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目录

11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目录

一、省政府 省政府办公厅11月份发文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鸣[1](2019)在《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地方政府规章,作为地方行政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法规依据,兼有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双重属性,具有数量众多、区域特征强、适用频率高等特点,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为数众多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行政权角度而言,地方政府规章作为地方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管理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在有效补充法律法规之滞后不足、提升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与适应性、规范政府管理与自身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立法权角度而言,地方政府规章作为地方立法的重要部分,是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加强地方政府法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是对这些规章进行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促进行政自制、确保政令畅通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打造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五四宪法确立的违法违宪监督制度到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建立健全至今已有60多年发展历程。备案审查制度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规范立法活动、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公权滥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然,备案审查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与实践不相适应的部分,一些不尽完善合理之处也逐渐显现,对于推进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建设日益成为不小的阻碍,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必须加强对于规章的备案审查制度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构建完善的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基本思路是从当前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所面临的困境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制度框架,运用政治学与法学双重视角,利用“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两种分析框架,搭建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框架体系。论文由导论、概述、历史沿革、相关监督机制比较、现实考察、问题、反思及制度完善等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视角、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地方政府备案审查制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探讨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基本问题,包括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概念、内容,阐释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立法监督理论、法制统一理论、行政自制理论。第三部分是“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历史沿革”。分别从思想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制基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实践基础——违宪违法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的视角分析了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产生的背景,梳理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第四部分是“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与其他监督机制比较”。从地方政府规章的备案审查监督与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行政复议监督以及其他监督机制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第五部分是“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现实考察”。基于行政系统和人大系统的双重视角,从备案的性质、目的和原则,备案的形式审查,备案的方式、时限和公布等方面对地方政府规章备案进行考察;从审查主体、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审查时限、审查结果的处理以及审查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地方政府规章审查进行考察。第六部分是“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现有备案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缺乏统一的审查主体,审查主体权限交叉重合,多头备案的问题使审查流于形式;二是缺乏健全的启动机制,启动机制失灵导致审查力度较弱,过分依靠主动审查,被动审查制度不健全;三是缺乏明确的审查标准,合法性审查标准存在模糊区,合理性审查标准难以把握;四是缺乏统一的审查程序,审查受理程序没有相关规定,审理过程没有相关规定,审查结果没有公开;五是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法律责任缺位,公众参与保障机制缺位,定期清理制度不健全,后评估制度待完善;六是制度缺陷之原因——制度设计与理论实践脱节。第七部分是“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完善”。文中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在国家层面对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工作进行统一立法,在必要性、可行性和体例安排等方面进行阐述论证;二是完善审查启动机制,强化主动审查制度,完善被动审查制度,明确审查时限,完善审查建议的反馈机制;三是细化审查标准与程序,具体包括细化形式审查标准,细化合法性审查标准,细化合理性审查标准,细化程序性审查标准;四是畅通地方政府规章审查渠道,赋予审查建议与审查要求同等待遇,明确适格备案审查主体,扩大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审查范围,完善法院有效参与的法律监督体制;五是健全公众参与保障机制、备案审查公开机制、定期清理制度、后评估制度、备案审查责任制度等备案审查监督机制。