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税务局关于更新改造项目中住宅投资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金德谷[1](2016)在《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文中认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党中央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在边疆民族地区先后推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或发展工程,同时出台了与国家战略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到边疆民族地区投资兴业,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筹集了资金。国家和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投入资金,推动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加快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当前,学界从经济学、税收学等学科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成果较多,却较少从民族学视角入手,分析和讨论税收如何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个案,在实地田野调查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考察税收在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此外,在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笔者还将重点关注边民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民族关系状况。本文认为,税收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促进作用。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通常凭借两种途径: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使之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发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税收收入作为国家资源再分配的工具,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领域的动力来源和物质支撑,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凭借税收的途径促进了边疆民族的发展,增强了边民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推动并构建了和谐的民族关系。除绪论外,本文共分六个章节。在本文绪论部分,笔者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相关概念和理论以及田野调查点概况。第一章为“满洲里市税收概况”。在这一章中,笔者首先简述满洲里市征税的历史,此后,运用税收学的分析方法对当前满洲里市国税和地税数据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状况。比如运用宏观税负分析,得出满洲里的税负在合理区间运行;运用税收弹性分析,表明满洲里的税收增长要快于经济增长。从税种结构来看,满洲里的税收主要来源包括营业税、增值税等;从产业结构来看,满洲里税收来源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而从企业经济类型来看,满洲里税收来源囊括了国有企业和股份公司。在本章的后半部分,笔者还借助个案访谈材料,对满洲里市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税收情况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状况进行比较,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税收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影响。在第二章中,重点探讨了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那么,税收如何促进满洲里的经济发展?本章以税收三大支柱:对外贸易、旅游业和工业为主要分析对象,同时分析了税收对满洲里畜牧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在满洲里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为满洲里财政收入贡献占60%。国家出台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在边疆民族地区鼓励发展边境贸易,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采取减半征收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调整为财政转移支付,扶持边贸企业发展。此外,对边民互市规定货值范围内的生活用品采取免关税的政策,激活了边贸市场,促进满洲里对外贸易的发展。旅游业是满洲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将西部地区旅游景点和景区经营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优惠政策,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政策,比如对农家乐、牧户游等旅游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旅游包机业务返还50%的营业税优惠政策,促进了满洲里的旅游业发展。工业发展是满洲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满洲里市政府根据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税收政策制定了鼓励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工业发展减免企业所得税,企业设备抵扣税收等,促进了满洲里的工业发展。2005年1月,内蒙古比全国提前一年取消了牧业税,这对满洲里的畜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调整营业税的起征点方面,满洲里市政府从2009年的5000元提高到2011年的2万元,鼓励各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从而促进满洲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总体而言,满洲里市的各项税收政策和措施,较快地促进了满洲里市的经济发展。在第三章中,笔者主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当税收收入纳入财政收入之后,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的途径,把税收资金(财政收人)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的重点项目和城市建设、民族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边民生活质量提高及文化发展。根据每年财政投入社会建设的资金分析,满洲里政府在社会各领域建设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而且重视民生事业发展,2013年,其民生领域的支出甚至占到财政总支出近40%。在社会保障与就业领域,满洲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从2004年的130元提高到2014年的540元。同时当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在就业方面,国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抵扣,促进当地失业人员再就业。2004年到2014年满洲里的城镇失业率维持在4%左右,反映了满洲里就业发展良好。边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反映满洲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提高,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到2014年提高了1.67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2005年到2014年提高了4.53倍。此外,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举办节庆活动,出台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满洲里的文化发展。在第四章中,重点从当地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出发,探讨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关系。少数民族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上。