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鳖虫治疗急性腰扭伤(论文文献综述)
闫素敏[1](2021)在《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用药规律及其高频药对的药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归纳各方使用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用药规律,然后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得出的高频药对进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收集有关使用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筛选,"赤芍-续断"为最高频次药对。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赤芍-续断"药对,发现其有效化学成分有35个,对应101个作用靶点,靶点富集出9条信号通路。其中赤芍化合物-苯甲酰芍药苷的关键作用靶点-血浆组织因子显着富集于HIF-1信号通路。结论:赤芍可以通过调控血浆组织因子使其作用于HIF-1信号通路以减少机体因创伤而致的瘀血凝聚症状,推测"赤芍-续断"药对治疗急性腰扭伤具备疗效。
马思云[2](2021)在《浮针联合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浮针联合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浮针联合针刺法是否具有更好的减轻疼痛及改善腰部活动功能的疗效,是否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研究病例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来自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100例腰肌劳损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患者分为3组,即联合组34例、针刺组33例以及浮针组33例。联合组采用浮针联合毫针针刺治疗,治疗隔日1次,3次为一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5次,5次为1个疗程;浮针组采用单纯浮针治疗,治疗隔日1次,3次为一个疗程;3组均两个疗程之间休息2天,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通过VAS疼痛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对腰肌劳损的疼痛程度及腰部活动功能进行疗效观察,最终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所有患者均在第一次治疗开始前的当天以及全部治疗结束后的当天进行疗效指标观察和综合疗效评定。运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后比较三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出现脱落病例5例,最终共计完成95例病例的数据分析,其中包括联合组32例、针刺组32例、浮针组31例。1.治疗前对比分析:对三组患者治疗开始前的性别、年龄、病程、VAS疼痛评分、ODI指数进行分析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组内对比分析:在三组患者全部治疗结束后,对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ODI指数与治疗前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3.组间对比分析:(1)联合组与针刺组对治疗后的VAS评分进行分析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浮针组对治疗后的VAS评分进行分析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浮针组对治疗后VAS评分进行分析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联合组与针刺组对治疗后的ODI指数进行分析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浮针组对治疗后的ODI指数进行分析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浮针组对治疗后ODI指数进行分析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综合疗效对比分析:(1)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88%,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浮针组的总有效率为77.4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联合组分别与针刺组、浮针组临床综合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均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浮针组临床综合疗效进行分析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浮针联合针刺法、单纯针刺法及单纯浮针法治疗腰肌劳损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均能减轻疼痛和改善腰部活动功能。2.浮针联合针刺法比单纯针刺法、单纯浮针法的临床综合疗效更为优异,且在止痛效果及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方面疗效也更为突出。浮针联合针刺法治疗腰肌劳损疗效确切,显着提高腰肌劳损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瑞春,王洪霞,沈明球[3](2019)在《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治疗组患者予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评分、腰椎活动度、软组织张力指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评分、腰椎活动度、软组织张力指数均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中自觉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动作、膀胱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腰椎活动度中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软组织张力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疗效,可显着减轻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上官医峰[4](2019)在《电针推拿、舒筋活血膏及红外线照射护理联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电针推拿、舒筋活血膏以及红外线照射护理联合应用于急性腰扭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88例,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舒筋活血膏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舒筋活血膏、电针推拿以及红外线照射三种方式联合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OM、VAS以及M-JOA三项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三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为8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推拿、舒筋活血膏以及红外线照射护理联合对急性腰扭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病痛,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范纪安[5](2019)在《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足底筋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足部疾患,对于患者日常的生活甚至工作影响较大。近几年在中医于临床上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方法仍是以传统中药内服或外用,针灸推拿等为主。西医则以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注射皮质激素、冲击波、运动疗法、激光治疗等。