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

一、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红[1](2021)在《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价值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阴性,伴表面抗体(HBs Ab)、e抗体(HBe Ab)、核心抗体(HBc Ab)至少一项阳性的血清中,检测HBV DNA含量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检出价值,及探讨OBI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乙肝五项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HBV-DNA含量复筛,对OBI检出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湿化学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BILT3),分析受检患者肝损伤情况。采用CLI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梅毒抗体(TP-Ab)、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分析是否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及宿主免疫应答有无明显差异。测序法进一步检测HBV病毒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分析OBI发生机制。结果本次论文实验期间收集HBsAg及HBeAg阴性,伴HBs Ab、HBe Ab、HBc Ab至少一项阳性的血清共计1138份,PCR共检出35份HBV-DNA阳性,OBI检出率3.08%,其中HBc Ab、HBs Ab阳性和HBc Ab阳性HBV-M模式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11%、4.04%。HBc Ab随着样本吸光度/临界值(S/Co值)升高,HBV-DNA阳性检出率依次显着升高(P<0.05)。596例患者接受肝功能检查,肝损伤占22.99%,肝损伤组HBV-DNA阳性率、HBc Ab高反应性(S/Co值≥10.0)均显着高于肝正常组(P<0.05)。35例HBV-DNA阳性标本接受HCV、TP、HIV检测,HCV阳性占11.43%,TP阳性占2.86%,HIV阳性为0,合并HCV病毒感染组与合并TP或HIV病毒感染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检测S区145位点、S区127位点、C区,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常规检测HBsAg及HBeAg阴性伴HBcAb阳性提示存在OBI可能,且OBI发生风险随HBc Ab反应性S/Co值升高而明显升高。同时参考肝损伤指标,提示应当进一步行HBV DNA含量检测,为临床诊断OBI和降低OBI所致乙肝病毒传播风险提供参考。

田荣茂[2](2018)在《原发性肝细胞癌190例HBV-M和HBV-DNA检测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LC)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与HBV-DNA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患者血清HBV-DNA、酶联免疫法吸附法(ELISA法)或化学发光法测定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检测190例PLC患者HBV-M和HBV-DNA水平,分析两者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PLC患者HBV-DNA阳性率72.63%(138/190),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95.56%(43/45),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67.37%(64/95),经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7,P<0.05);最低阳性率模式为HBsAb模式,HBV-DNA阳性率为0,最高阳性率模式为HBsAg、HBsAb、HBeAb、HBcAb模式,HBV-DNA阳性率为100%;大三阳组HBV-DNA阳性患者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小三阳组(P <0.05);PLC HBV-M表达模式主要为小三阳,占50.00%(95/190),大三阳占23.68%(45/190)。结论 PLC中小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低于大三阳患者,但临床确诊的PLC却较高,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邹绮明[3](2018)在《HBV-M表达模式、HBV-DNA载量及ALT水平与不同病期慢性HBV感染者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ASC、CHB、LC、HCC患者血清中的HBV-M表达模式、HBV-DNA载量及ALT水平变化特点及相关性分析,为慢性HBV感染者的不同病期诊断、随访和早期预测病程进展提临床依据。方法:回顾2014年11月份至2016年11月份在我院收治392例慢性HBV感染者,根据患者不同疾病阶段进行分组,最终符合研究标准有HBV携带者82例(ASC组,包括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8例(CHB组),乙肝肝硬化组86例(LC组)和乙肝相关性肝癌组78例(HCC组),收集各组血清的HBV-M、HBV-DNA栽量及ALT水平等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当中的关系。结果:(1)四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性别、年龄分别与HBV-DNA、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四组患者HBV-M表达模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HCC组HBV-M表达模式分别与ASC、CH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以HBeAg(-)为主要表达模式,其HBeAg(-)表达率明显高于ASC和CHB组,与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四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后CHB组阳性率分别与ASC组、H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B组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SC、HCC组;四组HBV-DNA复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后,HCC组与ASC组、CHB组、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HBV-DNA复制水平显着低于ASC、CHB、LC组。(4)四组ALT>2 ULN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后,CHB组ALT>2 ULN异常率分别与ASC、LC及HCC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ALT>2 ULN异常率明显高于ASC、LC及HCC组;四组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CHB组与ASC组、LC组、H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HB组ALT水平高于ASC、LC、HCC组。(5)ASC、CHB、LC的ALT水平均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HCC组的ALT水平均与HBV-DNA载量无相关性(P>0.05);HBeAg(+)的ASC、LC、HCC组的ALT均与HBV-DNA载量对数值呈显着正相关(P<0.05),其中CHB组ALT与HBV-DNA载量无相关性;除HCC组外,其余各组在HBeAg(-)的ALT均与HBV-DNA载量呈显着正相关。结论:1、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主要以中年男性、“HBeAg阴性”模式、HBV-DNA载量低、肝功能损害不明显为特点。2、HBV-M、HBV-DNA、ALT与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在区分慢性HBV感染者病期前提下,结合HBV-M表达模式变化,HBV-DNA、ALT两者呈较好的相关性,但不能反映病情演变,只有定期长期时间监测才能更能客观、准确评价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管理和早期发现病毒状态的变化。

