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火灾发生及开展防火减灾的经验

江西省火灾发生及开展防火减灾的经验

一、江西省火灾发生情况及开展防火减灾工作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韩瑜,潘文峥[1](2021)在《风险普查利国利民 共抓共建灾害防治新格局》文中研究表明策划人语:国情国力,安邦之基。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202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这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的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其目标是通过普查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把握自然灾害风险规律、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在为我国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应对工作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多部门、多层级、领域广、难度大……挑战前所未有、压力前所未有,从"大会战"到"试点",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攻坚克难、履职尽责,准确把握本地区、本行业任务重点、难点,精准施策破题闯关,普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谢虎[2](2021)在《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与推进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处在迅猛发展阶段,城镇建设日臻系统完善,大型商场、写字楼等大型综合体建筑雨后春笋般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火灾不确定性增加。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建筑复杂程度增加、火灾荷载增大、危险性增强等新问题,使发生火灾后现场内部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救援面临新挑战。我国公共消防安全治理面临更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同时,对消防监督管理和综合应急救援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提升消防治理能力迫在眉睫。近年来,江西消防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深化消防执法改革,加快推进消防治理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智慧化,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扎实推进安全执法检查等专项整治,牢牢稳住消防安全基本盘。持续强化综合救援能力,加快能力转型升级,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中,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当先锋打头阵,发挥了“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守住了化解各类灾害事故风险“最后一道防线”。不断夯实综合保障基础,发挥政府“制度化”保障优势,重点在队站建设、力量编配和训练设施上持续发力,促进城乡消防救援服务均等化。虽成效显着,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这也是本文研究内容的出发点。本论文通过将江西消防治理作为个案研究,结合社会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城市管理学相关理论,与促进消防治理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有机结合,着重从建立健全消防治理制度机制、坚决严厉打击消防违法行为、搭建协同高效沟通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消防、构建多元互补消防救援力量、从难从严摔打队伍提升战力六个方面,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区公共消防安全治理提供借鉴参考。

石朋亮[3](2021)在《传统村落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研究 ——以涉县南漫驼村为例》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时期的“活化石”,是承载中华民族生活、生产、生存的基本载体,是内容价值最丰富的活态农耕文明聚落群。由于传统村落地处偏远、经济发展不足、防灾基础设施匮乏等自身灾害承载能力不足等原因,其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极易受到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火灾等灾害侵蚀。灾害对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影响巨大,一旦发生灾害,可能全村被湮灭,被烧毁,传统村落的历史价值将不复存在。区别于一般乡村防灾减灾,传统村落防灾不仅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还要做到全面保护传统文化的载体,其防灾特殊性体现在:(1)更强调保护和延续传统文化载体;(2)更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全过程;(3)更强化防止传统村落进入退出名录。因此,传统村落防灾减灾研究意义重大。国外学者在乡村聚落和古村镇建筑文化遗产防灾减灾保护理论方法等方面研究较为成熟,国内学者对乡村聚落中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演变、空间形态、民居特色与景观环境、保护开发策略等方面研究日趋成熟,但在传统村落防灾减灾领域研究亟待开展大量工作。鉴于此,本文从乡村地理学、灾害地理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多学科视角出发,针对传统村落防灾减灾能力开展研究,构建传统村落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体系,为更好保护乡村聚落文化遗产、促进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进行有益探索。论文首先基于人地协调论、韧性理论、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等理论的指导,探讨中国传统村落防灾减灾的特殊性,分析总结传统村落防灾减灾主要技术,以应对灾害的灾前预防、灾中救援、灾后恢复的三个环节为研究出发点,深入分析防灾减灾各过程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要素的指标。其次,参考了防灾法律及规范标准、相关政策要求、国内学者研究成果(传统村落保护评价、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评价、人居环境脆弱性评价、农村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灾害风险评价),通过多次专家征询、指标遴选,形成了多数据量化、物质性和社会性指标结合的“3+13+34”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偏客观的熵权法和偏主观的层次分析法精细化地确定综合权重,从而构建传统村落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模型。最后,选取我国北方太行山地村庄涉县南漫驼村进行评价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等方式搜集相应数据,并对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南漫驼村的防灾减灾能力综合得分为49.2分,为一般水平,主要因村庄处于深山区,防灾减灾建设步伐慢、社会经济发展不足和对传统村落的价值认识不深入。而在灾前预防、灾中救援、灾后恢复3个层面中,灾前预防上需修缮传统建筑、增强群众防灾意识和排查风险隐患,灾中救援中需加强与周边村庄合作和协调相关部门防灾减灾联动,灾后恢复上需提高村庄集体收入和提升风险参保人口比例。

