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政治工作干部思想状况分析研究

企业政治工作干部思想状况分析研究

一、企业政工干部思想状况分析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1](2012)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文中提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安战线上的具体实践,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及党对公安保卫工作的要求,坚持服务于党和公安机关的中心工作,保证和促进了各项公安保卫任务的完成。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安机关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同时,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行了探讨。全文包括导论、正文四章和结束语。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首先界定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内涵,进而分析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分析框架、内容要素和基本要求。另外,对实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了深入分析,提出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思想建设的需要,丰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推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第二章主要根据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历史演变,探索总结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当前推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面临的现实境遇及存在问题。首先分析了在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为当前民警思想状况和队伍建设总体是好的,同公安机关担负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是相适应的,但也存在少数民警理想信念动摇、道德品质滑坡以及贪污腐败现象。本章通过调查和分析,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管理等六个方面探讨了问题成因。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关于实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思路和对策。从理念的科学化、内容的科学化、方法的科学化、机制的科学化以及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行了探讨。结束语是对论文正文的总结和补充,强调推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非常复杂与艰巨,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长期认真探索。

李俊伟[2](2000)在《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研究》文中提出文章立足于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相互推动、相互支撑的现实,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文章分为序言与正文,正文由六章组成。 在序言中,初步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概念的提出、研究现状、指导思想。从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是一个新概念,理论界对之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论述。文章的目的就在于试图对这一概念作一比较系统的阐述。 第一章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含义。这是文章的基础,文章在深入分析了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和专家学者对现代化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外延、实现途径后,归结了现代化的特质。以此为指导,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含义,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们思想变化的实际,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继承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和管理手段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育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在界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之后,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必然要实现开放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科学化以及科学管理基础之上。 第二章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文章指出,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事现代化建设必须依托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处于各种素质的核心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就是既要在培养和提高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又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伟大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建设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保证马克思主义牢固占领培养现代人的阵地,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的各种破坏。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或着力点就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代化的人。 第三章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既包括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也包括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既包括上层的思想政治建设,也包括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文章着重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作了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就要在宏观上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形势和要求相适应,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在实际操作中既要体现时代特色,也要符合工作对象的思想实际,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趋势,就是赋予教育内容以时代精神,突出内容的现实性、系统性、针对性、预见性和超前性,增加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就是实现教育内容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结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和人们思想状况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点应当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道德教育、长期坚持分层次的纪律教育,结合当前形势进行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教育。本章最后指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就要继承和发扬教育结合实践的传统。 第四章政工干部思维方式现代化。探讨和研究思维方式,其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而认识世界的意义在于不断了解未曾了解的事物,不断开拓认识新领域、探索新规律、寻求解抉问题的新方法。文章在论述了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和要素,指出,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长期的稳定性就会形成思维定势。文章详细论述了思维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政工干部中存在的思维方式的落后现状,指出政工于部思维方式现代化是开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金钥匙。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需要的思维方式是信息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方式。本章最后论述了观念现代化与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密切关系,并就政工干部应当树立什么样的观念进行了阐述。 第五章政工干部工作方式现代化。科学的工作方式,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化为政工干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桥梁,是发动和组织政工千部去完成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政工干部不但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规律,还要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以及各个领域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不仅要正确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好的经验和方法,还要结合新的实际和新的情况,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能为群众所接受的好方法:不但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设备,还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装备为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服务。在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方法的具体选择上,要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好方法,同时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

陈绍[3](2018)在《分析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文中提出针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介绍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必要性,同时还分析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居民环境意识淡薄、环境资金不足导致环境设施不齐全、环卫管理方式不够完善、环卫监管体系不健全。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措施,主要有: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和综合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转变管理观念,调整管理方式。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王莉[4](1999)在《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分析政工干部现有素质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提出了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基本措施与对策,以期能够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在导言中,作者论证了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意义;明确了政工干部的含义,以及在本论文中政工干部的特指范围;对政工干部素质的含义作了解释,并概括了政工干部素质的特征和本论文政工干部基本素质七个方面的内容;总结并介绍了新时期以来政工干部素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本论文的主要思路。 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和结束语。第一章把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置于跨世纪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从时代发展、新的国际局势、党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四个方面论证了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理论的重大作用在于指导实践。第二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指导意义,并且较系统地探讨和总结了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实践和理论,为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政工干部素质的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严重的。第三章从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工作方法和年龄结构六个方面较全面地概括和总结了政工干部素质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四个方面外在因素上和政工干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知识、心理等几个内在因素上分析了影响政工干部素质的主要原因。 构建完善的素质结构系统是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目标。第四章,依据对政工干部素质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构建了以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作风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为基本内容的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目标系统,并明确提出了每一素质对政工干部的特殊要求和具体内容。 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第五章提出了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基本途径,即基础性环节——完善的教育培训体制;重要

