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空电子吊舱环境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莹琳[1](2016)在《某型号电子吊舱的环控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吊舱是一种挂载在飞机外部的装备,多装备于战机上,可大大提升载机的战术能力。对于搭载了电子设备的吊舱而言,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过高甚至会导致设备失效,因此,对舱内温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吊舱安装位置的限制,机内环控系统无法直接为吊舱提供低温空气,因此,必须为电子吊舱配备独立的环控系统。目前国内外研发的吊舱环控系统主要有逆升压式空气循环系统和蒸发循环系统两大类。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首先,为某型号光电吊舱选择了蒸发循环制冷系统,根据热负荷以及载机飞行状态的要求,对系统的控制方案进行了基本的设计:在系统工作过程中,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由电磁阀控制制冷系统或加热装置的运行与停机;其次对系统应用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等主要附件进行了结构设计与性能校核计算,进行了安装设计以及系统的三维造型;继而用FLUENT软件针对冷凝器舱进行了进气口-冷凝器-风扇综合性能仿真,通过对各截面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图的分析,得知了舱内气体的流动规律以及对换热的影响,并根据仿真结果对后舱结构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最后,利用地面试验设备对系统的工作情况以及不同工况下温控系统的制冷量进行了测试。在试验中使模拟舱内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记录加热装置的功耗来间接得到系统的制冷量,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控制方案可行,制冷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张忠政,郭良珠,李军,葛磊,张志同,白小峰[2](2019)在《电子吊舱环控系统研究进展综述》文中指出吊舱环控系统对吊舱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吊舱热载荷的瞬态和稳态计算方法,根据所用环控系统的原理不同,将吊舱环控系统分成自通风式、冲压空气直接冷却、逆冲压式空气循环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等系统类型,详细阐述了四种环控系统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并展望了吊舱环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包胜,褚鑫,王敬韬,王超,尹本浩[3](2021)在《电子吊舱引排气参数测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文中首次详细报道了电子吊舱引排气参数相关实测结果,分析了电子吊舱引排气参数随飞行工况变化而变化的响应特性。得出主要结论:吊舱引排气压力随飞行工况的变化而同步实时变化,在相同飞行高度下,马赫数Ma越大,引气压力就越大,排气压力就越小;在飞行高度为3~5 km、Ma为0.4~0.77的飞行工况下,采用非淹没式引气结构,并将引气口布局在合适位置,则引气总压恢复系数可达到0.98~1.0;将排气结构布置在漏斗引气结构尾部时,排气口附近存在明显的尾流负压效应。文中猫耳排气口的实测排气压力低于按经验公式计算所得的排气压力,其差值随Ma增大而增大。
包胜,胡博,褚鑫,王超,尹本浩[4](2021)在《电子吊舱温度环境测试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为电子吊舱热管理系统设计提供实测数据支撑。方法在电子吊舱内部不同位置部署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并配套具有统一时标的参数采集设备,采集不同季节、不同飞行工况下电子吊舱内部的温度数据,获取舱内温度环境参数。结果当飞行工况稳定时,电子吊舱内部环境温度的稳定时间约为1200 s,稳定值与当地大气总温的差别小于3℃。在不同飞行工况下稳定飞行时,舱内温度高于当地大气静温。以高空(11 km)飞行工况为例,当地大气静温为-50~-60℃,由于舱体蒙皮受气动加热影响,舱内环境温度仍维持在-40℃以上。结论飞行工况不同,吊舱内部环境温度有显着差别,随飞行工况变化,吊舱内部环境温度的变化相对滞后,其响应速度与材料导热能力正相关。
李川,蔡显新,魏巍,龙伦[5](2016)在《某飞机机身外挂电子吊舱振动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采用有限元素法对某飞机机身外挂电子吊舱舱体进行了振动特性研究。指出了电子吊舱舱体在振动中表现的特有振型,以及两种材料下吊舱舱体频率变化规律;给出频率裕度图与Campbell图。给出的处理方法可用于航空机载电子吊舱结构振动设计分析和排故。
