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益中药延缓衰老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龚华乾,高敏,柴艺汇,苗得庆,吴雍真,李倩,陈云志[1](2021)在《淫羊藿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传统补益中药淫羊藿主要含有黄酮类、多糖类、木脂素和生物碱及其他微量元素和化合物,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应用更为广泛,尤其对骨、心血管、生殖等系统中常出现的病症如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生殖功能障碍等有显着疗效。本文总结近年来有关淫羊藿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对其开发前景及临床应用进行探究,为淫羊藿继续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谢海纳,潘志强[2](2021)在《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补气生津"人参-黄芪与"填精补肾"熟地-山茱萸对皮质激素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0.25-8 g·L-1人参-黄芪与0.25-8 g·L-1熟地-山茱萸水煎醇沉液分别干预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Y1adrenocortical cell,Y1细胞)48 h,采用MTT比色法(MTT assay,MTT)检测细胞增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分泌皮质酮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基因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Control,Con)比较,0.25-8 g·L-1人参-黄芪和熟地-山茱萸均抑制Y1细胞增殖(P <0.01);4 g·L-1和8 g·L-1人参-黄芪促进皮质酮分泌(P <0.01),4 g·L-1和8 g·L-1熟地-山茱萸抑制皮质酮分泌(P <0.01);8 g·L-1人参-黄芪增强CYP11A1、CYP21A2、CYP11B1蛋白表达(P <0.05),8g·L-1熟地-山茱萸抑制CYP11A1、CYP21A2、CYP11B1蛋白表达(P <0.01);8 g·L-1人参-黄芪抑制Star基因表达(P <0.05),而8 g·L-1熟地-山茱萸促进Star基因表达(P <0.01),4 g·L-1与8 g·L-1人参-黄芪和0.25-8 g·L-1熟地-山茱萸均能显着抑制Cyp11a1基因表达(P <0.01),8 g·L-1人参-黄芪和1-8 g·L-1熟地-山茱萸都抑制Cyp21a1基因表达(P <0.05),1-8 g·L-1人参-黄芪和0.25-8 g·L-1熟地-山茱萸均抑制了Cyp11b1基因表达(P <0.05)。与佛司可林(Forskolin,FSK)组比较,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预处理Y1细胞后,FSK不能诱导Star、Cyp11a1、Cyp21a1、Cyp11b11基因表达(P <0.01)。结论人参-黄芪促进皮质酮分泌,熟地-山茱萸抑制皮质酮分泌,主要通过调节类固醇激素合成酶表达发挥药效。
韩庆贤[3](2021)在《淫羊藿总苷对CPZ诱导的CNS脱髓鞘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脱髓鞘疾病是以CNS多灶区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的CNS脱髓鞘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急性散播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等。其中以MS最常见,其病理改变为CNS内白质多发性髓鞘脱落。目前,包括MS在内的中枢脱髓鞘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并且临床面临着难治愈、易复发、治疗药物副作用大的困境。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MS的发病与髓鞘碎片积累及其导致的脑内氧化应激与神经炎症微环境有关,并且干扰轴突的再生与修复,抑制髓鞘的再生。因此,改善大脑局部氧化应激与炎性微环境,清除髓鞘碎片对MS的治疗与预后极为重要。而小胶质细胞对于改善脑内微环境、清除髓鞘碎片具有重要作用,是允许重新髓鞘化的关键因素。CNS脱髓鞘疾病属于中医脑病。中医脑病是指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使脑和脊髓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伴有头痛、眩晕、健忘、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心烦、情绪低落等症状,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其病因有外感、内伤、外伤、先后天等多种因素。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以气血内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础,加之内伤外感、劳倦过度而发,中医辩证多以气血亏虚、肝肾阴虚与脾肾亏虚为主。中医药凭借整体调理、调节阴阳以及多靶点、全方位的优势在MS等CNS脱髓鞘疾病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的全草,是常见补益中药,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等作用。淫羊藿总苷(Icariin,ICA)是淫羊藿总黄酮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构式为C33H40O15,相对分子质量为676.67,结构上属于8-异戊烯基黄酮醇苷类化合物,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ICA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发现ICA具有减轻氧化应激、抑神经炎症反应、影响氨基酸类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及支持神经营养等作用,对CNS病如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抑郁症及中风等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鉴于同样存在着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等病理变化,故我们考虑用ICA来治疗CNS脱髓鞘疾病,并探讨其机制。本研究中,首先通过DPPH、ABST和FRAP清除自由基法检测ICA清除自由基能力;其次,通过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氧化与炎症模型和体内CPZ诱导脱髓鞘模型,探讨ICA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抗氧化与抗炎作用促进髓鞘修复再生的作用机制;最后,我们观察到ICA在体内外实验中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髓鞘碎片,并改善大脑氧化与炎症反应,改善脱髓鞘,并探讨其促进髓鞘再生修复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第一部分ICA通过非细胞依赖的方式清除自由基目的:本实验通过DPPH、ABST和FRAP清除自由基法检测ICA清除自由基能力。方法:96孔板中,分别加入270μl的DPPH、ABTS与FRAP溶液,30μl不同浓度的ICA溶液(1.5625、3.125、6.25、12、25、50、100μg/m L),以无水乙醇作为空白对照。室温下避光孵育30 min,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单个样品均进行3次独立重复实验。结果:ICA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从14.763%变化到81.086%,IC50为17.98μg/ml;FRAP自由基清除活性为15.477%到75.783%,FRAP的IC50为20.7μg/ml;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从13.435%变化到61.863%,IC50为36.5μg/ml。结论:ICA具有清除自由基与抗氧化能力,且在检测范围内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即随着检测浓度增加,ICA抗自由基、氧化能力也增强。第二部分ICA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与炎症间的动态平衡促进髓鞘再生目的:通过观察ICA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诱导C57BL/6中枢脱髓鞘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包含体内与体外两部分实验。(1)体外实验:BV2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CA(1.5625、3.125、6.25、12、25、50、100μg/m L)干预24h,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BV2、原代小胶质细胞、BMDMs以1×106密度接种于6孔板,贴壁后分别加入LPS、ICA,37°C下孵育24h,建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氧化与炎症模型。检测氧化应激产物NO、MDA和H2O2与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的表达含量;检测TNF-α、IL-1β、IL-10与TGF-β分泌。