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异步重合闸的计算与运行

电力系统异步重合闸的计算与运行

一、电力系统非同期重合闸的计算与运行(论文文献综述)

罗源生[1](1975)在《电力系统非同期重合闸的计算与运行》文中提出 一、前言 电力系统采用非同期重合闸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特别对提高单回输电线联系的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已被愈来愈多的运行实践所证实。 某电力系统在罗变与新电之间为双侧电源单回输电线联系之电网见图(1)。由以往的运行经验可知,采用检定同期的自动重合闸装置动作成功的或然率很低。经初步计算分析,该处采用非同期重合闸不论是冲击电流或再同期条件都是满足要求的。为了进一步探讨采用非同期重合闸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分别在69年12月底进行了三次非同期重合闸现场工业性试验。并于七三年底投入实际运行。经过一年半的运行,其动作卅多次,证明使用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陈晓龙[2](2015)在《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原有电流保护与控制配置的基础条件,可能造成保护拒动或误动、非同期重合闸以及备自投动作时间过长甚至失败等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为评估一定容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对原有电流保护选择性和灵敏性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计及配电网原有电流保护整定原则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计算方法,能够得到满足保护选择性和灵敏性要求的准入容量。另外,通过对比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实际接入容量和准入容量的数值大小,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保护配置方案,以适应不同容量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2.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不仅可能造成原有电流保护无法满足选择性和灵敏性要求,也使得保护的定值难以整定。通过分析不同位置发生两相相间短路故障和三相短路故障时保护安装处的正序电压和流过保护的正序电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本地信息的自适应正序电流速断保护原理,能够减小或消除不同因素对保护范围的影响,改善了保护的性能。3.为快速且有选择性地保护线路全长,同时尽量减少改造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广域状态量信息的保护新方案。在该方案中,通过利用馈线首端和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处的电压和电流信息,提出了补偿阻抗极性信息的新判据及其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案无需加装电压互感器,仅根据过电流保护动作信息和补偿阻抗极性信息,就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4.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给重合闸和备自投带来的问题,分别以配电网的馈线和变电站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广域信息的保护、重合闸和备自投协调配合策略。该策略将重合闸和备自投控制与广域保护系统融合,能够充分利用广域信息,实现保护、重合闸和备自投之间的相互配合。5.为消除反孤岛保护的盲区,提出了两种基于无功控制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孤岛检测方法。其中,快速孤岛检测方法能够保证非计划孤岛发生后有功和无功不匹配促使频率朝着相同的方向偏移,从而快速实现孤岛检测;非破坏性孤岛检测方法则无需迫使频率超出门槛值就能检测孤岛,从而有利于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的平滑切换,实现由非计划孤岛向孤岛运行的转变。

张春湖[3](2012)在《提高江门电网小水电并网线路重合闸成功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电力系统的故障中,大部分的故障出于输电线路(尤其是架空线路)。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缩短停电时间,减少经济损失,电力系统广泛采用了自动重合闸技术。由系统运行情况统计,成功率一般在60%~90%之间。自动重合闸不仅提高了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了停电损失,而且还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水平,也可纠正由于断路器或者继电保护装置造成的误跳闸。然而在小水电并网联络线发生故障,小水电与大电网解列后,在枯水季节小水电系统有较大的功率缺额,丰水季节则存在较大的剩余功率。往往由于不平衡功率的存在,使得重合闸存检同期重合的成功率非常低。本文结合江门恩平电网小水电并网线路重合闸成功率低的问题,对其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提高小水电并网线路重合闸成功率的一些措施。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自动重合闸的研究现状、分布式电源孤网运行的概念和小水电并网线路重合闸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重合闸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的计算整定。然后研究了小水电并网对恩平配网运行带来的问题,具体分析了小水电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恩平配电网继电保护和重合闸的影响。再之,介绍江门恩平水资源分布、电网的现状、负荷情况、小水电发电情况等,考虑重合闸在等待重合期间存在的孤网问题,提出了枯水期和丰水期的重合闸措施,并设计了具有通用性的重合闸改进逻辑。所提出的逻辑改进,对厂家设计重合闸时具有参考意义,提出措施能较好地提高恩平配网小水电并网线路重合闸的成功率,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鲁振威[4](2017)在《双馈风电场接入对送出线路继电保护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文中提出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代表之一,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双馈风力发电机以能量转换效率高,易于实现有功、无功功率解耦控制等优势,在风电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风电多以大规模集中式并网为主,具有集群开发、弱电网接入、长距离外送的特点,风电独特的故障特性给送出线路距离保护和重合闸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研究双馈风电场接入对送出线路继电保护的影响及改善措施,对于提高继电保护动作可靠性、增强电网抵御故障的能力、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原理和控制策略,结合双馈风电场典型并网结构,在DIg SILENT/Power Factory中搭建了双馈风电场详细模型和等值模型,并在稳态和故障暂态下验证了模型等值的可行性。理论分析了双馈风电场的阻抗特性、弱馈特性和电流非工频特性,基于搭建的双馈风电场等值模型,仿真研究了风电场在送出线路不同类型故障下的电压、电流特性,证明了风电场故障特性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然后,结合双馈风电场的故障特性,研究了双馈风电场接入对送出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受弱馈特性影响,当经过渡电阻故障时,距离保护测量阻抗中的附加阻抗可能使距离保护拒动或误动,风电场侧尤为严重;受零序阻抗远小于正负序阻抗的影响,接地阻抗元件比相间阻抗元件可耐受更大的过渡电阻,撬棒电阻投入会进一步降低相间阻抗元件的耐过渡电阻能力;受故障电流非工频特性影响,电压电流频率不一致会导致测量阻抗波动,可能使保护动作时间延长,当故障位于保护范围边界附近时,保护可能拒动或误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侧相电流的距离保护方案和故障选相、故障类型判据,该方案不受系统非全相运行和振荡的影响,仅需通过已安装的纵联差动信道将输电线路对侧距离保护装置测得的三相电流传递到本侧即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最后,针对双馈风电场接入对重合闸的影响,提出重合闸方案可采用检压检同期改进配合方案或者自同期配合方案;当送出线路电压互感器没有安装或者或者因断线等故障退出运行时,本文也提出了一种重合闸时间计算方法。

