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MPLS VPN 组播

支持 MPLS VPN 组播

一、SUPPORTING MPLS VPN MULTICAST(论文文献综述)

王嘉楠[1](2021)在《基于NP的MPLS EVPN业务转发平面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信网络飞速发展的现状对数据中心的网络质量、运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骨干网使用的VPLS技术将网络全连接,这样的方式存在消耗网络资源、容易引起ARP洪泛的缺陷,后续的演进中提出了将MAC学习迁移到控制层、使用BGP通告对端的EVPN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升网络性能。NP芯片使用微码编程,具有快速的响应能力和高效的计算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转发层要求,所以采用NP芯片与CPU共同参与MAC学习的方案实现MPLS EVPN的底层驱动。本论文的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介绍了MPLS EVPN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重点对MPLS特性和L2/L3VPN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讲解。(2)针对NP芯片的特点和网络需求,设计了NP芯片L2 VPN和L3 VPN业务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通用处理流程。首先提出上行方向业务转发的设计方案,重点描述了业务转发的具体流程和设计思路,接着提出下行方向业务转发模型,重点阐述了其设计思想和细节处理。(3)设计了EVPN业务处理流程,包括MAC地址学习/转发、EVPN桥接等。定义MAC表、转发表、老化表等表项,引入了阻塞信息、老化机制、Flush机制完成MAC地址学习,复用二层业务流程实现转发。(4)初步形成了EVPN叠加SRv6隧道的转发方案。(5)对所有设计方案进行了功能测试,并且分析了测试结果,通过测试可以得知,本论文中的设计方案均可以实现业务流量转发的需求,方案可行且有效。应用本文中设计的方案后,性能版本中初步测试结果,源MAC学习的速率大约是1300个/秒,可以看出,高端路由器承载业务的能力得到显着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转发效率,有潜力满足未来网络的需求,也使未来EVPN的承载成为可能。

王冠姣[2](2020)在《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络方案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通信行业当前面临着转型期发展的严峻挑战,包括运营模式、技术、网络以及业务等在内,均必须迎接划时代的变革。在网络技术、业务模式持续更新的背景下,经由互联网,用户能够通过获取到由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信息服务与精彩栏目,使网络资源获得高效利用。另外,电信业务使用终端普及率随之提高,终端接入的业务范围更加广泛,用户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获得更加丰富的资源。就某省移动IPTV而言,其外部环境和用户需求同样面临着剧烈变动。信息化时代,社会交际手段出现更多变化,效率愈发高效,更加关注信息获取的快捷度,要求适应用户的全方位需求。尤其是IPTV消息推送系统的建设,必须强调全方位、个性化、智能化等优势的凸显,尤其是要关注智能机顶盒设备的独特优势,使其支持智能化的信息交互,这也是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络是否可以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乃至占据相对优势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某省移动网络为研究样本,在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予以梳理阐述,对IPTV理论分别由概念界定、分类、优势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予以论证,重点介绍内容分发网络理论、IPTV承载网原理,尤其是IPTVQoS技术实现原理,由技术原理、部署策略等视角深入探讨IPTV组播技术。梳理理论支撑的前提下,分析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现状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业务承载、DNS找寻、路由转发、组播等角度制定并改进移动IPTV承载网方案设计体系,且统筹考虑可靠性方案设计,使IPTV承载网获得可靠、完备的安全保障,在此基础上获得论文结论。经由本课题研究,使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络建设在理论层面获得发展依据与方向指引,结论对其网络建设与改造可作借鉴利用,对于其他电信运营商设计、建设与其通信网络特征相符的IPTV平台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万路[3](2020)在《NG MVPN网络中mLDP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人们对于网络结构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IP组播的部署方案较为复杂,维护也较为不便。随着MPLS VPN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MPLS也被应用在当前的骨干网中。同时由于组播需求的增多,mLDP协议被互联网工作任务组提出。其中,一个发送者对应多个接收者的组播应用,可以采用mLDP中的P2MP协议。该协议使用mLDP隧道转发网络流量,既提升了传输效率也简化了组播业务的部署。本文就mLDP中的P2MP协议的实现进行了研究与仿真。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相关MPLS体系,包括LDP协议。从三个方面重点研究了mLDP协议的相关内容。一是将mLDP的五个基本角色的特征分别进行总结归纳;二是从mLDP P2MP隧道的建立、删除、更新的流程对mLDP协议进行研究;第三,研究mLDP的角色转换,并建立mLDP的角色转换模型。随后本文基于NG MVPN系统框架设计了一种新的mLDP协议的实现方案,将重点放在角色的转换上从而快速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当网络环境出现变化时,网络拓扑也可能发生变化,节点也要相应的改变对同一事件的处理流程。根据建立的角色转换模型可以快速判断节点当前的角色,从而根据角色的特性决定处理流程如何改变。同时根据NG MVPN的特点,将mLDP协议的实现作为NG MVPN系统中已存在的LDP模块的一个组播功能实现,这样可以复用LDP模块中的大部分数据,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占用。将LDP模块分成两个子模块,子模块之间互相发送信息以达到数据共享。在实现mLDP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最后对文章提出的设计思想进行仿真验证。测试结果表明mLDP P2MP组播功能可正常使用,mLDP会话可以成功创建及删除,各节点角色判断均正确,隧道可正常建立。同时,当网络拓扑变化时,节点可根据角色转换模型正确转换角色,从而对事件作出正确的处理。

