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飞“笔”舞——手写笔(论文文献综述)
涂舜[1](2020)在《不同感应方式的书写设备对电子签名笔迹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不同感应方式的书写设备对电子签名笔迹的影响。方法通过Excel绘制表格,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验证比较。结果发现两种电子签名笔迹在连笔特征、签名布局、运笔等方面变化较明显。结论同一人在电磁式与电阻式书写设备上形成的电子签名笔迹在字形、搭配位置及比例、书写风貌、字体、单字的基本写法、笔顺等方面较稳定,可为电子签名笔迹检验提供实践依据。
王世富[2](2020)在《藻酸盐基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电容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快速增长,能量密度高、充电时间短、循环性能长、安全性能高、生产成本低和环境污染小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其中,超级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功率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能够有效弥补电池储能装置的空缺。然而,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较低,难以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要求,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作为超级电容器核心组成部分,电极材料决定能量密度。本文针对超级电容器能量较低的关键科学问题,利用海藻酸钠温和可控的胶凝特点,制备海藻酸盐电极材料,实现电极材料的结构裁剪和界面调控,提高电极材料的质量比容量,进而提升其能量密度。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原位还原和竞争交联的方法构建了Sn-Mo双金属氧化物/多孔碳复合材料(SnMo-O@P-HPC)。研究结果表明,SnMo-O@P-HPC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活性组分、丰富的活性中心和有序的三维孔道结构,在三电极体系中表现出高的比电容2121.3 F g-1。将活性碳和Sn Mo-O@P-HPC作为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组装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在515.5和20900 W h kg-1功率密度下,其能量密度分别为114.9 W h kg-1和98.8 W kg-1。并且,该材料显示出极好的稳定性,5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高达92.5%。2、借助化学交联和高温硫化相结合的策略,创制了草莓状金属硫化物纳米颗粒修饰的N掺杂多孔碳材料(Ni3S2@Co9S8/N-HPC)。利用SEM、TEM、BET和XPS等表征手段对合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氮原子掺杂到多孔碳骨架中,金属硫化物为Ni3S2和Co9S8物种。在电流密度为0.5 A g-1时,Ni3S2@Co9S8/N-HPC复合材料显示出1970.5 F g-1质量比电容。10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次,电容保持率为89.5%。由Ni3S2@Co9S8/N-HPC-800正极材料和多孔碳(HPC)负极材料组装的超级电容器表现出较高的能量输出,当功率密度为263.3 W kg-1时,能量密度为77.1 W h kg-1,高于大多数文献所报道的数据。3、提出了高温磷化策略构筑Ni-NixPy@C核壳状纳米粒子修饰的P掺杂多孔碳材料(Ni-NixPy@C/P-HPC)。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备快速的离子传输能力(P掺杂多孔碳)、高储能活性物种(镍和磷化镍)和良好的电荷转移能力(石墨化壳层)等优点。因此,Ni-NixPy@C/P-HPC电极材料表现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三电极体系中,Ni-NixPy@C/P-HPC-900电极的比电容高达1275 F g-1,而且该电极材料还具有着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循环50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5%。另外,由Ni-NixPy@C/P-HPC作为正极材料和活性碳作为负极材料组装的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在250 W kg-1时具有49.4 W h kg-1的高能量密度。
韩丽[3](2020)在《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问题的实证研究 ——以套摹笔迹鉴定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在电子签名笔迹鉴定被广泛讨论的情形下,电子签名笔迹的动态数据在鉴定中的应用也开始被不断地认识和研究,用电子签名笔迹动态数据辅助鉴定成为了解决电子签名笔迹鉴定问题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摹仿签名笔迹的鉴定更为有效。而具有电子签名动态数据采集功能的电子签名设备目前主要是以电磁感应技术为主的电磁式电子签名板,其在形成电子签名形态笔迹的同时可以采集到签名轨迹的X/Y坐标、压力等数据信息,使得书写人书写签名的动态数据被保存下来。但在当下电磁式电子签名板的应用中,由于单位、机构、或个人在使用时对电子签名动态数据的采集和保存不规范、不完善,在鉴定实践中还是缺乏电子签名笔迹动态数据的应用。对于电子签名摹仿笔迹中的套摹电子签名笔迹,在电磁式电子签名板的应用中有不需要借助传统套摹方法中的透光、印压等的新型直接套摹方法,其简单易操作,形成的电子签名笔迹仿真度较高。在此情形下借助电子签名动态数据进行套摹电子签名笔迹的鉴定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可行性的大小就需要展开分析与研究,以便揭示电磁式电子签名板应用中的存在风险,为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在分析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时,主要应用实验法,以传统手写纸笔签名笔迹为摹本,采取新型简便的直接描摹形成套摹笔迹的方法,分别收集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的图像材料和动态数据。