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性与动力性肠梗阻的X线诊断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方芳,蒋烈夫,张新生[1](2021)在《64层螺旋CT检查在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64-MSCT)检查对急性肠梗阻(AIO)的诊断效能及病因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67例疑似AIO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X线、64-MS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64-MSCT检查、X线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并比较64-MSCT检查、X线检查对不同类型梗阻检出率及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结果 67例疑似AIO的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阳性51例,其中机械性梗阻23例,动力性梗阻13例,绞窄性梗阻15例;64-MSCT检查灵敏度(90.20%)、准确度(88.06%)高于X线检查(72.55%、71.64%)(P<0.05)。64-MSCT检查对绞窄性梗阻检出率(100.00%)较X线检查(66.67%)高,且对肠套叠所致梗阻诊断符合率(93.75%)高于X线诊断(56.25%)(P<0.05)。结论 64-MSCT检查应用于AIO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准确度,有利于临床分析梗阻类型及病因,制定综合全面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谢旺,朱斯维,吴舒,蔡成之,阮帅,何湘玉,尹新民[2](2021)在《微创技术在常见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急腹症是往往以急发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部疾患的总称, 临床上常见急腹症包含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疾病, 其特征为变化大、进展快, 误诊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病死率高, 准确诊断和早期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随着对急腹症疾病发生、发展的深入了解及循证医学的发展, 微创技术在常见急腹症的诊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诊断上腹腔镜能很大程度明确疾病类型, 对于尚不能行手术者, 内镜下减压引流, 在治疗决策上提供了多元化方案;微创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阑尾炎、胆管炎的病因治疗上符合疾病的发生、发展, 内镜技术在处理并发症的应用上更符合微创理念。
潘家洁,毛兰[3](2021)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2例,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进行诊断,对比患者不同诊断方式的检验效果。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患者进行2种检查后发现,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以及肠梗阻原因的判断情况显着优于X线检查,且该检查方式操作更为简便,图像清晰度更高,患者的舒适性也更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发病原因以及病灶位置,保障患者后续治疗效果。
姚燕丽,吴静标,潘晓芳,韩芝斌,柯杰驰[4](2021)在《病毒核酸试剂盒开发的质量控制》文中认为该研究从企业产品委托检验的角度出发,探索企业参考品设计和产品设计对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开发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影响,从而进行归纳总结,为试剂盒的开发改进提供参考。
何禹宏[5](2021)在《多层螺旋CT在进行肠梗阻放射诊断方面的价值和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进行肠梗阻放射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与梗阻类型检出率。结果: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为66.67%(40/60),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多层螺旋CT检查准确率较高;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机械性梗阻的有32例,绞窄性梗阻的有15例,动力性梗阻的有13例,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检查机械性梗阻、绞窄性梗阻、动力性梗阻的检出率分别为96.88%、100.00%、92.32%与75.00%、60.00%、53.85%,多层螺旋CT检查对梗阻部位的检出率显着高于X线检查(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明显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与不同部位梗阻的检出率。
杨丹丹[6](2021)在《枳实通降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
彭泽旭[7](2021)在《通肠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知识图谱与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指腹部手术后的早期,由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和渗出物引起,形成一种机械与动力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大部分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通肠汤是湖北省中医院普外科长期以来的经验用方,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莱菔子等组成,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止痛之功效。1.通过查阅和整理与术后肠梗阻相关的文献,挖掘出术后肠梗阻的研究主体、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等。2.本研究旨在观察通肠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客观评价。方法:1.基于Gephi和Cite Space软件对近25年术后肠梗阻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提取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构建及分析。2.根据疾病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湖北省中医院外一科(肝胆胃肠外科)2018年1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51例患者。根据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24人,治疗组27人。对照组采用肠梗阻的基础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等西医常规方法促进胃肠道恢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将通肠汤胃管注入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首次听到肠鸣音时间,首次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并通过观察受试对象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询问具体用药感受,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近十年术后肠梗阻研究领域文献数量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文献来源中刊登相关研究最多的期刊为《中国医药指南》、《河南外科杂志》等;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合作网络内部联系紧密;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自2000年开始凸显、“复方大承气汤”从2010年开始突现;“肿瘤坏死因子-α”“护理干预”“炎性肠梗阻”等聚类关键词研究频次较高。