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压下BaF_2的喇曼光谱和压力相变(论文文献综述)
李会[1](2016)在《A2B2O7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高压物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A2B207型复合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电、磁学性质,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有着各种广泛的实际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竞相研究的焦点。高压可以帮助人们寻找和发现更多的新物质和新性质,目前将高压与其他测试技术相结合,使得高压下的原位观测成为探索材料性质的有力工具。本论文将高压技术与同步辐射、拉曼光谱以及交流阻抗谱测试相结合,对高压下A2B207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本论文首先利用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和高温高压法成功制备出一系列A2B207型复合氧化物包括锗酸盐A2Ge207 (A=In, Sc, Ho)、锆酸盐A2Zr207(A=Y,Eu)以及烧绿石型In2Mn2O7和钇钪石型Mn2V2O7。通过对这一系列A2B207型复合氧化物的高压原位测量,得到了如下研究结果:1)采用固相法成功制备出单斜相的In2Ge2O7、Sc2Ge2O7和四方相的Ho2Ge2O7;采用高温高压法成功制备出立方相烧绿石结构的In2Ge207、Sc2Ge207和Ho2Ge2O7。并利用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对这一系列锗酸盐A2Ge207在高压下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如下:对于单斜相的In2Ge2O7和Sc2Ge207,分别在6.6GPa和4.7GPa发生了由C2/m到P21/c的结构相变。经分析,这种结构相变是由晶体内压缩性的各向异性导致的。对于四方相Ho2Ge2O7在13.6GPa出现了压致非晶化现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四方相Ho2Ge2O7的晶体结构中存在以Ho4020为基本单位的链状结构,在压力的作用下,链状结构发生了断裂,导致了压致非晶化的出现。对于立方相的In2Ge207、Sc2Ge207和Ho2Ge2O7,在我们所研究的压力范围内,并没有发生结构相变,表现出了极好的结构稳定性。另外我们还对单斜相的In2Ge2O7进行了高压交流阻抗谱的测量,在6.4GPa时我们看到样品的电阻突然减小,这也验证了单斜相In2Ge207的压致结构相变。2)采用固相法成功制备出锆酸盐A2Zr207(A=Y, Eu)。通过常压下XRD表征,我们得出虽然二者同属立方结构,但Y2Zr207拥有空间群为Fm-3m的萤石结构,Eu2Zr2O7则是空间群为Fd-3m的烧绿石结构。对于Y2Zr2O7我们进行了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的研究。在27.3GPa时,Y2Zr207发生了立方相Fm-3m到正交相Pnma的结构相变。我们还研究了Y2Zr207的阴阳离子平均键长随压力的变化,由于相变过程中配位数的增加,在相变点阴阳离子平均键长增大。对于Eu2Zr2O7我们进行了高压拉曼和高压X射线衍射的研究。高压拉曼结果显示当压力升高到21.2GPa时,在266和541cm-1处出现两个新峰,因此我们可以推测Eu2Zr2O7在该压力点附近可能发生结构相变。高压X光结果显示Eu2Zr207在高压下(26.5GPa)确实发生了立方相Fd-3m到正交相Pnma的结构相变。我们对其衍射谱进行GSAS精修,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压力作用下Eu2Zr207晶体内产生了阳离子反位缺陷和阴离子空位缺陷,两种缺陷的累积导致了相变的出现,而且在相变过程中<Zr-O>键起到了比<Eu-O>键更大的作用。3)采用溶胶凝胶和高温高压相结合的办法成功制备出烧绿石结构的锰酸盐In2Mn2O7。对hl2Mn2O7进行了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In2Mn2O7的结构在所研究压力范围内很稳定。4)采用固相法成功制备出钇钪石结构的钒酸盐Mn2V2O7。对Mn2V2O7进行了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表明M112V2O7在压力点为5.7和13.3GPa时分别发生了结构相变。
陈双龙[2](2016)在《限域于磷酸铝分子筛一维孔道中碘与水的结构转变研究》文中指出具有一维纳米孔道的材料是研究一维纳米限域体系的理想模板。由于纳米孔道的空间限域效应,限域于其中的原子/分子会展示出许多不同于体材料的新结构和新奇特性。高压作为一种极端条件,可以有效改变原子/分子间的距离,创造常规条件下不存在的新结构新现象。将纳米限域效应与高压效应相结合,研究限域空间中原子/分子的动力学行为和结构转变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纳米限域体系中主客体相互作用,还为探索限域环境下新结构新现象提供重要指导。典型的双原子分子碘和最常见的水在限域环境下和高压条件下都展示出丰富的结构变化。高压下限域碘和水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其中的结构变化和转变机制仍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限域于磷酸铝分子筛AEL一维椭圆孔道内的碘和水的结构转变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对分子筛AEL限域碘体系(I@AEL)进行原位高压研究。在外压增加过程中(06GPa),分子筛骨架收缩,孔道中的游离碘分子发生由垂直孔道轴向向平行孔道轴向的取向转变,进而增加孔道中的碘分子链数量。更高压下,分子筛骨架扭曲变形,使碘分子链受到破坏。偏振拉曼测量结果和理论模拟向我们清晰地展示出了高压下碘取向转变的图像。这一结果表明高压是操纵控制限域空间中碘分子取向并编织长碘分子链的有效手段。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一维双原子分子体系的高压结构转变,为获得新型一维纳米材料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2.对分子筛限域碘体系(I@AEL和I@AFI)进行原位低温拉曼光谱实验研究。随着温度降低,一维孔道内碘分子发生由垂直孔道轴向向平行孔道轴向转变,进而增加孔道轴向碘的数量。当温度恢复至常温,限域碘的取向恢复。这些结果表明限域碘的取向可以简单地通过降/升温过程来操控。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逆控制限域碘分子取向的方法,限域碘取向的这种特性将使其在低温敏感纳米器件的研发方面发挥潜在的应用。3.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常温常压下分子筛AEL吸水后孔道中限域水的氢键结构。研究表明,孔道中的水以四种不同氢键结构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与骨架铝配位的水、类冰状结构、类液态水和水低聚物。类液态水结构的出现与分子筛孔道高度限域效应有紧密关系。水与骨架结构之间特殊的配位作用是在常温下形成类冰状结构的原因。分子筛孔道空间限域尺度和水与孔道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孔道内水的氢键结构。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分子筛吸水速度增加,但是分子筛孔道内水的氢键结构影响不大。我们的实验结果为深入理解限域空间中水的结构、振动性质以及水与限域模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的指导。4.对分子筛AEL限域水体系(H2O@AEL)进行高压研究。研究发现,高压下分子筛骨架收缩,限域水发生由类冰状结构向类液态水结构、与孔道配位水以及水二聚物的转变。限域水的这种独特的高压结构转变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未有报道,是我们首次发现的。当以氩为传压介质,进入孔道的氩促进类冰状结构的转变,使水对分子筛骨架的支撑减弱,分子筛更易被压缩。同时,氩的存在使水分子中氢与分子筛骨架氧之间的距离减小,氢键吸引作用增强,对分子筛施加一个内部的吸引作用。这使分子筛骨架展示出更高的可压缩性。对限域水的高压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水结构转变的认知,还有助于深入理解水分子与分子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筛的结构稳定性,对多孔材料的应用也有重大意义。
