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茎杆类植物原料工业化生产人纤浆粕及人造纤维浅见(论文文献综述)
焦稳泰[1](1999)在《茎杆类植物原料工业化生产人纤浆粕及人造纤维浅见》文中研究指明论述了以往采用茎杆类植物纤维原料制备人纤浆粕和人造纤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克服其缺点,使之适应工业化生产。估算了现代化工业生产蔗渣人纤浆粕的经济效益。
洪波[2](2015)在《纺织用竹浆粕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毛竹为研究对象,研究毛竹酸预水解、硫酸盐法制浆、生物酶漂白竹浆粕的工艺,浆粕质量指标与后加工性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半纤维素和木素溶出规律对浆粕后加工性能的影响,为纺织材料用竹浆粕规模化生产和理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毛竹原料化学组成分析及草酸预水解工艺研究通过实验得出毛竹的化学组成结果:45.38%的纤维素含量,21.93%的聚戊糖含量,22.62%的酸不溶木素含量,1.06%的灰分含量,10.89%的水分含量,6.06%的热水抽出物含量,26.70%的1%NaOH抽出物含量,7.10%的苯醇抽出物含量。草酸预水解毛竹的单因子试验结果发现,酸预水解工艺条件为液比1:10,预水解温度170℃,预水解时间20min和草酸含量2%。根据上述结果,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结果发现,酸预水解最优工艺条件为:预处理温度为174℃,预处理时间为26min,草酸浓度为3%,在此条件下,纤维素含量、木素去除率和半纤维素溶解率的理论值分别为63.91%、77.98%、96.67%。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后发现,经过草酸预水解后,浆料中纤维素表面的沟槽比预水解前更多,纤维素外层变得松散,纤维细胞壁也被破坏。由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后可以看出,毛竹浆料的红外谱图经草酸预水解后,其图谱变化不明显。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浆的结晶度从52.5%上升到65.12%,这表明浆料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草酸预水解动力学模型研究应用Saeman模型研究了高温、低草酸浓度条件下半纤维素水解过程的动力学,从而得出木糖生产速率常数(k1)和木糖降解速率常数(k2)表达式为:k1=μ1[Ac]n1exp (-E1/RT)=2.232×1012[Ac]1.324exp (-11699.5/T)k2=μ2[Ac]n2exp (-E2/RT)=2.33×1010[Ac]0.5011exp (-16403/T)3.水解硫酸盐蒸煮工艺研究优化毛竹原料的蒸煮条件后,其最佳的蒸煮条件如硫化度、用碱量、蒸煮温度、保温时间、液比、蒸煮起始温度和升温速率分别为25%、18%、155℃、60min、1:8、90℃和4-5℃/10min。在最佳蒸煮条件下获得的竹浆,其化学组分如蒸煮得率、α-纤维素含量、卡伯值、平均聚合度、蒸煮后黑液的pH、纤维素含量、聚戊糖含量和酸不溶木素含量分别为31.36%、93.33%、21.07、935、12.33、92.98%、8.12%和1.37%。由FTIR观察分析竹浆后发现,其纤维形态特征有较大改变,通过XRD分析竹浆的结晶度后发现,纤维素结晶度有很大的增加,结晶度由蒸煮前的65.12%上升到87.8%。4.硫酸盐蒸煮脱木素反应历程和动力学研究蒸煮过程中脱木素动力学由主要和残余脱木素阶段组成,并且均为拟一级反应,两种阶段的化学反应活化能分别为93.97kJ/mol和85.73kJ/mol。氢氧化钠浓度对脱木素在主要和残余脱木素阶段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347和0.444。硫化钠浓度对脱木素在主要和残余脱木素阶段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003和0.010。主要脱木素阶段:-dL/dt=A·e-11303/T·L·[OH-]0.347·[S*]0.003残余脱木素阶段:-dL/dt=A·e-10312/T·L·[OH-]0.444·[S*]0.0105.木聚糖酶和漆酶协同漂白竹浆粕工艺及机理研究木聚糖酶和漆酶各自的酶制剂最优工艺条件如下:最佳温度为65℃,有效pH为5;单一木聚糖酶处理最佳条件为:酶用量1.4%,反应pH值5.2,反应温度60℃,漂白时间20min,浆浓度8%,浴比l:10;单一漆酶处理最佳条件为:酶用量1.4%,反应pH值5.0,反应温度65℃,漂白时间25min,浆浓度8%,浴比l:10;(L+X)复合酶漂白竹浆工艺条件为木聚糖酶用量为0.5%,漆酶用量为0.4%,浓度8%,时间20min,pH值5,温度65℃,浴比1:10;5种不同酶体系漂白竹浆后的白度、卡伯值和粘度研究发现,(L+X)、LX和XL漂白竹浆后,三种漂白效果较好,而(L+X)漂白效果最好,说明复合酶能够提高漂白的效果。