陈峰[5](2018)在《1000kV交流系统工频过电压与操作过电压研究》文中提出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损耗低、占地面积省等优势,与我国用电需求量大、资源分布不均的国情相适应,因而我国大力建设特高压输电系统势在必行。但电网电压等级的提高也对设备绝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00kV电力设备制造难度大、所需成本也更高,故研究1000kV交流系统工频过电压与操作过电压及其抑制措施意义重大。本文以1000kV单回、双回线路的工频过电压与操作过电压为研究对象,考虑了可能出现过电压问题的多种运行方式以及双回线路严重的电磁耦合,建立了1000kV单回输电系统和双回输电系统的ATP-EMTP模型。详细分析了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的发生条件和产生机理,计算了系统可能出现的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并根据线路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的影响因素,给出了过电压的抑制措施,研究了高压并联电抗器、親合地线、断路器并联电阻、避雷器等设备对线路过电压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可得出:1000kV交流线路供电距离较长,在线路中适当分段运行有利于限制过电压;长度小于100km的1000kV线路可以不装设高压并联电抗器,此时系统工频过电压可以控制在1.4p.u.以内;1000kV线路最大工频过电压由单相接地甩负荷过电压决定、最大操作过电压由合闸过电压和故障激发过电压决定;通过装设并联电抗器、低残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良导体地线、低阻值并联电阻,可以将线路操作过电压限制到1.6p.u.以下。上述结论具有较高的工程参考价值。

丘凌[6](2010)在《500kV超高压交流系统操作过电压仿真研究》文中认为操作过电压的研究是与电力系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电力系统发展初期,由于电网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单相间歇电弧接地引起的过电压对电力系统危害最大,因而对它的研究成为了重点。以后,随着电网额定电压、线路长度以及传输容量的提高,系统中性点接地,开断空载变压器(简称切空变)过电压和开断空载线路(简称切空线)过电压就突出了,其中切空变过电压能量较少,可用避雷器防护,所以切空线过电压成为了高压电网中操作过电压的研究重点。近年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建立和发展,操作过电压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如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能引起很大的工频过电压升高,在这样的基础上就有可能出现幅值很高的合闸空载线路(包括重合闸)过电压。而随着断路器性能的改善和并联电抗器的存在,切空线过电压的幅值和出现的概率都大为减小。因而在超高压电网及特高压电网中,合闸空载线路(包括重合闸)过电压成为了最典型、最严重的的操作过电压之一,也就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操作过电压不仅与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有关,而且与设备的配置、性能、参数等密切相关。处于不同的系统条件下的操作过电压类型以及操作过电压水平大不相同,如超高压系统的合闸过电压是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本文首先介绍各种常见操作过电压的原理、影响因素和限制措施,介绍PSCAD/EMTDC仿真软件(版本为4.0.2)的基本元件。并以该软件为平台,根据浙江某500kV线路系统等值图,建立操作过电压等效模型,仿真研究超高压系统的操作过电压水平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等,重点研究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的影响因素和避雷器的限制过电压的能力。

李斌[7](2004)在《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及保护与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大电网互联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超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超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和防御体系是电力工业者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我国电网相对薄弱,承受事故能力较差。即使故障时继电保护快速切除故障,也难免事故的扩大。因此,加强骨干网架建设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根本解决办法,而加强骨干网架经济而有效的途径是建设特高压输电线。特高压输电线保护、重合闸的配置及动作配合,除满足系统稳定性要求之外,还要考虑保护、重合闸的操作是否会引起系统不能承受的过电压。特高压输电线所允许的电压升高的数值与所加电压的持续时间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特高压输电线继电保护与相关自动装置的动作必须考虑限制过电压。本文在特高压输电线过电压及保护与自动装置综合控制的问题上取得以下成果: (1)提出特高压线路两端的断路器在切合操作时须按一定顺序执行。而且特高压输电线路两端断路器切除故障的时间差应该尽量短,一般要小于0.04~0.05s,避免过电压造成设备绝缘损坏。(2)提出特高压输电线重合闸必须考虑限制过电压,特高压输电线路两端断路器分别进行三相重合的时间差应大于0.2~0.3s。特高压输电线采用单相重合闸有利于保证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本文提出了新的单相重合闸方案,进一步有效抑制单相重合过电压。(3)提出了输电线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新技术。分别为适用于无并联电抗器补偿的基于电压矢量判别的相位判据,以及适用于带并联电抗器补偿的基于拍频特性的自适应重合判据。拓宽了单相自适应重合闸在超高压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应用范围。(4)提出了基于负序功率方向的并联电抗器匝间故障保护原理。提出了输电线路不同并联电抗器补偿条件下的中性点小电抗的正确取值范围,从而有效限制单相故障后故障相断开可能出现的谐振过电压,加速潜供电弧的熄灭,为单相重合闸在特高压输电线上的成功应用做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5)提出了特高压输电线保护与并联电抗器的动作配合关系。系统的提出了特高压输电线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综合控制方案,包括特高压输电线保护、重合闸、并联电抗器等的动作特性与配合关系,这不仅有利于特高压输电线的可靠运行,同时更经济有效的抑制了特高压输电线的过电压。(6)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超高压和特高压系统的保护快速算法。此算法是基于狭窄带通滤波与半波傅立叶算法的结合,数据窗仅为11ms,滤波效果好,能满足特高压输电线保护快速跳闸的要求。