刘广韬[3](2015)在《高压下典型二元化合物结构和相变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文中认为高压可以显着压缩材料的体积,缩短材料内部的原子间距离,诱导原子间的电荷转移,诱发结构相变,形成非常规新型多功能材料。本论文以备受关注的典型二元化合物CdF2.Bi2Se3和NbHx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计算与高压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开展了系统深入的高压结构相变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结果:1、本文理论预言过渡族金属氟化物CdF2在7.8 GPa压力下发生结构相变:从萤石结构转变为二氯化铅结构。我们利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通过原位高压拉曼光谱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实验证实了该相变的发生,并获得了可靠的物态方程实验数据。2、常压下Bi2Se3是优良的热电材料和拓扑绝缘材料,其高压相变研究也备受关注。本论文基于CALYPSO结构预测方法,理论预言常压下6配位的Bi2Se3在高压下可能相变为7配位的单斜C2/m和8配位的单斜C2/c结构,并在22 GPa压力以上,转变为一个奇特的9/10混合配位结构。利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通过高压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实验证实了上述理论预言的相变序列。进一步的分析发现,9/10混合配位结构的形成是由于Bi和Se之间的原子半径和电负性差异过大造成的。3、在常压条件下,铌和氢之间反应形成氢含量较少的NbHx(x≤0.9)化合物,在大约2个大气压下(2 atm),可以形成含氢量较高的NbH2。本论文开展了基于金刚石对顶砧的高温高压实验,探索了更高压力下金属铌的储氢能力,在约20GPa压力以上合成出了含氢量更高的NbH2.5和NbH3。后续的CALYPSO结构预测研究确定了各个高压相的晶体结构,发现氢的引入使金属铌呈现出了更加多样的密堆结构形式,如面心立方、扭曲的面心立方、扭曲的六角密堆、双六角密堆和扭曲的体心立方等。
邓宇航[4](2014)在《高压下四碘化锗的光分解反应及铕银共掺杂的焦硅酸钇的荧光》文中提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高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高压下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研究领域几乎涵盖了物质科学的所有领域。在高压状态下,原子或分子之间的距离明显地缩短,电子结构随之改变,从而使得物质中原子发生重排,电子能级发生变化,甚至于自旋状态也有可能发生重排,引起物质的电子相变和结构相变。以往科学家比较关注温度、电磁场、掺杂等因素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压力和组分、温度一样,是任何体系的三个独立物理参量,其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无法取代的。高压科学一方面研究物质的高压新相及其性质,为开发新材料提供试验场,另一方面通过分析高压下物相的新数据、新现象,有助于发现新规律,发展并提出新理论。高压科学在今后有望能为物理学最基本问题、生命起源、星体结构及演化等广阔领域提供更多重要信息,并有所作为。本论文内容主要是利用静态超高压金刚石对顶砧技术研究了高压对四碘化锗分子晶体光照分解反应的逆作用,探讨了压力对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此外本论文还介绍了铕银共掺杂的焦硅酸钇微米晶的高温结晶过程和光学性质。论文包括四章,内容如下:第一章系统介绍了高压科学,高压获取技术,以及能与高压技术结合的物性测量手段。重点介绍了超高压金刚石对顶砧技术,红宝石荧光定标技术,以及与之配合的高压拉曼、高压荧光等物相分析手段。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范德瓦尔斯力,分子晶体的定义、性质和用途。描述了固态氦,固态氢,固态二氧化碳这几种典型的分子晶体的性质。然后总结了分子晶体在高压作用下的表现,例如绝缘体-金属转变,非晶化,’超导态转变,分子分解,以及化学反应。第三章研究了压力对四碘化锗分子晶体光照分解反应的逆作用。碘和含碘的IVA族化合物在高压下会发生金属化,非晶化以及分子分解等很多奇异的性质变化。利用325,514.5,632.8nm激光辐照后,常压下四碘化锗及其在环己烷中的溶液出现了新的拉曼峰,溶液也发生了从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研究发现,新出现的拉曼振动峰对应于六碘化二锗和碘单质,结合溶液颜色变化,说明波长在632.8nm以下的光可以使四碘化锗光分解为六碘化二锗和碘。使用金刚石对顶砧对四碘化锗加压,发现压力使得四碘化锗的拉曼振动峰发生劈裂和合并,这说明其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发现在0.5GPa到1.7GPa这一压强区间内,对应于六碘化二锗和碘的拉曼振动峰逐渐消失,表明四碘化锗的光分解反应被逆转。卸压后,光化学反应产物拉曼振动峰重新出现。第四章研究了铕银共掺杂焦硅酸钇微米晶的高温结晶过程和光学性质。首先介绍了焦硅酸钇的性质,用途以及合成方法,随后讲述了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详细阐明了铕银共掺杂的焦硅酸钇微米晶的合成方法和后续的表征手段。高压拉曼测量表明非晶态的微量铕掺杂的焦硅酸钇微米晶会在1050-1100℃结晶为α相。经1200℃保温6小时的共掺杂样品(Eu1at%,Ag8wt%)在325nm光激发下发出白光(CIE色度坐标x=0.3776, y=0.3475)。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以及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分析,发现其中红光部分来自于Eu3+的5Do-7Fj跃迁,绿光部分来自于在焦硅酸钇中形成的类分子的Ag团簇(molecular like particle),蓝光部分来自于Ag+离子。
查红艳[5](2013)在《水热法制备Er3+、Yb3+共掺钼酸盐材料及其光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尤其是对材料低热应力性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具有低热膨胀系数、可控热膨胀系数以及能够延长器件使用寿命的新材料是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另外,近零膨胀与可控膨胀材料的多功能开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Y2MO3O12与Er3+、Yb3+共掺Fe2-xYxMo3O12(x=2.0、1.8、1.6、1.4、1.2、1.0、0.8、0.6、0.4、0.2和0)系列材料的水热法制备工艺与热学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材料的结构、相变、形貌及吸水性,并用荧光光谱仪研究Er3+、Yb3+共掺Fe2-xYxMo3O12系列材料的荧光光谱及上转换发光。1、采用固相法与水热法分别制备Fe2Mo3O12与Y2Mo3O12,通过测试其X射线衍射谱、拉曼光谱与扫描电镜图片,发现水热法得到的目标产物颗粒更小,分布更均匀。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最终得到水热法制备Fe2Mo3O12与Y2Mo3O12的最佳工艺条件。水热法的制备温度从固相法烧结的900℃降至200℃附近,特别是,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颗粒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同形貌颗粒可能具有新奇的性能。