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骄傲 - 巨型矿床

地球的骄傲 - 巨型矿床

一、大地骄子——巨型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罗改,王全伟,秦宇龙,曾宜君,李云泉,杨学俊,李有波[1](2021)在《四川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基本特征》文中指出四川省大地构造演化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在不同的尺度上提出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其中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结合近30年来四川省特别是造山带地区开展的蛇绿岩和洋板块地层等调查和研究成果,以李廷栋所提出的洋板块地质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合和存在状态为基本原则,划分出秦-祁-昆造山系、勉县-略阳对接带、北羌塘-三江造山系以及扬子克拉通4个一级构造单元,包括11个二级构造单元和24个三级构造单元。

胡红拴[2](2012)在《第一章 地学文化与地学科普》文中研究说明第一节地学文化的文化渊源一、地学文化的概念讲地学文化,首先需要搞清地学文化的定义和内涵,也就是说,什么是地学文化?我认为,地学的"地",不能狭隘地局限在"地质"的"简单"范畴之内,它应该包含地层、地壳,地形、地貌,地物、地质,地理、地域等大地由"内"及"外"的一切范畴。因为,地质学的研究范畴只是地壳的成分和结构,而"大地"的涵盖就"非常壮观"了,它不但要研究地下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还

王言法[3](2011)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开端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社会,自足自给的自然经济占社会主导地位,政治制度腐败,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十分落后。高等教育仍处在古代教育阶段。中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教育,在科举制度的左右下,始终以儒家学说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这种教育尽管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的融合与国家的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几乎没有其他文化思想和科学教育的成分,因而没有培养出大批的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科学家。教育落后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和科学技术固步自封和落后的重要根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从西方引进时,西方英法德的近现代高等教育已经发展了近200年。高等教育为这些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科学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变革,这些国家得以最先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国家的强盛。先进的高等教育是这些国家走向强大的重要前提和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推动下,清政府内部一批受过经世之学教育和熏陶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个谋西学图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为办洋务创办的新式学堂,不仅直接服务和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重要的是它变革了中国传统教育,开辟了中国近代教育,同时传播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早期的科技人才,在神州大地上衍生了新知识、新人才、新观念,这些新的变化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十九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一批具有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通过创办新学堂等途径,培养和锻炼了维新运动的先锋和骨干,壮大了维新派的中坚力量,依靠他们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改革运动,促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变革。在二十世纪初清末新政的推动下,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民主革命领袖和骨干,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以留学生为先锋和中坚的知识分子们开辟了民主革命的道路,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腐败的封建制度,成立了以知识分子为领导主体的中华民国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千年巨变。1917年,经教育家蔡元培改革后的北京大学旋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它把新文化、新思想与爱国思想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北京大学的学生培育成为具有新的特点和气质的知识分子,北大由此成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也改变了民主革命的性质,中国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的曙光。1924年,孙中山为了实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合作建立了黄埔军校。国民党依托黄埔军校师生建立了校军,进而建立了国民革命军,不仅取得了北伐的胜利,还统一了中国,巩固了民国新政权。蒋介石还依靠黄埔师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建立和巩固了其军事统治集团。几乎伴随着近代中国始末的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创立和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教育,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崛起,不仅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而且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社会转型的现代化人才,为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二十世纪初,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充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先锋和桥梁,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最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依托大学在中国大地上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于1921年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力量。高等教育为共产党早期培养了众多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他们从1927年开始逐渐构成了共产党高层的政治领导核心和军事统帅,不仅找到一条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正确道路,而且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不断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的高等教育经过一个世纪的大发展,由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到了现代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思想、政治的大变革,还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各行各业的现代化人才,他们带动近代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从无到有并在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依靠它所培养的大量现代化人才,有效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科学等的发展,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现代大学引领了中国近代社会科技、经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就重视革命的人才培养,对于教育在革命中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为此,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了自己的独成体系的高等教育,为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依靠他们得以正确贯彻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广泛组织、发动和领导群众,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一个世纪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嬗变的关系充分说明,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嚆矢。近代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革命思想的先锋和桥梁作用,二是政治运动的先锋作用,三是科学技术的孕育和引领作用,四是经济发展的先驱作用。

