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窗口”与“大天地”(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凤[1](2021)在《双字诀:窗与帘》文中指出一瓦屋纸窗,新茶旧友,半日之闲抵得十年尘梦。这是儒雅文人的愿景和浪漫。瓦屋是淳朴的房舍,窗也定然是拙朴的木格窗。窗纸素白,如隆冬大雪,就差一枝红梅斜逸而出。恰好,一幅幅艳红的窗花开上去。如此的窗,祥和而喜庆。素白的窗纸犹如一帘,自然之声、红尘之声,隔窗犹入,若隐若现地半隔着尘世投递着。飞鸟疏枝窗纸上留影楚楚,便是不羁的水墨画。如此纸窗是人间一阙烟火诗词,雅俗共赏。文人士子与寻常百姓,都迷恋它的情韵。
金莹莹[2](2021)在《身份认同·话语范型·文学想象 ——“70后”女作家小说创作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70后”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特定现象,指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女性作家,于90年代中后期登上文坛,引起评论家、学者注意。她们的小说创作起步于市场经济和都市化进程加快之时,多以都市为背景,展现文化转型时期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都市景观以及女性的生存境遇。论文以“70后”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70后”女作家的身份认同、话语范型以及新世纪前后她们对于文学的不同想象。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70后”女作家的命名及群体特征。即从“代际”概念出发,探讨“70后”女作家的命名。代际的区分并不是年龄层次的绝对划分,“70后”女作家有着共同的时代经验,她们的创作也因此多少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处在社会转型断裂代上的她们兼有温文儒雅和放荡不羁两种气质,她们勤恳写作,用自己的独特话语大胆表现当下的时代图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给予了密切关注。第二部分,从自我身份与社会身份两个角度阐释女性的身份认同。“70后”女作家塑造了众多平凡的女性形象,在女性追寻自我、确认身份过程中她们有着诸多迷茫与困惑。身体的觉醒让她们意识到“我是谁”,青春期的情感体验让她们不断认识自我,表现出对女性存在本身的自信与自尊。在复杂的职场关系、代际关系以及情谊关系中,女性不断寻找缺失的“自我”,女性作为人的价值在多元的社会关系中得到确认。第三部分,探讨“70后”女作家小说创作的话语范型。“70后”女作家在书写都市生活的同时也关注寻常的人生百态,她们书写物化时代中人的异化以及生存焦虑,揭示出当代生活中人的情感问题和精神痼疾。她们探索女性现代性话语,在传统和现代的断裂中、女性作为主体的流动性中探微女性的现代性体验,关注女性的生存。此外,在关注女性的基础上,部分“70后”女作家以“超性别意识”写作展现男性的生活之困,叩问生命存在,体现了生命关爱的深度。第四部分,分析新世纪前后“70后”女作家不同的文学想象及其原因。新世纪前“70后”女作家大多以个体经验为主,书写她们熟悉的繁华、喧嚣甚至是另类的都市生活,书写题材相对狭窄。新世纪后,大部分“70后”女作家开始走出自我独语式倾诉,把目光放至乡土,增加了作品的地域性色彩与人文情怀。而这些转变与意识形态领域的规限、学院派的批评以及作家自身的自省是分不开的。论文认为“70后”女作家创作没有局限于女性视域,她们关注当下社会,思考人生,叩问人性,写作题材和视域不断拓宽,呈现了一代作家的风姿状态。但“70后”女作家在创作上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她们比较擅长中短篇创作,长篇写作稍有不足;在创作中经验性有余而历史性缺乏。在尊重她们已有创作的同时仍期待她们未来的成果。
张星纯[3](2019)在《浅谈梵高之美》文中研究说明"是身如焰,从渴爱生。"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向生活妥协,作为殉道者的梵高,对于艺术的爱,那种激烈那种纯粹,使得他能够进入无我之境,能够守住自己心中的窗口,这种纯粹的艺术之美。他极度的疯狂与极度的安静,看似两个极端的两极出现在梵高的身上,疯狂时像一束火焰将生命的杂质全部炼化,《自画像》在疯狂中看到自己的灵魂;安静时他坐在窗边看到了奇迹般的《星空》。梵高的美美在纯粹;美在孤独;美在炽热;美在他内心决不妥协的倔强,他守住了他的纯粹,他进入了无我之境。
石佳[4](2019)在《明清江南园林建筑的室内陈设方式研究》文中认为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文化繁荣之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明清江南的园林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有着突出的艺术成就,江南园林和建筑以及室内陈设艺术是园居环境的整体构成,三者都是构成园林文化必不可少的有机构成,从宏观至微观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园居生活的意境,现目前关于明清江南园林建筑和园林的研究着述己经趋于成熟,但是最贴近于明清文人生活日常的室内陈设的研究屈指可数,他们大多散落在各典籍着述中,本课题就是期望能站在历史的动态发展的观点探究明清江南文人园林的室内陈设方式,主要是从客观现象出发分析陈设的构成方式,进而挖掘深层的理念以及成因。