同时这也为后期制备Er3+、Yb3+共掺Fe2-xYxMo3O12系列材料提供了依据。文章发现Fe2Mo3O12在室温下是单斜相结构,不具有负膨胀特性;Y2Mo3O12是正交相结构,但其在室温下较强的吸水性影响了它的负膨胀特性。2、水热法制备了Er3+、Yb3+共掺Fe2-xYxMo3O12系列材料。对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测试发现,当x≤0.6时,样品呈单斜相。随着y3+离子代替Fe3+离子的增多,晶体的晶格常数变大,密度减小,分子间空隙增大,吸水性增强;而当x≥0.8时样品开始呈正交相结构,因此可以说样品的相变应该发生在0.6<x<0.8的位置。另外,拉曼光谱显示,在x=0.6与x=0.8之间拉曼峰的变化相当明显,在x≤0.6时在992cm-1的波数附近都出现了小的拉曼峰,说明样品呈单斜相结构;当x≥0.8时这个小的拉曼峰消失,此时样品呈正交相结构。从扫描电镜图片的对比中发现,随着x的增大,也就是y3+离子含量的增加,样品颗粒尺寸逐渐减小,形貌越来越规则。当x≤1.4时,样品材料颗粒还不是特别规则;而当x>1.4时,样品的形貌开始变得规则,尤其是样品Fe0.4Y1.6Mo3O12呈明显的片状结构,厚度约0.1gm;样品Fe0.2Y1.8Mo3O12呈现直径约3μm,高约4μm的规则柱状结构。3、Er3+、Yb3+共掺Fe2-xYxMo3O12系列材料的荧光和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发现,发光由Er3+离子的能级跃迁引起。荧光在394nm、434nm与465nm附近的宽带由4G11/2→4I15/2、4F3/2→4I15/2、4F5/2→4I15/2能级跃迁产生蓝紫光,另外在600nm-700nm宽带处较弱的红光由4F9/2→4I15/2能级跃迁产生;上转换发光由2H11/2→4I15/2能级跃迁产生绿光,由4F9/2→4I15/2能级跃迁产生红光。样品表现了很好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另外研究对比发现样品材料的形貌对其发光有很大的影响,小颗粒样品,特别是颗粒呈现片状时,材料呈现较好的荧光和上转换发光性能。
贾丽华[6](2011)在《共振拉曼光谱方法探测水溶液中生物分子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它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生命科学的高速进步,而且对医药学、农业、化学等诸多学科也都产生极大影响。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检测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热门课题。众所周知,生物分子的生物过程和生物功能的实现大多是在水溶液中进行和完成的。因而,水中生物分子的探测、识别与控制研究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价值的前沿课题。然而,水是一种极性分子,其电子态能级很高。研究已证明,在二元溶液中电子态能级高的分子,其拉曼光谱会被增强,而电子态能级低的分子拉曼光谱会被减弱。因而,对水中电子态能级较低的生物分子,用拉曼光谱探测变得困难。加之水的溶剂效应十分复杂,水溶液中存在着静电、偶极、氢键、范德瓦尔斯等多种相互作用力,使水中生物分子处在各种作用力之中,它的结构、性质都会受到影响。水分子对红外光谱强烈吸收,拉曼散射截面又很小,因而水中生物分子探测,尤其低浓度(乃至单分子)下探测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本文中,我们选用有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分子β胡萝卜素和采用液芯光纤内共振拉曼光谱技术进行水中生物分子探测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果。β胡萝卜素是含有9个CC共轭双键的线性链状多烯类生物分子。它具有宽带荧光,非线性系数大,特别是在低浓度溶液中能产生“相干弱阻尼CC振动”而具有很大的拉曼活性,即具有很大的拉曼散射截面(强的拉曼光谱)。这为其低浓度溶液探测提供了可能。液芯光纤可以提高分子光谱强度103倍,共振拉曼技术可以提高拉曼光谱强度106倍,在低浓度溶液作为液芯光纤芯材料时,可产生芯内液体分子的共振拉曼效应,即,可以实现提高拉曼光谱强度109倍。加之样品的高拉曼活性,这为研究低浓度水溶液中生物分子(β-胡萝卜素)检测提供了保证。我们将β胡萝卜素先溶于吡啶再加入水中做为石英空芯光纤芯液体,测得了10-7-10-9mol/L的β胡萝卜素拉曼光谱。我们用Teflon空芯光纤,测得浓度为10-9-10-10mol/L的水中β胡萝卜素的拉曼光谱,研究取得了预期结果。为了解水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规律,我们对水的物理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了高压和大能量激光作用下水的拉曼光谱性质。测量了2.5-23GPa压强下冰VII的拉曼光谱。随压强增加水(冰)氧原子间距d oo减小,氢键长度变短,导致O ? H化学键键长增加,力常数减小,拉曼光谱发生红移,质子(氢核)取向有序性随压强先增加后减小,致使拉曼光谱强度先增加而后减小,拉曼谱线宽度先减小而后增加,当压强约为13GPa时呈现最小值。我们测得了激光作用下水分子团簇产生等离子体的过程。实验中激光能量为4mJ时,水分子产生等离子体;在泵浦激光能量由5mJ增加到15mJ的过程中,水分子OH键伸缩振动的受激拉曼Stokes散射光强逐渐增大、受激谱带宽度逐渐加宽,并且受激拉曼Stokes散射中心波长呈现蓝移趋势;当能量为15mJ时,产生了OH键伸缩振动的受激拉曼anti-Stokes散射光.我们利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增强水分子团簇的受激拉曼散射理论解释了以上现象,实验与理论符合的很好。采用液芯光纤共振拉曼技术,检测到水中生物分子β-胡萝卜素10-7-10-10mol/L的拉曼光谱,该研究对水中生物分子,尤其是对线性链状多烯类生物分子研究将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罗旭东[7](2010)在《潜没阴极式钕电解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稀土氧化物-氟化物电解槽得到了一些改进和优化,电解槽容量也从最初的3kA增加到10kA,但阴、阳极平行竖直布置的结构特点并没有改变。这种槽型结构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成本。稀土行业如果能够实现和推广潜没阴极式电解,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稀土金属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稀土氟化物熔盐具有强腐蚀性以及稀土氧化物在电解质中溶解度很小等原因,潜没阴极式电解槽一直没能应用于稀土金属的工业生产。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在新型电极材料制备、陶瓷材料应用于潜没阴极式钕电解的可行性、NdF3-LiF体系物理化学性质和钕电解还原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实验和基础性研究。这些工作对改进电解工艺、指导实际生产和设计潜没阴极式钕电解槽有一定借鉴意义。利用真空热压法制备了纯TiB2和TiB2-Ti陶瓷材料。结合XRD、SEM-EDX测试和热力学计算结果,讨论了烧结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结合SEM表征和相对密度测量的结果,讨论了金属含量和烧结温度对材料微观形貌和相对密度的影响。当试样获得一定致密度后,进一步提高烧结温度对试样的致密程度影响不大。金属Ti可以起到促进烧结的作用,因此TiB2-Ti陶瓷材料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就可以获得相当的致密程度。考察了1050℃下NdF3-Nd2O3-LiF熔体对TiB2基陶瓷的润湿性能,通过CCD摄像机观察了整个润湿过程,该过程可视为一个带有反应性润湿特征的动态润湿过程。考察了TiB2基陶瓷材料在1100℃的NdF3-LiF-Nd2O3熔体中的抗腐蚀性能,实验表明TiB2-5wt.%Ti材料的抗腐蚀性能明显优于纯TiB2材料。考察了TiB2基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急冷急热条件下产生的热应力可以大大削弱材料的强度,添加金属Tj可以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腐蚀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粘结相Si3N4结构较为疏松,现有Si3N4-SiC材料不足以抵抗NdF3一LiF-Nd2O3高温熔体的侵蚀,其抗腐蚀性能有待提高。