余建祖,苏楠[6](1998)在《电子吊舱的环境控制技术》文中提出分析了国外两种先进的飞机电子吊舱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环控系统方案,并给出了试验结果。最后对各种系统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罗高乔,杨榆,陈双涛,侯予,绳春晨[7](2019)在《逆升压式吊舱涡轮冷却器动力涡轮变工况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战机电子战能力的提升,电子吊舱设备发热功率日益增大,采用冲压空气作为冷源的逆升压式电子吊舱环控系统能够为机载吊舱提供充足的冷量。具有膨胀涡轮、动力涡轮、压缩涡轮的涡轮冷却器是逆升压式环控系统的核心部件。针对一种应用于机载电子吊舱的逆升压式空气循环系统进行了关键部件的匹配性能研究,通过改变动力轮进口压力来调节膨胀轮出口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实现对环控系统的制冷量的控制,获得动力轮进口压力变化对环控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
张洁,庞丽萍,曲洪权,王天博[8](2020)在《基于随机配置网络的机载电子吊舱多工况热模型》文中研究表明机载电子吊舱是搭载多功能机载电子设备的主要平台,能够显着提升战机性能。然而,不断增加的电子设备功率和高度低气压力飞行环境会造成吊舱内恶劣的热环境,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准确的电子吊舱热模型,用于预测不同飞行工况下的电子设备热响应。综合热网络分析思想和随机网络算法思想,提出一种基于随机配置网络的热模型建立方法,并通过采用冲压空气冷却系统的电子吊舱实验数据加以验证。为了建立准确的舱内温度响应模型,通过传热机制将高温贮存、高温工作、低温贮存、低温故障和低温工作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分为3组并分别用于建立设备贮存热模型、设备工作热模型和综合热模型,利用热网络分析获取随机配置网络的有效输入,采用四折交叉验证和灰度图分析综合确定了3个热模型的超参数。建模结果表明:3个热模型的范围序列可统一为[1~40],最大隐含层节点数可分别设为6、9、11,设备温度拟合效果较好,仅在边界条件约束下进行多工况全过程的电子设备温度预测,预测误差在3.512℃内。总体看来,该热建模方法从数据挖掘的角度较为简单、准确、快速地描述了电子设备热关系,可用于开展预期飞行环境下的机载电子吊舱温度预测,用于评估热管理系统的性能。
绳春晨,杨榆,谢洪涛,陈双涛,高维浩,罗高乔,侯予[9](2020)在《逆升压式吊舱涡轮冷却器变工况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战机普遍通过挂载电子吊舱的方式提升其在电子对抗、侦察、导航和制导等领域的性能,采用冲压空气作为冷源的涡轮环控系统为吊舱提供充足冷量,使其安全高效地工作。具有膨胀轮、动力轮、压缩轮的TTC涡轮冷却器是环控系统的核心部件。本文对采用不同循环的环控系统进行了分析,针对TTC涡轮冷却器三轮系统的耦合特点,分别对涡轮中的膨胀过程和压缩过程进行了数值求解,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耦合模型并进行了理论仿真和实验验证,最终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各参数间非线性的复杂耦合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
余建祖,钱翼稷,高泽溪,高成[10](1998)在《电子吊舱环境控制系统设计的新技术》文中指出针对我国军用电子设备吊舱载机电源紧张,国产电子元器件耐温性能相对较差,对环境控制系统要求较高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用冲压空气驱动的环境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蓄冷节能”的设计思想和逆升压回冷技术,并配备具有智能功能的测控子系统.为克服冲压空气压头低的困难,利用空气动力学理论,提高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扩大系统进出口压差,从而获得较大涡轮膨胀比.试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吊舱环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经济性.
二、航空电子吊舱环境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空电子吊舱环境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某型号电子吊舱的环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机载电子设备冷却技术的发展 |
1.3 吊舱环境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逆升压式环控系统 |
1.3.2 蒸发循环系统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与选择 |
2.1 设计指标 |
2.2 环控系统方案 |
2.3 进气参数计算 |
2.3.1 外界大气参数计算 |
2.3.2 进气口形式及结构设计 |
2.3.3 进气口性能估算 |
2.3.4 计算结果 |
2.3.5 进气口流量计算 |
2.4 换热器设计与校核计算 |
2.4.1 换热器概述 |
2.4.2 翅片管式换热器概述 |
2.4.3 翅片管式换热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
2.5 冷凝器的计算过程 |
2.5.1 冷凝器的结构计算 |
2.5.2 传热系数计算 |
2.5.3 冷凝器的校核计算结果及分析 |
2.6 蒸发器的计算过程 |
2.6.1 蒸发器的结构计算 |
2.6.2 前舱蒸发器的校核计算结果及分析 |
2.6.3 后舱蒸发器的校核计算结果及分析 |
2.7 环控系统其他部分设计 |
2.7.1 前舱风道布置 |
2.7.2 制冷系统整体三维造型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引气系统的数值模拟 |
3.1 模拟软件与离散方法 |
3.1.1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
3.1.2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
