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溶剂脱沥青的一些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张董鑫,李京辉,徐鲁燕[1](2018)在《溶剂脱沥青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比国内外主要溶剂脱沥青技术的应用情况、加工工艺条件以及综合能耗,包括国外Rose技术、Demex技术等及国内重油梯级分离技术;对利用溶剂脱沥青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特种产品进行了综述,包括以溶剂脱沥青技术为基础生产150BS光亮油以及中间相沥青等;阐述了以溶剂脱沥青技术为龙头的重油加工组合工艺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国内的溶剂脱沥青技术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应加强对工艺、设备的优化,提高我国溶剂脱沥青水平。
李晓文[2](2007)在《溶剂脱沥青的技术进展与工艺优化》文中认为详细介绍了国外ROSE法超临界抽提工艺,并和国内几套溶剂脱沥青装置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国内溶剂脱沥青装置在能耗、加工工艺、加工能力、溶剂的选择以及设备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的差距,同时总结了国内溶剂脱沥青最新技术的应用和所产生的效益。最后探讨了溶剂脱沥青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溶剂脱沥青/气电一体化技术(IGCC)、微晶蜡生产技术、废润滑油加工技术等。
刘巍[3](2020)在《溶剂脱沥青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及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国内外溶剂脱沥青工艺的概况和发展历程。从工艺技术特点、能耗、抽提器结构、产能等方面分析指出:采取亚临界抽提,超临界溶剂回收技术能有效降低能耗、节省占地、减少投资。介绍了溶剂脱沥青工艺与沸腾床加氢裂化技术组合利用的应用实例,指出组合工艺是未来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郝龙帅[4](2018)在《以辽河稠油减压渣油制备高芳烃环保橡胶油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橡胶油是添加于橡胶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添加剂,用于增强橡胶的弹性和柔韧性,改善胶料的加工性和混炼性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传统的芳烃油中由于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具有高度致癌性,因此无法满足相关环保法规,逐渐被市场所淘汰,研究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橡胶油成为橡胶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辽河石化公司已经开发出以减压馏分油通过加氢、糠醛精制等过程生产环保型橡胶填充油的方法,但受原料量限制,产量相对较低。本论文研究开发了以辽河重质油为原料,通过溶剂脱沥青—糠醛抽提组合工艺生产环保橡胶油的工艺路线,重点考察了原料性质、操作温度、沉降塔数量及溶剂种类对脱沥青油(DAO)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以轻脱沥青油(LDAO)为原料,通过两种不同方案的糠醛抽提过程生产高芳烃环保橡胶填充油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以辽河低凝油混月东原油的减压渣油为原料,丙烷为溶剂,在三产品流程方案下,分别设定抽提塔和沉降塔温度为48℃和76℃,压力为5 MPa,剂油比为4:1进行操作时,制备出的LDAO各种性质优良,是制备环保橡胶油的优质原料。以此种LDAO为原料,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案进行糠醛精制试验均可得到满足欧盟Reach标准的高芳烃环保橡胶填充油。其中,在方案二流程下进行操作时,一次糠醛抽试验条件设置为:剂油比3:1,温度从塔顶至塔底依次为125℃、120℃和115℃;二次抽提试验条件为:剂油比1.5:1,从塔顶至塔底温度依次为100℃、85℃和70℃时,最终得到的橡胶填充油CA值为29.9%,CN值为29.5%,其他性质均接近甚至优于国外类似产品,经SGS检测后,其中检测不出八种特定的多环芳烃致癌物(PAHs)的存在,且多环芳烃(PCA)含量<3%,满足了欧盟Reach标准对于环保的要求。初步证明了以辽河低凝油混月东原油的减压渣油为原料,通过溶剂脱沥青—糠醛抽提组合工艺制备环保橡胶填充油是可行的,为辽河石化公司渣油加工提供了一个新的路线,对辽河石化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李雪静,乔明,魏寿祥,朱庆云,郑丽君[5](2019)在《劣质重油加工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目前工业应用较多、技术比较成熟的劣质重油加工加氢和脱碳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不同技术供应商开发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加氢路线相比脱碳路线更适合劣质重油加工和渣油深度转化,未来重油加工技术的发展应以加氢技术为主线,并与脱碳等技术形成优势组合,共同解决炼厂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满足重油转化深度和轻质产品收率不断提高、安全环保水平逐步提升、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和产业结构持续适应性调整的需求。
