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叶中提取叶绿素

从竹叶中提取叶绿素

一、竹叶提取叶绿素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周慧[1](2020)在《微波辅助提取毛竹叶黄酮及其在坚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毛竹为单子叶禾本科竹亚科植物,在我国特别是长江以南均有分布,是我国现有竹类资源中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毛竹资源广,在我国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70%以上。目前我国对毛竹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应用在家具制作、建筑、造纸、工艺美术品和日常食用如竹笋美食等方面,而对毛竹叶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人们往往将毛竹叶当作废弃物处理或者直接燃烧做肥料,从而整体影响了毛竹的综合开发利用。本文以毛竹叶为原材料,研究并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毛竹叶黄酮的工艺条件;并以抗坏血酸为参照对象,探讨了毛竹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以没食子酸(以下简称PG)和BHT为对照,研究了毛竹叶黄酮对大豆油、菜籽油和芝麻油的过氧化抑制能力;最后将毛竹叶黄酮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核桃、碧根果、夏威夷果中,以期为坚果的抗氧化、延长保质期提供新的发展思路。经过试验研究,得到下列结论:(1)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毛竹叶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了影响毛竹叶黄酮提取得率的四个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通过响应面软件优化分析,并经适当调整,得到微波辅助毛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浓度70%、液料比29:1、微波时的功率303W、微波持续时间300S。经过试验,毛竹叶黄酮的提取得率为1.93%。(2)毛竹叶黄酮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均具有清除能力,其中,毛竹叶黄酮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力比VC弱,而对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比VC要强。(3)毛竹叶黄酮对大豆油、菜籽油和芝麻油均具有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效果比VC强,与PG和BHT接近;毛竹叶黄酮对这三种植物油抗氧化能力的大小排列为: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4)将毛竹叶黄酮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核桃、碧根果、夏威夷果的熟果制作过程中,通过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表明毛竹叶黄酮对这三种坚果的抑制其酸败和抗氧化的能力大小为:碧根果﹥核桃﹥夏威夷果。

申申,段君禄,李宇,王承,傅佳佳,王鸿博[2](2018)在《竹叶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及其功能性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毛竹叶为原料,使用丙酮作为提取剂,通过振荡水浴预处理,辅助超声波作用提取毛竹叶叶绿素,并且对叶绿素提取效率进行测试。对主要参数(如振荡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得出较适宜的提取工艺为:振荡水浴处理时间10min,超声波清洗器处理时间20min,超声功率140W,在此条件下,叶绿素提取效率较高,提取含量达到2.39mg/g。同时,采用不同方法制备聚乙烯醇(PVA)/叶绿素膜,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得PVA/叶绿素膜进行观测。结果表明,PVA/叶绿素膜保持叶绿素的荧光特性;在纺丝工艺中,叶绿素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PVA/叶绿素膜。

李元会[3](2016)在《四个竹种竹叶化学成分月动态变化及黄酮提取工艺研究》文中指出竹子系禾本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deae)多年生常绿浅根木本植物,是我国最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及经济文化价值。目前我国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是以竹材、竹笋为原材料的产品加工及竹生态文化旅游为主,而对竹叶的开发利用相对较少,对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利用不充分。本试验以毛竹、慈竹、杂交竹和小琴丝竹4种竹种的竹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并掌握这4种竹种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叶绿素、活性多糖和蛋白质的年动态变化规律,以促进竹叶化学成分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种竹种叶片中总黄酮含量年动态变化趋势:毛竹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在18.95-44.71 mg/g之间变化,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3月,最低值在11月;慈竹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在9.88-23.25 mgg/g之间变化,呈现出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2月,最低值在5月;杂交竹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在3.87-14.73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升-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2月,最低值在6月;小琴丝竹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在7.01-15.49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2月,最低值在5月;(2)4种竹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年动态变化趋势:毛竹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1.08-3.44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10月,最低值在8月;慈竹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1.45-4.29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10月,最低值在8月;杂交竹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1.31-4.52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10月,最低值在9月;小琴丝竹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1.08-3.56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降-升-降-升变化趋势,最高值在10月,最低值在8月。(3)4种竹种叶片中多糖含量的变化趋势:毛竹叶片中多糖的含量在2.38-3.82mg/g之间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3月,最低值在1月;慈竹叶片中多糖的含量在3.39-4.32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1月,最低值在1月。杂交竹叶片中多糖的含量在2.53-3.39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4月,最低值在11月。小琴丝竹叶片中多糖的含量在2.14-2.85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4月,最低值在12月。(4)4种竹种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毛竹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在102.26-134.04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4月,最低值在1月;慈竹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在128.54-146.43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4月,最低值在1月;杂交竹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在135.54-154.60 mg/g之间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4月,最低值在11月;小琴丝竹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在88.65-114.74 mg/g间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在4月,最低值在1月。(5)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40%乙醇,1:30固液比,90℃提取温度,提取次数1次,提取时间4 h。在该提取条件下,毛竹叶片中黄酮总含量为44.71 mg/g,提取率为4.47%。

毛娴璇[4](2015)在《竹叶黄酮中试提取工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天然活性物质备受人们青睐,开发新型多功能天然活性物质成为研究热点。竹叶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竹叶黄酮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理功效的新型天然活性物质,开发应用价值很高。贵州省赤水市竹资源丰富,但至今仍然没有相关技术实现竹叶深加工,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基于这种背景,为了提高贵州赤水竹资源的综合利用,本课题以当地储量较高的毛竹叶为原料,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试提取工艺研究,旨在为贵州竹叶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竹叶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的稳定性研究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大孔树脂纯化法,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稳定性研究,制备竹叶黄酮精制样品。研究表明,该样品得率在1.8%1.9%之间,样品纯度在26%29%之间,该小试工艺重现性好、稳定。2、竹叶黄酮中试提取工艺的研究采用经验放大法进行中试提取工艺研究,研究表明,该中试提取工艺与实验室小试的工艺参数基本相符。最佳工艺参数为,一次提取:料液比1:20,乙醇浓度50%,浸泡时间0.5 h,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1.5 h。二次提取:料液比1:15,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0.5 h。最佳工艺条件下竹叶黄酮得率在1.6%1.7%之间,提取率在61%64%之间,工艺稳定可行。3、竹叶黄酮工业化初步试验研究通过进行工业化生产试验,初步考察了工业化生产情况。试验表明,竹叶黄酮得率在1.3%1.4%之间,提取率在49%53%之间,略低于中试结果。4、竹叶黄酮理化分析对竹叶黄酮精制样品进行理化分析,通过显色反应定性其为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成分有黄酮、黄酮醇、查尔酮、二氢黄酮等。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看出其官能团有苯环、酚羟基、羰基、双键等。理化检测结果显示其水溶解度为6.021g/100g、灼烧残渣为0.436%、干燥减重为5.863%,总酚含量为41.398%,异荭草苷含量为2.2%。贵州赤水毛竹叶黄酮含量丰富,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本课题实现了竹叶黄酮提取由实验室水平向大规模生产的过渡与转化,为该地区竹叶黄酮工业化的开发提供借鉴。

