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中的世界贸易

经济一体化中的世界贸易

一、经济一体化中的世界贸易(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1](2021)在《区域一体化缘何停步不前?——欧亚经济联盟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诸多地区经济组织成立之后,继续深化区域一体化困难重重。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采取动态的视角,本文认为,区域一体化的深化建立在经济收益较好和领导国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上。地区经济组织运行后,如果参与国从一体化中获取的收益不明显,并存在收益分配不公的现象,将成为一体化深化的经济障碍;如果领导国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下降,领导合法性削弱,将成为一体化深化的政治障碍。欧亚经济联盟成立5年来,原定的一体化计划难以实现,2025年实现经济联盟的目标落空,原因在于:一方面,参与国并未从一体化中获得较多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削弱了其对一体化的领导能力和领导合法性。鉴于对欧亚经济联盟运行的分析,它未来难免有一体化空洞化的风险。

张铎潇[2](2021)在《经济一体化与当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经济在全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经济的日益发展从多个方面推动了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与完善,变化最明显的是国际经济法中的制度和规定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融合。同时国际经济法渐渐与其他领域和其他国家的法律有了联系,促成了由内而外联系紧密的国际法律体系,共同维护着国际之间的经济贸易,带动全球的发展。

徐梅[3](2021)在《RCEP签署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中美博弈长期化、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并肆虐全球、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形势下,发展滞后的东亚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进展。继2018年3月亚太11国达成CPTPP后,2020年11月该地区15国签署了RCEP,"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化、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为亚太自贸区建设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增添新动力。RCEP与CPTPP是目前亚太地区已成型的两大FTA,今后其如何发展演变,关涉未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前景。追踪RCEP动向,分析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果、政治影响,尤其对亚太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崔庆波[4](2021)在《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区域贸易自由化策略》文中提出自2017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开始实施"美国优先"政策以来,针对中国在内的众多贸易伙伴实施了大量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态势有所抬头。在多边贸易自由化陷入危机的背景下,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是中国应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优先选择。在分析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现实背景及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本文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归纳为歧视效应、排斥效应、转移效应、屏蔽效应、冲击效应、锁定效应和割裂效应,并提出区域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第三国效应、贸易效应、集聚效应、融合效应、稳定效应、升级效应和垫脚石效应,有效抵消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有利因素及实施策略。

陈锴[5](2021)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税收政策研究 ——基于自由贸易协定和税收协定的双重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佟拉嘎[6](2021)在《冷战后蒙古国对外经济政策沿革及中蒙合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陈绍锋[7](2021)在《东亚一体化视角下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守成与创新》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底,东盟10国和中、日、韩、澳、新西兰共15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通过分析该协定与东亚其他经贸安排所呈现的"东亚特色"的异同,可以发现该协定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又有一些创新。从内容上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延续了注重市场开放的规则重点,但拓展了议题的广度和深度。协定延续了"东盟方式"中决策遵循协调一致的原则,但又具有"硬性区域主义"的特征,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执行、补偿和争端解决机制;从过程来看,该协定坚持"东盟中心性",但却实现了部分的历史性突破;从前景来看,该协定与东亚其他经贸安排面临的挑战相似。概言之,它是介于传统与现代、东亚特色和欧式制度主义的经济安排;既契合了东亚实际,又对新型自贸协定的新动向有所关照。