徐晓胜,王利平,李青松,李剑新,段永生,黄小侨,李雨师[6](2019)在《溶剂脱沥青工艺优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溶剂脱沥青的原理、工艺流程及发展情况。就目前国内外对溶剂脱沥青工艺优化的研究进展情况,从超临界溶剂回收技术、高效传质设备的使用和组合工艺的开发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对未来我国溶剂脱沥青工艺的优化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杜平安[7](2011)在《脱沥青油高效利用双向组合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炼油企业重组分利用的现状,本论文提出了脱沥青油(DAO)高效利用的双向组合工艺,即将溶剂脱沥青工艺所得到的脱沥青油选用溶剂进一步抽提,对取得的轻质化抽余油进行催化裂化,提高了轻油收率;抽出油可用作为高等级道路沥青调合的优良软组分,使得用石蜡基原油生产高等级道路沥青在技术上成为可能。选择糠醛、环丁砜、N-甲酰吗啉、环氧氯丙烷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五种溶剂对DAO进行了单级抽提实验研究,结合溶解性和选择性优选出DAO-糠醛体系和DAO-NMP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个体系的最佳抽提条件为:DAO-糠醛抽提体系:温度为75℃,剂油比为3.0;DAO-NMP体系:温度为70~75℃,剂油比为1.5-2.0。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为工具,选用其中的倾析器(Decanter)模块对上述两个抽提体系的单级相平衡实验进行模拟计算与优化,选用KUOP法描述DAO特性组成,考察不同的热力学方法对抽提结果的影响,并与相平衡实验结果相对照,筛选出抽提效果相对较好的UNIFAC法。计算结果表明:对DAO-糠醛体系,七组实验对应的模拟结果均能在相同DAO族组成特性的条件下,得到满足误差要求(≤5%)的结果;DAO-NMP体系,在相同DAO族组成的条件下,五组实验对应的模拟数据均能够满足误差要求(≤5%);在此基础上选择抽提(Extract)模块分别模拟计算了两体系两级抽提过程,计算结果对工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建立了DAO连续抽提转盘抽提塔装置,分别考察了环丁砜,N-甲酰吗啉,糠醛和NMP的试验运行情况,优化了抽提操作参数,并进一步考察了溶剂回收系统的稳定性。从四个阶段的连续抽提实验可知:1)较为合适的溶剂可选糠醛和NMP,这也与单级相平衡实验得出的结论一致;2)NMP对芳香分的选择性高,收率也很高;但是,NMP与原料油的相对密度太小,两相分层困难,造成下层产品饱和分过高。可考虑将NMP和原料油先静态或动态混合,再进入塔内静置分层;3)采用闪蒸-汽提流程回收溶剂,溶剂回收率高,且能满足双向组合工艺的要求。考察了DAO抽出油调合重交沥青的性能,对脱油沥青(DOA)及调合沥青的微观结构和流变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DOA和拔头重油浆二组分调合沥青实验,所得的沥青产品除针入度比指标外,其它指标均可满足GB/T15180-2000 AH-90重交通道路沥青标准;DOA、DAO糠醛抽出油和拔头重油浆三组分调合沥青实验,即增加DAO糠醛抽出油调合组分后,调合沥青样1和调合沥青样2的蜡含量明显降低;10℃和15℃延度均大于150cm,表现出非常好的低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对DAO及经糠醛抽提得到精制抽余油A和B的催化裂化性能进行了考评。从裂化性能对比来看,原料A和B的轻油收率及转化率有较大幅度增加,重油产率大幅度降低,说明原料A和原料B的催化裂化性能明显优于DAO;从裂化产品的组成和性质来看,原料A、原料B和DAO的汽油馏分的密度分别为771.5kg/m3、759.5kg/m3和758.3kg/m3;硫含量分别为0.27m%、0.30m%和0.31m%;烯烃含量分别为39.1v%、46.5v%和52.6 v%;芳烃含量分别为43.9 v%、33.3 v%和31.2 v%。与DAO相比,原料A和原料B的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明显降低,芳烃含量明显增加,硫含量也有所下降。也就是说,DAO经过糠醛抽提工艺处理后,所得到的抽余油有利于生产质量更好的催化裂化汽油。原料A、原料B和DAO的柴油馏分的实际胶质分别为244mg/(100ml)、362mg/(100ml)和405 mg/(100ml),说明原料A、原料B的催化裂化柴油性质优于DAO的催化裂化柴油性质,这与原料A、原料B的催化裂化性能优于DAO是吻合的。