舒刚[5](2015)在《竹叶黄酮对肉鸡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竹叶黄酮是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从竹叶中提取,目前应用在医药卫生和食品生产中,但在肉鸡生产中应用较少。本文通过研究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体外抑菌、抗氧化效果,对肉鸡的安全性评价,对肉鸡急性肝损伤的保护效果,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对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在热应激状态下和常规饲养下对肉鸡生产性能等生物效应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为其在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考察浸提剂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温度、液料比对毛竹、慈竹、琴丝竹、牧竹4种竹叶提取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其抑菌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四种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B>反应时间A>提取温度C>液料比D,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体积分数76%7,醇溶液在液料比10:1(mL/g、70℃C水浴条件下浸提1.5h。在此工艺条件下,毛竹、慈竹、琴丝竹、牧竹的提取率分别为:16.25%、12.35%、9.58%、5.49%。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敏感性大小为:慈竹>琴丝竹>毛竹>牧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大小为:慈竹>毛竹>牧竹>琴丝竹。测得4种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慈竹>琴丝竹>毛竹>牧竹;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慈竹>毛竹>琴丝竹>牧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慈竹>毛竹>琴丝竹>牧竹。表明竹叶黄酮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活性,其中慈竹提取的竹叶黄酮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活性最好。试验二:竹叶黄酮对肉鸡的安全性评价。选取200只1d健康肉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0只,分为4个重复笼饲养,每个重复笼10只。以临床推荐剂量的1、3、5、10倍对肉鸡连续7d给药。结果表明:给药期间,肉鸡生长正常,3倍剂量组显着提高肉鸡体重、红细胞数量及白细胞重量;3、5倍剂量组显着提高抗氧化指标及脾、法氏囊指数,而剂量过大效果降低;给药组血清中AST与ALT、 BUN与CRE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10倍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均未发现异常变化。以上说明竹叶黄酮安全、低毒,临床应用安全。试验三:竹叶黄酮对肉鸡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36只37d健康雄性肉鸡,随机平均分成6组,以CC14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其中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中、高剂量(20mg、40mg、100mg/kg.b.w)竹叶黄酮给药组。结果表明:模型组增重率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肝脏、脾脏、肾肿胀明显,颜色加深,器官指数相高于空白组;血清中ALT和AST、MDA的活性高于其他组,SOD值低于其他组。阳性药物组和给药组血清中主要生化指标与空白组差异不显着,TC、TG维持一定的稳定状态。同时,给药组还能减轻CCl4对肝细胞的损害,基本维持肝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肝细胞的过度凋亡。竹叶黄酮可以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保证肝脏细胞对脂肪正常代谢来发挥保肝作用的。本试验中40mg/kg.b.w效果最佳。试验四:竹叶黄酮对肉鸡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300只1d雄性肉鸡,随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个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mg/kg、400mg/kg、800mg/kg剂量的竹叶黄酮,试验为期42d。结果显示:竹叶黄酮可以提高免疫器官指数,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EtRFC%,促进脾脏、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细胞凋亡。试验组的ND和AI的抗体滴度得到提升,促进了脾脏IL-2和IFN-γ基因的表达,提高血清中IL-2和IFN-γ的含量。试验表明竹叶黄酮具有增强肉鸡免疫的功效。试验五:竹叶黄酮对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分组同试验四,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竹叶黄酮对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通量测序获得了1,240,937条有效序列,平均每个样品34,470条序列;根据97%的序列相似性得到95,287个OTUs。其中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竹叶黄酮组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在菌群属水平上差异显着。结果表明竹叶黄酮能显着影响肉鸡肠道菌群种类的多样性,并呈剂量依赖性。试验六:竹叶黄酮对热应激下肉鸡生产性能的研究。选取7d肉鸡1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个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00mg/kg、800mg/kg、1600g/kg、3200mg/kg竹叶黄酮,试验期5周。结果显示,添加竹叶黄酮可以降低料重比,提高屠宰性能,改善肉色,降低煮熟损失率、提高系水力和肌肉嫩度。竹叶黄酮添加组血清中MDA含量、AST活性显着下降,T-AOC、SOD舌性升高:肝组织SOD上升,MDA含量下降;胸肌中T-AOC、SOD活性提高;腿肌中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说明竹叶黄酮能通过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肉鸡热应激下的生产性能,提高其屠宰性能,改善肌肉品质。本试验中1600mg/kg竹叶黄酮添加量抗热应激效果最佳。试验七:竹叶黄酮通过遗传途径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组同试验四。竹叶黄酮能促进肉鸡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屠宰性能,改善肉质。同时,竹叶黄酮显着提高了血液中SOD、T-AOC、CAT的活力,并降低了MDA含量,降低血液中TG、TC的含量,提高HDL-C含量,从而影响肉鸡血脂水平;对ALB、AST、 BUN值无显着影响。竹叶黄酮还能通过调节肝脏中PPARγ、ATGL、ADSL基因和胸肌中的LPL基因.ADSL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肉鸡的脂肪代谢,提高肌肉中肌苷酸含量,从而改善鸡肉风味。综上所述,竹叶黄酮在体外具有抑菌、抗氧化作用,10倍临床给药剂量对肉鸡安全、无毒。竹叶黄酮对CCL4造成的肝损伤能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促进肝细胞增殖分化、减少凋亡作用发挥保肝功能。日粮中添加竹叶黄酮能提高脾脏IL-2和INF-γ基因的表达,提高血清中IL-2和INF-γ的含量,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而增强肉鸡的免疫功能;增加盲肠优势菌群的丰度。竹叶黄酮通过提高抗氧化水平缓解热应激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提高正常饲养肉鸡的生产性能,对肝脏中PPARγ、 ATGL、ADSL基因和胸肌中的LPL基因、ADSL基因调控影响脂肪沉积与肌苷酸含量。

朱晓敏,王胜利,刘卫洁[6](2015)在《以超声辅助浊点萃取法提取竹叶中的叶绿素》文中研究表明以绿色环保的浊点萃取法,并以超声辅助提取分离了竹叶中的叶绿素,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其萃取效果优于同等试验条件下的乙醇提取法。通过对表面活性剂Genapol X-080的质量浓度、液固比、超声时间、p H进行单因素试验,再在最优条件范围内,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试验条件: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为3 g/100 m L,液固比为25 m L/g,超声时间为20 min,p H 67。结果表明,利用浊点法提取竹叶中叶绿素的方法极具研究价值与发展前景。