对套摹签名笔迹的图像材料运用传统形态检验法进行比对分析,判断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的形态特征和特征反映规律。对动态数据进行数据计算分析和书写压力数据的图像分析,分别反映出实验检材的书写时长特征和书写压力变化特征的反映情况,为分析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作基础。通过传统形态检验法和动态数据分析法发现,由于套摹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形成的套摹电子签名笔迹分别与摹本笔迹和样本电子签名笔迹的特征符合度高,尤其对字迹笔画简单、连笔较少的签名笔迹在形态特征方面符合度较高,对笔画复杂、连笔较多的签名字迹较少部分的套摹笔迹会出现连笔断开、笔画缺失、运笔生涩的特征,但这些较少的差异特征容易通过书写人的描摹练习避免,从而产生符合特征较高的套摹笔迹。动态数据分析方面,发现套摹电子签名笔迹的书写时长会因为书写人书写习惯的不同、运笔不流畅的原因较样本电子签名笔迹的书写时长呈现出增加的特征,且女生实验检材的书写时长比笔男生实验检材的书写时长增加幅度更显着。在书写压力变化特征方面,所收集的实验检材书写压力变化特征都与样本电子签名笔迹的书写压力变化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有少部分实验检材呈现出笔画之间运笔压力变化平缓,与样本书写运笔压力变化情况相似,但具体压力变化中峰和谷出现情况有明显的差异,即检材笔迹运笔节奏和样本电子签名笔迹运笔节奏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套摹电子签名笔迹与样本电子签名笔迹在形态特征方面特征符合度较高,没有明显且价值较高的差异特征,但在动态数据特征方面存在本质的书写习惯差异特征。对于具有动态数据的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的鉴定,在结合电子签名动态数据进行鉴定时,可以根据动态数据的分析准确判断检材和样本书写习惯的差异性,能够进行书写人是否同一的认定。但在动态数据缺乏只依靠传统形态检验法进行鉴定的情况下,会因为检材样本形态特征相似度高而鉴定难度变大,出现错误鉴定意见。因此,在电子签名动态数据较难收集的当下,用传统形态检验法进行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需要完善样本收集的要求,将样本电子签名的图像材料、动态数据与传统手写签名字迹共同作为参考,并建立或补充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行业规范和要求以适应现阶段电子签名笔迹鉴定问题的解决。
铁玉珍[4](2020)在《触摸屏正常签名笔迹特征规律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触摸屏笔迹的出现对笔迹鉴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传统签名笔迹谈到触摸屏签名笔迹,对触摸屏签名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触摸屏签名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区别了触摸屏签名与数字手写签名、触摸屏签名与电子签名笔迹、触摸屏签名与数字签名等相关概念。梳理概念后,本文以触摸屏签名笔迹中的静态笔迹特征开展实证研究,总结了触摸屏签名鉴定的变化规律。相比较于传统书写工具形成笔迹的检验,触摸屏笔迹的形成机理和书写条件发生了显着变化,这种变化导致笔迹特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通过实验,随机选择10名成年人作为样本的提取对象,首先,要求每位书写者采用黑色签字笔在纸上书写自己的签名10次、apple pencil在ipad上书写10次、手指在ipad上书写10次、手指在华为平板上书写自己的签名10次这四种方式进行签名,重复五遍,每人共签名200个,每种方式的签名笔迹样本共有500个;然后,将收集到的样本笔迹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代表黑色签字笔在纸上书写的签名与手写笔在ipad上书写的签名比较,乙组代表手指在优等屏幕(ipad)上书写的签名与手指在次等屏幕(华为)书写的签名比较,丙组代表手写笔在ipad上书写的签名与手指在ipad上书写的签名比较;将三组数据从书写风貌特征、布局特征、写法特征、结构特征、笔顺特征、运笔特征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统计,计算出笔迹特征变化率,并对三组笔迹样本进行横向比较;最后总结出触摸屏签名笔迹的特征变化规律。在对这些实验样本数据的分析中,重点研究总结触摸屏签名笔迹与传统签名笔迹之间、不同触摸屏签名笔迹之间、不同书写工具手指和手写笔在同一触摸屏上的签名笔迹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及差异的程度的大小和可能原因分析。以期为触摸屏签名笔迹的鉴定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主要介绍从笔迹到触摸屏笔迹、触摸屏笔迹鉴定的必要性及问题,以及鉴定的基础理论,包括原理、特征、内容、对象和分类。第二部分,实验目的及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及实验具体数据。第三部分,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甲、乙、丙三组实验样本笔迹和各项笔迹特征变化率分析,对不同组别的变化率和每项笔迹特征上不同组别的笔迹特征变化率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出特征变化率并从中总结出稳定特征、相对稳定特征和易变特征。第四部分:结论。对实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实验的局限性。
涂舜[5](2019)在《不同视觉状态的书写设备对电子签名笔迹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司法实践中对电子签名笔迹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明确不同视觉状态的书写设备对电子签名笔迹的影响,有助于增强检验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通过比较可视状态下与不可视状态下所书写的电子签名笔迹间笔迹特征的异同,探索同一人在不同视觉状态的书写设备上签名时,不易变化和容易变化的笔迹特征方面,从而为电子签名笔迹检验提供实践依据。