张董鑫[8](2019)在《辽河稠油渣油溶剂脱沥青及产物高附加值利用组合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原油劣质化、重质化程度不断加重,沥青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辽河石化公司渣油加工方式单一的劣势越来越明显。本论文以辽河稠油渣油为原料,利用丙烷脱沥青-润滑油加氢-蒸馏切割组合工艺生产合格的润滑油基础油,为辽河石化公司丰富渣油加工路线提供基础数据参考。通过两种辽河稠油渣油溶剂脱沥青试验,考察了脱沥青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原料的可行性,探究了抽提压力、抽提温度和沉降塔数量对脱沥青油收率和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辽河超稠油常压渣油和辽河大混合油减压渣油经丙烷脱沥青处理,脱沥青油金属含量、残炭值具有明显降低,但硫、氮含量、饱和烃含量未满足润滑油基础油标准,选择收率分别为32.5 wt%和30.8 wt%的脱沥青油进行润滑油加氢试验。脱沥青油经润滑油加氢处理,硫、氮含量明显降低,均已降至5μg/g以下,饱和烃含量达润滑油基础油标准。辽河超稠油脱沥青油润滑油加氢所得产品经蒸馏切割,各馏分分别可以满足3号、5号、7号、22号粗白油标准以及L-DRA冷冻机油标准。辽河大混合油减压渣油脱沥青油润滑油加氢所得产品经蒸馏切割,>480℃馏分满足150BS光亮油标准。
宁爱民[9](2015)在《塔河原油常压闪蒸—异戊烷熔剂脱沥青组合工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针对高硫、高残炭、高沥青质、高重金属、高密度塔河原油现有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本论文研究了塔河原油常压闪蒸-异戊烷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技术。论文首先对塔河原油常压蒸馏-延迟焦化组合工艺进行了考察,采用结构导向集总方法建立了塔河常压渣油的延迟焦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过程的分子模拟,分析诊断出常压蒸馏-延迟焦化工艺的主要技术问题是设备腐蚀严重,液体产物收率偏低,收率占进料原油约23%的劣质石油焦产品缺乏竞争力,不利于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和石油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接着,对塔河原油常压闪蒸过程进行了试验考察,绘制了塔河原油的实沸点蒸馏曲线、恩氏蒸馏曲线、平衡汽化曲线和常压闪蒸曲线。常压闪蒸的试验结果和换算的平衡汽化数据吻合。随着闪蒸温度的提高,塔河轻馏分油收率增加,H/C原子比降低,硫含量增加。在闪蒸温度为260℃时,轻馏分油收率为13.6%。塔河原油的腐蚀速率在温度低于260℃时较小;腐蚀现象加剧的温度区间为260℃到270℃。为了规避常压闪蒸过程中塔河原油对装置的腐蚀并获得较高收率的轻馏分油,常压闪蒸操作温度以不高于260℃较为适宜。此时,塔河原油中的C5馏分已完全拔出,不会对后续渣油溶剂脱沥青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采用液固色谱法对塔河常压闪蒸渣油进行六组分(饱和分+轻芳烃、重芳烃、轻胶质、中胶质、重胶质和沥青质)分离,预测了塔河常压闪蒸渣油脱沥青油中杂质含量分布。其中沥青质和重芳烃中硫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47%和3.13%。塔河常压闪蒸渣油中86.97%的氮存在于胶质和沥青质中,81.37%的Ni和79.42%的V存在于沥青质中。随着组分变重,六组分的氢碳原子比H/C和芳香环系缩合度参数]HAU/CA逐渐减小,总碳数CT、芳香碳数CA、环烷碳数CN、总环数RT、芳香环数RA、环烷环数RN和芳碳率fA逐渐增大。饱和碳数Cs和烷基碳数CP在重芳烃中最低。进而,通过高温高压相平衡实验仪测定绘制了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正戊烷体系和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异戊烷体系在140℃-185℃、溶剂比为4.0、5.0、6.0条件下的相图。当温度一定时,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溶剂体系随压力下降的相变过程为:从均一液相(L),到液-液两相(L-L),到液-液-气三相(L-L-G),到液-气两相(L-G)。操作温度升高,体系的分相压力也随之升高。液-液两相区是亚临界溶剂脱沥青过程的可行操作温度、压力范围。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异戊烷体系的分相压力和泡点压力均比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正戊烷体系略高。随着溶剂比的增加,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异戊烷体系的分相压力升高,而泡点压力变化不大,溶剂脱沥青过程允许的操作压力变化范围扩大。相平衡研究揭示了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戊烷体系的相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塔河常压闪蒸渣油为原料,在连续溶剂脱沥青中试装置上考察了戊烷溶剂组成、抽提温度、溶剂比等操作条件对溶剂脱沥青过程的影响。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溶剂脱沥青过程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以异戊烷为溶剂,抽提塔温度175℃、压力3.7MPa、溶剂比5.0。在此条件下,脱沥青油收率为75.2%,金属(Ni+V)含量和残炭分别为24.87gg/g和4.15%,主要指标符合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料的要求。