戴斌[4](2018)在《江西电信光网络端到端的质量保障研究和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宽带中国”战略的核心在于提升用户的入户带宽,实现真正的“宽带”。中国电信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在光纤网络的覆盖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PON网络也逐步取代铜缆网络成为中国电信新一代接入网络。光纤到户(FTTH)是PON网络的一种主要接入方式,这些用户的质量保证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论文旨在研究江西电信接入网网管网互联方案,通过集中部署第三方PON综合网管,介绍PON网管采集OLT关键指标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源信息,综合分析,综合判断,设计江西电信FTTH用户质量的自动判障和智能分析系统方案,并加以实现,由此构成江西电信光网端到端系统。论文重点研究接入网三层VPN互联,设计PON网管采集OLT/ONU的关键指标,关联各类资源信息,并通过研究影响用户感知的网络因素,设计和整理规则,实现FTTH用户质量的自动判障功能;研究和设计用户维度的端到端质量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用户维度的预检预修和业务质量预警。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全省各地市接入网网管网与省中心互通的方案,为PON网综合网管上云做好了准备;研究各类影响用户感知的数据,设计和整理规则,设计光网用户的自动判障方案,并加以实现;综合研究各类网络参数,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设计光网用户质量的智能分析方案,并加以实现。江西电信光网端到端系统上线以来,有效地支撑了江西电信全光网建设和维护。

陈丹妮[5](2019)在《BGP EVPN技术的研究和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VPN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来解决传统专用网络必须具有端到端物理链路的缺陷,并通过建立在公共网络平台上的逻辑网络实现专有网络。VPLS作为传统L2VPN在链路冗余、组播通信、易用性等多方面都有严重限制,不能满足随虚拟化快速发展的数据中心互联需求。针对VPLS技术应用中的缺陷,EVPN提出了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为以太网业务部署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模型,这使运营商能够在高带宽,复杂QoS和有保证的SLA等方面满足不断变化的演进需求,使网络更具可扩展性。本论文基于传统方法以及当今主流技术的分析,将MP-BGP作为EVPN的控制平面,VXLAN作为EVPN的数据平面,实现了适用于云数据中心和大型的云计算服务的BGP EVPN技术。文章主要论述了:(1)BGP EVPN方案的设计实现过程,MP-BGP作为EVPN控制平面利用路由信息同步功能,减少消除重叠网络中的流量泛洪。(2)EVPN数据平面VXLAN实现方法,主要包括:VXLAN通信机制、隧道建立、集中式网关部署和分布式网关部署的流量转发过程的实现。(3)EVPN多归连接DF选举算法的分析比较,以及不同EVPN网络间的互联互通过程。(4)通过IGMP代理优化EVPN组播子网内的IP多播过程,减少EVPN网络中的IGMP消息洪泛,实现IGMP代理的多活多归场景下的,IGMP加入同步、离开同步的实现过程。(5)BGP EVPN技术的单机基本功能,复杂组网场景功能,以及相关性能的测试及实现。

刘依菲[6](2018)在《国内多分公司的BGP/MPLS VPN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网络规模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特别是国内多分公司企业所需的网络条件越来越高,而现在传统的网络组建方式已经无法跟上企业本身的发展速度。所以为了迎合网络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企业内部网络就需要结合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和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技术,来组建具有快速部署、扩展性高、易维护的BGP/MPLS VPN网络。本文以LF坚果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内部网络整体架构进行优化建设,进行方案的详细设计与实现。论文主要工作如下所示。(1)本文通过对现今企业网络发展状况,以及国内网络组建的传统方式的研究,分析出传统的企业私有网络存在网络架构节点增加不灵活和资源利用率低等缺陷。然后通过对三种不同的网络组建方式进行优缺点对比分析,结合国内多分公司企业现今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出适合该类型企业网络的最佳方式。(2)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议采用MPLS技术和BGP技术,共同组建并优化国内多分公司企业内部私有网络,以解决企业原有网络中的问题。以国内多分公司LF坚果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企业的现状以及现今存在的运营维护繁杂、流量拥挤和可扩展性低等问题,并对网络应用方面的需求如QoS和承载多业务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3)在设计组建方案之前,本文对设计过程进行思考,提出企业网络的适配性与信息通信问题、如何区分企业各点的信息以及整体网络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思考出对应的解决方法,确保后期方案的可实施性。随之设定网络最终的建设目标与概要设计后,详细规划出适合该多分公司企业SH、HZ、SZ、CQ等点的网络组建方案,规划中涵盖分配企业各点的IP地址、RD/RT数值设定和BGP路由协议相关规划等内容。(4)按照方案设计内容严格进行实施,实施之后通过邻居建立、连通性和标签转发路径等六项性能测试,一一验证实施效果。通过数据表明,优化过后的多分公司LF企业网络的确能够解决原有网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方案设定的建设目标。

