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管和扩管器的起爆特性

雷管和扩管器的起爆特性

一、雷管和扩爆药的引爆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马坤,陈亚红,陈洁,曾丹,张树海,苟瑞君[1](2021)在《建筑物对爆炸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文中提出爆炸地震波传播会受环境介质等因素的影响,从厂房防护和炸药储存安全距离方面考虑,了解建筑物对爆炸地震波传播造成的影响很有必要。通过建立钢筋混凝土厂房模型,在模型外部及内部进行爆炸试验并测得相应的地震波信号,对其峰值速度拟合以及采用小波包变换的分析方法,研究建筑结构对地震波传播峰值速度和振动频率的影响。由于建筑结构的存在,改变了地震波传播的环境介质,使其峰值速度产生了较大的衰减,频率中高频成分所含能量减少。研究补充了建筑结构对爆炸地震波传播造成的影响,为炸药生产厂房及储存仓库安全距离的判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马坤[2](2021)在《地表爆炸地震波测试与传播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炸药爆炸技术在给各行业领域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所产生的一系列危害尤其是爆炸地震效应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较多研究集中在岩土中爆炸所诱发的地震波,然而发生意外爆炸事故灾害时多为地表爆炸,因此,研究分析地表爆炸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及衰减规律是对爆炸地震效应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进而为安全防护及工程应用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本文通过修建建筑物模型,进行了不同药量、不同起爆条件的地表爆炸试验,利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字信号处理等多种方法对地表爆炸地震波的测试以及传播规律做了充分的研究与讨论。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针对爆炸地震波的类型、波动方程以及传播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分析,明确了地震波不同种类波的特征和传播规律,即体波波速快、振幅小、周期短;面波波速慢、振幅大、周期长,二者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逐渐分离,地表爆炸大部分能量集中在面波。并且通过对地震波的演化分析,认为地表爆炸时由于表土层为非弹性介质,使得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存在频散现象。另外,对比天然地震与爆炸地震,表明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爆炸地震波的振动频率更高,所携带能量较少且作用时间更短。(2)通过对爆炸振动测试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完成了对不同起爆条件与起爆药量的地表爆炸地震波信号监测。同时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表爆炸地震波的波形特征,并对相关波形参数进行计算后表明地震波在沙土环境介质中传播时,其波速与波长远小于天然地震波,且垂向振幅最大、切向振幅最小。对地震波峰值速度进行经验公式拟合后得到与环境介质有关的衰减系数K与α的值分别为148和1.51,且在有建筑物情况下起爆时,地震波振幅-比距离散点均落在无建筑物起爆地震波振幅拟合曲线下方,表明建筑物的存在会引起地震波发生反射、折射及散射等现象,从而使传播振幅衰减更快。(3)通过对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包变换方法的理论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程,实现了对爆炸地震波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小波包分析。傅里叶频谱显示在爆炸振动近区地震波优势频率在0~30 Hz,中心频率约为20 Hz;爆炸振动远区优势频率在20~40 Hz,中心频率约为30 Hz。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由于散射效应以及体波和面波波速的不同会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分离,导致地震波优势频率带发生分裂。通过小波包分析得到地震波在不同频带上的能量分布情况,其能量分布多集中在0~31.250 Hz,46.875~62.500 Hz频带范围内。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无建筑起爆情况下地震波在46.875~62.500 Hz频带上的能量有所增加。地表爆炸地震波传播经过建筑物时,建筑结构会吸收较多中高频分量的能量,使地震波传播以低频成分为主。

刘峻豪[3](2020)在《钨钾合金射流成型及侵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聚能装药战斗部中药型罩用钨钾合金材料,利用万能电子试验机和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对钨钾合金材料动静态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利用LS-DYNA有限元仿真计算以及脉冲X光摄影试验对钨钾合金材料药型罩进行试验验证,研究了钨钾合金材料应用于聚能装药药型罩中的可行性。首先利用现有的纯钨材料以及掺杂钾元素进行改性的钨合金,利用万能电子试验机和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进行了动静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并比较了两种材料在准静态以及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利用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的关键参数对两种材料进行参数拟合。