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和婴儿迟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

母乳喂养和婴儿迟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

一、母乳喂养与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论文文献综述)

谢壮壮[1](2020)在《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aEEG的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通过对婴儿颅内出血患儿a EEG以及患儿预后进行分析,从而对患儿预后做出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3例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对2018年06月至2019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共计40例行a EEG检查,除外伪差较多,无法判读3例,出院后死亡3例,随访中失去联系4例,共计30例,并对这30名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同时收集同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其他无神经系统病症累及患儿30例行a EEG检查。结果:4年间共诊治83例颅内出血患者,其中男56例,女27例,男女比例2:1;年龄范围:30分钟-12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1月44例(53.0%),1月-12月39例(47.0%);病因:晚发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最为常见共36例(43.4%),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29例(34.9%),多器官功能受损2例(2.4%),血小板减少症3例(3.6%),病因不明13例(15.7%);在年龄分布上:<1月44例(53.0%),1月-12月39例(47.0%);在地域分布上:拉萨市14例(16.8%)(其中拉萨市5例,拉萨其他地区9例),那曲市33例(39.7%),山南市14例(16.8%),日喀则市13例(15.8%),林芝市4例(4.8%),昌都市4例(4.8%),阿里地区1例(1.3%);临床表现:在83例病人中45例(54.2%)均为非特异性表现,仅有37例(44.5%)病人有神经系统的特异性表现,1例(1.3%)既有神经系统的特异性表现,又有非特异性表现;对2018年06月至2019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患儿进行随访1-3个月。共有6例失去联系;4例出院后1天内死亡;预后良好10例;预后不良20例;颅内出血组a EEG不同分级患儿间预后的结果表明: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的患儿预后不良率分别为25.0%、60.0%、90.0%,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儿颅内出血在地区分布方面:海拔越高,发病率越高;婴儿颅内出血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当患儿出现吃奶差、反应差、前囟饱满以及面色进行性苍白,我们应该警惕患儿颅内出血的可能。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仍是西藏地区一个导致婴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在西藏部分地区,新生儿出生时注射维生素K并未形成常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新生儿出生时维生素K的注射率,进而减少因维生素K缺乏而致的颅内出血。对于a EEG脑电图结果回示:a EEG结果越异常,预后越差;因此对于颅内出血患儿,应积极救治,尽可能减少其遗留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刘永英[2](2020)在《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收集及分析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相关临床特征,以更好地对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进行防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2011年至2019年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病例,共133例。制定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调查表,记录患儿的性别、地域、发病时月龄、发病时间、首发症状、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发病至确诊时间、喂养方式、母亲饮食情况、母亲产次、出生时胎龄、围产期情况、血液检测相关指标、颅内出血部位、有无并发症(脑梗塞、脑积水)情况、致病因素、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等。采用构成比、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男性显着较女性多,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时月龄主要集中在1-2月(含2月),占54.14%;喂养方式主要是纯母乳喂养,占56.39%;首发症状以呕吐、发热为主,分别占24.81%、21.05%;主要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占46.62%;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为多,分别占51.88%、51.13%。2.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例中继发脑梗塞的占26.32%,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单部位出血与多部位出血(≥2处)继发脑梗塞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与继发脑梗塞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存在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呈正相关,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呈负相关;再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的相关性准确度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继发脑梗塞的相关性准确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例中继发脑积水的占24.06%,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单部位出血与多部位出血(≥2处)继发脑积水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与继发脑积水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脑室内出血与继发脑积水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脑室内出血与继发脑积水的相关性准确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男性显着较女性多,多以呕吐、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病时月龄主要集中在1-2月(含2月),以纯母乳喂养为主,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2.婴儿期非创伤颅内出血的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为多,继发脑梗塞及继发脑积水与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无关,而与颅内出血部位相关,蛛网膜下腔出血易继发脑梗塞,脑室内出血易继发脑积水。

刘永英,李昉明,陈一菁,程明,李宏[3](2020)在《133例非创伤性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非创伤性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33例非创伤性颅内出血婴儿的相关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对出血部位数量与继发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婴儿颅内出血的性别构成存在男性较女性多的特点;引起非创伤性婴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部分颅内出血患儿会出现继发性脑梗死,颅内出血部位数量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无关(P均> 0.05)。结论婴儿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男性多于女性,最常见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出血部位的数量与继发脑梗死无关。