范文超[8](2019)在《微电网保护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凸显,促使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要发电形式的微电网系统得到了广泛关注。微电网不仅能提高互联大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而且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以微电网线路保护技术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外微电网保护理论发展与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微电网线路保护的两种基本思路:通过采集本地的故障信息来判断故障的发生以及确定故障区域,即基于本地信息的保护方案;通过采集全局信息或者区域信息来判断故障发生以及实现故障定位,即基于通信的保护方案。基于上述思路,本文对微电网保护方案展开了针对性的研究,主要工作与取得的结论如下:分析了典型微电源的故障特性。建立了典型逆变型微电源的故障模型。分析了逆变型微电源在PQ控制模式和V/f控制模式下发生不对称短路故障和对称短路故障时的故障特性,给出了故障电流的表达式。研究了基于本地信息的微电网保护策略。分析了通过设计微电网网络拓扑来实现本地化保护的可行性。在微电网网络拓扑的设计中提取出开关站、星型、手拉手、源荷组合区域等四种适用于本地信息保护方案的拓扑结构,并分别分析了四种结构的微电网保护配置;分析了自适应电流保护应用于微电网馈线保护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自适应电流保护进行了改进,提出了Ⅰ段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方案和Ⅱ段自适应限时电流速断保护整定方案。研究了基于通信的微电网保护策略。提出了一种通过采集区域信息判断故障发生与实现故障定位的微电网分布式保护方案。针对拓扑结构可能会频繁变化的微电网,建立了微电网的图模型,从图模型的视角分析了微电网的故障特性。提出了基于图模型的分布式边状态保护方案,包括边方向保护、边电流保护等两种算法。针对非末端区域的短路,根据区域邻接线路的功率方向来判断故障的发生以及确定故障位置,即所谓边方向保护;针对末端区域的短路,根据区域邻接线路的电流大小和方向来判断故障的发生,即边电流保护。研究了微电网接入对传统配电网保护配置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分析了微电网接入对传统配电网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影响,提出了在不改变传统保护配置的情况下,通过微电网及时退出、限制微电网的接入位置及容量、引进先进的通信技术及方向元件等方法来应对微电网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分析了微电网接入对配电网自动重合闸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无需改变配电网重合闸配置,重合闸前加速与微电网并离网时序配合的方案;为应对低压配电网瞬时接地故障带来的非计划孤岛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微电网拓扑结构,在配电网发生不对称接地故障时微电网并网穿越运行,为配电网故障恢复提供一定支撑。

