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油企业进入油品市场面临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姜大霖[1](2021)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煤基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基能源产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气候战略的实施,如何平衡碳减排与煤炭利用间的矛盾,将是煤基能源产业链长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碳约束条件下煤炭开采产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煤电产业面临功能定位和技术性的挑战,煤化工产业的环境负外部性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煤基能源产业低碳转型具有巨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剖析"双碳"目标下我国煤基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挖掘制约低碳发展及转型升级过程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未来煤基能源产业应谋定而后动,以现存挑战和发展趋势为导向,借助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新兴低碳清洁技术,实现整体产业链的低碳转型升级。
孙海萍,张胜军,徐立昊,门秀杰[2](2021)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油气行业低碳发展措施与路径探讨》文中提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油气行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结合行业特点和优势,在新形势下合理设定"降碳"路径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双碳"背景下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油气行业面临重大挑战。在对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的基础上,从提高用能效率、优化用能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培育负碳产业等方面,提出中国油气行业低碳发展策略,并分两个阶段初步探讨了油气行业的低碳发展路径,为中国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戴家权,彭天铎,韩冰,王利宁,臧红梅[3](2021)在《“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低碳转型路径及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交通运输需求将继续提升。现阶段中国交通运输活动以道路交通为主,用能结构"一油独大",导致交通领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持续上升,深度脱碳面临较大挑战。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电气化和生物质燃料的发展,摆脱对含碳油品的依赖是交通部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测算,中国成品油和交通用油需求将于2025年前后达峰;石油消费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水平7.6亿~7.8亿吨,2060年石油消费量降至2.8亿吨,化工原料逐步成为石油消费主要领域,化工用油占比从2020年不到20%增至2060年60%。石油行业需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加快"油品转化工品"转型步伐,加快拓展多元化综合供能服务,加快探索新能源供能服务商业模式,更好地适应交通部门用能需求的转变。
袁晴棠[4](2021)在《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加快我国石化工业转型升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世界石化工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石化工业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我国石化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
刘佩[5](2021)在《双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技术浅析》文中指出流化催化裂化(FCC)是重质原料油的主要炼制加工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催化裂化技术由原来的多产汽、柴油向多产烯烃和高品质清洁汽油方向发展,双提升管催化裂化(SFCC)工艺技术能够实现这种发展趋势,取得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双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优化操作、节能降耗和提高操作经济效益的措施,并对该工艺的技术优势进行总结。
《中国远洋海运》杂志编辑部[6](2021)在《航运圆桌 谋势应变》文中提出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给世界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严重挑战,必须危中寻机。从刚刚于北京闭幕的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到即将在上海开幕的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无不聚焦于变局下交通物流行业所面临之挑战与机遇,探寻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道。面对能源转型、航运低碳发展、贸易格局重塑、国际规则变化、技术革新等行业发展新格局,
胡迁林,胡镝[7](2021)在《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思路及科技创新重点》文中指出介绍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取得的主要成绩、目前产业发展状况、"十四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思路和目标,着重介绍了"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提出了实现科技创新目标应采取的保障措施。
曹湘洪[8](2021)在《能源转型中我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世界及我国能源低碳化转型的趋势,分析了能源低碳化转型中我国炼油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对策。一是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性慎重进行炼化一体化和油转化项目的投资决策,加快淘汰落后炼油能力。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原油高效利用的炼制技术、清洁高效汽柴油生产技术、炼油过程节能环保技术、智能化炼油厂构建技术、生物质炼制生产液体燃料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等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三是紧紧围绕绿色低碳提质增效,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认真实施已有炼油企业原油利用高效化、炼油过程绿色低碳化、产出油品高效清洁化的技术改造。四是主动应对能源低碳化转型,积极发展氢能,重视发展生物基燃料。