利用紫外、红外、X衍射仪和电镜扫描分别对酶漂白前后竹浆料和废液进行检测分析后发现,酶漂白竹浆降低了竹浆中的木素含量,其中木聚糖酶和漆酶复合酶漂白浆的木素含量降低最多,木聚糖酶漂白浆降低最少;浆料经酶漂白处理后,己烯糖醛酸含量都有一定下降。经紫外光吸收光谱分析发现,在190-400nm范围内,木素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它们的吸收谱图基本相同;由FTIR谱图可知,无酶漂白浆和酶漂白浆红外光谱图非常相似,经酶处理后,浆中的发色基团减少。
黄睿[3](2010)在《黄竹、龙竹高纯纤维素制备新工艺的研究》文中提出造纸工业发展历来都受到环境和资源两大方面的制约,面对有限的森林资源、日益增长的纸消费量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等这样的形势,如何环保、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制浆造纸工业则成了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竹子在我国植物纤维资源中占有明显优势,依托竹资源不仅可以缓解我国木材资源的需求压力,还能通过工艺的优化获得高纯纤维素竹浆。围绕环保、经济的理念,选用云南景洪丰富的竹材,主要从竹子低温硫酸盐制浆、ECF漂白两个方面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1、化学成分和纤维形态分析结果显示,黄竹和龙竹纤维素含量均为51%以上最长的纤维长度超过4mm。2、黄竹和甜龙竹优化硫酸盐蒸煮条件:(1)二年生黄竹蒸煮条件为:用碱量27%,硫化度5%,助剂用量1.5%,蒸煮最高温度155℃,空转10min,升温150min,保温240min。(2)三年甜龙竹(b)蒸煮条件为:用碱量27%,硫化度5%,助剂用量1.5%,蒸煮最高温度155℃,空转10min,升温150min,保温210min。3、黄竹和甜龙竹优化硫酸盐蒸煮浆漂白条件:(1)黄竹硫酸盐浆最佳OD1EopD2漂白条件:O段:NaOH用量2.0%,MgSO4用量0.5%,氧脱温度90℃,时间60min,浆浓10%,氧压0.5MPa;D1段:Cl02用量1.0%,温度70℃,时间90min,浆为10%,反应pH 3.5-4;Eop段漂白条件为:H202用量1.0%,NaOH用量1.5%,Na2SiO3用量1.5%,EDTA用量0.5%,温度95℃,时间60min,浆浓10%;D2段:ClO2用量0.3%,温度70℃,时间150min,浆浓10%,反应pH 3.5-4。(2)甜龙竹硫酸盐浆OD1EopD2漂白条件:O段:NaOH用量2.0%,MgSO4用量0.5%,氧脱温度90℃,时间60min,浆浓10%,氧压0.5MPa;D1段:Cl02用量1.0%,温度70℃,时间90min,浆浓10%,反应pH 3.5-4;Eop段漂白条件为:H202用量1.0%,NaOH用量1.5%,Na2SiO3用量1.5%,EDTA用量0.5%,温度95℃,时间60min,浆浓为10%;D2段:ClO2用量0.3%,温度70℃,时间150min,浆浓10%,反应pH 3.5-4。4、黄竹和甜龙竹高纯纤维素纸浆特性分析结果:黄竹、甜龙竹漂白竹浆α-纤维素含量达到96%以上,灰分和铁含量偏高。5、黄竹和甜龙竹浆酯化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合成的纤维素醋酸酯取代度均介于2-3之间。酯化反应使得纤维素晶型改变的同时,还导致结晶度有较大的下降。6、IR、1H-NMR、13C-NMR木素分析结果表明,黄竹和甜龙竹原料木素由愈创木基、紫丁香基、对羟苯基单元构成,其中又以愈创木基为主要单元。经硫酸盐蒸煮,原料木素芳环结构发生了降解,主要以β-O-4连接和脂肪族醚键大部分断裂形成木素碎片溶出为特征,纸浆残余木素结构留下相对多一些的木素缩合结合形式。
赵善道,赵雪琴,左平,邹欣庆,杜进进[4](2014)在《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重金属富集能力与评价》文中认为以江苏盐城海岸带的原生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检测了Hg、As、Cu、Zn、Pb、Ni、Cd、Cr共8种重金属在其茎叶和根系部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芦苇植物体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能力各异,其根系对Hg和Cr的富集能力较大,其茎叶则表现为对Hg的富集能力较大;芦苇植物体对于8种重金属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其中转运系数最大的是Cd,达到0.88。