陈昊阳[7](2018)在《基于MPLS VPN的企业综合数据网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近几年在互联网建设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许多企业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实现了信息化发展。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办公。企业的职员,通过互联网来传递实时业务信息、企业的管理员通过互联网来分析市场变化形势、不同企业之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业务对接。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为人们带来了各种方便,互联的高效被人们所利用,但是关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却成为了限制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与个人的信息都存储在数据库,通过网络来访问,如何在保证网络高效稳定的前提下,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成为了当前技术研究的热门。同时,搭建一个高效快捷、便利安全的企业网络,成为了市场的刚性需求。MPLS VPN技术是通过MPLS在企业与internet网之间组件虚拟专用网的技术。通过在企业路由网关设备上企业MPLS技术,就能够在不同的专用网之间,通过在internet网上搭建专用隧道,从而实现不同专用网络之间的互通。企业的职员,在出差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该技术,实现远程接入。在本文中,笔者基于MPLS VPN方式针对企业综合数据网优化进行设计,在业务承载、网络性能和运维管理上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解决了目前公司各级数据网络技术标准不统一的情况,缓解了当前数据通信骨干网与网络对接的问题以及一级业务应用部署效率的问题,符合数据网络建设与管理的现实条件。该设计的顺利实施不仅为企业打造了一个安全稳定、快捷可靠的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网络,更为我们在MPLS VPN业务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

曾盼[8](2018)在《基于RSVP-TE的P2MP隧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组播网络应用场景中高质量低时延需求和边界条件震荡对其的影响,结合流量工程TE与MPLS技术,提出一套基于资源预留协议(RSVP-TE)技术的P2MP组播隧道管理方案。本文基于RSVP-TE协议和MPLS网络架构,在支持标签转发和资源预留的网络中,使用基于约束的最短路径优先算法(CSPF)计算实时网络拓扑的带宽资源等信息,绕过拥塞节点并在沿途的节点预留带宽资源,设计了一个基于RSVP-TE协议的点到多点的隧道管理系统。在给出系统整体框架及功能模块组成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不同事件触发时系统工作的处理流程,包括使用消息缓冲的方式,实现隧道管理的有序进行;使用状态机维护隧道管理过程的状态;为保证更新隧道属性时隧道流量的连续性,采取make-before-break机制,实现隧道更新时平滑切换基于约束的标签交换路径(CR-LSP)。对设计和实现的基于RSVP-TE的P2MP隧道管理系统进行测试。通过设计并描述测试方案以覆盖测试此系统的功能点,进行RSVP-TE P2MP基础组网测试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健壮性。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配置了 RSVP-TE P2MP功能的网络中建立点到多点的隧道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隧道能够在边界条件和大规格震荡环境下有序工作,满足了系统设计的需求。

朱晓艺[9](2018)在《MPLS L2VPN业务在PTN设备上的实现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VPN技术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许多大型企业对于组建企业专网的需求,但这种基于ATM或帧中继技术的VPN技术存在依赖专用传输介质、部署复杂、网络建设成本高等缺点,无法满足企业对于网络灵活性、扩展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基于MPLS技术的MPLS VPN逐渐受到广泛青睐,其中MPLS L2VPN技术以其组网方式简单易实现,可扩展性强,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等优越性能脱颖而出,成为VPN技术的新亮点。伴随着移动承载网络逐渐向分组传送网演进与发展的趋势,各大设备提供商开始争相研究并推出支持MPLS L2VPN业务传输的PTN设备。因此本文选取MPLS L2VPN业务在PTN设备上的实现为研究课题,基于一款集中式PTN设备,设计出了一个应用于设备转发层面的可以支持MPLS L2VPN业务的转发模型,重点研究如何在PTN设备上实现用户业务数据的透明传输,以及MPLS标签添加、删除、替换等功能,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介绍了一款集中式PTN设备的框架结构及其使用的软件架构,针对该设备设计出了其完成MPLS L2VPN两种基本类型的业务转发时所需实现的各功能。(2)设计了一个可以支持MPLS L2VPN业务转发的整体模型,并按功能将其划分为L2VPN创建、数据接入与转发、MPLS标签处理等几个模块,介绍各模块的组成,各自实现的功能,以及为创建各配置块所设计的接口函数和代码实现流程,同时设计了实现相关的MAC地址学习、线性1:1保护等功能的接口函数。(3)针对MPLS L2VPN两种常用的业务类型,模拟了各自的实际组网场景,设计整体测试方案,验证了应用该转发模型的PTN设备对用户二层数据报文的处理能力、MPLS标签转发过程中相应的标签处理能力,以及通过LSP1:1、PW1:1等线性保护技术对MPLS L2VPN业务所实现的业务保护能力。本文所研究设计的MPLS L2VPN业务转发模型的软件实现由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C语言完成。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转发模型的PTN设备可以满足目前城域传送网承载MPLS L2VPN业务时对PTN设备提出的行业要求。