2.治疗组中临床治愈者22例、显效者3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治愈者16例、显效者2例、有效者2例、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首次听到肠鸣音时间、首次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等均未发现异常。结论:1.关于术后肠梗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复方大承气汤”等为研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在不同地域间的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强,对区域资源的整合需进一步提高,以共同促进学科发展进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2.通肠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腹内炎症消退和渗出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肠壁水肿程度的逐渐减轻,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显着缩短住院时间,并能大大提高西医疗效,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通肠汤治疗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值得临床应用。
杜诗霖[8](2021)在《16-MSCT检查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16层螺旋CT(16-MSCT)检查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初步诊断为急性肠梗阻患者88例,均接受16-MSCT和X线检查,均进行手术治疗,以手术诊断为金标准。比较16-MSCT和X线检查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和16-MSCT梗阻部位诊断符合率。结果手术诊断结果显示急性肠梗阻83例,非急性肠梗阻5例;16-MSCT诊断恶性胆道狭窄的灵敏度(93.98%)高于X线诊断(80.72%),准确度(93.18%)高于X线诊断((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X线和16-MSCT检查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6-MSCT肠梗阻定位小肠诊断符合率为90%,结肠部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回盲肠部位诊断符合率为91.89%,总符合率为93.98%(78/83)。结论 16-MSCT检查可提升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且梗阻部位诊断符合率较高,在诊断急性肠梗阻和确定梗阻部位方面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佟鑫[9](2021)在《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所有患者的X线和CT检查病例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清晰情况、各类型肠梗阻检出情况、肠梗阻病因检出情况及检查时患者舒适情况。结果 CT检查图像清晰率为95.00%,高于X线检查的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肠梗阻类型总检出率为84.00%,X线检查为59.00%;CT检查对肠梗阻病因总检出率为85.00%,X线检查为61.00%。两种检查方式对肠梗阻类型及肠梗阻病因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检查的灵敏度、准确性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患者总舒适度为97.00%,高于X线检查的8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诊断肠梗阻效果较好,能较准确地检出肠梗阻的不同类型、病因,且检查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较高。
吴晓凡[10](2021)在《824例成人小肠梗阻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3家综合性三甲医院2013年至2020年小肠梗阻(Small bowel obstruction,SBO)的临床表现、病因构成特点及转归,并探讨小肠溃疡并狭窄伴梗阻的少见病因及其病理组化表现。方法收集在2013年01月至2020年01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的824例小肠梗阻的患者,归纳其临床表现特点并对其病因进行总结,从中筛选小肠良性狭窄伴梗阻的病例再次总结。在排除常见的病因后,对5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并狭窄所致的小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病史回顾,检测其与正常人及克罗恩病患者小肠粘膜上皮中胞浆型磷脂酶A2-α(Cytoplasmic Phospholipase A2-α,c PLA2-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组研究中,导致小肠梗阻的前10位病因是:肠粘连(353例,42.8%),肿瘤(80例,9.7%,恶性肿瘤70例,良性肿瘤10例),粪石(77例,9.3%),疝(44例,5.3%),克罗恩病(43例,5.2%),肠扭转(24例,2.9%),肠系膜血栓(22例,2.7%),结核(12例,1.5%),肠套叠(9例,1.1%),放射性肠炎(7例,0.8%)。在住院期间,824例患者中好转者为810例(98.3%),死亡者为14例(1.7%)。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是与小肠恶性肿瘤致小肠梗阻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血红蛋白水平为小肠恶性肿瘤致小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小肠良性狭窄伴梗阻以肠粘连(68例,48.2%)、克罗恩病(26例,18.4%)最为多见。小肠溃疡并狭窄伴梗阻主要病因是克罗恩病(15例,57.7%),不明原因小肠溃疡(5例,19.2%)。免疫组化提示不明原因小肠溃疡患者小肠粘膜上皮中c PLA2-α的累计阳性率IOD/Area低于正常人和克罗恩病组,其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克罗恩病组与正常人c PLA2-α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明原因小肠溃疡患者小肠粘膜上皮中TNF-α表达较正常人高,较克罗恩病组低,而克罗恩病组TNF-α较正常人表达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肠粘连是小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小肠良性狭窄伴梗阻以肠粘连最为多见。小肠溃疡并狭窄伴梗阻主要病因是克罗恩病。本组研究中,筛选出的5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并狭窄伴梗阻患者小肠粘膜上皮免疫组化特点为c PLA2-α表达较正常人及克罗恩病患者下降,而TNF-α表达较正常人升高,较克罗恩病患者下降,提示其溃疡发生机制可能与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代谢异常相关,c PLA2-α联合TNF-α可望成为不明原因小肠溃疡与克罗恩病鉴别的临床组化指标。
