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精矿的空气干燥

铜精矿的空气干燥

一、铜精矿的气流干燥(论文文献综述)

甘聪[1](2021)在《闪速炉干矿仓着火烧结原因分析及防治》文中提出对紫金铜业2021年1—4月发生过的干矿仓着火烧结现象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干燥控制不当、存在低着火点物料、高温烟尘进入干矿仓、干矿仓漏风及负压控制不当等是造成干矿仓里反复出现物料着火现象的主要原因。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干矿仓着火的防治措施。实践证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该厂干矿仓着火烧结现象得到很好地控制。

桂云辉[2](2021)在《干燥机盘管耐磨蚀工业实验》文中认为干燥机作为向闪速熔炼炉提供合格物料的设备,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生产是否稳定运行。而干燥机盘管作为干燥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盘管的防磨损与防腐蚀一直是生产管理者努力工作的方向。通过跟踪贵冶2#闪速炉干燥机盘管支管防磨蚀的工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支管镀防腐膜基本能达到延长干燥机盘管使用寿命的目的。

易瑞强[3](2020)在《稳定蒸汽干燥机运行状况的攻关》文中研究表明干燥机是闪速炼铜工艺过程的重要设备之一,铜精矿通过皮带输送进干燥机,与内部通入蒸汽的盘管接触,将水分蒸发,完成铜精矿的干燥。干燥机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闪速炉的作业效果,贵溪冶炼厂的蒸汽干燥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进料端堵料、盘管易磨损、换热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对设备结构和工艺方法的的改进,从而提高了蒸汽干燥机的作业效率,为提高闪速炉作业率提供了良好条件。

王黎阳[4](2020)在《基于产生源共性分类的有色冶炼固废资源环境属性研究》文中指出重金属污染是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有色金属冶炼作为人为重金属排放的重要来源,其固废分类清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固废属性尚不清楚。因此,完善有色冶炼固废分类清单并明晰固废属性,对我国有色冶炼行业固废利用处置过程的分类管理和污染控制及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宗有色冶炼固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Cu、Pb、Zn和Al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关键产废节点,厘清了产生源特征相似的固废类别,构建了表征有色冶炼固废共性特征的分类方法和清单;并在此基础上,实验探讨了各共性产生源固废的物理、化学、可视化和污染物指标,获取了表征有色冶炼固废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的区间或统计值。主要结果结论如下:(1)构建了有色冶炼固废共性产生源的分类方法和清单。其中,本方法通过厘清产生源特征相似的有色冶炼固废类别(如冶炼废渣、粉尘、废酸、废活性炭、废催化剂及污泥等)将产废节点划分成破碎配料、冶炼反应、提纯回收、收尘净化、污酸处理、制酸脱硫及中水处理等单元;分类清单基于这7大单元对115种有色冶炼固废按类归置,本清单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相比较,更细化工艺描述,缩小定义范围,分质分级明确废物种类,具有确定性、实用性和可行性。(2)判别了各共性单元有色冶炼固废的物理指标检测结果及其相应资源属性表征。其中,破碎配料、冶炼反应、提纯回收、收尘净化、污酸处理、制酸脱硫及中水处理单元废物的含水率变化区间分别为0.193%~0.234%、0.019%~25.6%、0.039%~3.96%、0.238%~2.69%、8.67%~52.9%、28.9%~31.1%及50.3%~68.4%,前四单元废物水分含量偏低,后三单元废物水分含量偏高;同时p H变化区间分别为10.98~11.14(碱性)、3.57~9.48(酸性偏中性)、5.79~13.4(中性偏碱性)、1.85~11.5(酸性或碱性)、0.59~13.5(强酸强碱性)、13.6~13.8(强碱性)及9.02~9.21(碱性),破碎配料、冶炼反应及中水处理单元废物无腐蚀性,其余单元废物有腐蚀性。(3)识别了各共性单元有色冶炼固废的化学指标检测结果及其相应资源属性表征。其中,破碎配料单元废物由絮沫状粉末组成,呈尖晶石相和刚玉相,主成分是Al2O3(68.4%~70.8%)和Mg O(9.12%~10.4%);冶炼反应单元废物由板块状颗粒组成,呈铁橄榄石相和砷铜矿相,主成分是Fe2O3(24.3%~66.0%)和As2O3(1.49%~46.1%);提纯回收单元废物由球状颗粒组成,呈刚玉相和铅黄相,主成分是Al2O3(37.1%~84.0%)和Pb O(0.158%~98.8%);收尘净化单元废物由屑沫状粉末组成,呈铅矾相和红锌矿相,主成分是Zn O(0.134%~72.4%)和Pb O(0.015%~71.3%);污酸处理单元废物由泥块状颗粒组成,呈铅矾相和白砷石相,主成分是Pb O(0.223%~94.1%)和As2O3(0.487%~68.8%);制酸脱硫单元废物由细状粉末组成,呈石膏相,主成分是Ca O(43.2%~47.5%)和Si O2(0.626%~0.652%);中水处理单元废物由块状颗粒组成,呈方解石相,主成分是Fe2O3(12.5%~46.4%)和Ca O(5.37%~27.2%)。有色冶炼固废的主要元素有Al、Fe、As、Pb、Zn、Ca、Si等,以氧化物、硅酸盐、铝酸盐和硫酸盐等形式存在,若取代新型建材的传统制备原料可有效拓宽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途径,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4)阐明了各共性单元有色冶炼固废的可视化指标检测结果及其相应环境属性表征。其中,破碎配料单元废物是无刺激性气味的灰色粉末状除尘灰;冶炼反应单元废物是无刺激性气味的黑灰或黑红色块状冶炼废渣;提纯回收单元废物是无刺激性气味的灰白或黄或黑色颗粒状回收副产物;收尘净化单元废物是无刺激性气味的白或褐或黑色粉末状收尘烟灰;污酸处理单元废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棕红或黑色块状污酸处理残渣;制酸脱硫单元废物是无刺激性气味的灰色粉末状脱硫副产物;中水处理单元废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暗红色块状中水处理污泥。(5)揭示了各共性单元有色冶炼固废的污染物指标检测结果及其相应环境属性表征。其中,破碎配料、冶炼反应、提纯回收、收尘净化、污酸处理、制酸脱硫及中水处理单元废物中首要重金属含量及其对应浸出浓度分别是Cu(894±14.0mg/kg和0.355mg/L)、Zn(35309±1724 mg/kg和3141mg/L)、Zn(36277±854 mg/kg和13035mg/L)、Zn(34404±135 mg/kg和1684mg/L)、As(9055±619 mg/kg和2637mg/L)、Cu(75.3±4.27 mg/kg和4.45mg/L)及As(861±4.91 mg/kg和0.476mg/L);同时破碎配料和制酸脱硫单元废物中浸出浓度均低于我国GB 5085.3-2007标准限值但超出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限值,其余五单元废物中浸出浓度均高于GB5085.3-2007标准限值和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限值。由于固废危害主要取决于其所释放出的污染物浓度,则Cu、Zn和As带来的环境风险应重点关注。本文构建了有色冶炼固废共性产生源分类清单,并探索了各共性产生源有色冶炼固废的物理、化学、可视化和污染物指标(四项指标)的区间或统计值,其结果显示了通过这四项指标可逐步判别不明来源有色冶炼固废种类的资源环境属性,该研究对有色冶炼固废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合理化建议,具有一定的科学及现实意义。