喻谨[7](2014)在《箬竹属竹叶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认为箬叶为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deae Nees)箬竹属(Indocalamus Nakai)竹叶的总称,多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该属竹叶叶片宽大,常用作园林观赏和简单食品加工;然而绝大部分竹叶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竹叶资源的浪费。为了揭示箬竹属竹叶化学成分组成,探讨其化学成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资源浪费;本研究以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为研究对象,对其竹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化合物1-10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研究了箬竹属竹叶多糖含量、单糖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热重分析探讨了竹叶精多糖的结构表征和热稳定性;对箬竹属10种竹叶黄酮、香豆素、香气成分、矿质元素等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箬竹属竹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集阔叶箬竹竹叶4.8kg,在80℃下用95%乙醇进行提取;提取物经AB-8大孔树脂柱层析,分别用水、10%乙醇、15%乙醇、30%乙醇、70%7,醇和100%乙醇洗脱;将洗脱组分浓缩冻干,再利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HPLC系统,以水、甲醇的配比溶液为洗脱溶剂,进行分离纯化,以UV、IR、NMR、MS等分析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谱学数据以及与标准品比对,鉴定了30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木脂素类、萜类、酚酸类等。分别为4,4’,9’-三羟基-3,3’,5,5’-四甲氧基-7,7’-单环氧木脂素-9-O-葡萄糖苷(1)、芹菜素-8C-木糖-6C-葡萄糖苷(2)、4,4’,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7’-单环氧木脂素-9-O-葡萄糖苷(3)、竹叶苯烯醇糖苷Ⅰ(4)、竹叶木脂素-7-O-葡萄糖苷Ⅰ(5)、竹叶木脂素-7-O-葡萄糖苷Ⅱ(6)、竹叶苯烯醇糖苷Ⅱ(7)、竹叶降倍半萜(8)、苯丙氨酸(9)、3,5-二甲氧基-4-苯丙烯酯-苯丙醇-7-O葡萄糖苷(10)、芹菜素-2’-O-鼠李糖-6C-葡萄糖苷(11)、3”-甲氧基-4-羟基-苯丙醇-3,8”,7”,2”-环-苜蓿素-7-O-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13)、芹菜素-6-C-木糖-8-O-葡萄糖苷(14)、3,3’,5,5’-四甲氧基-4-羟基-8-O-苯丙烯醛-苯丙醇-7-O葡萄糖苷(15)、3,3’,5,5’-四甲氧基-4-羟基-8-0-苯丙烯醇-苯丙醇-7-O葡萄糖苷(16)、3,5-二甲氧基-4,4’-二羟基-9-O-苯丙烯酸酯-苯丙醇-7-O葡萄糖苷(17)、苜蓿素-4’-O-(3-guaiacylglyceryl-醚-7-O-葡萄糖苷(18)、4,4’,9,9’-四羟基-3,3’,5,5’-四甲氧基-7,7’-单环氧木脂素(19)、黑麦草内酯(20)、芹菜素-7-O-葡萄糖-"-O-木糖苷(21)、对羟基苯甲醛(22)、苜蓿素(23)、牡荆苷(24)、异牡荆苷(25)。通过HPLC与标准品比对确定的5种化合物分别为荭草苷(26)、苜蓿素-7-O-葡萄糖苷(27)、苜蓿素-4’-O-葡萄糖苷(28)、芹菜素-7-O-葡萄糖苷(29)和芹菜素-6-C-波伊文糖-7-0-葡萄糖苷(30)。2.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阔叶箬竹竹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7、8、12和17为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此外,研究了化合物1-1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杆菌、番茄青枯病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4在20mg/mL,24h下对四种菌的抑菌圈大小约为7mm,而化合物1、3和5对四种细菌的抑菌圈大小均在6.3mm以下。化合物6和8在7mg/mL,24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是6.73mm和6.57mm。3.采用水蒸汽蒸馏法(HD)提取箬竹属10种竹叶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根据化工网确定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阔叶箬竹竹叶挥发油中含有香气成分数量27种,其相对含量为47.69%:其他9种箬竹属竹叶挥发油中共有香气成分数量范围是22~34种,其相对含量在42.38%~61.42%之间。10种箬竹属竹叶挥发油中共有香气成分有12种,分别是(E)-2-己烯醛、苯甲醛、庚二烯醛、水杨酸甲酯、藏红花醛、大马士酮、β-紫罗兰酮、桃醛、六氢法呢基丙酮、法尼基丙酮、异植物醇和植物醇。10种竹叶挥发油的香气均以醛、酮和醇类为主,其他类化合物较少。4.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箬竹属10个竹种竹叶的多糖含量,箬竹属10种竹叶的多糖含量在0.362~0.505%之间,其中阔叶箬竹竹叶的多糖含量最多,为0.505%;而含量最低的是天目箬竹,仅有0.362%。利用高效离子色谱法(HPIC)分析了箬竹属10种竹叶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及比例,10种竹叶多糖均由5种单糖组成,分别是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和甘露糖;其中阿拉伯糖占18.341%~41.919%,半乳糖占20.335%~38.275%,葡萄糖占10.660%~46.515%,木糖占5.383%~12.115%,甘露糖占3.244%~6.426%。阔叶箬竹和长节箬竹竹叶中葡萄糖的含量分别高达46.515%和40.652%;而髯毛箬竹竹叶中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含量较高,分别为41.919%和38.275%。利用DPPH法和FRAP法评价了竹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在浓度为1mg/mL下,10种竹叶多糖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小箬竹竹叶多糖对DPPH清除率能达到50%以上;粽粑箬竹和阔叶箬竹均在35%左右。以长节箬竹竹叶多糖为研究对象,利用凝胶色谱法(GPC)、FT-IR、NMR,对其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纯化后的精多糖重均分子量Mw为43980Da,数均分子量Mn为28310Da;红外光谱与核磁波谱分析分析均表明长节箬竹竹叶精多糖具有多糖特有的吸收峰;长节箬竹竹叶粗多糖和精多糖的热解过程均可分为四个阶段,多糖降解速度较快发生在第二阶段220~300℃,此阶段其质量损失大约为50%;在400℃以后,多糖损失缓慢,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最终会变成碳化结构。5.箬竹属10种竹叶中四种黄酮及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分析(1)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在不同竹种竹叶中含量存在显着差异;阔叶箬竹竹叶中含有异荭草苷、荭草苷和牡荆苷三种黄酮,其含量分别为38.47mg·kg-1、15.56mg·kg-1和2.68mg·kg-1。其他9种竹叶中,除了矮箬竹和小箬竹外,异荭草苷和荭草苷是共有成分,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在箬竹属竹叶中含量较少,但异牡荆苷在米箬竹竹叶中的含量高达130.4mg·kg-1。从总含量来看,箬竹属10种竹叶中四种碳酐黄酮总量范围是15.0~200.63mg·kg-1。最高的是米箬竹,200.63mg·kg-1:最低的是小箬竹,15.0mg·kg-1。(2)在10种竹叶中共检测出东莨菪内酯、6,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香豆素等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其含量范围为7.64~89.34mg·kg-1。东莨菪内酯在10种箬竹属竹叶中均有检出,含量在21.99~89.34mg·kg-1之间;6,7-二甲氧基香豆素仅在天目箬竹中有检出,含量是7.64mg·kg-1;而香豆素在小箬竹、阔叶箬竹、光叶箬竹、髯毛箬竹和天目箬竹等5种竹叶中有检出,含量在7.98~11.35mg-kg-1之间。6.箬竹属10种竹叶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分析(1)10种竹叶蛋白质含量在11.70%~15.94%之间,阔叶箬竹竹叶蛋白质含量为13.83%;其它9种竹叶中,矮箬竹竹叶含量最高,15.94%;最低是长节箬竹竹叶,11.70%。(2)10种竹叶叶绿素a、b和总量的结果是,叶绿素a的含量在1.200~2.814mg·g-1之间,叶绿素b的含量在0.602~1.250mg·g-1之间,叶绿素总含量在1.797-3.972mg·g-1之间,其中阔叶箬竹竹叶叶绿素a、b和总量分别是1.283mg·g-1、0.729mg·g-1和2.012mg.g-1;在其他9种竹叶中,叶绿素a、b和总含量最小的是粽粑箬竹,分别是1.200mg·g-1、0.602mg·g-1和1.797mg·g-1;含量最大的是矮箬竹,分别为2.814mg·g-1、158mg·g-1和3.972mg·g-1。7.利用ICP-MS测定了箬竹属10种竹叶的17种矿质元素含量,其大量元素总体趋势为:K>Ca>Mg>Mn>Fe>Al>Na>Zn>Cu;其余元素含量相对较少。其中K、Ca、Mg和M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124mg·kg-1、5549.8mg·kg-1、1241.4mg·kg-1和989.84mg·kg-1,而Fe的平均含量为217.4mg-kg-1。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Cr、As、Hg、Pb等均有检出,但含量很低。从元素均值含量来看,阔叶箬竹竹叶相对较低,而粽粑箬竹竹叶中矿质元素最丰富。从矿质元素之间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得知,K和Ca、Na,Ca和Mg呈显着负相关;Fe、Al除了与Hg呈负相关外,与其他元素均为显着正相关。Mo除了与Ca呈负相关外,与其他元素均呈正相关。当距离在5-15时10种竹叶样品被分为3类,即阔叶箬竹、长节箬竹和粽粑箬竹为一类,髯毛箬竹、米箬竹和小箬竹为一类,光叶箬竹、美丽箬竹、天目箬竹和矮箬竹则是一类。当距离大于20时,从矿质元素角度来讲箬竹属竹叶样品不存在明显差异。