政府通过投入财政资金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鼓励少数民族孕妇去医院住院生产,满洲里市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较快。此外,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满洲里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到满洲里就业,这样外来少数民族的流入,带来满洲里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通过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笔者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满洲里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原因。在生计方式变迁方面,历史上满洲里牧区的少数民族主要从事游牧生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满洲里发展,提供较好的工资待遇,很多牧民放弃游牧生计,选择到城市企业工作。国家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商家发展民族服饰,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收。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活动,比如蒙古族祭敖包、回族古尔邦节等节日屠宰牲畜免除屠宰税,之后又逐步取消了屠宰税,这对少数民族饮食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此外,在住房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公租房、廉租房,对少数民族棚户区改造,及其购买第一套住房享受契税低税率优惠,带来了少数民族住房的发展。在交通方面,政府投资修巷道、硬化道路,方便少数民族出行。这些措施提升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使得当地的民族关系得以和谐发展。第五章主要讨论边疆、税收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税收促进满洲里整体的社会发展,边民受益,从而增强了边民国家认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比邻国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这也增强我国边民对于自己国家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边民对于未来生活的选择往往有着非常理性的认知,“用脚投票”选择他们认为税收环境、发展环境更好的国家发展。在不同场域中,不管是少数民族、汉族的民族区分,还是中国人、蒙古人、俄罗斯人的国籍区分,边民往往会选择那种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身份来认同。在本文最后一个部分,笔者对税收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一章中,笔者首先讨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税收功能、特点和影响,分析满洲里税收与经济的数量关系,分析税收杠杆与满洲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内在关联,以及税收杠杆与国家统筹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讨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税收如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
刘佐[2](2014)在《60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税收立法进程的简要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单位的权威性资料为依据,比较全面、系统、概要地回顾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税收立法的进程,目的在于真实反映60年来中国税收立法经历的曲折道路和取得的巨大进展,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今后中国税收立法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3](1997)在《税务公告》文中研究表明 各市、地区国家税务局,省局涉外征收分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不申报缴纳税款定性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7]91号文件)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曹博[4](2011)在《引导居住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达到30%左右。我国既有(存量)房屋建筑约有400亿平方米以上。其中大部分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节能严峻现状的症结除了全社会对于建筑节能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缺乏建筑节能的相关科学研究等原因之外,政府对于建筑节能的市场失灵部分管理不力,缺乏经济激励政策,没有形成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加强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研究,完善建筑节能政策体系仍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我国自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以来,分别在税收调节、贷款优惠、财政补贴、基金支持以及其他激励措施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且这些政策在社会各个发展阶段对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文献及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其建筑行业发展的特点,简述了建筑节能经济激励相关理论.第二,从经济与能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角度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并结合实例论证,提出适用于我国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江定洲[5](1992)在《税收知识简介》文中提出 税法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征税的依据,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依据。我国的税收,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因此,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单位和公民,都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新中国经济史研究室[6](1992)在《我国“七五”期间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大事辑要(1986—1990年)》文中研究说明 一九八六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部署》提出,1986年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落实政策,深入改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产前产后服务,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部署》提出,从“七五”计划开始,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和农业事业费将适当增加;国家从征收的乡镇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税的增长部分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扶持农业。为鼓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粮食合同定购方法将不断加以改进,并稳定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继续实行对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对有困难的小化肥厂减免税收,以便降低化肥销价。地方财政也要尽可能多拿出一部分钱投入农业,扭转一些地方农业投资递减的现象。水利投资要尽快恢复到1980年财政包