刘建军[5](2019)在《铜冶炼厂改造工程设计难点及技术创新》文中认为介绍了国外某铜冶炼厂在改造扩建过程中面临的设计难点及处理方法 ,详细分析了设计中的技术创新点和实施结果。通过精心设计,使项目得以按时按质顺利投产,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或接近世界闪速炼铜工厂的先进水平。

赵洪昆[6](2019)在《蒸汽干燥机转速控制》文中研究说明贵溪冶炼厂一系统熔炼车间对原有干燥系统进行替代改造,其中新增蒸汽干燥机的控制结果,直接影响着闪速炉的稳定生产。针对干燥机转速控制的要求,分析了蒸汽干燥机的转速控制原理,提出了控制实现的方法,并对其联锁情况进行了介绍。

余齐汉,涂建华[7](2015)在《铜精矿干燥及输送系统的改造和生产实践》文中认为简述了贵溪冶炼厂闪速熔炼铜精矿干燥及输送系统改造前原有工艺设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改造前原有两套铜精矿干燥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改造目的,详细论述了改造后的铜精矿干燥和输送工艺流程,介绍了生产情况及关键运行数据,并对本次改造的技术创新点进行了总结。

昂正同[8](2008)在《金隆闪速炼铜现状分析与35万吨扩产改造》文中指出通过对金隆闪速炉炼铜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与闪速炉配套的其他工艺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扩产改造的内容,以满足闪速炉35万t熔炼的要求,使辅助设施和生产相配套,实现产能扩大和均衡生产。

吴群英,贺建军[9](2007)在《铜精矿气流干燥热风炉燃油优化设计》文中指出针对具有非线性、强耦合、不确定、多约束特性的铜精矿气流干燥过程,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以重油流量、燃烧风、稀释风为输入、沉尘室温度为输出的网络模型;再用遗传算法与惩罚函数相结合对热风炉烧油量进行优化,得到了干燥一定量铜精矿时的最佳操作参数,使能耗最低;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优化结果对实际干燥过程的操作具有指导作用。

