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工艺设计(一)

换热器工艺设计(一)

一、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一)(论文文献综述)

梁翠翠,庞军[1](2017)在《空气冷却器模型在气体换热器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换热器是石油化工装置中应用最广泛的传热设备,其传热性能、效率及设备投资会直接影响装置的成本和运行费用。结合气体—气体换热器的工程使用经验及空气冷却器的传热计算原理、机械结构模型,针对某项目中两股高温、高压空气的换热过程建立起不同的换热器模型,再利用Aspen Exchanger Design&Rating软件辅助计算进行工艺设计,并将计算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空气冷却器模型应用于大流量高温高压气体换热器中可获得较高的传热效率,可有效减少设备体积,而且设备结构紧凑,降低换热器的制造成本。

沈颖达[2](2017)在《基于旁路优化控制的低灵敏度换热网络最优综合》文中研究指明用于能量回收和节能降耗的换热网络系统,普遍存在于炼油、化工、冶金等大型工业企业的过程能量交换系统中。自20世纪60年代起,换热网络综合问题的研究逐步引起学者的重视。换热网络的最优综合一般是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目标,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当出现操作条件或者系统参数偏离设计值的情况时,技术经济指标随之偏离其最优值,无法保证持续节能。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工况变化的情况分别从工艺设计和优化控制两个维度入手,对换热网络进行了大量研究。低灵敏度换热网络最优综合从工艺设计角度出发,以工艺运行稳定性为研究点,从设计上适应各种变化工况,克服参数和工况稍偏离设计值带来的影响。但是这些方法通常侧重研究操作条件改变对换热网络经济性的影响,未考虑具有干扰波动的动态过程以及换热网络的控制性能,不涉及在线优化。旁路优化控制作为实现换热网络在线优化和实时调节的主要有效手段,可以在保持原来的换热网络物流匹配条件下提高系统的控制自由度,切实有效地减少系统的公用工程消耗量,并确保整个网络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众多旁路优化设计和优化控制方法往往针对给定换热网络进行,不考虑对系统工艺设计的影响。针对过程系统中低灵敏度换热网络设计与旁路优化控制的协调问题,提出了一种兼顾控制性能要求的低灵敏度换热网络旁路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换热网络有无旁路对系统灵敏度的影响,进而对换热网络灵敏度、控制性能与经济特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局部灵敏度对旁路位置设置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对系统灵敏度的影响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一种低灵敏度换热网络旁路优化设计方法。最后,根据工艺要求和计算得到的局部灵敏度系数绝对值之和确定换热网络旁路位置,并根据仿真得到的换热网络灵敏度、控制性能与经济特性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寻找拐点选取?-约束值,并利用工艺设计与控制的集成优化思想,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以经济性能为目标,控制性能和灵敏度为约束的单目标优化问题,通过动态优化可以得到同时满足工艺设计要求和控制性能约束的换热网络最优综合方案。

李志伟[3](2015)在《空调翅片胀接工艺分析及冲压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的家电产品。而且由于我国能源资源越来越紧张以及消费者消费层次的多元化发展,空调器朝着高效、节能方向发展。换热器是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管翅式换热器是目前空调器中最常用的一种换热器。换热器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家用空调机的制冷、制热和能耗。换热器主要由翅片和换热管通过胀接组成。翅片是一种强化换热零件,翅片和换热管胀接质量以及翅片本身成形质量的好坏对换热器换热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以空调翅片为研究对象,主要对翅片胀接工艺、翅片换热过程模拟、翅片冲压成形工艺、模具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空调翅片胀接有限元模型,实现对胀接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在翅片上设置凹槽结构,分析了不同位置布置的凹槽结构对翅片翘曲变形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翅片胀接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凹槽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翅片胀接时的翘曲变形程度,但效果有一定限度;对翅片胀接翘曲变形程度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是胀球长轴长、胀球短轴长、翅片孔长轴长、翅片孔短轴长;得到一组优化后的胀接参数。随后以该参数进行换热器产品胀接试制,验证了该胀接参数合理。(2)分析空调翅片换热原理,综合运用UG、ICEM和FLUENT软件对空调翅片换热过程进行有限元建模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原有翅片和结构优化后的翅片组成的换热器的温度场分布,并计算其换热效率。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的换热器的翅片没有翘曲变形且换热效果是最优的。(3)对空调翅片进行了零件结构和冲压工艺性分析,确定了20个工位的级进冲压工艺方案。综合考虑材料利用率和冲压实际情况,确定了12列2步进的冲压方式,并最终设计了排样图和确定压力中心。(4)根据翅片冲压工艺确定模具总体结构,并且根据模具安装、调整和维护情况,按照每个工位的功能把模具分为6个模块进行设计。最后进行了产品试制。结果表明,翅片冲压工艺和翅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合理。