(2)体内实验:C57BL/6小鼠随机分为Normal组、CPZ组、CPZ+ICA组。Normal组用普通饲料喂养6周;CPZ组、CPZ+ICA组用含0.2%CPZ饲料饲养6周,诱导脱髓鞘。4周末,CPZ组小鼠腹腔注射NS2周,CPZ+ICA组小鼠腹腔注射ICA(50 mg/Kg)2周。6周后,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随后对动物进行取材,采用黑金染色(Black GoldⅡ)和MBP免疫病理染色检测髓鞘脱失程度;试剂盒与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NO、MDA、H2O2和SOD、CAT、GSH-Px的表达;TNF-α、IL-1β、IL-10与TGF-β的分泌;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内Iba-1、i NOS、Arg-1、TLR4、NF-κB、Nrf2、HO-1、PDGF-Rα、Ki67和CNPase的表达。结果:1.筛选体外实验ICA的最佳浓度。MTT结果显示,Normal组与12.5μg/m L ICA组、Normal组与25μg/m L IC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我们选择了15μg/m L进行后续的体外实验。2.LPS干预BV2、原代小胶质细胞与BMDMs,诱导氧化应激与炎症模型。结果发现:(1)氧化应激:LPS+ICA组对BV2显着降低了NO和MDA的产生(分别为p<0.05和p<0.01),增加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表达(分别为p<0.05,p<0.01和p<0.001);LPS+ICA组显着降低了原代小胶质细胞NO和H2O2的产生(均p<0.05),增加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表达(分别p<0.01,p<0.01和p<0.001);LPS+ICA组也显着降低BMDMs中NO和H2O2的产生(分别为p<0.05和p<0.01),升高抗氧化酶SOD和CAT的表达(均p<0.05)。(2)神经炎症:ELISA显示,LPS诱导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分泌大量TNF-α(分别p<0.01,p<0.01,p<0.001)与IL-1β(分别p<0.05,p<0.001,p<0.001)等炎性因子,而LPS+ICA组TNF-α(分别p<0.05,p<0.05,p<0.01)与IL-1β(分别p<0.05,p<0.01,p<0.01)的分泌均下降;相较于LPS组,LPS+ICA组原代小胶质细胞及BMDMs也分泌较高的抗炎因子IL-10(均p<0.05)。3.ICA可改善CPZ诱导脱髓鞘小鼠的行为异常与髓鞘脱失。强迫游泳和高架十字迷宫表明,CPZ+ICA组小鼠显着降低了进入闭合手臂的总休息时间和到达平台的时间(分别p<0.001,p<0.05)。黑金II染色表明,与CPZ组相比,CPZ+ICA组减轻了胼胝体区脱髓鞘程度(p<0.01)。MBP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PZ+ICA组明显增加了髓鞘染色强度(p<0.01)。4.ICA抑制CPZ脱髓鞘模型的氧化应激与神经炎症反应。与体外实验一致,同CPZ喂养的小鼠相比,ICA处理有效抑制脱髓鞘小鼠脑组织中氧化产物NO、H2O2和MDA的含量(分别为p<0.05,p<0.01,p<0.05),抑制炎性因子TNF-α与IL-1β的分泌(均p<0.01);增加SOD、CAT和GSH-Px抗氧化产物的含量(分别为p<0.001,p<0.05,p<0.05),并促进抗炎因子IL-10、TGF-β的分泌(均p<0.05)。5.ICA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富集。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CPZ组相比,CPZ+ICA组有效降低了胼胝体区Iba-1+小胶质细胞表达数量(p<0.01)。6.ICA诱导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结果显示,对比CPZ组,CPZ+ICA组降低了胼胝体区Iba-1+小胶质细胞i NOS的表达(p<0.01),增加了Arg-1的表达(p<0.001)。7.ICA激活Nrf2/HO-1抗氧化信号通路。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内Nrf2/HO-1的表达。结果表明,与CPZ组相比,CPZ+ICA组则显着增加Nrf2和HO-1表达(分别p<0.001、p<0.01)。8.ICA抑制小胶质细胞TLR4和P-NF-k B/p65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TLR4和P-NF-k B/p65发现,相比CPZ组,CPZ+ICA组明显抑制Iba-1+小胶质细胞表达TLR4和P-NF-k B/p65(均p<0.001)。9.ICA诱导OPCs的再生与分化。研究表明,对比CPZ组,CPZ+ICA组PDGF-Rα+与Ki67+、CNPase+细胞显着增多(均p<0.001)。结论:氧化应激与神经炎性是脱髓鞘疾病中主要的生理病理反应。我们的结果表明,ICA能减少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氧化与炎症反应,改善脑内微环境,有利于髓鞘的修复与再生。第三部分ICA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髓鞘碎片并减轻神经炎症与氧化应激目的:基于ICA在小胶质细胞中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我们考虑ICA有可能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髓鞘碎片,以发挥髓鞘保护和髓鞘再生的作用。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ICA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髓鞘碎片并改善大脑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治疗脱髓鞘疾病的潜力,并探讨了其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包含体内与体外两部分实验。(1)体外实验:培养BV2、BMDMs,以1.3×105密度接种于48孔板,贴壁后加入CFSE-Myelin debris、ICA,37°C孵育箱孵育24 h,建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髓鞘碎片模型。荧光显微镜观测ICA能否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髓鞘碎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ba-1、MBP、TREM2、i NOS、Arg-1、TLR4、Nrf2的表达;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NO、ROS、RNS、TNF-α、IL-1β、IL-6分泌。(2)体内实验:C57BL/6小鼠随机分为Normal组、CPZ+Myelin组、CPZ+Myelin+ICA组。Normal组用普通饲料喂养6周;CPZ+Myelin组、CPZ+Myelin+ICA组用含0.2%CPZ饲料喂养6周,诱导脱髓鞘。四周末,CPZ+Myelin组与CPZ+Myelin+ICA组,通过脑立体定位于小鼠脑单侧胼胝体区注射CFSE标记的髓鞘碎片后,CPZ+Myelin组腹腔注射NS两周,CPZ+Myelin+ICA组腹腔注射ICA(50 mg/Kg)两周。造模6周后,对动物进行取材,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内Iba-1、MBP、TREM2、i NOS、Arg-1、TLR4、Nrf2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内TREM2、i NOS、Arg-1、TLR4、Nrf2蛋白含量。结果:1.ICA促进小胶质细胞/BMDMs吞噬髓鞘碎片。体内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发现CPZ+Myelin+ICA组小鼠胼胝体区域存在Iba-1和MBP共定位,共定位部分还包裹了CFSE标记的髓鞘碎片。之后通过体外实验发现BV2和BMDMs细胞质中有明显的绿色颗粒,且Myelin+ICA组比Myelin组多(分别p<0.05,p<0.01)。2.ICA诱导M2型小胶质细胞/BMDMs极化促进吞噬髓鞘碎片。体内实验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发现,与CPZ+Myelin组相比,CPZ+Myelin+ICA组在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髓鞘碎片过程中降低了i NOS表达(分别p<0.001,p<0.01);增加了Arg-1表达(均p<0.01)。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了这一结果,发现与Myelin组相比,Myelin+ICA组降低了Iba-1/i NOS/CFSE-Myelin debris共表达的细胞数(分别p<0.01,p<0.001),增加了Iba-1/Arg-1/CFSE-Myelin debris共表达的细胞数(均p<0.01)。3.ICA高表达TREM2受体促进小胶质细胞/BMDMs吞噬髓鞘碎片。在体内实验中,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n blot发现与CPZ+Myelin组相比,CPZ+Myelin+ICA组确实可以增加TREM2的表达(分别p<0.001,p<0.01)。体外采用ICA干预BV2/BMDMs细胞,经免疫荧光,发现对比于Myelin组,Myelin+ICA组明显促进TREM2受体的高表达(均p<0.01)。4.ICA促进小胶质细胞/BMDMs吞噬髓鞘碎片并减轻神经炎症。体内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发现,与CPZ+Myelin组相比,CPZ+Myelin+ICA组中TLR4的表达降低(均p<0.01)。