王勋[7](1991)在《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政策规定》文中研究说明 国务院在今年4月16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自1991年度起施行。国家税务局颁发了《实施细则》;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出认真贯彻《暂行条例》的补充通知。同时废止了1987年6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税暂行条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以下简称"投资方向调节税")是对一切建设单位和个人用各种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征收的一种特定目的税。
郭镇宁,蔡梅玉[8](1993)在《建设投资概算中动态投资计算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国家关于概算编制的新规定,探讨了概算编制的投资构成以及概算动态投资中涨价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贷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共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王洪波[9](2009)在《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政府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民用建筑领域的节能也成为了节能减排的重点。我国建筑节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主要以政府的行政性强制措施为推进手段,而市场主体缺乏主动节能投资的积极性,建筑节能推进缓慢。如何有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政策研究的关键点。本文深入剖析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制度障碍,研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有效促进建筑节能开展。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制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论文主要内容如下:从现实情况入手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需求,提出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建筑能耗存在着能耗大、能效低、污染重等现状,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农村用能结构改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加剧了建筑用能需求,通过对建筑用能需求和建筑能效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建立了我国建筑节能潜力动态评估模型。通过详细分析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障碍,指出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缺失是建筑节能推进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评析现有的建筑节能财政政策实施现状及激励作用缺失的问题,提出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理论分析与经验借鉴相结合,研究了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政府定位问题。运用公共财政学的外部性理论,分析了建筑节能投资的正外部性特征和市场机制失灵导致的建筑节能产品市场均衡状态偏离社会最优配置,同时分析了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对于促进节能和约束非节能行为的激励作用,指出财政政策促进节能的有效性;进而从宏观层面分析实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成本效益,构建政策成本和政策效益指标体系,评估政策实施的宏观经济性能。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分析建筑节能产品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和实施主体缺失的根源,借鉴国外实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经验,并运用临界质量模型进行政府行为定位分析。对市场主体的建筑节能财政政策体系进行设计。根据机制设计理论,财政政策的设计应满足激励机制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才能引导市场主体在自利原则下的行为选择符合设定的社会总体目标。在明确建筑节能政策目标和重点领域的基础上,运用供求理论分析我国建筑产品市场的供求现状及趋势,指出现阶段建筑产品的供给端投资决策对于节能与否具有较强的决定作用。通过建立开发商群体和消费者群体的有限理性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可根据两类群体的进化学习速度选择财政政策措施。通过建立理性政府与有限理性开发商群体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选择财政政策激励力度的理论依据。基于前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领域的市场主体财政政策框架设计。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投入博弈模型,证明区域差异会对博弈结果产生影响,并对我国建筑节能区域差异进行划分,提出具有地区差异的财政政策选择建议。结合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大的国情,根据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数据进行差异指标分析,指出各地区开展建筑节能的基础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建筑节能进展不均衡。分析影响建筑节能的经济因素、现有节能工作基础因素、能源因素和建筑能耗因素等,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省份开展建筑节能的现实条件进行区域划分,并依据区域划分结果,提出具有区域差异的财政政策选择建议。结合论文研究内容,选择上海市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了上海市能耗状况及节能潜力,并对上海市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现状进行评析,结合上海市的地区特点,进行了财政政策方案优化设计,并预测了政策实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研究有利于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运用经济杠杆,引导市场主体的节能投资行为。有效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和合理利用财政资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挖掘建筑节能潜力,实现包括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宏观经济效益,实现节能总体目标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目标。
王志刚[10](2005)在《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建筑作为人工环境,能耗极高。在我国建筑能耗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建筑节能成为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是未来世界建筑发展的热点之一。这和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论述了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能源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等重要问题;分析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研究现状,借鉴了其投资引导政策的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建筑节能领域存在问题,研究了建筑节能领域的一系列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据此设计出了实施经济激励政策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建筑节能政策、对节能产品供应商的激励政策、以及以调节能源生产与消费达到保护环境目的的税收政策。文中还阐述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景,采用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案例对比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有效的技术措施。 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制定和政府能源政策的实施都使得建筑节能的发展有章可循。本文对建筑节能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从建筑节能市场最终端的消费者入手,通过刺激公众对建筑节能的需求,培育建筑节能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具备了相关的技术条件之后,建筑节能如何在实际中被公众广泛接受并投资实施,是本文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二、国家税务局关于更新改造项目中住宅投资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税务局关于更新改造项目中住宅投资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四节 田野调查点的概况 |