张文博[4](2017)在《原油处理工艺模拟与设备设计》文中指出油田中心处理厂(Central Processing Facilities,以下简称CPF),国内油田上又称联合站,它是油田上对油井产出的原油、伴生气、生产水的处理中心,使原油和伴生气满足油气产品质量要求,以及过程中储存、运输的要求,处理生产水使之达到环保要求。CPF中的原油处理工艺有多种流程,根据进料原油性质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处理工艺,通过对多个方案的流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选择最为合适的工艺处理流程,从而实现产品质量、建设成本,能耗、环保、运行成本和产品数量等多个影响因素的最合理搭配。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以国外某油田的原油处理为例,初步制定了四套原油处理方案,通过HYSYS工艺流程模拟软件对这四套方案的各个工况进行全流程模拟,对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选择最为合适的处理方案。原油处理的技术质量要求主要有H2S含量、含水量、含盐量、RVP(雷氏蒸汽压)值等四个技术指标,经过对模拟结果对比,方案2可实现节能减排,且投资与运行成本综合较低,产品质量较高,可满足产品技术质量要求,选为该原油的处理方案。针对选定的处理工艺,根据流程模拟的结果,对方案2流程中的重要设备通过相应的软件或手算的方式进行工艺尺寸计算,包括两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换热器、原油稳定塔等,总结设备设计经验。主要的研究成果:(1)影响两相分离器尺寸的因素主要是气速与液体停留时间。气速通常按最高液位下气相空间内通过的速度,通常正常液位选取为50%的设备,但对于气体分液罐,气量大,液量小的情况,液位普遍设置偏低一些,避免设备的浪费。对于液相停留主要根据油品性质进行判断,油品粘度高要达到同样分离效果需要较长停留时间;(2)三相分离器设计的尺寸除了受气速和停留时间影响以外,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溢流堰的位置及高度的确定,以及油水界位的选取,合理设计避免产品油中带水,水中带油的状况,采用可调式溢流堰,可满足油田生产在各时期对油水分离的要求;(3)换热器设计在低温差的情况下,需要多台串联,要根据项目成本,合理调整方案;(4)原油稳定塔设计,塔盘数基本设定为6块塔板,影响处理效果主要由塔底燃料气用量决定,为了避免低温下粘度大造成的堵塞,原油进料尽量避免采用管式分布器。