罗姣[4](2020)在《我国应急管理部门职权配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值经济社会高度发展时期,灾难频发的现实与人民大众日益觉醒的忧虑对政府的安全保障职责提出更多要求,如何应对风险,是我国现今非常重要的议题。综合性应急管理部门是党和国家面对日益复杂的风险势态,顺应新时代应急管理发展需要,为维护和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而设立的,而要使其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必须合理配置应急管理部门的职权。当前,应急管理部门整合了13个部门或机构的职能,其涉及部门之广、法律法规之多,导致应急管理职权配置情况变得异常复杂。因此,应急管理部门职权配置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应急管理部门职权配置进行研究,首先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应急管理的特征,诠释我国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为能够科学、全面和理性的配置好我国应急管理职权提供理论参考;其次,要分析应急管理部门成立后的职权配置现状,科学界定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与职权分工,为在法律上赋予应急管理部门相适应的实体性与程序性权力、科学配置和规范上下级应急管理部门的关系与权能提供理论根据;再次,通过对应急管理部门职权现状的分析,揭示应急管理部门在职权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应急管理部门职权配置的完善提出一些构思和建议。

彭徐剑,钟世富[5](2020)在《江西省森林防火法治体系建设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总结我国森林防火法治体系内容。从森林防火责任、火源管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阐述江西省森林防火法治体系的现状。从火源管理、行政执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执法、强化法治观念等几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江西省森林防火法治体系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熊瑾[6](2019)在《基于FAHP的城市防灾公园有效性评价研究 ——以南昌市人民公园改造为例》文中认为地震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因其防御难度大而且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又因城市人口密集,因此地震灾害对城市的威害极大。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维持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综合防灾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完备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能帮助灾后组织疏散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城市安全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公园等绿地空间较为开阔、道路较为畅通、绿植还可以形成天然的屏障,防灾公园等避难场所在灾后可以安置受灾群众,对稳定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这诸多的特点与优势也是将其建设成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南昌市人民公园提升改造为防灾公园为例,评价研究城市防灾公园的有效性。从内部功能分区、道路交通系统、防灾设施、绿地景观、日常管理等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可知改造后的城市防灾公园能够有效的实现平灾转换,有效的承担应急避难功能。明确了将南昌市人民公园改造为防灾公园将进一步完善南昌市的综合防灾机制,从而提高南昌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因灾害带来的损失。

王胜坤[7](2019)在《立法前评估制度研究》文中认为立法前评估不同于立法中评估和立法后评估制度,它与立法中评估、立法后评估一样对立法质量的改进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价值。学界对立法中和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但立法前评估研究却相当薄弱。本研究以党的十九大会议为契机,探析党的十八大期间和十八大以前立法前评估制度实践运行概况。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法治建设的重心已由“数量型”立法转变为“质量型”立法,立法质量问题已变为法治建设的核心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尚需完善,治理能力有待加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但现实的立法情况则表明:为数众多的法规草案经过表决通过,实施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呈现出立法成本较大、实施成本过高或实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形。而立法评估作为了解法规实施效果、提高立法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其制度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几年,国内立法后评估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研究成果。但与相对成熟的立法后评估制度相比,立法前评估制度理论研究还相当滞后。因此,立法前评估制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试图从七个方面对立法前评估制度进行阐述: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价值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第一章研究立法前评估的理论基础。从立法前评估的概念界定、理论内涵、基本原则等内容进行探究。第二章探讨立法前评估的核心要素。对立法前评估的主体、对象、内容等进行评析。第三章探讨立法前评估的基本标准。核心是对立法前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设计。第四章探讨立法前评估的运作程序。具体论述立法前评估程序的构成要件、价值、启动、运行、回应等问题。第五章对域外的立法前评估制度进行考察。主要是对美国、英国、德国和欧盟的立法前评估制度进行考察,并对其进行评价,阐述其优点和缺点。第六章研究立法前评估的实践应用。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贵州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为研究对象,并对立法前评估与基层治理的互动进行分析与探索。本研究落脚点在于尝试构建内容全面、体系完整的立法前评估制度,弥补立法前评估制度在理论研究领域的不足。在制度价值层面,可为《立法法》第三十九条评估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国家层面制定全国性的立法前评估法规体系,以及地方的立法前评估细则的出台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

徐放[8](2019)在《我国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消防已有悠久的历史,在任何时期都为社会的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今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发展逐渐趋向信息化,我国消防事业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大力推进消防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推动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经济稳定运行。本文从当前消防队伍建设的现状背景下出发,首先着重分析了当前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火灾数据统计和当前火灾特点,综合分析其原因,寻找适应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对策。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阐释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相关核心概念及内涵,并阐明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我国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第四部分为我国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为我国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发展对策;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