总之,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维护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协调一致、推进法治国家建设、预防并纠正地方政府规章违法失当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一制度在审查主体、启动机制、审查标准、审查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面对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人大系统和行政系统双重监督问题,如何提升这一制度的公信力和约束性,特别是行政系统监督如何避免“自己监督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一方面要承认这一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和时代发展的特定产物,制度运行有其合理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这一制度可能存在的自我约束的风险。解决之道在于双重备案审查时以人大系统监督为主,在外部监督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发挥好辅助、配合作用,让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有效结合、相得益彰,发挥这一制度的乘法效应。可以说,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出路在于强化人大系统对于规章报备的审核,在人大系统和行政系统双备案通道的现有格局和政治体制之下,逐步明确以人大系统对于政府规章的备案审查为主,并在立法层面明确人大系统的审查意见作为最终结论。

李娟娟[2](2019)在《政务信息的逻辑界定与采编研究》文中认为政务信息的性质归属及其采编工作规范化问题不仅是学术界逻辑界定的研究难题,也是日常行政工作辨析操作的现实难点。目前,政务信息文体性质、基本特征及其功能类型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分析上还是在现实应用上,都未形成科学的认识,政务信息采编工作也缺乏操作标准和规范,许多问题悬而未解又亟待解决。本文试以功能文体学为理论支撑,以狭义“政务信息”为研究对象,以广泛搜集的政务信息例文、法定公文例文和新闻例文为研究案例,借助NLPIR大数据语义智能分析平台,综合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通过例文佐证、对比分析等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发文对象、发文机关、发文方式、行文要求、功能效用五个方面对政务信息与法定公文、新闻进行对比辨析:政务信息是兼具法定公文与新闻双重特征,又区别于二者的一种新兴文书。其次,从文体性质来看,政务信息是行政机关对管辖范围内出现的公共事务信息编写成文以便辅助决策管理的一种限知性非法定通用事务文书,具有行政沟通先导性、常用性、参谋辅助性、非法定性、间接性五个文体特征。再次,根据政务信息文体性质和文体特征,并结合其发文事项,政务信息从文体功能上可分为情况反映类、经验交流类、问题研报类和意见建议类。最后,从采编角度,提出了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写作技巧,以促进政务信息采编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化。

寇震[3](2017)在《文件制度视角下省级政府政策性公文处理研究 ——以S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文件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本工具和表现形式,也是与民众的生活体验最为接近的政治现象。以发布文件的形式推动政策实施,被学者认为是符合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行政治理模式。因此,以文件制度视角来分析政策性文件的制发和施行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政策过程的运作。本文借用学界提出的文件政治的概念,并将其表述为文件制度,作为论文的研究视角对省级政府的政策性公文处理工作进行研究。作为党政机关办公系统的专业术语,公文处理有着严格的规范,涉及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本研究将公文处理流程分为公文制定过程和公文施行过程。其中,公文制定过程包括发文策动、文件起草、文稿会签、会议研究、文稿审核、文件签发等环节;公文施行过程包括文件公开、文件解读、舆情回应、督促检查等环节。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取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S省人民政府(含省政府办公厅)在2008—2016年间所发布的998份政策性文件进行分析,勾勒出S省政府政策性文件的基本情况。之后,运用政府过程的分析框架,分别描述S省政府政策性公文的制定过程和施行过程,考察这两个过程各个环节对文件发挥功能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查找出政策性文件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发文策动随意、公众有序参与不足、合法性审查不够全面、清理废止力度不够等;查找出政策性文件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文件解读形式单一、舆情回应不够重视、效果评估手段有限等。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完善文件制发程序、提高文件政策质量、积极主动回应舆情、开展执行效果评估等对策建议。论文对中国的文件制度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指出因为法律体系的不够完善和文件具有灵活性、变通性等特点这两方面因素,文件制度在当代中国存在合理性和必然性;尽管隐藏着政策"空转"等问题,但文件治理方式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并且发挥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

史芸[4](2016)在《江苏省高等教育政策文本分析—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研究》文中提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命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努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正在缓慢而稳定的前进。公共政策是展示政府职能的重要载体,各种政策文本为我们测量和分析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材料。文章以政策类型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以下问题:(1)根据政策类型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将政策进行分类,其在不同时间段的分布情况如何?(2)从政策主体、政策作用方式和政策作用范围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政府职能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什么?(3)通过比较中央和江苏省一级的政策文本,分析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及其发展趋势在府际之间的异同。围绕上述问题,文章从的实证的角度,以1990年至2014年共1132份江苏省高等教育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借助政策类型理论对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从政策的发文时间、发文单位、政策作用方式、政策作用范围四个维度,对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结合中央与江苏省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比较情况,研究分析不同时间段我国政府职能“谁来管”、“怎么管”和“管什么”的问题,总结分析结果,得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几大特点:一是从政府职能的主体上,各单位职责与权力相统一专业化程度较高。二是从政府职能的作用方式上,以强制性、直接具体作用为主的治理模式未根本改变。三是从政府职能的作用范围上,政府角色逐渐转变,“生产者”仍然为主要角色。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上,中央与地方存在差异。