第一章 满洲里市税收概况 |
第一节 满洲里税收史简述 |
第二节 满洲里市的地税 |
第三节 满洲里市的国税 |
第四节 不同历史时期的满洲里市税收对比分析 |
第五节 地税、国税的财政贡献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
第二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第一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 |
第二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 |
第三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工业发展 |
第四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畜牧业、批发零售业发展 |
第五节 税收与扶持民族企业发展 |
第三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
第一节 税收促进边疆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
第二节 税收支持民族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
第三节 税收稳定民族地区城市社会保障与就业 |
第四节 税收保障边民生活质量提高与文化发展 |
第四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 |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生计变迁 |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发展 |
第三节 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发展 |
第四节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 |
第五章 边疆、税收与国家认同 |
第一节 边民互动中的国家认同 |
第二节 税收环境与“用脚投票” |
第三节 民族关系、身份认同与家园选择 |
第六章 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思考 |
第一节 边疆民族地区税收的功能、特点及影响 |
第二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三节 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四节 税收杠杆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
第五节 税收杠杆与国家统筹建设 |
第六节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税收与边疆城市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引导居住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建筑节能理论基础 |
2.1 国外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
2.1.1 英国 |
2.1.2 美国 |
2.1.3 日本 |
2.1.4 德国 |
2.1.5 法国 |
2.2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
2.2.1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
2.2.2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进展 |
第3章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研究 |
3.1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体系 |
3.1.1 经济激励政策的基本形式 |
3.1.2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体系的建立 |
3.2 国内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比较研究 |
3.2.1 国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
3.2.2 国内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
3.2.3 国内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比较 |
3.3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发展和优化 |
第4章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评价 |
4.1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评价指标体系 |
4.1.1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
4.1.2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4.1.3 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
4.2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5章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例研究 |
5.1 案例概况 |
5.2 节能成本分析 |
5.3 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
5.3.1 建筑节能激励政策方案概况 |
5.3.2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方案评价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建设投资概算中动态投资计算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言 |
2 建设项目投资构成 |
3 涨价预备费计算 |
4 投资方向调节税计算 |
5 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 |
6 结语 |
(9)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与问题的提出 |
1.1.1 课题来源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能源政策与建筑节能政策 |
1.3.2 财政政策与建筑节能 |
1.3.3 建筑节能潜力与财政政策效益分析 |
1.3.4 建筑节能财政政策机制设计 |
1.3.5 建筑节能财政政策内容与类型 |
1.3.6 文献评述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论文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需求分析 |
2.1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需求 |
2.1.1 建筑建造过程中的能耗状况 |
2.1.2 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状况 |
2.1.3 我国建筑节能需求的紧迫性 |
2.2 建筑节能潜力评估 |
2.2.1 节能潜力的概念和内涵 |
2.2.2 建筑节能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3 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
2.3 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
2.3.1 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
2.3.2 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
2.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2.4 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现状评析 |
2.4.1 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现状 |
2.4.2 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评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政府定位 |
3.1 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分析 |
3.1.1 外部性理论 |
3.1.2 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