随着抽提温度降低和溶剂比增大,脱沥青油收率提高,但是性质变差。论文还以分子量为特征性质,建立了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异戊烷溶剂脱沥青过程的连续热力学模型,可以预测溶剂脱沥青过程操作条件对脱沥青油和脱油沥青分子量分布和收率的影响,与试验数据比较,绝对误差小于4%;脱油沥青利用研究表明,固体残渣DOA可开发为附加值较高的沥青改进剂和沥青混合料添加剂。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组合工艺总液体收率为78.6%,比塔河原油常压蒸馏-延迟焦化组合工艺的总液体收率提高了9.9个百分点,脱沥青油符合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进料要求;同时规避了装置严重腐蚀问题,还避免了劣质石油焦的生成,有利于石油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论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溶剂脱沥青应用基础理论。论文对塔河原油常压闪蒸-异戊烷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的经济性进行的估算表明,研发的新组合工艺可使以塔河原油为代表的劣质稠油加工利用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键[10](2019)在《马波重油渣油生产沥青和橡胶增塑剂的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委内瑞拉混合重油常压渣油为原料,研究了重油的沥青生产工艺和综合利用方案,探索合适的工艺路线,为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公司沥青质量升级、提高重油加工效益提供数据支持。论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采用溶剂脱沥青技术处理常压渣油,分别以丙烷、丁烷为溶剂,制备出各牌号沥青并分析样品性质;(2)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处理常压渣油,以馏分段按比例回调的方式制备出各牌号沥青样品;(3)对不同馏分段减压馏分进行糠醛精制,研究减压馏分油糠醛精制生产橡胶增塑剂的工艺条件,以及抽出油回调减压渣油生产道路沥青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蒸馏法加工常压渣油生产沥青,是一条简单有效的加工路线,可以直接获得符合标准的70#A级沥青产品。溶剂脱沥青技术直接生产的道路沥青,在低温延度、针入度指数等方面不易达标,与蒸馏法相比劣势较大。减压馏分油经过糠醛精制处理,精制油用作环保橡胶增塑剂,抽出油用作普通橡胶增塑剂。糠醛精制对喹啉类化合物、咔唑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分离效果显着。研究结果对辽河石化公司未来加工委内瑞拉重油提供了基础工艺数据,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二、国外溶剂脱沥青的一些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溶剂脱沥青的一些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溶剂脱沥青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溶剂脱沥青发展 |
2 国内溶剂脱沥青发展 |
3 重油梯级分离技术 |
4 溶剂脱沥青技术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的应用 |
4.1 制备中间相沥青 |
4.2 制备润滑油基础油 |
4.3 沥青造粒 |
5 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的研究 |
6 结论 |
(2)溶剂脱沥青的技术进展与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国外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概况 |
2.1 Kellogg公司超临界抽提 (ROSE) 技术[2] |
2.2 国外其他脱沥青技术[3] |
3 茂名丙烷脱沥青装置与国内外同类装置的比较 |
4 国内溶剂脱沥青新技术的应用 |
4.1 组合工艺的开发[4] |
4.2 模式识别调优技术的应用[5] |
4.3 关键设备的新突破[5] |
5 溶剂脱沥青技术的发展趋势 |
5.1 溶剂脱沥青-气化 (IGCC) 组合工艺[6] |
5.1.1 IGCC技术在福建炼油化工公司的应用[7] |
5.1.2 福建炼化应用IGCC的经济效益 |
5.2 生产高熔点微晶蜡 |
5.3 加工废润滑油 |
6 结语 |
(3)溶剂脱沥青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溶剂脱沥青工艺发展概况 |
1.1 国外溶剂脱沥青工艺概述及进展 |
1.2 国内溶剂脱沥青工艺概述及进展 |
2 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研究进展及工业化状况 |
3 结束语 |
(4)以辽河稠油减压渣油制备高芳烃环保橡胶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橡胶油概述 |
1.1.1 橡胶油的基本概念及用途 |
