证实的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利[1](2020)在《新生儿ARDS临床诊断和尸体解剖的比较十五年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临床诊断和尸体解剖结果的差异性;了解死亡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ARDS)的病发率。方法:收集1993年01月01日~2007年12月31日15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NICU所有死亡新生儿的尸体解剖结果和有意义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胎龄、日龄、损伤因素、临床诊断、有意义的辅助检查。为研究肺透明膜病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我们将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993年01月01日~2001年12月31日为第一阶段,2002年01月01日~2007年12月31日为第二阶段。根据死亡日龄划分为<3天、3天~7天、≥7天三个年龄段。使用Goldman分类系统对每个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尸检结果进行分类,分为重大诊断差异(Ⅰ类和Ⅱ类)和微小诊断差异(Ⅲ类和Ⅳ类)。依据肺部病理分为两组:有透明形成组和无透明膜形成组。依据死亡新生儿肺部病理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injury,DAD)、临床损伤因素、胎龄、日龄诊断nARDS。结果:472名新生儿死后进行了尸体解剖,排除死胎、流产、信息不全后,237例(50.2%)纳入研究。男性170例,女性67例。第一阶段死亡以早产儿为主(63.9%),第二阶段足月儿为主(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死亡日龄集中分布在<3天和≥7天两个年龄段(P=0.204)。依据Goldman分类系统,第一阶段14例/105例(19.5%)I类差异,主要包括新生儿肺透明膜病(7例/14例,50%)、新生儿肺出血(5例/14例,35.7%)、心功能衰竭(1例/14例,7.1%)和新生儿肺炎(1例/14例,7.1%)。第二阶段I类+II类差异23例/63例(36.5%),其中I类差异20例/63例(31.7%),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8例/20例,40.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7例/20例,35.0%)、神经系统疾病(2例/20例,10.0%)、肺出血(1例/20例,5.0%)和先天性巨结肠并发了肠梗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20例,5.0%)。其中第一阶段肺出血的漏诊率高于第二阶段(35.7%VS5.0%,P=0.021);第二阶段感染性疾病的漏诊率高于第一阶段(40.0%VS7.1%,P=0.033)。第二阶段nARDS的病发率明显高于第一阶段,有统计学差异(70.8%VS45.7%,P=0.001);其中混合性RDS和单纯性nARDS病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807)。两个研究阶段,常见的临床损伤因素是缺氧性因素(窒息、宫内窘迫、羊水吸入)和感染性疾病。有透明膜形成组第二阶段败血症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VS2.3%,P=0.032)。无透明形成组第二阶段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第一阶段(18.2%VS5.6%,P=0.001)。结论:1.通过新生儿尸体解剖可以发现重大诊断错误,了解每个阶段疾病的发展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验证临床诊断,降低新生儿死亡率。2.nARDS广泛存在死亡新生儿中,两个阶nARDS病发率分别为45.7%和70.8%,其中混合性RDS分别为54.4%和52.2%;缺氧性因素、感染性疾病是主要的临床损伤因素。
都鹏飞,翟岚莉,胡波[2](1994)在《经尸体解剖证实的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文中指出本文总结了近12年间我院经尸体解剖证实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回顾分析发现:本症以早产儿及低出生休重儿多见;绝大多数发病于生后6小时以内,超过12小时发病者少见;发病原因和妊娠中、晚期的一些合并症有关;剖腹尸和异常分娩者本症发病也高;本病易与吸入性肺炎相混淆,以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为临床特点,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血气分析和X线检查。
郭少峰[3](2007)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病变的临床、病理及法医学特点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母体影响因素及新生儿自身特点,总结新生儿呼吸系统病理改变特点及其对肺浮沉试验的影响,探讨间质性肺气肿在鉴别死产活产中的应用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病变诊断中的意义。研究背景: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母体及新生儿因素有关。肺脏病理在新生儿法医病理学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肺浮沉试验鉴别死产活产已受到置疑,可能与肺脏病理改变有一定关系。有学者提出间质性肺气肿可以作为鉴别死产活产的辅助指标,并进行相关研究。新生儿死亡案例文献多为个案,关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病变的法医病理学特点系统研究少见报道。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华西法医鉴定中心自1985年—2006年6月新生儿死亡及死胎案例共计70例。