汪毅刚[4](2011)在《俄罗斯西部国家安全中的黑海海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苏联解体,国际社会进入了新的时代,也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俄罗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东欧地区国家的纷纷西靠,使俄罗斯丧失了在苏联时代与西方的广阔战略缓冲区,导致俄罗斯西部国家安全的边界几乎与俄罗斯领土边界重合,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由于对新生俄罗斯本质上的不信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加速东扩,把原苏联、东欧、东南欧地区国家逐步纳入大西洋集体安全体系,从政治和军事上不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同时,欧盟作为西欧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的集团,从自身政治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出发不断东扩,从政治经济上把原苏联欧洲加盟共和国逐步纳入自己的经济体系和发展空间。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相辅相成,不断向俄罗斯边境挺进,挤占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这使得刚刚从与西方虚假的蜜月期清醒过来的俄罗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安全威胁。西部,也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心和主要战略方向。黑海,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北靠乌克兰、俄罗斯,南接土耳其,西濒巴尔干半岛、通地中海,东遏外高加索、里海,是俄罗斯帝国通过数百年的经营夺得的南部出海口,也是俄罗斯同西方抗衡的海上安全屏障,地缘战略地位极其突出,对于俄罗斯尤为重要。苏联解体后,黑海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主权国家,黑海海域和海权为沿岸国家所分割。西方的北约和欧盟东扩以及黑海地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西靠,使黑海成为俄罗斯维护西部国家安全的关键。而黑海海权的掌控也就成为俄罗斯维护西部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俄罗斯黑海舰队是俄罗斯掌控黑海海权,进而维护西部国家安全的核心力量。但是,俄乌黑海舰队问题一直困扰和威胁着俄罗斯。因而,俄罗斯最终采取什么方式和手段对待乌克兰以求根本上解决俄乌黑海问题,成为俄罗斯掌控黑海海权、维护西部国家安全的核心与焦点。

夏勇[5](2011)在《清诗总集研究(通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所谓清诗总集,指一切含有清人诗歌之总集。清初以来,清诗总集的编纂活动绵延不绝,高潮迭起,总数估计至少在二千种以上,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极其丰厚的文学文化遗产;同时其自身也堪称清代历史上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文化现象,为我们考察编者的学术思想、美学观念,乃至相关时代的社会环境、文化风气、文人群体、文学潮流等,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与多样的学术视角。虽然清诗总集有着很高的认识、研究价值,但现有研究成果的整体数量与质量,均与之非常不匹配,尤其缺乏从宏观的层次出发,综合多个考察视角,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总揽全局的概括性研究。本文即着眼于此,采取以面带点、点面结合的办法,尝试对清诗总集研究的几大主要议题作一通览性论述。全文分绪论、正论与余论三个部分。绪论首先界定清诗总集的概念与范畴,其次简单回顾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接着主要从宏观上阐述清诗总集对于清诗研究的意义,最后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正论凡六章。第一章首先从数量之大、类型之多与编者之众三个方面出发,着重对清代本朝出现的清诗总集编纂繁荣景象的具体表现进行概述;然后在清代初期、清代中期、清代末期、清代之后的框架下,对清诗总集编纂的流变过程作一鸟瞰式的勾勒。第二章将清诗总集扼要地分为全国、地方、宗族、唱和、题咏、课艺、歌谣、闺秀、方外、域外凡十个大类,主要从内部形态的角度出发,对各大类型的基本面貌、特色与成就等进行初步勾勒。第三章则以清诗总集的编纂体例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取舍标准、编排形式以及其他附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力图揭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与显着特征。以上三章均属本体论的范畴。接下来的三章均为功能论,依次探讨清诗总集的文献价值、文学意义与文化内涵。鉴于清诗总集从本质上来说,乃是一种文献载体,因而本文首先论述其文献价值。同时,又由于文献资料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任何学术领域的研究者都可以从中各取所需,所以本文主要立足于清诗研究,对清诗总集在清诗作品保存、作家资料两方面的文献价值进行初步论列,另外也涉及清代诗话、词曲、文赋乃至某些其他议题。再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清诗总集同样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主要着眼于专题研究,撷取诗学思想、诗人集会、诗歌流派三个议题展开论述,其中前二者采取概论与个案研究结合的方式予以探讨。至于清诗总集在文化研究方面的价值,更是包罗万象。本文仅择取偏于形而上的学术思想、偏于形而下的社会风情,以及相对处于中间层面的政治历史变迁为研究对象,作一示例性的初步论述,其他暂姑置不论。余论则尝试前瞻清诗总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若干较值得深入探研的议题。附录两种,分别对现有书目着录清诗总集与别集的混淆错乱情形,以及着录清诗总集编者信息不确切的问题,进行举例辨正。

