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γ和η型氧化铝的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戴成勇[1](2017)在《滴流床中苯甲腈催化加氢制苯甲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苯甲胺是结构最简单的芳香胺类化合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和塑料固化的熟化剂(固化剂)、药物、染料、人造树脂、抗腐蚀抑制剂及功能性添加剂、CO2吸收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本文对滴流床中苯甲腈加氢制备苯甲胺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比研究了Pd/Al2O3催化剂在滴流床反应器及釜式反应器中的性能,发现催化剂在滴流床反应条件下性能显着提高,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滴流床反应条件下,得到了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并在优化的反应工艺条件下进行了长周期试验,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苯甲腈加氢反应的热力学进行了计算,苯甲腈反应生成苯甲胺与二苄胺平衡常数相近,从热力学角度分析,苯甲胺易于转化为甲苯,甲苯是该体系热力学最为稳定的产物。2、在釜式反应器中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研究。Raney Ni催化剂及Pd/Al2O3催化剂性能较为优异,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及选择性,但反应副产物种类及分布明显不同:Raney Ni催化剂上二苄胺是主要副产物;Pd/Al2O3催化剂上二苄胺的生成被显着抑制,甲苯的选择性显着提高。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3、深入研究了载体氧化铝晶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γ、η、θ和α晶型氧化铝负载的Pd/Al2O3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孔结构、金属粒径及分散度。载体晶型对催化剂活性没有显着影响;苯甲胺选择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γ≈η>θ>α,这归因于γ和η晶型载体比表面积较大,制得的催化剂上金属分散度较高。4、比较研究了滴流床和釜式反应器中,Pd/Al2O3催化剂上苯甲腈加氢制苯甲胺的反应性能。滴流床条件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显着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氢气扩散是反应的速控步骤。釜式反应器中,氢气传质效果较差,返混严重,易于生成副产物二苄胺;滴流床反应器中,氢气传质效果好,返混小,反应速率达到96 mol h-1 molpd-1,远高于釜式反应器中、同类型催化剂上的文献值(7.5 mol h-1molpd-1)。5、滴流床中对催化剂配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Pd/Al2O3催化剂性能最优,可实现96.7%苯甲腈转化率及88.9%苯甲胺的选择性,该结果比文献中同类型催化剂在经济性和催化剂性能上都有显着优势。6、对滴流床条件下,Pd/Al2O3催化剂上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催化剂还原温度最佳区间为290 o C至325 o C;最优的反应工艺条件为:溶剂为乙醇,催化剂粒度为30–50目,还原压力为常压,反应温度为70 o C,反应压力为1.5MPa,乙醇/苯甲腈比例为4,氢腈比为20,液时空速为0.5 h-1。7、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开展了苯甲腈加氢制苯甲胺的长周期运行试验。催化剂初始活性较高,苯甲腈转化率接近于100%,苯甲胺选择性大于86%,运行1500小时后,BN转化率降为20%、BA选择性降为65%。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催化剂的失活主要归因于表面碳物种的沉积,这些碳物质的性质介于二苄胺和三苄胺之间,并可能通过一种特殊的σ/π共轭吸附的亚胺过渡态增链生成。碳物种强烈吸附在Pd晶粒表面,Pd活性位大大减少;同时还堵塞了催化剂孔结构,降低了催化剂反应性能。
熊伟[2](2003)在《外场作用强化一水硬铝石矿溶出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针对我国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难溶的特点,采用温度场为外场,系统研究了焙烧制度、焙烧方式、添加剂以及焙烧矿冷却方式等对一水硬铝石矿溶出性能的影响,并对活化焙烧及添加剂改善一水硬铝石焙烧矿溶出性能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揭示了活化焙烧强化一水硬铝石矿溶出的微观机制,初步提出活化焙烧强化一水硬铝石矿溶出的工艺原型。 研究表明:低温活化焙烧可以显着改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性能;并首次发现在一水硬铝石矿活化焙烧过程中添加氟化铝能进一步改善焙烧矿的溶出性能,焙烧矿在200℃溶出温度下的溶出效果达到一水硬铝石原矿260℃溶出的效果;机械活化只能在一定限度内改善铝土矿的溶出性能。设计制作了流态化焙烧装置,并在此装置上进行了流态化焙烧实验,研究探讨了流态化焙烧方式对一水硬铝石矿活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流态化焙烧活化效果与马弗炉焙烧活化效果相当,采用流态化焙烧技术将是实现焙烧活化强化一水硬铝石矿溶出的一条可行途径。研究了自然冷却、水冷、液氮急冷等冷却方式对焙烧矿活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方式对焙烧矿溶出性能无明显影响。 通过红外光谱、差热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活化焙烧及添加剂改善一水硬铝石矿溶出性能的机理进行研究,发现:一水硬铝石在低温下焙烧可以直接转变为中间态过渡氧化铝ρ-Al2O3、χ-Al2O3、η-Al2O3和γ-Al2O;一水硬铝石矿低温活化焙烧溶出性能的改善主要是因为生成了活性高的低温中间态过渡氧化铝ρ-Al2O3、χ-Al2O3、η-Al2O3和γ-Al2O;一水硬铝石矿焙烧过程中添加氟化铝促使铝土矿脱水温度降低,改变了一水硬铝石脱羟基和相变的进程,生成更多形态的高活性中间过渡态氧化铝,因而进一步改善了焙烧矿的溶出性能。
