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梨和桃一年生枝条修剪反应的相关性

苹果、梨和桃一年生枝条修剪反应的相关性

一、苹果、梨、桃一年生枝剪截反应的相关性(论文文献综述)

汪兆[1](2021)在《衰弱和健康杨梅树根际土壤元素和微生物群落分析》文中提出

姚祺[2](2021)在《巨柏移植前生长调控的研究》文中认为巨柏(Cupressus gigantea)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西藏特有珍稀树种,仅带状分布于海拔3000~3400m范围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线,及以上的河漫滩与河谷干旱坡地。巨柏冠幅宽广、树干高大笔直、侧根粗壮发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本文以5a巨柏实生苗、12a巨柏栽培幼树和野外环境的巨柏大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巨柏幼树树冠结构、枝条解析因子及光合特性;枝条修剪方式及强度对巨柏苗木生长的影响;截口大小、修剪方式、截口覆膜及修剪季节对截口愈合的影响;根系修剪强度对巨柏苗木生长的影响以及根系修剪季节和回填基质对巨柏苗木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巨柏的树冠轮廓曲线可以用理查德方程和线性回归方程较好地拟合。树冠体积和表面积估测模型是以树高、冠长和冠幅变量组合的异速生长模型为最佳,R2达0.94以上。巨柏枝条长度空间垂直分布呈偏下的正态分布,树冠形状呈水滴型。一级枝条数量的平均值为90.4个,最大枝条密度的相对冠层深度为0.598。随着冠层深度的增加,枝条直径和着枝角度逐渐增大,为疏层形主干。方位角在各个方向的分布较为不均,在东南-西北方向枝条分布较多。巨柏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在13:00;月变化在8月达到最大;晴天比多云高3.23μmol/(m2·s),比阴天高4.43μmol/(m2·s);阴叶比阳叶低4.42μmol/(m2·s);冠层中部成熟叶片最高。双曲线修正模型为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其拟合的巨柏光饱和点为1376.606μmol/(m2·s),光补偿点为75.463μmol/(m2·s),CO2饱和点为1213.412μmol/(m2·s),CO2补偿点为56.880μmol/(m2·s),表明巨柏喜光耐荫。2)修枝能够促进巨柏苗高的生长,抑制地径的生长。重度修枝后巨柏幼苗能迅速调节气孔,以减少水分消耗,更接近修枝阈值,较适合移植。短截的水分利用效率更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疏除则对植株整体生长出现削弱作用。3)修枝1年后,巨柏大部分截口能够正常愈合,超过8%的截口完全愈合。在枝条修剪时,直径15~20mm大枝条愈合速度慢、愈合时间长,要尽早修剪。刀具使截口平滑,减少病害入侵的影响。覆膜能够促进愈伤组织早期形成,对愈合率的影响不显着。修枝1个生长周期后,春季修剪的截口愈合速度最快,夏季修剪的截口愈合能力最强。4)断根会显着抑制巨柏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断根强度越高抑制越明显。断根还会明显抑制巨柏光合有机物的积累,45d后逐渐恢复至断根前水平。然而断根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升,重度断根的叶片SPAD值和水势较高。断根还会刺激新根的萌发,苗木生根率与新根数量均随断根强度的增加而增加。5)断根后经过1个生长季的根系恢复,切口处重新长出大量的须根和侧根,表明巨柏根系再生能力较强。夏季断根对巨柏幼树新根数量指标和新根形态发育最好,在冬季断根的相对较差。沙土环境巨柏幼树新根生长最快,沙腐土环境新根数量最多,沙腐土中巨柏大树根愈伤组织形成率高达100%。

牛茹萱[3](2020)在《甘肃地方桃资源抗寒性评价及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桃(Prunus persica)原产中国,是我国主要栽培水果之一,目前,生产上所用品种80%以上为我国自主选育,但栽培品种在寒冷地区经常遭遇冬季低温冻害,温度成为制约桃树安全越冬的关键因子。甘肃省是桃的原产地之一,桃树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是我国桃树种质资源保存、演化、栽培的重要地区。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土壤冻结时间长,平均绝对最低温度-30℃左右、最低温度-35℃;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栽培形成了一批抗寒性强的桃资源类型,是桃品种改良、增强抗性育种的宝贵种质材料。本研究采用人工低温胁迫(-5℃对照、-10℃、-15℃、-20℃、-25℃、-30℃、-35℃和-40℃)条件下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明确桃低温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结合对叶片、枝条的解剖结构进行切片和显微观察、分析建立了桃抗寒性综合评价体系;对28份地方桃资源(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运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出抗寒性极强的甘肃桃地方种质资源;利用高通量测序,在转录组水平分析了其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并利用qRT-PCR对候选差异基因进行验证和分析,深入解析甘肃地方桃资源的抗寒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不同生态栽培区的9个不同类型的桃品种为试材,低温胁迫条件下一年生枝条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呈“S”形曲线变化;测定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变化曲线拟合,求得各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可作为桃树抗寒性鉴定评价的重要指标。LT50与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DA)的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和0.863;与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和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0.721和-0.863;与CAT活性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29;但与POD和SOD活性相关性不显着。REC、SS、SP、MDA、Pro和CAT均可以作为抗寒性的评价的参考指标。2、28份桃资源(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8.22℃-17.22℃之间,其中LT50在-25-20℃之间的资源为20份、占71.43%。甘肃地方资源‘丁家坝李光桃’LT50最低,为-28.22℃。LT50测定结果与自然条件下田间调查各品种的抗寒性基本吻合。3、28份桃资源(品种)生长季(6月份)叶片和休眠期(1月份)一年生枝条切片观察表明:叶片解剖结构与资源的抗寒性无显着相关性;一年生枝条LT50与木质部厚度、木栓层厚、木栓层比率以及木皮比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4、-0.741、-0.822和-0.814;与木质部比率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78,与皮层比率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7。枝条结构组织中,木栓层比率和木皮比与抗寒性极显着相关并显着性最高,可以作为抗寒性评价的参考指标。4、通过对28份桃资源(品种)-25℃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和生态适应性指标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平均隶属度介于0.170.61之间,甘肃地方资源‘丁家坝李光桃’平均隶属度为0.61,抗寒性最强。5、构建了不同低温处理下(-5℃、-15℃、-25℃和-35℃)丁家坝李光桃一年生枝条韧皮部的转录组文库,获得了8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693个,占总差异基因的77.9%,下调表达基因197个,占总差异基因的22.1%。通过比对分析,与信号转导相关、激素调控、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代谢的DEGs显着富集;筛选获得的890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24个DEGs,为抗寒相关的转录因子,最大的基因家族为ERF基因家族(21个DEGs),其次为MYB(5个DEGs)和NAC(5个DEGs)。挑选1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qRT-PCR与RNA-Seq结果极显着相关,转录组数据可靠。明确了甘肃省地方桃资源“丁家坝李光桃”抗寒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低温逆境的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解析了其低温胁迫响应和抗寒机制。

