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ZCZ1货车三轴转向架试制试验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徐荣华[1](2000)在《建国50年货车发展概况》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铁路货车及其主要零部件的发展情况 ,展望了今后的发展
栗明柱[2](2012)在《长大货物车用新型四轴转向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货物自重大、体积也大,通用铁路货车无法装运,须用铁路长大货物车运输。长大货物车由于载重大,多采用了四轴转向架。转向架是铁路货车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引导铁路车辆沿着钢轨行驶,承受来自车体和钢轨的载荷,同时通过悬挂装置来缓和动作用力。论文分析了四种不同时期研制的长大货物车用四轴转向架,重点研究了各型转向架的结构特点、动力学试验结果。分析了四轴转向架设计中动力学性能与其结构的关系,分析了弹簧悬挂形式、弹簧静挠度、旁承形式、减振器等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四轴转向架,在新型四轴转向架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两级刚度弹簧、常接触双作用弹性旁承、摩擦式减振器等新型结构;利用有限元对四轴转向架构架进行了结构分析,采用动力学分析软件NUCARS对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最终设计了具有良好动力学性能的新型四轴转向架。这种新型四轴转向架设计、试制完成后,通过对样车进行了动力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装用该新型四轴转向架的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完全满足现在铁路长大货物车技术要求。
杨安立[3](1999)在《回眸二十年 展望新世纪——2010年的中国铁路机车车辆》文中认为全面评述了国内、外机车车辆发展水平和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阐释了我国机车车辆工业的奋斗目标
罗冬树[4](1984)在《实现我国铁路货车大型化》文中认为 一、货车要向大型化发展 货车由“小型”向“大型”发展是世界各国铁路的共同趋势。我国铁路货车也不断向大载重量发展,1980年平均标记载重量达到51t(表1)。
杜以为[5](2015)在《考虑桥上反向曲线的重载列车动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基于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以蒙西华中铁路41跨32m预应力混凝士双线简支T梁桥和C70重车为研究对象,建立桥上连续反向曲线的车桥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全过程迭代法求解车桥系统方程。以时变轨道不平顺作为激励源,重点分析了列车运行速度、曲线半径、反向曲线间夹直线长度、曲线超高及桥墩刚度几个因素对重车行车安全性和桥梁下部结构的影响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列车行驶速度对车桥系统影响较大,随着列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车桥系统动力响应增大,桥梁下部结构响应也随之增大。当速度达到120km/h时,部分动力学指标(轮重减载率)超过安全限值,建议行车速度低于120km/h。(2)桥上连续反向曲线的曲线半径对车桥系统影响明显,随着曲线半径的减小,车桥系统响应相应增大。当曲线半径为600m时,在设计行车速度下,车桥系统部分动力学指标(轮重减载率)超过安全限值。因此建议,曲线半径宜取不小于600m。(3)对重车来说,反向曲线间夹直线长度对两侧曲线上车桥系统各参数指标值影响不大,夹直线部分的车桥动力响应值亦不大;两反向曲线直接相连只是改变了动力响应的方向,并没有增大响应本身的数值。因此,困难地段两曲线可直接相连或者取较小的夹直线长度。(4)欠超高和过超高对车桥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从本文分析来看,过超高对车桥系统影响是良性的,而欠超高则使曲线上的车桥不利响应明显变大。(5)桥梁下部结构刚度降低时,梁和墩的横向响应明显增大,且曲线段上的墩顶横向位移要比直线段上大一倍以上。建议将曲线段上的桥墩刚度在直线段桥墩刚度的基础上至少提高一倍。
齐齐哈尔车辆工厂技术服务站[6](1971)在《货车用空心车轴试制小结》文中提出 在伟大七十年代的第一年,我厂广大革命职工高举《鞍钢宪法》的伟大红旗,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
二、ZCZ1货车三轴转向架试制试验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ZCZ1货车三轴转向架试制试验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建国50年货车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货车 |
1.1 敞车 |
1.2 棚车 |
1.3 平车 |
1.4 罐车 |
1.4.1 轻油罐车 |
1.4.2 粘油罐车 |
1.4.3 酸碱罐车 |
1.4.4 粉状货物罐车 |
1.4.5 液化气罐车 |
1.4.6 其他 |
1.5 漏斗车 |
1.5.1 无盖漏斗车 |
1.5.2 有盖漏斗车 |
1.6 保温车 |
1.7 家畜车 |
1.8 自翻车 |
1.9 长大货物车 |
1.10 守车 |
1.11 米轨车 |
1.12 检衡车 |
1.13 电站列车 |
1.14 其他专用车 |
1.15 出口车 |
2 主要零部件 |
2.1 转向架 |
2.2 制动装置 |
2.3 车钩缓冲装置 |
(2)长大货物车用新型四轴转向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长大货物车发展情况 |