姜丽[6](2010)在《东北城市后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精神重构》文中研究表明东北城市工业用地的调整和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方针与政策,给东北各大城市工业场所环境的改善带来契机,但在工业景观遗存转型过程中,很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工业场所已经遭到破坏,出现了“场所精神”丧失等问题,使东北城市的后工文化景观失去了认同感。因此,完善东北城市工业景观场所结构,延续工业场所精神,恢复场所感,接续东北城市历史文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东北城市的工业场所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丰富的历史文脉,并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保留的集体记忆,这正符合诺伯格·舒尔茨定义的具有场所精神之处,所以,分析东北城市后工业景观的场所性,并延续这种不可再生的场所精神,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论文总体分为三个层次,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和逻辑关系展开论述。首先,回顾了东北城市工业发展历史,将东北城市的工业场所加以分类: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场所、以技术景观为主的场所和以建筑景观为主的场所。并指出了东北工业场所的后工业改造中出现的“场所精神”缺失等现实问题;其次,客观分析了东北城市后工业文化景观的各种场所构成要素,从显性的物质要素:场所要素、场所空间结构,到隐性的场所特征和场所气氛,发掘东北城市工业景观的场所精神。最后,提出延续东北城市后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精神的重构策略:整合场所空间、重组场所要素、强化场所特征、表达场所意义。东北城市后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精神的研究,力求实现完整发掘东北城市工业景观的场所精神,保护其城市文脉,工业文明和景观价值。并为东北后工业文化景观设计提供参考,期望能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东北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王春宏[7](2009)在《湖南省新邵县大新金矿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针对目前许多以往被认为是低品位、无效益的矿床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勘查和开发的现实情况,结合黄金部队在湖南省新邵县大新发现的低品位金矿的开发所面临的矿床经济评价问题,提出了“湖南省新邵县大新金矿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研究”课题。该课题对正确评价低品位金矿床的开发利用价值,实现金矿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国家黄金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关于金矿资源经济评价、矿业权评估和矿床边界品位指标优化分析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资产评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产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数理与应用统计学、哲学等科学,对矿业权评估理论与方法、矿床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方法与模型、矿床经济品位分析及其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对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系统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矿产资源价值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其使用价值的大小;矿产资源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矿产资源;矿床的经济价值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但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开发该处矿产资源所获得的效益情况来决定其经济价值。其次,从世界政治、经济、金融和矿产品供应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黄金价格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黄金价格的变化主要是由人们对美元的心理预期造成的这一全新观点。再次,对比总结了目前我国矿床经济评价方法与矿业权评估方法的异同点和优缺点,对矿床评价方法的统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建立了矿床开发利用评价的新模型。最后,结合典型金矿床进行实例分析,分别用矿床经济评价方法、矿业权评估方法和新建立的矿床开发利用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论证大新金矿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将经济品位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矿床经济评价中,正确评价了大新金矿床的经济价值,在对矿床可利用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大新金矿深部及外围进行了找矿预测,通过整体评价区域金矿资源的成矿潜力,为大新金矿的开发利用决策提供辅助意见。论文通过上述研究,找到了用矿业权评估与矿床经济评价方法评价金矿床的结合点,建立了矿床开发利用评价的新模型,形成了一套可操作性强的金矿保护性开采模式,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与我国黄金产业现状,对我国黄金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黄金矿产实行保护性开采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