李阳,段光锋,田文华,张嵬,龙俊睿,孙自学[5](2018)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政策工具选择——基于省级政府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分析国内各省市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应用情况,为提高分级诊疗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提供建议。方法:通过互联网检索各省级政府关于分级诊疗的政策文件,以Rothwell&Zegveld政策工具划分为基础,综合政策文本的归纳和专家意见,归并整理政策工具名称和类别,计算各种政策工具使用的频数,分析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结果:收集了30个省级政府的分级诊疗政策文件,归纳整理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3个类别15种政策工具。供给型政策工具占32.92%,需求型政策工具占20.58%,环境型政策工具占46.50%。应用最多的政策工具是法规管制,应用最少的政策工具是病种目录。结论:在政策工具选择上以环境类政策工具应用最多,需求类政策工具应用最少,且以强制性政策工具占主导;东部地区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较为均衡,中部地区需求类政策工具使用相对较少,西部地区主要以环境类政策工具为主,而需求类政策工具匮乏。在分级诊疗政策执行过程中应重视政策工具的研究,以适宜的政策工具促使政策目标的达成。

高宏[6](2020)在《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志广泛编纂,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理论和经验,本文以省级旅游志为研究对象,从编纂的角度考察了旅游志编修源流、背景和体例,对旅游志的内容、特点、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旅游志内容梳理的基础上回顾了当代旅游的发展变迁。当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代旅游业白手起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挫折但徘徊前行,拨乱反正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开始崭露头角,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被国家确定为支柱产业。为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调整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扩大旅游的空间和地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居民收入增加,旅游出行人数和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旅游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旅游业资料的收集和汇编,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映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各级政府开始编修旅游志。旅游类志书的编纂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地方志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元素就是志书记述的一个重要方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类专志开始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志书也愈来愈丰富,出现了包括山志、水志、寺庙志、湖泊志、名胜志等诸多的旅游类志书,民国时期,名胜、古迹被纳入志书定例,逐步奠定了当代旅游志的基础。当代志书编纂过程中,旅游起初是作为部分区域志的篇章之一,随着旅游发展,逐步单独成志,并成为省级志书中一个重要的分志。首轮省级旅游志各地启动时间不一,发展极不平衡,纂修部门多,既有旅游部门,也有外事部门,还有外事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动修志。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开始部署,省级旅游志的续修也开始启动,但由于首轮志书进展不一,故仅有7个省份完成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的编纂。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过程中呈现出工作体制的一致性、机构人员的趋同性、工作程序的相似性、志书编纂和旅游业发展不对称等特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根据各省旅游的实际情况和资料情况,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拟定的相关规定,对志书结构进行设计和规划。篇目主要采用篇(编)、章、节三级,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经营与管理等篇章。两轮志书基本都采用了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设序言、凡例、概述、卷目等,为全书之纲。省级旅游志的文体,在遵循传统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志记述内容的情况,尤其景区景点景色的记述,略微有些创新和变通。两轮志书相比较,体例结构既有继承,也有变革和发展。篇章数量有所损益;篇目分类由“静”到“动”,与时俱进,更加科学;体裁运用更加丰富和合理;文风更加精炼、简洁和实用。省级旅游志主要记述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线路与规划、旅游类型、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施设、旅游管理等事象。在这些记述的内容中,展现了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变迁:旅游活动类型更加丰富、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后起勃发、消遣性旅游幅度增大、自费旅游和自助旅游增加;旅游的时空极大拓展,客源地和目的地全球化,旅游时间更加灵活;旅游业的属性从外事接待逐步向经营接待型转变,最终形成旅游产业;旅游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机构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旅游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旅游功能也更加多元。省级旅游志在多方面都具有价值,不仅是记录区域旅游发展的载体,也是经济和文化史料的重要来源;在旅游开发中,是旅游宣传的重要工具和信息来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参考,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借鉴。对于旅游文化研究、旅游史研究、区域经济史研究意义重大。省级旅游志编纂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编纂组织时,存在组织机构的临设与调整、修志人员的不稳定性、内容不断调整和变化、编纂工作持续周期长等问题;在体例编排方面,篇目分类不够科学、篇目设置存在太“全”和太“简”等现象;在内容记述方面,存在遗漏、失真、地图运用不足、关联性不够等问题;在理论运用方面,对方志学理论和旅游学理论有待进一步融汇贯通。针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存在的问题,有待从资料收集、篇目设置、内容建构和理论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着手,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在资料收集方面,加强微观资料、口述史料、网络资料和旧方志资料收集;在篇目的设置时,注意行业分工实际和发展、篇目标题客观简洁、篇目设置注意整体性和逻辑性;在内容建构上,凸显地域特色、彰显时代变化、突出专业性;在理论方面加强创新,尤其是加强对省级旅游志的续修理论的研究、正确处理旅游志和其他志之间的关系,力争早日构建形成旅游方志学。