3.1.3 建筑节能的外部性与市场机制失灵 |
3.2 财政政策对建筑节能的激励作用分析 |
3.2.1 税收作用机制分析 |
3.2.2 财政补贴作用机制分析 |
3.3 政策成本效益分析 |
3.3.1 建筑节能的政策成本分析 |
3.3.2 建筑节能的政策效益分析 |
3.4 建筑节能供给与政府定位 |
3.4.1 公共性理论与供给主体有限性 |
3.4.2 建筑节能的实施主体缺失及解决途径 |
3.4.3 国外建筑节能财政政策评价与借鉴 |
3.4.4 政府定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市场主体的建筑节能财政政策设计 |
4.1 市场主体财政政策设计的理论依据 |
4.1.1 机制设计理论 |
4.1.2 激励相容 |
4.2 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目标与重点领域 |
4.2.1 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目标分析 |
4.2.2 建筑节能财政政策重点领域分析 |
4.3 建筑节能财政政策对象选择 |
4.3.1 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对象选择 |
4.3.2 基于博弈分析的政策对象选择 |
4.4 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激励力度 |
4.4.1 基本假定 |
4.4.2 进化博弈模型建立及求解 |
4.4.3 博弈结果分析 |
4.5 市场主体的建筑节能财政政策框架设计 |
4.5.1 政策设计原则 |
4.5.2 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 |
4.5.3 政策框架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地方政府的区域差异财政政策选择 |
5.1 区域差异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分析 |
5.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投入博弈分析 |
5.2.1 建立模型 |
5.2.2 模型求解 |
5.2.3 博弈结果分析 |
5.3 我国建筑节能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 |
5.3.1 我国建筑节能区域差异的定性分析 |
5.3.2 我国建筑节能区域差异的定量分析 |
5.3.3 建筑节能区域划分的必要性 |
5.4 建筑节能区域差异划分 |
5.4.1 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
5.4.2 聚类分析模型的建立 |
5.4.3 分类结果分析 |
5.5 针对地区差异的建筑节能财政政策选择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上海市建筑节能财政政策实证分析 |
6.1 上海市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潜力分析 |
6.1.1 上海市建筑能耗状况 |
6.1.2 上海市建筑节能潜力分析 |
6.2 上海市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现状分析 |
6.2.1 上海市建筑节能进展 |
6.2.2 上海市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现状 |
6.2.3 上海市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障碍识别 |
6.3 上海市建筑节能财政政策优化设计 |
6.3.1 政策设计思路 |
6.3.2 政策设计方案 |
6.4 上海市建筑节能财政政策效益分析 |
6.4.1 经济效益 |
6.4.2 社会效益 |
6.4.3 环境效益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
1.1.1 建筑能耗 |
1.1.2 建筑节能 |
1.1.3 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
1.2 课题的研究对象、意义 |
1.2.1 研究对象 |
1.2.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2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现状 |
2.1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内容 |
2.2 我国建筑节能实施障碍的主要特点 |
2.3 建筑节能领域存在问题的成因 |
2.4 外部性的解决方法 |
2.4.1 私人解决方法 |
2.4.2 政府解决方法 |
2.5 建筑节能领域的经济特点 |
2.6 政府在建筑节能领域的职责 |
2.6.1 政府在建筑节能领域面临的问题 |
2.6.2 建筑节能领域政府失效分析 |
2.6.3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政府干预 |
2.6.4 政府的职责 |
3 建筑节能投资引导政策 |
3.1 我国建筑节能投资引导政策的现状 |
3.1.1 我国建筑能耗概况 |
3.1.2 我国建筑节能投资引导政策研究现状 |
3.1.3 国外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现状 |
3.2 建筑节能投资引导政策工具分析 |
3.2.1 建筑节能投资引导政策设计 |
3.2.2 我国建筑节能领域的政策作用重点 |
3.2.3 主要政策工具分析 |
4 建筑结构节能 |
4.1 建筑体量的设计 |
4.1.1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
4.1.2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
4.2 国内外有关住宅热环境技术措施 |
5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概述 |
5.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5.2 人类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紧迫性 |
5.3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
6 几种新能源在建筑节能中的推广应用 |
6.1 太阳热水系统 |
6.1.1 太阳能热水系统简介 |
6.1.2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组成和特性 |
6.2 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 |
6.2.1 太阳能光伏发电 |
6.2.2 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的应用 |
6.3 被动式太阳房 |
6.3.1 被动式太阳房的类型 |
6.3.2 总体设计要点 |
6.4 太阳能空调 |
6.4.1 太阳能空调的意义 |
6.4.2 太阳能空调的优点 |
6.4.3 太阳能空调在现阶段的局限性 |
6.5 地热资源 |
6.5.1 地源热泵供热制冷空调系统 |
7 建筑节能推广项目投资效益评价 |
7.1 节能的评价基础 |
7.2 建筑节能对房地产价值影响的评估 |
7.2.1 建筑节能的技术经济分析 |
7.2.2 考虑能源成本对商业房地产的价值评估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国家税务局关于更新改造项目中住宅投资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D]. 金德谷.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4)
- [2]60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税收立法进程的简要回顾[A]. 刘佐. 财政史研究(第七辑), 2014
- [3]税务公告[J].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 山东税务纵横, 1997(05)
- [4]引导居住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研究[D]. 曹博. 山东建筑大学, 2011(08)
- [5]税收知识简介[J]. 江定洲. 江西政报, 1992(S2)
- [6]我国“七五”期间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大事辑要(1986—1990年)[J].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新中国经济史研究室. 经济研究参考, 1992(Z4)
- [7]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政策规定[J]. 王勋. 陕西政报, 1991(20)
- [8]建设投资概算中动态投资计算方法探讨[J]. 郭镇宁,蔡梅玉. 非金属矿, 1993(02)
- [9]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研究[D]. 王洪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05)
- [10]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应用研究[D]. 王志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05)
标签:建筑节能; 建筑; 税收;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税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