李刚[5](2010)在《用于养殖场废水中温处理的换热器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合理有效地组织热物流和冷物流之间的热交换是提高整个工艺设备装置经济性的重要方面。相对于常温厌氧工艺而言,中温厌氧发酵过程速度更快,对有机物的分解更彻底,产气率更高,在污水治理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限制其使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加热废水所需要的能源的代价比较高。同时废水的加热设备投资也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其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因此尽量降低燃料的消耗,特别是外加燃料的消耗在畜禽养殖废水治理工程中非常重要。畜禽废水中温厌氧治理过程中的能量投入,阻碍着中温厌氧工艺在畜禽环境工程特别是在中小型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的应用。而这种阻碍作用的结果直接导致了许多中小型养殖场废水治理效果很差,厌氧发酵能力低,沼气的产能低,使得大多数养殖场沼气工程并没有真正发挥分解处理有机废水回收利用再生能源的作用。本文提出的使用养殖场发酵过程产生的沼气直接燃烧加热循环清洁水,通过换热器加热废水,从而提高发酵温度。使废水在中温厌氧发酵范围内运行,进而促进有机废物的分解和产气量的提高,使得废水治理和沼气工程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本系统的关键是要满足废水加热过程所需要的能量,般不依靠外来能源的供给,而依靠反应过程自身产生的能源—沼气。使得能源在处理系统中形成一种合理相互促进的循环。因此,该工艺过程中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是成败的关键,本文抓住这一关键,以废水加热换热器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该中温厌氧发酵换热器在一定的气候温度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在重庆气候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能量自身的供给以保证中温厌氧系统稳定的工作。该系统设计合理,可调节性强,厌氧反应过程稳定,能够达到中温厌氧反应处理废水的目的。本论文的新意:①为中温厌氧发酵设计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废水加热换热器,其结构简单,制造工艺良好,不宜堵塞,易于清洁,换热效率较高;②使用FLUENT有限元分析换热管换热情况并和理论设计进行比对,增加了系统应用的可靠性。③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对该特殊结构换热管的废水加热系统结构提出了优化方案,即增加废水流动、中部取水、顶部保温。

吴建光,琚宜文,裴红,侯泉林,宋现锋,陈仕林,吴剑峰[6](2012)在《我国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及监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我国煤层气田地域特点和煤层气地面低压集输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研究提出了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我国煤层气田地面集输模式,对煤层气田地面集输系统的低压集输工艺、撬装式液化设备、产出水处理与环境保护技术、集输系统自动数据采集和网络化管理等关键技术及科学问题进行了联合攻关,获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煤层气产业化特点的地面集输工艺与监测技术体系,研发了一系列低成本、生产安全、经济实用的重要装备和试运行系统,并依托国家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基地进行了实际应用。

温碧辉[7](2013)在《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要点》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阐述了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工艺参数的选择,换热器相关参数的选择,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流体流速的选择及流速对传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

李晓琼[8](2020)在《工业热泵能质提升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既定条件下,能量的应用究其根本是能量自身品质的应用,即能质的应用。能质一旦达不到既定的应用条件,就可视为无效能。而无效能的出路有二:或是继续用于更低能质条件,主要涉及能源的梯级利用;亦或是提升能质达到既定能质的要求。目前,我国大约50%的工业能耗以废热形式被排放,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同时,工业领域对100-160℃温度范围的热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科研人员提出采用能质提升技术来进一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高能耗需求与低能效转化率之间的冲突。其中,单级高温热泵和复叠式热泵系统分别被用于小温差提升和大温差提升的场所,在工业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规划了高温热泵工质优选、流固耦合与热力系统优化匹配的理论路线。在此基础上对单级高温热泵和复叠式热泵的提质原理和能量方程进行了介绍,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文中以喷射器提质方法为例,提出一种数值解法求解喷嘴和扩压段的结构尺寸,作为流固耦合方法的实例计算,该方法既适用于纯工质和混合工质,又克服了传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本文根据高温热泵工质的优选方法,开发了高温工质BY6,从理论角度选出了最适用于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工质对BY3B/BY6,在实验中该系统的热水温度达到168.4℃,是目前热泵系统的最高制热温度。该系统提升温差最高可达到113.4℃。提升温差为70℃时,COP达到2.86,性能超过已有的单级热泵系统。基于研发成功的工质BY6,为了检测312 kW工业级开启式无油双螺杆压缩机性能,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简化型检测方法,利用喷射器同时调节系统能量和质量平衡,省却了传统性能检测装置中的冷热源和换热器等设备,投资成本节约约94.5%,该方法系国内外首次提出。利用上述方法搭建的实验装置对设计机组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证明压缩机最高排气温度达到184.8℃,等熵效率约为70%,容积效率约为90%。作者针对某石化企业的甲醇回收塔及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的生产过程,提出分别用单级和复叠式热泵系统来实现对余热提质并再生回用的技术方法,从4E(能源、(火用)、热经济性和环境性能)角度对耦合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装置不仅能满足技术要求,且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环境性能。其中,在考虑排放气体惩罚成本时,两个耦合系统的最低投资回收期分别为0.31年和0.36年。