郭书剑[7](2020)在《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大学人才竞争的主要对象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强势群体亦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作为政府与大学协作的产物,制度化学术精英因拥有经官方认证的学术权威与学术声誉而受到大学的强烈推崇与热烈追求。大学围绕制度化学术精英而展开的人才竞争直接刺激并引发学术精英的流动。某种意义上,制度化精英主义愈兴盛则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而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则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愈频繁。1999年以来,中国大学学术精英在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不同层次大学间进行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大学学术精英在全国的分布格局随各地、各校人才竞争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体上,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散中有聚”“聚中有散”;以跨域流动为主,但同域流动现象亦值得关注;众多普通院校和地方城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具活力的机制、更富成效的举措在学术精英竞争中“异军突起”,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成了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新局面。中国地方政府人才竞争的背后是为经济增长而竞争,更是为政治晋升而竞争。为赢得政治锦标赛,地方政府所出台的人才政策对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具有较强的激发性、引导性与支持性。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与时俱进变革人才政策,是地方政府维持人才竞争力、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必要之举。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大学重点建设的逻辑是竞争博弈,而竞争博弈的载体则是学术锦标赛。在市场化大学排名与行政化学科评估的驱动下,中国大学着重以学术管理资本主义的方式吸引海内外学术精英,以不断争取国家的政策关照与政府的重点支持。大学人才竞争所促成的流动,对学术精英学术发展的影响,既有特殊性也存共通性。大部分学术精英流动后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得到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流动对知识生产与创新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与学术锦标赛密切相关,其不仅驱动大学支持学术精英发展学术,还驱动大学要求学术精英发展学术。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是一个复杂现象。由于学术精英吸收能力的异质性与学术精英竞争优势的可转移性,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可以明确的是,学术精英流入对大学学科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学术精英流出对大学学科发展的消极影响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基于此,学术精英流动不应成为大学间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更不应诱致大学间针锋相对的“人才战争”。在面向世界、追求卓越的发展战略下,需要正确理解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以客观冷静的态度、以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认识和体察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所具有的阶段性、特殊性和一般性。这对中国大学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双一流”建设目标、采取正确有效的学术精英队伍建设策略至关重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8](2019)在《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三季度“夏秋季攻势”专项行动及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通报》文中研究表明青政办函[2019] 17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三季度,省政府在全面总结分析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夏秋季攻势"专项行动。省政府督查室紧紧围绕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领导关注的重点工作以及迎国庆保安全的

张斓[9](2018)在《中国政务秘书系统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务秘书是中国公务员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秘书系统是在中国独特国情下逐步形成的辅政体系,与西方文官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当代中国,从国务院办公厅到基层乡(镇)政府办公室,从事秘书和相关文字事务工作的秘书及文员多达百万以上,尚未有人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论文从系统论的高度,将中国政务秘书系统的功能、作用和运行规律放在中国行政体系这个大系统中,作为一个子系统即“辅政系统”进行全方位研究,探索这一体系的历史成因和发展历程,阐发其职能、地位和作用,总结运行特点和规律,通过对比,分析中国政务秘书与国外文官制度下的秘书和行政助理的工作差异。论文着重探求主政系统与辅政系统的互动与变奏模式,并对中国政务秘书在辅助国家管理和充当各级领导参谋助手,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综合协调等方面起到的效能进行了科学评估。特别指出的是,论文通过大量的图表构建和数据分析,建立了中国政务秘书体系的“钻石状”多切面模型,并对其五个层面进行立体的结构分析,分别指出台阁辅政层面、冠部辅政层面、腰部执政层面、亭身辅政层面、亭底辅政层面的特点和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政务秘书系统的多个层面的运行机制。文章通过对秘书系统运行实例的研究,指出秘书系统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良好作用,运用罗盘理论等西方管理学观点,总结中国秘书系统运行的规律和原则,同时也指出它的局限性,着力为中国秘书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对中国秘书事业的发展,提出独到的见解,勾勒清晰的思路。