首先,阐述江南园林建筑的室内陈设艺术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对于园林建筑的室内陈设的思考,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法的方式,对江南园林的室内陈设现状进行了描述。再者,从江南园林建筑谈起,总结了室内的空间类型和陈设概况的客观现象;然后,从前述的客观现象总结了其构成方式:其一,空间布局呈现对称式和灵活式的布局样式;其二,总结了陈设品的组合形态特征,即在俯视平面上,陈设大单元陈设呈现出凹字形/双边对称/自由组合式,陈设小单元陈设遵循了固定的组合形态;在竖向界面形态上,呈现出对称和均衡的秩序感及可见可达/可见不可达的层次感;在尺度上遵循严谨的生理尺度及心理尺度秩序;其三,总结了陈设表现的位置规则,总结为同中求异“忌排偶”、动态陈列“贵活变”、遵循自然“顺天理的法则;其四,归纳了园林建筑的室内陈设的功能表现以及陈设的艺术风格。接着,从以上的特征总结引述至对陈设的原因的分析,主要是从思维的理念层面和思维的根源两方面进行阐述。将园林陈设的理念总结为:朴素务实的造物观、注重体验的生活观、情境相生的艺术观、随曲合方的造物法、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追溯明清江南园林室内陈设方式的成因则从江南的传统社会生产方式、文人对园林及陈设艺术的推动作用、江南传统的风俗习惯、宗教礼制思想以及园林和建筑文化的影响五个方面做了归纳。最后,对同处于江南地区的民居的室内陈设和园林的室内陈设作了横向的对比研究,选取园林和民居具有代表性的厅堂、书房、居室空间进行陈设的布局和陈设品的对比,得出明清江南园林建筑和传统民居的的室内陈设主要是物质层面如建筑布局等不同,表现层面上的陈设艺术风格和思维层面上的陈设理念不同,相同的是在共同生活的江南地区内形成的生活方式的共性特征,园林的建筑本来就是和民居的建筑共同发展起来的,相同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同一的对生活的物质需求。
征帆[5](2018)在《社团随笔》文中指出作家简介:肖英杰,男,1963年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一个村干部家庭。由于家贫,初中未毕业便怀揣文学梦想和20元路费,来到省城长春。他做小工,睡工棚,后来到长春市一家养殖场工作。1985年,肖英杰参加了文学函授,创办了"兴华文学社",曾受到诗人胡昭老师的指导,胡昭为兴华文学社题词"奋发有为"。他边打工,边学习,边写作,作
王哲珠[6](2016)在《戛然而止的列车》文中研究说明零若不是办公人员清扫火车站那间办公室,这个故事可能永远埋藏在某些记忆里。办公室很小,两个女办公人员,中年妇女擦试桌椅,年轻女孩打扫地板,很认真,将桌子杂物都挪开,清扫或隐或显的角落。挪那张旧办公桌时,女孩感觉有东西掉在地上,那东西原先应该夹在办公桌与墙壁间的缝隙里。弯腰捡起,一小包东西,朔料袋包着,扎得很紧,蒙满灰尘。中年妇
本刊记者[7](2016)在《群英谱》文中指出20位评选出来的"最美国土资源人"是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几万多名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最美精神"是引领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不断向上向善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已编录《最美国土资源人风采录》,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铁雄特为此书作序。本期刊登浙江省"最美国土资源人"事迹简介,此后将连续深入报道,以期在全省掀起学习先进事迹,争当先进典型的热潮。
刘晓菲[8](2015)在《中日媒体关于钓鱼岛争端报道的比较研究 ——以人民网和读卖新闻网为例》文中指出中国和日本长久以来一直有着紧密又复杂的关系。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经济文化往来也十分密切。然而中日近代交往历史并不顺畅。虽然中日建交以来也出现过“暖春”时期,但在2010年的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日关系再次恶化。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两国关系,公然宣布钓鱼岛“国有化”。钓鱼岛问题这一本属于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迅速演变成严重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领土争端问题,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眼球。作为争端国双方的中日媒体自然更加关注,对钓鱼岛问题进行了集中、大规模的报道。然而在这一问题上,中日媒体的报道存在着“同源异质”的现象。即通过采用不同的报道策略,采取不同的风格,使新闻报道微妙的传达出了不同的内涵。比较研究这种差异,进而分析其蕴含的不同意义及其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深入了解中日两国媒体,及中日媒体在钓鱼岛问题上发挥的作用。本文选择人民网及读卖新闻网两家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及权威性的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样本选择为2012年9月、10月两个月中的关于钓鱼岛争端的新闻报道。采用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人民网和读卖新闻网关于钓鱼岛争端报道的叙事主题、叙事视角、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得出结论,无论中日媒体在报道中搭建出何种框架,其核心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这一点是中日媒体报道差异下深层次的共性。最后分析产生这种异同的原因。