徐锐[9](2011)在《大型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系统(FGD)处于大规模的建设和运行初期,脱硫系统的运行状态已经成为发电企业上网脱硫电价考核的依据,烟气脱硫系统的可靠性差,难以满足电厂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要求。国内FGD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开展较少,主要以脱硫效率和投运率来度量FGD的可靠性。本文从可靠性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和维修策略优化等几个方面对烟气脱硫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如下:根据脱硫系统特性,结合有关系统运行考核指标要求,划分系统可靠性状态,建立了脱硫系统可靠性评价体系。提出了统计FGD运行工况和评价可靠性水平的特征指标;给出了可用系数(AF)等可靠性特征量真值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方法。定义检修系数为可靠性特征量以建立脱硫系统可靠性增长模型,利用该模型描述脱硫系统可靠性增长状态;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完成或技术改造后,需对设施的可靠性状态进行验收验证,论文给出了可靠性特征量的定时截尾验证方案,并进行了可靠性实例验证。在综合分析了系统设计、工艺条件、设备健康状态、运行控制、副产品处置对FGD系统可靠性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脱硫烟道、增压风机、烟道风门挡板、气-气换热器、浆液循环泵、吸收塔、石灰石制备系统、石膏脱水系统等主设备健康状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腐蚀、结垢、磨损、堵塞、积灰、泄漏等是影响主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改善工艺条件、优化运行控制、加强维护检修以提高主设备可靠性的综合措施。以2×600MW湿法FGD运行可靠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已建成脱硫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构建了运行可靠性功能框图;建立了系统运行可靠性模型;将投运率(SR)设为系统运行可靠性中可靠度的特征量,采用预计故障率分配法分配总的可靠性指标,进行了实例计算;提出了各子系统中可靠性指标的分配方法;划分该运行可靠性模型为系统、子系统、设备、部件四个层次;对构成部件进行了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确立了影响运行可靠性的关键设备部件及故障模式,为系统优化提供了依据。综合设备及部件所处环境的介质性质、干湿状态、温度、磨损、侵蚀性离子等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进行了腐蚀、磨损状态区域划分。对FGD防腐材料的失效机理进行了探讨,将有关损伤容限理论引入到玻璃鳞片防腐层的评价中,对在役玻璃鳞片防腐层失效损伤进行了阶段划分,定义了每个阶段的失效特征和处理措施,为玻璃鳞片防腐层的施工、检查、检修维护提供了依据。建立了纤维增强塑料(FRP)构件老化过程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的计算模型。从设计、运行监控和检修维护三方面分析了FGD的结垢原因,针对系统中最易发生结垢的设备和部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垢措施。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引入到FGD的维修策略优化中,设计了湿法FGD系统维修策略优化流程,采用定性的方法分析了烟气脱硫系统故障发生概率,采用系统的观点评估了故障后果危害程度等级,建立了FGD风险评价矩阵,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实现对设备的分类和定修。