涂舜[6](2019)在《电子签名笔迹与普通签名笔迹的笔迹特征比较分析》文中认为电子签名笔迹自由样本缺失时,能否将普通签名笔迹用作比对样本,是司法实践中检验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文件检验理论和实践入手,比较电子签名笔迹与普通签名笔迹间笔迹特征的异同,明确同一人书写的电子签名笔迹较之于普通签名笔迹,在书写水平、字体字形、笔画形态、笔顺等笔迹特征上的稳定性和变化性,进而为司法鉴定实践中电子签名笔迹的真实性检验提供有益参考。
姚舜[7](2019)在《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理论研究及其鉴定过程初探 ——以练习摹仿笔迹鉴定为视角》文中指出笔迹鉴定,是一门旨在解决存疑文书上的文字是否是当事人所写或存疑文字是何人所写的,属于司法鉴定领域内物证技术范畴下的科学鉴定项目。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鉴定作为一种新兴的笔迹鉴定项目,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来看,在现如今国内理论研究都尚且匮乏,且在实践操作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都急需相关的研究和探讨。从中国国内的发展历史来看,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在司法鉴定学科中是一门由于司法活动的实际需要应运而生的学科。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鉴定,其实质就是谈论如何在实际的鉴定中解决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对于司法鉴定学科知识领域的扩充和实践领域的完善,更是对我国司法活动的技术支持。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鉴定,客观上就是通过对电子捕获式签名进行鉴定以满足司法活动的需求的一种鉴定门类。要彻底的掌握这种新兴的笔迹鉴定的种类,其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掌握,一个是理论知识,另一个就是实践操作。相应的,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目标,就是为司法活动中案件争议点的解决提供客观且科学的意见。本文从文献的检索和分析、案例的探讨、实验的设计和总结几种研究方法出发,从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理论分析开始,加之以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实验和总结,以期获得对该种新兴的签名笔迹鉴定较为完备的认知。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导言、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理论概述、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实证研究、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鉴定结果、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经验总结、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未来与展望。本文的导言部分,首先是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基本的界定,随后论述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及意义,进行了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并阐述了主要的研究方法,最后罗列了本文的结构以及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点。笔者研究发现,对于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名称界定和概念界定在国内的学界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开宗明义,定义先行,只有在明晰了这种新兴的笔迹鉴定的内涵概念的情况下,才能对其进行下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在当今的司法鉴定学界甚至于法学界,对于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共识已然达成,那就是这一新兴签名笔迹急需大量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研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存的研究成果已难以满足司法活动的需求,故需要从理论是实践两个方面深入对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展开研究,以期实现司法鉴定对司法活动的持续支持。在理解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过程中,关键点在于对其进行准确且清晰的定义。故笔者认为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指的就是有书写能力的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念,通过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书写载体所书写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能反映其本人特有的书写动作习惯,且能够被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标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一种特殊的痕迹。本文的第一章,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理论概述。在本部分中,笔者将会从对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下定义为出发点,进一步比较其和传统意义上的笔迹鉴定的异同,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概述。主要的论述点有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内涵和外延、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形成原理、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与司法活动的关系。