汤淼[10](2012)在《BGP协议在MPLS VPN网络组播业务中的设计与仿真》文中提出当今网络经济的繁荣发展,促使更多的企业、机构对自身的网络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VPN网络以其独有的配置灵活、经济适用、安全易于扩展等优势,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在诸多VPN网络模型中,BGP/MPLS VPN巧妙地利用了MPLS通过标签分类IP分组并进行转发的天然特性来建立VPN,并且借助BGP协议支持跨域转发VPN的成员关系和可达性信息的优势,在近年来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是发展最快的VPN技术。现代通信网络带宽和处理能力的提高,如网络音频/视频会议、网络广播、远程教育、软件分发等具有的直观性、互动性、实时性的多媒体业务正在逐步成为下一代网络的主流应用,IP组播技术正为这一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类业务节省了单播复制分组而占用的网络带宽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在MPLS VPN网络中引入组播技术成为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BGP/MPLS VPN网络继承了MPLS技术的优点,且能够在VPN中引入QoS与流量工程,是目前比较成熟且得到各主流路由器生产厂商认可的组播实现方案。组播路由协议是BGP/MPLS VPN组播业务具体实施中的一个关键方面,BGP协议能够保证可靠的路由交换并且对跨域场景的天然支持,势必成为该领域的主流技术。本文首先对基于BGP协议的MPLSVPN网络技术要点做了系统的介绍,然后针对BGP/MPLS VPN网络在组播业务下的扩展进行深入分析,在相关协议草案的基础上,对BGP协议在该网络系统支持下组播业务的功能进行具体化,分析总结了BGP协议在MVPN网络中应主要发挥如下三项功能:(1)提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MVPN成员自动发现机制,(2)支持PE-PE接口上的用户组播路由交换,(3)在PE-CE接口上提供将用户组播树绑定到P隧道的实现机制。给出了骨干网中PE路由器之间的用户组播路由交换,以及将用户组播树绑定到P隧道的实现机制,进一步设计了基于BGP协议的组播成员自动发现模块和处理流程。最后,从网络仿真的角度,构建BGP/MPLS VPN组播网络,对组播环境下BGP协议自动发现扩展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组播扩展后的协议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

二、SUPPORTING MPLS VPN MULTICAST(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UPPORTING MPLS VPN MULTICAST(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NP的MPLS EVPN业务转发平面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概况
        1.2.2 国内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MPLS EVPN相关技术介绍
    2.1 BGP协议
        2.1.1 BGP-4 协议
        2.1.2 MP-BGP协议
    2.2 MPLS VPN技术
        2.2.1 MPLS特性
        2.2.2 MPLS L2VPN
        2.2.3 BGP/MPLS IP VPN
    2.3 EVPN基本原理
        2.3.1 EVPN概述
        2.3.2 控制层面
        2.3.3 转发层面
        2.3.4 功能与优势
    2.4 本章小结
3 MPLS基本业务转发流程的微码设计与实现
    3.1 设备功能
    3.2 Fosv5 软件平台构架
    3.3 NP芯片介绍
        3.3.1 子系统和数据路径
        3.3.2 相关表项和引擎
    3.4 通用流程的微码设计与实现
        3.4.1 Ingress通用流程
        3.4.2 Egress通用流程
        3.4.3 保护倒换
    3.5 L2VPN业务转发的微码设计
        3.5.1 VPWS
        3.5.2 VPLS
    3.6 L3VPN业务转发的微码设计
    3.7 MPLS VPN业务转发的实现
        3.7.1 L2VPN测试与分析
        3.7.2 L3VPN测试与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MPLS EVPN业务转发流程的微码设计与实现
    4.1 NP芯片预处理的设计与实现
    4.2 MAC地址学习的微码设计与实现
        4.2.1 预处理流程
        4.2.2 MAC学习流程
        4.2.3 学习报文上送
    4.3 MAC老化流程
        4.3.1 Aging机制
        4.3.2 Flush机制
    4.4 桥接业务的微码设计与实现
        4.4.1 桥接原理
        4.4.2 EVPN的桥接
    4.5 加锁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4.6 普通业务的 MAC 处理与MPLS EVPN的 MAC 处理
    4.7 测试与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EVPN叠加SRv6 隧道
    5.1 SRv6 背景介绍
    5.2 SRv6 转发流程的微码设计与实现
        5.2.1 SRv6 原理
        5.2.2 流程设计
    5.3 EVPN over SRv6 的微码设计
    5.4 实验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2)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络方案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2章 IPTV承载网基本原理
    2.1 IPTV相关理论
        2.1.1 IPTV业务定义
        2.1.2 IPTV业务分类
        2.1.3 IPTV业务优势分析及发展趋势
    2.2 内容分发网络分析
        2.2.1 内容分发网络理论
        2.2.2 P2P内容分发网络理论
    2.3 IPTV承载网原理
        2.3.1 IPTV前端系统
        2.3.2 IPTV网络承载系统
        2.3.3 IPTV网络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IPTV承载网组网技术研究
    3.1 IPTV QoS技术
        3.1.1 基本概念
        3.1.2 服务类型
        3.1.3 QoS实现
    3.2 MPLS VPN技术
        3.2.1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概述
        3.2.2 MPLS技术
    3.3 组播技术
        3.3.1 组播技术概述
        3.3.2 组播部署的基本途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设计方案
    4.1 移动承载网概况