基于国家药用植物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行业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评价了该湿地植物芦苇的入药情况。结果表明,该湿地芦苇不符合药用植物入药标准。芦苇滩土壤中,Cd和Cu含量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Cd和Cu污染。因此,就目前芦苇开发利用状况而言,收割芦苇的行为有利于高效、经济地从湿地中转移出各种重金属污染物。芦苇可以作为受污染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植被,利用其高生产力,通过秸秆收割来达到净化湿地环境的效果。
王华英[5](2011)在《稻草原料高浓常压酸水解效果研究》文中指出人纤浆是一种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的高α-纤维素含量浆种,但传统人纤浆制浆原料尤其是棉短绒供给严重不足,为了满足人纤浆的生产要求,拓展人纤浆原料适用范围势在必行。“稻草原料资源化利用人纤浆生产技术”是一种兼顾人纤浆生产和水解液资源化利用的稻草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本文属该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其目的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高浓常压酸水解工艺的基本应用效果,为形成短流程挤压法酸水解工艺流程奠定基础;研究高浓常压条件下兼顾人纤浆成浆质量和水解液多戊糖含量的稻草酸水解的工艺条件,并对酸水解液的化学组分进行初步表征,为酸水解液资源化利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稻草原料通过酸预水解硫酸盐法生产人纤浆为基本工艺路线,首先分析稻草原料中各化学组分,重点探讨高浓常压酸预水解的最佳水解工艺,对最终的浆粕性能进行分析;本研究还对酸水解液有效成份进行系统的表征与分析,对酸水解液资源化利用方向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稻草原料化学组分分析可知,本研究稻草多戊糖含量较多,灰分含量很大,但与其它稻草原料在化学组分上并无明显差异,具有代表性。在酸水解工艺研究中通过L9(33)正交实验初步得出最佳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工艺进行深入优化,以多戊糖去除率和α-纤维素含量为评价指标的酸水解工艺条件优化结论为:稻草浓度为20%,硫酸浓度为7%,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温度为95℃。最佳工艺酸水解后多戊糖的去除率达到67.31%。对硫酸预水解之后的半料进行硫酸盐法蒸煮和两段次氯酸钠以及盐酸补充处理,最后得到的人纤浆α-纤维素含量为90.2034%,其它各项指标基本满足人纤浆粕质量标准。本研究还对酸水解液中多糖、单糖、多酚等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此工艺下酸水解液中总糖含量为54.67mg/mL(木糖计,下同),其中戊糖含量为29.36mg/mL;水解液中单糖主要为木糖,含量为23.03mg/mL,而葡萄糖含量仅为3.94mg/mL。此外水解液中含量较多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23.5mg/mL(没食子酸计)。由此可知,在此条件下,酸水解主要是进行半纤维素的水解,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很少。通过对酸水解液有效成分的分析,认为此实验条件下酸水解液至少可以用于乙醇和木糖醇的发酵生产。
赵永建[6](2016)在《芦苇制备粘胶纤维用浆粕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及粘胶行业的科技进步,在纺织领域粘胶纤维的需求量逐渐递增,伴随着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粘胶纤维生产国,粘胶纤维已成为纺织纤维的主要原料之一。