以A1203陶瓷为槽体材料的电解实验表明产物中含有钕铝合金,影响产品品质。采用步冷曲线法测定了NdF3-LiF熔盐体系的初晶温度,测定结果表明初晶温度随着NdF3摩尔分数增加而升高。利用配位化学和冰点降低法的相关理论讨论了Nd203在NdF3-LiF体系中的溶解过程和添加Nd203对NdF3-LiF体系初晶温度的影响。借助XRD、激光拉曼光谱仪和透明石英槽观察并讨论了金属钕在LiF、NaF和NdF3-LiF-Nd2O3熔体中的溶解现象。利用稳态平板法分别测定了凝固态NdF3-LiF和NdF3-LiF-Nd2O3试样的导热系数,得到了350-650℃内导热系数关于温度的拟合方程。利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位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NdF3-LiF-Nd2O3体系钕电解的还原过程。设计了小型潜没阴极式电解槽,并进行钕电解测试,得到了纯度较高的金属产品。文章最后还讨论了潜没阴极式电解过程的稳定性、沉渣的形成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孙营[8](2009)在《二氧化硅碳和硅的混合物在高温高压下的结构相变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分别选用α-石英、石墨和硅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为α-石英:石墨:硅=6:1:18)以及α-石英、石墨和硅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为α-石英:石墨:硅=1:3:3)做为初始原料,利用高能机械球磨和高温高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XRD,Raman测试手段研究了两种混合物的结构相变。实验结果表明,α-石英、石墨和硅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为α-石英:石墨:硅=6:1:18)经高能机械球磨10h后的样品,在3.8GPa、1273K的温压条件下,得到的是α-石英晶体;球磨15h和20h后的样品在3.8GPa、1273K的温压条件下,得到的是α-石英晶体和硅晶体,而且还合成了柯石英晶体。球磨20h要比球磨15h的样品形成的柯石英的峰强度要强,形成的峰位也多。球磨40h后的样品在3.8GPa、1273K的温压条件下,得到了Fe3Si.。这里得到合成柯石英的球磨时间阈值,即10h<tmil<40h。α-石英、石墨和硅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为α-石英:石墨:硅=1:3:3),经高能机械球磨20h后的样品在3.8GPa、1273K的温压条件下得到α-石英晶体,石墨晶体和硅晶体;球磨30h和40h后的样品在3.8GPa、1273K的温压条件下均有柯石英生成;球磨60h的样品在3.8GPa、1273K的温压条件下形成碳化硅。这里同样得到一个合成柯石英的球磨时间阈值,即20h<tmil<60h。碳的比例的增加延长了球磨的非晶化时间。碳的增多延长了合成柯石英球磨时间阈值,这是由于晶粒粒度与tmil的关系同柯石英与tmil关系之间具有相似的变化,而且石墨粉末产生缓冲作用,石墨的增加使晶粒细化需要更长的球磨时间
胡卫兵[9](2008)在《不同形貌的铌基和钨基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溶剂热方法的合成条件、气—固反应的反应条件对制备纳米材料和改性纳米材料的影响,并用SEM、TEM、XRD、XPS、IR、Raman等技术对合成和改性的纳米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为NbCl5原料,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不同长径比的Nb2O5纳米棒、三维Nb2O5纳米网和多边形Nb2O5纳米棒片,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以及溶液pH值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235℃为最佳反应温度。用SEM、TEM、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到长度约为300nm、500nm、800nm和1μm,直径约为50-80nm的Nb2O5纳米棒和具有三维结构特征的Nb2O5纳米树—一头逐渐变细的树干大约长1—2μm,直径约80—100nm,树枝相对较小,长约100—500nm,直径约40—80nm以及约100nm厚,直径为300-500nm的Nb2O5多边形纳米片。纳米棒和纳米片均由Nb2O5单晶组成。(2)用一维Nb2O5纳米棒和三维Nb2O5纳米网作为模板与H2S气体反应得到核壳结构的一维和三维Nb2O5/NbS2纳米电缆,用Nb2O5多边形纳米片作为模板与H2S气体反应得到NbS2多边形纳米片。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合成一维、三维Nb2O5/NbS2纳米电缆和NbS2多边形纳米片的影响,实验表明适宜的反应温度时780℃。并用SEM、TEM、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Nb2O5纳米棒硫化后,得到由六方NbS2包裹的正交Nb2O5一维和三维Nb2O5/NbS2纳米电缆,硫化产物遗传了反应物的形貌。若反应3min,壳由2-5层NbS2组成,约1.2-3nm厚;若反应6min,壳由4-10层NbS2组成,约2.4-6nm厚。Nb2O5多边形纳米片硫化后,得到由六方NbS2和正交Nb2O5混合相组成的多边形纳米片,NbS2-Nb2O5多边形纳米片的厚度约为100nm,直径在300-500nm之间。(3)用Nb2O5纳米棒作为模板与NH3气体反应得到一维纳米棒;用多边形Nb2O5纳米片作为模板与NH3气体反应得到多边形纳米片。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合成一维氮化物纳米棒和多边形氮化物纳米片的影响。并用SEM、TEM、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氮化产物分别为一维Nb3.49N4.56O0.44纳米棒和多边形Nb3.49N4.56O0.44纳米片,均由Nb3.49N4.56O0.44单晶组成,它们也遗传了反应物的几何形貌和尺寸大小。(4)以WEl6和FeCl3为原料,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FeWO4纳米花,用SEM、TEM、XRD、XPS、Raman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磁性能。当改变WCl6/FeCl3的摩尔比值时,实现从长的、细的WO3纳米线到短的、粗的纳米线束,到短的纳米线束和纳米片的混合物,到含有短的纳米线束的‘沙漠玫瑰’类结构,再到完全变成3-D纳米花的转变,最后完全变成纳米片。测定了3-D FeWO4纳米花的光致发光性能。3-D FeWO4纳米花的磁性测定结果表明,3-D FeWO4纳米花在60K处发生反铁磁转变,但是块状FeWO4的Neel温度为66K或者75K,比FeWO4纳米花要高一些,可能是由于FeWO4纳米花的小尺寸所致。
于翠玲[10](2008)在《PbMoO4晶体和哑铃型ZnO微晶高压下结构与电学性质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钼酸铅(PbMoO4)晶体和哑铃型氧化锌(ZnO)微米晶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拉曼散射光谱、高压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光谱谱、高压电学测量等手段,研究了它们晶体结构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及导电机制,讨论了高压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对于PbMoO4,压力在12.5GPa时拉曼峰完全消失,PbMoO4发生了从晶相到非晶相的转变。在卸压时,在2.4GPa下波数为858cm-1的峰又重新出现,说明PbMoO4样品发生的相变是一个部分可逆的结构相变。压力在10.8GPa以上时,电导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温度增加而显着增加。从高压下PbMoO4样品的阻抗谱图也可明显的观测到10.8-12.5GPa压力范围内发生了相变。哑铃型ZnO微晶的拉曼光谱和高压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光谱的研究表明:当压力从9.1GPa增加到11.2GPa时,ZnO样品发生了从纤锌矿结构到岩盐矿结构的转变,当压力超过11.2GPa时,ZnO样品完全转化为岩盐矿结构。随着压力的增加,微晶的电阻率逐渐增大,当压力增加到9.1GPa时,电阻率达到最大值;压力从9.1GPa增加到11.2GPa时,ZnO样品电阻率急剧减小;当压力超过11.2GPa时,ZnO样品的电阻率变化平缓。这说明压力在9.1GPa处ZnO开始了从纤锌矿结构到岩盐矿结构的转变,在9.1-11.2GPa两相共存,超过11.2GPa时,完全转变成岩盐矿结构。ZnO微晶的阻抗谱在Nyqusit表象中存在两个圆弧,即表明样品中存在两种传导机理:晶体内传导和晶界传导。