谭代军[4](2019)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机理与生产力提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种植经济林是治理生态环境并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探究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机理,提出改善经济林生产力的关键技术并示范,对石漠化地区经济林生产力的恢复及经济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演化、人地关系、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经济林生态适应性、土壤养分供应、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作为理论依据,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和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度-强度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区。通过文献追踪、统计调查、实验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于20162017进行经济林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核桃(Juglns regia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4种特色经济林为研究对象,探究衰退经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量状况和林分光合生理特征,采取措施改善经济林生长环境并提高其生产力。主要结论有:1.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的重要因素。从综合评价结果权重得出: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区土壤全磷、速效钾、pH、容重是刺梨衰退的限制性因素;土壤容重、全氮、全钾是核桃衰退的限制性因素。花江中强度石漠化区土壤全磷、速效钾、容重是花椒衰退的限制性因素;土壤全钾、有效磷、容重是枇杷衰退的限制性因素。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地上生物量可反应出土壤养分含量的高低,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相互影响,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叶片功能性状是影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的重要指标之一,净光合速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其中,叶面积、比叶面积大小对撒拉溪和花江衰退特色经济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干物质积累有直接影响。此外,光合作用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3.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的主要问题,本文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潜在-轻度撒拉溪石漠化地区,刺梨、核桃选择生草栽培、林间套种技术为主,土壤施肥、密林疏伐及修枝整形技术相结合;中度-强度花江石漠化地区,关键技术选择修枝整形为主,林间套种、生草栽培、土壤施肥技术相结合。4.从技术示范验证得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衰退特色经济林光合作明显增强,生产力与经济效益得到显着提升,形成了一种适合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立体式、多层次复合经营发展的模式。撒拉溪示范点刺梨、核桃光合速率分别从3.83、4.88μmol·m-2·s-1提升至7.13、8.11μmol·m-2·s-1。花江示范点花椒、枇杷光合速率分别从7.11、8.97μmol·m-2·s-1提升至10.85、15.65μmol·m-2·s-1,单株产量分别上升49.93%、27.38%。

胡福初[5](2019)在《荔枝矮化性状的鉴定评价与遗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特色果树,传统管理模式下,荔枝树体高大,可生长至十几米至几十米高,给生产管理造成不便。近年来,矮化栽培已成为我国果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栽培模式,而矮化品种或砧木的开发利用是实现矮化栽培的重要途径。目前荔枝果园通常采取回缩修剪方式以控制株高实现矮化栽培,矮化种质资源缺乏有效培育和利用,矮化相关性状的发生机制与遗传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开展了荔枝矮化性状鉴定评价、相关基因的筛选、遗传分离规律及QTL定位等工作,为荔枝矮化资源的发掘与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荔枝种质资源的枝梢长度、枝梢粗度、复叶长度、叶柄粗度、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枝皮率等矮化相关表型进行测定分析,发现除了枝皮率之外的7个矮化相关性状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状的公因子分析结果,提出了荔枝矮化指数(D值)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建立了基于矮化指数判定荔枝矮化级别的标准,并对120份荔枝资源矮化特性进行了评价分级,分级结果与实践经验的判断基本相符;同时,通过枝皮率的比较分析,明确了枝皮率与枝梢直径呈现显着性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69,而且在枝梢直径相近的情况下,不同品种之间枝皮率没有显着性差异,因而认为枝皮率不适宜作为荔枝矮化性状评价的关键指标。(2)分别以极乔化品种‘妃子笑’和矮化品种‘紫娘喜’的叶片和顶芽为材料,通过RNA-Seq测序比较矮化与乔化品种之间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共组装得到了55,810条unigenes,大约81.69%(45,740)的基因序列能够比对至少1个公共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共计检测到了差异表达基因9190条,其中两品种顶芽之间有3,248个差异表达基因,叶片之间有1750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遗传信息过程”、“氧化磷酸化”等相关生物学过程;重点分析了42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和69个能量代谢途径中涉及的差异基因,在对部分差异基因以及赤霉素生物合成与代谢相关基因进行q RT-PCR验证之后,将3个Lc GA2oxs转入烟草进行过表达分析,发现Lc GA2oxs在烟草中的超表达导致了转基因植株的明显矮化,说明Lc GA2oxs具有一定的“致矮”功能,并可能参与到荔枝的矮化形成过程。(3)以矮化品种‘紫娘喜’为母本,极乔化品种‘妃子笑’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实生后代进行真假杂种鉴定,调查分析杂交后代矮化相关性状的分离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通过杂交一共得到了266株实生后代,经SRAP分子标记筛选出194份真杂种,真杂种率为72.9%,最终成活178株用于构建群体;对群体进行田间调查,明确了株高、新梢长度、复叶柄长度等8个矮化相关性状以及矮化指数的分离特点,各表型的变异系数为11.50%~23.23%,中亲优势为-7.37%~18.68%,存在较明显的趋中遗传。总体来看,本研究构建的杂交群体大小适中,目标性状分离显着,符合作图群体构建的相关要求。