彭昕[8](2021)在《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以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实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国际制度的发展有深化合作和扩大规模两个方向。相对于深化合作直接实现内部提质、进一步促进制度的发展,制度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制度成员的增多,如若不基于强有力的约束协调,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制度功能的发挥、威胁制度的未来发展。诸如欧盟等强制度,因扩员而引起的内部协调困难、一体化进程延缓等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比之下,约束力较弱的国际制度扩员就更易引起功能涣散、治理低效等问题。因此,弱约束性制度理应倾向于深化合作,谨慎扩员。然而,针对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实践的经验观察发现,即便在组织面临迫切提质需求的情况下,弱约束性制度仍然实现了扩员。这一选择逻辑上的反常构成了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所在:弱约束性制度为何选择扩员?弱约束性制度如何应对扩员后的功能低效?针对这一问题,就学理基础而言,制度变迁研究构成了研究的宏观理论背景;就经验积累而言,上海合作组织的相关数据与文献为本文提供案例检验基础。但通过对既有研究的梳理不难发现,当前以功能主义和理性选择为导向,大量聚焦强制度扩员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对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问题提供有效解释。针对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一系列弱制度扩员的经验研究,缺乏更进一步的学理提炼与整合,存在理论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分析折中主义方法,在制度具备包容性特征且处于协调性制度互动背景的前提下,围绕国际制度功能的多重性内涵,提出了影响弱约束性制度扩员实现的权力制衡、规范扩散以及功能补偿三项基本假设。将其分别带入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从搁置(2001年至2007年)到进行法律准备(2008年至2014年)再到最终落实(2015年至2017年)的三个具体阶段予以验证。就上海合作组织案例而言,针对其弱约束性特征的判定既有其结构性的客观原因,也依据其一系列主观的规则设定。作为一项由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主导的区域间合作制度,上海合作组织具有基本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特征;同一空间内众多的相似性制度供给,也在大国利益和小国需求的彼此兼容中维持了基本协调的互动关系。以此为前提,通过历时性比较上合组织扩员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发现:第一,在俄罗斯视角下,由于对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威胁感知不断提升,受到中国实力提升对中亚经济影响力增强的压力,其权力制衡需求呈现了持续增强,因此俄始终致力于积极推动扩员,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作为软制衡工具的作用;第二,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背景下,上合组织的制度成熟、成员国的实力增长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提升“上海精神”这一核心规范出现了日益增强的扩散需求,推升了各成员国寄希望于通过扩员提升制度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倾向;第三,2015年“一带一盟”对接的实现、上海合作组织“对接平台”定位的确立,通过制度间功能协调上合组织突破原有功能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扩员引起的功能弱化问题,解决了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引起低效问题的后顾之忧。基于系统的理论假设和经验论证,最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制度成员国权力制衡和规范扩散需求的提升增强了制度扩员的可能,但不足以促成扩员的最终实现;功能补偿的出现,是在前两项需求不断增长、扩员可能不断累积的情况下促使上合扩员决策得以最终达成的决定性因素。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当前国际制度普遍趋弱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分析总结出可资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一系列弱约束性国际制度借鉴的发展经验和政策建议:在逆全球化时代、国际制度普遍趋弱的大背景下,不论是既有弱约束性制度的未来发展,还是后发力量类似的制度供给,都应在关注内部功能建设的同时,重视制度间关系的维护,避免碎片化引起的制度消耗,追求在协调型互动中形成制度间功能的补偿甚至借用。2021年适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本文对于上合扩员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已完成的扩员实践,还在明晰扩员依据的基础上对上合新阶段从制度协调中获取的新兴发展动力做出了积极评估与展望。