二、高压下BaF_2的喇曼光谱和压力相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下BaF_2的喇曼光谱和压力相变(论文提纲范文)
(1)A2B2O7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高压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A_2B_2O_7型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 |
1.3 A_2B_2O_7型复合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应用研究进展 |
1.3.1 A_2B_2O_7的磁性研究 |
1.3.2 A_2B_2O_7的离子导电性 |
1.3.3 A_2B_2O_7的核放射性废物的固化 |
1.3.4 A_2B_2O_7的光催化性能 |
1.3.5 A_2B_2O_7的气敏材料应用 |
1.3.6 其他 |
1.4 A_2B_2O_7型复合氧化物的高压研究进展 |
1.5 本论文的选题和意义 |
1.6 本论文各部分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表征以及高压原位测量方法 |
2.1 制备方法简介 |
2.1.1 固相反应法(solid state method) |
2.1.2 溶胶-凝胶合成法(sol-gel method) |
2.1.3 高温高压合成法(HPHT) |
2.2 常规表征方法 |
2.2.1 常规X射线衍射(XRD)表征 |
2.2.2 拉曼光谱的表征 |
2.3 高压实验装置和高压原位光谱测试方法 |
2.3.1 高压实验技术和装置 |
2.3.2 高压原位同步辐射X光衍射测量 |
2.3.3 高压原位拉曼光谱测量 |
2.3.4 高压原位交流阻抗谱测量 |
第三章 锗酸盐A_2Ge_2O_7(A=In、Sc、Ho)的制备与高压相变研究 |
3.1 样品In_2Ge_2O_7的制备和高压相变研究 |
3.1.1 样品In_2Ge_2O_7的制备 |
3.1.2 样品In_2Ge_2O_7的XRD表征 |
3.1.3 样品In_2Ge_2O_7的Raman表征 |
3.1.4 单斜相In_2Ge_2O_7的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表征 |
3.1.5 单斜相In_2Ge_2O_7样品的高压电输运性质研究 |
3.1.6 立方相In_2Ge_2O_7的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表征 |
3.2 样品In_2Ge_2O_7的制备和高压相变研究 |
3.2.1 样品In_2Ge_2O_7的制备 |
3.2.2 样品In_2Ge_2O_7的XRD表征 |
3.2.3 样品In_2Ge_2O_7的Raman表征 |
3.2.4 单斜相In_2Ge_2O_7的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表征 |
3.2.5 立方相In_2Ge_2O_7的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表征 |
3.3 样品Ho_2Ge_2O_7的制备和高压相变研究 |
3.3.1 样品Ho_2Ge_2O_7的制备 |
3.3.2 样品Ho_2Ge_2O_7的XRD表征 |
3.3.3 四方相Ho_2Ge_2O_7的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表征 |
3.3.4 立方相Ho_2Ge_2O_7的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表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锆酸盐A_2Zr_2O_7(A=Y,Eu)的制备与高压相变研究 |
4.1 样品Y_2Zr_2O_7的制备和高压相变研究 |
4.1.1 样品Y_2Zr_2O_7的制备 |
4.1.2 样品Y_2Zr_2O_7的XRD表征 |
4.1.3 样品Y_2Zr_2O_7的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表征 |
4.2 样品Eu_2Zr_2O_7的制备和高压相变研究 |
4.2.1 样品Eu_2Zr_2O_7的制备 |
4.2.2 样品Eu_2Zr_2O_7的XRD表征 |
4.2.3 样品Eu_2Zr_2O_7的高压拉曼研究 |
4.2.4 样品Eu_2Zr_2O_7的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表征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烧绿石氧化物In_2Mn_2O_7,钇钪石氧化物Mn2V207的制备与高压相变研究 |
5.1 样品In_2Mn_2O_7的制备和高压相变研究 |
5.1.1 样品In_2Mn_2O_7的制备 |
5.1.2 样品In_2Mn_2O_7的XRD表征 |
5.1.3 In_2Mn_2O_7的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表征 |
5.2 样品Mn_2V_2O_7的制备和高压相变研究 |
5.2.1 样品Mn_2V_2O_7的制备 |
5.2.2 样品Mn_2V_2O_7的XRD表征 |
5.2.3 Mn_2V_2O_7的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表征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限域于磷酸铝分子筛一维孔道中碘与水的结构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碘的发现 |
1.2 碘的高压研究 |
1.3 限域于一维孔道中碘的研究 |
1.3.1 限域于碳纳米管中碘的研究 |
1.3.2 限域于分子筛中碘的研究 |
1.4 水的介绍 |
1.5 水的高压研究 |
1.6 限域于一维孔道中水的研究 |
1.6.1 限域于碳纳米管中水的研究 |
1.6.2 限域于分子筛中水的研究 |
1.7 分子筛的高压研究 |
1.8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9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高压实验技术简介 |
2.1 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 |
2.2 传压介质的选择 |
2.3 压标的选择与压力的标定 |
第三章 磷酸铝分子筛AEL限域碘样品的制备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分子筛AEL的合成与表征 |
3.2.2 分子筛AEL限域碘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限域于磷酸铝分子筛AEL孔道中碘的高压结构转变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与理论模拟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I@AEL的高压拉曼光谱研究 |
4.3.2 I@AEL的高压偏振拉曼光谱研究 |
4.3.3 分子筛AEL与I@AEL的高压XRD研究 |
4.3.4 理论模拟高压下限域碘取向转变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限域于磷酸铝分子筛AEL和AFI孔道中碘的低温结构转变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与理论模拟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I@AEL低温拉曼光谱研究 |