杨娟[10](2014)在《纤维素乙醇的工艺流程模拟及技术经济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能源紧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难题。燃料乙醇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而纤维素生物质因其来源广、价格低廉是化石燃料最理想的替代品。但用木质纤维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工艺复杂、工艺不成熟、能耗和水耗大、成本高等,使得纤维素乙醇产业并未大规模产业化。本课题根据吉林农作物种植情况,选择玉米秸秆为生物质,重点进行了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流程构建、工艺热集成和技术经济分析,为工艺选择和评价提供有效、可量化的基础设计数据,为产业化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的过程设计、操作优化及技术经济评价提供参考。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研究:(1)建立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并进行了流程模拟:本文首先对适用于玉米秸秆的几种典型的预处理方法进行工艺设计和对比,最终选择处理效果较好的酸预处理法,脱毒部分采用氨水替代Ca(OH)2,并简化了工艺流程。然后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的物性估算功能对缺少物性参数的生物质组分进行物性估算;之后在Aspen Plus平台上建立年产3万吨纤维素乙醇的生产工艺模型,并进行严格的物料衡算、水耗分析。结果表明年产3万吨纤维素乙醇生产过程年消耗玉米秸秆14.4万吨,每吨乙醇消耗水量和废水排量分别为5.5吨和7.7吨。(2)为了降低整个工艺的能耗,应用能量分析软件Aspen Energy Analyzer对整个工艺进行热集成,提出热集成方案,并进行工况分析。热集成结果表明,集成后系统能耗由77887.2kW降为52510kW,节能潜力为32.6%。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的工况分析考察了预处理过程总固形物含量(质量分数10%-34%)对整个工艺水耗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总固形物含量从10%升高到34%,水耗降低了56%。能耗先降低后升高。(3)对上述建立的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经济性分析,首先进行了项目总投资估算、总生产成本估算,然后通过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对整个工艺进行财务评价,并对影响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收益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的总投资费用为47551万元,每吨纤维素乙醇的总生产成本为6987.4元;财务分析可知本文设计的稀酸预处理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经济性可行,灵敏度分析可知,当玉米秸秆价格超过651.6元/吨时,纤维素乙醇生产的净利润为零。燃料乙醇售价低于4.34元/升时,净利润为零。

二、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一)(论文提纲范文)

(1)空气冷却器模型在气体换热器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换热器形式的选择
    1.1 套管式换热器
    1.2 板式换热器
    1.3 翅片式换热器
    1.4 列管式换热器
    1.5 热管换热器
2 传热计算
    2.1 对流传热计算的基本原理
    2.2 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模拟计算
        (1)常规管壳式换热器
        (2)基于空气冷却器模型的管箱式换热器
        (3)新型管箱式换热器的结构
3 结语