杨宇[9](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因灾造成的校舍损毁导致学生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各级人民政府一直对此高度重视。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刻不容缓。纵观我国的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建国后的学校兴建阶段。国家大力兴办基础教育,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等方式建设了大量中小学校舍,极大满足了中小学生有学上、获得教育的基本需求。其次,改革开放后至2008年汶川地震前,这一阶段以改建老旧校舍、维修加固危房为主,实施了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项目,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再次,是汶川地震后开展的校舍抗震加固和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旨在通过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从现实层级审视,我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与安全保障的政策设计集中出台于改革开放以来,并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迎来了高峰。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悉心关切下中小学校舍安全政策建设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大量中小学校舍的安全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校舍安全状况形势严峻、教育发展需求空前旺盛的情况下,这些重大的教育政策为有效地提升教育质量、缩小教育发展不均衡、提高校舍建筑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校舍安全的保障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难以一蹴而就的长期工作,有许多工作需要研究解决。将视野转移至操作层级,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问题的解决,既需要顶层的制度设计来提供政策支持与导向,也需要具体而微的机制设计来确保制度运行的力度与效度。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为核心论域展开研究。具体来看,本文所希望解决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从发展历程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各阶段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第二,从发展现状看,当前的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还面临着哪些不足;第三,从发展趋势看,面对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应选择怎样的路径来真正地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转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转型进行系统、客观、准确、科学的学理阐释。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理论概述。本章的研究目的是为随后展开的研究工作建构理论方面的基础。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对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所涉的核心概念和构成要件进行界定和厘清;其次,对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研究应遵循的效率与公平兼顾、以人为本以及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共享等核心理念进行梳理;再次,对责任政府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和公共安全管理理论等研究所需的基础理论进行阐释和解读;最后,在先导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的必要性,并建构起研究开展所依托的理论框架,进而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为中小学校舍安全的现实状况审视。本章的研究目的是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全面、客观、具体的中小学校舍安全现状图景,并以此为现实依据推动研究展开。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首先,对当前中小学校舍安全面临的自然灾害威胁进行总体鸟瞰,阐明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状况,自然灾害对中小学校舍安全的现实威胁,以及面临自然灾害时中小学校舍所处的危险境遇;其次,对中小学校舍安全理念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把握其发展的内在脉络与规律;再次,对已有的中小学校舍安全政策设计进行评述,指出其成就和不足所在。第三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发展脉络梳理。本章的研究目的是为后续研究工作梳理真实、系统、周延的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发展脉络,并以此为历史依据推动研究展开。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对汶川地震之前我国关于校舍安全的政策与保障机制的设计历程进行回顾;其次,对汶川地震后相关政策与机制设计变更情况进行总结。第四章为当前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发展成就与现实困境分析。本章的研究目的是为后续研究工作展示客观、真实、全面的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现状,并以此为视角提出完善机制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而推动研究展开。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首先,以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例,对当前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主要措施和成效进行分析;其次,从机制构成要素方面对当前中小学校舍保障机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指出了当前机制运行中还存在着核心理念专门性不足、组织机构一致性不足和依托载体有效性不足的现实困境。第五章为国外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发展经验总结。本章的研究目的是为后续研究工作介绍系统、鲜活、真实的国外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设计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相关机制设计的可借鉴思路,从而推动研究展开。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前两部分以“校舍补强计划”与《菲尔德法案》及其配套法规与制度为例,对日本和美国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则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各国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共性经验特征加以系统总结。第六章为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发展路径选择。本章的研究目的是结合之前五个章节的研究成果,提出兼具理论高度和可操作性的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完善思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明确具体的政策建议,从而完成研究任务。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首先,从主观、客观两个层面着眼,提出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核心理念的完善路径;其次,从权责关系明确和权责分配制度执行两个层面着眼,提出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组织机构的完善路径;最后,尝试性地从主体协作、资金保障、安全预警、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五个方面着眼,提出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依托载体的完善路径。

