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黄瓜花和葫芦科特征中雄蕊个数确定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姚乃祯[1](1992)在《对黄瓜花和葫芦科特征中雄蕊个数确定之我见》文中认为 初级中学课本(试用本)植物字全一册第146页提到黄瓜花“雄花有雄蕊5枚”。同页在总结葫芦科的主要特征时又提到“雄蕊5枚”。笔者在解剖观察了课本提到的瓜类和未提到的苦瓜、瓠瓜、丝瓜的雄花后,发现除丝瓜的雄花因种的不同而有雄蕊3枚(我地俗称猪儿丝瓜)与雄蕊5枚(我地俗称腺丝瓜)外,其余几种瓜类雄蕊均为3枚。1枚具1室,另2枚
姚乃祯[2](1991)在《对黄瓜花和葫芦科特征中雄蕊个数确定之我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初级中学课木(试用本)植物字全一册第146页提到黄瓜花“雄花有雄蕊5枚”。同页在总结葫芦科的主要特征时又提到“雄蕊5枚”。笔者在解剖观察了课本提到的瓜类和未提到的苦瓜、瓠瓜、丝瓜的雄花后,发现除丝瓜的雄花因种的不同而有雄蕊3枚(我地俗称猪儿丝瓜)与雄蕊5枚(我地俗称腺丝瓜)外,其余几种瓜类雄蕊均为3枚。1枚具1室,另2枚
盛云燕[3](2009)在《甜瓜雌雄异花同株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甜瓜是葫芦科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大多数甜瓜是雄全同株材料,而雌雄异花同株材料除了在育种过程中能减少大量复杂的去雄工序外,其F1果实发育也要强于雄全同株材料。因此,培育雌雄异花同株材料,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本试验调查各杂交组合分离后代、回交后代的开花类型及分离情况,对甜瓜雌雄异花同株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筛选出与甜瓜雌雄异花同株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探索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甜瓜雌雄异花同株性状的可能性,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甜瓜育种,加快育种进程,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本试验选择亲本材料分别为:母本3-2-2,来自中国,薄皮甜瓜,雌雄异花同株材料;父本TopMark,来源美国,厚皮网纹甜瓜,雄全同株材料;检验亲本:WI998,来源美国,网纹甜瓜,全雌株材料。常规手段配制杂交组合3-2-2×TopMark,借鉴刘威、路绪强试验中配置的杂交组合WI998×TopMark、WI998×3-2-2,调察各杂交组合F1、F2、BC1P1、BC1P2开花类型及分离比率,确定各亲本基因型。从3-2-2×TopMark组合F1代中取出350粒种子,通过连续自交,得到F1S6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共152株,用于构建遗传图谱。调查3-2-2×TopMark组合F2代的开花类型,结果表明:雌雄异花同株性状主要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研究雌花率结果显示:雌花率受到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微效基因,主效基因遗传率为83.3%,微效多基因遗传率为8.125 %。调查WI998×3-2-2组合的F1、F2、BC1P1、BC1P2群体确定该组合杂交后代是由两对基因控制;调查WI998×TopMark杂交组合F1、F2、BC1P1、BC1P2群体确定该杂交组合后代由两对基因、一对修饰基因控制。综合分析上述三个杂交组合,确定雌雄异花同株材料3-2-2的基因型为AA,雄全同株材料TopMark基因型为aa,本试验中3-2-2×TopMark的杂交后代只有一对基因表达。控制甜瓜性别分化共有三对基因,M基因为微效基因,试验结果提出存在另一微效基因F,协同M基因控制三性花株与雌全同株性别表达。筛选428对SSR分子标记(其中包括380对EST-SSR标记,48对g-SSR标记),得到94对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其片段大小分布在150300bp,多态性比例占21.29%;筛选256对EcorI/MseI AFLP引物组合,得到22对AFLP多态性引物,共含有146个AFLP多态性位点,其片段大小分布在100600bp之间。利用3-2-2×TopMark杂交组合得到152株重组自交系群体(F1S6),构建甜瓜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70个SSR标记,100个AFLP标记及1个形态标记,图谱由17个连锁群构成,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1222.9cM,最长连锁群为LG1(197.4 cM),最短的连锁群为LG5(11.0 cM),标记之间平均距离为7.19 cM,标记间最大连锁距离为34.4 cM,标记间最小连锁距离为0;10个标记与A基因在同一连锁群,该连锁群覆盖基因组长度55.7 cM,找到两个与雌雄异花同株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MU13328-3、E33M43-1,与A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8 cM和6.0 cM。本试验分析了雌雄异花同株遗传规律,确定了甜瓜雌雄异花同株材料的基因型,不仅对甜瓜性别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与指导,同时构建了较饱和的甜瓜永久遗传连锁图谱,对今后深入开展甜瓜雌雄异花同株基因的分离与图位克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尚玉臣[4](2016)在《AF-701对黄瓜生长效应和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F-701是以1-MCP为有效成分的一种化学产品,1-MCP是一种乙烯作用抑制剂,可以延缓采后果实的衰老,延长果实的贮藏保鲜期,广泛应用于果蔬采后保鲜领域,但是在蔬菜栽培领域的应用还很少,本试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毛庄绿源蔬菜生产基地的日光温室和露地中进行早春茬黄瓜栽培,采用一垄双行的栽培模式。日光温室内的栽培试验在定植前不同天数进行AF-701处理,露地栽培试验在定植前不同天数处理,且进行二次处理。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重复6次。研究了不同AF-701处理对黄瓜生长指标、产量、品质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取得如下结果:(1)黄瓜植株长势方面:在日光温室栽培试验中,以T5(0.35m LAF-701+定植前2d处理+不摘除第一和第二个雌花)处理方案的黄瓜植株长势为最佳;在定植前7d应用,AF-701对植株长势没有影响效果;AF-701在苗期应用时期越晚,黄瓜植株长势越好;较大使用剂量的AF-701对植株长势的影响效果比较小使用剂量的好。在露地栽培试验中,以T4(0.35m LAF-701+定植前2d处理+第三次采收后处理+常规管理)处理方案的黄瓜植株长势为最佳;二次处理较一次处理的植株长势好。(2)黄瓜开花日期方面:AF-701处理可以将黄瓜的开花日期提前12d。(3)黄瓜株高、茎粗方面:AF-701处理能够增加黄瓜生长前期的株高相对生长速率,以T4(0.5m LAF-701+定植前2d处理+常规管理)处理方案最佳;AF-701对黄瓜株高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不能持久;二次喷施AF-701较一次喷施对露地黄瓜的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影响大。