依据新生儿死亡原因分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组(34例)与其它系统疾病死亡组(18例),分析母体因素及新生儿自身特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死因诊断中的意义。依据胎儿出生时存活与否分为活产组(52例)及死产组(18例),分析新生儿呼吸系统病理改变特点及新生儿肺浮沉试验与其病理改变的关系,比较死产组与活产组间质性肺气肿的病理改变特点。应用图像分析仪采图、测量光密度,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进行均数、构成比、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描述与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及死胎案例1985年—2006年呈现逐渐增多趋势。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占65.4%,其它系统死因累计34.6%。新生儿呼吸系统死因组母体年龄21—30岁占82.4%,足月妊娠占79.4%,剖宫产分娩占76.5%,择期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及急性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P<0.05。呼吸系统死因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2.4:1,早期新生儿死亡占86.5%。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8分以上占58.8%,本组资料5分钟Apgar评分与1分钟Apgar评分相比增加或不变占80.8%。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组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参考值P<0.05,肺重及肺重/体重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正常出生体重儿占67.6%;母体年龄31岁以上肺脏重量较其它年龄层低P<0.05;相同母体年龄新生儿出生体重越重肺脏重量越大P<0.05;日龄7天内新生儿体重较日龄1天内及7天以上低P<0.05。新生儿肺脏病理改变双肺弥漫性分布占40.4%,右肺为重占23.1%,双肺下叶19.2%。其它系统病理改变以出血多见,肾上腺出血占54.7%。肺泡内角化上皮存在时间平均1.91±1.39天以弥漫性分布多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死因占85%。胎盘脐带异常致死胎占44.4%,本研究中胎盘脐带送检占22.9%;死胎儿母体年龄均分布于21—30岁,足月妊娠占58.8%,死胎儿男女性别比为1.25:1。死胎儿出生体重低于正常参考值P<0.05,死胎儿正常出生体重占72.2%。死产与活产的鉴别,活产儿肺浮沉试验阴性占50%,死产儿均为肺浮沉试验阴性。活产儿表现为明确PIE与可疑PIE,死产儿表现为可疑PIE与无PIE。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组SP-B光密度显着低于其它系统疾病死因组P<0.05。新生儿临床病理诊断不一致率44.2%,呼吸系统疾病误诊占65.2%。结论:①新生儿母体影响因素中母体正常生育年龄、足月妊娠的特点与临床报道不同,分析与案例来源有一定关系;母体分娩方式中剖宫产尤其是择期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②新生儿自身特点体现为新生儿早期、男性、出生Apgar评分较高、临床表现特异性差,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病理诊断不一致率高。体重、肺重、肺重/体重评价新生儿发育及呼吸系统病变情况更有意义。新生儿肺脏病理改变以双肺弥漫性分布为主,右肺及双肺下叶病变相对也较为严重;肺泡内角化上皮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其分布情况及存在时间与新生儿死因有一定关系:其它系统病变以肾上腺出血多见。由此提示临床应注重貌似正常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提醒法医在新生儿法医病理检案中肺重/体重可评价新生儿肺脏发育及病变程度,注意对肺脏的检查,每叶均应取材且注重右肺及双肺下叶观察。③胎盘脐带病变是死胎发生的主要原因应重点检查,提醒医院应注意胎盘脐带保留及送检。④肺浮沉试验在死产活产鉴别中的应用与肺脏病理改变直接相关;间质性肺气肿在死产活产鉴别中有一定意义,明确间质性肺气肿仅见于活产儿,无间质性肺气肿仅出现于死产儿,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⑤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肺表面活性物质显着降低,可望作为新生儿呼吸系统死因的辅助诊断手段。
王小荣[4](2021)在《54例羊水吸入性肺炎致新生儿死亡案的鉴定分析与再认识》文中指出羊水吸入性肺炎常致新生儿死亡亦常引发医疗纠纷,且尸检发现肺内有羊水的新生儿死亡纠纷案大多判定医方过错。就此本文认为当仔细甄别及综合评估羊水吸入时间、是否有羊水排出障碍、是否死胎等,还应加强医学、法医学、医疗损害鉴定等多专业间的交流以助判定。
安晓霞,汪吉梅,庄晓磊,戴家乐,陆澄秋,李笑天,严英榴[5](2015)在《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患儿的临床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共收治10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患儿,回顾性分析胎儿水肿的产前特点、新生儿期表现、预后及病因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1例新生儿(孕母未规律产前检查)生后发现皮肤水肿、颈蹼和腹部膨隆,诊断胎儿水肿;另外9例均于产前得到诊断。10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新生儿中男6例,女4例;2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平均出生胎龄(33.6±2.4)周,平均出生体重(2 680±478)g。