陈娟[10](2017)在《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基于森林防火严峻形势的需要,为了加强我国林火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本文以林火行政管理做为研究内容,选取美国做为比较分析的对象,积极探索完善我国林火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林火行政管理,是林火行政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赋予的职责,通过宣传,提高公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同时依法进行火源管理,减少森林火灾发生所展开的行政行为。林火行政管理是依法治火的政府行政行为,主体是负有林火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运用的基本方法是法律、政策和宣传教育,最终目标是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虽然美国与我国的管理体制不同、法系不同,但美国分散式的管理体系其整体结构却是完整的,其立法精神所体现出的可持续性、多用途的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其火源管理的法治化、人性化、科学化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其宣传教育的多元化是今后我国应宣教工作努力的方向。深入对比研究这些内容,对于完善我国的林火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林火行政管理,结论如下:完善林火行政管理责任制度:(1)创立党政同责制度,实行党政一把手共同负责的责任制度;(2)创立终身追责制度,对造成特大森林火灾的党政领导实行终身追责;(3)创立“上下同责”制度,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行政首长根据岗位职责要求是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共同责任主体。健全以法治火的法律体系:(1)尽快修改《森林法》:明确森林防火首长负责制;提升森林防火保障的法律地位;并将林火受灾补偿和移民补偿机制写入《森林法》。(2)修改完善《森林防火条例》:拓展《条例》适用范围;建立紧急状态机制;建立“紧急避险”补偿机制;建立ICS事故指挥系统;构建林火联防行政合同管理制度;健全森林火灾巨灾保险制度。(3)制定《计划烧除管理条例》:依法建立计划烧除审批制度;依法建立计划烧除免责制度;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4)推进地方林火管理立法:实现全国各地方森林法规全覆盖;抓紧制定地方《计划烧除办法》;应当促请地方制定《林区火源管理办法》。创新火源行政管理机制:(1)推进火源管理法治化:应当建立地方法规上报国务院或全国人大备案制度;无授权的越权行政行为是无效的;促请地方制定《林区火源管理办法》。(2)创立私有林火源管理机制:创新火源管控机制;创新防火责任机制;创新扑火救援机制。(3)实行火源管理措施的人性化:用文明代替传统;实行“用火告知”方式;实行经济补偿制度。(4)强化火源管理的信息化:与高校合作,加强研发;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跨学科研究。提高林火管理宣传教育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改进宣传教育的内容使其更人性化;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使其更多样化;发展林火的教育工作使其更常态化;利用科技宣教手段使其更现代化。全方位、全领域、多层次、多角度的提高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最大化实现我国林火行政管理的目标。

二、江西省火灾发生情况及开展防火减灾工作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省火灾发生情况及开展防火减灾工作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风险普查利国利民 共抓共建灾害防治新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策划人语:
敢闯敢试建功风险普查新征程
闯新路,试点落地结硕果
破新题,探索普查保障“软实力”
收好尾,高质量打好试点收官战
部委篇
    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普查试点多方合力书写首考答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位推进,强化高质量数据管控
        交通运输部应查尽查,全力确保数据“真、准、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围绕核心,狠抓部署稳推进
试点篇
    甘肃: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十个探索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积极开展“十个探索”
        探索形成的推进模式
    宁夏:打造样板,助推试点任务高质量完成
        优化三级联动,确保组织领导到位
        强化三重保障,确保配套支撑到位
        固化三种方式,确保体系构成到位
        深化三个结合,确保成果转化到位
        一行业一措施,专业人干专业事
    贵州遵义:探索形成经济型普查实施模式
        高规格建立三个组织机构
        高效率开展三类人员培训
        高质量搭建三个技术支持平台
        高标准建立三个周工作制度
        高要求组织三类普查工作力量
    湖南长沙县:着力“六个强化”,一体推进普查
        强化政治站位,做到认识到位
        强化组织领导,做到统筹到位
        强化队伍支撑,做到标准到位
        强化协调协同,做到实施到位
        强化经费保障,做到资金到位
        强化宣传发动,做到氛围到位

(2)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与推进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
        2.1.2 应急管理
        2.1.3 消防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治理能力现代化
        2.2.2 应急管理理论
        2.2.3 公共治理理论
        2.2.4 善治理论
3 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现状
        3.1.1 加强顶层设计,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得到优化
        3.1.2 突出法治建设,依法治消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3.1.3 不断压实责任,消防工作方针原则落实有力
        3.1.4 建强治理队伍,精准治理体系能力得到提升
        3.1.5 构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更加浓厚
    3.2 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
        3.2.1 消防安全治理格局未成体系
        3.2.2 依法治理安全责任落实不够
        3.2.3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
        3.2.4 综合治理能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3.2.5 全民参与共治共防实效不佳
4.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所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依法治理水平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系和格局
    4.2 财政支持力度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度和幅度
    4.3 基础设施状况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手段和途径
    4.4 专业力量建设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度和细度
    4.5 社会参与程度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5 国内外其它地区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借鉴
    5.1 美国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经验
        5.1.1 美国消防治理体制
        5.1.2 美国消防治理机制
    5.2 日本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经验