1.1.2 橡胶油的分类 |
1.1.3 橡胶填充油的主要性质指标 |
1.2 环保型橡胶填充油概述 |
1.2.1 环保型橡胶填充油的范畴 |
1.2.2 国外环保型橡胶填充油生产技术 |
1.2.3 国内环保型橡胶填充油生产技术 |
1.3 生产橡胶填充油的资源 |
1.3.1 环烷基系列橡胶填充油资源 |
1.3.2 芳香基系列橡胶填充油资源 |
1.4 溶剂脱沥青技术简介 |
1.4.1 国外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概况 |
1.4.2 国内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概况 |
1.5 糠醛溶剂抽提技术研究介绍 |
1.5.1 影响糠醛抽提效果的主要因素 |
1.5.2 提高精制油收率的技术研究 |
1.5.3 溶剂抽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
1.6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章 试验部分 |
2.1 溶剂脱沥青试验 |
2.1.1 原料及溶剂 |
2.1.2 工艺原理 |
2.1.3 装置介绍 |
2.1.4 装置技术指标 |
2.2 糠醛抽提试验 |
2.2.1 原料及溶剂 |
2.2.2 工艺原理 |
2.2.3 装置介绍 |
2.2.4 糠醛回收装置 |
2.3 分析方法 |
2.3.1 多环芳烃(PCA)含量测定方法 |
2.3.2 油品结构族组成测定方法 |
2.3.3 其他性质测定方法 |
2.4 试验方案 |
2.4.1 试验路线 |
2.4.2 试验方法 |
2.5 小结 |
第3章 溶剂脱沥青试验过程规律研究 |
3.1 原料对产品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2 温度对产品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2.1 抽提温度对产品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2.2 沉降温度对LDAO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3 沉降塔个数对产品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4 溶剂种类对产品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4章 糠醛抽提制备环保型橡胶填充油 |
4.1 方案一制备高芳烃环保橡胶填充油 |
4.1.1 糠醛一次抽提试验结果及讨论 |
4.1.2 糠醛二次抽提制备高芳烃环保橡胶油 |
4.2 方案二制备高芳烃环保橡胶填充油 |
4.2.1 糠醛一次抽提试验结果及讨论 |
4.2.2 糠醛二次抽提制备高芳烃环保橡胶油 |
4.3 方案一与方案二优劣比较 |
4.4 试验产品与国外类似产品性质对比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TDAE油品的主要性质指标 |
附录二 MES和 RAE油品的主要性能指标 |
附录三 NAP和 HNAP及调和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5)劣质重油加工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劣质重油加氢路线 |
1.1 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 |
1.2 渣油沸腾床加氢裂化技术 |
1.3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 |
2 劣质重油脱碳路线 |
2.1 焦化技术 |
2.2 减黏裂化技术 |
2.3 溶剂脱沥青技术 |
3 展望 |
(6)溶剂脱沥青工艺优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溶剂脱沥青工艺简介 |
2 溶剂脱沥青工艺优化研究进展 |
2.1 采用超临界溶剂回收技术 |
2.2 使用高效的传质设备 |
2.3 组合工艺的开发 |
2.3.1 与催化裂化工艺组合 |
2.3.2 与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工艺组合 |
2.3.3 与焦化工艺组合 |
2.3.4 与气化工艺组合 |
3 结束语 |
(7)脱沥青油高效利用双向组合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石油炼制技术特点 |
2.1.1 加工规模大型化 |
2.1.2 原料路线多样化 |
2.1.3 市场需求多元化 |
2.1.4 环保法规严格化 |
2.1.5 节能降耗目标化 |
2.2 溶剂脱沥青技术 |
2.2.1 溶剂脱沥青技术特点 |
2.2.2 溶剂脱沥青技术研究进展 |
2.2.3 国外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概述 |
2.2.4 我国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现状 |
2.3 芳烃抽提 |
2.3.1 芳烃抽提工艺特点 |
2.3.2 芳烃抽提过程模拟 |
2.3.3 脱沥青油抽提工艺 |
2.4 脱油沥青调和高等级道路沥青 |
2.4.1 沥青的特性 |
2.4.2 SARA组分 |
2.5 DAO及其抽余油的催化裂化 |
2.6 组合工艺 |
2.6.1 IGCC组合工艺 |
2.6.2 催化裂化相关组合工艺 |
2.6.3 其它相关组合工艺 |
第3章 DAO溶剂抽提工艺中溶剂的筛选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原料与试剂 |