(2)孕母情况:10例胎儿水肿患儿孕母年龄平均(30.3±4.6)岁;2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1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1 0例孕母血型均为非O、Rh阳性,均未行微小病毒B19检测;5例行羊膜腔穿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正常。(3)胎儿表现:9例产前诊断者超声检查首次发现胎儿水肿的平均孕周为(31.3±2.4)周(25.137.0周)。产前超声提示水肿部位:胸腔积液7例次,腹腔积液6例次,羊水过多5例次和皮肤水肿4例次。(4)分娩及生后情况:产前胎心监护2例正常,8例异常(出生时均重度窒息,均行气管插管复苏)。皮肤水肿10例次,胸腔积液7例次,腹腔积液6例次,心包积液1例次。合并多发畸形1例,合并染色体异常1例。4例新生儿行胸腔穿刺,3例行腹腔穿刺。(5)预后:存活1例,死亡9例,其中6例因复苏效果不佳放弃抢救产房内死亡,2例放弃治疗后1 d死亡,1例生后半年救治无效死亡。(6)病因:贫血2例,先天性膈肌血管瘤、频发房性早搏、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肺淋巴管扩张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可疑遗传综合征及病因不明各1例。结论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原因各异,病因不同,预后也不同。水肿胎儿出生时窒息发生率高,复苏困难,病死率高。
姚一明[6](2016)在《肺脏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明确肺脏超声(LUS)在判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病情程度及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疗效的价值,并探索LUS评分在RDS的量化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RDS患儿共85例,根据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分级分组,轻症组49例,重症组36例,分别在治疗前(同首次胸部X线检查时间)、治疗后12h、24h进行肺脏超声检查及肺LUS评分,观察肺脏超声征象及LUS评分的变化,分析肺脏超声评估RDS病情轻重以及评价疗效与X线检查的一致性,探讨LUS评分作为量化指标的可行性。结果:1、轻症RDS超声下可见局灶性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较轻,肺泡-间质综合征,胸膜线模糊、A线消失;重症可见大面积的肺实变伴明显支气管充气征,严重的肺泡-间质综合征,胸膜线、A线完全消失以及胸腔积液;轻重症RDS的恢复过程表现为肺实变范围缩小,支气管充气征减轻,肺水肿减轻,胸腔积液消失。2、治疗前,LUS评分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18.2±2.3 VS.27.6±4.1,t=7.482,P=0.037),LUS评分对RDS患儿病情轻症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85.7%和83.3%,重症的预测分别为87.1%和86.5%。3、治疗前,X线与肺脏超声在对轻重症RDS的判断上比较,X2=0.634,P>0.05,无统计学差异。4、无论轻重症,在PS治疗后LUS评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着下降(P<0.01/0.001),且与非PS治疗组比,其在治疗后12h下降了约24.4%28.9%,在治疗后24h更是下降了37.3%50.0%。重症组PS治疗后的LUS评分下降幅度较轻症组高约1.29倍,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5、治疗后12h,轻症组的肺实变率、肺水肿率、胸膜线异常率、A线消失率下降了26.3%42.1%,重症组的下降15.3%23.1%;肺滑动征从0增加了19.2%。24h的肺超声征象显示轻症组患儿肺实变率、肺水肿率、胸膜线异常率、A线消失率全部下降了50%以上;重症组患儿下降了约40%。6、治疗后24h,X线与肺脏超声对轻重症疗效判断上,轻症RDS之间的X2=0.677,重症RDS之间的X2=0.589,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肺脏超声在评估RDS患儿病情程度及评价疗效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LUS评分可作为量化RDS病情及评价疗效的指标。
王雪莲[7](2013)在《1999-2012年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新生儿死亡已成为全球健康重要负担,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意义重大。近20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下降明显,但死亡总数仍很庞大,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目前新生儿死亡原因在世界范围内主要为早产儿并发症,感染和分娩相关并发症;在我国主要为出生窒息、早产儿和先天畸形。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新生儿死亡原因构成及相关因素不尽相同,因此对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改善新生儿存活。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我院新生儿科199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新生儿死亡的基本情况,了解我院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分析住院病死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演变,并筛查与死亡疾病种类相关的围产期危险因素,为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提供指导。