(4)以‘紫娘喜’ב妃子笑’的F1群体为作图群体,基于GBS技术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荔枝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并进行矮化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结果显示,鉴定得到了8,654,911个SNP标记,分为八种分离模式,其中可用于F1个体基因分型的分离类型包括hk×hk、lm×ll、ef×eg、ab×cd和nn×np等5种标记数量5,100,050个;经筛选过滤,3027个SNP标记上图并分布在15个连锁群上,总的遗传距离为1711.97 c M,平均遗传距离为0.57 c M,图谱质量总体较高;对8个矮化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了37个QTL位点,可以解释8.0%至14.7%(平均值=9.7%)的表型变异,在其中的32个QTL区域内发现126个候选基因,根据候选基因功能注释及差异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获得了82个候选基因的注释信息以及50个双亲间有显着性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基因在调控荔枝矮化方面的作用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周伟权[6](2018)在《PP333和外源ABA对库尔勒香梨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探明植物生长抑制剂对库尔勒香梨(Pyrus bretschneideri Pehd)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在新梢的快速生长期用不同浓度的PP333和外源ABA溶液对库尔勒香梨的树冠进行喷施处理,喷施后定期测定库尔勒香梨新梢枝叶动态变化、叶片光合作用、叶片组织结构、果实品质及新梢内源激素的变化动态,同时测定了处理后库尔勒香梨一年生枝抗寒性相关指标。(1)PP333和外源ABA处理后库尔勒香梨新梢长、节间长、叶面积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喷施处理后新梢粗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着增加。1000 mg/L~2500 mg/L的PP333和70 mg/L~110 mg/L的外源ABA对库尔勒香梨新梢长度的生长均有显着的抑制效果。不同浓度的PP333和外源ABA处理均能增加叶片的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减小了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对叶片表皮均无较大影响。500 mg/L的PP333处理后,总叶绿素含量最高,相比CK提高了22.86%;1500 mg/L的PP333和70 mg/L的外源ABA处理后,叶绿素a的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最大,且有效降低了Fo值,明显提高了Fv/Fm值,使光能转化效率显着增加。(2)生长期喷施PP333和外源ABA后,与对照相比有效的提高了休眠期枝条内源ABA的含量,降低了内源GA的含量。1500 mg/L~2000 mg/L的PP333和70 mg/L~90 mg/L的外源ABA处理效果较为显着。1500 mg/L的PP333和70 mg/L~90 mg/L的外源ABA后可以有效降低低温胁迫时枝条中的相对电导率值和丙二醛的含量。同时提高了枝条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和SOD活性,提高了低温胁迫后一年生休眠枝枝的恢复生长萌芽率,明显降低了一年生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1500 mg/L的PP333和70 mg/L~90 mg/L的外源ABA处理后可明显提高库尔勒香梨枝条的抗寒性。(3)喷施PP333和外源ABA后均有效提高了果实的Vc含量,可滴定总酸的含量整体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有所提高;2500 mg/L的PP333和110 mg/L的外源ABA处理明显增加了果实的单果重,且增加了果实的粗皮率,其他处理对库尔勒香梨的果实品质没有较大影响。(4)分别喷施1500 mg/L的PP333和70~90 mg/L的外源ABA处理后可在不影响果实品质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控制枝条的营养生长及提高一年生枝条的抗寒性。

荣贵纯[7](2017)在《文冠果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和开花结实的关系》文中指出为探索温度、湿度、光照强度3个叶幕微气候因子对15株文冠果枝条生长发育、光合同化能力、开花坐果和果实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山东东营地区6a乔木型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不同叶幕区域的气候条件、枝条生长发育、光合同化能力、开花坐果和果实产量相关指标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以期找出文冠果最优的丰产树势并提高产量稳定性,为今后的树体管理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文冠果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叶幕中不同区域间的日平均温度和湿度差异较小,区域间平均温度最大差异仅0.62℃,变异系数仅为0.6%,不同区域间平均湿度极差为1.97%,变异系数为1.75%。;不同区域光照强度间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达到34.89%,且分布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规律,即在各个方向上均为上层外侧>下层外侧>(=)上层内侧>上层内侧。在整个生长季中,不同圈层的温度变化规律一致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但差异始终不显着;湿度的整体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在7月小幅升高后回落至9月再度升高;光照强度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不同圈层的变化幅度略有差异,下层外侧光照强度随着枝叶发生逐渐超过上层内侧,整体上看外围的光照强度变化幅度较大,而内膛的变化幅度较小。(2)不同区域间的树体生长情况差异明显。枝条生长方面,西南方向上层内侧和外侧的一年生枝长和基径均较大,正东方向的新生枝条和叶片最多,有91.5个新枝和1 12片复叶。叶片生长方面,正南方向上层外侧区域平均每克干叶中含可溶性糖105.48mg,为所有区域中最高;正东方向上层外侧的叶片淀粉含量最高,平均每克干叶中含淀粉达到19.34mg,比含量最低的正西方向下层内侧高117%;含氮量最高的为正东方向下层外侧,每g干叶中含氮2.47mg。总体上看上层外侧和下层外侧圈层的枝叶量更大,叶片的糖类物质含量更多,含氮量和碳氮比更大。(3)温度与树体生长的各项指标相关性最弱,仅与枝条数目的相关性达到了显着水平;湿度与多个生长指标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一年生枝条基径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621;光照强度是三个气象因子中与各项生长指标相关性最强的因子,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 0.765和0.771,在各指标中最高。(4)下层外侧区域是主要的结果区域,这一圈层内的果实产量占整体的73%。除下层内侧外,其他各区域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小。产量关系为上层外侧>下层外侧>上层内侧>下层内侧,总体可归纳为外围>内膛,下层>上层。不论是单果质量还是果实总产量,光照强度均是相关性最强的微气候因子,与这些指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

付莹,姜远茂,张世忠,雷庆国,汤先状[8](2015)在《短截修剪程度对‘红灯’甜樱桃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2年生‘红灯’(Prunus avium L.‘Hongdeng’)/东北山樱(Cerasus sachalinensis Kom.)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短截程度对13C和15N分配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梢生长期,短截处理修剪促进了碳水化合物向根系分配,极重度短截处理使叶片和新梢中13C分配率分别减少了29.15%和7.3%,粗根和细根中13C分配率增加了46.65%和48.43%。随着时间的推移,短截处理的叶片和新梢的13C分配率均显着高于对照,多年生枝干的13C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减小,根系的13C分配率以中短截最低,极重度短截最高。各处理15N利用率从高到底依次为中度短截>对照>极重度短截,在新梢停长期差别最大,3个处理15N利用率分别为6.91%、5.54%和3.60%;多年生枝干15N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减小,短截处理叶片和新梢的15N分配率随短截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玉苏甫·阿不力提甫(Yusuf.Ablitif)[9](2014)在《新疆的梨种质资源评价及核心种质库构建》文中研究指明梨为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梨属(Pyrus L.)