邓华[5](2018)在《试述政工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对于政工干部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以往传统的政工干部工作方式和手段也确实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制约性,存在的缺陷问题比较明显。因此,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进行不断创新优化,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本文就首先指出了政工干部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然后又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缺陷,最终探讨了如何提升政工干部的工作效能,为国有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李威[6](2018)在《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进行的理论武装与思想引导工作,是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既要坚持政治工作根本原则和制度,又要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习主席的重要论述,为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明了方向。论文坚持以习主席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从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等方面对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一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推进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利于确保这支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确保这支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确保这支部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二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分析。论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梳理归纳,对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原则与方法”、“载体与运用”等基本理论予以阐述分析,对教育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相关理论作了分析概括。三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阐述了调查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内容结构和质量分析,对5个战区部分预备役部队中的2类人员进行问卷和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和预备役部队所处的时代环境,从环境、组织、技术、法规等方面阐述了面临的机遇,从长期和平环境、西化分化战略、市场经济体制、预备役官兵成分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五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理念创新。以思维理念创新打开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要着眼信息网络深度发展,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要着眼职能使命变化拓展,牢固树立强军致胜理念;要着眼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实际,牢固树立大政工理念。六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和指导方式创新。以运行机制创新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依法施教,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依法开展、高效运行;严密组织实施,抓好教育落实,增强教育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坚持基本制度,完善教育机制,规范教育秩序,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七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创新。以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益。要“把握人员集中时机,发挥军营文化熏陶作用”和“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群众性自我教育”两种隐性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要“发挥物质精神体制优势,实现部队家庭社会共育”“注重增强课堂互动,改进灌输教育方式”和“把握时机主动作为,做好随机教育启发”三种显性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正面灌输中接受教育;要“汲取社会媒体资源,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发挥军地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和“做好典型挖掘工作,发挥激励警示作用”三种显隐结合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情感交融中接受教育。

王梅冲[7](2019)在《国有企业政工干部政治胜任力与工作角色绩效关系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党的领导的执行者是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因此,相应就要求提高党内成员的政治胜任力。其中,国有企业员工政治胜任力的提高有赖于一支专业化的政工队伍,政工干部负责企业内的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绩效直接影响到企业内员工的思想水平。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胜任力不仅仅有助于政工干部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企业员工政治胜任力水平的提升。本文首先探究了我国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的政治胜任力模型,接下来进一步探索了政治胜任力与工作角色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梳理了政工干部、政治胜任力、工作角色绩效、角色认同和角色负荷的相关文献。之后,结合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探究我国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的政治胜任力模型。在建立政治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首先对小样本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筛选掉部分选项形成最终问卷,继而运用正式施测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成功构建并验证模型,共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人际社交素养、知识能力和政治品质。接下来,采用已建立的模型和国内外较为成熟的量表,探究政治胜任力与工作角色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角色负荷的调节作用。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成功收集到272份有效问卷,进而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建模等,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人际社交素养与个人工作适应性、团队成员精通性、团队成员适应性、团队成员主动性、组织成员适应性显着正向相关,知识能力与个人工作精通性、个人工作适应性、个人工作主动性、团队成员主动性、组织成员主动性显着正向相关,政治品质与个人工作精通性、团队成员精通性、组织成员精通性、组织成员主动性显着正向相关。同时,角色认同在政治胜任力与工作角色绩效个体层面维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角色负荷会调节人际社交素养与个人工作适应性、知识能力与个人工作主动性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实证数据构建了我国政工干部的政治胜任力模型,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补充了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同时,通过探究政治胜任力与工作角色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认同和角色负荷的作用,促进角色理论研究更加系统化。此外,本研究具备重要的实践意义,为响应国家号召、提高政工干部和国企员工的政治胜任力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也为提高政工干部工作角色绩效提供了政治胜任力方面的新角度。