刘黎明,帖利军,史晓薇,郭乐倩[4](2019)在《维生素K与儿童健康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维生素K根据萘醌环3′端所连接的化学结构类型可分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维生素,即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多用于动物饲料中。维生素K1主要在回肠吸收,其吸收有赖于胆汁酸盐和体内脂肪状况,并通过淋巴系统传递到肝脏中,可催化凝血因子的羧化过程,发挥凝血作用。尤其对于维持婴儿正常的凝血功能,维生素K1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K2参与人体骨骼代谢。维生素K2作为谷氨酸羧化酶的辅酶,转运骨钙素等骨钙蛋白γ-羧基谷氨酸上的谷氨酸残基。只有发生羧化反应后,羧化骨钙素才能表现出与羟磷灰石高度的亲和性,进而促进钙盐沉积。儿童阶段的骨量若不能在预定年龄达到其峰值,不但影响本身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得成年以后出现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大大提高。因此,儿童阶段补充维生素K2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国内外研究显示维生素K也与血管钙化、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发生有关,其关联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目前的动物实验以及人群干预研究都提示维生素K对于机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维生素K,尤其是儿童阶段的维生素K状态仍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冯文科,刘自强,吴梦珍[5](2019)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脑损伤的神经康复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讨论对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脑损伤进行神经康复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8年7月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脑损伤患儿72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下进行神经康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发育商、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 <0.05)。结论对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脑损伤进行神经康复能明显提升患儿发育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陈文杰,陈龙钦,叶金练,吴文彬,王守森,荆俊杰,赵清爽,陈业煌[6](2018)在《晚发型维生素K1缺乏症致颅内出血34例临床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晚发型维生素K1缺乏症致颅内出血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4例晚发型维生素K1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7例及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反复腰椎穿刺术脑脊液置换后病情好转。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合并脑室扩大、梗阻性脑积水4例,紧急行储液囊脑室外引流术。硬膜下出血10例中,5例保守治疗;5例伴占位效应、中线结构偏移,急诊手术治疗。脑内血肿10例中,7例保守手术;3例血肿量较大,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存活32例,放弃治疗2例;存活32例中,25例神经功能改善良好,7例改善差。治疗后随访3个月1年,预后良好22例,预后中等7例,预后差3例。结论晚发型维生素K1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往往病情危重,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不同出血类型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实施个体化的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改善预后。

朱峻[7](2017)在《CT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CT表现,提高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认识,减低误诊率,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对20122016年在我院内儿科收治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五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硬膜下血肿2例,硬膜外血肿1例,大面积脑梗塞并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4例达到临床治愈,1例有严重后遗症。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其CT表现与颅内出血、脑梗塞的CT表现相似度极高,放射科医师获取临床信息不对等,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认识不足。因加强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认识,对于该类病人保持足够的警惕,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确诊率,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祁伯祥,朱磊,尹红,商磊,高坤,乔俊华[8](2017)在《丹参治疗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于我院外科监护室的72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婴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补充维生素K1,降颅压、纠正贫血及对症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β以及TNF-α、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22.22%、28.57%;对照组分别为5.56%、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81、4.103,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浆NSE、S-100β及TFN-α、IL-6水平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浆NSE、S-100β及TFN-α、IL-6分别为(9.09±2.24)μg/L、(181.77±90.45)ng/L、(16.93±7.36)ng/L、(29.13±8.63)n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减轻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炎性反应,改善脑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李茂军,吴青,阳倩,唐彬秩,陈昌辉[9](2017)在《新生儿及小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防和管理——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意见书简介》文中研究指明维生素K缺乏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缺乏维生素K的新生儿和小婴儿存在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适当补充维生素K可以防止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VKDB)的发生。目前世界各国预防策略并不统一。2016年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ESPGHAN)发布了预防新生儿VKDB的意见书,讨论了现行预防策略,提出了预防VKDB的建议。