5.3.2 理论模拟低温下限域碘取向转变 |
5.3.3 I@AFI低温拉曼光谱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限域于磷酸铝分子筛AEL孔道中水的红外光谱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分子筛AEL吸水前后红外光谱研究 |
6.3.2 限域于分子筛AEL孔道内水的红外光谱研究 |
6.3.3 空气相对湿度对分子筛AEL吸水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限域于磷酸铝分子筛AEL孔道中水的高压结构转变研究 |
7.1 引言 |
7.2 实验方法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分子筛AEL骨架结构的高压行为研究 |
7.3.2 分子筛AEL内限域水的高压结构转变研究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高压下典型二元化合物结构和相变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高压物理学研究介绍 |
1.2 高压物理学的发展 |
1.3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理论和计算方法 |
2.1 多体理论 |
2.2 计算方法 |
2.3 晶格动力学 |
2.4 晶体结构预测方法 |
第三章 高压实验方法 |
3.1 高压实验装置与技术 |
3.2 静高压实验技术 |
3.3 高压光谱技术 |
3.4 高压原位电学测量技术和方法 |
第四章 CdF_2在高压下的相变 |
4.1 背景介绍 |
4.2 实验和理论细节 |
4.3 结果和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Bi_2Se_3中高压下稳定的九、十配位的结构 |
5.1 背景介绍 |
5.2 实验和理论细节 |
5.3 结果和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在极端条件下合成富氢化铌 |
6.1 背景介绍 |
6.2 实验和理论细节 |
6.3 结果和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高压下四碘化锗的光分解反应及铕银共掺杂的焦硅酸钇的荧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高压科学 |
1.1 高压科学简介 |
1.2 高压实验装置 |
1.2.1 金刚石对顶砧 |
1.2.2 垫片技术 |
1.2.3 传压介质 |
1.2.4 红宝石荧光测压技术 |
1.2.5 本文所用装置图 |
1.3 高压物性测量手段 |
1.3.1 高压拉曼散射 |
1.3.2 高压荧光光谱 |
第2章 分子晶体简介 |
2.1 范德瓦尔斯力和分子晶体 |
2.2 几种典型的分子晶体 |
2.3 高压下的分子晶体 |
2.3.1 压致绝缘体-金属转变 |
2.3.2 压致非晶化 |
2.3.3 压致超导 |
2.3.4 压致分子分解 |
2.3.5 高压下的光化学反应 |
第3章 四碘化锗高压下光化学反应研究 |
3.1 Ⅳ-Ⅶ化合物高压研究简介 |
3.2 压力对GeI_4光分解的逆作用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常压下GeI_4的拉曼光谱 |
3.2.3 GeI_4经激光辐照后产物的XPS光谱 |
3.2.4 GeI_4光诱导化学反应引起的颜色变化 |
3.2.5 GeI_4光分解产物的拉曼光谱 |
3.2.6 高压下GeI_4的拉曼光谱 |
3.2.7 高压下GeI_4环己烷溶液的颜色变化 |
3.2.8 本工作总结和意义 |
3.3 GeI_4高压下光化学反应研究小结 |
第4章 铕银共掺杂的焦硅酸钇的发光研究 |
4.1 焦硅酸钇材料的研究背景 |
4.1.1 稀土硅酸盐的用途 |
4.1.2 稀土硅酸盐的结构 |
4.1.3 焦硅酸钇的合成 |
4.2 溶胶凝胶法介绍 |
4.3 铕银共掺杂的焦硅酸钇研究 |
4.3.1 实验仪器 |
4.3.2 样品制备方法 |
4.3.3 X射线衍射表征 |
4.3.4 样品的形貌和尺寸 |
4.3.5 拉曼光谱和温度导致的晶化过程 |
4.3.6 样品的荧光光谱 |
4.4 铕银共掺杂的焦硅酸钇研究小结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水热法制备Er3+、Yb3+共掺钼酸盐材料及其光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热膨胀材料 |
1.2 负膨胀材料 |
1.2.1 负膨胀材料的研究背景 |
1.2.2 负膨胀材料分类 |
1.3 负膨胀机理 |
1.3.1 热膨胀机理 |
1.3.2 负膨胀机理 |
1.4 负膨胀材料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1.4.1 负膨胀材料的应用 |
1.4.2 负膨胀材料存在的问题 |
1.5 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2 负膨胀材料制备方法与性能测试原理 |
2.1 样品材料制备方法 |
2.1.1 固相反应法 |
2.1.2 液相合成法 |
2.1.3 激光快速反应合成法 |
2.1.4 快速烧结合成法 |
2.2 样品的测试分析技术 |
2.2.1 拉曼光谱仪 |
2.2.2 X射线衍射仪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 |
2.2.4 荧光光谱仪 |
2.3 负热膨胀材料性能表征方法 |
3 Fe_2Mo_3O_(12)、Y_2Mo_3O_(12)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本章实验药品与仪器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3 Fe_2Mo_3O_(12)、Y_2Mo_3O_(12)的制备 |
3.3.1 固相法制备 |
3.3.2 水热法制备 |
3.4 Fe_2Mo_3O_(12)、Y_2Mo_3O_(12)的性能分析 |
3.4.1 Fe_2Mo_3O_(12)的结果分析 |
3.4.2 Y_2Mo_3O_(12)的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Er~(3+)、Yb~(3+)共掺Fe_(2-x)Y_xMo_3O_(12)的水热法合成与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1.1 荧光 |
4.1.2 上转换发光 |
4.2 本章实验试剂与仪器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3 Er~(3+)、Yb~(3+)共掺Fe_(2-x)Y_xMo_3O_(12)材料的合成 |
4.4 Er~(3+)、Yb~(3+)共掺Fe_(2-x)Y_xMo_3O_(12)材料的分析讨论 |
4.4.1 样品材料的XRD测试 |
4.4.2 样品材料的拉曼测试 |
4.4.3 样品材料的扫描电镜图片 |
4.4.4 样品材料的荧光光谱与上转换发光 |
4.5 本章小结 |
5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共振拉曼光谱方法探测水溶液中生物分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共轭分子及生物分子β-胡萝卜素的分子结构 |
1.2 激光拉曼光谱在水中生物分子探测上的优势 |
1.3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水溶液研究的分子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和拉曼光谱 |
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2.2 拉曼光谱 |
2.2.1 散射理论 |
2.2.2 拉曼散射经典解释 |
2.2.3 拉曼散射量子解释 |
2.3 几种先进的拉曼光谱技术 |
2.3.1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 |
2.3.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
2.3.3 共振拉曼散射 |
2.3.4 液芯光纤技术及其在光谱学研究中的应用 |
2.4 小结 |
第三章 水分子及水溶液 |
3.1 水分子结构 |
3.2 水分子物理和化学性质 |