王淑英[8](2013)在《牡竹属竹叶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认为植物资源的化学利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竹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分布广泛。竹子具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竹类资源化学成分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牡竹属是我国重要的丛生竹属,为了全面研究牡竹属竹叶化学成分,揭示竹叶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本文以牡竹属中具有药用价值的麻竹为研究对象,对其竹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建立了竹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并对牡竹属10种竹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同属的竹类植物化学成分的差异,为更好的利用牡竹属竹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集麻竹竹叶,用95%乙醇浸提,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相经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及重结晶,得到17种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分别鉴定为牡荆苷、异牡荆苷、木犀草素、苜蓿素、7-甲氧基-苜蓿素、苜蓿素-4’-O-葡萄糖苷、苜蓿素-7-O-葡萄糖苷、芹菜素、芹菜素-7-O-葡萄糖苷、芹菜素-6-C-阿拉伯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6’’-O-鼠李糖苷、对羟基苯甲醛、5-羟基-2-甲氧基-苯甲醛、黑麦草内酯、去氢催吐萝芙木醇、催吐萝芙木醇-9-O-葡萄糖苷和4,4’,9,9’-四羟基-3,3’,5,5’-四甲氧基-7,7’-单环氧木脂素,其中有11个黄酮、2个酚酸、3个萜类及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除牡荆苷外,其它16种化合物均首次在麻竹中分离得到。对获得的质量相对较大化合物15即4,4’,9,9’-四羟基-3,3’,5,5’-四甲氧基-7,7’-单环氧木脂素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对HeLa细胞增殖没有抑制作用。(2)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同时测定13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木犀草素、芹菜素-7-O-葡萄糖-6’’-O-鼠李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苜蓿素-7-O-葡萄糖苷、6-反式-(2’’-O-α-鼠李糖基)乙烯基-5,7,3’,4’-四羟基黄酮、芹菜素、苜蓿素、Demethyltorosaflavone和7-甲氧基-苜蓿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各标准品的LOD值在0.010.03mg/kg之间,LOQ值在0.020.34mg/kg之间。本试验仪器的精密度良好,且13种标准品较稳定。采用建立的方法对牡竹属10种竹种包括麻竹、龙竹、牡竹、黄竹、梁山慈竹、花吊丝竹、云南龙竹、福贡龙竹、勃氏甜龙竹和版纳甜龙竹竹叶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竹种竹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和芹菜素-7-O-葡萄糖-6’-O-鼠李糖苷在10种竹叶中含量普遍较高,其次是芹菜素-7-O-葡萄糖苷和苜蓿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6-反式-(2’-O-α-鼠李糖基)乙烯基-5,7,3’,4’-四羟基黄酮、芹菜素、苜蓿素、Demethyltorosaflavone和7-甲氧基-苜蓿素含量较小。(3)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首次建立了竹叶中1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同时检测方法。竹叶样品经70%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30min;Florisil SPE柱净化,5mL甲醇洗脱。结果表明,茵芋苷、东莨菪苷、东莨菪内酯、伞形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香豆素、补骨脂素、花椒毒素、5,7-二甲氧基香豆素、茴芹内酯、欧前胡素和蛇床子素等12种香豆素的LOD值在0.190.85mg/kg之间,LOQ值在0.642.82mg/kg之间。在545mg/kg的添加浓度内,添加回收率在47.41112.25%之间,RSD≤19.69%。采用建立的方法分析了牡竹属10种竹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共检测到东莨菪苷、东莨菪内酯、伞形酮、香豆素和茴芹内酯5种香豆素,其中,东莨菪内酯为其共有成分,含量在5.2637.84mg/kg之间。10种竹叶香豆素总含量在20.39152.96mg/kg之间,福贡龙竹竹叶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总含量最高,梁山慈竹竹叶中所含香豆素总含量最低。(4)对牡竹属10种竹种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0种竹叶挥发油中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在各竹叶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其次是烷烯烃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醚类、酸类、萘类、呋喃类及其它类化合物在各竹叶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低。10种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含有18种共有成分,其中,反式-2-己烯醛是各竹种挥发油中的重要成分。(5)对牡竹属10种竹种竹叶中的蛋白质、多糖、叶绿素及矿质元素等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在12.9022.12%之间,梁山慈竹含量最高,麻竹含量最低,黄竹和云南龙竹、花吊丝竹和版纳甜龙竹之间蛋白质含量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其它几种竹种蛋白质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10种竹叶多糖含量在0.380.82mg/g之间,含量最高的竹种为龙竹,含量最低的为牡竹。10种竹叶叶绿素a的含量在1.693.82mg/g之间,叶绿素b的含量在0.791.60mg/g之间,叶绿素总含量在2.485.37mg/g之间,其中勃氏甜龙竹竹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均较大。10种竹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K、Ca、Mg元素含量较高,其次是Mn、Fe、Al、Na、Zn元素,Co、As、Se、Mo、Hg和Pb在竹叶中含量很低。本文研究结果为麻竹药理活性研究奠定基础,为竹叶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药用、食用等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牡竹属竹叶资源的化学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魏琦[9](2013)在《苦竹属竹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竹叶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典籍中记载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从竹叶化学成分基础研究的角度,重点研究了苦竹叶化学成分,并对部分化学成分进行抑菌及抗肿瘤生物活性测定;分析比较了苦竹属10种常见竹种竹叶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化学成分,为推进竹叶化学成分基础研究和促进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苦竹(P. amarus (Keng) Keng f.)