体外BV2/BMDMs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同体内一致(均p<0.01)。同时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炎性因子分泌情况。结果发现,Myelin+ICA组TNF-α(分别p<0.05,p<0.001)、IL-1β(分别p<0.01,p<0.05)和IL-6(均p<0.05)的分泌显着降低。5.ICA促进小胶质细胞/BMDMs吞噬髓鞘碎片并减轻脑内氧化应激。体内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发现,与CPZ+Myelin组相比,CPZ+Myelin+ICA组中Nrf2的表达降低(分别p<0.001,p<0.01)。体外培养的BV2/BMDMs细胞中,通过免疫荧光发现,Myelin+ICA组的Nrf2表达明显增加(分别p<0.05,p<0.01)。培养细胞上清液中检测NO、ROS和RNS的表达,结果显示在BMDM中,Myelin+ICA组减少了NO、ROS和RNS的产生(分别p<0.05,p<0.05,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ICA通过上调TREM2受体,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髓鞘碎片,下调TLR4/TNF-α和上调Nrf2,减轻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改善脑内微环境,为髓鞘的修复和再生创造有利环境。结语淫羊藿作为补肾壮阳的传统中草药,其现代药理作用广泛,尤其在CNS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应用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了有意义的发现。证实了ICA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浓度呈正相关;ICA通过调节Nrf2介导的抗氧化与NF-κB介导的神经炎症间动态平衡治疗CPZ诱导的脱髓鞘;ICA还可以通过上调TREM2信号通路,下调TLR4/Nrf2信号通路,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髓鞘碎片,为髓鞘的修复与再生创造良好环境。这些结果对于淫羊藿,特别是ICA在CNS脱髓鞘疾病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李雪玲[4](2021)在《生活状态和阶段、温度和饵料对养殖灰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鱼类的营养价值和组成成分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鱼类自身因素(品种、性别、生活阶段、部位、健康状态和繁育状态等),以及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和盐度等)和饵料等外源因素[1-4]。因此,本实验以灰海马为研究对象,探究内源因素(生活阶段和健康状况)及外源因素(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的影响。海马为名贵药材,探明不同阶段的营养即活性成分含量对养殖海马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设置了三个实验:1、不同生活阶段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2、健康与肠炎灰海马不同部位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3、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的影响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生活阶段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为了比较不同生活阶段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的营养品质,本文对幼海马(5.88±0.45 cm,性别未分化)、生长中期雌雄海马(雌:9.48±0.37 cm,雄:8.84±0.52 cm,性别已分化但未繁殖)和成熟雌雄海马(雌:12.10±0.48 cm,雄:12.33±1.68 cm,性别已分化已繁殖)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锌、硒)和功能性组分(核苷、核苷酸和胆甾醇)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阶段灰海马氨基酸组成相同,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有所差异,生长中期雌海马的EAA/TAA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2)随着海马生长,海马体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均有变化。5组海马中,生长中期雌海马和性成熟雄海马缺少C18:0,幼海马和性成熟雌海马缺少C18:1n9t。生长中期雄海马体内脂肪酸种类最多,共有25种脂肪酸,其余4组均含有24种脂肪酸。幼海马ARA、DHA、PUFA和n-3 PUF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海马(P<0.05),它们的含量随着海马生长呈递减趋势。(3)灰海马体内含丰富的锌和硒,不同生活阶段海马锌硒含量存在显着差异:成熟雌海马锌元素含量最高(100.22±7.53 mg/kg),显着高于幼海马(81.41±6.81 mg/kg)和中期海马(雌:86.64±0.47 mg/kg,雄:79.98±0.24mg/kg)(P<0.05);生长中期雌雄海马硒元素含量(雌:7.64±0.17 mg/kg,雄:7.74±0.29mg/kg)显着高于幼海马(5.47±0.21 mg/kg)和成熟海马(雌:3.70±0.15 mg/kg,雄:4.40±0.29 mg/kg)(P<0.05)。(4)不同生活阶段海马体内核苷类物质组成相同,均检测到3种核苷酸和6种核苷,核苷类物质含量随着海马生长呈下降趋势,幼海马的胞苷、尿苷、腺苷和胆甾醇含量均高于生长中期和成熟期海马。整体而言,幼海马和生长中期海马的营养、药用价值优于成熟期海马。2、健康与肠炎灰海马不同部位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为探究不同状态海马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组分的含量异同及组织分布规律,本文以灰海马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健康和肠炎,雌、雄以及头部和躯干灰海马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两种最重要的微量元素锌、硒)和功能性组分(核苷、核苷酸和胆甾醇)。结果显示:(1)灰海马粗蛋白质量分数(干重)较高(61.09-70.52%),粗脂肪质量分数(干重)较低(0.95-3.90%);健康与肠炎海马、雌海马与雄海马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无显着差异,海马头部粗脂肪、粗蛋白均显着低于躯干,灰分则反之。(2)甘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和脯氨酸在不同健康状态、性别和部位上均无显着差异,其余13种氨基酸在不同健康状况和不同性别海马中无显着差异,但躯干含量显着高于头部。(3)灰海马含有丰富的C18:1n9c和DHA等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含量均符合理想脂肪酸的标准(PUFA/SFA>0.4)。不同健康状态和不同性别海马脂肪酸含量无显着差异,除C24:0和C22:1n9头部与躯干无显着差异外,其余脂肪酸头部含量均显着低于躯干。(4)灰海马头部硒含量(0.88-0.95 mg/kg)显着低于躯干(1.16-1.32 mg/kg),锌则无显着差异。(5)雄海马尿嘧啶核苷显着高于雌海马,雌海马中肌苷含量高于雄海马。头部腺嘌呤、鸟苷和胸苷含量显着高于躯干。海马体内还含有大量的具有温肾壮阳功效的胆甾醇,其头部胆甾醇含量(1828.93-2164.62 mg/kg)显着低于躯干(1893.82-2555.56 mg/kg)。本研究显示患肠炎对海马药用成分含量影响不明显。3、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的影响研究本研究采用双因子实验,探究了温度(23℃、25.5℃、28℃)和饵料(成体卤虫、桡足类、成体卤虫+桡足类、冰虾)及其相互作用对灰海马(体高5.10±0.48 cm)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锌、硒)和功能性组分(核苷、核苷酸和胆甾醇)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揭示不同温度和饵料养殖下的海马营养价值,采用主成分分析对灰海马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类物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如下:(1)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的氨基酸组成无影响,但对氨基酸含量具有显着影响,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氨基酸品质综合得分和AAS、CS、EAAI评分均显示23℃冰虾组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2)温度和饵料影响灰海马体内的脂肪酸组成,除23℃处理组灰海马体内未检测到C12:0外,其余处理组均检测到24种脂肪酸。灰海马的脂肪酸含量受温度和饵料显着影响,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当摄食冰虾时,随着温度上升,灰海马的EPA、DHA、PUFA和n-3 PUFA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从多不饱和脂肪酸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综合得分最高的是23℃冰虾组。(3)灰海马体内的锌、硒含量受温度和饵料的影响显着,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摄食冰虾的海马体内锌、硒含量显着高于摄食卤虫的海马(P<0.05),23℃冰虾组海马的含硒量最高,25.5℃卤虫+桡足类组海马的含锌量最高。(4)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的功能性组分含量有显着影响,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23℃处理组的海马体内尿嘧啶、腺嘌呤和胸苷含量显着低于25.5℃和28℃处理组(P<0.05)。当摄食卤虫+桡足类时,28℃水温养殖的灰海马体内尿嘧啶、鸟嘌呤、胞苷、尿苷和鸟苷显着高于23℃和25.5℃水温下养殖的灰海马(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8℃卤虫+桡足类组综合得分最高。整体而言,23℃冰虾组海马的营养价值最高。