植物,起源于新生代中国西部山丘地带的乔木落叶果树,是我国着名水果之一,分布遍及全国。本文在对新疆地区梨树种质资源普查、植物学特征观察的基础上,开展了果实外在和内在品质、抗寒性状评价、SRAP分子标记及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次聚类分组取样法,优先选取具有极端表现个体的原则对资源多次聚类、逐级压缩构建梨核心种质库。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发掘优异基因,以便掌握新疆梨资源植物学特征、品质性状、抗寒特性以及遗传多样性,为梨资源长期保存和促进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学背景资料,为下一步新疆梨遗传育种亲本选配和分子育种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梨部分植物学特征研究结果梨树树冠形状有圆锥形、阔圆锥形、圆头形、半圆形、纺锤形、扁圆形、狭圆锥形、圆柱形等树形。主干颜色以灰色、灰褐色、暗褐色为主。一年生枝条颜色为褐色、灰褐色、黄绿、黄褐色、暗灰色、灰色、灰绿色。新疆梨、秋子梨系统部分品种叶片边缘全缘或锯齿很少,杜梨叶片边缘有波状锯齿,塔城野生杏叶梨锯齿为圆钝。大部分品种叶片有锯齿,颜色为绿色至深绿色,叶片尖端急尖及尖。梨每花序开放花朵数量5-18朵之间,大部分梨品种花朵数在5-9之间;其中豆梨和杜梨花朵数量为13-18朵。花瓣数量为5-9枚之间,大部分品种花瓣数量为5枚。试验地观察结果显示雌雄蕊位置高低分析12.6%的品种柱头位置低于花药,31.6%品种柱头与花药等高,55.8%品种柱头高于花药。雄蕊数量幅度在14-28之间,大部分品种雄蕊数量在18-22左右。梨树花芽萌动期在3月底至4月初。梨树始花期在4月8日至4月18日。盛花期在4月13至21日,4月30日前花期基本结束。天气正常情况下,每品种开花到落花整个花期需7-12天,开花期比展叶期早1-3天。梨果实成熟期在7月底至10月下旬。2.新疆的梨栽培品种果实品质评价结果梨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合理-满意度进行了排序。外观品质指标有单果重、果形指数、果梗、梗洼、果心大小、果肉硬度等。梨果实内在品质指标有可溶性固形物、汁液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总酸度、糖酸比、石细胞等指标。梨各品种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总酸度、糖酸比、石细胞等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可溶性固形物、汁液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等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各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数据新疆的梨品种合成“合理-满意度”数值在0.210~0.818之间,按照合成合理满意度排序排列在前的10个优质品种有:南果梨>沙03>库尔勒香梨>晚秀>砀山梨>黄金梨>西子绿梨>艾温切可>沙01>宝岛新世纪>新高。3.平均隶属度及综合评判法评价梨抗寒特性结果通过平均隶属度和综合评判法对每个种和品种进行了评价。平均隶属度越大,抗寒能力越强,反之抗寒能力越弱。根据平均隶属度分析新疆的梨平均隶属度为0.351~0.560之间,根据综合评判结果判断,栽培品种中大香水、北丰梨、耐西普特、库车阿木特、喜水、北海道王梨、褐色句句梨、伊宁晚杜霞梨、圆黄、霍城八月梨、可特阿木特等品种抗寒性较强。矮化砧木中S5和中矮一号矮化砧木抗寒性最强,乔化砧木中杜梨最强。4. SRAP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新疆现有的95份梨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自由组合成的16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14对引物,14对引物SRAP标记共获得163条清晰条带,其中160个条带表现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98.16%。95份新疆的梨种质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频率为(pi)0.3919,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6.5101,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0.5296。供试的95份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在0.3620-0.8466之间,在相似系数0.598的水平上,供试的95份种质划分为2大类群,第一大类群中包括37份种质,第二大类群中包括58份种质。Nei遗传相似系数在0.604的水平上,可以细分为五个亚类群。5.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的梨核心种质库构建结果核心种质要具有代表性、多样性和特异性。初始种质中的一部分样本能概括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的可以作为核心种质。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和采用多次聚类分组法进行梨核心种质构建。核心种质中包括了白梨系统、新疆梨系统、砂梨系统、秋子梨系统、西洋梨系统、杏叶梨、杂交种、豆梨、麻梨、矮化中间砧等种的28个品种。核心种质与初始种质相比,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分别经t测验,在0.01水平差异不显着;同时,核心种质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也均高于保留种质,构建的核心种质库中的28份种质是新疆现有的梨资源遗传多样性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多态性。

殷文娟[10](2014)在《3种梨砧木幼苗对缺铁胁迫的生理响应》文中认为库尔勒香梨是新疆的名优特产品之一,现已成为巴州的支柱产业。但在库尔勒香梨栽培中,缺铁黄化病严重影响库尔勒香梨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大杜梨、杜梨和棉梨幼苗为试材,采用溶液培养技术,通过设置供铁和不供铁两个处理,观察3种梨砧木幼苗的叶片黄化现象,研究梨砧木幼苗缺铁黄化的生理响应,测定幼苗根际Fe3+还原酶活性和幼苗各器官内全铁的含量,揭示梨砧木幼苗在缺铁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和耐性,结合南疆石灰性土壤上3种梨的生长状况,分析了3种梨砧木幼苗在供铁和缺铁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筛选出耐缺铁的梨砧木,研究结论如下:1.铁在植物叶绿素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缺铁时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受到阻碍。植物缺铁的主要表现是新叶失绿。2.在高pH值环境下,可抑制梨砧木幼苗根系对铁的吸收、降低铁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减弱植物体内铁的有效性,导致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3.缺铁可导致植物有机酸分泌量增加,使得根际pH值下降,使根际中的Fe3+被还原为Fe2+进而被根系吸收。4.抗缺铁的砧木品种Fe3+还原酶活性最高,不抗缺铁的砧木品种Fe3+还原酶活性最低,即杜梨>大杜梨>棉梨。杜梨能够有效利用环境中的铁元素,供植物吸收。5.不同处理的3种梨砧木幼苗茎秆中的全铁含量比叶片和根系少,植物一旦缺铁,全铁含量最先影响的部位是根系。6.在南疆,所考察的试点梨园土壤的pH值平均为8.50左右,属典型的碱性土壤。供试梨园含盐量平均为0.21g/kg,属于非盐渍化土壤。7.棉梨对石灰性土壤的适应性较差,叶片黄化现象严重,叶片中全铁含量下降最快;杜梨的叶片黄化程度最轻,叶片中全铁含量仅下降了2.33mg/Kg·DW,这与溶液培养实验的结果相一致。8.在南疆干旱的石灰性土壤上,杜梨幼苗的生长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在调查的各个生长量指标中,都表现出绝对的优势。

二、苹果、梨、桃一年生枝剪截反应的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苹果、梨、桃一年生枝剪截反应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2)巨柏移植前生长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树冠结构研究进展
        1.3.2 枝条修剪研究进展