丁磊[9](2007)在《多微网配电系统的分层孤岛运行及保护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球资源的日渐衰竭、人们对环境的广泛关注、大电网自身存在的种种缺陷以及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使得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现有的防孤岛保护暴露出一些不足,如不能充分利用DG的发电能力、易引起共模跳闸、增加对系统备用的要求等。微网和自启动孤岛等计划孤岛作为一种可以充分利用DG发电能力、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重要运行方式,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包含高比重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即包含多个分布式发电孤岛的多微网配电系统。系统中接入了大量的DG和微网后,就可以不再局限于只利用单用户孤岛的效能,还可将多个DG、负荷及微网组合成多用户孤岛,从而将这种有益的孤岛效应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掘分布式能源为电网和用户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由于孤岛的组合具有不确定性、多样化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不仅要考虑单个微网的运行方式,还要研究如何确定组合孤岛的范围、孤岛的运行方式、多分布式电源和多微网的共同作用及相互影响。现有的配电网保护和控制方式应当予以改进,来适应多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和孤岛运行,从而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积极作用,提高系统的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首先对分布式发电的各种并网运行方式进行了可靠性评估。推导出用于评估DG并网运行方式对供电可靠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和SAIFI-Island曲线,计算并对比了DG在重合闸、防孤岛保护、孤岛运行等不同运行方式下的供电可靠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重合闸相结合的计划孤岛模式能较好地改善供电可靠性。在供电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功率平衡原则、产权关系和电气分布,定义了单元孤岛和组合孤岛,提出了多微网配电系统分层孤岛运行的概念。分层孤岛运行主要指两个层次的孤岛运行,解列时,先解列为组合孤岛,若无法形成组合孤岛或组合孤岛无法稳定运行,则进一步解列为单元孤岛,并利用重合闸恢复失电负荷;恢复时,先在组合孤岛解列点处检同期并网,若无法同期,则进一步解列为单元孤岛,利用重合闸恢复失电负荷,然后在单元孤岛的解列点处检同期并网。分层孤岛运行的优点在于:(1)采用解列形成孤岛的形式,孤岛外的负荷利用重合闸恢复,实现孤岛模式与并网模式间的无缝转换。(2)在运行过程中,综合利用孤岛运行和重合闸来提高孤岛内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其效果不依赖于孤岛运行的成功率。(3)形成的组合孤岛是最大范围的孤岛运行,充分利用了DG的发电能力。单元孤岛的划分比较简单,而组合孤岛则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其划分的策略空间随着系统的规模指数级增长,求解极其困难。根据配电网辐射状结构及自上而下进行故障恢复的特点,在组合孤岛的搜索问题中加入了在配电网末端形成孤岛的约束,提出利用具有层次特性的根树对组合孤岛划分问题建模。利用根树自上而下的层次结构模拟辐射状配电网故障恢复的顺序,也可以模拟断路器从系统侧依次断开、寻找功率平衡区域的过程。在规划阶段和在线决策时,分别利用节点赋权根树和边赋权根树进行深度优先搜索,确定多用户孤岛的范围。加入了层次和搜索方向等启发式信息后,搜索的复杂度由指数级减小为线性级,DG孤岛搜索从NP-hard问题转化成P类问题。基于有根树的分布式发电孤岛搜索方法的主要特点有:(1)在配电网末端形成孤岛,可与重合闸结合使用,提高供电可靠性,也便于故障恢复。(2)在非故障区域内形成最大范围的孤岛运行,减小停电面积。(3)算法具有线性复杂度,适用于实时决策。多微网配电系统的保护策略需要适应并网运行、组合孤岛运行、单元孤岛运行等不同模式,涵盖孤岛内外的各种电气元件。为此,将扩展纵联比较原理和MAS结构应用于多微网配电系统,提出了三层次的多微网配电系统保护策略。第一个层次即本地保护,保护Agent完全基于本地信息量,完成传统保护功能。第二个层次即区域保护,局部范围内的保护Agent采用完全分布式的模式交换信息,在快速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区域内应用方向纵联比较原理。快速主保护中,保护Agent只与其相邻的保护Agent交换信息,完成自身所在元件的主保护。区域后备保护在快速主保护无法判断故障区域时启动,范围覆盖相邻Agent所在的元件,其选择性依靠广域信息来保证,可以较好地解决信息缺失和弱馈侧保护的问题。第三个层次,由中心单元收集各保护Agent的动作信息,来完成集中式的全局后备保护。三层次保护策略的特点主要包括:(1)保护定值和保护特性均与配电网运行方式、被保护元件在孤岛内外、孤岛并网与否无关,能很好地适应并网模式和孤岛模式下配电网线路、母线和变压器等元件的保护,实现并网模式与孤岛模式间的无缝转换。(2)可以较好地解决DG侧的弱馈保护问题。(3)具有退化功能、本地后备和全局后备,可以较好地解决信息缺失和IED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现分层孤岛运行的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层次对应于孤岛运行的层次,第一层是cell层,包括DG和负荷控制单元及单元孤岛控制单元CMGA;第二层是组合孤岛控制单元AICA;第三层为配电网调度中心DNO。CMGA控制单元微网的运行,AICA控制组合孤岛的运行,DNO则管理下级所有的CMGA和AICA单元。各控制Agent通过高速通信系统交换信息,完成如下功能:(1)分层孤岛解列。(2)实时减载。充分利用配电网中DG孤岛的特点,通过监测并网联络线的稳态功率变化计算孤岛内的功率不平衡,实现实时减载,使孤岛尽快达到稳定运行。(3)再同步与重合闸等功能。将再同步与重合闸相结合,实现失电负荷的快速自动恢复。为了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上述功能均采用两种模式实现。一种是集中式决策,由中央控制单元DNO综合全局信息做出判断,并下发各本地控制Agent执行;另一种是就地决策,即孤岛的控制单元CMGA和AICA根据本地的信息量做出判断,并上报中央控制单元DNO,若延时等待得不到DNO的反馈时,根据就地决策的结果采取措施。开发了分布式发电并网评估专家系统——“分散电源并网辅助决策系统DSSDP”。DSSDP基于实际系统的仿真结果,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各项指标量化,在统一的仿真数据库及决策数据库平台上,对DG并网对系统的各种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实现并网点选择、设备校验、保护选配等功能。DSSDP采用了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利用规则推理和事例推理来完成保护整定、设备选型和保护选配等功能,提高了辅助决策系统的智能化和实用性。通过对多微网配电系统分层孤岛运行方式、组合孤岛范围确定、保护和控制策略的研究,拓展了微网概念,进一步扩大了有益的孤岛效应。由此,可以在不降低系统的供电质量、运行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增加分布式电源在系统中的比重,充分发掘分布式能源为电网和用户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

黄伟兵[10](2008)在《自动重合闸最优重合方案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析重合闸方式、故障前运行条件、故障条件对最佳重合时刻的影响,得出最后一次网络操作结束时系统暂态能量最小值所对应的时刻为最佳重合时刻的结论。论述了在不同重合闸操作时间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佳重合条件为:当送电侧的功角由最大开始减小和角速度达负的最大值之前;通过暂态能量函数法对最佳重合闸时间进行捕获,利用等面积定则来计算系统暂态能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最佳重合方案,该方案在单相接地短路时跳开单相,两相接地短路时跳开两相,两相不接地短路时只跳开一故障相;瞬时故障时在最佳重合时刻分相重合,永久故障时闭锁重合闸。