孔令斌[3](2000)在《氧化铝及其水合物的结晶结构表征》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氧化铝及其水合物的结晶结构 (包括聚集态结构 )的表征方法 ,提出了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陈济舟,王俊桥,李汉[4](1992)在《活性氧化铝的衍射线宽化和结构缺陷》文中研究指明 从不同的氧化铝水合物加热脱水制备的γ和η型氧化铝,广泛用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它们具有不同的物化性质,其微观结构已进行了很多研究。γ-和η-Al2O3的x射线衍射有两个特征:一是其整个衍射图非常类似于尖晶石类结构的衍射图;二是各衍射线具不同的宽化特征:即所有衍射线可分成宽散线和较尖锐线两大组。根据前者,γ-和η-Al2O3被认为是具有畸变尖晶石结构,由于η-Al2O3的(400)和(440)单线在γ-Al2O3中变为双线,因而二
天津市化工研究院物化室[5](1976)在《γ和η型氧化铝的鉴别》文中研究说明 一、前言作为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γ和η型Al2O#3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活性氧化铝。根据D.S.Maciver等对这两种氧化铝进行的表面化学研究[1],η和γ-Al2O3,不但它们水合物来源不同,而且从物理外观、含水量、
二、γ和η型氧化铝的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γ和η型氧化铝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滴流床中苯甲腈催化加氢制苯甲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腈类加氢反应制伯胺研究进展 |
1.2.1 腈类加氢反应催化剂 |
1.2.2 腈类加氢反应机理 |
1.2.2.1 腈加氢反应中间体 |
1.2.2.2 催化剂表面反应机理 |
1.3 苯甲腈催化加氢制苯甲胺研究进展 |
1.3.1 苯甲腈加氢反应催化剂 |
1.3.1.1 Raney Ni催化剂 |
1.3.1.2 Ni负载型催化剂 |
1.3.1.3 Pd基催化剂 |
1.3.2 苯甲腈催化加氢反应机理 |
1.4 选题目的与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原料及实验仪器 |
2.1.1 实验原料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2.2 催化剂制备 |
2.3 催化剂表征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2.3.2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测定(BET) |
2.3.3 元素含量分析 |
2.3.4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 |
2.3.5 透射电镜分析(TEM) |
2.3.6 差热–热重分析(TG – DSC) |
2.3.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3.8 Pd表面分散度分析(CO–TPD) |
2.3.9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2.3.10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2.4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 |
2.4.1 评价装置 |
2.4.2 分析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釜式反应器中苯甲腈加氢制备苯甲胺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 |
3.2.1 催化剂制备 |
3.2.2 催化剂评价 |
3.2.3 反应热力学计算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反应热力学研究 |
3.3.2 釜式反应器中催化剂的研究 |
3.3.2.1 负载型催化剂 |
3.3.2.2 骨架金属催化剂 |
3.3.2.3 碱性添加剂的影响 |
3.3.2.4 Pd/Al_2O_3及Raney Ni催化剂性能对比 |
3.3.2.5 Raney Ni反应途径探索 |
3.3.2.6 Pd/Al_2O_3反应途径探索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氧化铝晶型对Pd/Al_2O_3催化剂在苯甲腈加氢制苯甲胺反应中的性能影响 |
4.1 前言 |
4.2 实验 |
4.2.1 催化剂制备 |
4.2.2 催化剂评价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拟薄水铝石及湃铝石前驱体的表征 |
4.3.2 不同晶型氧化铝负载的Pd/Al_2O_3催化剂表征 |
4.3.2.1 XRD分析 |
4.3.2.2 物理吸附分析 |
4.3.2.3 电镜分析 |
4.3.2.4 NH_3–TPD分析 |
4.3.2.5 CO–TPD分析 |
4.3.2.6 H_2–TPR分析 |
4.3.3 催化剂反应性能研究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苯甲腈加氢制苯甲胺在滴流床及釜式反应器的比较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 |
5.2.1 催化剂制备 |
5.2.2 催化剂评价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催化剂用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5.3.2 0.5Pd/Al_2O_3催化剂在两种反应器中性能比较研究 |
5.3.3 滴流床反应器中催化剂性能提升原因分析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滴流床中苯甲腈加氢制苯甲胺催化剂配方及制备工艺的研究 |
6.1 前言 |
6.2 实验 |
6.2.1 催化剂制备 |