(2)基于旁路优化控制的低灵敏度换热网络最优综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低灵敏度换热网络最优综合概述
        1.1.1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换热网络最优综合
        1.1.2 基于弹性设计的换热网络最优综合
        1.1.3 基于柔性设计的换热网络最优综合
    1.2 换热网络旁路优化控制概述
        1.2.1 换热网络旁路优化设计
        1.2.2 换热网络旁路优化控制
    1.3 优化控制与工艺设计的集成优化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旁路设计与换热网络灵敏度
    2.1 换热网络的工艺设计与优化控制要求
    2.2 换热网络灵敏度分析方法
        2.2.1 模型的数学描述
        2.2.2 灵敏度计算方法
        2.2.3 平台与数据通信
    2.3 旁路与换热网络柔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换热网络灵敏度、经济性与控制性能分析
    3.1 灵敏度与经济性
    3.2 控制性能与经济性
    3.3 低灵敏度换热网络经济性与控制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灵敏度换热网络的旁路优化设计
    4.1 低灵敏度换热网络局部灵敏度分析
    4.2 低灵敏度换热网络旁路设计
    4.3 示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旁路控制的低灵敏度换热网络最优综合
    5.1 基于旁路控制的低敏度换热网络面积裕量优化
    5.2 基于旁路控制的低灵敏度换热网络最优综合
    5.3 示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空调翅片胀接工艺分析及冲压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空调翅片胀接现状概述
        1.2.1 胀接的主要方式
        1.2.2 胀接研究现状
    1.3 空调翅片冲压成形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空调翅片胀接过程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2.1 引言
    2.2 空调翅片胀接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
        2.2.1 翅片胀接过程
        2.2.2 有限元软件选取
        2.2.3 翅片胀接有限元模型前处理
        2.2.4 模拟结果及分析
    2.3 凹槽结构翅片变形分析
        2.3.1 凹槽结构参数计算
        2.3.2 凹槽结构分布布置
        2.3.3 凹槽结构模拟结果及分析
    2.4 基于正交设计的胀接变形有限元模拟
        2.4.1 试验目标
        2.4.2 正交设计
        2.4.3 模拟结果分析
    2.5 换热器产品胀接试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空调翅片换热效率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3.1 引言
    3.2 空调翅片换热原理分析
        3.2.1 空调系统制冷原理
        3.2.2 传热原理
        3.2.3 管翅式换热器热流原理
    3.3 空调翅片换热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
        3.3.1 CFD概述
        3.3.2 物理模型和网格划分
        3.3.3 数学模型
    3.4 优化前后翅片换热效果分析对比
        3.4.1 温度场分析
        3.4.2 换热单元换热效率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调翅片冲压成形工艺分析及计算
    4.1 引言
    4.2 冲压工艺方案初步确定
    4.3 冲压工艺分析及计算
        4.3.1 翻边工艺
        4.3.2 拉深工艺
        4.3.3 冲裁工艺
        4.3.4 压边力及总冲压力的计算
    4.4 排样设计及压力中心的确定
        4.4.1 排样设计
        4.4.2 压力中心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具结构设计及产品试制
    5.1 引言
    5.2 模具的整体结构设计
        5.2.1 模具整体结构的确定
        5.2.2 模架及导向结构设计
        5.2.3 模具精度计算
    5.3 子模设计
        5.3.1 拉深子模设计
        5.3.2 冲孔翻边子模设计
        5.3.3 百叶窗子模设计
        5.3.4 切边分条子模设计
        5.3.5 拉料机构设计
        5.3.6 切断子模设计
    5.4 翅片产品试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原油处理工艺模拟与设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油气集输概述
    1.4 原油处理主要工艺介绍
    1.5 油田中心处理厂主要工艺单元介绍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7 应用软件介绍
第二章 原油处理工艺流程模拟及分析
    2.1 工艺流程模拟概述
    2.2 工艺流程模拟一般原则
    2.3 工艺流程模拟基本步骤及要求
    2.4 原油进料物性
    2.5 技术质量指标要求
    2.6 工艺流程模拟物性方程的选取
    2.7 原油处理工艺流程的选取
    2.8 进料物流模拟
    2.9 工艺流程模拟及结果分析
    2.10 方案比选
    2.11 气处理系统的模拟
第三章 原油处理工艺中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
    3.1 气液两相分离器设计
    3.2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设计
    3.3 换热器设计
    3.4 原油稳定塔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用于养殖场废水中温处理的换热器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换热器概述
    1.2 国内外换热器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新型换热器简介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3章 养殖场废水中温处理及换热器特性
    3.1 中温条件下发酵概述
    3.2 废水加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3 中温发酵条件下的换热器特点
第4章 换热器换热效率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4.1 对流换热计算原理
    4.2 合理的温升的确定
    4.3 对流换热概述
    4.4 数值模拟概述
    4.5 数值模拟方法的选取
    4.6 换热数值计算模型
    4.7 通过理论方法计算出的本项目换热面积
第5章 换热管结构设计与换热器结构优化
    5.1 换热器结构设计
    5.2 换热器结构分析
    5.3 数值模拟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5.4 边界条件的选择
    5.5 求解设置和收敛条件
    5.6 试验结果与理论模拟计算的对比分析
    5.7 换热管中的温差分析
    5.8 废水加热系统结构优化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课题

(6)我国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及监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我国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及监测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4 我国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及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4.1 煤层气田低压集输工艺技术
        4.1.1“多点接入、柔性集输”工艺
        4.1.2 低压混合制冷剂液化工艺
        4.1.3 高效紧凑的冷箱换热器技术
    4.2 煤层气田地面集输生产监测和网络化管理技术
        4.2.1 地面集输生产数据采集与监测技术
        4.2.2 地面集输网络化管理技术及应用软件
    4.3 煤层气田产出水处理与环境保护技术
5 示范工程应用
    5.1 地面低压集输工艺技术
    5.2 地面集输网络化管理技术
    5.3 产出水处理与环境保护技术
6 结语
致谢