二、电力系统非同期重合闸的计算与运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系统非同期重合闸的计算与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2)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1.3 课题研究现状
    1.4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计算方法
    2.1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
        2.1.1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短路计算模型
        2.1.2 短路电流计算公式推导
    2.2 配电网三段式电流保护对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容量的约束
    2.3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计算方法
        2.3.1 准入容量计算方法及分析
        2.3.2 基本原理
        2.3.3 具体实施步骤
    2.4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保护配置方案
    2.5 仿真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本地电气量信息的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
    3.1 现有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及其存在的问题
        3.1.1 现有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原理
        3.1.2 现有原理存在的问题
    3.2 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自适应正序电流速断保护
        3.2.1 两相相间短路故障的情况
        3.2.2 三相短路故障的情况
    3.3 仿真验证
    3.4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广域状态量信息的保护方案
    4.1 基于过电流保护动作信息的故障定位方法
        4.1.1 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区域划分及过电流保护
        4.1.2 基于过电流保护动作信息的故障定位方法
    4.2 基于补偿阻抗极性信息的故障定位方法
        4.2.1 补偿阻抗的构建及其极性分析
        4.2.2 基于补偿阻抗极性信息的故障定位方法
    4.3 保护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
    4.4 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广域信息的保护与控制协调配合策略
    5.1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重合闸和备自投的影响
        5.1.1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重合闸的影响
        5.1.2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备自投的影响
    5.2 配电网馈线保护、重合闸和负荷转供的协调配合策略
        5.2.1 分布式电源不具备孤岛运行能力的情况
        5.2.2 分布式电源具备孤岛运行能力的情况
    5.3 变电站保护、重合闸和备自投的协调配合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反孤岛保护
    6.1 孤岛检测模型及电气量间的关系分析
        6.1.1 分布式电源孤岛检测模型
        6.1.2 非计划孤岛时的电压和频率特性
    6.2 快速孤岛检测方法
        6.2.1 有功和无功不匹配与频率偏移的关系分析
        6.2.2 快速孤岛检测方法
        6.2.3 仿真验证
    6.3 非破坏性孤岛检测方法
        6.3.1 无功不匹配与频率偏移的关系分析
        6.3.2 非破坏性孤岛检测方法
        6.3.3 仿真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提高江门电网小水电并网线路重合闸成功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重合闸的研究现状
        1.2.1 基于永久性与瞬时性故障判别的“自适应重合闸”
        1.2.2 基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影响的“最佳重合闸时间”
        1.2.3 小水电并网线路重合闸研究现状
    1.3 分布式电源孤网运行的概念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重合闸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计算
    2.1 重合闸的基本原理
        2.1.1 重合闸的原则
        2.1.2 重合闸的作用
        2.1.3 重合闸装置的基本要求
    2.2 重合闸的相关计算
        2.2.1 线路的检无压重合闸
        2.2.2 检定线路同期重合闸
第三章 小水电运行及其对恩平配电网保护和重合闸的影响
    3.1 分布式电源运行原理
    3.2 小水电等分布式清洁能源特点
    3.3 小水电并网对恩平配电网运行带来的问题
    3.4 小水电对恩平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3.4.1 继电保护的作用和基本要求
        3.4.2 小水电对恩平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3.5 小水电对恩平配电网重合闸的影响分析
        3.5.1 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3.5.2 小水电对恩平配电网重合闸的影响
第四章 考虑枯水期和丰水期的重合闸改进措施
    4.1 江门恩平电网运行现状分析
        4.1.1 江门恩平地区水资源分布特点
        4.1.2 江门恩平电网运行现状
        4.1.3 江门恩平电网小水电孤网运行分析
    4.2 恩平配电网枯水期和丰水期的重合闸方案及改进建议
        4.2.1 恩平配电网枯水期的重合闸方案及改进建议
        4.2.2 恩平配电网丰水期的重合闸方案及改进建议
    4.3 重合闸的改进逻辑设计
        4.3.1 重合闸改进的主要原理方案
        4.3.2 重合闸改进的逻辑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双馈风电场接入对送出线路继电保护的影响及改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及撬棒保护
        1.2.2 双馈风力发电机故障特性
        1.2.3 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1.2.4 对重合闸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双馈风电场建模及故障特性
    2.1 双馈风力发电机运行原理和控制策略
        2.1.1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概述
        2.1.2 风力机控制策略
        2.1.3 换流器控制策略
        2.1.4 换流器的保护
    2.2 双馈风电场仿真模型
        2.2.1 PowerFactory软件介绍
        2.2.2 双馈风电机组建模
        2.2.3 双馈风电场建模
    2.3 双馈风电场故障特性研究
        2.3.1 双馈风电机组的短路电流特性
        2.3.2 双馈风电场阻抗特性
        2.3.3 双馈风电场弱馈特性
        2.3.4 双馈风电场电流非工频特性
    2.4 双馈风电场故障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路距离保护改进方案
    3.1 双馈风电场接入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3.1.1 距离保护基本原理
        3.1.2 风电接入对送出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
    3.2 基于双侧相电流信息的距离保护改进方案
        3.2.1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作用项
        3.2.2 过渡电阻作用项计算方法
        3.2.3 故障选相和类型判断
        3.2.4 保护方案对比
    3.3 仿真验证
        3.3.1 保护模型搭建
        3.3.2 仿真系统参数
        3.3.3 动作特性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路重合闸方案
    4.1 双馈风电场接入对自动重合闸的影响
        4.1.1 送出线路重合闸配合方案
        4.1.2 双馈风电机组孤岛运行
    4.2 双馈风电机组定子电压变化过程分析
        4.2.1 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路短路故障模型
        4.2.2 Crowbar投入后定子电压变化过程分析
        4.2.3 RSC工作时定子电压变化过程分析
    4.3 重合闸方案
        4.3.1 检压检同期改进配合方案
        4.3.2 自同期配合方案
        4.3.3 送出线路网侧断路器重合闸时间
    4.4 仿真验证
        4.4.1 仿真系统参数
        4.4.2 定子电压变化过程仿真
        4.4.3 升压时间一致性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1000kV交流系统工频过电压与操作过电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1000kV交流系统及线路过电压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1000kV交流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2.1 1000kV单回输电系统模型建立