        1.3.3 根系修剪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巨柏幼树树冠结构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区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模型构建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巨柏幼树的树冠轮廓曲线及树冠体积、表面积
        2.2.2 巨柏幼树的枝条解析因子
        2.2.3 巨柏幼树的光合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枝条修剪方式及强度对巨柏苗木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区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修枝方式及强度对巨柏苗木生长的影响
        3.2.2 修枝方式及强度对叶片SPAD值、水势的影响
        3.2.3 修枝方式及强度对巨柏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巨柏修剪截口愈合生长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区概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截口的愈合过程
        4.2.2 枝条基径对截口愈合的影响
        4.2.3 修剪方式对截口愈合的影响
        4.2.4 截口覆膜对截口愈合的影响
        4.2.5 修剪季节对截口愈合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根系修剪强度对巨柏苗木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区概况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断根强度对巨柏幼苗生长的影响
        5.2.2 断根强度对叶片SPAD值、水势的影响
        5.2.3 断根强度对巨柏幼苗生根的影响
        5.2.4 断根强度对巨柏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根系修剪季节及土壤基质对巨柏苗木生根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区概况
        6.1.2 试验材料
        6.1.3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断根季节对巨柏幼树生根的影响
        6.2.2 土壤基质对巨柏幼树生根的影响
        6.2.3 土壤基质对巨柏大树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讨论
    7.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甘肃地方桃资源抗寒性评价及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果树抗寒生理研究进展
        1.2.1 形态结构和微观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1.2.2 含水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1.2.3 细胞膜透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1.2.4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
        1.2.5 抗氧化系统与抗寒性的关系
    1.3 果树抗寒性评价方法研究
        1.3.1 直接鉴定法
        1.3.2 间接鉴定法
        1.3.3 综合鉴定法
    1.4 果树抗寒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4.1 果树响应低温信号的主要转导途径
        1.4.2 果树抗寒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5 转录组技术在果树抗寒研究中的应用
    1.6 桃抗寒性研究进展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低温胁迫下桃生理生化响应
    2.1 研究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处理方法
        2.1.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不同低温诱导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和LT50
        2.2.2 不同低温诱导下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2.2.3 不同低温诱导下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2.2.4 不同低温诱导下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2.2.5 不同低温诱导下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2.2.6 不同低温诱导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2.2.7 生理生化指标与LT50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3.1 电解质渗出率、LT50与桃的抗寒性
        2.3.2 渗透调节物质在桃抗寒中的作用
        2.3.3 低温胁迫下桃的氧化还原稳态
第三章 甘肃地方桃资源生态适应性评价
    3.1 研究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叶片解剖结构观测
        3.1.3 枝条解剖结构观测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桃资源(品种)叶片结构组织
        3.2.2 桃叶片解剖结构与枝条抗寒性的关系
        3.2.3 不同桃资源(品种)枝条结构组织
        3.2.4 桃枝条解剖结构与枝条抗寒性的关系
    3.3 讨论
第四章 甘肃地方桃资源抗寒性的综合评价与筛选
    4.1 研究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处理方法
        4.1.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4.1.4 隶属函数法评价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桃资源(品种)不同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和LT50
        4.2.2 桃资源(品种)平均隶属函数法抗寒性评价及分析
        4.2.3 聚类分析
    4.3 讨论
        4.3.1 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桃的抗寒性
        4.3.2 隶属函数法评价桃的抗寒性
第五章 丁家坝李光桃低温胁迫下的转录组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材料
        5.1.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5.1.3 RNA提取、文库构建和RNA-seq
        5.1.4 转录组数据分析流程
        5.1.5 qRT-PCR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丁家坝李光桃一年生枝条低温诱导下生理和生化变化
        5.2.2 转录组测序和定位
        5.2.3 重复相关性评估
        5.2.4 转录组测序数据库功能注释
        5.2.5 差异表达基因比较
        5.2.6 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分析
        5.2.7 与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5.2.8 低温迫下的差异表达转录因子(TFs)
        5.2.9 与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5.2.10 qRT-PCR验证和表达模式分析
    5.3 讨论
        5.3.1 丁家坝李光桃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5.3.2 丁家坝李光桃低温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
        5.3.3 丁家坝李光桃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因子
        5.3.4 丁家坝李光桃响应低温胁迫代谢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1、全文结论