杨勇刚,谯培武,朱亚东,王清斌,杨文山,李崇岸,李革飞,张太龙,林运祥,邓和平[9](2021)在《荆门石化以特种油产品为核心的转型发展实践》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炼化行业国企、民企、外企之间多元化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炼油产能严重过剩。根据企业所面临的新环境,依托公司生产装置全、加工灵活性强的优势,在生产燃料油的同时,以高附加值的石化特色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主线,从管理架构、管理机制上对特种油生产、销售、研发等业务进行改革,重新架构企业的产品模式、营销模式,创新企业的赢利模式,推进公司建成百万吨级的特种油品生产基地,重塑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郑瑜瑜[10](2021)在《民营加油站便利店营销策略研究 ——以LY加油站便利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二、石油企业进入油品市场面临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油企业进入油品市场面临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煤基能源产业转型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煤基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1.1 煤炭开采产业发展现状 |
1.2 煤电产业发展现状 |
1.3 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
2“双碳”目标下煤基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面临的挑战 |
2.1 煤炭开采产业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 |
1)老矿城产业转型发展路径不清晰。 |
2)低碳转型进程中的就业人口转移和安置问题凸显。 |
2.2 煤电产业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 |
1)“存量大、机组新、效率高”的煤电机组短期难以退出。 |
2)未来煤电机组运行面临功能定位和技术性挑战。 |
3)当前电力市场改革未对煤电转型产生合理激励效应。 |
2.3 现代煤化工产业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 |
1)碳约束下煤化工产业的战略定位模糊。 |
2)碳减排政策约束减弱产业竞争力。 |
3 煤基能源产业低碳转型发展及应对策略 |
3.1 煤炭开采产业 |
1)明晰资源型城市转型思路,摆脱“资源诅咒”。 |
2)保障就业人口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和改造。 |
3.2 煤电产业 |
1)加快推动煤电低碳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 |
2)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建立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 |
3)构建多层次电价市场推进煤电机组的角色改变。 |
3.3 现代煤化工产业 |
1)明确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战略意义,进行产业合理布局。 |
2)加快CCUS技术示范应用,推进产业碳减排进程[9]。 |
4 结语 |
(2)“双碳”目标下中国油气行业低碳发展措施与路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序言 |
1 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现状 |
1.1 油气产量保持增长,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
1.2 行业总碳排放量较大,集中在产品使用环节 |
1.3 持续推动低碳发展,重点集中在节能降耗 |
2 中国油气行业发展趋势 |
2.1 油气仍将是能源供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
2.2 石油的原料属性增强,天然气成为低碳转型的重要桥梁 |
2.3 油气行业的发展面临持续提升的降碳压力 |
3 中国油气行业低碳发展措施与路径建议 |
3.1 中国油气行业低碳发展措施 |
3.1.1 努力提高用能效率 |
3.1.2 持续优化用能结构 |
3.1.3 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
3.1.4 积极培育负碳产业 |
3.2 中国油气行业低碳发展路径 |
4 结束语 |
(3)“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低碳转型路径及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交通部门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特征 |
2“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低碳转型路径 |
2.1 道路交通加速转向新能源 |
2.2 铁路运输深度减排主要依靠电气化 |
2.3 水路运输减排路径较为多元 |
2.4 民航运输低碳化主要方向是生物质燃料 |
3 交通部门低碳转型对石油需求的影响 |
3.1 交通部门用能2035年达峰,2050年后石油主导地位将丧失 |
3.2 道路交通用能需求2025年左右达峰,油品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
3.3 交通用油需求达峰使得成品油需求峰值将更早到来 |
3.4 中短期内石油消费仍将增长,从长期看,石油将回归“原料属性” |
4 思考和建议 |
4.1 加快“油转化”转型升级步伐 |
4.2 加快拓展多元化综合供能服务 |
4.3 加快新能源供能服务商业模式探索 |
(4)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加快我国石化工业转型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势 |
1.1“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推动石化工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
1.2 石油需求峰值即将来临,炼厂加速向化工转型 |
1.3 欧美部分炼厂已开始从传统炼油业务转为生产生物燃料 |
1.4 原料结构加快调整,低碳烯烃原料趋于轻质化、多元化 |
1.5 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产品结构加快调整 |
1.6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重塑石化产业价值 |
2 我国石化工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
2.1 我国石化工业发展现状 |
2.1.1 我国石化工业整体规模已跻身世界前列 |
2.1.2 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