其中的重点是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形成原理,只有在明确了这种新兴的签名笔迹的形成原理后才能为后续进一步的探讨其实验与检验奠定扎实的基础。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是司法实践、侦查学活动等与法律相关的诉讼活动中泳衣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的技术性、科学性的调查方式,同时,其也是司法鉴定学科中、物证技术领域内、文书检验相关的专业型鉴定项目。多年以来,国外以及中国国内的各类经典学术着作和理论文章,都已经对笔迹鉴定的内涵和外延做了相当充分的阐述;同时,针对于笔迹鉴定实践的不同实际情况,如各类伪装笔迹的鉴定、左手伪装、随意伪装、自我临摹等,司法鉴定人也在不断的逐步摸索和探求中,形成了比较完备、系统、具备相当可检验性的鉴定方法和理论体系。尽管对于传统笔迹鉴定的理论体系已近乎于完全,而对于新兴的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鉴定的理论研究却显有涉及。故笔者认为,对于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鉴定的理论研究应从有关于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内涵和外延展开,明确分析其理论含义的基本范围边界,以期为其进一步的鉴定做出充分的理论准备。本文的第二章,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实证研究。在本部分中,在确定了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实验目标,如其可检验性与摹仿成分以及寻找相关规律的目标之后,展开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实验研究,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出发真实探寻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整个流程。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就是基于其有理有据,所以说本章的实验实则是科学研究进程中对于“据”的研究。不论是从形态学的角度出发所展开的鉴定,还是对单纯的电子数据所进行的分析,其对于鉴定人员的要求都是复合型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三条道路”,即鉴定人员不仅仅需要熟知笔迹形态学方面的知识,并且需要对分析、整理电子数据有所掌握。因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特殊性和新兴性,其需要的更是复合型的鉴定人才。同时的,复合型的鉴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具备能够在对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进行分析和检验后得出较为科学、准确的鉴定结果的人。其实,鉴定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鉴定人员需要的不仅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性意见,更需要根据客观事实来总结得出主观意见的能力,如单纯的对比书写的时间、速度和力度是远远不够,还需要根据以上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各项指标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以期达成司法鉴定“证伪”的科学目标。本文的第三章,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鉴定结果。在本部分中,主要讨论了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中的发现、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中发现的相应解释以及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与传统的签名笔迹特征的比较。本章主要注重汇总和分析上一章节中实验部分所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始终是遵循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的探讨,故本章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分析问题,对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实验过程中所客观可得的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以期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本文的第四章,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经验总结。在本部分中,主要论述了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中所存在的方法论以及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质量管理。笔迹鉴定质量管理是每个司法鉴定机构和每个专业的司法鉴定人员所必须引起重视的环节。正因为司法鉴定与司法活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司法鉴定为司法活动中的事实认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所以说,把好质量监控这一关特别是对于新兴的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在保证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蓬勃发展的同时,遵循一定的规矩,从而使其发展道路更为稳定和通畅。本文的第五章,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未来与展望。在本部分中,主要对外部书写条件变化对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特征的影响以及不同伪装手段对对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特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诸如书写工具变化的影响、书写姿势变化的影响以及左手伪装对笔迹特征的影响、随意伪装对笔迹特征的影响。