3.1.3 实验流程 |
3.1.4 四组分分析 |
3.1.5 数据处理 |
3.2 溶剂的筛选 |
3.2.1 溶解性能 |
3.2.2 选择性能 |
3.3 DAO-糠醛体系 |
3.3.1 温度的影响 |
3.3.2 剂油比的影响 |
3.4 DAO-NMP体系 |
3.4.1 温度的影响 |
3.4.2 剂油比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脱沥青油溶剂抽提过程模拟 |
4.1 模块 |
4.2 热力学方程 |
4.3 K_(UOP)方法 |
4.4 脱沥青油单级抽提过程模拟 |
4.5 脱沥青油两级抽提过程 |
4.5.1 DAO-糠醛体系 |
4.5.2 DAO-NMP体系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DAO溶剂连续抽提及溶剂回收过程 |
5.1 DAO溶剂连续抽提过程 |
5.2 连续抽提实验设备及流程 |
5.2.1 实验设备 |
5.2.2 转盘抽提塔的操作流程 |
5.3 四个阶段的连续抽提实验 |
5.3.1 糠醛溶剂实验情况 |
5.3.2 环丁砜和N-甲酰吗啉为抽提溶剂实验 |
5.3.3 NMP和糠醛作为抽提溶剂实验 |
5.3.4 糠醛作为抽提溶剂的验证实验 |
5.4 溶剂回收过程 |
5.4.1 闪蒸-汽提流程 |
5.4.2 闪蒸-汽提回收NMP |
5.4.3 闪蒸-汽提回收糠醛 |
5.4.4 闪蒸-汽提的优势 |
5.5 小结 |
第6章 DOA及DAO糠醛抽出油用于调合重交道路沥青的配伍性 |
6.1 影响调合沥青质量因素的分析 |
6.1.1 调合组分的化学组成对沥青质量的影响 |
6.1.2 针入度比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
6.1.3 蜡对道路沥青性能的影响 |
6.2 试验部分 |
6.2.1 试验原料 |
6.2.2 主要仪器设备 |
6.2.3 试验方法 |
6.3 组合工艺操作条件选择 |
6.3.1 组合工艺流程 |
6.3.2 溶剂脱沥青工艺 |
6.3.3 油浆拔头工艺 |
6.3.4 DAO糠醛抽提工艺 |
6.4 沥青调合 |
6.4.1 用DOA和拔头重油浆二组分调合 |
6.4.2 用DOA、DAO糠醛抽出油和拔头重油浆三组分调合 |
6.4.3 改进措施 |
6.5 DOA及调合沥青的微观结构和流变性能表征 |
6.5.1 微观结构 |
6.5.2 流变性能 |
6.6 小结 |
第7章 DAO及其糠醛抽余油的催化裂化性能 |
7.1 实验部分 |
7.1.1 实验原料 |
7.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7.1.3 实验步骤 |
7.1.4 实验样品处理及分析 |
7.1.5 实验条件 |
7.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7.2.1 三种催化原料性质对比 |
7.2.2 三种催化原料裂化性能对比 |
7.3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学习期间论文的发表情况 |
(8)辽河稠油渣油溶剂脱沥青及产物高附加值利用组合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溶剂脱沥青技术简介 |
1.1.1 国外溶剂脱沥青技术进展 |
1.1.2 国内溶剂脱沥青技术进展 |
1.1.3 重油梯级分离技术 |
1.1.4 溶剂脱沥青技术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的应用 |
1.1.5 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的研究 |
1.2 润滑油生产概述 |
1.2.1 国外润滑油生产概述 |
1.2.2 国内润滑油生产概述 |
1.2.3 润滑油加氢技术综述 |
1.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章 试验部分 |
2.1 试验方案 |
2.1.1 试验路线 |
2.1.2 试验方法 |
2.2 溶剂脱沥青试验 |
2.2.1 试验装置介绍 |
2.2.2 工艺原理 |
2.2.3 装置技术指标 |
2.3 润滑油加氢试验 |
2.3.1 试验装置介绍 |
2.3.2 工艺原理 |
2.3.3 装置技术指标 |
2.4 蒸馏试验 |
2.4.1 试验装置介绍 |
2.4.2 试验原理 |
2.4.3 装置技术指标 |
2.5 分析方法 |
第3章 溶剂脱沥青小试试验及结果 |
3.1 试验原料及溶剂 |
3.2 抽提压力对DAO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3 试验结果讨论 |
3.3.1 辽河大混合油减压渣油为原料 |
3.3.2 辽河超稠油常压渣油为原料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溶剂脱沥青中试试验及结果 |
4.1 沉降塔对DAO的分离效果 |
4.2 抽提温度对DAO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润滑油基础油加氢试验 |
5.1 以辽河超稠油常压渣油DAO为加氢原料 |
5.1.1 各馏分性质分析 |
5.1.2 各馏分性质与产品标准对比 |
5.2 以辽河大混合油减压渣油DAO为加氢原料 |
5.2.1 异构脱蜡温度对产品性质的影响 |
5.2.2 各馏分性质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塔河原油常压闪蒸—异戊烷熔剂脱沥青组合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石油资源现状 |
1.1.1 国外石油资源现状 |