竹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中共分离得到了16种化合物,包括3种酚酸类化合物、1种萜类化合物、1种香豆素类化合物、1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及10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4-羟甲基-苯甲醛(1)、对羟基苯甲醛(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7-羟基-香豆素(4)、反式香豆酸(5)、对羟基苯甲酸(6)、苜蓿素(7)、7-甲氧基-苜蓿素(8)、Demethyltorosaflavone(9)、6-反式-(2’’-O-α-鼠李糖基)乙烯基-5,7,3’,4’-四羟基黄酮(10)、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11)、苜蓿素-7-O-葡萄糖苷(12)、芹菜素-6-C-阿拉伯糖苷(13)、苜蓿素-4’-O-葡萄糖苷(14)、牡荆苷(15)和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16)。分离得到的16种化合物中,除化合物4,7及1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竹叶中分离得到。通过HPLC与标准品对照,确定了7种化合物,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7)、木犀草素(18)、异牡荆苷(19)、荭草苷(20)、异荭草苷(21)、异牡荆苷-2’’-O-鼠李糖苷(22)及木犀草素-6-C-阿拉伯糖苷(23)。2.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苦竹叶乙醇提取物的各组分及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并对未见活性报道的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进行了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24h后25mg mL-1浓度下,反式香豆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23mm及18.35mm,乙酸乙酯相Fr.3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1.05mm。乙酸乙酯相的离体抑菌作用整体强于石油醚相和正丁醇相,水相抑菌作用不明显。Fr.3的离体抑菌作用在乙酸乙酯相8个组分中最强。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肝癌HepG2细胞及结肠癌HT-2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592mg/L、2058mg/L和1712mg/L。5mg/kg和10mg/kg中低剂量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对H22荷瘤鼠肝肿瘤有体内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9%和20.0%。3.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13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其精密度、稳定性及准确性良好,各黄酮标准品在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HPLC法分析比较了苦竹属(Pleioblastus Nakai)竹种苦竹(P. amarus (Keng)Keng f.)、川竹(P. simonii (Carr.) Nakai)、斑苦竹(P. maculatus (McClure) C. D. Chu et C.S. Chao)、高舌苦竹(P. altiligulatus S. L. Chen et S.Y. Chen)、宜兴苦竹(P. yixingensis S. L.Chen et S. Y. Chen)、垂枝苦竹(P. amarus (Keng) Keng f. var. pendulifolius S. Y. Chen)、实心苦竹(P. solidus S. Y. Chen)、衢县苦竹(P. juxianensis Wen, C. Y. Yao et S. Y. Chen)、丽水苦竹(P. maculosoides Wen)及杭州苦竹(P. amarus (Keng) Keng f. var. hangzhouensis S.L. Chen et S. Y. Chen)竹叶中1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苦竹属10种竹叶中共检测出12种黄酮类化合物,10种竹叶中均含有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苜蓿素-7-O-葡萄糖苷、苜蓿素、7-甲氧基-苜蓿素,其中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及苜蓿素-7-O-葡萄糖苷含量普遍较高,丽水苦竹异牡荆苷含量突出,斑苦竹苜蓿素-7-O-葡萄糖苷含量突出,均在1300mg/kg以上。4.对10种苦竹属竹种竹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及挥发油进行了分析测定。(1)共检测出6种香豆素类化合物,斑苦竹叶茵芋苷含量最高且与其它竹种差异显着(P<0.05),为40.66mg/kg。川竹叶东莨菪内酯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最高且与其它竹种差异显着(P<0.05),为82.20mg/kg和39.68mg/kg。伞形酮在杭州苦竹中含量最高,为3.01mg/kg。高舌苦竹叶香豆素含量最高且与其它竹种差异显着(P<0.05),为15.75mg/kg。垂枝苦竹叶茴芹内酯含量最高,为4.46mg/kg。(2)从10种竹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95种,其化合物类型基本一致,但含量在竹种间有一定差异,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10种苦竹属竹叶挥发油共有成分有15种,分别为苯甲醛、2-正戊基呋喃、反式-2,4-庚二烯醛、壬醛、2,3-二氢-2,2,6-三甲基苯甲醛、β-环柠檬醛、2,6,6-三甲基-1-环己烯基乙醛、对乙烯基愈疮木酚、1,1,6-Trimethyl-1,2-dihydronaphthalene、香叶基丙酮、4-[2,2,6-三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1-基]-3-丁烯-2-酮、十五烷、植酮、异植物醇和叶绿醇。5.对10种苦竹属竹种竹叶多糖、蛋白质、叶绿素及矿质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1)10种竹种竹叶多糖含量均在600mg/kg以上,苦竹竹叶多糖含量最高,为843.29mg/kg。(2)10种竹种竹叶蛋白质含量在127547.50182244.02mg/kg之间。苦竹竹叶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82244.02mg/kg。(3)10种竹种竹叶叶绿素a的含量大于叶绿素b的含量。川竹竹叶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且与其它竹种差异显着(P<0.05),分别为3339.24mg/kg和2390.97mg/kg。实心苦竹竹叶叶绿素b含量最高,为949.54mg/kg。(4)检测的19种矿质元素中含量较高元素的总体趋势为:K>Ca>Mg>Mn>Fe>Al>Na>Zn。K元素含量在814312695mg/kg之间,Ca元素含量在567116080mg/kg之间,Mg、Mn元素含量均在1000mg/kg以上,Fe元素含量在300mg/kg左右,Al元素含量在160mg/kg以上。对于重金属元素,Ag元素在10种竹种竹叶中均未检测出,Cd元素只在少数竹叶中检出且含量很少,在0.010.14mg/kg之间。竹叶中As、Hg、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