其次利用现有的射流成型理论对钨钾合金药型罩射流成型过程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并且建立了药型罩材料为钨钾合金的聚能装药战斗部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射流的成型过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一致性较好。然后利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对药型罩结构参数和装药结构参数对射流的成型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药型罩结构参数及装药结构参数对钨钾合金药型罩形成的射流的侵彻威力的影响,并利用正交优化方法优化出了一个适合钨钾合金材料的药型罩与装药结构的组合。最后通过脉冲X光摄影试验,对药型罩材料为钨钾合金的聚能装药战斗部射流成型过程进行了试验验证,验证了钨钾合金材料应用于聚能装药药型罩上的可行性,并根据拍摄到的毁伤元形态与数值模拟的毁伤元形态的对比,验证了拟合得到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关键参数的准确性。

高一隆[4](2020)在《某冲击片雷管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冲击片雷管属于第三代火工品,是一种可靠性、安全性较高的雷管,其抗杂散电流、防射频、抗静电等能力较强,在国外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武器系统中。本文在型号配套研制的背景下,根据技术要求,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冲击片雷管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根据外形尺寸要求,对冲击片雷管的详细结构进行了设计,并阐述了冲击片雷管的作用原理。(2)经过试验对比,确定了飞片、金属桥箔、加速膛相关参数。其中,通过对不同厚度(12.5μm、25.0μm、37.5μm、50.0μm)飞片进行测速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飞片厚度越薄,其速度越高。但是12.5μm厚度的飞片在运动过程中其形状会发生破碎,因此最终飞片的厚度选用25.0μm,而且该飞片的最大速度的位移是0.45 mm,所以加速膛的厚度确定为0.45μm;通过对不同桥箔尺寸(0.20 mm×0.20 mm、0.23 mm×0.23 mm、0.26 mm×0.26 mm)驱动飞片速度的能力进行试验发现:桥箔桥区尺寸越小,其所驱动飞片的运动速度可以达到最大,因此确定了桥箔尺寸为0.20 mm×0.20 mm,同时也确定了加速膛中心孔的直径为0.35 mm;通过研究不同桥箔厚度(3.5μm、4μm、4.5μm、5μm)对其电爆性能和驱动飞片速度的影响,可知:在充电电压为2.2 kV的情况下,桥箔厚度为3.5μm、4.0μm的能量利用率最高,但是3.5μm厚度的桥箔不能提供足够多的等离子体导致飞片的最大速度较低,因此桥箔的厚度确定为4μm。(3)将上述确定参数的零件装配成为冲击片雷管,按照火工品的相关测试方法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及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冲击片雷管的平均作用时间为1.95631μs,其输出威力在钢块上的平均凹痕深度为0.69 mm,环境适应性试验均合格,满足防射频能力,同时也满足不少于10年的寿命和在置信水平为0.90的前提下可靠度不小于0.99的设计要求,本文所设计的冲击片雷管满足型号配套研制的技术要求。

邹显楠[5](2020)在《引信用MEMS安全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MEMS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引信中具有十分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加快我国MEMS引信的实用化进程,本文设计了一种集成MEMS安保机构、控制电路、微小型传爆序列于一体的引信用MEMS安全系统。论文设计了一种MEMS安保机构,应用优化设计确定了MEMS安保机构中弹性器件的设计流程,应用ADAMS软件对MEMS安保机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计算,应用ANSYS软件对安保机构的切断销仿真计算。论文研究了不同MEMS弹簧的形状对弹簧刚度,位移量等特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S型微面弹簧的机械性能。应用梁的纯弯曲理论,推导出S型弹簧的应力计算公式,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仿真,搭建微弹簧刚度测试平台,对S型微面弹簧进行刚度和应力的测试,对比理论公式、ANSYS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应力计算公式和仿真及试验相对应,公式推导合理正确。微面弹簧的设计参数中线宽B对弹簧的刚度影响最大,间隙D和悬臂梁长度L对弹簧的位移量影响最大。应用Matlab软件,结合尺寸空间要求,可对微面弹簧的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了MEMS安全系统的传爆序列,并对火药和火工品进行选型;设计了安全系统的控制电路和安全系统的壳体,通过实验验证可知集成方案有效可行。