惠萍[9](2013)在《《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份独特“出版说明”》文中研究表明《国闻报》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一份重要的报纸。《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是刊登其上的一则编辑辅文,这是我国近代报刊史上一份独特的"出版说明"。该文为小说"雅化"为文坛正宗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影响了梁启超对小说功能的认识,实为"小说界革命"的舆论先声。这则独特的"出版说明"不但充分展现了编辑主体意识在编辑思想形成和编辑内容确定方面的主导作用,也从另一个侧面烛照出时代风云变幻、学术发展变迁的轨迹,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卫群[10](2013)在《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文中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学生家长,我时常在想,孩子的成长需要多种有益的营养,物质的,精神的,如同一日三餐,如同自然呼吸,而作为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渠道之一——阅读,则更应当高度重视,从小培养,使之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良好习惯。
二、“小窗口”与“大天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窗口”与“大天地”(论文提纲范文)
(1)双字诀:窗与帘(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2)身份认同·话语范型·文学想象 ——“70后”女作家小说创作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与价值 |
二 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
三 研究内容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70 后”女作家群体:命名与出场 |
第一节 “70 后”女作家的命名 |
第二节 “70 后”女作家群体的多张面孔 |
第二章 “70 后”女作家的身份认同 |
第一节 自我身份:身体体验与心理体验的交织变奏 |
第二节 社会身份:消费时代裹挟下的微妙社会关系 |
第三章 “70 后”女作家小说创作的话语范型 |
第一节 日常生活话语表达 |
第二节 女性话语建构 |
第三节 “超性别意识”话语实践 |
第四章 “70 后”女作家的文学想象 |
第一节 新世纪前:自我即世界 |
第二节 新世纪后:自我内心走向外部世界 |
第三节 “70 后”女作家文学想象转变原因探析 |
余论“70 后”女作家小说创作的当下思考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浅谈梵高之美(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学即审美学 |
二、美的形象性与感染性 |
三、美的创造性 |
四、无我之境 |
(4)明清江南园林建筑的室内陈设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4 总结 |
1.2 概念界定 |
1.2.1 明清江南园林 |
1.2.2 园林建筑 |
1.2.3 室内陈设方式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明清江南园林建筑空间及陈设概况 |
2.1 明清江南园林建筑概况 |
2.1.1 江南园林建筑的地理人文和历史沿革 |
2.1.2 明清江南园林的建筑类型 |
2.1.3 明清江南园林建筑特征 |
2.2 江南园林建筑室内主要空间类型及陈设概况 |
2.2.1 厅堂类 |
2.2.2 居室类 |
2.2.3 书/琴房类 |
2.2.4 游憩类 |
2.3 明清江南园林建筑室内陈设品 |
2.3.1 家具陈设类 |
2.3.2 书画文玩类 |
2.3.3 瓶花奇石类 |
2.3.4 工艺品类 |
2.3.5 其他类 |
第三章 明清江南园林建筑室内陈设方式分析 |
3.1 室内陈设的空间布局组成规则 |
3.1.1 中心正变布局的多样演绎 |
3.1.2 依托于空间功能的灵活性布局 |
3.2 陈设品组合的形态特征 |
3.2.1 平面俯视形态 |
3.2.2 垂直界面呈现方式 |
3.2.3 空间尺度关系 |
3.3 陈设品的陈列位置规则 |
3.3.1 “忌排偶”的同中求异法则 |
3.3.2 “贵活变”的动态发展陈列 |
3.3.3 “顺天理”的自然风水哲学 |
3.4 室内陈设的功能特征 |
3.4.1 物归所宜,陈设契合房舍功能 |