周静,付先芸,蔡三金,袁丁,梅志刚,冯知涛[5](2021)在《竹节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文中提出竹节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湖北、云南、贵州及四川等地,以湖北恩施分布最为丰富。因其既具有人参的补益作用又具三七的活血作用,常被作为民族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炎以及虚劳等气虚血瘀证。竹节参主要化学成分为皂苷类、糖类、氨基酸类、挥发油类、核苷类及无机盐类。研究显示,竹节参具有抗疲劳、保肝、镇静、保护心脑血管、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及抗炎等药理作用。对国内外关于竹节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越南参皂苷R1、越南参皂苷R2、竹节参皂苷Ⅳa和竹节参皂苷Ⅴ等化合物可作为竹节参的主要Q-Marker,为竹节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和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胡建燃,李平,王俊瑶[6](2021)在《熟地黄多糖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熟地黄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评估熟地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的体内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熟地黄多糖,筛选出得率最高的方法。通过Sevag法除去粗多糖中的蛋白成分,透析法除去小分子,活性炭除色素后,得到精制多糖,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4种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以及细胞水平的实验,检测了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对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结果精制的熟地黄多糖(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 polysaccharides, RGP)清除羟自由基EC50值为1.51 mg/mL,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EC50值为3.04 m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值为0.26 mg/mL,其总抗氧化活性为18.85±0.80 U/mg。与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 BHT)相比,熟地黄多糖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一定的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且与多糖浓度呈现出剂量效应。而且熟地黄多糖能够有效提高H2O2所导致的SOD和GSH-px活力降低的情况,以及降低H2O2诱导的MDA水平升高的情况。熟地黄多糖还具有很好的总抗氧化能力。结论传统中药熟地黄的多糖成分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和食品保健品的潜在价值。
梁玲玲,郝二伟,杜正彩,李聪,周子敏,侯小涛,邓家刚[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肉桂保健食品配方用药与应用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含肉桂保健食品的配方用药和应用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和Excel 2010软件,针对保健食品的剂型、保健功能、适宜人群进行分类分析,从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以及对具有抗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配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122个含有肉桂的保健食品配方中,剂型以酒剂为主(占比47.54%),其次为胶囊剂(占比25.41%),保健功能以抗疲劳居多(频率41.18%),其次为免疫调节(频率30.07%),适宜人群以易疲劳者居多(频率41.18%),其次为免疫力低下者(频率28.10%);肉桂常与枸杞子、人参、山药、黄芪等配伍应用;中药功效多归属于补虚药(频率56.11%),其次为温里药(频率16.59%),四气以温性为主(频率40.72%),其次为平性(频率28.26%),五味以甘味为主(频率53.27%),其次为辛味(频率22.54%),归经以归脾经的居多(频率22.46%),其次为归肾经(频率22.10%);常用药物组合是枸杞子-肉桂、人参-肉桂、山药-肉桂等;63个含肉桂的抗疲劳的保健食品配方中,肉桂常与枸杞子、人参、山药、淫羊藿等配伍应用,配伍的中药多具有健脾益气、补肾安神之功效。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客观地呈现了含肉桂保健食品配方用药与应用规律,其研究结果可为肉桂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侯蕾,王波,厉广辉,王兴军[8](2020)在《肉苁蓉研究进展与产业化现状》文中研究说明肉苁蓉作为着名的补益中药,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抗衰老、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保肝等多方面的作用,被称为"沙漠人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处方、中成药和保健产品等方面。本文从功能成分、药理作用、人工栽培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肉苁蓉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化现状,可为肉苁蓉的规模化种植、临床应用、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最后讨论了通过在盐碱地上种植肉苁蓉实现盐碱地高效生态利用的潜力和可行性。
翟丽萍[9](2020)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中医宏观辨证及西医微观诊查为指导原则,结合中医理论与西医实践,归纳总结中西医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认识,结合临床试验与动物实验研究,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治疗作用。临床研究方面,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评分和中医证候单项主症评分)、糖脂代谢、血压、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动物实验方面,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TRPC6、RhoA蛋白、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miR-222表达水平的影响。由此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以求寻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途径,为提高该方法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本院的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证属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共10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经过导入期入组,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各50例。其中中药治疗组使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西药对照组使用西药缬沙坦常规治疗。两组均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如下:1)一般观察指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血压等。2)疗效性观察指标:中医证候积分。3)糖代谢指标:①空腹血糖(FBG)、②餐后血糖(PBG)、③糖化血红蛋白(HbA1C)。