        4.1.1 建设情况
        4.1.2 存在的问题
    4.2 IPTV承载网网络方案
        4.2.1 业务承载
        4.2.2 DNS找寻方案
        4.2.3 路由转发方案
        4.2.4 组播方案
    4.3 IPTV承载网可靠性方案设计
        4.3.1 接入侧方案
        4.3.2 BRAS设备间负荷分担
    4.4 方案测试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NG MVPN网络中mLDP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MPLS技术
        2.1.1 MPLS的基本概念
        2.1.2 MPLS的体系结构
        2.1.3 MPLS的应用
    2.2 LDP协议
        2.2.1 发现阶段
        2.2.2 会话建立与维护
        2.2.3 LSP建立与维护
        2.2.4 会话撤销
    2.3 mLDP协议
        2.3.1 mLDP的网络结构
        2.3.2 mLDP相对于LDP的扩展
    2.4 NG MVPN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mLDP角色转换模型研究
    3.1 mLDP基本角色的研究
        3.1.1 根节点
        3.1.2 叶子节点
        3.1.3 中间节点
        3.1.4 Branch节点
        3.1.5 Bud节点
    3.2 mLDP P2MP LSP的建立、删除及更新
        3.2.1 mLDP P2MP LSP的建立
        3.2.2 mLDP P2MP LSP删除
        3.2.3 mLDP P2MP LSP更新
    3.3 mLDP角色转换模型的研究
4 MPLS mLDP的设计与实现
    4.1 总体设计
        4.1.1 NG MVPN框架介绍
        4.1.2 NBASE平台框架
    4.2 NG MVPN中LDP模块设计
        4.2.1 RCS模块
        4.2.2 RCP子模块
        4.2.3 RCS与RCP模块消息交互
        4.2.4 本地地址发布流程
    4.3 核心数据结构
        4.3.1 LDP数据结构概括
        4.3.2 对数据结构的扩展
    4.4 子模块设计与实现
        4.4.1 RCS子模块设计
        4.4.2 RCP子模块设计
5 mLDP系统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及命令行配置
        5.1.1 测试环境
        5.1.2 命令行配置
    5.2 mLDP P2MP功能测试
        5.2.1 建立mLDP会话功能测试
        5.2.2 叶子节点收到路由信息
        5.2.3 Bud节点响应路由、mapping功能测试
        5.2.4 Root节点响应mapping消息判断角色功能测试
        5.2.5 Transit节点响应mapping消息功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4)江西电信光网络端到端的质量保障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全省接入网网管网络与省中心互通的设计
    1.3 基于PON组网的用户质量研究
    1.4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检预修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PON网络原理
    2.1 PON技术简介
        2.1.1 主要的PON技术
        2.1.2 PON系统基本原理
        2.1.3 PON的 FTTH组网结构
    2.2 EPON技术简介
        2.2.1 EPON系统体系结构和总体目标
        2.2.2 EPON协议栈
        2.2.4 动态带宽分配
        2.2.5 EPON接口数据安全性
    2.3 GPON技术简介
        2.3.1 GPON的技术特点
        2.3.2 GPON系统的关键技术
    2.4 下一代PON技术
        2.4.1 10G-EPON技术
        2.4.2 XG-PON技术
第三章 江西电信PON网络设计
    3.1 组网模式
        3.1.1 OLT的组网模式
        3.1.2 ONU组网模式
    3.2 业务路由设计
    3.3 PON设备的管理方式
    3.4 VLAN资源规划
    3.5 PON系统业务参数配置
        3.5.1 VoIP业务配置:
        3.5.2 高速上网业务配置
        3.5.3 IPTV业务配置
第四章 江西电信PON网管设计与实现
    4.1 项目背景
        4.1.1 项目概述
        4.1.2 项目需求分析
    4.2 江西电信PON网管VPN网络设计
        4.2.1 MPLS VPN技术
        4.2.2 MPLS L3VPN跨域技术
        4.2.3 江西电信PON网管VPN网络设计方案
        4.2.4 江西电信PON网管VPN网络实施
        4.2.6 制定实施计划
        4.2.7 效果确认
    4.3 江西电信PON网管设计与实现
        4.3.1 PON网管网络架构设计
        4.3.2 PON网管服务器设计
        4.3.3 PON网管周边辅助系统
第五章 江西电信FTTH自动判障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项目背景
        5.1.1 项目需求分析
    5.2 江西电信FTTH自动判障系统设计
        5.2.1 FTTH用户资源树建立
        5.2.2 FTTH自动判障规则制定
    5.3 江西电信FTTH自动判障系统展示
第六章 江西电信FTTH智能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项目背景
        6.1.1 项目需求分析
    6.2 江西电信FTTH智能分析系统设计
        6.2.1 FTTH用户健康档案数据建立
    6.3 江西电信FTTH智能分析系统展示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BGP EVPN技术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1.4 本课题的组织架构
2 VPN技术分析
    2.1 虚拟专用网络概述
        2.1.1 VPN隧道协议
        2.1.2 VPN多级组网场景
    2.2 L3VPN技术介绍
    2.3 L2VPN技术分析比较
        2.3.1 MPLS L2VPN技术
        2.3.2 VPLS与 EVPN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EVPN相关技术