(4)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方面:苗期喷施AF-701可以增加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以T4(0.5m LAF-701+定植前2d处理+常规管理)处理方案效果为最佳;二次处理对黄瓜叶绿素含量无影响。(5)黄瓜营养品质方面:AF-701对日光温室黄瓜营养品质的影响以T2(0.35m LAF-701+定植前5d处理+常规管理)为最佳,T4(0.5m LAF-701+定植前2d处理+常规管理)次之,T5(0.35m LAF-701+定植前2d处理+不摘除第一和第二个雌花)最差。(6)黄瓜光合指标方面:不同AF-701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光合指标的影响中,就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而言,以T4(0.5m LAF-701+定植前2d处理+常规管理)的处理方案为最佳;就Ci值而言以T5(0.35m LAF-701+定植前2d处理+不摘除第一和第二个雌花)处理方案为最佳。(7)黄瓜产量方面:AF-701处理可以增加日光温室黄瓜产量且以T4(0.5m LAF-701+定植前2d处理+常规管理)处理方案的增产效果为最佳;较高使用剂量的增产效果比较低使用剂量的好;AF-701处理对露地黄瓜产量无影响。
二、对黄瓜花和葫芦科特征中雄蕊个数确定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黄瓜花和葫芦科特征中雄蕊个数确定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3)甜瓜雌雄异花同株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作物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进展 |
1.2.1 甜瓜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进展 |
1.2.2 构建遗传图谱 |
1.2.3 构建遗传图谱的统计学原理 |
1.2.4 构建遗传图谱常用的标记 |
1.2.5 构建遗传图谱的群体选择 |
1.2.6 遗传图谱的研究意义 |
1.3 分子标记在作物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
1.3.1 SSR 标记技术 |
1.3.2 EST 标记技术 |
1.3.3 AFLP 标记技术 |
1.4 植物性别分化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
1.4.1 甜瓜性别分化研究进展 |
1.4.2 植物的性别 |
1.4.3 植物性别分化的基础 |
1.4.4 植物性别决定系统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田间试验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2.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2.2.4 数据分析方法 |
2.3 分子标记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设计 |
2.3.3 试验药品与主要仪器 |
2.3.4 试验内容与方法 |
2.3.5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甜瓜花发育调查 |
3.2 植株开花类型的调查 |
3.3 温光环境条件对性型分化的影响 |
3.4 雌花率分析 |
3.5 甜瓜开花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
3.6 重组自交系性状调查 |
3.7 确定甜瓜开花性状基因型 |
3.8 分子标记 |
3.8.1 甜瓜DNA 提取 |
3.8.2 SSR 分子标记 |
3.8.3 AFLP 分子标记 |
3.9 甜瓜遗传图谱的构建 |
3.9.1 遗传图谱的构建 |
3.9.2 甜瓜遗传图谱的比较 |
4 讨论 |
4.1 甜瓜雌雄异花同株遗传规律的研究 |
4.2 甜瓜性别分化基因型的确定 |
4.3 环境条件对甜瓜开花类型的影响 |
4.4 提取DNA |
4.5 筛选SSR 反应体系 |
4.6 筛选AFLP 反应体系 |
4.6.1 选择酶切 |
4.6.2 选择的人工合成接头及引物 |
4.6.3 优化反应条件 |
4.7 构建遗传图谱 |
4.7.1 关于分子连锁图谱与染色体关系 |
4.7.2 重组自交系群体对遗传图谱的影响 |
4.7.3 选择标记对遗传图谱的影响 |
4.7.4 分子标记在图谱中分布 |
4.7.5 关于异常分离情况 |
4.7.6 甜瓜遗传图谱的比较 |
4.8 A 基因的连锁标记 |
4.9 本试验的创新点 |
5 结论 |
5.1 甜瓜雌雄异花同株遗传规律 |
5.2 确定甜瓜不同材料分化性别基因型 |
5.3 构建遗传图谱 |
5.4 雌雄异花同株基因连锁标记 |
参考文献 |
图片说明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4)AF-701对黄瓜生长效应和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ABSTRACT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黄瓜概述 |
1.1.1 黄瓜的起源 |
1.1.2 黄瓜的栽培现状 |
1.1.3 黄瓜的营养价值 |
1.1.4 影响黄瓜生长发育的外部因素 |
1.1.4.1 温度 |
1.1.4.2 湿度 |
1.1.4.3 光照 |
1.1.4.3 气体条件 |
1.1.4.4 矿质营养 |
1.1.4.5 土壤 |
1.1.5 影响黄瓜果实发育的环境条件 |
1.1.6 影响黄瓜营养品质的因素 |
1.1.6.1 品种类型 |
1.1.6.2 水分 |
1.1.6.3 栽培方式 |
1.1.7 黄瓜的花芽分化和性型 |
1.1.7.1 黄瓜花芽分化的时期 |
1.1.7.2 性别分化的环境条件 |
1.1.7.3 黄瓜的性型 |
1.2 1-MCP概述 |
1.2.1 1-MCP的发现 |
1.2.2 1-MCP的结构 |
1.2.3 1-MCP的理化性质 |
1.2.4 1-MCP的作用机理 |
1.2.5 1-MCP的作用效果 |
1.2.5.1 1-MCP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
1.2.5.2 1-MCP对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 |
1.2.5.3 1-MCP对果蔬病害的影响 |
1.2.5.4 1-MCP对酶活性的影响 |
1.2.6 影响 1-MCP处理效应的因素 |
1.2.6.1 果蔬种类 |
1.2.6.2 作用时间、浓度和温度 |
1.2.7 1-MCP作用的持久性 |
1.2.8 1-MCP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 |
1.2.9 1-MCP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技术路线 |
3.2 试验材料与条件 |
3.3 试验设计 |
3.3.1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试验设计 |
3.3.2 露地黄瓜试验设计 |
3.4 试验期当地的光照条件 |
3.4.1 试验期日光温室内的日照辐射累计量 |
3.4.2 试验期露地的日照辐射累计量 |
3.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5.1 观察指标的统计方法 |