魏照远[8](2014)在《高速公路建设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方略探究》文中指出《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指出,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总计约11.8万公里。高速公路网建设对于高速公路建设者而言任重而道远。作为高速公路建设企业中坚力量的青年员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其思想价值观念等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历史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发挥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如何凝聚高速公路建设企业青年员工的力量和智慧,担负起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重任,服务服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是摆在高速公路建设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结合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实际,与时俱进开展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需要,是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的呼唤,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本论文共从“概述;高速公路建设企业青年员工结构现状和思想行为特点分析;高速公路建设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高速公路建设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加强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略举措”五个部分予以阐述,希翼为高速公路建设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略有所帮助。

陈勇[9](2015)在《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至今,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史,对辅导员的身份定位,也经历了“政工干部→政工干部也是师资队伍的一部分→允许评聘教师职称→承认教师身份→确立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强调专业化”的历史变迁。辅导员身份定位的变化,是辅导员制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辅导员制度的变化,辅导员的称呼、选聘准入、职位设置、学历要求和培训培养等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折射出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变迁的诸多转变。辅导员制度的变化,是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部24号令规定了辅导员的八大职责,主要分为教育、管理和服务三大方面,他们与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干部身份密切相关,“双重身份”使得辅导员的职责与高校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有着很大的不同。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并不是通过课堂教学,而是更多地体现在课堂之外的日常教育。辅导员的管理身份也更多地是用管理的手段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更多地是要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高校辅导员的职位设置,在国家层面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在社会层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层面是学生工作队伍内部职责分工的需要,在学生层面是成长成才过程中得到学习、生活、交往、心理、就业、深造等具体指导和帮助的需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岗位分析”理论,可以编写出辅导员的岗位说明书。通过岗位分析可以看出:辅导员的工作带有很强的实践色彩,单纯强调辅导员的管理干部身份或者是德育教师身份,或者是兼而有之的“双重身份”,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绝大多数辅导员和党总支副书记、学生处长等学工领导都认可辅导员的“双重身份”,认为保障了辅导员的待遇,提高了辅导员的地位,但是他们对双重身份带来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在职辅导员和新任辅导员都比较倾向于将辅导员的身份定位成一种“服务者”的角色,反映出他们一种更为平等的师生观,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可能更多地充当了“管理干部”的角色。如果能够转岗,大部分辅导员选择转岗至教师岗位,从事自己原来所学专业的教学工作。辅导员的双重身份的规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双重身份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模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相吻合,与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相对于原来的单一干部身份,双重身份提高了辅导员的职业声望和实际待遇,为辅导员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蕴含了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双重身份与国家、社会以及学生家长对辅导员的要求相一致,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双重身份的制度设计会在将来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变革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双重身份是一种摇摆性的制度设计。双重身份给辅导员带来了身份上的不确定感,辅导员的身份认同面临挑战;调查显示,辅导员倾向于将自己确定为教师身份,而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相关的其他人:如大学生、专任教师和行政干部都倾向于将辅导员看成是管理干部;双重身份的定位有可能使辅导员产生教师和干部任何一方的核心利益都无法享受的蝙蝠效应。第二,双重身份给辅导员带来了严重的角色冲突。双重身份导致辅导员角色内容的矛盾性、角色结构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双重身份引发辅导员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的冲突。第三,双重身份凸显了辅导员制度体系内在的缺陷与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法律规章将高校岗位设为专业技术岗位、行政管理岗位、工勤服务岗位三类岗位,这是一种单一身份的岗位设置取向,而教育部24号令对辅导员的双重身份设置显然与上述上位法律规章不一致;双重身份同时也是一种权宜化的制度设计,具有过渡性、依附性、关照性的特点,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双重身份的制度设计还与教育领域去行政化改革的发展趋向背道而驰。对辅导员双重身份的定位折射出我国长期存在的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折衷主义的教育定位、管理本位的思维方式。这既是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模式的直接影响,也有着政教不分、官师合一、“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等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记。从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历史来看,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美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已渐趋成熟,其学生事务工作者的突出特点是队伍职业化、培养专业化、管理职能化、身份稳固化。这启示我们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上要强化辅导员身份的专业属性,明确辅导员的身份定位,推进辅导员的职责分工。鉴于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因素逐步丧失,根据高等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逐步消解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身份,淡化其干部身份,强化其专业内涵。依据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现实性与未来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的原则,可以将辅导员的身份确定为“专业的学生工作者”。以专业学生工作者的身份为依托,依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可以将辅导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称为全科式、凝聚式、专科式三个发展阶段,实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固化和专业分化的齐头并进,初步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通道与路径。双重身份问题是目前制约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一个症结问题,对辅导员的身份定位进行政策上的调整,可能是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罗巍[10](2018)在《新时期政工干部思想状况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传统思想政治建设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建立训练有素的政工干部队伍已经成为了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做好政工干部思想工作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新形势下政工干部应该积极适应社会变革,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政工干部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为其他工作者起到借鉴作用。