张苑苑[9](2021)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边界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生产要素不断加快流动的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区域集聚发展和国际关系构建的大势所趋。目前,经济活动形式正由单一竞争不断向多边整合进行调整,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形态也逐步向一体化格局转变。而长三角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实现区域或次区域的协同、协调和协商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以长三角区域内27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借鉴《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的研究思路,分别从经济集聚度A、区域连接性C、经济均等性E、政策协同性P四个方面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行分析,并构建ACEP指数来反映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其次,选取人均GDP自然对数的标准差进行σ趋同分析。最后,以条件β趋同为分析框架,对Barro回归方程的控制变量进行重新设定,建立起对长三角区域内三省一市间的边界效应分析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1)长三角区域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呈现出逐年平稳上升的趋势,较之2010年,水平翻一番;区域经济均等性在不断增加,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而政策协同性呈现出波动变化特征,在2014年达到极小值,在2018年达到极大值,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说明区域间财政差距不断缩小,区域之间的制度和政策差异越来越小。(2)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ACEP指数基本维持在50左右。经济一体化增速总体变化不明显,推进速度较为缓慢,但2019年经济一体化指数由下降转为提升。从A、C、E、P对经济一体化的贡献度来看,经济集聚度的作用最为明显,区域连接性的提升贡献次之,其次为政策协同性和经济均等性。但从2015年开始,经济均等性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逐渐明显,超过政策协同性的贡献度。(3)σ值呈现出起伏变化的阶段特征,同时发现除安徽省2010-2014年以外,江苏、浙江、安徽的内部边界效应均小于长三角区域整体部分,说明长三角省际间边界效应明显强于城市内部之间边界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存在着边界障碍。(4)长三角省内城市与跨省城市间不存在结构性变动的原假设被拒绝,意味着长三角省内城市与跨省城市间存在边界效应;分区域分析后发现,长三角三省一市间依然存在着边界效应,浙江与安徽、浙江与上海、安徽与上海之间的边界效应较为明显;分阶段分析后发现,江苏与浙江、江苏与安徽、江苏与上海、浙江与上海的边界效应在不断减小,而浙江与安徽、安徽与上海的边界效应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此外,得益于长三角区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距离变量在实证结果中均不显着,说明距离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进一步减小。最后,根据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水平测度结果,以及长三角区域不同城市间的边界效应大小,结合长三角实际情况,探讨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政策建议,以缓解城市间边界效应的负面影响。

汪雅珍[10](2021)在《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转换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措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主导逐渐变成了由第三产业主导,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深刻变革,而长三角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处,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中国发展前景最好的区域之一。2019年12月国务院下发《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中心区包含上海市,江苏省9市,浙江省9市,安徽省8市等27个城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示范作用。因此,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现状、理论机制与实证等三方面研究了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影响。通过梳理长三角一体化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从市场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和生态一体化四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测度长三角一体化水平,并从这四个方面和空间效应视角探讨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在此理论基础上,遵循OLS模型-普通面板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空间分位数模型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最后总结归纳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一体化水平、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时空演变情况不同。表现为时间维度上以不同速度逐步增长,空间维度上,上海市的发展情况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区域差异明显。第二,长三角一体化能够显着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发展,说明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进一步通过稳健性检验和被解释变量的正态性检验后,得出本文所用数据适合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同时发现长三角一体化在各分位点上均能显着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仅在10%至75%分位点上显着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第三,长三角地区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通过构建经济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得到长三角一体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并作出对应的莫兰散点图,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均存在显着正向的空间相关性。第四,长三角一体化的空间溢出效应显着为正。具体来看,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系数小于间接效应系数,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相邻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提升作用高于对本地区的影响。并且空间滞后变量的回归系数均显着为正,就本地区而言,长三角一体化在各分位点上均能显着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在25%至90%分位点上能够显着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就邻近地区而言,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在各分位点上均显着为负,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只有在10%分为点上显着为正,在其他分位点上均显着为负。最后,根据本研究所得的相关结论,分别从市场、文化、社会、生态、空间溢出等方面提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二、经济一体化中的世界贸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一体化中的世界贸易(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一体化缘何停步不前?——欧亚经济联盟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停步不前: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深化困境
    (一)共同能源市场的建构
    (二)共同金融市场的建构
二经济障碍:欧亚经济联盟的一体化效果
三政治障碍:西方制裁俄罗斯对欧亚经济联盟的消极影响
结论

(2)经济一体化与当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经济一体化的必然及影响
    1.1 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2 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影响
2 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经济法的体现
    2.1 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2.2 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经济法提出的要求
    2.3 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经济法提出的挑战
3 国际经济法的作用及其对经济一体化的回应
    3.1 国际经济法在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3.2 国际经济法对经济一体化的回应
4 结语