        5.2.1 日本消防治理体制
        5.2.2 日本消防治理机制
    5.3 俄罗斯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经验
        5.3.1 俄罗斯消防治理体制
        5.3.2 俄罗斯消防治理机制
        5.3.3 俄罗斯消防治理体系
        5.3.4 俄罗斯消防高等教育机构
    5.4 广东省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经验
    5.5 上述经验对江西省的启示
6 推进江西省消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6.1 系统治理,构筑治理制度机制体系
    6.2 依法治理,全面压实消防安全责任
    6.3 综合治理,发挥财政支持保障优势
    6.4 全面治理,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6.5 精准治理,构建多元互补消防力量
    6.6 源头治理,激发社会参与行动自觉
    6.7 应急治理,提升救援主力军战斗力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传统村落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研究 ——以涉县南漫驼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灾害频发愈加威胁传统村落的“生境”
        1.1.2 提高传统村落的灾害“免疫力”刻不容缓
        1.1.3 防灾减灾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二阶段”的重要保障
        1.1.4 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价值无可替代
    1.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理论基础
    1.3 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传统村落防灾减灾保护特点及过程分析
    2.1 传统村落防灾减灾的特殊性
        2.1.1 更强调保护和延续传统文化载体
        2.1.2 更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全过程
        2.1.3 更强化防止传统村落进入退出名录
    2.2 传统村落防灾减灾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传统建筑易受灾害侵蚀
        2.2.2 灾害救援难度高于一般乡村
        2.2.3 组织防灾救灾人员困难
        2.2.4 灾害救援难以快速到达
    2.3 传统村落防灾减灾保护主要方法
        2.3.1 利用地理环境营造安全人居空间
        2.3.2 利用风水选址奠定聚落安全
        2.3.3 构筑防御空间提升防灾能力
        2.3.4 建设防灾设施降低安全隐患
        2.3.5 小结
    2.4 传统村落防灾减灾保护过程分析
        2.4.1 灾前防灾减灾保护过程
        2.4.2 灾中防灾减灾保护过程
        2.4.3 灾后防灾减灾保护过程
3 传统村落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及原则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3.3 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3.3.1 灾前预防
        3.3.2 灾中救援
        3.3.3 灾后恢复
    3.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4.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3.4.2 指标权重确定的结果
    3.5 指标赋值及评价结果确定
        3.5.1 指标体系赋分
        3.5.2 评价结果确定方法
4 南漫驼传统村落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研究
    4.1 研究区域概况
        4.1.1 地理区位及历史沿革
        4.1.2 山水格局及风貌特色
        4.1.3 历史环境要素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4.2 防灾建设现状
        4.2.1 生态建设及山林防火
        4.2.2 防灾设施及物资储备
        4.2.3 生命线系统设施及人力保障
        4.2.4 村民灾害认知程度及防灾意识
    4.3 灾害风险分析
        4.3.1 周边地理环境调研
        4.3.2 历史自然灾害统计分析
        4.3.3 村庄灾害隐患
    4.4 防灾减灾能力评价分析
        4.4.1 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结果
        4.4.2 整体防灾减灾能力结果分析
        4.4.3 要素层指标结果分析
        4.4.4 因子层指标结果分析
5 传统村落防灾减灾策略
    5.1 抢救破损遗产并加快防灾减灾建设步伐
    5.2 重点排查风险隐患并提升灾害应急能力
    5.3 宣传防灾知识及增强灾后保障能力
    5.4 协调多维度部门及加强乡村应急联动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4)我国应急管理部门职权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2章 应急管理职权配置概述
    2.1 应急管理的概念
    2.2 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
    2.3 应急管理的特征
        2.3.1 系统性与整体性相统一
        2.3.2 显性与隐性同在
        2.3.3 阶段性与时限性相伴
第3章 我国应急管理部门职权配置现状
    3.1 我国应急管理部门的前世、今生
        3.1.1 前世:多部门共同承担应急管理职能
        3.1.2 今生:一部门统一承担应急管理职能
    3.2 应急管理部门的职权配置现状
        3.2.1 职能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
        3.2.2 应急权力总量大且地区差异显着
        3.2.3 应急权力类型多且地区差异显着
    3.3 应急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职权分工现状
        3.3.1 与公安部门、农业部门、林业部门
        3.3.2 与民政部门
        3.3.3 与自然资源部门
        3.3.4 与水利部门
        3.3.5 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
        3.3.6 与气象部门
    3.4 中央与地方应急管理职权分工现状
        3.4.1 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
        3.4.2 应急以地方部门为主,统筹指导以中央部门为主
第4章 我国应急管理部门职权配置存在的问题
    4.1 职能未真正实现整合,与其他行政部门存在模糊边界
    4.2 中央与地方应急管理部门职责同构现象严重
    4.3 应急管理部门行政权力清理不彻底
    4.4 应急管理法制不健全
第5章 我国应急管理部门职权配置的完善
    5.1 我国应急管理部门职权配置应当遵循的原则
        5.1.1 优化原则
        5.1.2 协同原则
        5.1.3 高效原则
    5.2 我国应急管理部门职权配置的优化建议
        5.2.1 进一步明确与相关部门的职权分工
        5.2.2 立足中央与地方应急管理特点优化职权配置
        5.2.3 做好应急管理部门行政权力清理工作
        5.2.4 完善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江西省森林防火法治体系建设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防火法治体系内容
2 江西省森林防火法治体系现状
    2.1 森林防火责任方面
    2.2 火源管理方面
    2.3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方面
    2.4 经费保障方面
3 江西省森林防火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火源管理方面
    3.2 森林防火行政执法方面
    3.3 依法治火制度建设方面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森林防火立法工作
    4.2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4.3 强化依法治火观念

(6)基于FAHP的城市防灾公园有效性评价研究 ——以南昌市人民公园改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防灾公园的发展