3.3 外场对水分子的影响 |
3.3.1 压强对水分子的影响 |
3.3.2 温度对水分子的影响 |
3.3.3 激光作用下水分子团簇的受激拉曼散射 |
3.4 水分子能级及对水溶液中分子探测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水中生物分子β-胡萝卜素的探测 |
4.1 类胡萝卜素结构 |
4.2 类胡萝卜素的光谱性质 |
4.2.1 类胡萝卜素分子的宽带荧光及在SRS中的应用 |
4.2.2 类胡萝卜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温度性质 |
4.2.3 类胡萝卜素极大的拉曼活性-“相干弱阻尼CC键振动” |
4.3 光纤共振拉曼光谱方法探测水中β-胡萝卜素 |
4.3.1 石英液芯光纤方法测量吡啶与水混合液体中的β-胡萝卜素 |
4.3.2 Teflon-AF液芯光纤方法检测水中的β-胡萝卜素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潜没阴极式钕电解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稀土资源分布与稀土金属的应用 |
1.2 稀土熔盐电解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1.2.1 氯化物熔盐体系的电解 |
1.2.2 氧化物-氟化物熔盐体系的电解 |
1.2.3 钕电解质熔盐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现状 |
1.3 稀土熔盐电解槽的结构类型与发展趋势 |
1.3.1 稀土熔盐电解槽结构类型 |
1.3.2 现有稀土电解槽槽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1.4 稀土熔盐电解槽槽体和电极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1.4.1 电解槽槽体材料 |
1.4.2 阳极材料 |
1.4.3 传统阴极材料 |
1.4.4 新型阴极材料 |
1.5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章 TiB_2-Ti陶瓷材料的热压烧结 |
2.1 热压TiB_2基陶瓷材料烧结助剂的选择 |
2.1.1 TiB_2-陶瓷复合材料 |
2.1.2 TiB_2-金属复合材料 |
2.1.3 TiB_2-Ni、Co、Ti材料的比较实验研究 |
2.2 真空热压烧结理论及实践 |
2.2.1 热压烧结的致密化阶段 |
2.2.2 烧结压力对烧结的促进作用 |
2.2.3 真空气氛对实验的影响 |
2.2.4 热压烧结制度的确定 |
2.3 烧结反应及致密化过程 |
2.3.1 烧结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
2.3.2 金属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微观结构的影响 |
2.3.3 金属含量和烧结温度对相对密度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3章 陶瓷材料在NdF_3-LiF-Nd_2O_3中的基本性能研究 |
3.1 NdF_3-Nd_2O_3-LiF对TiB_2基陶瓷润湿行为 |
3.1.1 实验原理和方法 |
3.1.2 润湿现象及其动力学曲线 |
3.1.3 渗透层的形成及其对润湿行为的影响 |
3.2 TiB_2基陶瓷材料在NdF_3-LiF-Nd_2O_3熔盐体系中的抗腐蚀性能研究 |
3.2.1 腐蚀形貌与腐蚀机理 |
3.2.2 腐蚀速率的计算 |
3.3 TiB_2基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研究 |
3.3.1 研究抗热震性能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3.3.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3.4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抗NdF_3-LiF-Nd_2O_3熔盐侵蚀行为 |
3.5 氧化铝陶瓷作为侧壁材料的电解测试实验 |
3.6 小结 |
第4章 NdF_3-LiF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
4.1 NdF_3-LiF体系初晶温度的研究 |
4.1.1 NdF_3-LiF体系初晶温度的测定 |
4.1.2 Nd_2O_3在NdF_3-LiF体系初晶温度下的溶解度 |
4.1.3 添加Nd_2O_3对NdF_3-LiF电解质体系初晶温度的影响 |
4.2 金属钕在电解质中的溶解现象研究 |
4.2.1 金属钕在LiF熔体中的溶解 |
4.2.2 金属钕在NdF_3-LiF-Nd_2O_3中的物理溶解 |
4.2.3 金属钕在NaF熔体中的溶解 |
4.3 凝固态稀土电解质导热系数的测定 |
4.3.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的原理及实验过程 |
4.3.2 凝固态稀土电解质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
4.4 小结 |
第5章 稀土钕电解阴极过程研究及潜没阴极式电解测试 |
5.1 氧化物-氟化物体系钕电解阴极过程 |
5.1.1 研究方法与实验过程 |
5.1.2 NdF_3-LiF-Nd_2O_3熔盐在TiB_2-Ti陶瓷阴极上的还原过程 |
5.2 潜没阴极式钕电解测试 |
5.2.1 实验电解槽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的确定 |
5.2.2 电解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 电解过程稳定性和沉渣现象 |
5.3.1 电解过程稳定性 |
5.3.2 沉渣现象与下料制度 |
5.4 改进稀土钕电解槽所面临的困难和设想 |
5.4.1 电解槽槽体材料 |
5.4.2 能量平衡和节能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二氧化硅碳和硅的混合物在高温高压下的结构相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地球的物理性质 |
1.1.1 地球内部压力及其变化 |
1.1.2 地球的温度 |
1.2 高温高压技术——探索地球深部的窗口 |
1.3 地壳的化学元素 |
1.4 地壳中的矿物 |
1.4.1 金刚石 |
1.4.2 石墨 |
1.4.3 石英族矿物 |
1.4.4 地球中其他矿物 |
1.5 硅的性质 |
1.5.1 硅的物理化学性质 |
1.5.2 硅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分布 |
1.6 非晶态材料 |
1.6.1 非晶态的形成 |
1.6.2 非晶态的结构 |
1.6.3 非晶合金的性能 |
1.7 选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测试手段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机械球磨 |
2.2.2 高温高压 |
2.3 测试手段 |
2.3.1 X 射线衍射 |
2.3.2 喇曼散射光谱 |
第三章 SiO_2:C=6:1 体系掺硅后的混合物在高温高压下的物质结构相变 |
3.1 引言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原料及配比 |
3.2.2 实验过程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SiO_2 及石墨原粉的拉曼谱 |
3.3.2 SiO_2:C:Si=6:1:18 经高能机械球磨处理后的XRD 谱分析 |
3.3.3 球磨后的样品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XRD 谱分析 |
3.3.4 石英和硅混合粉末(混合质量比为 SiO_2:Si=1:3)在高温高压下的物质结构变化 |
3.4 小结 |
第四章 SiO_2:C=1:3 体系掺硅后的混合物在高温高压下的物质结构相变 |
4.1 引言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原料及配比 |
4.2.2 实验过程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硅粉经高能机械球磨处理后物质结构的变化 |
4.3.2 SiO_2:C:Si=1:3:3 经高能机械球磨处理后物质结构的变化 |