方涛[6](2019)在《杆条/破片双模毁伤元可调战斗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目标打击能力是导弹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多模战斗部可根据目标信息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打击模式,是实现多目标打击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爆轰波叠加效应的杆条/破片双模战斗部,可以产生杆条和破片两种毁伤元,同时具备打击飞机和导弹两类目标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杆条/破片双模战斗部的总体结构和毁伤元形成机制,然后针对爆轰波非对称碰撞下叠加效应、杆条断裂机制与影响因素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模块对双模战斗部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破片毁伤元形成率和杆条毁伤元完整率分别达到90%和83%。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理论计算表明,爆轰波发生马赫发射时,叠加压力可达初始爆轰压力的两倍以上。非对称碰撞条件下,碰撞位置偏离起爆点对称线的距离与起爆时间间隔近似满足线性关系。(2)杆条断裂行为主要受到爆轰波整形器厚度、材料和辅助装药间距的影响。爆轰波整形器厚度超过10 mm时,爆轰波开始产生预期叠加效果;辅助装药间距越大,叠加压力越大;整形器材料密度越大、声速越低,对爆轰波的延迟和衰减效果越明显。(3)双模战斗部的内层主装药半径与外层主装药厚度之比大于或等于1.4,辅助装药间距与外层主装药厚度之比等于1.0,爆轰波整形器厚度为20 mm时,破片形成率和杆条完整率分别达到90%和83%,破片毁伤元和杆条毁伤元初速分别超过1850 m/s和1600 m/s。

黄求安,席静,肖勇,李瑶瑶,程林[7](2019)在《基于常规弹药生产设计安全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常规弹药生产特点,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常规弹药的设计安全技术进行分析,着重对不敏感弹药的设计安全技术、引信的设计安全技术和战斗部的设计安全技术等3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出我国常规弹药设计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对我国常规弹药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参考意义。

徐敬博[8](2019)在《舱室内爆载荷作用下结构动态响应相似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舰船结构舱内爆炸缩比模型试验是揭示结构响应特性和毁伤机理的重要手段,在舰船抗爆结构设计和抗爆能力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这类模型试验涉及爆炸载荷的相似和结构动态响应的相似,适用的相似准则是指导试验设计和实际结构响应的预报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相似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推导、试验研究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舱室内爆载荷作用下板和加筋板结构动态响应的相似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相似理论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参数和基本量纲,基于π定理并采用量纲分析法推导了舱内爆炸载荷相似准则和该载荷作用下加筋板结构的动态响应相似准则。推导出的舱内爆炸载荷相似准则表明对于几何相似的模型与原型舱室,在炸药和舱内气体初始状态相同的情况下,模型与原型药量按照几何缩比系数的立方缩比,时间按照几何系数缩比,对应时刻的压力相等。结构响应相似准则表明,原型与模型结构满足几何相似时,不考虑材料的应变率效应造成的畸变,模型与原型的时间相似系数为几何缩比系数,模型与结构的位移响应相似系数为几何缩比系数,速度的换算系数为1,加速度的相似换算系数为几何缩比系数的倒数。(2)根据推导的相似准则设计并开展了加筋板和光板在舱内爆炸载荷下的原型和缩比模型动态响应的试验研究,发现原型和缩比模型对应工况的冲击波及准静态压力载荷符合舱内爆炸冲击载荷相似准则所确定的相似关系;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结构试件动态响应的历程数据进行了记录,模型与原型的位移响应历程不满足本文所推导的相似关系,本文后续开展了进一步的分析。(3)爆轰产物燃烧释放的能量对舱内爆炸载荷的增强效应明显,通过试验对比了TNT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中的舱内爆炸压力载荷,发现较小药量容积比下TNT在空气氛围中的后燃烧能量对准静态压力的影响约为爆轰能量的2倍;而随着药量容积比的增加,爆轰产物燃烧释放的能量对舱内爆炸准静态压力的贡献比重逐渐减小。为了准确计算舱内爆炸载荷,本文提出一种考虑TNT后燃烧能量的载荷计算方法,并通过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载荷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同时采用考虑爆轰产物燃烧增强效应的舱内爆炸载荷开展了其作用下结构响应的数值计算,并与试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仿真方法在计算舱内爆炸载荷作用下结构动态响应的可靠性和精度。(4)采用已验证的计算方法分别开展了原型和缩比模型试验工况的数值计算,并对结构响应相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边界约束对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显着,是产生位移响应历程不相似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分析边界畸变的影响,开展了固支边界约束条件下不同比例试件动态响应的数值实验,验证了本文推导的结构响应相似准则的正确性。