对于新兴的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研究,不应该只拘泥于当下现有的科技水平和分析能力,而同样重要的是对这一鉴定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点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期。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在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过程,正因为其新颖性,故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部分。本文的论述,尝试从实践和理论同时出发以期对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冰山一角展开探索。由于笔者的本人的研究能力有限,对于这一庞大的课题还未能进行深入的挖掘,望学界将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鉴定这一问题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从理论的提升为出发点,更好的指导司法鉴定实践。
涂舜[8](2019)在《电子签名笔迹的动态特征:种类、价值及其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社会不同领域电子签名的广泛运用,司法实践中对电子签名笔迹的真实性检验,可能会逐渐成为当前与未来文件检验界的重要课题。但迄今为止,电子签名笔迹的笔迹特征种类及其价值大小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有别于普通签名笔迹的动态特征方面,理论界讨论更少。为了充分利用电子签名笔迹的笔迹信息,提高电子签名笔迹检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我们需要侧重分析电子签名笔迹动态特征的种类,论述该类特征在电子签名笔迹检验中的价值。最后,通过在电子签名摹仿笔迹中对动态特征的运用效果进行检验验证,本文提出了利用电子签名笔迹动态特征检验鉴定的要点。
涂舜[9](2018)在《电子签名笔迹中电子数据的Excel表格分析法》文中研究指明司法实践中对电子签名笔迹的检验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如何对电子签名笔迹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已成为困扰检验人员的核心问题。通过Excel表格的相应功能可以实现电子签名笔迹中电子数据的分析,其方法是将电子书写设备中所记录的数据信息输入Excel表格,再利用Excel表格的相应功能生成图表,根据图表来分析电子签名笔迹的书写速度、笔力、运笔节奏等动作要素特征。这些特征对电子签名笔迹的同一性检验有重要作用。
郝艳丽,陈艺娟[10](2017)在《浅析POS机数字手写签名笔迹与其他类型手写签名笔迹的的异同》文中认为目的:研究POS机数字手写签名笔迹与各类电子板、纸张上手写签名笔迹的异同。方法:安排50名大学生志愿者使用同一支中性笔在普通A4纸上书写签名,然后用同一支触屏笔在i Pad Pro平板电脑、小米2平板电脑上书写签名,再在POS机上书写签名,最后比较POS机上的数字手写签名笔迹与另外三种签名笔迹的异同。结果:与其他签名笔迹比较,POS机上的数字手写签名的字形特征、起笔特征、连笔特征、断笔特征变化较大,其他笔迹特征变化不大。结论:POS机上的数字手写签名笔迹仍具有稳定性。
二、龙飞“笔”舞——手写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飞“笔”舞——手写笔(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感应方式的书写设备对电子签名笔迹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 |
1.1 实验设计 |
1.1.1 实验对象及实验内容 |
1.1.2 实验设备 |
1.2 实验步骤 |
1.2.1 实验过程 |
1.2.2 分析笔迹特征 |
1.2.3 得出实验结果 |
2 检验与分析 |
2.1 书写风貌特征 |
2.2 布局特征 |
2.3 字体特征 |
2.4 字形特征 |
2.5 字的大小特征 |
2.6 字的结构、搭配比例特征 |
2.7 运笔特征 |
2.8 连笔特征 |
2.9 笔顺特征 |
2.1 0 写法特征 |
2.1 1 笔痕特征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1 布局特征改变 |
3.2 字形改变 |
3.3 搭配位置及比例改变 |
3.4 运笔特征改变 |
3.5 连笔特征改变 |
4 结语 |
(2)藻酸盐基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电容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超级电容器概述 |
1.2.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史 |
1.2.2 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前景 |
1.3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及分类 |
1.3.1 双电层超级电容器 |
1.3.2 赝电容超级电容器 |
1.3.3 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和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 |
1.4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组成及电极材料分类 |
1.4.1 碳电极材料 |
1.4.2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 |
1.4.3 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 |
1.4.4 金属硫化物电极材料 |
1.4.5 金属磷化物电极材料 |
1.4.6 复合电极材料 |
1.5 海藻酸钠简介及其衍生碳基材料的应用 |
1.5.1 海藻酸钠简介 |
1.5.2 海藻酸凝胶的特性 |
1.5.3 海藻酸钠衍生碳基材料的应用 |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1.6.1 选题依据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设备 |