粘胶行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对上游产品浆粕的需求持续增加,目前国内传统的木浆粕、竹浆粕、棉浆粕等,由于受到原料资源限制,总产量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粘胶纤维行业的生产需求,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因此,大力拓展新原料芦苇制备粘胶纤维用浆粕,对于我国粘胶纤维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以博斯腾湖盛产的优质芦苇为原料,通过预水解、烧碱法蒸煮、氯化(C)、碱处理(E)、次氯酸盐漂白(H)、酸处理(A)等工艺,制备出粘胶纤维生产用浆粕。研究结果表明:(1)预水解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比1:6、升温速度为8℃/10min、保温温度为170℃、时间60min。此工艺条件得到的浆料性能指标为:得率88.78%,纤维素含量53.32%,聚戊糖含量11.01%。(2)烧碱法蒸煮段最佳工艺条件为:用碱量23%,升温速度为8℃/10min,液比1:4.5,保温温度为165℃、保温时间为120min。此工艺条件得到的性能指标为:得率46.6%,K值8.2,残碱8.6g/L,甲种纤维素含量92.2%,聚合度703,灰分1.46%。(3)氯化段最佳工艺条件为:用氯量3.5%,浆浓3%、常温、时间60min。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性能指标为:甲种纤维素含量92.9%,聚合度685。(4)碱处理段最佳工艺条件为:用碱量5%、双氧水0.5%、温度70℃、时间60min、浆浓10%。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性能指标为:甲种纤维素95.3%、聚合度665、白度62.2%ISO、得率96.1%。(5)次氯酸盐漂白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漂初pH11.5、漂率2%、温度40℃、浆浓10%、时间60min。最佳工艺条件得到的性能指标为:甲种纤维素含量94.7%、聚合度586、白度83.1%ISO、灰分0.87%。(6)酸处理段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3.0、温度40℃、时间30min、浆浓5%、六偏磷酸钠0.5%。最佳工艺条件得到的性能指标为:甲种纤维素含量95.0%、白度83.5%ISO、灰分0.08%,反应性能(8毫升CS2)8秒。最后,将实验室制备的苇浆粕纺丝,长丝干断裂强度和湿断裂强度均达到《粘胶长丝》GB/T 13758-2008中一等品的要求。因此,芦苇制备粘胶纤维用浆粕工艺上是完全可行的。
二、茎杆类植物原料工业化生产人纤浆粕及人造纤维浅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茎杆类植物原料工业化生产人纤浆粕及人造纤维浅见(论文提纲范文)
(2)纺织用竹浆粕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竹材概述 |
1.3 竹类资源的现状及其分布 |
1.3.1 世界竹林资源的分布 |
1.3.2 中国竹林资源的现状 |
1.4 竹的结构性能 |
1.4.1 竹材的结构 |
1.4.2 竹材的宏观结构 |
1.4.3 竹材的微观结构 |
1.4.4 竹子的纤维形态 |
1.5 竹材的化学组成 |
1.5.1 纤维素 |
1.5.2 半纤维素 |
1.5.3 木质素 |
1.5.4 果胶 |
1.5.5 脂蜡质和灰分 |
1.6 生物酶的基本知识 |
1.6.1 酶的概念 |
1.6.2 酶的影响因素 |
1.7 纺织用竹浆粕制浆工艺的研究 |
1.7.1 预处理 |
1.7.2 蒸煮工艺 |
1.7.3 漂白工艺 |
1.8 竹浆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8.1 国内外竹浆粕的工艺研究现状 |
1.8.2 国内外竹浆粕制浆机理研究现状 |
1.8.3 竹浆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9 论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1.9.1 研究目标 |
1.9.2 研究内容 |
1.9.3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1.10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竹材化学成分分析及草酸预水解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原料 |
2.2.2 主要设备 |
2.3 实验药品及分析方法 |
2.3.1 实验化学试剂 |
2.3.2 测试分析方法 |
2.3.3 草酸预处理实验 |
2.3.4 毛竹酸预水解单因素试验 |
2.3.5 毛竹酸预水解响应面试验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毛竹化学成分分析 |