张克钒[9](2018)在《多点起爆下平板/球缺结构断裂机制及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未来战场要求武器系统能够适应信息化、精确化、多功能化的趋势,对多模可调战斗部的需求日渐增强,作为其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破片毁伤元的成型研究一直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利用多点起爆所产生的爆轰波叠加效应形成多破片是具有较强实用特点和研究前景的可靠方式,但由于爆轰波传播过程的复杂性,该方式的相关研究仍缺乏一定的体系性。针对多点起爆下爆轰波叠加效应的相关研究整体性不足的问题,本文以金属平板、球缺结构为效应靶,利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对爆轰波的相互作用过程、叠加波后压力及影响叠加效果的因素的问题进行了体系性研究,为爆轰波叠加及其效应在新型毁伤元可调战斗部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针对多点起爆的爆轰波增强效应问题,结合爆轰波斜入射理论,通过LS-DYNA软件对不同起爆点高度、间距等情况下的爆轰波增强倍数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了波后压力增强倍数与起爆点高度、起爆点间距之间的函数关系。(2)针对两点起爆情况下平板结构的断裂问题,结合冲击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平板受力的分析模型,并提出了平板的断裂破坏判据,对三种材料(钢、铝、铜)和三种厚度(3 mm、4 mm、5 mm)的平板在两点起爆下的断裂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若受力区速度大于临界破坏速度,金属板发生断裂;同种材料时,平板厚度越小越容易发生断裂;同种厚度时,铝板更易发生断裂。(3)针对多点起爆情况下平板结构的断裂问题,建立了爆轰波碰撞时双波点和三波点的分析模型,考察了炸药类型、高度、起爆点间距及平板材料对断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爆轰波叠加处压力明显高于双爆轰波叠加处压力;起爆点间距和起爆高度之比介于5/6和6/5之间时,形成的多破片形状更规则,边缘更整齐。(4)针对球缺结构在多点起爆下的断裂问题,建立了球缺结构在爆轰波叠加条件下的仿真模型,考察了起爆模式、炸药类型对断裂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曲面起爆所形成的局部高压区域更集中,对球缺结构的切割效果更好。

王庆[10](2018)在《舱室内爆下冲击波—破片耦合作用损伤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半穿甲反舰导弹是大型舰船的主要威胁武器。半穿甲反舰导弹战斗部舱内爆炸时,爆炸冲击波和高速破片群是重要毁伤载荷,舱内爆炸冲击波-破片耦合损伤作用有着特殊的作用机理。本文运用经验计算、数值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舱内爆炸冲击波-破片耦合损伤作用损伤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依据空中爆炸冲击波和破片载荷的特性,结合冲击波波阵面速度与距离的关系式和破片在空气中的运动方程,给出了以反舰导弹战斗部为例的冲击波和破片的临界爆距计算方法,揭示了冲击波-破片耦合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得到了四种典型战斗部的临界爆距的理论计算值。通过设计的舱室模型,对四种箱盖结构,开展了探究舱内爆炸冲击波破坏模式的原理实验,分析了箱盖结构空爆损伤和内爆损伤的差异,明确了连接方式对抗内爆性能的影响,并为后续数值仿真和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开展了基于舱室模型的内爆冲击波-破片耦合损伤作用的实验,利用无孔板、偏置孔板和均匀空板三种目标板,实验模拟破片先到的情况下冲击波-破片耦合损伤作用,采用了两种爆距对三种目标板进行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冲击波-破片耦合损伤作用比冲击波单独时损伤效能更高;预制孔板破坏模式有接近花瓣撕裂和临界拉伸撕裂两种;舱内爆炸冲击波在舱室模型内部会产生反射和汇聚,平壁面、两壁面和三壁面处的反射峰值超压首次波峰不同,首次波峰和爆距没有直接关系,远爆距时汇聚冲击波峰值超压仍然较高。等爆距情况下,目标板强度弱化对变形挠度的增益,大于预制孔泄爆的影响;不等爆距的情况下,目标板存在远端损伤放大效应。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该实验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呈现了良好的一致性。

二、雷管和扩爆药的引爆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管和扩爆药的引爆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物对爆炸地震波传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概况
2 爆炸地震波信号分析
    2.1 爆炸地震波峰值速度变化规律
    2.2 爆炸地震波频率分析
3 结论

(2)地表爆炸地震波测试与传播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爆炸地震波特性及传播规律研究
        1.2.2 爆炸地震波信号频谱分析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爆炸地震波的种类及特性研究
    2.1 爆炸地震波的类型及波动方程
        2.1.1 体波和面波
        2.1.2 地震波的波动方程
    2.2 爆炸地震波的特性
        2.2.1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2.2.2 爆炸地震波的基本特征
        2.2.3 地震波的演化分析
    2.3 天然地震与爆炸地震
        2.3.1 天然地震与爆炸地震的联系
        2.3.2 天然地震与爆炸地震的区别
    2.4 本章小结
3 地表爆炸地震波测试及衰减规律研究
    3.1 试验概况
    3.2 爆炸振动测试与分析研究
        3.2.1 爆炸振动测试原理
        3.2.2 测振仪与传感器的安装
        3.2.3 测点布置