2.2 材料表征方法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 |
2.2.3 氮气吸附等温测试 |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
2.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2.2.7 拉曼光谱分析 |
2.3 电化学测试方法 |
2.3.1 循环伏安法 |
2.3.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2.3.3 交流阻抗测试 |
2.4 材料制备 |
2.4.1 SnMo-O@P-HPC复合材料及其对比样品的制备 |
2.4.2 Ni_3S_2@Co_9S_8/N-HPC复合材料及其对比样品的制备 |
2.4.3 Ni-Ni_xP_y@C/P-HPC复合材料及其对比样品的制备 |
2.4.4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三章 SnMo-O@P-HP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3.2.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3.2.3 材料的储能机理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i_3S_2@Co_9S_8/N-HPC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电容性能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4.2.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4.2.3 材料的储能机理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Ni-Ni_xP_y@C/P-HP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5.2.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问题的实证研究 ——以套摹笔迹鉴定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电磁式电子签名的科学原理 |
一、电磁式电子签名板的技术构造 |
二、电磁式电子签名板与传统电子签名板的原理比较 |
第二节 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原理支撑 |
一、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的构成要素 |
二、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的形成机制 |
三、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科学基础 |
第三节 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的原理分析 |
一、摹仿形成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的方法及机理 |
二、套摹手写字迹形成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的机制 |
第四节 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的特征反映情况 |
一、电子签名板签名能够较清晰反映字迹笔画 |
二、电子签名板能够记录书写人书写力度 |
三、电磁式电子签名板广泛应用下衍生的鉴定需求 |
第二章 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特征的实验发现与分析 |
第一节 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特征实验 |
一、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实验目的 |
二、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实验设计与步骤 |
三、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特征实验数据处理 |
第二节 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实验结果分析 |
一、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形态特征分析 |
二、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形态特征分析 |
三、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动态数据特征分析 |
第三节 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可行性研究 |
一、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可行性分析 |
二、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三章 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实证总结 |
第一节 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现实困境 |
一、套摹手写字迹形成的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难度较大 |
二、现有行业标准不能完全适用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 |
第二节 套摹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的方法、经验总结 |
一、直接书写样本与电子签名样本相结合的收集方法 |
二、结合计算机软件收集的电子签名动态数据信息进行鉴定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4)触摸屏正常签名笔迹特征规律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触摸屏笔迹鉴定概述 |
一、触摸屏签名笔迹概述 |
(一) 从笔迹到触摸屏笔迹 |
(二) 触摸屏签名的相关概念辨析 |
(三) 触摸屏签名的静态笔迹特征 |
二、触摸屏签名笔迹鉴定的必要性及问题 |
(一) 触摸屏签名笔迹鉴定研究的必要性 |
(二) 触摸屏签名笔迹鉴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三、触摸屏签名笔迹鉴定的基础理论 |