2.4.2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4.3 响应面法优化毛竹酸预水解工艺研究 |
2.4.4 草酸预水解后浆料的结构表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毛竹预水解的机理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原料 |
3.2.2 化学试剂 |
3.2.3 主要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草酸预水解方法 |
3.3.2 动力学模型 |
3.3.3 活化能的确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木糖反应动力学参数 |
3.4.2 木糖浓度的动力学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毛竹硫酸盐蒸煮工艺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原料 |
4.2.2 主要设备 |
4.2.3 主要化学试剂及配置 |
4.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4.3.1 蒸煮条件单因子研究 |
4.3.2 正交实验设计 |
4.3.3 单因子补充实验 |
4.3.4 检测分析方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2 蒸煮条件下单因子补充实验 |
4.4.3 竹制溶解浆结构表征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毛竹硫酸盐蒸煮脱木素反应历程和动力学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原料 |
5.3 实验主要设备 |
5.4 实验主要化学试剂及配置 |
5.5 实验方法 |
5.5.1 蒸煮条件 |
5.5.2 木素浓度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
5.5.3 碱浓对反应级数的影响 |
5.5.4 硫化物浓度对反应级数的影响 |
5.5.5 温度变化对蒸煮反应速率的影响 |
5.5.6 检测分析方法 |
5.6 结果与讨论 |
5.6.1 硫酸盐法蒸煮反应历程研究 |
5.6.2 硫酸盐法蒸煮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木聚糖酶和漆酶协同漂白竹浆粕工艺与机理研究 |
6.1 实验原料 |
6.2 实验材料 |
6.2.1 主要设备 |
6.2.2 主要试剂 |
6.3 实验方法 |
6.3.1 检测分析方法 |
6.3.2 DENYKEM BLCH 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研究 |
6.3.3 DENYKEM PAP-5 漆酶酶学性质研究 |
6.3.4 竹浆料的生物酶漂白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木糖标准曲线 |
6.4.2 木聚糖酶和漆酶的酶学性质结果分析 |
6.4.3 木聚糖酶和漆酶漂白浆料最佳工艺条件探讨 |
6.4.4 不同生物酶漂白工艺对竹浆漂白的影响 |
6.4.5 木聚糖酶和漆酶协同漂白竹浆机理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7.2 对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3)黄竹、龙竹高纯纤维素制备新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制浆造纸纤维原料结构 |
1.3 制浆蒸煮工艺技术 |
1.3.1 碱法制浆 |
1.3.2 亚硫酸盐法制浆 |
1.3.3 深度脱木素 |
1.4 漂白技术 |
1.4.1 氧脱木素 |
1.4.2 二氧化氯漂白 |
1.4.3 过氧化氢漂白 |
1.5 高纯纤维素研究现状 |
1.5.1 高纯纤维素制备的原料 |
1.5.2 高纯纤维素制备工艺 |
1.6 积极发展竹子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
1.6.1 我国竹子资源简介 |
1.6.2 竹子制备高纯纤维素的研究现状 |
1.7 纤维素衍生物及其应用领域 |
1.8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黄竹和龙竹原料基础评价 |
2.1 黄竹和龙竹原料化学成分分析 |
2.1.1 原料的准备 |
2.1.2 化学成分分析的实验方法 |
2.1.3 化学成分结果与讨论 |
2.2 龙竹的纤维形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制备高纯纤维素浆蒸煮新工艺的探讨和优化 |