    3.1 EVPN技术概述
    3.2 BGP协议原理
        3.2.1 BGP消息类型
        3.2.2 BGP有限状态机
        3.2.3 多协议BGP
        3.2.4 EVPN前缀路由
    3.3 VXLAN技术
        3.3.1 VXLAN基本概念
        3.3.2 VXLAN通信机制
        3.3.3 VTEP远端发现和租户地址学习
    3.4 本章小结
4 BGP EVPN方案设计与实现
    4.1 BGP EVPN VXLAN网络
    4.2 MP-BGP EVPN控制平面
        4.2.1 总体框架结构
        4.2.2 BGP邻居建立处理流程
        4.2.3 BGP路由处理流程
    4.3 BGP EVPN邻居建立
    4.4 EVPN建立VXLAN隧道
    4.5 EVPN VXLAN数据平面
        4.5.1 集中式网关流量转发
        4.5.2 分布式网关流量转发
    4.6 EVPN多归连接及DF选举
    4.7 EVPN网络间互通
        4.7.1 VXLAN EVPN和 MPLS EVPN互通
        4.7.2 EVPN和 IPVPN互联
    4.8 本章小结
5 EVPN组播优化方案
    5.1 IGMP代理的必要性
    5.2 BGP组播路由构造
        5.2.1 选择组播以太网TAG路由
        5.2.2 IGMP加入同步路由
        5.2.3 IGMP离开同步路由
    5.3 IGMP代理
        5.3.1 IGMP通告代理
        5.3.2 IGMP查询代理
    5.4 多活多归连接机制
        5.4.1 IGMP加入同步
        5.4.2 IGMP离开同步
    5.5 本章小结
6 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6.1 EVPN基本功能测试
        6.1.1 VTEP VXLAN转发功能测试
        6.1.2 IBGP EVPN路由传递及VXLAN转发表构建
        6.1.3 EBGP EVPN路由传递及VXLAN转发表构建
    6.2 集中式网关组网功能测试
    6.3 分布式网关组网功能测试
    6.4 EVPN组播IGMP代理功能测试
    6.5 EVPN路由表项容量测试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论文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6)国内多分公司的BGP/MPLS VPN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
        1.2.2 国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MPLS简介
        2.1.1 MPLS协议介绍
        2.1.2 MPLS协议相关概念
    2.2 L3MPLSVPN
        2.2.1 L3MPLSVPN基本理论
        2.2.2 L3MPLSVPN工作过程
        2.2.3 L3MPLSVPN中存在的问题
        2.2.4 L3MPLSVPN跨域方式
    2.3 BGP技术
        2.3.1 BGP基本理论
        2.3.2 MP-BGP协议
        2.3.3 RR路由反射器
    2.4 MPLSQoS
    2.5 本章小结
3 VPN方案设计
    3.1 组网方式对比
    3.2 需求调研
        3.2.1 企业现状
        3.2.2 需求分析
    3.3 设计过程思考
        3.3.1 前提条件
        3.3.2 过程思考
    3.4 建设目标与概要设计
    3.5 详细设计方案
        3.5.1 BGP方案
        3.5.2 BGPASN方案
        3.5.3 MPLSQoS方案
        3.5.4 RR路由反射器
        3.5.5 组播方案
        3.5.6 网络安全方案
    3.6 本章小结
4 BGP/MPLSVPN方案实现
    4.1 方案实现
        4.1.1 网络拓扑
        4.1.2 数值规划
        4.1.3 配置方案
    4.2 性能测试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核心配置代码
致谢

(7)基于MPLS VPN的企业综合数据网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关键技术理论依据
    2.1 BGP技术
        2.1.1 BGP架构
        2.1.2 IBGP
        2.1.3 EBGP
        2.1.4 BGPASN
        2.1.5 BGPRR
        2.1.6 跨域对接方式
    2.2 IGP技术
        2.2.1 IGP架构
        2.2.2 IGP路由优先级/管理距离设计
        2.2.3 IGP转发路径模型及度量值模型
        2.2.4 IGP快速收敛模型
        2.2.5 IGP不中断转发
        2.2.6 IGP缺省路由
    2.3 MPLSVPN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网设计
    3.1 企业网优化设计目标
    3.2 企业网优化设计思路
        3.2.1 技术标准延伸
        3.2.2 网络架构延伸
    3.3 企业网详细设计
        3.3.1 MPLS设计
        3.3.2 VPN设计
        3.3.3 QOS设计
        3.3.4 组播设计
        3.3.5 IPV6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网实现与测试
    4.1 企业网优化实现
        4.1.1 网络架构
        4.1.2 数据综合网
        4.1.3 公司本地网
    4.2 IGP实现
        4.2.1 统一规范IGP优先级
        4.2.2 IGP转发路径模型及度量值模型
    4.3 ISIS路由协议实现
        4.3.1 ISIS路由协议配置要求
        4.3.2 ISISNET编码规范
    4.4 BGP实现
        4.4.1 基本要求
        4.4.2 反射器
        4.4.3 PE路由器
    4.5 组播实现
    4.6 QOS实现
    4.7 安全加固
        4.7.1 路由协议
        4.7.2 设备安全
    4.8 测试分析评估
        4.8.1 网络性能测试
        4.8.2 安全性能分析
        4.8.3 先进性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RSVP-TE的P2MP隧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应用场景与涉及技术