(7)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要点
    2.1 工艺参数
    2.2 换热器有关参数
    2.3 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
    2.4 流体流速选择
        2.4.1 管侧
        2.4.2 壳侧
3 结束语

(8)工业热泵能质提升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背景
        1.1.2 我国工业能源现状
        1.1.3 我国工业余热现状
        1.1.4 我国工业热需求现状
    1.2 工业余热利用技术及研究现状
        1.2.1 能源梯级利用技术
        1.2.2 能质转化技术
        1.2.3 能质提升技术
    1.3 能质提升技术之高温热泵技术的研究
        1.3.1 不同制热温度下热泵性能的研究
        1.3.2 高温工质的研究
        1.3.3 热泵结构改造和系统优化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能质提升技术的理论分析
    2.1 能质提升技术理论路线
    2.2 循环工质
        2.2.1 循环工质选择的基本原则
        2.2.2 循环工质的热物性计算
    2.3 单级和复叠式热泵系统的提质分析
        2.3.1 能质提升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能量平衡方程
        2.3.2 单级和复叠式热泵系统中的流固耦合
    2.4 能质提升设备之一--喷射器的数值解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温工质BY6在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应用研究
    3.1 高温循环工质BY6的开发及热物性分析
    3.2 复叠式高温热泵系统中工质对的理论计算
        3.2.1 备选工质对
        3.2.2 备选工质对的理论耦合计算设计工况
        3.2.3 备选工质对的理论耦合计算结果分析
    3.3 复叠式高温热泵系统实验装置的设计
        3.3.1 实验装置介绍
        3.3.2 测试装置及数据采集系统
        3.3.3 不确定度分析
    3.4 实验性能分析
        3.4.1 实验工况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级高温热泵系统中基于BY6压缩机的开发与检测
    4.1 基于BY6的开启式无油双螺杆压缩机的耦合设计
        4.1.1 开启式无油双螺杆压缩机的介绍
        4.1.2 关键技术的开发
    4.2 高温压缩机的检测
        4.2.1 检测压缩机性能方法的提出
        4.2.2 检测压缩机性能的实验研究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4.3.1 压缩机部分
        4.3.2 虚拟单级高温热泵部分
    4.4 新型压缩机检测系统的分析讨论及改进方法
        4.4.1 经济性分析
        4.4.2 建议和改进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能质提升技术在工程应用实例中的4E分析
    5.1 背景及技术方案介绍
        5.1.1 甲醇回收塔及耦合单级高温热泵系统的介绍
        5.1.2 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及耦合复叠式热泵系统的介绍
    5.2 耦合系统的循环性能分析
        5.2.1 甲醇回收塔及耦合单级高温热泵系统的循环性能分析
        5.2.2 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耦合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性能分析
    5.3 耦合系统的(火用)分析
        5.3.1 甲醇回收塔耦合单级高温热泵系统的(火用)分析
        5.3.2 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耦合复叠式热泵系统的(火用)分析
    5.4 耦合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5.4.1 甲醇回收塔及耦合单级高温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5.4.2 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耦合复叠式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5.5 耦合系统的环境性能分析
        5.5.1 甲醇回收塔耦合单级高温热泵系统的环境性能分析
        5.5.2 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耦合复叠式热泵系统的环境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性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大型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组织架构及主要内容
2 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评价体系建立
    2.1 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2.2 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的建立
    2.3 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特征值估计
    2.4 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试验
    2.5 本章小结
3 湿法FGD 工艺及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3.1 湿法FGD 技术原理
    3.2 湿法FGD 系统工艺流程
    3.3 湿法脱硫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3.4 湿法FGD 主设备可靠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提高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的设计
    4.1 我国烟气脱硫系统设计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4.2 引入可靠性设计技术的湿法FGD 设计方法
    4.3 某厂2×600MW 机组湿法FGD 运行可靠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湿法FGD 腐蚀特性及防腐材料可靠性分析
    5.1 湿法FGD 系统设备腐蚀机理及特性
    5.2 湿法FGD 系统设备腐蚀、磨损环境区域划分
    5.3 湿法FGD 防腐材料可靠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湿法FGD 设备结垢特性及防垢措施
    6.1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结垢类型
    6.2 湿法FGD 设施结垢原因分析
    6.3 湿法FGD 综合防垢措施
    6.4 本章小结
7 湿法FGD 系统设备维修策略优化
    7.1 火电厂设备维修现状分析
    7.2 湿法FGD 系统维修策略优化
    7.3 湿法FGD 系统实施优化维修策略步骤
    7.4 小结
8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论文创新之处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某厂2×600MW 机组所配备的湿法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系统运行可靠性FMECA 分析表