3.1 竹子小样硫酸盐法蒸煮工艺条件的探索 |
3.1.1 大龙竹硫酸盐法蒸煮工艺条件的探索 |
3.1.2 苦龙竹硫酸盐法蒸煮工艺条件的探索 |
3.1.3 甜龙竹硫酸盐法蒸煮工艺条件的探索 |
3.1.4 黄竹硫酸盐法蒸煮工艺条件的探索 |
3.2 竹子大样硫酸盐法蒸煮 |
3.2.1 大龙竹大样蒸煮结果 |
3.2.2 苦龙竹大样蒸煮结果 |
3.2.3 甜龙竹大样蒸煮结果 |
3.2.4 黄竹大样蒸煮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3.3.1 三种龙竹蒸煮结果对比 |
3.3.2 几种竹材最优蒸煮条件 |
第四章 黄竹和龙竹硫酸盐蒸煮浆漂白条件的优化 |
4.1 漂白实验试样与设备 |
4.2 大龙竹硫酸盐蒸煮浆OD_1PD_2漂白条件的优化 |
4.2.1 大龙竹OD_1PD_2漂白氧脱木素的探讨 |
4.2.2 大龙竹OD_1PD_2漂白D_1段的探讨 |
4.2.3 大龙竹OD_1PD_2漂白P段的探讨 |
4.2.4 大龙竹OD_1PD_2漂白D_2段的探讨 |
4.3 黄竹硫酸盐蒸煮浆OD_1EopD_2漂白条件的优化 |
4.3.1 黄竹OD_1EopD_2漂白氧脱条件的探讨 |
4.3.2 黄竹OD_1EopD_2漂白D_1段的探讨 |
4.3.3 黄竹OD_1EopD_2漂白Eop段的探讨 |
4.3.4 黄竹硫酸盐浆的D_2段漂白 |
4.4 甜龙竹硫酸盐蒸煮浆OD_1EopD_2漂白条件的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种高纯纤维素竹浆的评价 |
5.1 实验方法 |
5.1.1 高纯纤维素纸浆特性分析方法 |
5.1.2 高纯纤维素纸浆的酯化 |
5.1.3 纤维素醋酸酯取代度的测定方法 |
5.2 三种竹子高纯纤维素纸浆特性的分析 |
5.2.1 大龙竹、甜龙竹和黄竹高纯纤维素纸浆的基本性质 |
5.2.2 大龙竹、甜龙竹和黄竹高纯纤维素纸浆的特性分析结果 |
5.3 纤维素酯化——黄竹和甜龙竹漂白浆纤维素醋酸酯的评价 |
5.3.1 黄竹和甜龙竹漂白浆纤维素醋酸酯取代度的分析 |
5.3.2 竹浆纤维素的结晶度的分析 |
5.3.3 红外谱图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木素结构分析 |
6.1 原料和实验方法 |
6.1.1 实验原料 |
6.1.2 酸解木素的制备 |
6.1.3 黑液中木素的提取 |
6.1.4 乙酰化木素的制备 |
6.1.5 木素编号 |
6.2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6.2.1 ~1H-NMR |
6.2.2 ~(13)C-NMR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木素IR谱图分析 |
6.3.2 木素~1H-NMR谱图分析 |
6.3.3 木素~(13)C-NMR谱图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1.1 黄竹和龙竹纤维原料基础分析 |
7.1.2 黄竹和龙竹制备高纯纤维素硫酸盐浆工艺的探索 |
7.1.3 黄竹和龙竹制备高纯纤维素硫酸盐浆漂白工艺的探索 |
7.1.4 三种高纯纤维素竹浆的评价 |
7.2 木素结构分析 |
7.3 存在问题及建议 |
7.4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重金属富集能力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 1 研究区域 |
1. 2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1. 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讨论 |
2. 1芦苇滩土壤及芦苇植物体中茎叶和根系两部分重金属含量 |
2. 2 生物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 |
2. 3 基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金属评价 |
2. 4 基于药用植物的芦苇植株重金属评价 |
3 结论 |
(5)稻草原料高浓常压酸水解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人纤浆生产技术现状 |
1.1.1 我国人纤浆供需现状 |
1.1.2 人纤浆生产原料现状 |
1.1.3 人纤浆生产工艺现状 |
1.2 稻草原料生产人纤浆可行性分析 |
1.2.1 基于稻草化学组分的可行性分析 |
1.2.2 由α-纤维素含量决定的制浆原料成本分析 |
1.2.3 酸水解液处理方法分析 |
1.3 稻草挤压法人纤浆综合生产工艺描述 |
1.3.1 主要工艺方法选择说明 |
1.3.2 制浆工艺流程描述 |
1.3.3 关键技术分析 |
1.4 研究目的 |