        3.2.4 测振仪参数设置
    3.3 爆炸振动衰减规律研究
        3.3.1 测试结果及分析
        3.3.2 波形参数计算
        3.3.3 地震波振动幅值衰减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爆炸地震波信号的频谱分析
    4.1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地震波信号频谱分析
        4.1.1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理论
        4.1.2 爆炸振动的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
        4.1.3 傅里叶变换的优势与不足
    4.2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地震波信号能量分析
        4.2.1 小波变换理论原理
        4.2.2 小波包变换理论原理
        4.2.3 振动信号各频带的能量表征
        4.2.4 地震波信号频带能量特征的小波包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钨钾合金射流成型及侵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破甲战斗部发展
    1.3 霍普金森压杆试验技术
        1.3.1 霍普金森试验技术的发展
        1.3.2 霍普金森试验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新材料药型罩的研究进展
        1.4.1 纯金属药型罩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1.4.2 合金药型罩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1.5 本文主要工作
2.钨钾合金力学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钨钾合金力学性能试验
        2.2.1 准静态压缩试验原理
        2.2.2 霍普金森试验原理
        2.2.3 试验方案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试验数据处理
        2.3.2 试验结果分析
    2.4 纯钨及钨钾合金Johnson-Cook本构关键参数拟合
    2.5 本章小结
3.钨钾合金药型罩射流成型研究
    3.1 引言
    3.2 射流成型过程理论分析
        3.2.1 定常理论
        3.2.2 准定常理论
        3.2.3 射流成型参数理论计算
    3.3 钨钾合金药型罩射流成型仿真研究
        3.3.1 LS-DYNA简介
        3.3.2 仿真中使用的材料模型
        3.3.3 仿真模型及计算结果
        3.3.4 影响钨钾合金药型罩形成射流成型因素研究
    3.4 本章小结
4.成型装药威力影响因素研究及装药结构优化
    4.1 引言
    4.2 射流侵彻靶板过程理论分析
    4.3 药型罩结构及装药结构对射流侵彻威力影响
        4.3.1 药型罩结构参数对射流侵彻威力的影响
        4.3.2 装药结构对射流侵彻威力的影响
    4.4 钨钾合金破甲战斗部正交优化
    4.5 钨钾合金射流侵彻研究
    4.6 本章小结
5.钨钾合金药型罩射流成型试验验证
    5.1 引言
    5.2 试验中使用的药型罩
    5.3 试验方案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钨钾合金药型罩射流成型脉冲X光摄影试验结果
        5.4.2 钨钾合金药型罩射流侵彻试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某冲击片雷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理论背景
    2.1 桥箔电爆性能的理论背景
        2.1.1 小体积快速充电技术仿真和分析
        2.1.2 高压起爆电路仿真与分析
    2.2 飞片速度计算理论
        2.2.1 电格尼理论
        2.2.2 动力学理论
        2.2.3 一维流体力学理论
    2.3 冲击片雷管作用时间的计算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冲击片雷管结构设计
    3.1 冲击片雷管结构及工作原理
        3.1.1 冲击片雷管的结构
        3.1.2 冲击片雷管的工作原理
    3.2 管壳、起爆装药壳体、输出装药壳体设计
    3.3 基板、桥箔一体化设计
        3.3.1 基板材料的确定
        3.3.2 桥箔形状的设计
    3.4 飞片材料的确定
    3.5 加速膛设计
        3.5.1 加速膛材料
        3.5.2 加速膛厚度
        3.5.3 加速膛中心孔直径
    3.6 装药的选择及装药密度的确定
    3.7 本章小结
4 冲击片雷管零件关键参数设计研究
    4.1 飞片关键参数的设计研究
        4.1.1 试验方法及内容
        4.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桥箔关键参数的设计研究
        4.2.1 桥箔制备关键工艺简介
        4.2.2 桥区尺寸的设计
        4.2.3 桥箔厚度对其电爆性能和驱动飞片速度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冲击片雷管的性能测试及可靠性评估
    5.1 冲击片雷管性能试验
        5.1.1 50%发火电压测试
        5.1.2 500V/0.2μF不发火试验
        5.1.3 2200V/0.2μF发火试验
        5.1.4 静电试验
    5.2 冲击片雷管作用时间的计算与测试
        5.2.1 冲击片雷管作用时间计算
        5.2.2 冲击片雷管作用时间测试
    5.3 冲击片雷管输出威力试验