    2.2 1000kV双回输电系统模型建立
        2.2.1 1000kV双回输电系统结构模型
        2.2.2 电磁耦合计算及线路换位模型选择
    2.3 本章小结
3 1000kV交流系统工频过电压及其限制措施研究
    3.1 1000kV交流系统工频过电压分析
    3.2 1000kV交流系统工频过电压抑制措施研究
        3.2.1 装设高压并联电抗器补偿充电电容
        3.2.2 架设地线抑制不对称接地过电压
        3.2.3 进行线路换位减小耦合过电压
    3.3 1000kV单回输电系统工频过电压仿真计算
        3.3.1 稳态运行仿真计算
        3.3.2 电容效应仿真计算
        3.3.3 不对称接地故障仿真计算
        3.3.4 突然甩负荷仿真计算
    3.4 1000kV双回输电系统工频过电压计算与抑制
        3.4.1 电容效应及其抑制仿真计算
        3.4.2 甩负荷过电压及其抑制仿真计算
        3.4.3 单相接地故障过电压及其抑制仿真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1000kV交流系统操作过电压及其抑制措施研究
    4.1 1000kV交流系统操作过电压分析
        4.1.1 合闸过电压分析
        4.1.2 分闸过电压分析
        4.1.3 故障激发过电压分析
    4.2 1000kV单回输电系统操作过电压计算
        4.2.1 分闸过电压仿真计算
        4.2.2 合闸过电压仿真计算
        4.2.3 故障激发过电压仿真计算
    4.3 1000kV单回输电系统操作过电压抑制
        4.3.1 装设并联电阻抑制分/合闸过电压
        4.3.2 装设避雷器抑制高幅值过电压
    4.4 1000kV双回输电系统操作过电压计算与深度抑制
        4.4.1 合闸过电压及其抑制仿真计算
        4.4.2 分闸过电压及其抑制仿真计算
        4.4.3 故障激发过电压及其抑制仿真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500kV超高压交流系统操作过电压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简述
    1.2 国内外操作过电压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2 500kV交流系统操作过电压简介
    2.1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
    2.2 电力系统解列过电压
    2.3 切除空载变压器等感性负载过电压
    2.4 切除空载线路等容性负载过电压
3 PSCAD/EMTDC仿真软件简介
    3.1 PSCAD/EMTDC概况
    3.2 PSCAD/EMTDC的主要组件
    3.3 PSCAD/EMTDC的建模步骤
4 浙江某500kV线路操作过电压模型
    4.1 浙江某500kV线路系统等值
    4.2 模型元件和参数设置
    4.3 Multiple Run组件的应用
    4.4 操作过电压等效模型的建立
    4.5 模型运行电压和潮流的校验
5 500kV线路合闸过电压分析
    5.1 断路器不安装合闸电阻时计划合闸过电压分析
    5.2 断路器安装有合闸电阻时计划合闸过电压分析
    5.3 其它因素对计划合闸过电压的影响
    5.4 丹溪-回浦线路实际长度时合闸过电压分析
    5.5 其他因素对丹溪-回浦线路合闸过电压的影响分析
    5.6 小结
6 500kV线路其它类型操作过电压分析
    6.1 电力系统解列过电压分析
    6.2 切空变过电压分析
    6.3 切空线过电压分析
    6.4 小结
7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时避雷器与断路器合闸电阻吸收能量分析
    7.1 计划合闸过电压时的避雷器吸收最大能量分析
    7.2 三相重合闸过电压时的避雷器吸收最大能量分析
    7.3 安装合闸电阻后,避雷器与合闸电阻吸收最大能量分析
    7.4 小结
8 结论
    8.1 合闸过电压影响因素分析
    8.2 丹溪-回浦线路合闸过电压水平分析
    8.3 丹溪-回浦线路其他操作过电压分析
    8.4 避雷器与合闸电阻吸收能量分析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及保护与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电力系统过电压
        1.2.2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保护与自动装置的综合控制
    1.3 特高压输电线过电压和保护的研究现状
        1.3.1 特高压输电线过电压的抑制
        1.3.2 特高压输电线继电保护相关技术的研究
    1.4 本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的研究
    2.1 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压升高
        2.1.1 均匀长输电线及其稳态解
        2.1.2 单端电源与长线相连的工频过电压
        2.1.3 不对称短路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2.2 双端电源与长线相连的工频过电压
    2.3 空载线路跳闸过电压
        2.3.1 操作过电压概述
        2.3.2 空载线路跳闸过电压分析
    2.4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
        2.4.1 正常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分析
        2.4.2 重合闸过电压分析
    2.5 利用并联电阻抑制跳合闸过电压
        2.5.1 利用并联电阻抑制跳闸过电压
        2.5.2 利用并联电阻抑制合闸过电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高压输电线路上并联电抗器应用的研究
    3.1 单端电源与带有并联电抗补偿的长线相连
        3.1.1 单电源与末端带有并联电抗器的长线相连
        3.1.2 单电源与首端带有并联电抗器的长线相连
        3.1.3 单电源与双端带有并联电抗器的长线相连
    3.2 双端电源与带有并联电抗补偿的长线相连
        3.2.1 双端电源供电且线路一端带有并联电抗器的线路电压分布
        3.2.2 双端电源供电且线路两端带有并联电抗器的线路电压分布
    3.3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谐振过电压和潜供电流
        3.3.1 并联电抗器与工频谐振过电压
        3.3.2 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与潜供电流
    3.4 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的研究
        3.4.1 单相重合闸的应用
        3.4.2 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高压输电线路上并联电抗器保护的研究
    4.1 并联电抗器的保护配置
        4.1.1 纵联差动保护
        4.1.2 匝间故障保护
        4.1.3 后备保护
    4.2 基于负序功率方向原理的并联电抗器匝间短路保护的研究
        4.2.1 并联电抗器匝间短路保护的新原理
        4.2.2 负序功率方向保护的仿真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特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与自动重合闸动作的研究
    5.1 特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跳闸操作的研究
    5.2 特高压输电线路三相自动重合闸动作的研究
    5.3 特高压输电线路单相自动重合闸动作的研究
        5.3.1 单相故障采用三相重合闸时的特殊问题
        5.3.2 单相瞬时性故障恢复电压的分析
        5.3.3 单相重合闸新方案的提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输电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6.1 无并联电抗器补偿的输电线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6.1.1 单相故障时的断开相端电压特性分析
        6.1.2 电压判据原理及其缺陷
        6.1.3 相位判据的研究
    6.2 带并联电抗器补偿的输电线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6.2.1 断开相电压自由振荡分量的研究
        6.2.2 基于恢复电压拍频特性新判据的提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与自动装置综合控制方案的研究
    7.1 特高压输电线路并联电抗器运行方式的探讨
        7.1.1 并联电抗器抑制空载线路过电压
        7.1.2 线路传送负荷时并联电抗器成为无功负载
    7.2 特高压线路保护与并联电抗器动作的研究
        7.2.1 切除故障线路
        7.2.2 抑制潜供电流
        7.2.3 抑制合闸过电压
        7.2.4 特高压线路保护与并联电抗器的动作配合
    7.3 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与自动装置综合控制方案的提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傅立叶滤波算法的研究
    8.1 傅立叶变换理论
        8.1.1 傅立叶级数(FS)
        8.1.2 傅立叶变换(FT)
        8.1.3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8.1.4 离散傅立叶级数(DFS)
    8.2 傅立叶滤波算法的性能分析
        8.2.1 故障电流模型
        8.2.2 常见的傅立叶算法
        8.2.3 改进的傅立叶算法
    8.3 最小二乘算法
    8.4 狭窄带通滤波算法
        8.4.1 狭窄带通滤波算法的原理
        8.4.2 改进的狭窄带通滤波算法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工作
附录
致谢