4)脂代谢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5)肾功能指标:UACR、SCr、BUN、Cys-C、GFR的影响。6)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7)安全性观察指标:①低血糖发生率;②不良反应发生率;③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Scr)。2.动物实验将90只已完成适应性喂养的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健康对照组,其中80只用高脂高糖饲料连续喂养,为期6周,同时联合使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构建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组80只,有6只未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74只SD大鼠随机数字法随机平均分为糖尿病模型组(STZ组)、西药对照组(缬沙坦)、益气养阴活血方低剂量组、益气养阴活血方中剂量组以及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5组,其中西药对照组14只,其余每组15只。按照相应药物剂量灌胃治疗12周,监测各组大鼠模型的临床表现及体型变化,尾静脉采血监测血糖水平,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酶联免疫试剂盒一步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RPC6、RhoA蛋白、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miR-222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汇总如下: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血压等基本数据,结果显示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BP、DBP,治疗组要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下降(P<0.05);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的下降趋势与程度均较西药对照组明显(P<0.05),表明其差异具有显着性。3)糖代谢指标:FBG、PBG、HbA1C,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血糖疗效,治疗组的有效率要显着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脂代谢指标包括TC、TG和LDL-C,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上述脂代谢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肾功能指标:UACR、SCr、BUN、Cys-C、GFR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进行的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无低血糖发生,治疗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2例,占比4.10%,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动物实验:1)血糖水平,治疗前,其余各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糖均显着升高,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模型组血糖升高;西药对照组、益气养阴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西药对照组、益气养阴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养阴活血方中、高剂量组对血糖的改善程度显着优于益气养阴活血方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健康对照组和模型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基本保持不变,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西药对照组自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而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表现出随时间的增加,其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越佳,经过12周治疗,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基本和健康大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接近。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模型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善程度显着优于西药对照组与益气养阴活血方低中剂量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除健康对照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外,各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尿微量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养阴活血方中、高剂量组对尿微量蛋白水平的改善程度显着高西药对照组与益气养阴活血方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经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肾脏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病变,经治疗后,各给药组肾脏细胞病变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益气养阴活血方中、高剂量组肾脏细胞病变程度缓解明显,接近健康对照组。5)益气养阴活血方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TRPC6、Rho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益气养阴活血方下调转录因子P300水平,上调沉默调节因子SIRT1水平。7)益气养阴活血方的三个剂量治疗组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miR-222的表达水平的下调均较西药治疗组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其中医临床症状;2.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对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进行调节,降低尿蛋白排泄率,保护患者正常的肾脏生理功能,延缓其病情发展;3.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血糖水平、HbA1c、TRPC6、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4.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下调转录因子P300的表达,上调沉默调节因子SIRT1的表达,延缓肾小球硬化,延缓患者病情发展;5.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下调miR-222的表达水平,抑制肾脏细胞的凋亡。
胡佳莉[10](2020)在《红曲黄精发酵工艺及免疫调节和降血脂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改善黄精制品的色泽和口感,提高黄精的食用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红曲菌对黄精进行固态发酵,筛选红曲发酵黄精的最佳工艺条件,对发酵黄精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质量控制,并比较发酵法与酒制法所得黄精的免疫调节和降血脂作用的差异,探讨发酵加工黄精的意义,为发酵法应用于黄精加工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红曲发酵黄精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1)红曲发酵黄精工艺的优化:以黄精为底物,接种红曲菌进行固态发酵,采用HPLC法测定发酵产物洛伐他汀的含量,并以此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发酵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含量;在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工艺参数对发酵的影响。(2)黄精发酵过程的数字化质量控制:采用电子感官技术(色彩色差计)测定红曲黄精的色度值,分析比较不同发酵时间样品色度值的差异;采用比色法测定多糖和总皂苷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洛伐他汀和桔霉素含量;采用SPSS 20.0和SIMCA 13.0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酵过程中色泽与有效成分的关系。