赖炘,陈其兵[10](2013)在《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了竹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特种氨基酸、挥发性成分、叶绿素、矿质元素、茶多酚等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及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防腐抑菌、抗肿瘤、调节血脂、抗衰老、抗疲劳、亚硝酸盐的清除及对N-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等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并对竹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及其应用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今后竹叶提取物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竹叶提取叶绿素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竹叶提取叶绿素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微波辅助提取毛竹叶黄酮及其在坚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竹类综述
        1.1.2 黄酮类化合物的介绍
    1.2 竹叶中的生物化学活性成分
        1.2.1 竹叶中的多糖物质
        1.2.2 竹叶中的黄酮类物质
        1.2.3 竹叶特种氨基酸
        1.2.4 竹叶萜类内酯
        1.2.5 竹叶叶绿素
        1.2.6 竹叶芳香成分
        1.2.7 竹叶矿物质元素
        1.2.8 毛竹叶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概况
    1.3 竹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1.3.1 分光光度法
        1.3.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 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介绍
        1.4.1 直接溶剂提取法
        1.4.2 生物酶辅助提取法
        1.4.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1.4.4 微波辅助提取法
        1.4.5 超临界CO_2提取法
        1.4.6 机械提取法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毛竹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
    2.1 引言
    2.2 材料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试剂
        2.2.3 主要仪器及型号
    2.3 实验方法
        2.3.1 毛竹叶黄酮提取工艺流程
        2.3.2 毛竹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3.3 毛竹叶黄酮提取单因素实验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与回归方程
        2.4.2 竹叶总黄酮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4.3 毛竹叶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2.5 本章结论
第3章 毛竹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2.2 试验仪器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毛竹叶黄酮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试验
        3.3.2 毛竹叶黄酮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试验
        3.3.3 毛竹叶黄酮对过氧化氢的清除试验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毛竹叶黄酮和VC对超氧阴离子O_2~-的清除效果
        3.4.2 毛竹叶黄酮和VC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
        3.4.3 毛竹叶黄酮和VC对过氧化氢H_2O_2的清除效果
    3.5 本章结论
第4章 毛竹叶黄酮对植物油脂的过氧化抑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原材料
        4.2.2 试验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油脂的处理及抗氧化试验
        4.3.2 油脂的过氧化值测定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毛竹叶黄酮对大豆油脂的抗氧化作用
        4.4.2 毛竹叶黄酮对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
        4.4.3 毛竹叶黄酮对芝麻油的抗氧化作用
        4.4.4 毛竹叶黄酮对大豆油、菜籽油和芝麻油的抗氧化作用比较
    4.5 本章结论
第5章 毛竹叶黄酮在坚果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原料
        5.2.2 试验仪器
    5.3 试验方法
        5.3.1 毛竹叶黄酮在坚果中的应用方案
        5.3.2 核桃、碧根果和夏威夷果的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5.4 试验结果
        5.4.1 毛竹叶黄酮对核桃的酸败和过氧化抑制效果
        5.4.2 毛竹叶黄酮对碧根果的酸败和过氧化抑制效果
        5.4.3 毛竹叶黄酮对夏威夷果的酸败和过氧化抑制效果
        5.4.4 毛竹叶黄酮对三种坚果的酸败和过氧化抑制效果比较
    5.5 本章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竹叶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及其功能性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叶绿素提取及工艺参数筛选
        1.2.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2.3 PVA/叶绿素膜的制备
        1.2.4 PVA/叶绿素成膜性能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叶绿素提取条件的筛选
        2.1.1 振荡时间
        2.1.2 超声时间
        2.1.3 超声功率
    2.2 PVA/叶绿素膜的表征
        2.2.1 直接成膜的荧光效应
        2.2.2 静电纺丝纤维膜的扫描电子显 (SEM) 分析
3 结论