1.3 国外长大货物车发展情况 |
1.4 国内长大货物车转向架存在的问题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新型四轴转向架结构方案论证 |
2.1 货车转向架的基本结构 |
2.2 货车转向架的作用 |
2.3 HCZ9 型转向架分析 |
2.3.1 HCZ9 型转向架主要结构 |
2.3.2 HCZ9 型转向架动力学性能 |
2.3.3 HCZ9 型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结果分析 |
2.4 HCZ10 型转向架分析 |
2.4.1 HCZ10 型转向架主要结构 |
2.4.2 HCZ10 型转向架动力学性能 |
2.4.3 HCZ10 型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结果分析 |
2.5 HCZ20 型转向架分析 |
2.5.1 HCZ20 型转向架主要结构 |
2.5.2 HCZ20 型转向架动力学性能 |
2.5.3 HCZ20 型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结果分析 |
2.6 HCZ21 型转向架分析 |
2.6.1 HCZ21 型转向架主要结构 |
2.6.2 HCZ21 型转向架动力学性能 |
2.6.3 HCZ21 型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结果分析 |
2.7 四种转向架动力学对比分析及结论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型四轴转向架设计 |
3.1 250t 凹底平车 |
3.2 新型四轴转向架总体设计 |
3.3 新型四轴转向架构架强度计算 |
3.3.1 构架模型建立 |
3.3.2 构架计算结果 |
3.3.3 构架计算结论 |
3.4 新型四轴转向架动力学仿真计算 |
3.4.1 动力学计算模型 |
3.4.2 动力学计算结果 |
3.4.3 动力学计算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型四轴转向架动力学性能试验 |
4.1 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要求 |
4.1.1 铁道车辆曲线通过性能 |
4.1.2 铁道车辆最高运行速度 |
4.2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标准 |
4.2.1 蛇行运动临界速度 |
4.2.2 轮轴横向力 |
4.2.3 脱轨系数 |
4.2.4 轮重减载率 |
4.2.5 振动加速度 |
4.3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 |
4.3.1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的目的 |
4.3.2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的内容 |
4.4 新型四轴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要求 |
4.5 动力学性能试验概况 |
4.6 动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考虑桥上反向曲线的重载列车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车桥耦合振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重载列车通过桥上反向曲线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内容 |
1.3.1 重载列车过桥上反向曲线研究现状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重载列车过桥上反向曲线的动力学分析模型 |
2.1 货车动力学模型 |
2.1.1 车辆子系统和桥梁子系统动力平衡方程与假定 |
2.1.2 C70重车模型的建立 |
2.2 轮轨相互作用模型 |
2.3 车辆离心力与外轨超高 |
2.4 车桥动力耦合方程的求解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考虑连续反向曲线的重载列车车桥动力分析 |
3.1 工程背景 |
3.2 桥梁动力学模型 |
3.3 车辆及线路参数选取 |
3.4 轨道不平顺 |
3.5 动力学性能指标 |
3.6 速度对车桥系统的动力影响分析 |
3.6.1 工况设置及各工况下车桥动力响应的计算 |
3.6.2 行车速度对车桥系统的动力影响分析 |
3.7 曲线半径对车桥系统动力影响分析 |
3.8 夹直线长度对车桥系统动力影响分析 |
3.9 超高对车桥系统动力影响分析 |
3.10 本章小结 |
4 连续反向曲线重载线路桥梁下部结构刚度研究 |
4.1 重车过桥上反向曲线对桥跨结构的影响分析 |
4.2 墩顶横向位移及加速度最大响应计算分析 |
4.3 桥梁下部结构刚度对车桥系统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ZCZ1货车三轴转向架试制试验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建国50年货车发展概况[J]. 徐荣华. 铁道车辆, 2000(03)
- [2]长大货物车用新型四轴转向架设计[D]. 栗明柱.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3)
- [3]回眸二十年 展望新世纪——2010年的中国铁路机车车辆[J]. 杨安立. 内燃机车, 1999(05)
- [4]实现我国铁路货车大型化[J]. 罗冬树. 铁道车辆, 1984(08)
- [5]考虑桥上反向曲线的重载列车动力学研究[D]. 杜以为.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6)
- [6]货车用空心车轴试制小结[J]. 齐齐哈尔车辆工厂技术服务站. 铁道车辆, 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