(3)RCEP签署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20世纪90年代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演进
    (一)亚洲金融危机推进东亚及亚太区域经济合作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下亚太自贸区愿景诞生
    (三)国际金融危机后亚太地区出现三大FTA谈判
    (四)新形势下亚太地区CPTPP与RCEP应运而生
二、RCEP主要内容、效果及影响
    (一)RCEP主要内容与预期经济效果
    (二)RCEP对地区及世界的影响
        1. 为亚太自贸区建设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固基础
        2. 凸显自由贸易与多边主义仍是未来发展大方向
        3. 推动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区域化格局
    (三)RCEP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三、RCEP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
    (一)RCEP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1. 退出RCEP的印度会否再加入
        2. 兼跨两大FTA的日本将发挥何种作用
    (二)CPTPP扩容动向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1. 美国会否重新加入CPTPP,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2. 英国申请加入CPTPP,将使亚太区域合作走向“跨区域”范式
        3. 中国积极考虑加入CPTPP,将为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添加正能量

(4)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区域贸易自由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二、现实背景及理论逻辑
    (一)现实背景及挑战
        1.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诱发贸易保护主义,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持续累积
        2. 传统国际贸易模式的利益分歧持续扩大,国际经贸环境不断恶化
        3. 贸易保护与投资保护叠加并行,制造业国际竞争导致经贸摩擦持续升级
        4. 构建新规则的诉求更加迫切,多边自由化停滞与区域自由化承压并存
    (二)区域贸易自由化对冲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机制
        1. 通过第三国效应抵消贸易保护的歧视效应
        2. 通过贸易效应阻击贸易保护主义的排斥效应
        3. 通过集聚效应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转移效应
        4. 通过融合效应消解贸易保护的屏蔽效应
        5. 通过贸易稳定效应化解贸易保护的冲击效应
        6. 通过升级效应突破贸易保护的锁定效应
        7. 通过垫脚石效应遏制贸易保护的割裂效应
三、区域贸易自由化:应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优先选择
    (一)区域贸易自由化是应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路径
        1. 以牙还牙的贸易保护政策可能加剧贸易摩擦
        2. 单边贸易自由化政策难以直接遏制贸易保护主义
        3. 区域贸易自由化政策可抵消贸易保护主义冲击
    (二)当前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有利条件
        1. 贸易保护主义激发区域贸易自由化需求,为区域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动力
        2. 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对美依赖度被动式下降,拓展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空间
        3. 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国际分工格局优化重塑,为区域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契机
        4. 贸易保护主义倒逼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扩大了区域贸易自由化潜力
        5. 贸易保护主义加快世界经济多极化进程,为区域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保障
四、中国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的策略分析
    (一)以提高开放水平和质量推动新一轮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
    (二)以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为突破口推动周边自贸区建设
    (三)以扩展区域贸易协定议题挖掘自贸区升级版红利
    (四)以优势互补性为基础构建双赢型自由贸易区
    (五)以制度整合及制度协调化解区域贸易自由化困境
    (六)以区域贸易自由化引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
五、结论及启示

(7)东亚一体化视角下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守成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成员国及议题视角下的“东亚特色”
二、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东亚一体化的“东盟方式”
三、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过程视角下的“东亚特色”
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前景维度下的东亚一体化
    (一)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仍可能面临大国政治的角力,特别是美国的搅局
    (二)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受制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相互溢出效应的不对称性挑战
    (三)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难以改变成员国经济对东亚区域外市场的高度依赖
    (四) 低利用和弱执行可谓是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内的东亚区域一体化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五)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还受东盟自身发展局限性的挑战
    (六)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其他经贸协定之间的机制竞争
结 语