(3)四个竹种竹叶化学成分月动态变化及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竹叶提取物化学成分
        1.1.1 黄酮类化合物
        1.1.2 竹叶活性多糖
        1.1.3 竹叶氨基酸
        1.1.4 竹叶芳香成分
        1.1.5 竹叶矿质元素
        1.1.6 竹叶酚酸类化合物
        1.1.7 竹叶叶绿素
        1.1.8 其他化学成分
    1.2 竹叶提取物的提取与测定方法
        1.2.1 竹叶黄酮的提取与测定
        1.2.2 竹叶叶绿素的提取与测定
        1.2.3 竹叶多糖的提取与测定
        1.2.4 竹叶蛋白质的提取与测定
    1.3 竹叶提取物的开发利用
        1.3.1 食品的开发利用
        1.3.2 保健品及药品的利用
        1.3.3 化妆品的利用
        1.3.4 农药上的利用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区概况
    3.2 试验材料
    3.3 采样方法
    3.4 试验方法
        3.4.1 竹叶总黄酮提取条件的筛选
        3.4.2 竹叶黄酮的测定
        3.4.3 样品总黄酮含量的测量
        3.4.4 竹叶多糖含量的测量
        3.4.5 竹叶叶绿素含量
        3.4.6 竹叶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6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分析
    4.1 四个竹种叶片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4.2 四个竹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年动态变化规律
    4.3 四个竹种叶片多糖含量年动态变化规律
    4.4 四个竹种叶片蛋白质含量年动态变化规律
    4.5 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筛选
        4.5.1 芦丁标准曲线
        4.5.2 竹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案
5 讨论
    5.1 竹叶黄酮
    5.2 竹叶叶绿素
    5.3 竹叶多糖
    5.4 竹叶蛋白质
    5.5 黄酮提纯研究
    5.6 经济效益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竹叶黄酮中试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竹资源
        1.1.2 竹的用途
        1.1.3 竹叶
    1.2 黄酮类化合物
    1.3 竹叶黄酮研究现状
        1.3.1 竹叶黄酮的结构特征
        1.3.2 竹叶黄酮的提取方法
        1.3.3 竹叶黄酮的纯化方法
        1.3.4 竹叶黄酮的测定方法
        1.3.5 竹叶黄酮的生理学功效
    1.4 竹叶黄酮产业化及工业应用现状
        1.4.1 医疗保健行业
        1.4.2 食品行业
        1.4.3 日用化妆品行业
        1.4.4 其他行业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竹叶黄酮提取纯化的工艺稳定性研究及中试工艺设计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2.3 实验内容及方法
        2.3.1 乙醇回流提取法
        2.3.2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法
        2.3.3 提取纯化工艺流程及参数
        2.3.4 竹叶黄酮的测定方法
        2.3.5 工艺稳定性实验研究
        2.3.6 中试工艺设计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工艺稳定性实验研究
        2.4.2 中试工艺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竹叶黄酮中试提取工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3.3 实验内容及方法
        3.3.1 原料预处理
        3.3.2 中试提取工艺流程
        3.3.3 竹叶黄酮的测定方法
        3.3.4 测定原料中的总黄酮含量
        3.3.5 单因素实验
        3.3.6 中试稳定性实验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原料中的总黄酮含量
        3.4.2 单因素实验
        3.4.3 稳定性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竹叶黄酮工业化初步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仪器
    4.3 实验内容及方法
        4.3.1 原料预处理
        4.3.2 竹叶黄酮的测定方法
        4.3.3 工业化初步生产试验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工业化生产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竹叶黄酮理化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仪器
    5.3 实验内容及方法
        5.3.1 显色反应定性鉴别
        5.3.2 红外光谱鉴定
        5.3.3 理化分析
        5.3.4 总酚含量的测定
        5.3.5 异荭草苷含量的测定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显色反应定性鉴别
        5.4.2 红外光谱图的分析
        5.4.3 理化分析
        5.4.4 总酚含量的测定
        5.4.5 异荭草苷含量的测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年产30吨竹叶黄酮生产线的初步工业设计
    6.1 设计背景及意义
    6.2 设计依据
    6.3 工艺流程
    6.4 生产工段及生产制度
        6.4.1 生产工段组成
        6.4.2 生产制度
    6.5 原料及产品
    6.6 工艺计算
        6.6.1 设备选型计算
        6.6.2 热量衡算
        6.6.3 主要技术参数汇总
    6.7 主要设备选型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5)竹叶黄酮对肉鸡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词语缩写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竹叶的研究进展
        1.1 竹叶的化学成分
        1.2 竹叶的生理活性
        1.3 竹叶的应用
    2 竹叶黄酮
        2.1 竹叶黄酮的提取
        2.2 竹叶黄酮的生理活性
        2.3 竹叶黄酮的应用
第二章 竹叶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抑菌、抗氧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芦丁的标准曲线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2.3 正交试验结果
        2.4 验证试验结果
        2.5 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2.6 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竹叶黄酮的提取
        3.2 竹叶黄酮体外抑菌效果
        3.4 体外抗氧化试验
    4 小结
第三章 竹叶黄酮对肉鸡的安全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竹叶黄酮对肉鸡临床表现的影响
        2.2 竹叶黄酮对肉鸡体重的影响
        2.3 竹叶黄酮对鸡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4 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竹叶黄酮对CCL4所致肉鸡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染毒后试验鸡临床表现
        2.2 竹叶黄酮对肝损伤肉鸡主要器官指数的影响
        2.4 肝损伤生化指标测定
        2.5 肝细胞生长周期的检测
        2.6 肝凋亡情况
        2.7 病理组织学检查
    3 讨论
        3.1 竹叶黄酮对肝损伤肉鸡体增重的影响
        3.2 竹叶黄酮对肝损伤肉鸡主要器官指数的影响
        3.3 竹叶黄酮对肝损伤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肝细胞生长周期的检测
        3.5 肝凋亡情况
        3.6 病理组织学检查
    4 小结
第五章 竹叶黄酮对肉鸡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健康状况观察
        2.2 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3 免疫器官组织学观察
        2.4 E玫瑰花环试验
        2.5 免疫器官生长周期变化
        2.6 免疫器官凋亡百分率变化
        2.7 对抗体生成的影响
        2.8 血清中IL-2、IFN-γ含量和脾脏中IL-2、IFN-γ基因的表达
    3 讨论
        3.1 肉鸡健康状况观察
        3.2 竹叶黄酮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3 免疫器官组织学观察
        3.4 E-玫瑰花环试验
        3.5 免疫器官生长周期变化
        3.6 免疫器官凋亡百分率变化
        3.7 对抗体生成的影响
        3.8 竹叶黄酮对血清中IL-2、IFN-γ因子的含量和在脾脏中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第六章 竹叶黄酮对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2.2 高通量测序结果
        2.3 稀释性曲线结果
    3. 讨论
        3.1 盲肠粪便DNA的获取
        3.2 高通量测序
        3.3 关于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3.4 群落结构分析
    4 小结
第七章 竹叶黄酮对热应激下肉鸡生产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日常观察
        2.2 竹叶黄酮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3 竹叶黄酮对热应激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2.4 竹叶黄酮对热应激肉鸡肉色及pH的影响
        2.5 竹叶黄酮对热应激肉鸡肌肉系水力的影响
        2.6 竹叶黄酮对持续高温状态下肉鸡肉风味评定的影响
        2.7 竹叶黄酮对热应激肉鸡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热应激对肉鸡日常行为的影响
        3.2 竹叶黄酮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竹叶黄酮对热应激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3.4 竹叶黄酮对热应激肉鸡肉质的影响
        3.5 竹叶黄酮对热应激肉鸡生化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第八章 竹叶黄酮通过遗传途径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肉鸡生产情况
        2.2 屠宰性能
        2.3 对肌肉品质的影响
        2.4 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2.5 对脂肪代谢和肉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竹叶黄酮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竹叶黄酮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3.3 竹叶黄酮对肉质的影响
        3.4 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5 对脂肪代谢、肉品质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学术成果
致谢