李强[8](1992)在《大地骄子——巨型矿床》文中认为 有人曾将地球上物质的演化分为两支:一支是无机界,其演化的顺序是矿物—岩石—矿床;另一支是有机界,其演化的顺序是有机物—植物—动物一人。人是有机界发展的最高阶段,而矿床则是无机界发展的顶峰。正如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伟人一样,在矿床世界里同样也有着一批为数不多、规模空前的巨型矿床。它们对社会的发展同样有着很大促进作用,它们是矿床世界中的伟人,是大地母亲亿万年孕育出的骄子。说起巨型矿床的特征,首推其规模。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才能算巨型矿床呢?至今世界上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认识。1983年加拿大马尼托巴大

苏方学[9](1990)在《日魄——王淦昌教授,一个杰出的中国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淦昌教授的一生波澜壮阔,本文真实动人地介绍了他五十多年来在世界核物理学界如何为炎黄子孙争气,继而在两弹研制方面取得的卓越功绩。

邓建永,陈宏光[10](1989)在《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献给为共和国拓荒40年的普通人》文中研究表明号称“地大物博”的中国,矿产资源其实是相对贫乏的。为此,国家每年要花一百亿美元从国外进口矿产品和金属原料。这种情况还日益加剧。四十年来,一支百万地质勘探大军为了扭转上升的不祥的黑色箭头,出没在渺无人烟的荒山雪原,以血和汗写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二、大地骄子——巨型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地骄子——巨型矿床(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基本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四川省大地构造研究历史
2 四川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
3 四川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
4 四川省主要大地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4.1 秦-祁-昆造山系(Ⅰ)
    4.2 勉县-略阳对接带(Ⅱ)
    4.3 北羌塘-三江造山系(Ⅲ)
        4.3.1 摩天岭地块(Ⅲ1)
        4.3.2 巴颜喀拉地块(Ⅲ2)
        4.3.3 歇武-甘孜-理塘-三江口结合带(Ⅲ3)
        4.3.4 义敦-沙鲁里弧盆系(Ⅲ4)
        4.3.5 中咱-香格里拉地块(Ⅲ5)
        4.3.6 金沙江结合带(Ⅲ6)
    4.4 扬子克拉通(Ⅳ)
        4.4.1 上扬子陆块(Ⅳ1)
        (1)盐源-丽江被动陆缘(Ⅳ11)
        (2)康定-攀枝花基底杂岩带上叠攀西裂谷(Ⅳ12)
        (3)凉山-筠连被动陆缘(Ⅳ13)
        (4)前龙门山被动陆缘(Ⅳ14)
        (5)四川前陆盆地(T3-K)(Ⅵ15)
        (6)米仓山-南大巴山被动陆缘(Z-T2) (Ⅳ16)
        4.4.2 菜子园-通安结合带(Ⅳ2)
        4.4.3 滇中陆块(Ⅳ3)
5 结语