    2、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4)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机理与生产力提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1 经济林衰退与生产力
    2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与生产力
    3 特色经济林衰退与生产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4 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机理
    1 特色经济林的衰退特征
        1.1 撒拉溪刺梨、核桃衰退特征
        1.2 花江花椒、枇杷的衰退特征
    2 特色经济林土壤质量评价
        2.1 撒拉溪特色经济林土壤理化性质
        2.2 花江特色经济林土壤理化性质
    3 特色经济林光合作用
        3.1 撒拉溪特色经济林光合作用
        3.2 花江特色经济林光合作用
四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与生产力耦合
    1 特色经济林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关联性
        1.1 撒拉溪特色经济林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关联性
        1.2 花江特色经济林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关联性
    2 特色经济林叶功能性状与光合特性的关联性
        2.1 撒拉溪特色经济林叶功能性状与光合特性的关联性
        2.2 花江特色经济林叶功能性状与光合特性的关联性
    3 特色经济林光合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
        3.1 撒拉溪特色经济林光合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
        3.2 花江特色经济林光合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
五 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减缓与生产力提升关键技术
    1 石漠化地区现有成熟技术
        1.1 土壤施肥技术
        1.2 修枝整形技术
        1.3 林间套种技术
        1.4 综合管理措施
    2 石漠化地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2.1 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生产力提升技术
        2.2 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度-强度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生产力提升技术
        2.3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技术集成对比分析
六 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生产力提升技术应用示范与验证
    1 示范点选择与生态经济问题
        1.1 撒拉溪示范点
        1.2 花江示范点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2.1 撒拉溪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2.2 花江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3 特色经济林林地适宜性评价
        3.1 撒拉溪示范点特色经济林林地评价
        3.2 花江示范点特色经济林林地评价
    4 特色经济林营建设计与验证示范过程
        4.1 特色经济林营建设计
        4.2 特色经济林验证示范过程
    5 示范点建设成效与验证分析
        5.1 撒拉溪示范点建设成效
        5.2 花江示范点建设成效
        5.3 撒拉溪示范点与花江示范点验证分析
七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5)荔枝矮化性状的鉴定评价与遗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果树矮化栽培技术的应用
        1.1.2 果树矮化性状的鉴定评价
        1.1.3 果树矮化的形成机理
        1.1.4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1.1.5 果树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荔枝种质矮化相关性状的鉴定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矮化相关性状的测定与数据处理
    2.3 结果分析
        2.3.1 荔枝枝梢长度和粗度的鉴定评价
        2.3.2 荔枝枝梢节间长度的鉴定评价
        2.3.3 荔枝复叶柄长度与粗度的鉴定评价
        2.3.4 荔枝叶片大小的鉴定评价
        2.3.5 荔枝枝皮率的测定与分析
        2.3.6 相关形态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2.3.7 荔枝矮化特性的综合评价
    2.4 小结
第3章 乔化和矮化荔枝品种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RNA提取及c DNA文库构建与测序
        3.2.3 数据组装和功能注释
        3.2.4 差异表达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
        3.2.5 定量实时PCR分析
        3.2.6 Lc GA2ox基因的分离及功能分析
        3.2.7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转录组测序及序列组装
        3.3.2 基因注释与功能分类
        3.3.3 乔化和矮化荔枝样品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3.3.4 植物激素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3.3.5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3.3.6 能量代谢途径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3.3.7 RNA-Seq差异表达基因的q RT-PCR验证
        3.3.8 赤霉素生物合成过程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3.9 Lc GA2oxs的功能验证
    3.4 小结
第4章 “矮化×乔化”F1作图群体的创建及矮化相关性状的评价与分离规律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4.2.2.1 DNA的提取
        4.2.2.2 DNA质量检测
        4.2.3 SRAP引物组合筛选及真假杂种鉴定
        4.2.4 杂交后代矮化相关性状评价与分离规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DNA提取与检测
        4.3.2 SRAP引物筛选及真假杂种鉴定
        4.3.3 杂交后代矮化相关性状评价
    4.4 小结
第5章 荔枝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及矮化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GBS文库构建
        5.2.3 高通量测序与数据分析
        5.2.4 SNP发掘和基因分型
        5.2.5 连锁图的构建与评估
        5.2.6 QTL检测
        5.2.7 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矮化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
        5.3.2 GBS库构建和序列数据分析
        5.3.3 GBS数据分析
        5.3.4 SNP发掘和基因分型
        5.3.5 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与评价
        5.3.6 图谱质量的评估
        5.3.7 矮化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5.3.8 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功能注释