二、企业政工干部思想状况分析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政工干部思想状况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レジメ
目录
导论
    一、 论文研究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总体思路、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四、 研究特点
第一章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理论探索
    第一节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理论界说
        一、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概念
        二、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内涵及本质要求
        三、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分析框架及基本要素
    第二节 实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文化的价值特征在培育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中的必然要求
        二、 变化了的社会大环境和民警实际需求的必然要求
        三、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三节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一、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多元语境下核心价值观的一元主导
        二、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认识和不断优化工作环境
        四、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要健全完善科学机制
第二章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总结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第二节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发展的探索与经验
        一、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生命线”的地位
        二、 坚持党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绝对领导
        三、 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特点来做
        四、 改进和创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渠道和载体
        五、 注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第三节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留给我们的历史反思
第三章 当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境遇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 经济全球化给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 市场经济发展使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
        四、 文化的多样化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节 新时期公安民警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 个别民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偏差
        二、 民警对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认同度不一
        三、 民警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队伍不稳定问题值得关注
        四、 民警普遍非常关注经济待遇,同时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发展
        五、 对改善工作条件和执法环境的要求更为迫切
        六、 民警的身心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第三节 影响民警思想状况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一、 根源于社会经济因素
        二、 根源于政治因素
        三、 根源于文化精神因素
        四、 根源于公安民警自身核心价值观的缺失
        五、 根源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对滞后
        六、 根源于基层党团组织凝聚力号召力的下降
第四章 关于实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几点思考
    第一节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与理念创新
        一、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的内涵和实质
        二、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的基本原则
        三、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与内容创新
        一、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设置的科学化分析
        二、 当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设置的现状分析
        三、 以科学化的要求推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
    第三节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与方法创新
        一、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与方法创新的逻辑关系
        二、 科学继承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方法
        三、 创新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与机制创新
        一、 制度的特性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二、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与制度创新的内在联系
        三、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四、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与机制优化
    第五节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与政工队伍建设
        一、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与政工队伍建设的关系
        二、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三、 全面提升公安政工干部队伍素质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 言
第一章 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含义
    第一节 现代化的内涵、外延与实质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质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含义
第二章 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基本目标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促进人的现代化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一、 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推动经济建设现代化
        二、 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牢固占领马克思主义培养人的阵地
        三、 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有效抵制和平演变
第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现代化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依据和原则
    第二节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
        一、 将理想想念教育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二、 道德教育要结合现实、讲究层次
        三、 纪律教育一定要“严”字当头
        四、 长期坚持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教育
    第三节 教育结合实践 实现人的现代性
第四章 政工干部思维方式现代化
    第一节 思维方式及其相关要素
    第二节 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思维方式现代化
    第三节 思维方式现代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前提
    第四节 树立现代化的思维方式
        一、 政工干部的信息思维方式
        二、 政工干部的系统思维方式
        三、 政工干部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第五节 政工干部确立现代化观念
第五章 政工干部工作方式现代化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现代化
    第二节 加强研究、探索规律,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一、 理论研究的滞后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进程
        二、 加强研究、探索规律,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装备现代化
第六章 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保证
    第一节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领导
        一、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三、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四、 实现党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社会化
    第二节 队伍建设现代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组织保证
        一、 队伍建设的现状
        二、 队伍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三、 队伍结构建设现代化
        四、 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
参考资料
后记