(3)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学术综述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四、文章框架
    五、创新点与不足
    六、高等教育概念界定
第一章 近代开端时的中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状况
    一、近代开端时的中国社会状况
    二、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及其社会影响
第二章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时之西方高等教育
    一、西方近代高等教育的渊源
    二、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三、西方高等教育的社会作用及影响
第三章 兴西学办洋务图自强
    一、新的思潮涌动
    二、一座书院与一场改革运动
    三、兴新学孕育新生机
第四章 维新派办学堂促维新
    一、对洋务教育的反思
    二、教育维新思潮冲击旧的教育制度
    三、办学堂培育维新人才
    四、维新教育与维新运动之互动
第五章 留学生教育助推民主革命
    一、清末新政推动留学生教育勃兴
    二、留学生教育造就民主革命领袖
    三、留学生兴起民主革命思想浪潮
    四、留洋知识分子掀起民主革命风暴
    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建立民国政权
第六章 北京大学的革新推动新文化和五四运动
    一、新式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
    二、北京大学之革新
    三、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四、北大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策源地和指挥部
第七章 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巩固新政权
    一、为建国民革命军创建黄埔军校
    二、革命军对于巩固国民党新政权之作用
第八章 教会大学推进中国近代社会变迁
    一、教会大学的创立与发展状况
    二、教会大学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
    三、教会大学推进了中国近代科技进步
    四、教会大学培养中国社会转型人才
第九章 高等教育促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发展
    一、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
    二、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创立中国共产党
    三、知识分子革命家与军事家铸就革命之栋梁
第十章 现代大学引领近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现代化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二、新型知识分子引领科学技术现代化
    三、高等教育驱动社会经济现代化
第十一章 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推动革命胜利
    一、共产党充分认识教育对于革命之重要性
    二、创办高等教育培养骨干力量推动革命胜利
第十二章 结论——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一、革命思想的先锋和桥梁作用
    二、政治运动的先锋作用
    三、科学技术的孕育和引领作用
    四、经济发展的先驱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价论立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俄罗斯西部国家安全中的黑海海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五、论文结构
第一章 西部——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战略重心
    第一节 俄罗斯国家安全
        一、国家安全
        二、俄罗斯国家安全问题
    第二节 西部——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战略重心
        一、决定西部作为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重心的地理因素
        二、影响西部作为俄罗斯国家安全重心的军事因素
        三、俄罗斯面向西方的欧亚主义
第二章 黑海——俄罗斯西部国家安全的关键
    第一节 海洋——国家领土与安全的重要构成
        一、海洋巨大的资源空间
        二、海洋的政治价值
        三、海洋对于国家安全的军事作用
    第二节 黑海——对抗西方战略挤压的海洋屏障
        一、欧盟东扩:对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的驱逐
        二、北约东扩: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
        三、东扩止于黑海
    第三节 黑海——掌控能源安全的战场
        一、能源安全:俄罗斯经济安全的核心
        二、管道:掌控能源的经络
        三、里海—中亚能源:俄罗斯与世界能源新的希望
        四、黑海:能源经络交汇的命穴
    第四节 黑海——“由海向陆”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的阵地
        一、乌克兰
        二、格鲁吉亚
        三、土耳其
第三章 黑海海权与黑海舰队——俄罗斯西部安全之盾
    第一节 黑海海权与黑海舰队
        一、海权与俄罗斯黑海海权
        二、海军与俄罗斯黑海舰队
    第二节 俄黑海海权的获得和黑海舰队的发展
        一、帝俄时代:夺取黑海出海口
        二、苏联时代:艰难的黑海称霸
    第三节 苏联解体对俄黑海海权和西部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群龙闹海:黑海主权分割
        二、俄乌反目:黑海舰队分家
        三、危机四伏:西部安全堪忧
第四章 何去何从——俄罗斯黑海舰队和黑海海权
    第一节 本土安家:本土重建基地
    第二节 拖字当头:无限期延长租期
        一、纠缠克里米亚主权问题
        二、支持反“橙色革命”
    第三节 化整为零:在周边寻找替代基地
        一、塔尔图斯:移师叙利亚
        二、阿布哈兹:趁火打劫
    第四节 横刀相向:肢解乌克兰
        一、乌克兰的地理“裂痕”
        二、依附和支离破碎的乌克兰历史
        三、分裂的乌克兰政治
        四、乌克兰被肢解的可能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清诗总集研究(通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目录
绪论
    一 清诗总集的定义与范畴
    二 清诗总集研究的回顾
    三 清诗总集研究的意义
    四 本选题研究的思路
第一章 清诗总集编纂的繁荣与流变
    第一节 清诗总集编纂的繁荣
        一 数量之大
        二 类型之多
        三 编者之众
    第二节 清诗总集编纂的流变
        一 清代初期