6.2.2 催化剂评价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催化剂活性金属筛选 |
6.3.2 催化剂载体筛选 |
6.3.3 Pd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6.3.4 助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6.3.5 Pd/Al_2O_3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 |
6.3.5.1 溶胶凝胶法VS浸渍法 |
6.3.5.2 浸渍液pH值的影响 |
6.3.5.3 焙烧温度的影响 |
6.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滴流床中苯甲腈加氢制苯甲胺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 |
7.1 前言 |
7.2 实验 |
7.2.1 催化剂制备 |
7.2.2 催化剂评价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溶剂种类的影响 |
7.3.2 内外扩散的影响 |
7.3.3 原料浓度的影响 |
7.3.4 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的影响 |
7.3.5 还原压力对催化剂的影响 |
7.3.6 反应温度的影响 |
7.3.7 反应压力的影响 |
7.3.8 原料空速的影响 |
7.3.9 氢腈比的影响 |
7.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滴流床反应器中Pd/Al_2O_3催化剂失活机理的研究 |
8.1 前言 |
8.2 实验部分 |
8.2.1 催化剂制备 |
8.2.2 催化剂评价 |
8.3 结果与讨论 |
8.3.1 催化剂长周期运行评价 |
8.3.2 催化剂失活原因分析 |
8.3.2.1 组份含量分析及物理吸附表征 |
8.3.2.2 金属分散度及透射电镜表征 |
8.3.2.3 XRD分析 |
8.3.2.4 热重分析 |
8.3.2.5 有机元素分析 |
8.3.2.6 红外光谱分析 |
8.3.2.7 SEM分析 |
8.3.3 结焦机理推测 |
8.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外场作用强化一水硬铝石矿溶出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铝土矿的焙烧预脱硅与活化焙烧 |
2.2 关于铝土矿焙烧和溶出的添加剂 |
2.3 关于铝土矿的机械活化 |
2.4 影响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溶出的因素比较分析 |
2.5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三章 实验原料、装置及方法 |
3.1 实验原料 |
3.2 实验设备及装置 |
3.3 实验方法 |
3.4 有关计算公式 |
3.4.1 配矿量计算 |
3.4.2 溶出率计算 |
第四章 一水硬铝石矿强化溶出工艺研究 |
4.1 焙烧温度对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4.2 添加剂对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焙烧强化溶出的影响 |
4.2.1 添加剂对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4.2.2 氟化铝、氯化铝、氟化钙对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4.2.3 氟化物添加剂对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4.2.4 氟化铝添加量对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4.2.5 石灰添加量对一水硬铝石矿焙烧强化溶出的影响 |
4.2.6 添加氟化铝后焙烧时间对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4.3 机械活化对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溶出的影响 |
4.3.1 机械活化时间对一水硬铝石矿及其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4.3.2 溶出温度对焙烧矿和机械活化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4.4 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流态化焙烧实验研究 |
4.4.1 流态化焙烧装置 |
4.4.2 流态化焙烧实验研究 |
4.5 冷却方式对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 |
4.6 小结 |
第五章 活化焙烧及添加剂改善一水硬铝石矿溶出性能的机理分析 |
5.1 氧化铝及其水合物的表征 |
5.2 焙烧温度与晶体结构参数的关系 |
5.3 外光谱分析 |
5.4 差热分析 |
5.5 X射线衍射分析 |
5.6 氟化铝强化焙烧矿溶出性能的机理 |
5.6.1 一水硬铝石的晶体结构 |
5.6.2 氟化铝的结构与性质 |
5.6.3 氟化铝水解反应进行的条件分析 |
5.6.4 氟化铝强化焙烧矿溶出的机理 |
5.7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氧化铝及其水合物的结晶结构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氧化铝及其水合物的结晶结构表征 |
2 晶相定量分析 |
3 晶粒大小的测定 |
4 孔结构的表征 |
5 结束语 |
四、γ和η型氧化铝的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滴流床中苯甲腈催化加氢制苯甲胺的研究[D]. 戴成勇. 上海大学, 2017(06)
- [2]外场作用强化一水硬铝石矿溶出的基础研究[D]. 熊伟. 中南大学, 2003(04)
- [3]氧化铝及其水合物的结晶结构表征[J]. 孔令斌.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0(05)
- [4]活性氧化铝的衍射线宽化和结构缺陷[J]. 陈济舟,王俊桥,李汉. 物理化学学报, 1992(03)
- [5]γ和η型氧化铝的鉴别[J]. 天津市化工研究院物化室. 天津化工, 19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