二、机械性与动力性肠梗阻的X线诊断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性与动力性肠梗阻的X线诊断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64层螺旋CT检查在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2.1 X线检查 |
1.2.2 64-MSCT检查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检查结果 |
2.2 诊断效能 |
2.3 不同类型梗阻检出情况 |
2.4 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 |
3 讨论 |
(3)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诊断符合率 |
2.2 梗阻原因 |
2.3 诊断效果 |
3讨论 |
(4)病毒核酸试剂盒开发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企业参考品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1.1 企业参考品的原料 |
1.2 企业参考品 |
1.2.1 阳性参考品 |
1.2.2 阴性参考品 |
1.2.3 精密度参考品 |
1.2.4 检测限参考品 |
2 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2.1 制样过程 |
2.1.1 核酸提取试剂 |
2.1.2 质控品 |
2.2 扩增条件的优化 |
3 小结 |
(5)多层螺旋CT在进行肠梗阻放射诊断方面的价值和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X线检查 |
1.2.2 多层螺旋CT检查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
2.2 比较两组梗阻部位的检出率 |
3讨论 |
(7)通肠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知识图谱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略缩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术后肠梗阻的文献知识图谱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收集 |
1.2 数据整理与筛选 |
1.3 分析工具 |
2 结果 |
2.1 文献发布年度统计 |
2.2 文献来源情况统计 |
2.3 研究机构分布统计 |
2.4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1.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随机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测指标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3.3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首次听到正常肠鸣音时间比较 |
3.4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首次经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
3.5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首次经肛门排便时间 |
3.6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 |
3.7 安全性观察结果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EPISBO的认识 |
4.2 祖国医学对EPISBO的认识 |
4.3 通肠汤治疗EPISBO的疗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文献综述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2.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8)16-MSCT检查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X线、16-MSCT检查及手术诊断结果 |
2.2 X线、16-MS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
2.3 16-MSCT肠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 |
3 讨论 |
(9)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清晰情况 |
2.2 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对各类型肠梗阻的检出情况 |
2.3 两种检查方式对肠梗阻病因的检出情况 |
2.4 两种检查方式患者的舒适情况 |
3 讨论 |
(10)824例成人小肠梗阻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824 例成人小肠梗阻病因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病因构成 |
2.3 死因构成 |
3 讨论 |
第二部分:5 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并狭窄伴梗阻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材料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资料回顾 |
2.2 病理大体资料回顾 |
2.3 免疫组化检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患者、正常人和克罗恩病患者小肠粘膜中c PLA2-α和TNF-α的表达差异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不明原因小肠溃疡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机械性与动力性肠梗阻的X线诊断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64层螺旋CT检查在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方芳,蒋烈夫,张新生. 河南医学研究, 2021(30)
- [2]微创技术在常见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J]. 谢旺,朱斯维,吴舒,蔡成之,阮帅,何湘玉,尹新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1(10)
- [3]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J]. 潘家洁,毛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7)
- [4]病毒核酸试剂盒开发的质量控制[J]. 姚燕丽,吴静标,潘晓芳,韩芝斌,柯杰驰. 医疗装备, 2021(15)
- [5]多层螺旋CT在进行肠梗阻放射诊断方面的价值和效果[J]. 何禹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5)
- [6]枳实通降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D]. 杨丹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7]通肠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知识图谱与临床观察[D]. 彭泽旭.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8]16-MSCT检查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J]. 杜诗霖. 临床研究, 2021(06)
- [9]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佟鑫. 中国当代医药, 2021(13)
- [10]824例成人小肠梗阻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D]. 吴晓凡. 福建医科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