        二 清代中期
        三 清代末期
        四 清代之后
第二章 清诗总集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全国类
        一 通代
        二 当代
        三 跨代
    第二节 地方类
    第三节 宗族类
    第四节 唱和类
    第五节 题咏类
    第六节 课艺类
    第七节 歌谣类
    第八节 闺秀类
    第九节 方外类
    第十节 域外类
第三章 清诗总集的编纂体例
    第一节 取舍标准
        一 个体选择与群体制衡
        二 中正平和与偏主一端
        三 文学本位与文献本位
    第二节 编排形式
        一 按作者编排
        二 按时代编排
        三 按门类编排
        四 按体裁编排
        五 按地域编排
        六 按诗题及其他
    第三节 附件
        一 序跋、凡例、题词
        二 目录
        三 小传
        四 评论
        五 诗话
        六 注释
第四章 清诗总集的文献价值
    第一节 作品保存
        一 遗佚作品
        二 集外作品
        三 文字校勘
    第二节 作者资料
        一 人物传
        二 艺文志
        三 交游录
    第三节 其他资料
        一 清人其他各体着作
        二 其他时代人之着作
        三 校勘与辑佚
        四 其他
第五章 清诗总集的文学意义
    第一节 清诗总集与诗学思想
        一 清诗总集与诗学思想概论
        二 清诗总集所含诗话诗论——以《诗乘发凡》为中心
        三 清诗总集所见诗学观念——以《湖海诗传》为中心
    第二节 清诗总集与诗人集会
        一 清人集会诗歌总集概观
        二 清初集会诗歌总集探微——以《湖舫诗》为中心
        三 清末集会诗歌总集新变
    第三节 清诗总集与诗歌流派
        一 清诗流派总集的形态
        二 清诗流派总集的功能
第六章 清诗总集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清诗总集与学术追求
        一 文献意识
        二 存史观念
        三 经世精神
    第二节 清诗总集与历史变迁
        一 清诗总集与历史变迁概论
        二 清诗总集与历史变迁例说
    第三节 清诗总集与社会风情
        一 清诗总集所含风俗史料——以《歌仙刘三妹传》为中心
        二 清人风土诗歌总集概观
        三 歌谣、集会总集及其他
余论 清诗总集研究的展望
附录
    清诗总集别集互混丛考
    清诗总集编者着录辨正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东北城市后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精神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相关概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框架
第2章 东北城市后工业文化场所精神重构研究基础
    2.1 场所理论
        2.1.1 场所内涵
        2.1.2 场所结构
        2.1.3 场所精神
    2.2 东北城市工业发展背景
        2.2.1 东北城市工业历史沿革
        2.2.2 东北城市工业场所类型
    2.3 东北城市工业文化景观现存问题
        2.3.1 场所环境消失
        2.3.2 场所空间混乱
        2.3.3 场所要素孤立
        2.3.4 场所特征模糊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城市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结构解析
    3.1 东北城市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空间
        3.1.1 自然场所要素
        3.1.2 人工场所要素
        3.1.3 人文场所要素
    3.2 东北城市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特征
        3.2.1 技术景观宏伟性
        3.2.2 建筑风格异域性
        3.2.3 城市文化融合性
        3.2.4 工业技术先进性
        3.2.5 生产环境独特性
    3.3 东北城市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精神
        3.3.1 火热的工业精神
        3.3.2 伟大的时代精神
        3.3.3 豪迈的人文精神
    3.4 东北城市后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精神体验
        3.4.1 场所精神的体验层次
        3.4.2 体验主体的情感取向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城市后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精神重构策略
    4.1 整合场所空间
        4.1.1 生态空间保留
        4.1.2 核心空间突出
        4.1.3 内部空间整合
        4.1.4 工业场景再现
    4.2 重组场所要素
        4.2.1 多元要素和谐化
        4.2.2 生产要素动态化
        4.2.3 工业符号标志化
        4.2.4 机器设备功能化
    4.3 强化场所特征
        4.3.1 诠释行业特征
        4.3.2 凸显建筑风格
        4.3.3 展现工业辉煌
        4.3.4 模拟寒地景观
    4.4 表达场所意义
        4.4.1 传达象征意义
        4.4.2 营造场所气氛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湖南省新邵县大新金矿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的指导思想、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途径及写作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写作思路
    1.5 论文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主要认识和创新点
        1.6.1 主要认识
        1.6.2 论文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及应用
    2.1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2.1.1 矿产资源的双重性质
        2.1.2 矿产资源价值的形成
        2.1.3 矿产资源价格的构成与经济核算方法
    2.2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2.2.1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原则
        2.2.2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方法
        2.2.3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意义