王新雨[10](2019)在《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研究》文中认为矿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巨大,但早期矿产资源开发方式的“粗放”和“无序”带来了地质灾害、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甚至打破生态平衡等诸多环境问题的挑战。此外,由于未妥善解决外部性问题,矿产资源开发的大部分收益被开发企业获得,而负面影响却由当地居民、其他企业和政府承担,加深了矿区矛盾。在更追求绿色和可持续的当下,生态补偿作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调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平衡的手段之一,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正扮演着重要角色。湖南省是我国“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以矿业经济为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过去长期的、落后的矿产资源开发,加重了其南方红壤丘陵生态脆弱区的发展压力。为实现矿业经济绿色化转型,做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是重要且紧迫的事。湖南省已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实践基础,但全局性、系统性和长效的措施仍亟待加强。由此,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运用外部性、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三种理论,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及其生态补偿中的利益主体、外部性问题及解决路径。结合所收集到的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梳理了其政策历程,并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社区和谐角度分析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及其功效。发现其中存在着政策约束力不足、内容可操作性不足、制定主体合作不足、政策制定进程滞后和政策力度不平衡等问题。结合理论究其原因,以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江西省、浙江省、河北省这些国内外代表性国家和省级地区的政策经验,提出增强政策顶层设计、调节并优化政策供需、加强制定主体协同、强化制定进程管控和促进收益公平分配的优化建议。

二、省政府 省政府办公厅11月份发文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政府 省政府办公厅11月份发文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概念
        一、地方政府规章的界定
        二、地方政府规章的特征
        三、备案审查的释义
        四、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概念和内容
    第二节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与相关制度之比较
        一、与行政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比较
        二、与地方性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比较
        三、与部门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比较
        四、与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比较
    第三节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行政自制理论
        二、法制统一理论
        三、立法监督理论
第二章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产生的背景
        一、思想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二、法制基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
        三、实践基础:违宪违法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
    第二节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发展脉络
        一、20 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形成阶段(1979 年-1989 年)
        二、20 世纪90年代的规范化阶段(1989 年-1999 年)
        三、21 世纪以来的发展完善阶段(2000 年-至今)
        四、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发展沿革的几个特点
第三章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与其他监督机制比较
    第一节 地方政府规章的权力机关监督
        一、权力机关对地方政府规章监督的法律依据
        二、权力机关对地方政府规章监督的主要方式
        三、权力机关对地方政府规章监督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地方政府规章的司法机关监督
        一、人民法院对地方政府规章的审判监督
        二、人民检察院对地方政府规章的法律监督
        三、司法机关对地方政府规章监督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地方政府规章的行政复议监督
        一、行政复议对地方政府规章监督的法律依据
        二、行政复议对地方政府规章监督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之比较优势
第四章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现实考察
    第一节 对地方政府规章的备案考察
        一、行政系统备案
        二、人大系统备案
        三、部分地方政府规章备案情况
    第二节 对地方政府规章的审查考察
        一、行政系统审查
        二、人大系统审查
        三、部分地方政府规章审查情况
第五章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缺乏统一的审查主体
        一、多头备案使审查流于形式
        二、审查主体权限交叉重合
        三、审查机构和人员配备不足
    第二节 缺乏健全的启动机制
        一、主动审查制度有待完善
        二、被动审查制度不尽健全
    第三节 缺乏明确的审查标准
        一、合法性审查标准有待细化
        二、合理性审查标准有待完善
    第四节 缺乏统一的审查程序
        一、审查受理程序缺乏统一规定
        二、审查受理过程未全程公开
        三、审查结果反馈及审查异议制度不尽齐全
    第五节 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
        一、法律责任缺位
        二、公众参与保障机制缺位
        三、定期清理制度不健全
        四、后评估制度待完善
    第六节 制度缺陷之原因——制度设计与理论基础脱节
        一、制度理论层面之原因
        二、实践操作层面之原因
第六章 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之完善
    第一节 在国家层面对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工作进行统一立法
        一、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统一立法的必要性
        二、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统一立法的可行性
        三、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统一立法之体例安排
    第二节 完善审查启动机制
        一、强化主动审查制度
        二、完善被动审查制度
        三、明确审查时限
        四、完善审查建议的反馈机制
    第三节 细化审查标准与程序
        一、细化形式审查标准
        二、细化合法性审查标准
        三、细化合理性审查标准
        四、细化程序性审查标准