    5.4 小结
第6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6.1 全文讨论
        6.1.1 果树矮化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6.1.2 基于转录组技术分离果树矮化基因
        6.1.3 作图群体构建及矮化性状的分离
        6.1.4 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与矮化性状的QTL定位
    6.2 结论
    6.3 创新之处
    6.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主持的项目

(6)PP333和外源ABA对库尔勒香梨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PP333和外源ABA对库尔勒香梨新梢生长动态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PP333和外源ABA对库尔勒香梨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PP333和外源ABA对库尔勒香梨枝条内源激素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PP333和外源ABA对库尔勒香梨一年生枝条抗寒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PP333和外源ABA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PP333 和外源 ABA 能够有效控制新梢的旺长
    7.2 PP333 和外源 ABA 能够有效提高叶片光和能力
    7.3 PP333 和外源 ABA 能够有效提高一年生枝条的抗寒性
    7.4 PP333 和外源 ABA 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7.5 PP333 和外源 ABA 的适宜处理浓度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文冠果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和开花结实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文冠果培育研究现状
        1.1.1 文冠果栽培研究
        1.1.2 文冠果优良品种选育
        1.1.3 文冠果整形修剪研究进展
        1.1.4 文冠果开花坐果研究进展
        1.1.5 文冠果病虫害研究进展
    1.2 气候因子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1.2.1 温度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空气相对湿度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1.2.3 光照强度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叶幕对光的截获与再分配
    1.4 叶幕微气候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材料
    2.4 研究方法
        2.4.1 物候期观察
        2.4.2 叶幕区域划分
        2.4.3 环境因子调查
        2.4.4 枝叶量和叶面积调查
        2.4.5 叶片淀粉、可溶性糖及碳氮比
        2.4.6 果实产量调查
    2.5 指标测定方法
        2.5.1 微气候测定
        2.5.2 花果期调查指标
        2.5.3 叶片碳氮比的测定
        2.5.4 叶绿素的测定方法
        2.5.5 枝叶调查指标
    2.6 数据处理
    2.7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东营地区文冠果物候期观察
    3.2 树冠内光照、温度、湿度的分布
        3.2.1 不同叶幕区域平均温度差异
        3.2.2 不同叶幕区域平均湿度差异
        3.2.3 不同叶幕区域平均光照强度差异
        3.2.4 生长季内不同叶幕区域温度的动态变化
        3.2.5 生长季内不同叶幕区域湿度的动态变化
        3.2.6 生长季内不同叶幕区域光照强度的动态变化
    3.3 枝叶量和叶面积在树冠内的分布
        3.3.1 不同叶幕区域一年生枝条基径的差异
        3.3.2 不同叶幕区域一年生枝条长度的差异
        3.3.3 不同叶幕区域一年生枝条数目的差异
        3.3.4 不同叶幕区域新枝数量差异
        3.3.5 不同叶幕区域叶片数量差异
        3.3.6 不同圈层新枝数目的季节变化
        3.3.7 不同圈层叶面积季节变化
    3.4 叶绿素含量在树冠内的分布
        3.4.1 不同叶幕区域叶绿素a含量差异
        3.4.2 不同叶幕区域叶绿素b含量差异
        3.4.3 不同叶幕区域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
    3.5 叶片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碳氮比在树冠内的分布
        3.5.1 不同叶幕区域叶片含氮量差异
        3.5.2 不同叶幕区域叶片淀粉含量差异
        3.5.3 不同叶幕区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差异
        3.5.4 不同圈层碳氮比季节变化
    3.6 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7 树冠不同微气候区域的开花结实情况
        3.7.1. 不同叶幕区域开花坐果情况
        3.7.2 不同叶幕区域的果实质量差异
        3.7.3 不同叶幕区域的果实产量
    3.8 叶幕微气候与开花结实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文冠果叶幕微气候特征
        4.1.2 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的关系
        4.1.3 主要结果区域分析
        4.1.4 叶幕微气候与果实产量的关系
    4.2 结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短截修剪程度对‘红灯’甜樱桃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短截对‘红灯’甜樱桃生长的影响
    2.2 短截对13C分配率的影响
    2.3不同短截程度对15N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2.3.1 不同短截程度对15N 利用率的影响
        2.3.2 不同短截程度对15N 分配率的影响
3 讨论

(9)新疆的梨种质资源评价及核心种质库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梨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1 梨种植资源的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
        1.1.2 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1.2 梨核心种质资源库构建研究现状、鉴定与评价
        1.2.1 梨核心种质资源库构建研究现状
        1.2.2 梨核心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研究现状
        1.2.3 梨核心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1.3 国内外梨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保存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2章 新疆的梨种质资源部分植物学特征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方法
    2.3 试验地情况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白梨系统品种植物学特征分析
        2.4.2 砂梨系统梨品种植物学特征分析
        2.4.3 新疆梨系统梨品种植物学特征研究
        2.4.4 秋子梨系统梨品种植物学特征研究
        2.4.5 西洋梨系统梨品种植物学特征研究
        2.4.6 杂交种梨品种植物学特征研究
        2.4.7 其他品种梨品种植物学特征研究
    2.5 讨论
        2.5.1 各系统品种群树冠、枝叶特征研究
        2.5.2 各系统品种群花器官形态特征研究
        2.5.3 各系统品种开花物候期特征研究