        1.2.2 防灾公园及应急避难场所研究现状
        1.2.3 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情况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城市防灾公园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及基本理论
    2.1 防灾公园的基本理论
        2.1.1 防灾公园的定义
        2.1.2 防灾公园的功能
        2.1.3 防灾公园的设施
    2.2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理论
        2.2.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定义
        2.2.2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
    2.3 国内外城市防灾公园及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情况
        2.3.1 国外城市防灾公园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情况
        2.3.2 我国城市防灾公园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情况
        2.3.3 我国防灾公园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城市防灾公园综合评价方法及有效性指标体系建立
    3.1 层次分析法
        3.1.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3.1.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2.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念
        3.2.2 模糊综合评价法步骤
    3.3 城市防灾公园有效性评价影响因素
        3.3.1 城市防灾公园有效性评价原则
        3.3.2 城市防灾公园有效性评价因素
第4章 南昌市人民公园应急避难场所项目规划及评价
    4.1 项目背景介绍
        4.1.1 城市概况
        4.1.2 人民公园区位、范围
        4.1.3 人民公园周边环境分析
        4.1.4 改造前公园内部情况分析
        4.1.5 项目建设背景及内容
    4.2 人民公园地震应急避难防灾功能改造情况
        4.2.1 防灾设施改造
        4.2.2 道路交通系统改造
        4.2.3 内部功能分区改造
        4.2.4 绿地景观改造
        4.2.5 完善日常管理职能
    4.3 人民公园地震应急避难项目规划评价
        4.3.1 防灾设施
        4.3.2 园内道路交通
        4.3.3 内部功能分区
        4.3.4 绿地景观
        4.3.5 日常管理
第5章 基于FAHP的人民公园改造为城市防灾公园有效性评价研究
    5.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研究方法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5.2.2 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评价
        5.3.1 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5.3.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
    5.4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5.4.1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结果分析
        5.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立法前评估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立法前评估制度概述
    第一节 立法前评估一般理论
        一、立法前评估的内涵
        二、立法前评估的特点
        三、立法前评估的价值
        四、立法前评估的原则
    第二节 立法前评估相关概念辨析
        一、立法前评估与立法中评估
        二、立法前评估与立法后评估
        三、立法前评估与立法论证
        四、立法前评估与立法听证
        五、立法前评估与立法调研
        六、立法前评估与执法检查
    第三节 立法前评估的基础与限度
        一、立法前评估的科学基础
        二、立法前评估的理性基础
        三、立法前评估的哲学基础
        四、立法前评估的合理限度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立法前评估的要素
    第一节 立法前评估的主体
        一、立法前评估主体概况
        二、立法前评估主体类型
        三、立法前评估主体的特性
        四、立法前评估主体的实践
        五、复合型评估主体的构建
    第二节 立法前评估的对象
        一、立法前评估的对象概况
        二、立法前评估的一般对象
        三、立法前评估的特殊对象
    第三节 立法前评估的内容
        一、合宪性---法规草案基本遵循
        二、民主性---法规草案过程评价
        三、科学性---法规草案技术评价
        四、操作性---法规草案实施预测
    第四节 立法前评估的方法
        一、评估方法的内涵
        二、评估方法的构成
        三、评估方法的类型
        四、评估方法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立法前评估的基本标准
    第一节 立法前评估基本标准概述
        一、立法前评估标准的概念
        二、立法前评估标准的分类
        三、立法前评估标准的作用
    第二节 立法前评估标准的构建
        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法的内涵
        二、立法前评估标准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 立法前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立法前评估指标的设立因素
        二、立法前评估指标的分类
        三、评估指标的应用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立法前评估的程序
    第一节 立法前评估程序概述
        一、立法前评估程序的概念
        二、立法前评估程序的价值
        三、立法前评估程序的要件
    第二节 立法前评估程序的构建
        一、立法前评估程序的启动
        二、立法前评估程序的运行
        三、立法前评估结果的回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立法前评估的域外考察
    第一节 国外立法前评估的概况
        一、美国立法前评估
        二、英国立法前评估
        三、德国立法前评估
        四、日本立法前评估
        五、欧盟立法前评估
    第二节 国外立法前评估的特点
        一、评估体系完整
        二、评估主体权威
        三、评估依据明确
        四、评估方法科学
        五、评估对象精准
        六、公众参与广泛
    第三节 国外立法前评估制度评价
        一、国外立法前评估的优点
        二、国外立法前评估的缺点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立法前评估的实践应用
    第一节 我国立法前评估的实践概况
        一、我国立法前评估的发展概况
        二、我国《监察法》制定中的评估实践
        三、我国《监察法》修改中的评估反思
    第二节 立法前评估的贵州实践
        一、贵州立法前评估的现状分析
        二、贵州立法前评估的问题成因
        三、完善贵州立法前评估制度的对策
        四、贵州立法前评估的制度完善
    第三节 立法前评估的广东模式
        一、评估立法目的性与合法性
        二、评估立法适用范围
        三、评估立法技术
        四、评估法律责任设定
    第四节 乡村治理中的立法前评估制度
        一、评估村规民约的作用与价值
        二、评估村规民约与基层政权的互动
        三、村规民约的科学设计---立法前评估的运用之一
        四、村规民约的制定原则---立法前评估的运用之二
        五、村规民约的瑕疵分析---立法前评估的运用之三
        六、村规民约的预期目标---立法前评估的理论功效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附件