        5.3.1 钢凹值计算
        5.3.2 钢凹值测试
    5.4 冲击片雷管环境试验
        5.4.1 环境适应性试验
        5.4.2 射频试验
    5.5 冲击片雷管寿命试验
    5.6 冲击片雷管发火可靠性试验
    5.7 冲击片雷管在传爆序列中的起爆验证试验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引信用MEMS安全系统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MEMS引信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内容
第2章 MEMS安保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2.1 工作环境的确定
    2.2 MEMS安保机构设计方案
    2.3 后坐保险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2.3.1 闭锁机构结构的确定
        2.3.2 闭锁机构的力学特性分析
        2.3.3 微弹簧刚度的确定
        2.3.4 微弹簧结构的确定
    2.4 隔爆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2.4.1 隔爆机构结构的确定
        2.4.2 转销的仿真分析
        2.4.3 隔爆板的仿真分析
        2.4.4 切断销的仿真分析
        2.4.5 弹片的仿真分析
    2.5 MEMS安保机构的制作
        2.5.1 MEMS制造工艺介绍
        2.5.2 安保机构的制作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MEMS平面微弹簧的性能分析
    3.1 平面微弹簧的选择
    3.2 平面微弹簧的应力分析
        3.2.1 微弹簧的受力分析
        3.2.2 微弹簧的应力公式
        3.2.3 微弹簧的应力仿真分析
        3.2.4 微弹簧的实验验证
    3.3 结构参数对微弹簧性能的影响
        3.3.1 微弹簧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3.2 线宽对微弹簧性能的影响
        3.3.3 间隙对微弹簧性能的影响
        3.3.4 直梁长度对微弹簧性能的影响
        3.3.5 厚度对微弹簧性能的影响
        3.3.6 载荷对微弹簧性能的影响
        3.3.7 灵敏度分析
    3.4 微弹簧的设计流程规划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MEMS安全系统的集成
    4.1 .MEMS安全系统集成方案
    4.2 集成壳体结构设计
        4.2.1 内壳体结构
        4.2.2 外壳体结构
        4.2.3 壳体的仿真分析
    4.3 微小型传爆序列设计
        4.3.1 微小传爆序列
        4.3.2 结构设计
    4.4 控制电路设计
        4.4.1 功能描述
        4.4.2 接口关系
        4.4.3 工作时序
        4.4.4 电路系统总体方案
    4.5 安全控制电路试验
        4.5.1 .开发环境简介
        4.5.2 ARM器件选用
    4.6 MEMS集成系统试验
        4.6.1 原理样机
        4.6.2 发射模拟试验
        4.6.3 跌落模拟试验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杆条/破片双模毁伤元可调战斗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多模战斗部技术研究现状
        1.2.2 爆轰波叠加效应研究现状
        1.2.3 金属杆、梁动态响应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杆条/破片双模毁伤元形成机制分析
    2.1 双模战斗部总体设计
        2.1.1 双模战斗部结构设计
        2.1.2 杆条毁伤元形成原理
        2.1.3 破片毁伤元形成原理
    2.2 双模毁伤元形成过程分析
        2.2.1 双模战斗部计算模型
        2.2.2 杆条毁伤元形成过程分析
        2.2.3 破片毁伤元形成过程分析
    2.3 双模战斗部关键技术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爆轰波非对称碰撞下叠加效应研究
    3.1 爆轰波非对称碰撞的理论分析模型
        3.1.1 爆轰波非对称碰撞下碰撞位置分析
        3.1.2 爆轰波非对称碰撞下叠加压力分析
    3.2 爆轰波非对称碰撞下叠加效应试验研究
        3.2.1 试验装置及试验工况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爆轰波非对称碰撞下叠加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3.3.1 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
        3.3.2 爆轰波对称碰撞下叠加效应分析
        3.3.3 爆轰波非对称碰撞下叠加效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杆条断裂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杆条断裂机制分析模型
        4.1.1 爆轰波控制
        4.1.2 杆条运动方程
        4.1.3 杆条断裂准则
    4.2 双模毁伤元切换试验
        4.2.1 试验布置
        4.2.2 试验结果分析
    4.3 爆轰波传播过程数值模拟
        4.3.1 计算模型
        4.3.2 爆轰波传播过程分析
        4.3.3 爆轰波叠加压力分析
    4.4 杆条断裂影响因素分析
        4.4.1 整形器厚度