2.1.3 装置和原料结构不断调整,产品质量持续升级 |
2.1.4 科技水平显着提升 |
2.1.5 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 |
2.1.6 绿色低碳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
2.1.7“两化”融合成效显着 |
2.2 我国石化工业存在的问题 |
2.2.1 区域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 |
2.2.2 产能结构性过剩现象比较严重 |
2.2.3 规模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
2.2.4 科技原创能力不足 |
2.2.5 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
2.2.6 产业发展面临绿色低碳的压力 |
3 我国石化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
3.1 优化布局结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
3.2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石化产业竞争力 |
3.3 优化原料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
3.4 推动炼厂向化工转型 |
3.5 推动化工企业多产高端石化产品 |
3.6 践行绿色低碳化发展理念,推动石化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
3.7 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化发展 |
4 加快我国石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
4.1 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石化项目全国统筹和总量控制 |
4.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
4.3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
4.4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
4.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石化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
4.6 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
5 结语 |
(5)双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技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1.1 催化裂化工艺技术面临的发展挑战 |
1.2 国内外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新发展 |
2 SFCC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特点和装置生产路线 |
2.1 SFCC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特点 |
2.2 SFCC催化裂化工艺路线和优势 |
3 优化SFCC装置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
3.1 原料油性质的优化 |
3.2 催化剂的选择运用 |
3.3 工艺操作条件的优化 |
3.3.1 反应温度控制 |
3.3.2 剂油比的控制 |
3.3.3 原料喷嘴的雾化效果 |
3.4 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 |
3.4.1 烟气余热能源的充分利用 |
3.4.2 充分利用分馏系统低温位热能 |
3.4.3 降低装置生焦量,降低加工损失率 |
4 SFCC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运用优势 |
4.1 装置的原料适应性强 |
4.2 适应加工高含硫原料 |
4.3 增加高附加值产品产量 |
4.4 实现“宜油则油,宜化则化”的市场策略 |
4.5 生产高品质的清洁汽油 |
5 结 论 |
(6)航运圆桌 谋势应变(论文提纲范文)
Q1 |
Q2 |
Q3 |
Q4 |
Q5 |
Q6 |
(7)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思路及科技创新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1 产业发展概况 |
2“十三五”科技创新取得的主要成就 |
2.1 突破了一批先进勘探开发技术,为我国油气稳产和保供提供了保障 |
2.2 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保持了我国现代煤化工国际领先的地位 |
2.3 创新开发了一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补“短板”和“制高点”技术,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
2.4 研发了一批先进过程强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极大地提高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
2.5 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提高了行业装备自主化水平 |
3“十四五”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
3.1 发展机遇 |
3.2 面临的挑战 |
3.2.1 外部环境挑战 |
3.2.2 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
4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
4.1 总体思路 |
4.2 发展目标 |
5 科技创新重点任务 |
5.1 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
5.1.1 新催化技术 |
5.1.2 过程强化技术 |
5.1.3 先进膜分离材料与技术 |
5.1.4 生物化工技术 |
5.1.5 先进控制与信息技术 |
5.2 开发一批补短板、强基础、建高端产品技术 |
5.2.1 油气勘探开发 |
5.2.2 石油化工 |
5.2.3 基础无机化学品 |
5.2.4 农用化学品 |
5.2.5 现代煤化工 |
5.2.6 化工新材料 |
5.2.7 橡胶加工 |
5.2.8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
5.2.9 节能环保 |
5.2.1 0 重大装备 |
5.3 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
5.4 建设一批高端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5.4.1 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组建国家级创新平台 |
5.4.2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建设行业创新平台 |
5.4.3 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6 保障措施建议 |
6.1 提高科技投入强度,促进创新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 |