(6)以超声辅助浊点萃取法提取竹叶中的叶绿素(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 1主要仪器与试剂
    1. 2试验方法
    1. 3工艺优化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 1定性结果
    2. 2萃取条件的优化
        2. 2. 1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
        2. 2. 2液固比的选择
        2. 2. 3超声时间
        2. 2. 4表面活性剂的酸度
    2. 3正交分析法
    2. 4对比试验
    2. 5提取率实验
3 结论与展望

(7)箬竹属竹叶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竹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仪器
        2.2.2 试剂
        2.2.3 材料
        2.2.4 试验方法
        2.2.5 抑菌活性研究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化合物1
        2.3.2 化合物2
        2.3.3 化合物3
        2.3.4 化合物4
        2.3.5 化合物5
        2.3.6 化合物6
        2.3.7 化合物7
        2.3.8 化合物8
        2.3.9 化合物9
        2.3.10 化合物10
        2.3.11 化合物11
        2.3.12 化合物12
        2.3.13 化合物13
        2.3.14 化合物14
        2.3.15 化合物15
        2.3.16 化合物16
        2.3.17 化合物17
        2.3.18 化合物18
        2.3.19 化合物19
        2.3.20 化合物20
        2.3.21 化合物21
        2.3.22 化合物22
        2.3.23 化合物23
        2.3.24 化合物24
        2.3.25 化合物25
        2.3.26 化合物26-30
        2.3.27 部分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箬竹属竹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箬竹属竹叶挥发油香气成分分析
        3.2.2 箬竹属竹叶挥发油的共有香气成分
        3.2.3 箬竹属竹叶挥发油的其他香气成分
        3.2.4 箬竹属竹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类别比较
    3.3 小结
第四章 箬竹属竹叶多糖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箬竹属竹叶多糖含量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4.2.2 长节箬竹竹叶多糖的结构研究
    4.3 小结
第五章 箬竹属竹叶碳酐黄酮和香豆素类化合物比较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仪器
        5.1.2 材料与试剂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箬竹属10种竹叶中四种碳酐黄酮含量的比较
        5.2.2 箬竹属10种竹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
    5.3 小结
第六章 箬竹属竹叶蛋白质、叶绿素含量比较研究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仪器
        6.1.2 材料与试剂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箬竹属竹叶蛋白质含量分析
        6.2.2 箬竹属竹叶叶绿素含量比较
    6.3 小结
第七章 箬竹属竹叶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7.1 试验材料与方法
        7.1.1 试剂与材料
        7.1.2 仪器及主要工作参数的优化
        7.1.3 样品前处理
        7.1.4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7.1.5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箬竹属竹叶中大量元素含量
        7.2.2 箬竹属竹叶中微量元素含量
        7.2.3 竹叶样品矿质元素之间相关性及系统聚类分析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1.1 阔叶箬竹竹叶化学成分研究
        8.1.2 箬竹属竹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研究
        8.1.3 箬竹属竹叶多糖的研究
        8.1.4 箬竹属竹叶碳酐黄酮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比较研究
        8.1.5 箬竹属竹叶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比较研究
        8.1.6 箬竹属竹叶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8.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牡竹属竹叶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麻竹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竹叶化学成分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
        2.1.2 材料与试剂
        2.1.3 提取与分离
        2.1.4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2.1.5 样品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化合物 1
        2.2.2 化合物 2
        2.2.3 化合物 3
        2.2.4 化合物 4
        2.2.5 化合物 5
        2.2.6 化合物 6
        2.2.7 化合物 7
        2.2.8 化合物 8
        2.2.9 化合物 9
        2.2.10 化合物 10
        2.2.11 化合物 11
        2.2.12 化合物 12
        2.2.13 化合物 13
        2.2.14 化合物 14
        2.2.15 化合物 15
        2.2.16 化合物 16
        2.2.17 化合物 17
        2.2.18 化合物 15 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牡竹属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
        3.1.2 材料与试剂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3.2.2 牡竹属竹叶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3.3 小结
第四章 牡竹属竹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
        4.1.2 材料与试剂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竹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4.2.2 牡竹属竹叶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
    4.3 小结
第五章 牡竹属竹叶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仪器
        5.1.2 材料与试剂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牡竹属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5.2.2 牡竹属竹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
    5.3 小结
第六章 牡竹属竹叶蛋白质、多糖、叶绿素和矿质元素的比较研究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仪器
        6.1.2 材料与试剂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牡竹属竹叶的蛋白质含量
        6.2.2 牡竹属竹叶的多糖含量
        6.2.3 牡竹属竹叶的叶绿素含量
        6.2.4 牡竹属竹叶的矿质元素含量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9)苦竹属竹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 KENG ) KENG F.)竹叶化学成分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化合物 1
        2.2.2 化合物 2
        2.2.3 化合物 3
        2.2.4 化合物 4
        2.2.5 化合物 5
        2.2.6 化合物 6
        2.2.7 化合物 7
        2.2.8 化合物 8
        2.2.9 化合物 9
        2.2.10 化合物 10
        2.2.11 化合物 11
        2.2.12 化合物 12
        2.2.13 化合物 13
        2.2.14 化合物 14
        2.2.15 化合物 15
        2.2.16 化合物 16
        2.2.17 化合物 17-23
    2.3 小结
第三章 苦竹竹叶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试剂
        3.1.4 苦竹叶提取物各组分及化合物制备
        3.1.5 抑菌活性测定方法
        3.1.6 抗肿瘤活性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苦竹叶主要化学成分的抑菌作用
        3.2.2 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的抗肿瘤作用
    3.3 小结
第四章 苦竹属竹叶黄酮类化合物比较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药品与试剂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HPLC 色谱结果
        4.2.2 方法的确证
        4.2.3 样品测定结果
    4.3 小结
第五章 苦竹属竹叶香豆素类化合物及挥发油比较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
        5.1.3 试验试剂与药品
        5.1.4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结果
        5.2.2 竹叶挥发油检测结果
    5.3 小结
第六章 苦竹属竹叶多糖、蛋白质、叶绿素及矿质元素比较研究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6.2.2 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
        6.2.3 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
        6.2.4 矿质元素测定结果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1.2 多糖
    1.3 特种氨基酸
    1.4 挥发性成分
    1.5 叶绿素
    1.6 矿质元素
    1.7 茶多酚
2 竹提取物的生理功能
    2.1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2.2 防腐抑菌的作用
    2.3 抗肿瘤的作用
    2.4 调节血脂、血糖的作用
    2.5 抗衰老、抗疲劳的作用
    2.6 亚硝酸盐的清除及对N-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
3 小结

四、竹叶提取叶绿素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微波辅助提取毛竹叶黄酮及其在坚果中的应用研究[D]. 周慧. 南昌大学, 2020(02)
  • [2]竹叶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及其功能性应用研究[J]. 申申,段君禄,李宇,王承,傅佳佳,王鸿博.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1)
  • [3]四个竹种竹叶化学成分月动态变化及黄酮提取工艺研究[D]. 李元会.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4)
  • [4]竹叶黄酮中试提取工艺的研究[D]. 毛娴璇. 贵州大学, 2015(01)
  • [5]竹叶黄酮对肉鸡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D]. 舒刚. 四川农业大学, 2015(12)
  • [6]以超声辅助浊点萃取法提取竹叶中的叶绿素[J]. 朱晓敏,王胜利,刘卫洁. 化学试剂, 2015(03)
  • [7]箬竹属竹叶化学成分研究[D]. 喻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02)
  • [8]牡竹属竹叶化学成分研究[D]. 王淑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03)
  • [9]苦竹属竹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魏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03)
  • [10]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 赖炘,陈其兵. 福建林业科技, 2013(01)

标签:;  ;  ;  ;  

从竹叶中提取叶绿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