(3)分析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居民环境意识淡薄
    2.2 环境资金不足导致环境设施不齐全
    2.3 环卫管理方式不够完善
    2.4 环卫监管体系不健全
3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3.1 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和综合素质
    3.2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
    3.3 转变管理观念, 调整管理方式
    3.4 建立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
4 结束语

(4)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章 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提高政工干部素质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政工干部素质是迎接新的国际局势挑战的重要措施
    三、提高政工干部素质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要求
    四、提高政工干部素质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 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三性论”规定了政工干部素质的三个层次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决定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方向性整体性
    三、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政工干部素质状况分析
    一、政工干部基本概况
    二、政工干部素质状况
    三、政工干部素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基本内容和要求构建的原则
    二、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五章 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基本措施与对策
    一、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是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基础性环节
    二、科学的管理是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实践是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的必经之路
    四、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重在修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试述政工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工干部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 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二) 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问题。
    (三) 有助于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二、国有企业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 地位存在削弱倾向。
    (二) 政工干部自身存在问题。
    (三) 脱离实际情况。
    (四) 工作方式单一。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一) 提升重视程度。
    (二) 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三) 注重以员工为本。
    (四) 注重以企业发展为中心。
    (五) 创新工作开展方式。
四、结束语

(6)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确保预备役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必然要求
        1.1.2 确保预备役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现实要求
        1.1.3 确保预备役部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的内在要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2.1.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
        2.1.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
        2.1.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2.1.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2.1.5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2.2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本体理论
        2.2.1 现象与本质
        2.2.2 主体与客体
        2.2.3 原则与方法
        2.2.4 载体与运用
    2.3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2.3.1 教育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2.3.2 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2.3.3 传播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质量分析
        3.1.1 调查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
        3.1.2 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结构
        3.1.3 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
    3.2 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3.2.1 现役军官具备较强的理论授课能力
        3.2.2 预备役官兵参加理论授课态度积极
        3.2.3 普遍使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育授课
        3.2.4 相关指示决定和条令条例得到落实
    3.3 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3.3.1 教育计划难制定
        3.3.2 教育时间难保证
        3.3.3 教育内容难整合
        3.3.4 教育环境难构建
        3.3.5 教育效果难体现
        3.3.6 教育对象难掌控
        3.3.7 方法手段难创新
        3.3.8 预干能力难胜任
第四章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1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4.1.1 政治生态重塑为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1.2 组织形态变革为创新构建了科学的领导组织
        4.1.3 信息技术应用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
        4.1.4 法规制度完善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4.2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4.2.1 长期和平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4.2.2 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4.2.3 官兵成分结构带来严峻挑战
        4.2.4 意识形态斗争带来严峻挑战
        4.2.5 网络技术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第五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理念创新
    5.1 着眼信息网络深度发展,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
        5.1.1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用户意识
        5.1.2 抓好分析预测,强化数据意识
        5.1.3 实现技术共享,强化平台意识
        5.1.4 注重资源整合,强化效率意识
    5.2 着眼职能使命变化拓展,牢固树立强军胜战理念
        5.2.1 深化党管武装教育,强化政治意识
        5.2.2 深化国家安全教育,强化职能意识
        5.2.3 深化国防法治教育,强化责任意识
        5.2.4 深化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强化备战意识
    5.3 着眼增强教育时代性感召力,牢固树立大政工理念
        5.3.1 军地党委统领,强化大局意识
        5.3.2 部门齐抓共管,强化协同意识
        5.3.3 践行群众路线,强化群众意识
        5.3.4 增强业务能力,强化本领意识
第六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和指导方式创新
    6.1 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依法施教
        6.1.1 遵循“双重领导”的客观规律
        6.1.2 遵循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客观规律
        6.1.3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6.2 严密组织实施,抓好教育落实
        6.2.1 抓好与“教”有关的工作
        6.2.2 抓好与“学”有关的工作
        6.2.3 抓好与“做”有关的工作
    6.3 坚持基本制度,完善教育机制
        6.3.1 计划制度
        6.3.2 准备会制度
        6.3.3 教育骨干培训制度
        6.3.4 宣传日制度
        6.3.5 检查考评制度
第七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创新
    7.1 完善两种“隐性”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7.1.1 把握人员集中时机,发挥军营文化熏陶作用
        7.1.2 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群众性自我教育
    7.2 改进三种“显性”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正面灌输中接受教育
        7.2.1 发挥物质精神体制优势,实现部队家庭社会共育
        7.2.2 注重增强课堂互动,改进灌输教育方式
        7.2.3 把握时机主动作为,做好随机教育启发
    7.3 健全三种“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情感交融中接受教育
        7.3.1 汲取社会媒体资源,做好新闻舆论引导
        7.3.2 发挥军地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
        7.3.3 做好典型挖掘工作,发挥激励警示作用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一) 预备役战士调查问卷
附录(二) 现役军官调查问卷