1.1.2 我国石油资源现状 |
1.2 重质劣质原油的加工工艺 |
1.2.1 重油脱碳工艺 |
1.2.2 渣油加氢工艺 |
1.3 塔河原油加工现状 |
1.3.1 与非重质原油掺炼加工 |
1.3.2 延迟焦化工艺 |
1.3.3 常减压蒸馏-加氢裂化工艺 |
1.3.4 常减压蒸馏-渣油调合沥青工艺 |
1.4 常压闪蒸工艺概述 |
1.5 溶剂脱沥青工艺的技术进展 |
1.5.1 国外溶剂脱沥青技术 |
1.5.2 国内溶剂脱沥青技术 |
1.5.3 影响溶剂脱沥青工艺的主要因素 |
1.5.4 溶剂脱沥青过程机理 |
1.6 脱沥青油加工处理的研究进展 |
1.7 脱油沥青加工的研究进展 |
1.8 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
1.8.1 技术路线 |
1.8.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原料和试剂 |
2.1.1 塔河原油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装置 |
2.2.1 实沸点蒸馏试验 |
2.2.2 常压闪蒸试验 |
2.2.3 挂片失重腐蚀模拟试验 |
2.2.4 高温高压相变试验 |
2.2.5 液固色谱法六组分分离试验 |
2.2.6 溶剂脱沥青中试试验 |
2.2.8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 |
2.2.9 延迟焦化小试试验 |
2.3 分析方法 |
2.3.1 基本性质分析 |
2.3.2 元素分析 |
2.3.3 金属含量测定 |
2.3.4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2.3.5 汽油馏分PONA分析 |
2.3.6 沥青性质分析 |
第3章 塔河原油常压蒸馏-延迟焦化组合工艺分析诊断 |
3.1 塔河原油常压蒸馏-延迟焦化组合工艺考察 |
3.1.1 塔河原油常压蒸馏 |
3.1.2 塔河常压蒸馏渣油延迟焦化试验 |
3.2 基于结构导向集总的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工艺模拟 |
3.2.1 塔河常压渣油分子库的建立 |
3.2.2 塔河常压渣油窄馏分切割及分子组成矩阵 |
3.2.3 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热裂化反应规则 |
3.2.4 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热裂化反应速率常数 |
3.2.5 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反应网络 |
3.2.6 延迟焦化工艺过程计算流程 |
3.2.7 结构导向集总模型预测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产物分布 |
3.3 塔河原油现有加工过程存在的问题 |
3.4 小结 |
第4章 塔河原油常压闪蒸试验研究 |
4.1 塔河原油实沸点蒸馏曲线、恩氏蒸馏曲线和平衡汽化曲线 |
4.1.1 塔河原油的实沸点蒸馏和模拟蒸馏 |
4.1.2 塔河原油馏分油的恩氏蒸馏及平衡汽化曲线计算 |
4.2 不同闪蒸温度下闪蒸轻馏分油收率和性质 |
4.3 塔河原油腐蚀性研究 |
4.4 小结 |
第5章 液固色谱法预测塔河常压闪蒸渣油DAO中杂质含量分布 |
5.1 液固色谱法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六组分分离 |
5.2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六组分组成和性质 |
5.3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六组分分离收率与S、N、残炭及金属含量考察 |
5.4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六组分平均结构参数 |
5.5 小结 |
第6章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戊烷体系相平衡研究 |
6.1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戊烷体系P-T相图 |
6.2 溶剂种类对相平衡的影响 |
6.3 溶剂比对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戊烷体系相平衡的影响 |
6.4 以相平衡特征指导溶剂脱沥青过程 |
6.5 小结 |
第7章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溶剂脱沥青工艺条件优化 |
7.1 溶剂组成对脱沥青油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7.2 溶剂比对脱沥青油收率与性质的影响 |
7.3 抽提温度对脱沥青油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7.4 小结 |
第8章 基于连续热力学的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异戊烷溶剂脱沥青过程模型研究 |
8.1 溶剂脱沥青过程的简化 |
8.2 溶剂脱沥青过程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
8.3 连续热力学模型计算产物分子量分布和收率 |
8.4 小结 |
第9章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脱油沥青利用研究 |