3.5.1.1 植株相对长势的统计方法 |
3.5.1.2 雌花开花时间的统计方法 |
3.5.1.3 累计日照辐射的统计方法 |
3.5.2 形态指标的测定方法 |
3.5.2.1 黄瓜植株株高的测定方法 |
3.5.2.2 黄瓜茎粗的测定方法 |
3.5.3 黄瓜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3.5.3.1 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3.5.3.2 黄瓜叶片光合指标的测定方法 |
3.5.3.3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 |
3.5.3.4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
3.5.3.5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
3.5.3.6 硝态氮含量的测定方法 |
3.5.4 黄瓜产量的测定 |
3.6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植株长势的影响 |
4.1.1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植株长势的影响 |
4.1.2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植株长势的影响 |
4.2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雌花开花日期的影响 |
4.2.1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雌花开花日期的影响 |
4.2.2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雌花开花日期的影响 |
4.3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形态指标的影响 |
4.3.1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株高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
4.3.1.1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株高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
4.3.1.2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株高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
4.3.2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茎粗净增长量的影响 |
4.3.2.1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茎粗净增长量的影响 |
4.3.2.2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茎粗净增长量的影响 |
4.4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生理指标的影响 |
4.4.1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4.1.1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4.1.2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5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
4.5.1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
4.5.2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
4.6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光合指标的影响 |
4.6.1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光合指标的影响 |
4.6.1.1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4.6.1.2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4.6.1.3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叶片胞间CO2 浓度的影响 |
4.6.1.4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4.6.2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光合指标的影响 |
4.6.2.1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4.6.2.2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4.6.2.3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叶片胞间CO2 浓度的影响 |
4.6.2.4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4.7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4.7.1 不同AF-701 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的影响 |
4.7.2 不同AF-701 处理对露地黄瓜产量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植株长势的影响 |
5.1.2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开花日期的影响 |
5.1.3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形态指标的影响 |
5.1.4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5.1.5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
5.1.6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光合指标的影响 |
5.1.7 不同AF-701 处理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四、对黄瓜花和葫芦科特征中雄蕊个数确定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对黄瓜花和葫芦科特征中雄蕊个数确定之我见[J]. 姚乃祯. 生物学教学, 1992(01)
- [2]对黄瓜花和葫芦科特征中雄蕊个数确定之我见[J]. 姚乃祯. 生物学教学, 1991(01)
- [3]甜瓜雌雄异花同株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的研究[D]. 盛云燕.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2)
- [4]AF-701对黄瓜生长效应和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D]. 尚玉臣.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