(3)红曲黄精免疫调节作用研究: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灌胃14天,测定小鼠免疫器官脏器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G、TNF-α、IL-4的含量,采用QPCR法检测脾脏中TLR4、MyD88、TRAF-6、NF-κB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中TLR4、MyD88、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4)红曲黄精降血脂作用研究:通过喂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同时进行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TC、TG、HDL-C、LDL-C的含量,并与传统炮制品酒黄精进行比较。结果:(1)红曲发酵黄精最佳培养基组分为:果糖6%、大豆粉12%、KCl 0.1%、KH2PO4 0.4%、Mg SO4 0.2%。红曲发酵黄精最佳工艺参数为:500 mL广口锥形瓶,装料量25 g,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60%,接种量15%,补水量6%,30℃培养,在发酵第7天降温至25℃,发酵周期15天。(2)黄精发酵过程的数字化质量控制:不同发酵阶段样品之间的色度值L*、b*和E*ab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发酵后多糖与皂苷含量均升高,随发酵时间延长,多糖含量逐步升高至第9 d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终产品(d15)的多糖含量为46.21 mg/g,与生黄精(d0)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1);皂苷含量整体呈升高趋势,中间略有波动,终产品(d15)的皂苷含量为8.64 mg/g,与生黄精(d0)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1);洛伐他汀含量在第15 d达到峰值(15.39μg/g),此后急剧下降。发酵产物中桔霉素的含量均未超过50μg/kg,符合轻工行业标准。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发酵不同阶段的判别模型,将样品按发酵时间分为0~3 d、3~7 d、7~11 d、11~18 d四类。相关性分析表明,多糖含量与明度值L*和总色值E*ab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皂苷、洛伐他汀的含量与红绿色值a*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含量预测模型,在54.1%的程度上可以通过a*和L*预测皂苷含量,在61.9%的程度上可以通过a*预测洛伐他汀含量。(3)红曲黄精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和Ig G、TNF-α、IL-4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MRP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gG、TNF-α、IL-4含量明显升高(P<0.01);MRP高剂量组小鼠脾脏中TLR4、MyD88、TRAF-6和NF-κB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LR4、MyD88和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红曲黄精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通路之一。(4)红曲黄精降血脂作用研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的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MRP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的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论:黄精经红曲菌固态发酵后,色泽和口感得到改善,提高了黄精的食品和应用价值,可丰富黄精产品形式。红曲黄精能增强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改善小鼠血脂水平,引入电子感官技术(色差计)可为发酵过程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监测和预测,提供一个简便快速的检查方法,有利于中药“辩状论质”科学内涵的阐释。
二、补益中药延缓衰老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益中药延缓衰老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淫羊藿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黄酮类 |
1.2 多糖类 |
1.3 木脂素与生物碱 |
1.4 其他 |
2 药理作用 |
2.1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2.2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
2.3 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
2.4 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
2.5 抗衰老作用 |
2.6 抗肿瘤作用 |
2.7 其他 |
3 结语 |
(2)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中药药对制备 |
2.2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液质检测 |
2.3 Y1细胞培养及药物干预 |
2.4 MTT检测细胞增殖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 |
2.6 ELISA检测细胞分泌液皮质酮含量 |
2.7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2.8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主要成分含量 |
3.2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对Y1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对Y1细胞分泌皮质酮的影响 |
3.4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对Y1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
3.5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对Y1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3.6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抑制佛司可林诱导的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基因表达 |
(3)淫羊藿总苷对CPZ诱导的CNS脱髓鞘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见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ICA非细胞依赖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
1.材料与仪器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第二部分 ICA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与炎症间的动态平衡促进髓鞘再生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讨论 |
第三部分 ICA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髓鞘碎片并减轻神经炎症与氧化应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淫羊藿及其有效成分治疗MS/EAE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生活状态和阶段、温度和饵料对养殖灰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灰海马简介 |
1.2 海马人工养殖现状 |
1.3 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研究 |
1.3.1 氨基酸 |
1.3.2 多肽化合物 |
1.3.3 脂肪酸 |
1.3.4 矿物元素 |
1.3.5 核苷和核苷酸 |
1.3.6 甾体类物质 |
1.4 影响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的因素 |
1.4.1 内源因素 |
1.4.2 外源因素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不同生活阶段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海马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1.4 实验方法 |
2.1.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
2.2.2 氨基酸营养品质分析 |
2.2.3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
2.2.4 微量元素锌、硒含量 |
2.2.5 功能性组分组成及含量 |
2.3 讨论 |
2.3.1 氨基酸分析 |
2.3.2 脂肪酸分析 |
2.3.3 微量元素锌、硒分析 |