        4.4.2 辅助装药间距
        4.4.3 整形器材料参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模战斗部结构优化方法及应用
    5.1 双模战斗部结构优化方法
        5.1.1 优化目标
        5.1.2 设计变量
        5.1.3 优化方法
    5.2 关键设计变量优化
        5.2.1 毁伤元切换效率优化
        5.2.2 杆条毁伤元初速优化
    5.3 双模战斗部优化结果分析
        5.3.1 双模战斗部最优结构
        5.3.2 杆条毁伤元模式分析
        5.3.3 破片毁伤元模式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本文主要创新点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舱室内爆载荷作用下结构动态响应相似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舱室内爆研究现状
        1.2.2 结构动态响应研究现状
    1.3 舱室内爆冲击载荷下结构缩比模型试验存在的难点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舱室内爆载荷下结构动态响应相似研究
    2.1 引言
    2.2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2.3 舱室内爆炸冲击波特性
        2.3.1 爆轰波的CJ理论
        2.3.2 空气冲击波的形成与传播
        2.3.3 舱室内爆冲击波的反射
        2.3.4 爆轰产物的JWL状态方程
        2.3.5 密闭空间中TNT的后燃烧效应
    2.4 舱室内爆冲击载荷相似准则
    2.5 结构在舱室内爆载荷下动态响应相似准则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舱室内爆载荷下结构动态响应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舰船舱室内爆试验
        3.2.1 内爆试验装置
        3.2.2 试件设计
        3.2.3 试件的材料与编号
        3.2.4 试验数据测试采集
        3.2.5 试验工况
    3.3 试验结果
        3.3.1 舱内爆炸压力试验结果
        3.3.2 试件变形过程分析
        3.3.3 舱内爆炸结构响应试验结果
        3.3.4 试件中心点应变及应变率
    3.4 试验结果的相似分析
        3.4.1 舱内爆炸压力的相似分析
        3.4.2 结构动态响应相似分析
        3.4.3 试验中畸变因素初步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舱内爆炸载荷下结构动态响应数值计算
    4.1 引言
    4.2 空气域网格密度的选取
    4.3 考虑TNT后燃烧效应的舱内爆炸载荷仿真方法
        4.3.1 试验设置
        4.3.2 数值计算模型
        4.3.3 材料模型
        4.3.4 后燃烧能量的加入
        4.3.5 压力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
    4.4 舱内爆炸试验工况的数值仿真
        4.4.1 数值计算模型
        4.4.2 材料模型
        4.4.3 雷管能量的计入
        4.4.4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舱室内爆载荷下结构动态响应试验畸变因素研究
    5.1 引言
    5.2 数值方法探究畸变因素
        5.2.1 厚度变化的影响
        5.2.2 屈服应力的影响
        5.2.3 边界约束影响的探讨
    5.3 固支边界条件下结构响应相似准则仿真验证
        5.3.1 数值模型
        5.3.2 工况设置
        5.3.3 仿真结果与相似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和论文发表情况

(9)多点起爆下平板/球缺结构断裂机制及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爆轰波叠加作用、效应研究现状
        1.2.2 板、梁结构在接触爆炸下的断裂研究现状
        1.2.3 提高EFP性能及多点起爆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爆轰波叠加规律研究
    2.1 爆轰波叠加规律试验
        2.1.1 试验装置
        2.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2 爆轰波碰撞理论模型
    2.3 爆轰波碰撞规律仿真研究
        2.3.1 爆轰波在无限长炸药中的相互作用
        2.3.1.1 有限元模型
        2.3.1.2 压力变化
        2.3.2 爆轰波在有端面炸药中的相互作用
        2.3.2.1 有限元模型
        2.3.2.2 爆轰波传播过程分析
        2.3.2.3 计算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板结构在两点起爆下的断裂模型研究
    3.1 金属板在两点起爆下的断裂理论模型
        3.1.1 微元选取
        3.1.2 理论分析
    3.2 金属板在两点起爆下断裂的仿真分析
        3.2.1 有限元模型
        3.2.2 爆轰波传播过程分析及网格选取
        3.2.3 仿真结果分析
    3.3 两点起爆下金属板的断裂试验
        3.3.1 试验装置
        3.3.2 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板结构在多点起爆下断裂特性研究
    4.1 两点起爆与多点起爆的机制分析
        4.1.1 两点起爆与三点起爆
        4.1.2 双波点和三波点的仿真分析