(8)微电网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1.1.2 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
    1.2 微电网
        1.2.1 分布式电源
        1.2.2 微电网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2.3 微电网的主要功能
    1.3 微电网保护
        1.3.1 微电网保护技术挑战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微电网保护技术趋势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典型的分布式电源
        2.1.1 风力发电机
        2.1.2 光伏电池
        2.1.3 微型燃气轮机
        2.1.4 燃料电池
    2.3 微电源的故障特性
        2.2.1 同步发电机型微电源短路特性
        2.2.2 逆变型微电源短路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本地信息的微电网保护策略
    3.1 引言
    3.2 基于网络拓扑的微电网保护
        3.2.1 “开关站结构”微电网
        3.2.2 “星型”微电网
        3.2.3 “手拉手”微电网
        3.2.4 “源荷组合区域”微电网
    3.3 微电网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
        3.3.1 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基本原理
        3.3.2 微电网馈线故障特征分析
        3.3.3 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应用于微电网馈线保护存在的问题
        3.3.4 微电网自适应电流保护方案
        3.3.5 对微电网自适应电流保护方案一些问题的说明
    3.4 仿真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通信的微电网分布式保护策略
    4.1 引言
    4.2 微电网图模型
        4.2.1 图论基础
        4.2.2 微电网图模型
        4.2.3 微电网的图描述
    4.3 以图论为基础的微电网故障状态分析
        4.3.1 非末端区域故障
        4.3.2 末端区域故障
    4.4 微电网边状态分布式保护的实现
        4.4.1 区域主边的确定
        4.4.2 保护功能的判据和算法
        4.4.3 保护功能的实现
        4.4.4 边方向分布式保护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案
    4.5 仿真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电网的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5.1 引言
    5.2 微电网的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5.2.1 微电网接入对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
        5.2.2 微电网接入对配电网距离保护的影响
        5.2.3 微电网接入对配电网保护影响的一些结论
        5.2.4 故障时的应对策略
    5.3 微电网对配电网自动重合闸的影响及重合闸配置方案
        5.3.1 自动重合闸与保护的配合方式
        5.3.2 微电网接入对传统自动重合闸的影响
        5.3.3 微电网接入后配电网自动重合闸配置方案
    5.4 微电网故障穿越系统设计
        5.4.1 系统的总体设计
        5.4.2 子微网内部变流器控制系统设计
        5.4.3 子微网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设计
        5.4.4 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设计
    5.5 仿真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多微网配电系统的分层孤岛运行及保护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计划孤岛运行的研究综述
        1.2.1 分布式发电与孤岛的定义
        1.2.2 非计划孤岛与防孤岛保护
        1.2.3 计划孤岛运行
        1.2.4 微网的保护与控制
        1.2.5 主动解列控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分布式发电的分层孤岛运行
    2.1 引言
    2.2 DG运行方式对配网供电可靠性影响的评估
        2.2.1 可靠性评估指标及模型
        2.2.2 可靠性分析
    2.3 分层孤岛运行
        2.3.1 孤岛运行方式的讨论与分析
        2.3.2 组合孤岛与单元孤岛的定义
        2.3.3 分层孤岛的运行方式
        2.3.4 分层孤岛运行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2.4 算例分析
        2.4.1 未接入分布式电源的传统配网
        2.4.2 并网后的重合闸策略
        2.4.3 计划孤岛运行
        2.4.4 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2.5 小结
第三章 多微网配电系统中组合孤岛的划分
    3.1 引言
    3.2 图论基本知识及配电网化简
        3.2.1 图论的基本概念
        3.2.2 图的搜索
        3.2.3 配电网的结构
    3.3 孤岛问题建模
        3.3.1 配电网中的分布式发电孤岛问题
        3.3.2 配电网分层和根树
        3.3.3 节点赋权的根树
        3.3.4 边赋权的根树
        3.3.5 孤岛搜索的数学模型
    3.4 孤岛的搜索算法
        3.4.1 FAX约束与MAX约束
        3.4.2 DG孤岛规划的搜索算法