(8)我国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相关核心概念
        一、消防队伍的概念与特征
        二、消防队伍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
        三、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与价值
    第二节 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相关理论概述
        一、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理论
        二、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管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我国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现状
        一、消防队伍人员配备现状
        二、消防队伍人才培育现状
        三、消防队伍思想建设现状
        四、消防队伍组织管理现状
    第二节 我国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队伍建设问题
        二、消防队伍素质水平问题
        三、消防队伍思想问题
        四、消防队伍管理与组织能力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消防多种形式队伍建设落实不到位
        一、经费来源途径较窄
        二、消防队伍人员招录困难
        三、缺乏政府参与和全民参与
    第二节 我国消防队伍缺乏专业体系的建设
        一、消防队伍准入门槛较低,消防指挥人才欠缺
        二、消防队伍日常专业训练缺乏科学性不足
        三、消防队伍现代化技能应用缺乏专业化培训
    第三节 职业性质与工作机制造成消防队伍思想波动较大
        一、职业性质特征与职能过重
        二、消防队伍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三、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
    第四节 消防队伍科学管理力度不足
        一、基层消防队伍建设理念落后
        二、基层消防队员组织管理力度不足
        三、基层消防队伍缺乏合理的人员配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发展对策
    第一节 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同全民参与并行发展
        一、拓展经费来源,推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
        二、提高待遇和荣誉感,增强人才储备
        三、政府引导公民参与消防队伍建设
    第二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素质过硬的消防队伍
        一、加强各级消防指挥人员的培养
        二、提高日常专业训练、技能训练的强度
        三、加强消防队员现代化技能应用培训
    第三节 加强消防队伍思想建设,消除消防队员压力点
        一、紧抓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先进思想理念
        二、完善消防队伍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着重解决消防队伍家庭生活问题
    第四节 促进我国消防队伍建设向“职业化”过渡
        一、实施基层消防队伍管理创新理念
        二、建立现代化应急消防救援体系
        三、构建救援人员科学配置机制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基本理论阐释
    一、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内涵界说
        (一)机制概念解析
        (二)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概念界定
        (三)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构成要件
    二、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研究的核心理念
        (一)效率与公平兼顾的理念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共享”的理念
    三、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责任政府理论
        (二)机制设计理论
        (三)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四、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研究的必要性与理论框架
        (一)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二)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 中小学校舍安全的现实状况审视
    一、中小学校舍安全面临的自然灾害威胁依旧严峻
        (一)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状况不容乐观
        (二)自然灾害对于中小学校舍安全的威胁始终存在
        (三)当前的中小学校舍质量不足以应对安全需求
    二、中小学校舍安全的提升理念不断深化
        (一)建国初期中小学校舍安全理念的酝酿(1949-1978)
        (二)改革开放后中小学校舍安全理念的萌发(1978-2008)
        (三)汶川地震后中小学校舍安全理念的完善(2008年至今)
    三、中小学校舍安全的政策设计初见成效
        (一)中小学校舍安全政策设计力度进步显着
        (二)中小学校舍安全政策设计效度有待提升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发展脉络梳理
    一、汶川地震以前我国关于校舍安全的政策与保障机制设计回顾
        (一)中小学校舍建设质量保障政策与机制设计脉络
        (二)中小学校舍设计安全相关标准、规范和条例发展历程
    二、汶川地震后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政策与机制设计变更情况
        (一)汶川地震后相关主体对于中小学校舍安全的再认识
        (二)汶川地震后相关主体对于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政策与机制的再设计
第四章 当前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发展成就与现实困境分析
    一、当前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简介
        (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情况
        (三)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绩效评价
        (四)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正式确立
    二、当前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现实困境
        (一)现行机制在核心理念和组织机构方面均缺乏必要的一致性
        (二)现行机制在依托载体方面缺乏必要的有效性
第五章 国外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发展经验总结
    一、日本中小学校舍安全政策与机制设计
        (一)依托法律政策设计彰显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理念
        (二)通过安全设施管理明确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组织机构
        (三)借助安全制度体系构建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依托载体
    二、美国中小学校舍安全政策与机制设计
        (一)以地方性法案为基础推广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理念
        (二)以财政与监管为主体明确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组织机构
        (三)以“央地”联动为主旨强化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依托载体
    三、国外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政策与机制设计的的经验总结