    2.2 MPLS简介
        2.2.1 MPLS定义
        2.2.2 标签与MPLS报文结构
        2.2.3 标签操作与MPLS基本转发过程
        2.2.4 网络隧道、MPLS隧道与标签交换路径
        2.2.5 MPLS隧道节点角色
    2.3 RSVP协议
        2.3.1 RSVP概述
        2.3.2 RSVP消息格式
        2.3.3 显式路由
        2.3.4 CR-LSP的建立与维护
    2.4 MPLS TE
        2.4.1 流量工程与MPLS TE
        2.4.2 MPLS TE的基本概念
        2.4.3 预留风格与make-before-break机制
    2.5 CSPF算法概念
        2.5.1 CSPF算法
        2.5.2 SPF算法与CSPF算法对比与联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路由平台
    3.1 需求分析
        3.1.1 功能性需求
        3.1.2 非功能性需求
    3.2 路由平台
        3.2.1 MPLS TE体系结构
        3.2.2 路由平台软件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设计
        4.1.1 系统设计方案
        4.1.2 隧道管理系统模块分解
        4.1.3 TE守护进程模块分解
        4.1.4 隧道管理总流程
    4.2 系统实现
        4.2.1 MD消息处理流程
        4.2.2 TUNNEL消息处理流程
        4.2.3 状态机模块与流程
        4.2.4 TEP2MP Tunnel 数据
    4.3 CSPF算法应用
        4.3.1 CSPF算法过程
        4.3.2 CSPF算法仲裁
        4.3.3 CSPF算法存储结构
        4.3.4 点到多点计算的扩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系统测试概述
        5.1.1 测试方案
        5.1.2 测试环境
    5.2 组网测试实验平台的搭建
    5.3 RSVP-TE P2MP配置组网
        5.3.1 RSVP与TE进程使能
        5.3.2 配置VPN实例
        5.3.3 接口配置
        5.3.4 OSPF发布路由信息
        5.3.5 配置BGP路由交换
        5.3.6 组播绑定VPN实例
    5.4 结果分析
        5.4.1 协议报文展示与分析
        5.4.2 隧道信息展示与分析
    5.5 组网可靠性测试
        5.5.1 未UP的目的地址定时创建测试
        5.5.2 make-before-break机制测试
        5.5.3 大规格测试
        5.5.4 大规格接口震荡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MPLS L2VPN业务在PTN设备上的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MPLS L2VPN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2 MPLS L2VPN相关技术原理
    2.1 MPLS VPN技术
        2.1.1 MPLS VPN技术相关原理
        2.1.2 MPLS VPN的分类及对比
    2.2 MPLS L2VPN技术
        2.2.1 MPLS L2VPN技术实现原理
        2.2.2 MPLS L2VPN的基本业务类型
    2.3 MPLS-TP技术原理
        2.3.1 MPLS-TP技术概述
        2.3.2 多业务承载技术PWE3
        2.3.3 传输隧道LSP
    2.4 本章小结
3 软件系统结构及MPLS L2VPN业务功能设计
    3.1 集中式PTN设备简介
    3.2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3.3 MPLS L2VPN业务相关功能设计
        3.3.1 VPWS功能设计
        3.3.2 VPLS功能设计
        3.3.3 MAC地址学习功能设计
        3.3.4 线性保护功能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MPLS L2VPN转发模型设计及实现
    4.1 MPLS L2VPN转发模型的设计
    4.2 L2VPN的创建
    4.3 业务转发处理设计与实现
        4.3.1 UNI侧数据接入与转发
        4.3.2 NNI侧数据接入与转发
        4.3.3 LSP标签的处理
        4.3.4 PW标签的处理
    4.4 MAC地址学习功能的实现
        4.4.1 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
        4.4.2 MAC地址老化
    4.5 线性1:1 保护功能的实现
        4.5.1 保护组的创建
        4.5.2 保护倒换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MPLS L2VPN业务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MPLS L2VPN业务测试
        5.1.1 VPWS业务测试
        5.1.2 VPLS业务测试
    5.2 MAC地址学习测试
    5.3 保护业务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10)BGP协议在MPLS VPN网络组播业务中的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BGP/MPLS VPN 网络相关技术
    2.1. BGP 协议
        2.1.1. BGP 协议概述
        2.1.2. IBGP 与 IGP 的关系
        2.1.3. IBGP 与 EBGP 的比较
        2.1.4. MP-BGP 协议
    2.2. BGP 协议要点介绍
        2.2.1. BGP 消息
        2.2.2. 路径属性
        2.2.2.1. BGP 协议常规路径属性
        2.2.2.2. 组播路由协议中携带的路径属性
        2.2.3. 扩展团体属性
        2.2.4. BGP 协议能力通告
        2.2.5. BGP 协议构件块
    2.3. BGP/MPLS VPN 网络技术要点
        2.3.1. BGP/MPLS VPN 网络结构
        2.3.1.1. 网络结构
        2.3.1.2. BGP/MPLS VPN 典型网络拓扑
        2.3.2. BGP/MPLS VPN 网络路由方案设计
        2.3.2.1. VPN-IPv4 路由
        2.3.2.2. BGP 协议的路由信息管理