张磊[4](2015)在《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血清HBeAg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HBV DNA病毒载量与血清HBeAg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实验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6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水平,统计分析血清标志物水平与HBV DNA病毒载量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BeAg和HBV DNA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HBsAg+HBeAg+HBcAb+(大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平均含量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小三阳);且高于其他模式组合。HBeAg阳性慢性乙肝与携带者的HBV DNA载量升高例数均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与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与HBeAg有很好的相关性,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曾雅莉,马清峰,熊微,熊亮[5](2015)在《不同病期慢性HBV感染者肝功能、HBV-DNA与HBV-M模式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病期乙型肝炎五项指标(HBV-M)模式的分布及其与肝功能和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456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定量检测HBV-M、肝功能及HBV-DNA载量;根据病期不同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亚组),肝硬化组(包括代偿亚组、失代偿亚组)和肝癌组。结果 3组间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135模式)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145模式)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各亚组135模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高于另两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各亚组和肝癌组中,3种HBV-M模式的清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135模式HBV-DNA载量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135模式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145模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区分HBV慢性感染者病期的情况下,ALT、AST、ALB、TBIL水平及HBV-DNA载量与HBV-M模式密切相关。

李彩东,吴斌,段正军,田鹏飞[6](2014)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DNA、HBeAg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5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中HBV-L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HBV DNA载量,比较分析三者间的阳性率及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36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V-LP阳性率为84.36%,较HBV-DNA阳性率72.01%与HBeAg阳性率54.44%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LP与HBV-DNA和HBeAg的总符合率分别为78.19%、64.48%,HBV-LP与HBV-DNA和HBeAg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43%、94.86%;HBV-LP表达与HBV-DNA和HBeAg之间均显着关联(χ2=101.67,χ2=6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LP是反映HBV感染者体内复制程度的良好血清免疫学指标,血清中HBV-LP与HBV-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特别是可作为HBeAg阴性患者检测病毒复制及预后判断的良好的指标。

石文波[7](2014)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及肝组织HBVcccDNA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及肝组织内HBV DNA、HBV cccDNA定量及血清HBV DNA水平检测,观察上述指标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肝组织HBV DNA及HBV cccDNA定量的影响,同时观察抗病毒治疗后临床生化学改善、血清学转换等疗效情况。方法3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群占CD4+T细胞群百分比,动态监测治疗前、治疗24周及治疗48周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水平,30例正常人作对照。选取样本中22例患者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8周肝组织HBV DNA及HBV cccDNA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结果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与外周血HBV DNA(lgIU/ml)载量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38,P<0.05),与肝组织HBV DNA及HBV cccDNA(lgcps/mg)均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6、0.162,两者均为P>0.05),与肝组织炎症级别及纤维化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r分别为0.056、-0.047,两者均为P>0.05),与ALT亦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044, P>0.05);外周血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HBV DNA及HBV cccDNA定量均呈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3、0.406,两者均为P<0.05);肝组织HBV DNA与HBV cccDNA亦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761,P<0.05)。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48周的一般疗效观察,其中有26例ALT恢复正常,复常率为86.67%;血清HBV DNA转阴19例,其HBV DNA阴转率为63.33%;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7例,其转换率为23.33%;治疗48周后肝组织炎症级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好转,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纤维化分期较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肝组织HBV DNA及HBV cccDNA水平分别是7.12±0.96lg、5.39±1.16lg,治疗48周分别是6.99±1.17lg、4.96±1.18lg,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延长,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渐下降,由治疗前9.27±2.07%,治疗24周7.92±2.46%,治疗48周6.49±1.59%,各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48周检测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周血HBV DNA转阴组及未转阴组组内治疗前、治疗24及48周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比较,转阴组各阶段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依次明显下降,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阴组各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水平变化不明显,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病例治疗前及治疗48周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肝组织HBV DNA及HBV cccDNA指标比较,治疗48周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水平接近正常对照组,但前者水平仍偏高,两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HBV DNA及HBV cccDNA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前后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血清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与肝组织HBV DNA及HBV cccDNA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HBV DNA及HBV cccDNA间均有相关性;肝组织HBV DNA与HBV cccDNA间亦有相关性。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水平比正常对照者高;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计数水平下降明显者,预测抗病毒治疗效果可能会较好。48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V DNA及HBV cccDNA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达到e抗原血清学转换者其下降幅度较大,但此时停用干扰素药物仍存在着较大的病情复发风险。

邵玲玲,朱建峰[8](2013)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HBV外膜大蛋白(HBV-LP)对HBV感染、复制和乙肝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10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阳性),同时检测血清HBV-M、HBV-LP、HBV DNA,HBV-LP检测采用ELISA法,HBV DNA由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测定采用FQ PCR。结果:不同HBV-M模式中,HBV DNA、HBV-LP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含量(拷贝数对数)与HBV-LP浓度均值呈正相关关系。在72例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中,HBV-LP阳性65例,阳性率90.3%。结论:HBV-LP在不同HBV-M感染模式中,与HBV DNA的阳性率比较吻合,而且HBV-LP浓度能较好的反映体内HBV DNA的存在状态。