资料和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所有死亡病例均纳入分析,包括病房死亡和放弃治疗出院后1周内在急诊死亡的病人。调查所有病例的病历资料,并参考木院新生儿死亡报告卡和死亡个案评审会议记录,描述死亡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分析住院新生儿病死率和主要死亡原因,分前后两个时间段(1999-2005年和2006-2012年)比较新生儿死因构成的变化,分析与死亡疾病种类相关的围产期危险因素。统计学软件使用Stata11和SPSS Statistics19。结果:199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共收治住院新生儿45345例,死亡812例,平均病死率为1.79%。新生儿病死率在2001-2002年下降明显(P=0.000),之后各年份之间无明显变化。2007-2012年与1999-2006年比较,死亡新生儿中极低出生体重儿(P=0.000)和超早产儿(P=0.003)所占比例上升。14年住院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早产儿及合并症(31.40%),先天性疾病(20.94%),感染性疾病(14.41%),新生儿窒息及合并症(10.34%)和呼吸系统疾病(7.02%)。后7年与前7年比较,早产儿及合并症(P=0.000)和先天性疾病(P=0.013)所占比例升高,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降低(P=0.000)。母孕期有慢性高血压或妊高症史(OR=3.520,95%CI:2.126-5.826),胎膜早破(OR=1.556,95%CI:1.020-2.374),多胎妊娠(OR=3.994,95%CI:2.450-6.512)是死于早产儿及合并症的危险因素。宫内窘迫史(OR=2.154,95%CI:1.235-3.757)是死于新生儿窒息及合并症的危险因素。新生儿期死亡63.38%发生在生后早期(<7天),早期新生儿死亡中39.62%发生在日龄1日以内(≤1天)。不同日龄不同胎龄死亡的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不同,日龄1日以内51.79%死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新生儿窒息及合并症,感染性疾病在晚期新生儿死亡中所占比例较高(24.49%),早产儿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21.3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7.54%)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4.22%),足月儿死亡原因主要为先天性疾病(35.03%)和感染性疾病(22.46%),过期产儿中45.83%死于新生儿窒息及合并症。结论:早产儿及合并症、先天性疾病是我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死因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感染性疾病比例虽在下降,但仍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不能放松警惕。母孕期有慢性高血压或妊高症史,胎膜早破和多胎分娩是死于早产儿及合并症的危险因素。宫内窘迫史是死于新生儿窒息及合并症的危险因素。不同胎龄新生儿在生后的不同时期救治重点应有侧重。
蒋宁,张建英,裘华兴[8](2005)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线征象与临床对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X线征象与临床对照分析,提高NRDS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选择临床与X线资料完整的105例NRD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X线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其中8例经尸检证实。结果:根据床边X线胸片表现,将NRDS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57例,中度25例,重度23例。105例中合并气漏15例,合并感染性肺炎10例,合并肺出血5例,死亡8例。结论:床边X线胸片是检查NRDS的主要方法,在NRDS的诊断、疗效观察中有重要作用。
刘本立[9](1979)在《围产期医学的重要意义》文中指出 “围产期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范围涉及到产科学、儿科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营养学、公共卫生学、麻醉学、物理诊断学、化验诊断学、社会学、统计学等。这门学科的目的是促使胎婴儿更健康地生长发育和降低胎婴儿的死亡率,也就是从妊娠期开始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围产期”及“活产”和“死胎”的标准作了统一规定,从而澄清了过去混乱的标准。关于“围产期”“活产”和“死胎”的具体标准如下: 围产期从妊娠满28周起至新生儿出生后
袁壮,马沛然,邓力,方鹤松,卢竞,江载芳,陈贤楠,陆权,张乾忠,张灵恩,范永琛,洪建国,胡仪吉,胡皓夫,赵祥文,赵顺英,耿荣,夏经,曹玲,鲁继荣,傅文永[10](2006)在《50年来小儿肺炎诊治策略的变迁》文中认为
二、经尸体解剖证实的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尸体解剖证实的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ARDS临床诊断和尸体解剖的比较十五年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路线图 |
3.2 临床信息 |
3.3 Goldman诊断分类系统结果 |
3.4 新生儿ARDS的病发率 |
3.5 新生儿ARDS临床损伤因素 |
3.6 死亡新生儿ARDS的肺部病理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一般资料 |
4.2 Goldman分类系统 |