刘俐,奚莎[10](2016)在《新生儿及婴儿维生素K缺乏的防治》文中指出维生素K缺乏症是新生儿和婴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可危及生命。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及数据分析发现,全球各国虽进行预防,仍有不少患儿发病,近年随着早产儿的增加,发病率更高,且防治方案尚不统一。我国发病率较高,防治及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数据较少且滞后,缺乏统一合理的防治方案。因此,在我国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相关的调查及研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母乳喂养与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母乳喂养与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aEEG的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4 aEEG检查方法
        1.4.1 检查前准备
        1.4.2 aEEG电极位置
        1.4.3 记录时间
        1.4.4 检查中注意事项
        1.4.5 检查后注意事项
        1.4.6 aEEG波形的分类标准
        1.4.7 aEEG判读
    1.5 随访方法及预后评估
        1.5.1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1.6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地区分布
        2.1.2 临床表现
        2.1.3 并发症
        2.1.4 治疗及并发症处置后
        2.1.5 颅内出血原因
        2.1.6 影像学检查
    2.2 预后
    2.3 aEEG结果
    2.4 aEEG结果与预后相关性
第三章 讨论
    3.1 地区分布
    3.2 病因分析
    3.3 临床表现分析
    3.4 影像学检查特点分析
    3.5 治疗方法分析
    3.6 并发症分析
        3.6.1 惊厥发作
        3.6.2 贫血
        3.6.3 呕吐
        3.6.4 脑梗塞
        3.6.5 并发感染
    3.7 预后分析
    3.8 aEEG结果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全文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婴儿颅内出血的特点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颅内出血的概况
    1.2 颅内出血的分型
    1.3 颅内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1.4 颅内出血的病因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性别构成
    3.2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发病时的月龄分布
    3.3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患儿的喂养方式
    3.4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首发症状
    3.5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
    3.6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出血部位分布情况
    3.7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梗塞的情况分析
    3.8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的情况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男女构成比
    4.2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首发症状
    4.3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
    4.4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梗塞
    4.5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5.3 不足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133例非创伤性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患儿一般资料
    二、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
    三、出血部位
    四、继发性脑梗死
讨论

(4)维生素K与儿童健康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维生素K基本情况
    1.1维生素K结构
    1.2维生素K食物来源及代谢
2维生素K与出血
    2.1凝血功能
    2.2儿童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3维生素K与骨代谢
    3.1调节骨代谢
    3.2维生素K与儿童骨代谢
        3.2.1儿童骨代谢
        3.2.2维生素K与儿童骨代谢关联研究
4维生素K与其他健康状态
    4.1维生素K与血管钙化
    4.2维生素K与肿瘤
    4.3维生素K与神经系统疾病
    4.4维生素K与呼吸系统疾病
5维生素K摄入量

(5)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脑损伤的神经康复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发育商比较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6)晚发型维生素K1缺乏症致颅内出血34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资料
    1.4 实验室检查
    1.5 诊断标准[2]
    1.6 治疗方法
        1.6.1内科处理
        1.6.2外科处理
        1.6.3 术后处理
        1.6.4 并发症处理
    1.7 疗效评估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2.2 长期预后
3 讨论

(7)CT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CT表现
    1.4 确诊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8)丹参治疗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及检测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NSE、S-100β水平变化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NF-α、IL-6水平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9)新生儿及小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防和管理——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意见书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 VKDB的历史
2 维生素K的分子结构和代谢
3 VKDB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特征
4 VKDB的高危因素
5 VKDB的诊断
6 VKDB的预防
7 维生素K制剂的安全性
8 结论

四、母乳喂养与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aEEG的特点及预后分析[D]. 谢壮壮. 西藏大学, 2020(02)
  • [2]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D]. 刘永英.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3]133例非创伤性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J]. 刘永英,李昉明,陈一菁,程明,李宏. 新医学, 2020(02)
  • [4]维生素K与儿童健康关系的研究[J]. 刘黎明,帖利军,史晓薇,郭乐倩.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09)
  • [5]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脑损伤的神经康复疗效观察[J]. 冯文科,刘自强,吴梦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4)
  • [6]晚发型维生素K1缺乏症致颅内出血34例临床治疗体会[J]. 陈文杰,陈龙钦,叶金练,吴文彬,王守森,荆俊杰,赵清爽,陈业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02)
  • [7]CT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应用[J]. 朱峻.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S1)
  • [8]丹参治疗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J]. 祁伯祥,朱磊,尹红,商磊,高坤,乔俊华. 西部医学, 2017(02)
  • [9]新生儿及小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防和管理——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意见书简介[J]. 李茂军,吴青,阳倩,唐彬秩,陈昌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01)
  • [10]新生儿及婴儿维生素K缺乏的防治[J]. 刘俐,奚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14)

标签:;  ;  ;  ;  ;  

母乳喂养和婴儿迟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