(一) 触摸屏签名笔迹鉴定的原理 |
(二) 触摸屏签名笔迹的笔迹特征 |
(三) 触摸屏签名笔迹鉴定的内容 |
(四) 触摸屏签名笔迹鉴定的对象 |
(五) 触摸屏签名笔迹鉴定的分类 |
第二章 触摸屏签名笔迹的实验研究 |
一、实验目的及设计 |
(一) 实验目的 |
(二) 实验设计 |
二、实验准备 |
(一) 实验工具 |
(二) 实验对象 |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 |
四、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 |
(一) 笔迹特征 |
(二) 笔迹特征变化率 |
五、实验数据 |
第三章 实验数据统计 |
一、甲组笔迹特征的统计 |
(一) 书写风貌特征 |
(二) 布局特征 |
(三) 写法特征 |
(四) 结构特征 |
(五) 笔顺特征 |
(六) 运笔特征 |
(七) 小结 |
二、乙组笔迹特征的统计 |
(一) 书写风貌特征 |
(二) 布局特征 |
(三) 写法特征 |
(四) 结构特征 |
(五) 笔顺特征 |
(六) 运笔特征 |
(七) 小结 |
三、丙组笔迹特征的统计 |
(一) 书写风貌特征 |
(二) 布局特征 |
(三) 写法特征 |
(四) 结构特征 |
(五) 笔顺特征 |
(六) 运笔特征 |
(七) 小结 |
四、各项笔迹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 |
(一) 书写水平特征变化规律分析 |
(二) 书写速度特征变化规律分析 |
(三) 字间距变化特征规律分析 |
(四) 笔画交接位置特征规律分析 |
(五) 临近笔画距离特征规律分析 |
(六) 笔画比例特征规律分析 |
(七) 起笔特征规律分析 |
(八) 收笔特征规律分析 |
(九) 行笔特征规律分析 |
(十) 连笔特征规律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一、实验统计分析结论 |
二、实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不同视觉状态的书写设备对电子签名笔迹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 |
1.1 实验设计 |
1.1.1 实验对象及实验内容 |
1.1.2 实验设备 |
1.2 实验步骤 |
1.2.1 实验过程 |
1.2.2 分析笔迹特征 |
1.2.3 得出实验结果 |
2 检验与分析 |
2.1 书写风貌特征 |
2.2 布局特征 |
2.3 字体特征 |
2.4 字形特征 |
2.5 字的大小特征 |
2.6 字的结构、搭配比例特征 |
2.7 运笔特征 |
2.8 笔顺特征 |
2.9 写法特征 |
3 实验结果 |
3.1 字间组合改变 |
3.2 字形变长 |
3.3 字迹变大、字的结构松散 |
3.4 笔画的交叉、连接错位 |
3.5 连笔增多、运笔紊乱 |
4 结语 |
(6)电子签名笔迹与普通签名笔迹的笔迹特征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理论分析 |
2.1 缺失的特征方面 |
2.1.1 笔力的部分特征 |
2.1.2 笔迹的部分细节特征 |
2.1.3 自然形成的笔画特征 |
2.2 增加的特征方面 |
2.2.1 签名时长特征 |
2.2.2 完整的签名结构 |
2.2.3 精确的加减速特征 |
3 实践分析 |
3.1 现有研究成果 |
3.1.1 容易变化的特征方面 |
3.1.2 变化相对较小的特征方面 |
3.1.3 稳定的特征方面 |
3.2 实验研究 |
3.2.1 实验目的 |
3.2.2 实验器材 |
3.3.3 实验步骤 |
3.3.4 实验结果 |
3.3.5 实验结果分析 |
4 结论 |
(7)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理论研究及其鉴定过程初探 ——以练习摹仿笔迹鉴定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
二、本文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四、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本文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一章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内涵及外延 |
一、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内涵 |
二、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外延 |
三、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
第二节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形成原理 |
一、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形成中的要素 |
二、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形成方式 |
第三节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与司法活动的关系 |
一、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与司法活动的意义 |
二、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与司法活动之间的互动 |
三、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对司法活动意义 |
第二章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实验目标 |
一、确定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可检验性 |
二、识别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中的摹仿成分 |
第二节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实验设计 |
一、实验器材 |
二、样本提取 |
三、实验目标 |
第三节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实验过程 |
一、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之分别检验 |
二、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之比较检验 |
三、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之综合评断 |