        2.3.3. MPLS VPN 的转发机制
        2.3.4. MPLS VPN 协议框架
        2.3.5. 跨域解决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GP 协议在 MVPN 网络中的扩展
    3.1. MVPN 网络技术要点
        3.1.1. 场景与概念
        3.1.2. 组播树分类
        3.1.3. 组播路由
        3.1.4. 组播隧道技术
        3.1.5. 服务提供商组播服务接口
    3.2. MP-BGP 协议在 MVPN 网络中功能设计
        3.2.1. 组播成员自动发现
        3.2.2. 用户组播路由交换
        3.2.3. P 隧道的用户组播树绑定
    3.3. 用户组播路由的 PE-PE 传输
        3.3.1. UMH 算法
        3.3.1.1. 选择上游 PE
        3.3.1.2. 选择 UMH
        3.3.2. 使用 BGP 携带用户组播路由
        3.3.2.1. 用户组播路由的发起机制
        3.3.2.2. 用户组播路由在 ASBR 之间的传输
        3.3.2.3. 用户组播路由的接收与处理
    3.4. 用户组播流绑定到 P 隧道
        3.4.1. 绑定信息通告
        3.4.1.1. 发起 S-PMSI A-D 路由
        3.4.1.2. 隧道切换
        3.4.2. S-PMSI 与 I-PMSI 的合并
        3.4.3. S-PMSI A-D 路由的接收与处理
    3.5. 组播聚合
        3.5.1. 组播树聚合原理
        3.5.2. 聚合树叶结点的自动发现
        3.5.3. 用户组播流量解复用信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BGP 协议的组播成员自动发现
    4.1. 自动发现概述
        4.1.1. 基于 BGP 协议自动发现的实现方式
        4.1.2. 组播成员自动发现机制划分
    4.2. AS 域内的自动发现
        4.2.1. 发起 Intra-AS I-PMSI A-D 路由
        4.2.2. 接收 Intra-AS I-PMSI A-D 路由
    4.3. AS 域间的自动发现
        4.3.1. 发起域间路由的 ASBR 配置
        4.3.2. 发起 Inter-AS I-PMSI A-D 路由
        4.3.3. Inter-AS I-PMSI A-D 路由的域间传输
        4.3.4. EBGP 对等体接收 Inter-AS I-PMSI A-D 路由
        4.3.4.1. EBGP 的域间路由的重通告
        4.3.4.2. 在 EBGP 中发起 Leaf A-D 路由
        4.3.4.3. EBGP 对等体接收 Leaf A-D 路由
        4.3.5. IBGP 对等体接收 Inter-AS I-PMSI A-D 路由
        4.3.5.1. IBGP 的域间路由的重通告
        4.3.5.2. 在 IBGP 中发起 Leaf A-D 路由
        4.3.5.3. IBGP 对等体接收 Leaf A-D 路由
    4.4. 带宽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OPNET 的实现和仿真实验
    5.1. 仿真方案
    5.2. BGP 在 OPNET 中的实现
        5.2.1. BGP 仿真网络结构
        5.2.2. BGP/MPLS VPN 网络配置
        5.2.2.1. SP 网络路由器基本信息配置
        5.2.2.2. VPN 配置
        5.2.2.3. IP 组播配置
        5.2.3. BGP 协议在组播环境中的扩展
        5.2.3.1. BGP 进程域模型及修改
        5.2.3.2. 定义状态变量
    5.3. BGP 协议的仿真
        5.3.1. 业务加载
        5.3.2. 添加仿真统计量
    5.4. BGP 协议在 VPN 组播环境下的仿真
        5.4.1. 自动发现功能验证
        5.4.2. BGP 协议仿真性能分析
        5.4.2.1. BGP 协议收敛性仿真结果分析
        5.4.2.2. BGP 协议开销仿真结果分析
        5.4.2.3. BGP 协议时延仿真结果分析
        5.4.3. BGP 协议在 VPN 组播环境下的性能分析
        5.4.3.1. BGP 协议在单播和组播环境下的对比
        5.4.3.2. 组播成员数量对 BGP 协议收敛的影响
        5.4.3.3. MVPN 数量对 BGP 协议收敛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的研究成果
    6.3. 进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SUPPORTING MPLS VPN MULTICAST(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NP的MPLS EVPN业务转发平面实现[D]. 王嘉楠.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络方案设计与研究[D]. 王冠姣. 吉林大学, 2020(08)
  • [3]NG MVPN网络中mLDP技术研究与实现[D]. 万路.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20(10)
  • [4]江西电信光网络端到端的质量保障研究和设计[D]. 戴斌.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5]BGP EVPN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 陈丹妮.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9(06)
  • [6]国内多分公司的BGP/MPLS VPN设计与实现[D]. 刘依菲. 重庆师范大学, 2018(01)
  • [7]基于MPLS VPN的企业综合数据网的设计与实现[D]. 陈昊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8]基于RSVP-TE的P2MP隧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曾盼. 东南大学, 2018(01)
  • [9]MPLS L2VPN业务在PTN设备上的实现研究[D]. 朱晓艺.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8(05)
  • [10]BGP协议在MPLS VPN网络组播业务中的设计与仿真[D]. 汤淼.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支持 MPLS VPN 组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