    第四节 畅通地方政府规章审查渠道
        一、赋予审查建议与审查要求同等待遇
        二、明确适格备案审查主体
        三、扩大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审查范围
        四、完善法院有效参与的法律监督体制
    第五节 健全备案审查监督机制
        一、健全公众参与保障机制
        二、健全备案审查公开机制
        三、健全定期清理制度
        四、健全后评估制度
        五、健全备案审查责任制度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相关省级政府规章规定
附录 2: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相关地方性法规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2)政务信息的逻辑界定与采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理论、方法、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政务信息与法定公文、新闻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政务信息与法定公文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政务信息与新闻的比较研究
第二章 政务信息的文体性质及特征
    第一节 政务信息的文体性质
    第二节 政务信息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政务信息的功能类型
    第一节 情况反映类政务信息
    第二节 经验交流类政务信息
    第三节 问题研报类政务信息
    第四节 意见建议类政务信息
第四章 政务信息采编工作研究
    第一节 政务信息采编选题研究
    第二节 政务信息素材采集研究
    第三节 政务信息写作技巧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3)文件制度视角下省级政府政策性公文处理研究 ——以S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文件制度的研究
        1.2.2 关于公文处理的研究
        1.2.3 关于政府过程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政策性文件及其分析视角
    2.1 政策性文件的内涵
        2.1.1 文件的定义
        2.1.2 政策性文件的定义
        2.1.3 规范性文件的定义
    2.2 政策性文件的外在形式
    2.3 文件制度的分析视角
第3章 S省政府政策性文件的样本分析
    3.1 样本选择的理由
    3.2 研究设计
        3.2.1 样本文件的时间范围与数量
        3.2.2 样本文件的内容分类标准
    3.3 S省政府历年政策性文件的多维度审视
        3.3.1 发文数量维度分析
        3.3.2 发文内容维度分析
        3.3.3 拟稿单位维度分析
        3.3.4 内容与单位的交叉分析
    3.4 文件制度视角下的小结
第4章 S省政府政策性文件的制定过程
    4.1 发文策动:文件制定过程的起始点
        4.1.1 国务院政策性文件的明确要求
        4.1.2 省直部门"文件升格"的诉求
        4.1.3 领导同志的工作风格
    4.2 文件起草:公共政策的文本化环节
    4.3 文稿会签:部门协同修改文稿环节
        4.3.1 文稿会签的原因
        4.3.2 文稿会签的作用
    4.4 会议研究:民主与集中结合的决策环节
    4.5 文稿审核:形式与内容的"质检"环节
    4.6 文件签发:政策文本定型的最终环节
    4.7 文件制度视角下的小结
第5章 S省政府政策性文件的施行过程
    5.1 文件公开:政策文本的公布环节
    5.2 文件解读:政策文本的解码过程
    5.3 舆情回应:政治传播的沟通形式
    5.4 督促检查:推动落实的传统手段
    5.5 文件制度视角下的小结
第6章 政策性公文处理中的问题与建议
    6.1 存在问题
        6.1.1 文件制定过程中的问题
        6.1.2 文件施行过程中的问题
    6.2 对策建议
        6.2.1 完善文件制发程序
        6.2.2 提高文件政策质量
        6.2.3 积极主动回应舆情
        6.2.4 开展执行效果评估
余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江苏省高等教育政策文本分析—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政府职能转变
        1.4.2 公共政策类型理论
        1.4.3 高等教育政策
2 研究综述
    2.1 西方有关政府职能的研究
        2.1.1 重塑再造理论
        2.1.2 公共选择理论
        2.1.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 国内有关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
3 江苏省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研究
    3.1 政策文本的选择
    3.2 分析维度的构建
        3.2.1 政策文本的时间维度
        3.2.2 政策文本的单位维度
        3.2.3 政策类型维度
    3.3 分析单元的确定与编码
    3.4 信度、效度评估
    3.5 频数统计和量化分析
        3.5.1 总体政策情况分析
        3.5.2 政策文本时间维度分析
        3.5.3 政策文本发文单位分析
        3.5.4 公共政策类型分析
4 从江苏省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4.1 从政策发文单位看江苏省政府职能转变
    4.2 从不同阶段政策类型的分布看江苏省政府职能转变
        4.2.1 作用方式的变化
        4.2.2 作用范围的变化
        4.2.3 从作用方式与作用范围两个维度看政府职能转变
    4.3 江苏省政府职能与中央政府职能转变情况的比较
        4.3.1 发文单位的比较
        4.3.2 政策作用方式的比较
        4.3.3 政策作用范围的比较
        4.3.4 高等教育领域政府职能转变的综合分析
5 从高等教育政策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特点
    5.1 职权统一,专业化程度高
    5.2 治理模式未根本改变
    5.3 “生产者”仍然为主要角色
    5.4 中央与省级存在差异
6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5)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政策工具选择——基于省级政府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政策工具分类
        1.2.2 政策工具的识别与归纳
        1.2.3 政策工具分析
2 结果
    2.1 政策文本基本情况
    2.2 政策工具应用情况
    2.3 不同区域政策工具应用比较
3 讨论与建议

(6)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架构
第一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背景
    第一节 当代旅游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第三节 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增长
    小结
第二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概要
    第一节 旅游志编纂溯源
    第二节 首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三节 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特点
    小结
第三章 省级旅游志体例安排
    第一节 省级旅游志结构设计
    第二节 省级旅游志的体裁