昝丽娜,石秀芳,孙峰[9](2013)在《皖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的结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88例患者血清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HBV-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组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1.25%,阳性患者中HBV拷贝数为107 IU/ml的所占比例最多,小三阳组阳性患者中HBV拷贝数以103 IU/ml为主,大三阳组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高于小三阳组(P<0.05);HBsAg(+)、HBeAg(±)、抗-HBc(+)组阳性率为66.67%;HBsAg(+)、HBeAg(+)、抗HBc(-)组阳性患者中以105 IU/ml和106 IU/ml为主;HBsAg(+)、HBeAg(-)、HBcAb(+)组阳性率为30.77%。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者病毒复制水平最高,其与HBV-DNA密切相关;抗-HBe(+)、抗-HBc(+)患者病毒复制并非完全停止,但其复制水平明显降低;联合检测血清HBV-M与HBV-DNA可反映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反应状态和病毒复制水平,为临床监测病情和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胡恒贵,秦淑国,李林茹[10](2012)在《肝纤维化指标与HBV-DNA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病毒载量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采用放免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纤维化4项指标中HA和PCⅢ在慢性肝炎轻、中、重度和肝硬化患者中有依次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HBV-DNA阳性组中血清肝纤4项指标最低,在HBeAg阴性、HBV-DNA阴性组呈中等偏高,而在HBeAg阴性、HBV-DNA阳性组中最高。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HBV-DNA阳性和年龄增长,肝病持续发展,炎性和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纤维化4项指标与HBV-DNA联合检测对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肝硬化早期诊断和指导抗纤维化及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二、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价值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历

(2)原发性肝细胞癌190例HBV-M和HBV-DNA检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HBV血清标志物检测:
        1.2.2 HBV DNA定量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HBV-M表达模式、HBV-DNA载量及ALT水平与不同病期慢性HBV感染者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材料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2.2 四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
    2.3 HBV-M模式分布情况
    2.4 HBV-M模式在四组患者中构成特点
    2.5 四组HBV-DNA阳性率比较
    2.6 四组HBV-DNA复制的水平比较
    2.7 四组的ALT构成比较
    2.8 四组的ALT水平比较
    2.9 四组HBV-M感染模式、ALT与HBV-DNA的关系
3 讨论
    3.1 宿主性别、年龄与慢性HBV感染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3.1.1 性别因素对慢性HBV感染疾病进程的影响
        3.1.2 年龄因素对慢性HBV感染疾病进程的影响
    3.2 HBeAg模式分布变化与慢性HBV感染者病程进展
    3.3 HBV-DNA、ALT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病程进展的关系
        3.3.1 HBV-DNA水平变化与慢性HBV感染者病程进展
        3.3.2 ALT水平变化与慢性HBV感染者病程进展
    3.4 不同HBV-M模式下慢性HBV感染者的 HBV-DNA与ALT相关性分析
        3.4.1 不同HBV-M模式下ASC患者的HBV-DNA与ALT相关性
        3.4.2 不同HBV-M模式下CHB患者的HBV-DNA与ALT相关性
        3.4.3 不同HBV-M模式下LC患者的HBV-DNA与ALT相关性
        3.4.4 不同HBV-M模式下HCC患者的HBV-DNA与ALT相关性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主要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4)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血清HBeAg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
    2试剂与方法
    3结果判断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5)不同病期慢性HBV感染者肝功能、HBV-DNA与HBV-M模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试剂及仪器
        1.2.1 试剂
        1.2.2 仪器
    1.3研究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HBV-DNA与HBV-LP血清学检测
    2.2 HBV-M不同模式中HBV-DNA与HBV-LP的检测
    2.3 血清HBV-LP浓度与HBV-DNA拷贝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及肝组织HBVcccDNA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测试剂与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104例乙型肝炎感染者的HBV-M、HBV DNA、HBV-LP检测情况
    2.2 HBV-LP浓度均值与HBV DNA相关比较
    2.3 HBV DNA与HBV-LP、HBeAg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四、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价值分析及机制研究[D]. 刘晓红.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2]原发性肝细胞癌190例HBV-M和HBV-DNA检测的临床分析[J]. 田荣茂. 福建医药杂志, 2018(05)
  • [3]HBV-M表达模式、HBV-DNA载量及ALT水平与不同病期慢性HBV感染者的关系研究[D]. 邹绮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血清HBeAg的相关性分析[J]. 张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5(03)
  • [5]不同病期慢性HBV感染者肝功能、HBV-DNA与HBV-M模式的关系[J]. 曾雅莉,马清峰,熊微,熊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04)
  • [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研究[J]. 李彩东,吴斌,段正军,田鹏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0)
  • [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及肝组织HBVcccDNA影响的研究[D]. 石文波. 宁夏医科大学, 2014(03)
  • [8]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J]. 邵玲玲,朱建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09)
  • [9]皖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的比较[J]. 昝丽娜,石秀芳,孙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03)
  • [10]肝纤维化指标与HBV-DNA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J]. 胡恒贵,秦淑国,李林茹.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24)

标签:;  ;  ;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