(10)纤维素乙醇的工艺流程模拟及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燃料乙醇的意义
    1.2 纤维素乙醇的发展状况
        1.2.1 纤维素乙醇生产的原料分析
        1.2.2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简介
    1.3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预处理工艺
        1.3.1 蒸汽爆破法
        1.3.2 氨纤维爆破法
        1.3.3 酸水解法
        1.3.4 碱预处理法
        1.3.5 有机试剂处理法
        1.3.6 热水处理法
        1.3.7 气化法
        1.3.8 预处理方法及工艺对比
    1.4 纤维素乙醇生产的工艺设计及模拟
        1.4.1 化工过程模拟
        1.4.2 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1.4.3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的流程模拟现状
    1.5 换热网络的优化综合
        1.5.1 夹点设计法
        1.5.2 夹点的意义
        1.5.3 过程的组合曲线和总组合曲线
    1.6 纤维素乙醇生产过程的经济性分析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纤维素乙醇工艺流程的构建及模拟
    2.1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模型的构建方法
        2.1.1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模型的全局物性方法的选择
        2.1.2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模型的物性数据库的建立
        2.1.3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模型操作单元的选择和参数设定
        2.1.4 纤维素乙醇工艺流程模型的构建
    2.2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的模拟及结果分析
        2.2.1 生物质物性估算结果
        2.2.2 模拟结果和分析
    2.3 小结
3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的能量集成
    3.1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的用能分析方法
        3.1.1 工艺流股和数据选择
        3.1.2 纤维素乙醇工艺的用能分析
    3.2 预处理总固形物含量对整个过程的水耗和能耗的影响
    3.3 小结
4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的经济性分析
    4.1 项目概况
    4.2 投资估算
        4.2.1 设备费用及安装费用估算
        4.2.2 流动资金的估算
    4.3 总成本估算
        4.3.1 成本估算说明
        4.3.2 总生产成本估算结果
    4.4 经济收益估算
    4.5 财务分析
        4.5.1 静态评价
        4.5.2 盈亏平衡分析
        4.5.3 动态评价
    4.6 灵敏度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一)(论文参考文献)

  • [1]空气冷却器模型在气体换热器设计中的应用[J]. 梁翠翠,庞军. 一重技术, 2017(01)
  • [2]基于旁路优化控制的低灵敏度换热网络最优综合[D]. 沈颖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02)
  • [3]空调翅片胀接工艺分析及冲压工艺研究[D]. 李志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 [4]原油处理工艺模拟与设备设计[D]. 张文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5]用于养殖场废水中温处理的换热器优化设计[D]. 李刚. 西南大学, 2010(08)
  • [6]我国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及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 吴建光,琚宜文,裴红,侯泉林,宋现锋,陈仕林,吴剑峰. 中国工程科学, 2012(02)
  • [7]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要点[J]. 温碧辉.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05)
  • [8]工业热泵能质提升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D]. 李晓琼. 天津大学, 2020(01)
  • [9]大型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可靠性研究[D]. 徐锐.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10]纤维素乙醇的工艺流程模拟及技术经济分析[D]. 杨娟.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换热器工艺设计(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