3.4.2 简约精巧,陈设彰显功能之美 |
3.4.3 匠心独具,陈设寄托屋主情怀 |
3.4.4 巧法造化,陈设融合自然悠境 |
3.5 室内陈设的风格特征 |
3.5.1 简洁质朴 |
3.5.2 精致隽秀 |
3.5.3 庄重富丽 |
第四章 明清江南园林建筑室内陈设方式的理念解析 |
4.1 经世致用——朴素务实的造物观 |
4.2 厚生任性——注重体验的生活观 |
4.3 器以载道——情境相生的艺术观 |
4.4 随曲合方——灵动巧妙的造物法 |
4.5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
第五章 明清江南园林建筑室内陈设艺术的成因 |
5.1 传统社会生产方式对明清江南园林室内陈设艺术的影响 |
5.2 文人艺术观念对明清江南园林室内陈设艺术的影响 |
5.3 传统风俗习惯对明清江南园林室内陈设艺术的影响 |
5.4 园林和建筑文化对明清江南园林室内陈设艺术的影响 |
5.5 宗教礼制思想对明清江南园林室内陈设艺术的影响 |
第六章 明清江南园林建筑与传统民居的室内陈设艺术的比较 |
6.1 明清江南传统民居简介 |
6.1.1 江南传统民居的背景 |
6.1.2 江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制 |
6.2 厅堂空间室内陈设比较 |
6.2.1 园林和民居厅堂的平面布局比较 |
6.2.2 园林和民居厅堂的陈设品比较 |
6.2.3 园林和民居厅堂的陈设比较总结 |
6.3 居室空间室内陈设比较 |
6.3.1 园林和民居居室的平面布局比较 |
6.3.2 园林和民居居室的陈设品比较 |
6.3.3 园林和民居居室的陈设比较总结 |
6.4 书房空间室内陈设比较 |
6.4.1 园林和民居书房的平面布局比较 |
6.4.2 园林和民居书房的陈设品比较 |
6.4.3 园林和民居书房的陈设比较总结 |
6.5 小结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图片及表格来源 |
致谢 |
(8)中日媒体关于钓鱼岛争端报道的比较研究 ——以人民网和读卖新闻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一) 关于钓鱼岛争端报道的研究现状 |
(二) 关于中日媒体比较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四、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人民网与读卖新闻网关于钓鱼岛争端报道的叙事主题对比 |
第—节 人民网:强调主权归属,适时引导舆论 |
第二节 读卖新闻网:关注中方反制,重视经济影响 |
第二章 人民网与读卖新闻网关于钓鱼岛争端报道的叙事视角对比 |
第一节 人民网:全知视角下直接表达观点 |
第二节 读卖新闻网:限知视角下渲染气氛 |
第三章 人民网与读卖新闻网关于钓鱼岛争端报道的叙事风格对比 |
第一节 人民网:严肃、强势的话语引导 |
第二节 读卖新闻网:硬新闻的“软新闻”化 |
第四章 中日媒体关于钓鱼岛争端报道的异同及产生原因 |
第一节 中日媒体报道的框架呈现 |
一、人民网:激昂的民族主义框架 |
二、读卖新闻网:内外有别的双层框架 |
第二节 中日媒体报道产生异同的原因 |
一、媒介体制与办报方针的差异 |
二、国家利益与“国益”报道 |
三、“反日情绪”与“厌中情绪”影响国内舆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份独特“出版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者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论 |
二、小说性质的理论分析 |
三、为“小说界革命”先声 |
四、结语 |
(10)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营造书香世界, 让学生耳濡目染 |
二、开展阅读实践, 让学生身临其境 |
1. 教师领进门, 阅读靠自身 |
2. 教材小窗口, 阅读大天地 |
3. 用好活资源, 阅读随处在 |
三、加强阅读指导, 让学生事半功倍 |
1. 带着脑袋读书 |
2. 带着笔墨读书 |
3. 带着体验读书 |
四、“小窗口”与“大天地”(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字诀:窗与帘[J]. 张金凤. 海燕, 2021(06)
- [2]身份认同·话语范型·文学想象 ——“70后”女作家小说创作论[D]. 金莹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浅谈梵高之美[J]. 张星纯. 北方文学, 2019(20)
- [4]明清江南园林建筑的室内陈设方式研究[D]. 石佳. 江南大学, 2019(04)
- [5]社团随笔[J]. 征帆. 参花(中), 2018(09)
- [6]戛然而止的列车[J]. 王哲珠. 百花洲, 2016(06)
- [7]群英谱[J]. 本刊记者. 浙江国土资源, 2016(03)
- [8]中日媒体关于钓鱼岛争端报道的比较研究 ——以人民网和读卖新闻网为例[D]. 刘晓菲. 西南大学, 2015(12)
- [9]《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份独特“出版说明”[J]. 惠萍. 中国出版, 2013(20)
- [10]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 宋卫群.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