(7)国有企业政工干部政治胜任力与工作角色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创新性
2 文献综述
    2.1 政工干部
        2.1.1 政工干部的界定
        2.1.2 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的工作职责
        2.1.3 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2.2 政治胜任力
        2.2.1 政治胜任力的概念
        2.2.2 政治胜任力的构建方法
        2.2.3 政治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2.3 工作角色绩效
        2.3.1 工作角色绩效的概念
        2.3.2 工作角色绩效的结构维度与测量
        2.3.3 工作角色绩效的相关研究
    2.4 角色认同
        2.4.1 角色认同的概念
        2.4.2 角色认同的测量
        2.4.3 角色认同的相关研究
    2.5 角色负荷
        2.5.1 角色负荷的概念
        2.5.2 角色负荷的测量
        2.5.3 角色负荷的相关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模型设计
    3.2 模型涉及相关变量的内涵及度量
        3.2.1 政治胜任力的内涵及度量
        3.2.2 工作角色绩效的内涵及度量
        3.2.3 角色认同的内涵及度量
        3.2.4 角色负荷的内涵及度量
4 研究一:政治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和检验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初始问卷编制
    4.4 预试及数据分析
        4.4.1 探索性因子分析
        4.4.2 信度检验
        4.4.3 效度检验
        4.4.4 小结
    4.5 正式施测
        4.5.1 问卷描述
        4.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5.3 信度检验
        4.5.4 验证性因子分析
5 研究二:政治胜任力与工作角色绩效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假设
        5.3.1 政治胜任力与工作角色绩效
        5.3.2 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
        5.3.3 角色负荷的调节作用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
    5.5 信度检验
    5.6 效度检验
        5.6.1 政治胜任力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6.2 工作角色绩效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6.3 角色认同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6.4 角色负荷的效度检验
    5.7 同源偏差分析
    5.8 相关分析
    5.9 政治胜任力与工作角色绩效的假设检验
    5.10 中介/调节作用分析
        5.10.1 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分析
        5.10.2 角色负荷的调节作用分析
    5.11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研究结论
        6.1.2 理论启示
        6.1.3 实践启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政治胜任力初始调查问卷
    B.正式调查问卷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高速公路建设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方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概述
二、 高企青工结构现状和思想行为特点
    (一) 高企青工结构现状
    (二) 高企青工思想行为特点分析
        1、 认知
        2、 情感
        3、 行为
三、 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加强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二) 加强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三) 加强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四、 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 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1、 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
        2、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高企青工凝聚力
        3、 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增强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
    (二) 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 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需进一步提升
        2、 高企政工干部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3、 高企青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需进一步融合
五、 加强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略举措
    (一) 加强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思路
        1、 提高认识,明晰责任
        2、 树立理念,理清思路
        3、 把握原则,确立目标
        4、 创新机制,提升效应
    (二) 创新举措,提升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在指导思想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企青工思想
        2、 深入调研,提升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3、 加强对高企青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4、 弘扬主旋律,把握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5、 加强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共建
        6、 创建“企业、社会、家庭”互动的高企青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徘徊在双重身份之间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高校辅导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的发展轨迹