以上疗法行之有年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同时也有存在如起效较慢或再发性较高等缺陷。而浮针为近来较新兴之中医疗法,于治疗以疼痛为主诉的疾病都能有一定的效果,故希望能通过研究观察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期望能比较寻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浮针治疗与传统针刺疗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对运用浮针,观察研究治疗足底筋膜炎患者与传统针刺疗法两者的临床疗效之比较。本次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及其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评分、张力仪,使症状分级量化表中得出疼痛评分,来说明浮针于临床上对足底筋膜炎的疗效,以期对此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并为使用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于此次研究中将符合中、西医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脱落标准的病例之7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病例纳入后以随机方法之原则分作为两组,是为浮针治疗组(治疗组)以及针刺治疗组(对照组)2组,35例为一组。浮针组用浮针进针,后扫散。针刺组参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出版之《新针灸学》之穴位做单纯针刺治疗。取水泉穴、承山穴、仆参穴、昆仑穴、太溪穴。直刺或平刺,平补平泻30分钟。之后采用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客观指标评价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之效果。评价之时间完,治疗前一日、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治疗三周后、治疗完成后分别进行主观以及客观的评价。主要用来评价的主观指标为: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及其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评分。客观指标为通过治疗前一日、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治疗三周后、治疗完成后用张力仪测量得出之数据,再给予量化来对足底筋膜炎之浮针疗法做评价。且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及处理之方法详细描述记录下来。将于研究中获取之数据以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当P>0.05时数据间无差异,P<0.05时代表资料间有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时有显着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最后将结果列表并说明。结果:1.经治疗后,浮针组与针刺组之总有效率分别为97.15%及91.43%,在两组具有着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浮针组与针刺组在总疗效上有显着差异。2.治疗第一周后的VAS评分相比之下是无明显的改变(P>0.05),当于治疗后第二周开始,两组间的VAS评分会开始出现差距(P<0.05),治疗完成后的差异更是巨大。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VAS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VAS评分显着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3.治疗第2周后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开始出现差异(P<0.05),这个情况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足部疾患治疗评分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4.治疗第一周后JOA疼痛评分出现差异(P<0.01),差异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疼痛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疼痛评分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5.治疗第一周后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出现差异(P<0.05),但差异不会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不稳定度(感)评分基本相同。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6.浮针组与针刺组只有于治疗第三周后JOA步行能力评分开始出现差异(P<0.05),但这个情况不能维持到治疗完成。故在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步行能力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步行能力评分评分基本相同。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7.治疗第一周后JOA日常生活评分开始出现显着的差异(P<0.01),这个情况维持到治疗完成。而浮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之间的JOA日常生活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JOA日常生活评分明显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8.浮针组与针刺组于治疗第一周后的张力仪评分之比较所得出的统计结果,浮针组的得分明显优于针刺组,治疗完成后的得分差异亦是显着(P<0.01)。观察治疗完成后两组之间的张力仪评分得出的结果,表明浮针组的张力仪评分表现显着优于针刺组。组内比较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3周及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均在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经治疗后,浮针组与针刺组在总疗效上有显着差异。说明浮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组。目前无有提及以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之文献,故此次研究证明浮针对于治疗足底筋膜炎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当成临床上的治疗参考。2.浮针组与针刺组经治疗后于VAS评分、张力仪评分存在显着差异,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存在差异。表示于客观指标上,浮针在治疗足底筋膜炎都优于针刺组。此次研究中特别分析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之中的疼痛、不稳定度(感)、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这也是文献中较少出现的分析,也能从这上面进一步提供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的证明。3.在治疗过程中张力仪评分于治疗第一周后则出现明显差异,说明浮针对于减轻张力的效果快且明显。相对于针刺而言,浮针具有更有效,更快捷等特性。而以此种软组织张力仪来作为评价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也是较为创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与张力仪的评价数据也是相对的,故希望能通过此篇研究来做为浮针及软组织张力仪评价的推广之用。
余志强[6](2019)在《中药治疗骨折愈合迟缓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骨折愈合迟缓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用中药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骨折愈合迟缓效果较好。