2.3.4 功能性组分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健康与肠炎灰海马不同部位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海马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1.4 实验方法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基本营养成分 |
3.2.2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
3.2.3 氨基酸营养评价 |
3.2.4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
3.2.5 微量元素锌、硒含量 |
3.2.6 功能性组分组成及含量 |
3.3 讨论 |
3.3.1 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
3.3.2 氨基酸分析 |
3.3.3 脂肪酸分析 |
3.3.4 微量元素锌、硒分析 |
3.3.5 功能性组分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的影响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设计 |
4.1.2 实验海马 |
4.1.3 实验试剂 |
4.1.4 实验仪器 |
4.1.5 实验方法 |
4.1.6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氨基酸 |
4.2.2 脂肪酸 |
4.2.3 微量元素硒、锌含量 |
4.2.4 功能性组分 |
4.3 讨论 |
4.3.1 氨基酸分析 |
4.3.2 脂肪酸分析 |
4.3.3 微量元素硒、锌分析 |
4.3.4 功能性组分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竹节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皂苷类 |
1.1.1 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 |
1.1.2 达玛烷型三萜皂苷 |
1.1.3 奥寇梯隆型三萜皂苷 |
1.2 糖类 |
1.3 氨基酸类 |
1.4 挥发油类 |
1.5 核苷类 |
1.6 无机盐类 |
2 药理作用 |
2.1 抗疲劳作用 |
2.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2.2.1 修复溃疡及胃黏膜保护作用 |
2.2.2 保肝作用 |
2.2.3促胃肠动力作用 |
2.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2.3.1 镇静作用 |
2.3.2 抗惊厥作用 |
2.3.3改善神经功能作用 |
2.4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
2.4.1 调血脂 |
2.4.2 保护缺血损伤 |
2.4.3 抗血栓 |
2.4.4 止血 |
2.5 镇痛作用 |
2.6 免疫调节作用 |
2.7 抗肿瘤作用 |
2.8 抗衰老作用 |
2.9 抗炎作用 |
2.1 0 降糖作用 |
3 竹节参Q-Marker预测分析 |
3.1 竹节参与亲缘性及化学成分特有性相关的Q-Marker预测 |
3.2 竹节参与传统功效相关的Q-Marker预测 |
3.3 竹节参与药性相关的Q-Marker预测 |
3.4 竹节参与化学成分可测性相关的Q-Marker预测 |
3.5 竹节参与入血化学成分相关的Q-Marker预测 |
3.6 竹节参与复方配伍相关的Q-Marker预测 |
3.7 基于不同加工方法的竹节参Q-maker预测 |
3.8 基于新的药效用途的竹节参Q-maker分析 |
4 结语与展望 |
(6)熟地黄多糖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熟地黄粗多糖的提取 |
(1)水提醇沉法: |
(2)微波提取法: |
(3)超声波提取法: |
1.2.2 RGP的精制 |
(1)脱蛋白: |
(2)除去小分子和色素: |
1.2.3 RGP的含量测定 |
1.2.4 RGP抗氧化能力检测[15] |
(1)多糖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2)多糖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测定: |
(3)多糖的DPPH |
(4)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 |
(5)DCFH-DA法检测ROS水平: |
(6)Elisa法检测细胞内SOD和GSH-px活性以及MDA水平: |
2 结果与分析 |
2.1 RGP提取方法的确定 |
2.2 RGP体外抗氧化能力分析 |
2.2.1 多糖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 |
2.2.2 多糖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分析 |
2.2.3 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 |
2.2.4 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分析 |
2.3 RGP对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
2.4 RGP对细胞内SOD和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肉桂保健食品配方用药与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归类分析 |
1.3 用药规律分析 |
1.3.1 中药名称的规范 |
1.3.2 中药功效归属、性味归经的规范 |
1.3.3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含肉桂保健食品剂型 |
2.2 含肉桂保健食品保健功能 |
2.3 含肉桂保健食品适宜人群 |
2.4 常用中药频次统计 |
2.5 中药功效归属分析 |
2.6 中药的性味归经分析 |
2.7 基于关联规则的配方分析 |
2.8 具有抗疲劳功能的含肉桂保健食品配方分析 |
2.8.1 常用中药频次分析 |
2.8.2 基于关联规则的配方分析 |
3 讨论 |
3.1 含肉桂保健食品剂型、保健功能、适宜人群分析 |
3.2 含肉桂保健食品配方用药规律分析 |
3.3 具有抗疲劳功能的含肉桂保健食品配方分析 |
(8)肉苁蓉研究进展与产业化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肉苁蓉的功能成分研究及品种差异 |
2 肉苁蓉药用价值研究 |
2.1 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
2.2 提高免疫力及抗衰老作用 |
2.3 对神经系统的保护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 |
2.4 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 |
2.5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2.6 对心脏和血管的保护作用 |
2.7 润肠通便和保护肠道的作用 |
2.8 补肾阳和抗疲劳作用 |
3 肉苁蓉的人工栽培 |
4 肉苁蓉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现状 |
5 总结与展望 |
(9)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1.1 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 |
1.2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
1.3 糖尿病肾病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
1.4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
2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名探析 |
2.2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标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数量及来源 |
2.2 分组方法 |
3 病例选择 |
3.1 疾病诊断标准 |
3.2 证候诊断标准 |
3.3 病例纳入标准 |
3.4 病例排除标准 |
3.5 病例剔除标准 |
3.6 病例脱落标准 |
4 治疗方法 |
4.1 基础治疗 |
4.2 分组治疗 |
5 观察指标 |
5.1 一般性观察指标 |
5.2 疗效性指标 |
5.3 安全性指标 |
6 疗效评价标准 |
6.1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
6.2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
6.3 安全性评估标准 |
7 统计学方法 |
8 研究结果 |
8.1 病例完成情况 |
8.2 治疗前后两组观察性指标的对比 |
8.3 治疗前后两组安全性指标的对比 |
9 讨论 |
9.1 导师王旭教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见解 |
9.2 立论依据 |
9.3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9.4 益气养阴活血方临床疗效分析 |
9.5 机制探讨 |
10 结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DKD大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分组 |
1.3 药物、试剂及配置方法 |
1.4 主要仪器和器材 |
2 实验方法 |
2.1 早期糖尿病肾病模型的建立 |
2.2 血糖仪检测大鼠血糖水平 |
2.3 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 |