9.1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DOA组成分析 |
9.2 塔河DOA对石油沥青的改性效果 |
9.3 塔河DOA对沥青混合料改性效果考察 |
9.4 小结 |
第10章 塔河原油常压闪蒸-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经济估算 |
10.1 两种组合工艺总液体收率比较 |
10.2 两种组合工艺的产品效益估算 |
10.3 脱沥青油与工业装置延迟焦化液体产物性质对比 |
10.4 两种组合工艺装置腐蚀性的比较 |
10.5 两种组合工艺投资、能耗比较 |
10.6 小结 |
第11章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之处 |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攻博期间申请专利情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马波重油渣油生产沥青和橡胶增塑剂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委内瑞拉重油 |
1.1.1 委内瑞拉重油储量 |
1.1.2 委内瑞拉重油加工工艺 |
1.2 溶剂脱沥青技术简介 |
1.2.1 国外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概况 |
1.2.2 国内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概况 |
1.2.3 溶剂脱沥青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
1.3 糠醛精制与环保橡胶增塑剂 |
1.4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章 试验部分 |
2.1 试验方案 |
2.1.1 试验路线 |
2.1.2 试验方法 |
2.2 溶剂脱沥青试验 |
2.2.1 原料及溶剂 |
2.2.2 工艺原理 |
2.2.3 装置介绍 |
2.2.4 装置技术指标 |
2.3 常减压蒸馏试验 |
2.3.1 原料 |
2.3.2 工艺原理 |
2.3.3 装置介绍 |
2.3.4 装置技术指标 |
2.4 糠醛精制试验 |
2.4.1 原料及溶剂 |
2.4.2 工艺原理 |
2.4.3 装置介绍 |
2.4.4 糠醛回收装置 |
2.5 分析方法 |
2.5.1 性质分析 |
2.5.2 Orbitrap MS |
2.6 小结 |
第3章 溶剂脱沥青加工玛波常压渣油 |
3.1 温度对产品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1.1 抽提温度对产品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1.2 沉降温度对LDAO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2 溶剂比对产品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3 溶剂种类对产品收率及性质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常减压蒸馏加工玛波常压渣油 |
4.1 实沸点蒸馏直接生产A级道路沥青 |
4.2 馏分油糠醛精制调和沥青 |
4.2.1 糠醛精制试验 |
4.2.2 糠醛抽出油调合沥青试验 |
4.3 小结 |
第5章 减压馏分油糠醛精制试验 |
5.1 高富减二线糠醛精制试验 |
5.2 江阴减三线和江阴减四线糠醛精制试验 |
5.2.1 糠醛精制试验 |
5.2.2 萃取过程的分子选择性 |
5.3 秦皇岛减一线、减二线和减三线糠醛精制试验 |
5.4 效益衡算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国外溶剂脱沥青的一些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溶剂脱沥青技术研究进展[J]. 张董鑫,李京辉,徐鲁燕. 当代石油石化, 2018(12)
- [2]溶剂脱沥青的技术进展与工艺优化[J]. 李晓文. 中外能源, 2007(02)
- [3]溶剂脱沥青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及发展趋势[J]. 刘巍. 炼油与化工, 2020(05)
- [4]以辽河稠油减压渣油制备高芳烃环保橡胶油的研究[D]. 郝龙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5]劣质重油加工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J]. 李雪静,乔明,魏寿祥,朱庆云,郑丽君.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9(01)
- [6]溶剂脱沥青工艺优化研究进展[J]. 徐晓胜,王利平,李青松,李剑新,段永生,黄小侨,李雨师. 应用化工, 2019(02)
- [7]脱沥青油高效利用双向组合工艺研究[D]. 杜平安.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8]辽河稠油渣油溶剂脱沥青及产物高附加值利用组合工艺研究[D]. 张董鑫.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9]塔河原油常压闪蒸—异戊烷熔剂脱沥青组合工艺技术研究[D]. 宁爱民. 华东理工大学, 2015(08)
- [10]马波重油渣油生产沥青和橡胶增塑剂的工艺研究[D]. 刘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