    第三节 省级旅游志的文体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体例比较
    小结
第四章 省级旅游志记述的事象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第二节 旅游线路与规划
    第三节 旅游类型
    第四节 旅游市场
    第五节 旅游服务设施
    第六节 旅游管理
    小结
第五章 旅游志中旅游业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旅游活动类型的变化
    第二节 旅游时空的拓展
    第三节 旅游业属性的变迁
    第四节 旅游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第五节 旅游设施的发展
    第六节 旅游功能多元化
    小结
第六章 省级旅游志的价值
    第一节 资料价值
    第二节 应用价值
    第三节 研究价值
    小结
第七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组织工作问题
    第二节 体例编排问题
    第三节 内容记述问题
    第四节 理论应用问题
    小结
第八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优化建议
    第一节 资料收集
    第二节 篇目设置
    第三节 内容建构
    第四节 理论创新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地方志
    三、资料汇编
    四、着述
    五、期刊论文
    六、硕博论文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7)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
    三、文献述评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生成
    第一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及其内涵
        一、何谓制度化精英主义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文化生态
    第二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历史溯源
        一、前制度化精英主义时期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萌发与成长
        三、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成熟与定型
        四、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形变与转型
        五、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新发展
    第三节 学术精英制度化与制度化学术精英
        一、人才计划:制度化学术精英的“温床”
        二、多元互动:制度化学术精英的生成
        三、被接受的制度化:学术精英与学术共同体
第二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概况与特征
    第一节 “两院”院士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二节 “长江”“杰青”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三节 “四青”人才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四节 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整体概况与主要特征
        一、整体概况
        二、主要特征
第三章 政策驱动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人才竞争
        一、为经济增长而竞争
        二、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
        三、政策激励与人才竞争
    第二节 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一、部分省级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二、部分非省会中心城市人才政策的要义
        三、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主要特征与革新空间
    第三节 人才政策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学术精英是人才政策的重要对象
        二、人才政策势差客观存在
        三、人才政策效力有弱化风险
第四章 锦标赛制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学术锦标赛与大学排名
        一、大学为何参与学术锦标赛?
        二、大学如何提升大学排名?
    第二节 大学声誉竞争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大学学术精英的市场需求度
        二、大学竞争学术精英的策略
        三、大学引才策略对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
    第三节 学术精英竞赛型流动及其效益
        一、学术精英学术流动的效益
        二、学术精英行政调动的效益
        三、竞赛型流动与学术精英发展
第五章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
    第一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入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二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出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二、学术精英吸收能力及其异质性
        三、学术精英竞争性优势的可转移性
第六章 关于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反思
    第一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
        一、深化改革促进的高等教育自主化
        二、快速发展推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一流化
        三、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及其形成
    第二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特殊性
        一、人才计划支配的学术精英流动
        二、事业单位制异化的学术精英流动
    第三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一般性
        一、世界一流大学运动与中外大学学术精英流动
        二、加快推进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国际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发表情况
后记

(9)中国政务秘书系统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系统界定
    1.3 理论准备
    1.4 文献综述
    1.5 论文的独特性及创新点
    1.6 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主政系统与辅政系统
    2.1 主政系统各级权力运行关系
    2.2 当代辅政运行机制的形成
    2.3 辅政机构及主要职能
    2.4 主政系统与辅政系统的协同变奏
第三章 国家层面秘书辅政系统的设置与运行
    3.1 国务院办公厅的设置与运行
    3.2 国务院组成部门秘书机构的设置与运行
第四章 地方层面辅政系统的结构分析
    4.1 省级政务秘书机构的设置
    4.2 市级及以下政府秘书机构设置情况
第五章 系统模型:钻石型结构体系
    5.1 第一层次:台阁辅政层面