        2.5.4 各系统品种果实成熟期及种子特征研究
    2.6 小结
        2.6.1 梨枝、叶、花芽特征研究
        2.6.2 梨花芽开花物候期和果实性状研究
        2.6.3 建议
第3章 新疆的梨栽培品种果实品质评价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果实外观品质测定方法
        3.2.2 果实内在品质测定方法
    3.3 数据分析
        3.3.1 计算梨地方品种品质指标分布
        3.3.2 相关分析
        3.3.3 计算合成“合理-满意度”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白梨系统梨果实品质测定结果
        3.4.2 砂梨系统梨果实品质测定结果
        3.4.3 新疆梨系统梨果实品质测定结果
        3.4.4 西洋梨系统梨果实品质测定结果
        3.4.5 秋子梨系统梨果实品质测定结果
        3.4.6 杂交种梨果实品质测定结果
        3.4.7 其他品种梨果实品质测定结果
    3.5 新疆的梨栽培品种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分布规律
        3.5.1 新疆的梨栽培品种的果实外观品质指标分布
        3.5.2 新疆的梨栽培品种的果实内在品质指标分布
        3.5.3 新疆的梨栽培品种不同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3.5.4 新疆的梨栽培品种合理-满意度评价
    3.6 讨论
        3.6.1 白梨系统梨果实品质评价
        3.6.2 砂梨系统梨果实品质评价
        3.6.3 新疆梨系统梨果实品质评价
        3.6.4 西洋梨系统梨果实品质评价
        3.6.5 秋子梨系统梨果实品质评价
        3.6.6 杂交种系统梨果实品质评价
        3.6.7 其他品种系统梨果实品质评价
        3.6.8 新疆的梨栽培品种果实品质评价
    3.7 小结
第4章 新疆的梨品种抗寒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低温处理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白梨系统抗寒性评价
        4.2.2 砂梨系统梨抗寒性评价
        4.2.3 新疆梨系统梨抗寒性评价
        4.2.4 秋子梨系统梨抗寒性评价
        4.2.5 西洋梨系统梨抗寒性评价
        4.2.6 梨杂交种抗寒性评价
        4.2.7 梨其他主要砧木种抗寒性评价
    4.3 讨论
        4.3.1 各系统之间抗寒性比较分析
        4.3.2 根据平均隶属度抗寒特性分析
        4.3.3 利用综合评判法比较分析部分栽培品种抗寒特性
    4.4 小结
第5章 新疆的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方法
        5.1.3 数据的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DNA 的提取结果
        5.2.2 引物的筛选结果
        5.2.3 基于 SRAP 遗传相似性的聚类分析
        5.2.4 各亚类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5.3 讨论
        5.3.1 基于 SRAP 标记相似系数的不同种间遗传关系分析
        5.3.2 基于 SRAP 遗传多态性的梨种质起源的聚类分析
        5.3.3 基于 SRAP 遗传标记相似系数分析库尔勒香梨定位
    5.4 小结
第6章 新疆的梨核心种质库构建与评价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分子标记法
        6.1.3 DNA 扩增产物检测
        6.1.4 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参数
        6.1.5 核心种质库构建方法
        6.1.6 核心种质取样比例
        6.1.7 核心种质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核心种质取样比例聚类图
        6.2.2 各样本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6.2.3 初始种质与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比较
        6.2.4 保留种质与核心种质比较
        6.2.5 初始种质与核心种质 T 检验结果
        6.2.6 保留种质与核心种质 T 检验结果
        6.2.7 梨资源核心种质及其主要性状
    6.3 讨论
        6.3.1 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6.3.2 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 梨树植物学特征研究
        7.1.2 梨果实品质评价
        7.1.3 梨抗寒性特性评价
        7.1.4 梨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7.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REFERENCE)
致谢
作者简介

(10)3种梨砧木幼苗对缺铁胁迫的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植物缺铁黄化病的防治
    1.4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缺铁胁迫对 3 种梨砧木幼苗的生理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
第3章 三种梨砧木在南疆石灰性土壤上的生长表现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讨论
    4.1 介质 PH 值与植物对铁吸收、贮藏的影响
    4.2 叶绿素含量与植物铁元素的关系
    4.3 Fe~(3+)还原酶活力与耐缺铁的关系
    4.4 基因型与耐缺铁适应性的关系
    4.5 植物对铁的吸收
    4.6 调控库尔勒香梨缺铁黄化病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预备试验 I:小麦对缺铁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附录Ⅱ 预备试验 II:北疆地区杜梨露地育苗技术探析
    附录Ⅲ 不同处理的 3 种梨砧木幼苗生长情况及指标测定
    附录Ⅳ 3 种梨砧木在南疆石灰性土壤上的生长状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苹果、梨、桃一年生枝剪截反应的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衰弱和健康杨梅树根际土壤元素和微生物群落分析[D]. 汪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巨柏移植前生长调控的研究[D]. 姚祺. 西藏大学, 2021
  • [3]甘肃地方桃资源抗寒性评价及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D]. 牛茹萱.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4]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经济林衰退机理与生产力提升技术研究[D]. 谭代军.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 [5]荔枝矮化性状的鉴定评价与遗传研究[D]. 胡福初.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6]PP333和外源ABA对库尔勒香梨生长发育的影响[D]. 周伟权.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 [7]文冠果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和开花结实的关系[D]. 荣贵纯. 北京林业大学, 2017
  • [8]短截修剪程度对‘红灯’甜樱桃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J]. 付莹,姜远茂,张世忠,雷庆国,汤先状. 园艺学报, 2015(01)
  • [9]新疆的梨种质资源评价及核心种质库构建[D]. 玉苏甫·阿不力提甫(Yusuf.Ablitif).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10]3种梨砧木幼苗对缺铁胁迫的生理响应[D]. 殷文娟.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苹果、梨和桃一年生枝条修剪反应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