裴永强,袁婧,杜悦欣[7](2019)在《中医古法方药治疗30例腰痛感悟》文中研究表明采用中医古法方药治疗30例腰痛(西医: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及感悟。目的:笔者选取患者30例均为急性腰扭伤或腰肌劳损患者,经外敷中药治疗1-2疗程,观察腰痛好转情况。结果:经古法中药外治法治疗腰痛患者可取得较为明显疗效。讨论:中药古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或腰肌劳损确有显着疗效,有助于古法中药治疗腰痛的推广,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有十分重大意义。
李雪菲,冯俊[8](2018)在《剔络化瘀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陈旧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发病急骤,且对视功能威胁较大,一旦迁延则愈后不良,甚则致盲。当前CRAO的中医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但对陈旧性CRAO临床疗效不甚理想。瘀血凝结于脉络日久,邪结幽深,单以草木类药物活血化瘀,力恐不达血络深处。剔络化瘀法是根据唐由之教授眼底病气血辨证理论总结形成。报告1例采用剔络化瘀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陈旧性CRAO患者的中医治疗过程,阐述剔络化瘀法及针对长病程CRAO的用药思路,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于华荣,宫恩强,赵月[9](2018)在《急性腰扭伤中医药外治方剂配伍规律》文中认为总结急性腰扭伤的中医临床外治现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急性腰扭伤外用治疗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处方用药规律分析,为中医药治疗运动性损伤提供参考。
鲁鑫[10](2018)在《通督正脊术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通督正脊术配合平衡针与单纯平衡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差异,从而为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急性腰扭伤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方法。方法:将2017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推拿科门诊符合急性腰扭伤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通督正脊术配合平衡针治疗)30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平衡针治疗)30例。每日治疗1次,3次为一个疗程,总计共一个疗程。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分别选用VAS评分评估腰痛程度、ROM评分判定腰部活动范围以及RMDQ评分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采用SPSS22.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两种干预手段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及讨论。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体重指数、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反应病情程度的相关指标(VAS、RMDQ、ROM评分)经相关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首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分别经组内比较,P值都<0.01,表明两种方法均有在短期内减轻腰部疼痛的作用;首次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比较,P<0.01,说明试验组即时止痛效果强于对照组。一疗程治疗前、后,两组数据VAS评分分别经组内比较,P值皆小于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都能明显降低患者腰部疼痛程度;一疗程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比较,P<0.01,表明试验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3.RMDQ评分:一疗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RMDQ评分分别经组内比较,P值都<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都能降低腰椎功能障碍的程度;一疗程治疗后,两组间RMDQ评分比较,P<0.01,表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ROM评分:一疗程治疗前、后,两组ROM评分分别经组内比较,P值都<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活动度;一疗程治疗后,两组间ROM评分比较,P<0.01,但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更具优势。5.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6.7%,二者经秩和检验比较有差异,P<0.05,通督正脊术配合平衡针相比于单纯平衡针疗效更佳。结论:运用通督正脊术配合平衡针及单纯平衡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二者均可有效缓解急性腰扭伤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和功能障碍,而通督正脊术配合平衡针疗效更为显着。
二、土鳖虫治疗急性腰扭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鳖虫治疗急性腰扭伤(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用药规律及其高频药对的药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来源 |
1.4 文献筛选 |
1.5 资料提取 |
1.6 统计学分析 |
1.7 高频药对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
1.7.1 高频药对的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 |
1.7.2 潜在靶点富集的KEGG信号通路 |
2 结果 |
2.1 药物功效分类 |
2.2 药物归经分类 |
2.3 高频药物基本信息 |
2.4 高频药对配伍关系 |
2.5“赤芍-续断”的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 |
2.6 潜在靶点富集的KEGG信号通路 |
2.7“药物-化合物-靶点-KEGG通路”的多联关系 |
3 讨论 |
4 结束语 |
(2)浮针联合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操作器材 |
2.3 治疗方案 |
2.4 安全相关事项 |
2.5 疗效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价标准 |
2.7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病例脱落情况 |
3.2 基线水平分析 |
3.3 三组VAS评分对比分析 |
3.4 三组ODI指数对比分析 |
3.5 综合疗效对比分析 |
4.安全性评价 |
5.结论 |
讨论 |
1.中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分型论治 |
2.西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 |
2.1 生理解剖 |
2.2 西医病因 |
2.3 西医疗法 |
2.4 预防方法 |
3.浮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
3.1 概念理论 |
3.2 作用机理 |
4.选题依据 |
4.1 浮针与针刺联合治疗的作用 |
4.2 针刺选穴依据 |
5.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1.5 治疗方法 |
1.5.1 对照组 |
1.5.2 治疗组 |
1.6 观察指标 |
1.6.1 疼痛程度 |
1.6.3 腰椎活动度 |
1.6.4 软组织张力指数 |
1.7 疗效标准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腰椎JOA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比较 |
2.4 两组患者软组织张力指数比较 |
2.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4)电针推拿、舒筋活血膏及红外线照射护理联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护理干预 |