2.4 酶联免疫试剂盒一步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
2.5 肾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健康对照组及各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临床表现 |
4.2 健康对照组及各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血糖水平 |
4.3 健康对照组及各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
4.4 健康对照组及各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尿微量蛋白水平 |
4.5 健康对照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脏病理变化 |
实验二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TRPC6、RhoA蛋白、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miR-222表达水平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试剂及配置方法 |
1.3 主要仪器和器材 |
2 实验方法 |
2.1 Western Blot检测TRPC6、RhoA、P300、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 |
2.2 采用Trizol法对各组大鼠的肾脏组织进行总RNA提取 |
2.3 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的表达水平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各组大鼠TRPC6、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 |
4.2 各组大鼠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的表达水平 |
4.3 各大鼠miR-222的表达水平 |
5 讨论 |
5.1 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5.2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
5.3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TRPC6、RhoA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 |
5.4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转录因子P300、沉默调节因子SIRT1表达水平的作用 |
5.5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miR-222的作用 |
6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1 全文结论 |
2 创新点 |
3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红曲黄精发酵工艺及免疫调节和降血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黄精研究概述 |
1.2.1 黄精资源分布及特点 |
1.2.2 黄精的化学成分 |
1.2.3 黄精的药理活性 |
1.2.4 黄精产品开发现状 |
1.3 红曲研究概述 |
1.3.1 红曲菌及其代谢产物 |
1.3.2 红曲固态发酵 |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红曲发酵黄精工艺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菌种与药材 |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3 培养基 |
2.2 实验方法 |
2.2.1 红曲黄精中洛伐他汀的含量测定 |
2.2.2 红曲黄精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2.2.3 红曲黄精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洛伐他汀含量测定结果 |
2.3.2 红曲黄精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 |
2.3.3 红曲黄精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红曲黄精的质量控制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样品的制备 |
3.2.2 红曲黄精的感官评价 |
3.2.3 红曲黄精色度值的测定 |
3.2.4 红曲黄精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3.2.5 红曲黄精中桔霉素的测定 |
3.2.6 有效成分含量与色度值的多元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红曲黄精感官评价结果 |
3.3.2 红曲黄精色度值测定结果 |
3.3.3 红曲黄精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
3.3.4 红曲黄精中桔霉素测定结果 |
3.3.5 有效成分含量与色度值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红曲黄精免疫调节的作用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主要仪器 |
4.1.3 药物与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药物制备及给药剂量 |
4.2.2 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
4.2.3 免疫器官脏器指数的测定 |
4.2.4 血清中生化指标的测定 |
4.2.5 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 |
4.2.6 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
4.2.7 统计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红曲黄精对胸腺和脾指数的影响 |
4.3.2 红曲黄精对血清中Ig G、TNF-α、IL-4 含量的影响 |
4.3.3 红曲黄精对脾脏TLR4、My D88、NF-κB m RNA表达的影响 |
4.3.4 红曲黄精对脾脏TLR4、My D88、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红曲黄精降血脂的作用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动物及饲料 |
5.1.2 主要仪器 |
5.1.3 药物与试剂 |
5.2 实验方法 |
5.2.1 药物制备及给药剂量 |
5.2.2 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
5.2.3 血脂水平的测定 |
5.2.4 统计分析 |
5.3 实验结果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补益中药延缓衰老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淫羊藿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龚华乾,高敏,柴艺汇,苗得庆,吴雍真,李倩,陈云志.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4)
- [2]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J]. 谢海纳,潘志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10)
- [3]淫羊藿总苷对CPZ诱导的CNS脱髓鞘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韩庆贤.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4]生活状态和阶段、温度和饵料对养殖灰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影响的研究[D]. 李雪玲.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5]竹节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J]. 周静,付先芸,蔡三金,袁丁,梅志刚,冯知涛. 中草药, 2021(09)
- [6]熟地黄多糖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胡建燃,李平,王俊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
-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肉桂保健食品配方用药与应用规律研究[J]. 梁玲玲,郝二伟,杜正彩,李聪,周子敏,侯小涛,邓家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04)
- [8]肉苁蓉研究进展与产业化现状[J]. 侯蕾,王波,厉广辉,王兴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20(12)
- [9]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D]. 翟丽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红曲黄精发酵工艺及免疫调节和降血脂作用研究[D]. 胡佳莉.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