4.3 两个阶段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3)新生儿呼吸系统病变的临床、病理及法医学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54例羊水吸入性肺炎致新生儿死亡案的鉴定分析与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二、54案例中的典型案例及其案情简述 |
(一)1例医方不承担责任的情况 |
(二)1例因产前观察阙如而判决医方承担同等责任的情况 |
(三)1例因产程观察与处置不当而判决医方赔偿的情况 |
(四)3例因医方未建议剖宫产或剖宫产不及时而判决医方承担主要责任的情况 |
(五)1例因新生儿出生后未尽到注意义务而判决医方承担次要责任的情况 |
三、讨论 |
(一)新生儿吸入羊水与胎儿肺内液体的区别——胎儿肺内液体生成羊水 |
(二)胎儿宫内羊水吸入与产程羊水吸入区分——出生前的医学观察注意义务 |
(三)出生时羊水吸入与肺内液体排出鉴别——新生儿出生时的医方注意义务 |
(四)出生前后肺和肺循环的改变——新生儿出生2小时内的医疗注意义务 |
(五)新生儿肺内羊水排除障碍——新生儿出生后2小时至7天内的医学观察义务 |
(六)新生儿死胎与活产儿判定——肺浮扬试验(8) |
(6)肺脏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像 |
2.1.1 对像的选择 |
2.1.2 纳入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1.4 分组 |
2.2 主要器材与制剂 |
2.3 研究方法 |
2.3.1 LUS检查方法 |
2.3.2 LUS评分方法 |
2.3.3 胸部X线检查 |
2.3.4 治疗方法 |
2.3.5 超声观察指标及判断轻重症标准 |
2.3.6 肺脏超声质量控制 |
2.3.7 疗效判断 |
2.3.8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RDS患儿肺脏超声检查结果 |
3.2.1 RDS患儿PS使用前肺脏超声征象 |
3.2.2 RDS患儿PS使用后肺脏超声征象 |
3.3 肺脏超声对RDS的识别效果 |
3.3.1 RDS患儿LUS评分 |
3.3.2 RDS患儿X线与肺脏超声检查的比较 |
3.4 肺脏超声对PS治疗RDS疗效的判断 |
3.4.1 LUS评分对PS治疗RDS疗效的判断作用 |
3.4.2 超声下RDS使用PS治疗后的改变 |
3.4.3 RDS使用PS治疗后X线与肺脏超声检查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论文图片资料 |
综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检查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致谢 |
(7)1999-2012年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调査方法 |
3.诊断标准 |
4.死亡原因的判定 |
5.资料分析 |
6.统计学方法 |
附录 |
结果 |
1.住院新生几病死率 |
2.性别和民族 |
3.围产期情况 |
4.家庭情况及社会背景 |
5.出生体重和胎龄 |
6.住院时间、死亡日龄与医疗费用 |
7.临床表现 |
8.早产儿呼吸治疗情况 |
9.死亡状况 |
10.死亡原因 |
讨论 |
1.住院新生儿死亡的一般情况 |
2.死亡状况 |
3.死亡原因 |
4.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1 综述 |
参考文献 |
2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线征象与临床对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X线表现。 |
2.2 临床特征。 |
2.3 病理改变。 |
3 讨论 |
3.1 NRDS及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 |
3.2 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 |
3.3 NRDS合并气漏X线表现。 |
3.4 NRDS合并感染性肺炎的X线表现。 |
3.5 NRDS合并肺出血X线表现。 |
3.6 鉴别诊断。 |
四、经尸体解剖证实的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ARDS临床诊断和尸体解剖的比较十五年回顾性研究[D]. 王利.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2]经尸体解剖证实的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J]. 都鹏飞,翟岚莉,胡波. 新医学, 1994(01)
- [3]新生儿呼吸系统病变的临床、病理及法医学特点研究[D]. 郭少峰. 四川大学, 2007(05)
- [4]54例羊水吸入性肺炎致新生儿死亡案的鉴定分析与再认识[J]. 王小荣. 医学与法学, 2021(01)
- [5]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患儿的临床特点[J]. 安晓霞,汪吉梅,庄晓磊,戴家乐,陆澄秋,李笑天,严英榴.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5(12)
- [6]肺脏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D]. 姚一明. 南华大学, 2016(03)
- [7]1999-2012年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D]. 王雪莲. 复旦大学, 2013(03)
- [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线征象与临床对照分析[J]. 蒋宁,张建英,裘华兴. 中国妇幼保健, 2005(24)
- [9]围产期医学的重要意义[J]. 刘本立. 江苏医药, 1979(05)
- [10]50年来小儿肺炎诊治策略的变迁[J]. 袁壮,马沛然,邓力,方鹤松,卢竞,江载芳,陈贤楠,陆权,张乾忠,张灵恩,范永琛,洪建国,胡仪吉,胡皓夫,赵祥文,赵顺英,耿荣,夏经,曹玲,鲁继荣,傅文永.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12)
标签: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尸体解剖; 羊水穿刺; 病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