        一、政工干部
        二、是政工干部,也是师资队伍的一部分
        三、允许评聘教师职称
        四、承认教师身份
        五、管理干部和教师的双重身份
        六、专业化职业化
    第三节 与高校辅导员身份相关的其他制度的演变
        一、称呼
        二、选聘准入
        三、职位设置
        四、学历要求与培训培养
        五、制度变迁所折射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变化
    第四节 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动力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构建与演化
        二、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岗位设置
    第一节 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演变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演变历程
        二、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分析
        三、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职责与教师身份
        四、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职责与干部身份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工作职责的比较
        一、高校专任教师的工作职责
        二、工作职责比较
    第三节 高校辅导员与管理干部工作职责的比较
        一、高校管理干部的工作职责
        二、工作职责比较
    第四节 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设置
        一、岗位设置的依据
        二、基于岗位分析理论的岗位设置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的认知调查
    第一节 问卷设计
        一、研究思路与问卷形成
        二、调查预想
    第二节 数据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情况
        三、对辅导员工作的情感态度
        四、对辅导员岗位发展出路的打算
        五、对辅导员角色身份的认识
        六、关于职业化专业化的开放性问题
    第三节 调查结论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确立存在不少问题
        三、调查预想的验证
第四章 双重身份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双重身份的产生背景
        一、“后继乏人”、“育人不教书”——政治辅导员的尴尬
        二、“教师化、专业化”——稳定政治辅导员队伍的举措
    第二节 双重身份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有利于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五章 双重身份的挑战与困境
    第一节 身份定位的摇摆性
        一、辅导员的身份认同危机
        二、身份摇摆的实证调查
        三、身份摇摆与蝙蝠效应
    第二节 角色内容的冲突性
        一、角色的基本概念
        二、角色冲突的类型
        三、双重身份导致的角色冲突
    第三节 制度设计的矛盾性
        一、冲突性
        二、权宜化
        三、行政化
    第四节 双重身份的哲学反思
        一、双重身份的理念溯源
        二、双重身份的文化归因
第六章 高校辅导员的身份重建
    第一节 双重身份的变革依据和目标
        一、变革的依据
        二、变革的目标
    第二节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启示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简介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的基本特点
        三、对我国辅导员身份定位的主要启示
    第三节 高校辅导员身份定位的未来构想
        一、辅导员“专业学生工作者”的身份定位
        二、辅导员“专业学生工作者”的建构原则
        三、辅导员“专业学生工作者”的职业构想
余论 双重身份制度设计的政策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安徽省2012年高校辅导员上岗培训问卷调查表
附录2:安徽省2012年高校辅导员高级研修问卷调查表
附录3:高校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新时期政工干部思想状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新时期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
    1.1 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需要
    1.2 促进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管理的需要
2 当今我国政工干部队伍仍然存在的问题
    2.1 政治理论水平较低
    2.2 政工干部队伍缺乏责任心
    2.3 政工干部核心队伍素质较低
    2.4 企业对政工工作缺乏重视
3 新时期政工干部建设的措施
    3.1 政工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
    3.2 关心激励政工干部
    3.3 进行规章制度与领导体制创新
    3.4 丰富政工干部工作
4 结束语

四、企业政工干部思想状况分析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D]. 刘明. 中共中央党校, 2012(02)
  • [2]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研究[D]. 李俊伟. 中共中央党校, 2000(01)
  • [3]分析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陈绍. 低碳世界, 2018(06)
  • [4]跨世纪政工干部素质建设研究[D]. 王莉. 中共中央党校, 1999(12)
  • [5]试述政工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 邓华. 现代国企研究, 2018(10)
  • [6]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李威.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7]国有企业政工干部政治胜任力与工作角色绩效关系研究[D]. 王梅冲. 重庆大学, 2019(01)
  • [8]高速公路建设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方略探究[D]. 魏照远. 河南中医学院, 2014(03)
  • [9]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研究[D]. 陈勇. 安徽师范大学, 2015(12)
  • [10]新时期政工干部思想状况的分析[J]. 罗巍. 低碳世界, 2018(06)

标签:;  ;  ;  ;  ;  

企业政治工作干部思想状况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