6.2 加大工程转化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
6.3 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新体制、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 |
6.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
6.5 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组织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6.6 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展示化工新形象 |
(8)能源转型中我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能源低碳化转型已成为世界的大趋势 |
2 我国积极推动能源低碳化转型 |
2.1 我国能源低碳化转型成效显着 |
2.2 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表 |
3 能源转型中我国炼油企业面临的挑战 |
3.1 成品油市场将逐步萎缩 |
3.1.1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
①电动汽车(EV) |
②燃料电池汽车(FCEV) |
3.1.2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EV)减排节油 |
3.1.3 整车技术进步 |
3.1.4 未来汽车油耗 |
3.1.5 以电力为主的公共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
3.1.6 替代燃料使用量增加 |
3.1.7 我国汽柴油市场将逐步萎缩 |
3.2 石油化工产品消费增速也将趋缓并达到峰值,并在峰值后出现市场萎缩 |
3.2.1 重化工产品消费量变化规律 |
3.2.2 我国三大合成材料增长的市场空间 |
3.2.3 禁(限)塑令加速三大合成材料人均消费峰值和市场萎缩的到来 |
3.2.4 低碳烯烃、芳烃的需求也将达峰和出现峰值后的萎缩 |
3.3 车用燃油品质要从清洁向清洁高效转变 |
3.4 进一步严格的环保标准继续增加生产成本 |
3.5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炼油企业将面临巨大减少碳排放压力 |
4 能源转型中我国炼油企业应对挑战的主要对策 |
4.1 研究市场变化,理性慎重进行炼化一体化和油转化项目的投资决策 |
4.2 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大投入,大力推进炼油技术创新 |
4.2.1 加强基础研究,争取重大技术突破 |
4.2.2 凝练主要课题,持续推进炼油技术进步 |
①更清洁高效油品生产技术 |
②炼油过程“三废”资源化利用及深度处理技术 |
③炼油过程减少碳排放技术 |
④原油资源高效加工利用技术 |
⑤炼油厂智能化技术 |
4.2.3 与炼油链接的新能源技术 |
①氢能技术 |
②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用高性能碳材料技术 |
③生物基液体燃料生产技术 |
4.2.4 炼油过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 |
①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
②二氧化碳利用技术 |
4.3 围绕绿色低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实施炼油企业的技术改造 |
4.4 主动应对能源低碳化转型,积极发展氢能,重视发展生物基燃料 |
4.4.1 积极发展氢能 |
4.4.2 重视发展生物基燃料 |
5 结束语 |
(9)荆门石化以特种油产品为核心的转型发展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 |
二、管理内涵 |
1.产销研用,快速响应 |
2.效益优先,价值引领 |
3.先行先试,创新驱动 |
4.动能转换,转型发展 |
三、主要措施 |
(一)优化管理架构 |
1. 组建计划经营部和特油部。 |
2. 实行特油部经营层“去行政化”。 |
(二)实行“两个转变”“三个突出”的一体化管理 |
1. 突出市场配置资源,强化特油部经营主体责任。 |
2. 突出“做精做特做优做大”特色目标,提升特色品盈利能力。 |
3. 突出创新驱动。 |
(三)构建管理与技术双轮驱动的生产经营新格局 |
1. 产销研用快速响应。 |
2. 计划管理“特种油优先”。 |
3. 生产组织全程支持。 |
(四)建立“价值创造、市场为先、客户至上”营销体系 |
1. 明确销售研发团队5个新定位。 |
2. 定制化生产稳客户。 |
3. 精准服务,提升客户忠诚度。 |
4. 公铁联运,疫情中保产品顺利出厂。 |
(五)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的新产品开发策略 |
5效应。'>1.“五维融合”,有效整合特种油产业链各环节资源,产生1+1+1+1+1>5效应。 |
2. 依托中石化科研单位,全方位合作研发新产品。 |
3. 和产品下游企业强强联合,加速新产品开发、市场化进程。 |
(六)项目建设,技术保障,强化做特做优“硬”支撑 |
1. 实施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企业特色发展。 |
2. 实行技改技措自主立项管理,提升特油部创效能力。 |
(七)先行先试,探索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市场化薪酬机制改革 |
1. 建立“利润中心”考核模式。 |
2. 建立“能增能减”分配机制。 |
3. 实施月度奖金兑现动态管理。 |
4. 建立市场化薪酬分配制度。 |
四、实施效果 |
1.经济效益 |
2.社会效益 |
五、探讨 |
四、石油企业进入油品市场面临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煤基能源产业转型发展[J]. 张涛,姜大霖. 煤炭经济研究, 2021(10)
- [2]“双碳”目标下中国油气行业低碳发展措施与路径探讨[J]. 孙海萍,张胜军,徐立昊,门秀杰. 油气与新能源, 2021(06)
- [3]“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低碳转型路径及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研究[J]. 戴家权,彭天铎,韩冰,王利宁,臧红梅. 国际石油经济, 2021(12)
- [4]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加快我国石化工业转型升级[J]. 袁晴棠. 当代石油石化, 2021(11)
- [5]双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技术浅析[J]. 刘佩. 广州化工, 2021(21)
- [6]航运圆桌 谋势应变[J]. 《中国远洋海运》杂志编辑部. 中国远洋海运, 2021(11)
- [7]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思路及科技创新重点[J]. 胡迁林,胡镝. 世界农药, 2021(10)
- [8]能源转型中我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曹湘洪.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1(10)
- [9]荆门石化以特种油产品为核心的转型发展实践[J]. 杨勇刚,谯培武,朱亚东,王清斌,杨文山,李崇岸,李革飞,张太龙,林运祥,邓和平. 国企管理, 2021(16)
- [10]民营加油站便利店营销策略研究 ——以LY加油站便利店为例[D]. 郑瑜瑜. 青岛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