    5.2 第二层次:冠部辅政层面
    5.3 第三层次:腰部辅政层面
    5.4 第四层次:亭身辅政层面
    5.5 第五层次:亭底辅政层面
第六章 政务秘书系统运行程序
    6.1 办文:地方层面政务秘书系统运行实例
    6.2 办会:地方层面政务秘书系统运行实例
    6.3 办事:地方层面秘书系统运行实例
    6.4 运行之道,辅政之法
第七章 辅政系统内秘书职级升迁模式
    7.1 行政系统级别递进模式
    7.2 秘书工作经历对职级升迁的影响
第八章 秘书辅政系统的科学化演进趋势
    8.1 中国公务员与西方文官的异同
    8.2 中国公务员的渐进性职业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10)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第2章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生态补偿
        2.1.2 矿产资源开发
        2.1.3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
        2.1.4 政策文本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协同治理理论
    2.3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的必要性分析
        2.3.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正外部性亟待政策支持
        2.3.2 矿业企业的生态保护责任亟待政策规范
        2.3.3 矿业社区的和谐稳定亟待政策引导
第3章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现状分析
    3.1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发展历程
    3.2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文本筛选
        3.2.1 政策文本的选择范围
        3.2.2 公共问题的类型划分
        3.2.3 政策文本的收集渠道
    3.3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文本统计
        3.3.1 年度分布规律
        3.3.2 制定主体特征
        3.3.3 政策文种选用
    3.4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文本内容
        3.4.1 资源管理政策
        3.4.2 环境保护政策
        3.4.3 社区和谐政策
    3.5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功效
        3.5.1 资源管理政策功效
        3.5.2 环境保护政策功效
        3.5.3 社区和谐政策功效
第4章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
        4.1.1 政策文本的约束力不足
        4.1.2 政策内容可操作性不强
        4.1.3 制定主体合作程度不足
        4.1.4 政策制定进程相对滞后
        4.1.5 相关政策的力度不平衡
    4.2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问题的原因
        4.2.1 顶层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4.2.2 政策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4.2.3 制定主体职责划分不清
        4.2.4 政策进程缺评估与监管
        4.2.5 收益的分配缺乏公平性
第5章 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经验及启示
    5.1 国外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经验
        5.1.1 美国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
        5.1.2 澳大利亚注重扶持与合作
        5.1.3 德国坚持新老矿区的共治
    5.2 国内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经验
        5.2.1 江西省建立环保长效机制
        5.2.2 浙江省探索绿色矿山建设
        5.2.3 河北省发展矿区旅游经济
    5.3 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比较分析
        5.3.1 湖南省与国内外地区的异同
        5.3.2 典型经验给予湖南省的启示
第6章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的优化建议
    6.1 增强政策的顶层设计
        6.1.1 进一步明确与细化政策目标
        6.1.2 进一步提升文本的法律效力
    6.2 调节并优化政策供需
        6.2.1 制定实质上的生态补偿政策
        6.2.2 增进制定者与需求者的互动
    6.3 加强制定主体的协同
        6.3.1 明确界定不同部门权责边界
        6.3.2 提高制定主体间合作的动力
    6.4 强化制定进程的管控
        6.4.1 拓展多元化评估主体与渠道
        6.4.2 进行更动态准确的监测管理
    6.5 促进收益的公平分配
        6.5.1 利益主体参与资源收益共享
        6.5.2 整合并形成综合性环保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总览表
致谢

四、省政府 省政府办公厅11月份发文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研究[D]. 张一鸣.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2]政务信息的逻辑界定与采编研究[D]. 李娟娟. 暨南大学, 2019(02)
  • [3]文件制度视角下省级政府政策性公文处理研究 ——以S省为例[D]. 寇震. 山东大学, 2017(09)
  • [4]江苏省高等教育政策文本分析—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研究[D]. 史芸. 南京大学, 2016(10)
  • [5]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政策工具选择——基于省级政府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 李阳,段光锋,田文华,张嵬,龙俊睿,孙自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8(01)
  • [6]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D]. 高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9)
  • [7]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D]. 郭书剑.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8]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三季度“夏秋季攻势”专项行动及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通报[J].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海政报, 2019(19)
  • [9]中国政务秘书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 张斓. 暨南大学, 2018(01)
  • [10]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研究[D]. 王新雨. 湖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11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