        (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机制核心理念权威性的前提
        (二)合理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确保机制组织机构有效性的基础
        (三)周延的制度体系框架是确保机制依托载体系统性的保障
第六章 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的发展路径选择
    一、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核心理念的完善路径
        (一)在客观层面,建构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专门法律体系
        (二)在主观层面,出台中小学校舍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体系
    二、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组织机构的完善路径
        (一)明确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相关主体间权责关系
        (二)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主体权责分配制度执行
    三、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依托载体的完善路径
        (一)建立跨部门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多主体协作机制
        (二)建立长效性中小学校舍安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三)建立依托避险教育的中小学校舍安全预警机制
        (四)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小学校舍安全日常管理机制
        (五)建立常态化的中小学校舍安全监督与检查机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校舍日常检查周期汇总表
    附录2 校舍各类结构房屋安全检查内容表
    附录3 中小学校舍房屋检查记录表
    附录4 学校校舍信息表
    附录5 全国中小学校舍隐患排除情况统计表
后记

(10)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机构比较
    2.1 中国林火行政管理机构
        2.1.1 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2.1.2 机构设置
        2.1.3 行政体制的特点
    2.2 美国林火行政管理机构
        2.2.1 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2.2.2 机构设置
        2.2.3 行政体制的特点
    2.3 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机构比较分析
        2.3.1 国家行政体制不同
        2.3.2 管理权适用范围不同
        2.3.3 组织机构体系不同
        2.3.4 林火管理协调机制不同
    2.4 本章小结
3 中美依法治火法律体系比较
    3.1 中国林火行政管理法律体系
        3.1.1 中国依法治火的发展历程
        3.1.2 中国林火法律体系概述
        3.1.3 中国防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3.2 美国林火行政管理法律体系
        3.2.1 美国依法治火的发展历程
        3.2.2 美国林火法律体系概述
        3.2.3 美国防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3.3 中美林火法律体系的比较分析
        3.3.1 立法体制各有不同
        3.3.2 规范内容各具特色
        3.3.3 法律体系各有所长
        3.3.4 防火规划各有侧重
    3.4 本章小结
4 中美火源行政管理比较
    4.1 中国的火源行政管理
        4.1.1 管理的内容
        4.1.2 火源管理行政措施
        4.1.3 管理的特点
        4.1.4 问题和不足
    4.2 美国的火源行政管理
        4.2.1 管理的内容
        4.2.2 管理的措施
        4.2.3 管理的特点
    4.3 中美火源行政管理的比较分析
        4.3.1 管理目标不同
        4.3.2 管火政策不同
        4.3.3 措施手段不同
        4.3.4 雷击火预测预报重视程度不同
    4.4 本章小结
5 中美林火宣传教育比较
    5.1 中国的林火宣传教育
        5.1.1 中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5.1.2 中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
        5.1.3 中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特点
    5.2 美国的林火宣传教育
        5.2.1 美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5.2.2 美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
        5.2.3 美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特点
    5.3 中美林火管理宣传教育的比较分析
        5.3.1 宣教内容各有侧重
        5.3.2 宣教形式各有千秋
        5.3.3 宣教效果各具成效
    5.4 本章小结
6 对我国林火行政管理的启示
    6.1 完善林火行政管理责任制度
        6.1.1 创立党政同责制度
        6.1.2 创立终身追责制度
        6.1.3 创立“上下同责”制度
    6.2 健全以法治火的法律体系
        6.2.1 尽快修改《森林法》
        6.2.2 修改完善《森林防火条例》
        6.2.3 制定《计划烧除管理条例》
        6.2.4 推进地方林火管理立法
    6.3 创新火源行政管理机制
        6.3.1 推进火源管理法治化
        6.3.2 创新私有林火源管理机制
        6.3.3 实行火源管理措施的人性化
        6.3.4 强化火源管理的信息化
    6.4 提高林火管理宣传教育的效果
        6.4.1 内容人性化
        6.4.2 形式多样化
        6.4.3 教育常态化
        6.4.4 手段现代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四、江西省火灾发生情况及开展防火减灾工作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风险普查利国利民 共抓共建灾害防治新格局[J]. 韩瑜,潘文峥. 中国安全生产, 2021(06)
  • [2]江西省公共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与推进路径研究[D]. 谢虎.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传统村落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研究 ——以涉县南漫驼村为例[D]. 石朋亮.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我国应急管理部门职权配置研究[D]. 罗姣. 湘潭大学, 2020(02)
  • [5]江西省森林防火法治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 彭徐剑,钟世富.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0(04)
  • [6]基于FAHP的城市防灾公园有效性评价研究 ——以南昌市人民公园改造为例[D]. 熊瑾. 南昌大学, 2019(02)
  • [7]立法前评估制度研究[D]. 王胜坤.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我国消防队伍现代化建设研究[D]. 徐放.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9]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研究[D]. 杨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1)
  • [10]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比较研究[D]. 陈娟.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江西省火灾发生及开展防火减灾的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