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3.2.1 控制方程 |
3.2.2 湍流模型 |
3.2.3 几何模型 |
3.2.4 网格划分 |
3.2.5 边界设置 |
3.3 模型的求解计算 |
3.3.1 求解器的选择 |
3.3.2 网格的输入与检查 |
3.3.3 设置求解器 |
3.3.4 材料和流体的物性参数确定 |
3.3.5 边界条件和操作环境 |
3.3.6 设置求解控制参数 |
3.3.7 流场的初始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1 迭代计算 |
4.2 不同截面的的速度分布情况 |
4.3 舱内温度场的分布 |
4.4 性能与改进方向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蒸发循环式制冷系统的性能试验 |
5.1 飞机环控系统试验概述 |
5.2 试验目的 |
5.3 试验原理与设备 |
5.3.1 试验设备 |
5.3.2 试验原理 |
5.3.3 试验件连接 |
5.4 试验内容和试验步骤 |
5.4.1 温控系统检查 |
5.4.2 供风温度为 5℃ |
5.4.3 供风温度为 30℃ |
5.4.4 中-中-高剖面试验参数 |
5.4.5 低-中-低剖面试验参数 |
5.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5.5.1 温控系统各状态制冷量测定结果 |
5.5.2 系统制冷量计算方法 |
5.5.3 中-中-高飞行剖面系统制冷量测定结果分析 |
5.5.4 低-中-低飞行剖面系统制冷量测定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地面供风 5℃时制冷量测试数据 |
附录2 地面供风 30℃时制冷量测试数据 |
附录3 制冷量测试数据(中-中-低) |
附录4 制冷量测试数据(低-中-低) |
(2)电子吊舱环控系统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吊舱热负荷计算 |
3 吊舱环控系统冷却方案 |
3.1 自通风式吊舱环控系统 |
3.2 冲压空气直接冷却式吊舱环控系统 |
3.3 逆冲压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吊舱环控系统 |
3.4 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的吊舱环控系统 |
4 吊舱环控系统特点及发展趋势 |
5 结语 |
(3)电子吊舱引排气参数测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测试系统介绍 |
1.1 测试对象及目的 |
1.2 测试原理 |
1.3 测点分布 |
1.4 传感器安装 |
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2.1 飞行参数 |
2.2 引排气实测结果 |
3 数据分析 |
4 结束语 |
(4)电子吊舱温度环境测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测试系统介绍 |
1.1 测试原理 |
1.2 测点分布 |
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2.1 冬季工况 |
2.2 夏季工况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论 |
(7)逆升压式吊舱涡轮冷却器动力涡轮变工况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作原理及系统参数 |
3 理论分析 |
4 数值结果分析 |
5 试验结果 |
6 结论 |
(8)基于随机配置网络的机载电子吊舱多工况热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实验设计与实验数据 |
2 基于随机配置网络的热模型构建方法 |
2.1 随机配置网络原理 |
2.2 热网络分析和建模准备 |
3 结果分析 |
3.1 超参数确定 |
3.2 热模型建模效果 |
3.3 多工况过程温度预测 |
4 结论 |
符号说明 |
(9)逆升压式吊舱涡轮冷却器变工况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作原理及实验操作参数 |
2 匹配模型理论分析 |
3 数值计算及实验验证 |
4 耦合性能数值分析 |
5 结论 |
四、航空电子吊舱环境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型号电子吊舱的环控系统研究[D]. 王莹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03)
- [2]电子吊舱环控系统研究进展综述[J]. 张忠政,郭良珠,李军,葛磊,张志同,白小峰. 低温与超导, 2019(06)
- [3]电子吊舱引排气参数测试分析[J]. 包胜,褚鑫,王敬韬,王超,尹本浩. 电子机械工程, 2021(05)
- [4]电子吊舱温度环境测试分析[J]. 包胜,胡博,褚鑫,王超,尹本浩. 装备环境工程, 2021(08)
- [5]某飞机机身外挂电子吊舱振动特性研究[A]. 李川,蔡显新,魏巍,龙伦. 2016第五届民用飞机航电系统国际论坛论文集, 2016
- [6]电子吊舱的环境控制技术[J]. 余建祖,苏楠. 低温工程, 1998(01)
- [7]逆升压式吊舱涡轮冷却器动力涡轮变工况特性研究[J]. 罗高乔,杨榆,陈双涛,侯予,绳春晨. 低温与超导, 2019(07)
- [8]基于随机配置网络的机载电子吊舱多工况热模型[J]. 张洁,庞丽萍,曲洪权,王天博. 化工学报, 2020(S1)
- [9]逆升压式吊舱涡轮冷却器变工况特性研究[J]. 绳春晨,杨榆,谢洪涛,陈双涛,高维浩,罗高乔,侯予. 真空与低温, 2020(06)
- [10]电子吊舱环境控制系统设计的新技术[J]. 余建祖,钱翼稷,高泽溪,高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