王巍[10](2007)在《铜精矿闪速熔炼气流干燥混合气专家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铜闪速炉炼生产过程中,入炉铜精矿的水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必须通过气流干燥过程控制在0.1~0.3%之间。然而由于现场工艺条件的限制,干燥后铜精矿水分难以实时的进行检测,导致入炉精矿水分的波动。针对铜精矿水分难以稳定和充入一定量氮气后使现场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影响的问题,而且气流干燥过程是一个具有强耦合、显着不确定性的复杂生产过程,基于数学模型的传统方法难以实施,氮气和稀释风现为人工手动控制,效果不理想,故引入基于人工智能的氮气和稀释风流量专家控制系统。本文作者在详细分析贵溪冶炼厂三段式气流干燥工作原理基础上,结合目前的控制现状,充分利用现DCS控制系统已有的在线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测功能,以及数据库中存储的大量实时运行数据的支持,设计了混合气流干燥专家控制系统。详细分析了气流干燥专家控制系统知识的获取方法、规则库的建立过程。在热量平衡及物料平衡的基础上研究了系统混气室含氧率的求解过程,得到了满足工程应用的近似解。根据知识表示和知识的组织方式,建立了基于数据库技术的知识库。然后针对本系统的特点,基于前向推理方式提出了气流干燥专家控制系统的推理机制,并给出了推理策略的实现。系统软件在现场DCS系统和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三层结构的设计方法,对气流干燥专家控制系统知识库、推理机、解释机构和人—机界面分别进行了模块化实现。在系统投入试运行后,对缓解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现场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铜精矿的气流干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铜精矿的气流干燥(论文提纲范文)

(1)闪速炉干矿仓着火烧结原因分析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简介
2 干矿仓着火烧结及处置过程
3 干矿仓着火烧结原因分析
    3.1 干燥控制不当
    3.2 存在低着火点物料
    3.3 高温烟尘进入干矿仓
    3.4 干矿仓漏风及负压控制不当
    3.5 干矿仓横梁影响着火物料排出
    3.6 其它原因
4 干矿仓着火的防治措施
    4.1 优化干燥参数控制
    4.2 调整低着火点物料配入时机
    4.3 控制着火源进入干矿仓
    4.4 保持矿仓内相对窒息性气氛
    4.5 干矿仓横梁改造防止着火物料堆积
    4.6 加强除铁管理及规范故障处置
    4.7 干矿仓温度预警及出现异常及时处置
5 结语

(2)干燥机盘管耐磨蚀工业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蒸汽干燥工艺过程概述
3 实验方向
4 耐磨防腐层材料的选取
5 防腐膜效果验证
6 结束语

(3)稳定蒸汽干燥机运行状况的攻关(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艺简介
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 改进措施
5 产生的效果
6 结论

(4)基于产生源共性分类的有色冶炼固废资源环境属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固废分类方法与清单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有色冶炼研究现状
        1.3.1 有色冶炼主流工艺类型
        1.3.2 有色冶炼产品与固废产量
        1.3.3 有色冶炼固废产生、泄漏及利用处置
    1.4 研究内容
        1.4.1 有色冶炼固废产生源共性分类
        1.4.2 基于产生源共性分类的资源属性
        1.4.3 基于产生源共性分类的环境属性
    1.5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总体分析方法
        2.1.1 固废全过程系统研究方法
        2.1.2 固废共性分类方法
        2.1.3 固废属性识别方法
    2.2 检测分析方法
        2.2.1 实验材料采集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3 物理指标的检测方法
        2.2.4 化学指标的检测方法
        2.2.5 可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
        2.2.6 污染物指标的检测方法
        2.2.7 实验结果质量控制与保证
第三章 有色冶炼固废产生源共性分类研究
    3.1 有色冶炼固废产生源
        3.2.1 铜冶炼产废节点
        3.2.2 铅冶炼产废节点
        3.2.3 锌冶炼产废节点
        3.2.4 铝冶炼产废节点
    3.2 有色冶炼固废共性产生源分类清单
    3.3 共性产生源分类清单的特性
        3.3.1 确定性
        3.3.2 实用性
        3.3.3 可行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产生源共性分类的资源属性研究
    4.1 物理指标
        4.1.1 含水率
        4.1.2 pH
    4.2 化学指标
        4.2.1 微观形貌
        4.2.2 矿物相
        4.2.3 物质成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产生源共性分类的环境属性研究
    5.1 可视化指标
    5.2 污染物指标
        5.2.1 重金属含量
        5.2.2 浸出毒性浓度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5)铜冶炼厂改造工程设计难点及技术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流程
2 设计难点
    2.1 原始设计资料缺失
    2.2 停产对接时间短
    2.3 不确定因素多
    2.4 改造所需场地受限
    2.5 尽可能利用原有设备设施
    2.6 设计深度要求深
    2.7 全厂原系统自动化改造难度大
    2.8 标准规模差异大
3 工程改造技术创新
    3.1 窄轨大型门座式起重机精矿卸运技术
    3.2 高精度铜精矿连续输送称量计量系统
    3.3 大型精矿干燥技术
    3.4 闪速炉改造方案的优化设计
    3.5 闪速炉余热锅炉的双汽包设计
    3.6 电收尘器模块化设计
    3.7 饱和蒸汽透平发电取代过热蒸汽发电
    3.8 先进的烟气制酸技术
    3.9 先进的炉渣选矿技术
    3.1 0 新型炉渣缓冷自动控制技术
    3.1 1 三维设计
    3.1 2 点云模型应用
4 结语