(8)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以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问题与选题意义
    二、既有研究回顾与评析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第一节 研究问题:弱约束性制度为何扩员
    第二节 国际制度趋弱的现实背景
    第三节 既有学理逻辑的解释与不足
第二章 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可能
    第一节 概念界定:弱约束性制度
    第二节 两个假定:包容性制度、协调型互动
    第三节 三个假设:权力制衡、规范扩散、功能补偿
第三章 案例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问题概述
    第二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弱约束性界定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包容性特征和制度互动背景
第四章 案例检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中的权力制衡需求
    第一节 上合组织的相关权力要素:俄罗斯、美欧、中国
    第二节 权力制衡需求:俄罗斯视角下的制衡需求与制衡可能
    第三节 权力制衡需求对扩员进程的推动:历时比较
    本章小结 权力制衡需求影响但不决定弱约束性制度扩员
第五章 案例检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中的规范扩散需求
    第一节 上合组织的价值规范要素:“上海精神”
    第二节 规范扩散需求:“上海精神”的扩散需求与扩散路径
    第三节 规范扩散需求对扩员进程的推动:历时比较
    本章小结 规范扩散需求影响但不决定弱约束性制度扩员
第六章 案例检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中的功能补偿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对接平台”定位的出现
    第二节 在对接协调中获取功能补偿的可行性论证
    第三节 功能补偿对扩员决策的决定性影响
    本章小结 功能补偿是弱约束性制度扩员的必要条件
总结
    一、总结与结论
    二、基于结论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9)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边界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四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相关研究
        一、文献检索分析
        二、经济一体化国内外研究
    第二节 边界效应相关研究
        一、文献检索分析
        二、边界效应国内外研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水平测度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
        一、以促进市场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经贸合作机制
        二、以实现区域共享为主要目标的资源共享机制
        三、以实现全面对接为主要目标的政府协商机制
        四、以规范市场秩序为主要目标的协同治理机制
        五、以均衡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组织机制
    第二节 数据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选取
        二、模型构建
    第三节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水平测度结果分析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集聚度(A)结果分析
        二、长三角区域连接性(C)结果分析
        三、长三角区域经济均等性(E)结果分析
        四、长三角区域政策协同性(P)结果分析
        五、长三角区域ACEP指数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边界效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边界效应
        一、边界效应的产生原因
        二、边界效应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一、边界屏蔽效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二、边界中介效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三、边界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的转化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边界效应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选取
        二、模型构建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边界效应实证分析
        一、结构性变动检验
        二、分区域边界效应实证结果
        三、分阶段边界效应实证结果
        四、稳健性检验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10)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长三角一体化研究
    第二节 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第三节 长三角一体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长三角一体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长三角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一、长三角一体化综合指数的现状分析
        二、长三角一体化子系统指数的现状分析
    第二节 长三角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长三角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现状分析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测度与分析
        二、长三角三次产业及从业人员构成分析
第四章 长三角一体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二、产业结构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分析
        一、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二、空间效应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长三角一体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基准计量模型
        一、变量选取与平稳性检验
        二、模型构建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面板分位数模型
        一、模型构建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空间杜宾模型
        一、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二、空间相关性检验
        三、模型构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空间面板分位数模型
        一、模型构建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经济一体化中的世界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一体化缘何停步不前?——欧亚经济联盟的启示[J]. 王志. 国别和区域研究, 2021(01)
  • [2]经济一体化与当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J]. 张铎潇. 商展经济, 2021(19)
  • [3]RCEP签署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J]. 徐梅. 东北亚论坛, 2021(05)
  • [4]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区域贸易自由化策略[J]. 崔庆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21(04)
  • [5]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税收政策研究 ——基于自由贸易协定和税收协定的双重视角[D]. 陈锴. 上海海关学院, 2021
  • [6]冷战后蒙古国对外经济政策沿革及中蒙合作研究[D]. 黄佟拉嘎. 辽宁大学, 2021
  • [7]东亚一体化视角下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守成与创新[J]. 陈绍锋. 国际政治研究, 2021(03)
  • [8]弱约束性制度的扩员研究 ——以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实践为例[D]. 彭昕. 外交学院, 2021(10)
  • [9]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边界效应分析[D]. 张苑苑.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10]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 汪雅珍.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标签:;  ;  ;  ;  ;  

经济一体化中的世界贸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