第三章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记的鉴定结果 |
第一节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中的发现 |
一、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书写时间 |
二、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书写压力 |
三、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书写速度 |
第二节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中的解释 |
一、基于书写时间的解释 |
二、基于书写压力的解释 |
三、基于书写速度的解释 |
第三节 本实验目前的困境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
一、现阶段实验的困境 |
二、实验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四章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经验总结 |
第一节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中的方法论 |
一、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是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
二、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中的辩证关系 |
三、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方法论的运用 |
第二节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质量管理 |
一、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受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
二、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实施环节的质量管理 |
三、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意见书的质量管理 |
第五章 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鉴定的未来与展望 |
第一节 外部书写条件变化对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特征的影响 |
一、书写工具变化的影响 |
二、书写姿势的变化 |
第二节 不同伪装手段对对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特征的影响 |
一、左手伪装对笔迹特征的影响 |
二、随意伪装对笔迹特征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电子签名笔迹的动态特征:种类、价值及其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签名笔迹的笔迹信息 |
(一) 电子图像信息 |
(二) 电子数据信息 |
二、电子签名笔迹动态特征的种类 |
(一) 签名时长特征 |
(二) 书写速度/加速度特征 |
(三) 字的大小特征 |
(四) 笔力特征 |
(五) 运笔节奏特征 |
三、电子签名笔迹动态特征的价值 |
四、电子签名笔迹动态特征的运用 |
五、结语 |
(9)电子签名笔迹中电子数据的Excel表格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签名笔迹的信息结构与分析方法 |
2 利用Excel表格分析电子签名笔迹中电子数据的方法 |
2.1 明确数据的组成 |
2.2 提取相关数据生成图表 |
3 利用Excel表格分析电子签名笔迹中电子数据的实验研究 |
3.1 实验目的 |
3.2 实验器材 |
3.3 实验步骤 |
3.4 实验分析 |
3.5 实验分析结果 |
4 结语 |
(10)浅析POS机数字手写签名笔迹与其他类型手写签名笔迹的的异同(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
二、实验设计 |
(一) 实验器材 |
(二) 制作实验材料 |
(三) 实验材料编号 |
(四) 实验材料处理 |
(五) 制作笔迹特征比对表 |
三、实验结果 |
(一) POS机数字签名笔迹与平板上数字手写签名笔迹比对 |
(二) POS机数字签名笔迹与纸张上签名笔迹的比对 |
四、结论 |
四、龙飞“笔”舞——手写笔(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感应方式的书写设备对电子签名笔迹的影响研究[J]. 涂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藻酸盐基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 王世富.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3]电磁式电子签名笔迹鉴定问题的实证研究 ——以套摹笔迹鉴定为视角[D]. 韩丽.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4]触摸屏正常签名笔迹特征规律实证研究[D]. 铁玉珍.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5]不同视觉状态的书写设备对电子签名笔迹的影响研究[J]. 涂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6]电子签名笔迹与普通签名笔迹的笔迹特征比较分析[J]. 涂舜.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9(04)
- [7]电子捕获式签名笔迹的理论研究及其鉴定过程初探 ——以练习摹仿笔迹鉴定为视角[D]. 姚舜.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8]电子签名笔迹的动态特征:种类、价值及其运用[J]. 涂舜. 证据科学, 2019(02)
- [9]电子签名笔迹中电子数据的Excel表格分析法[J]. 涂舜.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8(05)
- [10]浅析POS机数字手写签名笔迹与其他类型手写签名笔迹的的异同[J]. 郝艳丽,陈艺娟. 法制博览,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