(6)蒸汽干燥机转速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干燥机转速控制要求
2 干燥机转速控制实现方法
    2.1 转速运算
    2.2 加速累计
    2.3 减速累计
    2.4 干燥机联锁
3 结语

(7)铜精矿干燥及输送系统的改造和生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的问题
2 改造方案
3 生产实践和运行效果
4 技术特点
5 结束语

(8)金隆闪速炼铜现状分析与35万吨扩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精矿库及精矿运输
    1.1 精矿库
    1.2 配料仓
    1.3 精矿运输
2 干燥系统
    2.1 气流干燥
    2.2 蒸汽干燥
    2.3 干精矿储料仓
3 闪速炉
    3.1 闪速炉本体
    3.2 给料系统
    3.3 炉前
4 余热锅炉
5 制氧站
    5.1 制氧站现状
    5.2 增氧配置
    5.3 氧气供应系统
6 烟尘系统
    6.1 现状
    6.2 烟尘系统进行改造
7 结 语

(9)铜精矿气流干燥热风炉燃油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铜精矿气流干燥机理分析
2 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
    2.1 训练数据准备及预处理
    2.2 模型建立与神经网络训练
    2.3 网络外延性检测
3 遗传算法
    3.1 优化模型
    3.2 寻优计算
4 结论

(10)铜精矿闪速熔炼气流干燥混合气专家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闪速熔炼生产过程智能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1.2 课题背景和任务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气流干燥过程控制分析
    2.1 气流干燥概述
    2.2 贵冶气流干燥过程工艺分析
    2.3 气流干燥模型的建立
    2.4 闪速熔炼气流干燥过程控制系统
    2.5 小结
第三章 气流干燥专家控制系统设计
    3.1 串级控制系统控制精矿水分的不足
    3.2 模型控制的不足
    3.3 专家控制系统原理和应用
    3.4 混合气专家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5 小结
第四章 气流干燥专家控制系统知识库的设计
    4.1 干燥知识的获取方式
    4.2 气流干燥知识的表示
    4.3 干燥知识的抽取和转换
    4.4 气流干燥知识库的维护
    4.5 干燥知识库设计
    4.6 气流干燥知识的整体描述
    4.7 小结
第五章 系统推理机制和解释机制的设计
    5.1 推理机构
    5.2 气流干燥专家控制系统时间估计模型的研究
    5.3 气流干燥专家控制系统推理机的研究
    5.4 气流干燥专家控制系统解释机制的研究
    5.5 小结
第六章 气流干燥专家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6.1 系统硬件软件结构
    6.2 专家控制系统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6.3 专家控制系统的具体实现
    6.4 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总结
    7.2 进一步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铜精矿的气流干燥(论文参考文献)

  • [1]闪速炉干矿仓着火烧结原因分析及防治[J]. 甘聪.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21(04)
  • [2]干燥机盘管耐磨蚀工业实验[J]. 桂云辉. 铜业工程, 2021(03)
  • [3]稳定蒸汽干燥机运行状况的攻关[J]. 易瑞强. 铜业工程, 2020(03)
  • [4]基于产生源共性分类的有色冶炼固废资源环境属性研究[D]. 王黎阳.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5]铜冶炼厂改造工程设计难点及技术创新[J]. 刘建军.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9(02)
  • [6]蒸汽干燥机转速控制[J]. 赵洪昆.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9(02)
  • [7]铜精矿干燥及输送系统的改造和生产实践[J]. 余齐汉,涂建华.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5(01)
  • [8]金隆闪速炼铜现状分析与35万吨扩产改造[J]. 昂正同. 矿冶, 2008(01)
  • [9]铜精矿气流干燥热风炉燃油优化设计[J]. 吴群英,贺建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7(07)
  • [10]铜精矿闪速熔炼气流干燥混合气专家控制系统的研究[D]. 王巍. 中南大学, 2007(05)

标签:;  ;  ;  

铜精矿的空气干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