1.3 临床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ROM、M-JOA以及VAS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5)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部分 文献研究 |
1.1 传统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认识 |
1.1.1 概述 |
1.1.2 经络、脏腑与足底的关系 |
1.1.3 足底筋膜损伤的病因病机 |
1.1.4 传统中药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概况 |
1.1.5 针灸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概况 |
1.1.6 推拿手法 |
1.2 现代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研究进展 |
1.2.1 解剖基础与病理关系 |
1.2.2 足底筋膜炎的发病机制 |
1.2.3 足底筋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1.2.4 现代医学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进展 |
1.3 浮针的研究进展 |
1.3.1 浮针之由来 |
1.3.2 浮针疗法与传统针灸的关系与区别 |
1.3.3 浮针之优势与现代运用 |
1.4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 |
1.4.1 MTrP之概念 |
1.4.2 MTrP产生机制 |
1.4.3 MTrP于治疗上的运用 |
1.5 足底筋膜炎评价方法进展 |
第2部分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临床病例来源 |
2.1.2 疾病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落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本量估算 |
2.2.2 随机分组 |
2.2.3 治疗方案 |
2.2.4 疗效观察 |
2.2.5 疗效标准 |
2.2.6 统计方法 |
2.2.7 技术路线 |
第3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1.1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 |
3.1.2 两组患者年龄结构情况比较 |
3.1.3 两组病程情况比较 |
3.2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3 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 |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分比较 |
3.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疼痛评分比较 |
3.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不稳定度(感)评分比较 |
3.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步行能力评分比较 |
3.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日常生活评分比较 |
3.3.7 两组患者治疗张力仪评分比较 |
第4部分 讨论 |
4.1 足底筋膜炎的发生与高张力的形成机理 |
4.2 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探讨 |
4.3 治疗结果讨论 |
4.4 此次临床研究之优越性 |
4.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中常用缩写 |
附录二: 基本数据 |
附录三: 知情同意书 |
附录四: 样本量估算 |
附录五: 随机入组的方法 |
附录六: 随机分组的方法 |
附录七: 视觉模拟量表(VAS)尺 |
附录八: 日本骨科学会(JOA)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表 |
附录九: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致谢 |
详细摘要 |
(6)中药治疗骨折愈合迟缓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疗效标准 |
4 治疗结果 |
5 讨论 |
(7)中医古法方药治疗30例腰痛感悟(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中药制备及治疗方法: |
1.3 疗效标准: |
2 结果 |
3 病例举例 |
4 讨论 |
(8)剔络化瘀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陈旧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介绍 |
2 讨论 |
(9)急性腰扭伤中医药外治方剂配伍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腰扭伤非药物外治现状 |
1.1 针灸 |
1.2 推拿按摩 |
1.3 拔罐法 |
2 急性腰扭伤药物外治现状 |
2.1 中药外敷法 |
2.2 中药熏蒸 (洗) 法 |
2.3 中药导入法 |
3 急性腰扭伤综合外治现状 |
4 急性腰扭伤外治方剂组方规律初探 |
4.1 方剂来源与筛选 |
4.2 纳入标准 |
4.3 排除标准 |
4.4 方剂录入与分析 |
4.5 方剂分析结果 |
4.5.1 急性腰扭伤外治方剂药物频数分析 |
4.5.2 急性腰扭伤外治方药物配伍组合分析 |
4.5.3 急性腰扭伤外治方药物关联性分析 |
5 讨论 |
(10)通督正脊术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中止、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不良反应记录及处理 |
2.4 观察指标 |
2.5 临床疗效判定 |
2.6 统计分析 |
2.7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
3.2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
3.3 两组病情资料比较 |
3.4 两组病例首次治疗后VAS评分的比较 |
3.5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
3.6 两组病例总体疗效的比较 |
3.7 不良反应观察 |
4 讨论 |
4.1 研究结果讨论 |
4.2 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
4.3 通督正脊术 |
4.4 平衡针法 |
4.5 通督正脊术配合平衡针的治疗优势 |
4.6 患者教育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四、土鳖虫治疗急性腰扭伤(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内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用药规律及其高频药对的药理分析[J]. 闫素敏. 大众科技, 2021(10)
- [2]浮针联合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分析[D]. 马思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J]. 张瑞春,王洪霞,沈明球. 中医药导报, 2019(17)
- [4]电针推拿、舒筋活血膏及红外线照射护理联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上官医峰.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16)
- [5]浮针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 范纪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中药治疗骨折愈合迟缓疗效观察[J]. 余志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04)
- [7]中医古法方药治疗30例腰痛感悟[J]. 裴永强,袁婧,杜悦欣. 中国农村卫生, 2019(06)
- [8]剔络化瘀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陈旧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J]. 李雪菲,冯俊. 中医杂志, 2018(08)
- [9]急性腰扭伤中医药外治方剂配伍规律[J]. 于华荣,宫恩强,赵月. 西部中医药, 2018(04)
- [10]通督正脊术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D]. 鲁鑫.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