2 稻草原料化学组分分析 |
2.1 实验材料 |
2.1.1 研究路线 |
2.1.2 实验方案及设备与药品 |
2.2 结果与讨论 |
2.3 本章小结 |
3 高浓常压酸水解工艺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稻草酸预水解实验 |
3.2.2 硫酸盐法蒸煮 |
3.2.3 漂白工艺 |
3.3 主要设备和药品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酸水解的实验结果分析 |
3.4.2 硫酸盐蒸煮的实验结果分析 |
3.4.3 漂白实验结果分析 |
3.4.4 成浆质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酸水解液化学组分表征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总糖含量测定 |
4.2.2 原糖含量测定 |
4.2.3 戊糖含量测定 |
4.2.4 水解液中单糖气相色谱分析 |
4.2.5 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
4.3 主要设备和药品 |
4.3.1 测定所需主要设备 |
4.3.2 测定所需主要药品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总糖含量测定分析 |
4.4.2 原糖含量测定分析 |
4.4.3 戊糖含量测定分析 |
4.4.4 水解液中单糖气相色谱分析 |
4.4.5 多酚类化合物测定分析 |
4.4.6 酸水解液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芦苇制备粘胶纤维用浆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芦苇资源概况 |
1.2 粘胶纤维 |
1.2.1 浆粕制备粘胶过程 |
1.2.2 粘胶纤维的性能 |
1.2.3 粘胶纤维的用途 |
1.3 浆粕 |
1.3.1 浆粕制备过程 |
1.3.1.1 预水解段 |
1.3.1.2 蒸煮段 |
1.3.1.3 漂白段 |
1.3.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 |
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试剂及药品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浆粕的实验室制备流程 |
2.3.2 浆粕的中试试验 |
2.3.3 纺丝实验 |
2.4 主要测试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芦苇制备浆粕的实验室研究 |
3.1.1 预水解段工艺条件的优化 |
3.1.2 蒸煮段工艺条件优化 |
3.1.3 漂白段工艺条件优化 |
3.1.3.1 氯化工艺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
3.1.3.2 碱处理工艺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
3.1.3.3 次氯酸盐漂白工艺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
3.1.3.4 酸处理工艺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
3.2 芦苇制备浆粕的生产中试研究 |
3.2.1 芦苇制备浆粕的中试工艺条件 |
3.2.2 芦苇制备浆粕的中试过程控制及产品质量 |
3.2.3 芦苇制备浆粕的中试生产改进 |
3.3 纺丝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茎杆类植物原料工业化生产人纤浆粕及人造纤维浅见(论文参考文献)
- [1]茎杆类植物原料工业化生产人纤浆粕及人造纤维浅见[J]. 焦稳泰. 人造纤维, 1999(06)
- [2]纺织用竹浆粕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D]. 洪波. 浙江理工大学, 2015(06)
- [3]黄竹、龙竹高纯纤维素制备新工艺的研究[D]. 黄睿.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2)
- [4]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重金属富集能力与评价[J]. 赵善道,赵雪琴,左平,邹欣庆,杜进进. 海洋环境科学, 2014(01)
- [5]稻草原料高浓常压酸水解效果研究[D]. 王华英. 东北林业大学, 2011(08)
- [6]芦苇制备粘胶纤维用浆粕的研究[D]. 赵永建. 大连工业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