        3.4.3 DG孤岛动态创建的搜索算法
    3.5 仿真
    3.6 结论及几个问题的讨论
第四章 基于MAS和扩展纵联比较原理的多微网保护系统
    4.1 包含DG的配网保护现状分析
    4.2 多微网保护系统的结构
    4.3 退化功能及本地保护
    4.4 基于扩展纵联比较原理的区域保护
        4.4.1 区域主保护
        4.4.2 区域后备保护
        4.4.3 弱馈侧的附加判据
        4.4.4 基于纵联比较原理的变压器保护
    4.5 基于广域信息的全局后备保护
    4.6 结论
第五章 基于多Agent的分层分布式多微网控制系统
    5.1 控制层次和结构
    5.2 解列及分层孤岛运行
        5.2.1 组合孤岛和AICA
        5.2.2 单元孤岛和CMGA
        5.2.3 本地解列判据和孤岛检测
    5.3 实时减载与低频后备减载
        5.3.1 孤岛内功率缺额的计算
        5.3.2 孤岛的有功调节能力
        5.3.3 实时减载的整定与实现
        5.3.4 最大减载时刻与功率缺额曲线
        5.3.5 低频后备减载
    5.4 再同步与重合闸
    5.5 组合孤岛的动态创建及虚拟AICA
    5.6 小结
第六章 分散电源并网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
    6.1 系统的主要结构
        6.1.1 建模与信息录入
        6.1.2 数据库
        6.1.3 仿真计算
        6.1.4 高级功能
        6.1.5 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环境
    6.2 基于规则推理的并网设备保护整定模块
    6.3 基于规则与事例混合推理的设备选型及保护选配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自动重合闸最优重合方案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自动重合闸概述
    1.2 自动重合闸最佳重合时刻
        1.2.1 自动重合闸最佳重合时刻的提出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自动重合闸的基础知识
    2.1 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2.2 自动重合闸的分类
    2.3 自动重合闸的重合方式
        2.3.1 单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
        2.3.2 双侧电源线路的检同期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
    2.4 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2.4.1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
        2.4.2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
    2.5 自动重合闸动作时限的整定
        2.5.1 单侧电源线路的三相重合闸
        2.5.2 双侧电源线路三相重合闸的最小时间
3 自动重合闸最佳重合时刻
    3.1 最佳重合时刻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3.2 影响最佳重合时刻的因素
        3.2.1 不同的重合闸方式对最佳重合时刻的影响
        3.2.2 故障前线路潮流、故障点的位置对最佳重合时刻的影响
    3.3 最佳切除故障时间和最佳重合条件
        3.3.1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经典数学模型
        3.3.2 永久性故障的最佳切除条件
        3.3.3 最佳重合条件
    3.4 不同重合时间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4.1 重合闸时间过长对稳定性的影响
        3.4.2 重合闸时间过短对稳定性的影响
    3.5 最佳重合时间的应用意义
4 最佳重合时间的捕获方法
    4.1 用暂态能量函数法计算最佳重合闸时刻
        4.1.1 用系统导纳矩阵和稳定平衡点计算暂态能量
        4.1.2 用等面积法计算暂态能量
        4.1.3 能量函数法的缺点
5 最优重合方案的设计
    5.1 最佳重合闸方案重合方式
    5.2 最佳重合闸方案的实现
        5.2.1 自适应判别原理的应用
        5.2.2 最佳重合闸时刻的机理及捕捉
        5.2.3 分相重合闸方式的优点
    5.3 对重合方案的评价

四、电力系统非同期重合闸的计算与运行(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系统非同期重合闸的计算与运行[J]. 罗源生. 继电器, 1975(04)
  • [2]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D]. 陈晓龙. 天津大学, 2015(08)
  • [3]提高江门电网小水电并网线路重合闸成功率的研究[D]. 张春湖.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4]双馈风电场接入对送出线路继电保护的影响及改善措施[D]. 鲁振威.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5]1000kV交流系统工频过电压与操作过电压研究[D]. 陈峰.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6]500kV超高压交流系统操作过电压仿真研究[D]. 丘凌. 浙江大学, 2010(03)
  • [7]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及保护与控制系统的研究[D]. 李斌. 天津大学, 2004(11)
  • [8]微电网保护策略研究[D]. 范文超. 东南大学, 2019(01)
  • [9]多微网配电系统的分层孤岛运行及保护控制[D]. 丁磊. 山东大学, 2007(07)
  • [10]自动重合闸最优重合方案的设计[J]. 黄伟兵. 宁夏电力, 2008(S1)

标签:;  ;  ;  ;  ;  

电力系统异步重合闸的计算与运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