    4.2 平板结构在多点起爆下断裂的数值模拟
        4.2.1 有限元模型
        4.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2.2.1 机理及过程分析
        4.2.2.2 炸药高度对切割效果的影响
        4.2.2.3 起爆点间距对切割效果的影响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试验装置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影响因素分析
        4.4.1 炸药高度
        4.4.2 炸药种类
        4.4.3 起爆点间距
        4.4.4 材料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球缺结构在多点起爆下断裂特性研究
    5.1 爆轰波汇聚增强效应分析模型
        5.1.1 有限元模型
        5.1.2 爆轰波传播过程分析
    5.2 起爆模式对切割效果的影响
        5.2.1 压力峰值变化
        5.2.2 破片形状及速度
    5.3 炸药类型对切割效果的影响
        5.3.1 破片形状
        5.3.2 破片速度峰值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舱室内爆下冲击波—破片耦合作用损伤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半穿甲反舰导弹对舰船的威胁
        1.1.2 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由场中冲击波-破片耦合作用下舱室损伤评估
        1.2.2 舱内爆炸冲击波-破片耦合作用下舱室损伤评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反舰导弹穿舱内爆载荷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舰船典型舷侧结构特征
    2.3 反舰导弹战斗部爆炸载荷分析
        2.3.1 反舰导弹发展及战备概况
        2.3.2 冲击波载荷特性分析
        2.3.3 战斗部TNT当量换算和动爆影响
        2.3.4 破片载荷特性分析
        2.3.5 准静态压力特性分析
    2.4 冲击波-破片耦合作用时序和临界爆距
        2.4.1 冲击波-破片的作用时序分析
        2.4.2 舱内爆炸冲击波-破片耦合作用下损伤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舱室模型内爆冲击波破坏模式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舱室模型简介
    3.3 箱盖结构简介
    3.4 舱室模型内爆实验
    3.5 内爆冲击波实验结果及破坏模式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舱室模型内爆冲击波-破片耦合作用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目标靶板设计方法论证
        4.2.1 压力及等效距离计算
        4.2.2 破片单位面积分布密度计算
        4.2.3 预制孔方案
    4.3 舱内爆炸冲击波-破片耦合作用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传感器选择
        4.3.2 装药及壁面超压传感器布置
        4.3.3 等爆距舱内爆炸冲-破耦合作用实验结果及分析
        4.3.4 不等爆距舱内爆炸冲-破耦合作用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舱内爆炸冲击波-破片耦合作用仿真分析
        4.4.1 AUTODYN软件简介
        4.4.2 计算模型构建
        4.4.3 等爆距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4.4.4 不等爆距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内容与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雷管和扩爆药的引爆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物对爆炸地震波传播的影响[J]. 马坤,陈亚红,陈洁,曾丹,张树海,苟瑞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23)
  • [2]地表爆炸地震波测试与传播规律研究[D]. 马坤. 中北大学, 2021(09)
  • [3]钨钾合金射流成型及侵彻研究[D]. 刘峻豪.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4]某冲击片雷管设计研究[D]. 高一隆. 中北大学, 2020(10)
  • [5]引信用MEMS安全系统集成技术研究[D]. 邹显楠.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6]杆条/破片双模毁伤元可调战斗部关键技术研究[D]. 方涛.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7]基于常规弹药生产设计安全技术[J]. 黄求安,席静,肖勇,李瑶瑶,程林. 兵工自动化, 2019(08)
  • [8]舱室内爆载荷作用下结构动态响应相似规律研究[D]. 徐敬博.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9]多点起爆下平板/球缺结构断裂机制及规律研究[D]. 张克钒.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10]舱室内爆下冲击波—破片耦合作用损伤评估方法研究[D]. 王庆. 中北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雷管和扩管器的起爆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