    2.3 影响经济评价的因素
        2.3.1 矿床地质因素
        2.3.2 矿床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因素
        2.3.3 社会经济地理因素
        2.3.4 整体经济环境因素
    2.4 本章小结
3 黄金资源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3.1 黄金的属性特征
        3.1.1 黄金的自然属性
        3.1.2 黄金的货币属性
    3.2 黄金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2.1 黄金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3.2.2 黄金在工业和生活领域的应用价值
    3.3 黄金价格的影响因素
        3.3.1 国际地缘政治——影响黄金价格的核心因素
        3.3.2 国际经济形势——影响黄金价格的主导因素
        3.3.3 国际金融形势——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
        3.3.4 投资市场游资结构调整——影响黄金价格的重要因素
        3.3.5 世界矿产金供应——影响黄金价格的长期因素
    3.4 我国的黄金资源概况与可保证程度
        3.4.1 目前我国的黄金资源概况
        3.4.2 我国黄金资源可保证程度
    3.5 当前黄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5.1 找矿勘查方面的问题
        3.5.2 黄金矿山生产中的问题
    3.6 本章小结
4 矿床开发利用评价模型研究
    4.1 矿床经济评价方法
        4.1.1 矿床经济评价方法介绍
        4.1.2 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4.2 矿业权评估方法
        4.2.1 矿业权评估方法介绍
        4.2.2 收益法评估参数的选取
        4.2.3 现有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
    4.3 矿业权评估与矿产资源评价之间的关系
        4.3.1 经济评价在矿业权评估中的应用
        4.3.2 矿业权评估与经济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4 矿床开发利用的评价模型
        4.4.1 矿床开发利用评价模型的构成
        4.4.2 矿床开发利用的评价程序
    4.5 本章小结
5 矿床实例研究
    5.1 成矿地质背景
        5.1.1 区域地质背景
        5.1.2 矿区地质特征
        5.1.3 矿床成因研究
        5.1.4 成矿地质条件与控矿规律
    5.2 大新金矿资源勘查项目经济评价
        5.2.1 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
        5.2.2 大新金矿床工业指标研究
        5.2.3 大新金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5.2.4 大新金矿经济价值评估
        5.2.5 大新矿床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
        5.2.6 大新金矿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5.3 区域金矿资源经济综合评价
        5.3.1 区域金矿资源评价的方法
        5.3.2 地质单元的划分及数据处理
        5.3.3 多元素的物质场
        5.3.4 多元素综合能量场
        5.3.5 预测区的空间场
        5.3.6 外围成矿预测及找矿方向
    5.4 本章小结
6 黄金资源保护性开采模式研究
    6.1 黄金资源保护性开采的内涵
        6.1.1 有计划地开采是保护性开采的基础
        6.1.2 集约型开发利用是保护性开采的手段
        6.1.3 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性开采的目的
    6.2 黄金资源保护性开采的模式
        6.2.1 资源勘查开采一体化
        6.2.2 金矿权流转规范化
        6.2.3 黄金税费等级差距扩大化
        6.2.4 环境保护源头化
    6.3 对我国黄金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的意见建议
        6.3.1 尽快制定国家黄金发展战略
        6.3.2 切实加强对黄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管理
        6.3.3 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黄金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作用
        6.3.4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集约化程度
        6.3.5 增资中国黄金集团开展海外金矿收购
    6.4 本章小结
7 结束语
    7.1 主要新成果
    7.2 存在问题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申请人基本情况

四、大地骄子——巨型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基本特征[J]. 罗改,王全伟,秦宇龙,曾宜君,李云泉,杨学俊,李有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21
  • [2]第一章 地学文化与地学科普[A]. 胡红拴. 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 2012
  • [3]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D]. 王言法. 山东大学, 2011(12)
  • [4]俄罗斯西部国家安全中的黑海海权问题研究[D]. 汪毅刚. 兰州大学, 2011(10)
  • [5]清诗总集研究(通论)[D]. 夏勇. 浙江大学, 2011(12)
  • [6]东北城市后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精神重构[D]. 姜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3)
  • [7]湖南省新邵县大新金矿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研究[D]. 王春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8)
  • [8]大地骄子——巨型矿床[J]. 李强. 地球, 1992(01)
  • [9]日魄——王淦昌教授,一个杰出的中国人[J]. 苏方学. 中国作家, 1990(02)
  • [10]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献给为共和国拓荒40年的普通人[J]. 邓建永,陈宏光. 中国作家, 1989(02)

标签:;  ;  ;  ;  ;  

地球的骄傲 - 巨型矿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