4.3.3 SiO_2:C:Si=1:3:3 球磨后的样品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XRD 谱 |
4.3.4 石墨和硅混合粉末(混合质量比为C:Si=1:1)球磨后的样品在高温高压下的物质结构相变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9)不同形貌的铌基和钨基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纳米材料概论 |
1.2 纳米材料的性质 |
1.3 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
1.4 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 |
1.5 水热/溶剂热法概述 |
1.6 水热/溶剂热法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
1.7 纳米材料的结构表征方法 |
1.8 铌基和钨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现状 |
1.9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2 溶剂热方法制备Nb_2O_5纳米材料的形貌演变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不同反应条件下纳米材料Nb_2O_5的形貌 |
2.4 Nb_2O_5纳米材料的结构表征 |
2.5 Nb_2O_5纳米棒的增长方向 |
2.6 小结 |
3 NbS_2/Nb_2O_5纳米电缆和NbS_2-Nb_2O_5多边形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NbS_2/Nb_2O_5纳米电缆和Nb_2O_5-NbS_2多边形纳米片的合成 |
3.4 NbS_2/Nb_2O_5纳米电缆和Nb_2O_5-NbS_2多边形纳米片的结构表征 |
3.5 小结 |
4 三维Nb_2O_5/NbS_2纳米电缆网的合成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三维Nb_2O_5纳米纳米棒的合成 |
4.4 三维Nb_2O_5/NbS_2纳米电缆的合成 |
4.5 三维Nb_2O_5纳米纳米棒和三维Nb_2O_5/NbS_2纳米电缆的结构表征 |
4.6 小结 |
5 Nb_(3.49)N_(4.56)O_(0.44)纳米棒和Nb_(3.49)N_(4.56)O_(0.44)多边形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
5.1 前言 |
5.2 实验方法 |
5.3 Nb_2O_5纳米棒和Nb_2O_5纳米片的合成 |
5.4 Nb_(3.49)N_(4.56)O_(0.44)纳米棒和Nb_(3.49)N_(4.56)O_(0.44)多边形纳米片的制备 |
5.5 Nb_(3.49)N_(4.56)O_(0.44)纳米棒和Nb_(3.49)N_(4.56)O_(0.44)多边形纳米片的结构表征 |
5.6 小结 |
6 钨铁矿的纳米结构进化:从一维纳米线到三维纳米花 |
6.1 前言 |
6.2 实验方法 |
6.3 钨基纳米材料的合成 |
6.4 钨基纳米材料的结构表征 |
6.5 钨基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 |
6.6 钨基纳米材料的光致发光 |
6.7 FeWO_4纳米花的磁性能 |
6.8 FeWO_4纳米花的形成机理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
(10)PbMoO4晶体和哑铃型ZnO微晶高压下结构与电学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高压物理学简介 |
1.2 高压相变研究 |
1.2.1 高压拉曼散射研究意义 |
1.2.2 高压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研究意义及历史 |
1.3 高压电学研究意义 |
1.4 高压装置 |
1.4.1 金刚石对顶砧 |
1.4.2 金刚石对顶砧的应用 |
1.5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
1.6 本文各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高压原位电学性质的研究 |
2.1 高压下原位电学技术的发展过程 |
2.2 高压电学集成测量方法的特点 |
2.3 交流阻抗谱的原理及原位高压交流阻抗系统的建立 |
2.3.1 交流阻抗谱法原理 |
2.3.2 交流阻抗谱法的表示方法 |
2.3.3 高压阻抗谱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 |
2.3.4 交流阻抗谱法在高压原位电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
2.4 用于阻抗谱测量的电极的集成 |
2.4.1 交流阻抗谱测量微电路在金刚石对顶砧上的集成 |
2.4.2 集成过程 |
2.4.3 测量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三章 PbMoO_4晶体高压下结构与电学性质的研究 |
3.1 声光学简介 |
3.2 PbMoO_4的结构和性质 |
3.3 PbMoO_4晶体的研究现状 |
3.3.1 PbMoO_4晶体性质的研究 |
3.3.2 PbMoO_4 晶体应用的研究 |
3.4 PbMoO_4晶体高压拉曼光谱的研究 |
3.4.1 高压下PbMoO_4晶体拉曼光谱的研究 |
3.5 PbMoO_4晶体电学性质的研究 |
3.5.1 高压下PbMoO_4晶体直流电导率的研究 |
3.5.2 高压下PbMoO_4晶体交流阻抗的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哑铃型ZnO微晶高压下结构与电学性质的研究 |
4.1 ZnO性质的应用和当前的发展方向 |
4.1.1 ZnO的性质与应用 |
4.1.2 当前ZnO 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本章主要内容.. |
4.2 哑铃型ZnO微晶的制备与表征 |
4.3 ZnO材料的晶体结构和高压研究进展 |
4.3.1 ZnO晶体结构及振动模式 |
4.3.2 ZnO在高压下结构相变研究 |
4.4 哑铃型ZnO微晶的高压结构研究 |
4.4.1 哑铃型ZnO微晶原位高压拉曼研究 |
4.4.2 哑铃型ZnO微晶原位高压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的研究 |
4.5 ZnO高压原位电学性质的研究 |
4.5.1 高压下哑铃型ZnO微晶电阻率的研究 |
4.5.2 高压下哑铃型ZnO微晶阻抗的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四、高压下BaF_2的喇曼光谱和压力相变(论文参考文献)
- [1]A2B2O7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高压物性研究[D]. 李会. 吉林大学, 2016(08)
- [2]限域于磷酸铝分子筛一维孔道中碘与水的结构转变研究[D]. 陈双龙. 吉林大学, 2016(08)
- [3]高压下典型二元化合物结构和相变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 刘广韬. 吉林大学, 2015(03)
- [4]高压下四碘化锗的光分解反应及铕银共掺杂的焦硅酸钇的荧光[D]. 邓宇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10)
- [5]水热法制备Er3+、Yb3+共掺钼酸盐材料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 查红艳. 郑州大学, 2013(11)
- [6]共振拉曼光谱方法探测水溶液中生物分子的研究[D]. 贾丽华. 吉林大学, 2011(04)
- [7]潜没阴极式钕电解的基础研究[D]. 罗旭东. 东北大学, 2010(07)
- [8]二氧化硅碳和硅的混合物在高温高压下的结构相变研究[D]. 孙营. 吉林大学, 2009(09)
- [9]不同形貌的铌基和钨基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胡卫兵.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10]PbMoO4晶体和哑铃型ZnO微晶高压下结构与电学性质的研究[D]. 于翠玲. 吉林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