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波段 100 kW 正交场前向波放大器

L 波段 100 kW 正交场前向波放大器

一、L波段100千瓦正交场前向波放大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松柏,陈汝淑,刘盛纲[1](1973)在《国外微波电子管及其应用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一、微波管发展简况微波管自出现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期间获得很大的发展(见表1)。最初,微波管主要用于雷达设备和现形加速器,特别是二次大战末期,各中新型微波管

王直华[2](1976)在《射频调制正交场放大器研究》文中提出 1.引言本计划要求研究并实现高功率S波段射频调制正交场放大管。为达此目标,本计划任务分为两部分:前向波器件实验和返向波正交场放大管研究。 2.第一项任务:前向波器件实验 2.1 计划概述为达到S波段管射频启闭的最终目标,分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探索阶

杨金生[3](2016)在《前向波放大管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前向波放大器(CFA)的特点、工作方式进行了介绍,比较了国内外各频段CFA产品技术水平、特点与差距,阐述了CFA应用于雷达发射机的射频链路构成以及国内外应用装备情况对比分析,给出了国内装备应用CFA产品较少的原因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闫铁昌,孙振鹏[4](2004)在《前向波放大器的应用发展》文中认为

高杉[5](2020)在《一种S波段正交场放大器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正交场放大器是一种利用电子在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中运动并同微波场交换能量来放大信号的真空电子器件,在磁控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体积小、工作电压低、相位稳定、高效率,频带宽等优点。正交场放大器产品应用数量很大,广泛应用在目标搜索、跟踪等雷达系统中,在众多微波管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主要对S波段正交场放大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仿真研究,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正交场放大器中的电子在静态场和高频场中的运动、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进行仿真研究时,为了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使用不同软件对正交场放大器的慢波结构、输入输出结构以及整管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仿真研究首先是对慢波结构进行确定,选取短管支撑曲折线作为慢波结构,为了使慢波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对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进行分析,研究慢波结构中的尺寸参数对高频特性的影响。其次是对传输特性进行分析,先使用CST软件建立模型,选取简单的同轴结构作为输入输出结构,调整输入输出结构与慢波结构间的连接以达到良好的耦合,最终使得驻波比小于1.65,传输效果良好。为验证准确性,再使用CHIPIC软件对整管结构进行冷态仿真,从输入和输出功率图可看出信号传输效果良好。通过两种软件对冷态的仿真,确定了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的正确性,为热态分析奠定基础。在冷态仿真成功的基础上采用CHIPIC和CST电磁仿真软件对S波段正交场放大器进行粒子模拟研究。首先进行整体模型的建立,对阴阳极间距和端帽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其次研究在零输入信号下的状态,没有信号输入时会有噪声的产生,当有适当信号输入时可以有效的抑制噪声;最后使用两种电磁仿真软件对整个正交场放大器进行粒子模拟研究。CHIPIC仿真软件结果表明在工作电压18.3kV、磁场强度为0.175T时,在2.66-2.95GHz频带内增益达到13dB以上,频谱纯净,在2.83GHz频点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增益为14.2dB,电子效率为60%。CST仿真结果显示:相同的工作条件下在2.66-2.95GHz的频带内增益大于13dB,在频点2.83GHz时输出功率最大,增益为14.9dB,电子效率为62%,信噪比大于40dB,满足制管的要求。

周伟[6](2018)在《某型S波段固态推前向波管雷达发射机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真空放大器件作为最早在雷达发射机中得到成功应用的微波功率器件,其管型众多。相继出现了以真空三极管、磁控管为代表的功率振荡型器件,以及以速调管、行波管、前向波管为代表的功率放大型器件。以上这些实用的微波功率器件的诞生,也推动了雷达发射机技术的发展,并随之研制成功了多型以上述器件为核心功率器件的电真空体制发射机。在大多数电真空体制发射机中,其中的电真空放大器均需要灯丝进行加热,短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现代战争中,谁能够先敌发现,谁就能够优先占据主动。采用冷阴极结构的前向波管,无需灯丝加热,几乎能够实现发射机的瞬间启动,这个特点是其它电真空器件不可比拟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微波功率晶体管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迅速走向实用化,随之各种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固态发射机采用大量的功率晶体管通过多级功率分配合成后获得所需要的大功率输出,即使有个别或少数功率晶体管失效,对整机的输出功率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全固态发射机具有故障弱化特性,这是全固态体制发射机区别于电真空体制发射机的一个显着优点之一。全固态发射机易实现模块化、通用化设计,系统可扩展性好,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发射机系统设计师的高度关注并受到设计师的热烈欢迎。两种体制的发射机各有优缺点,在高功率的应用场合,电真空体制发射机更具优势。而在大工作比和长脉冲的应用场合,则全固态体制发射机更为适宜。目前两种发射机体制在相互竞争中均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本课题旨在推出一种能够兼具上述两种体制优点的发射机,获得一种性能优良、价格适中的用于现代高性能雷达的发射机体制。本论文就如何设计和实现一种S波段固态推前向波管体制雷达发射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介绍。这种发射机体制兼具固态放大器和电真空放大器的双重优点,所构成的放大链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规模适中,无需灯丝预热可快速开机等显着特点。同时由于末级前向波管采用直流运用结构,可工作在直通状态,即在关掉阴极电压的情况下,前级功率几乎可以无损的经由前向波管输出(此时前向波管可视为是一段传输波导),实现发射机变功率输出。本文研制设计工作围绕实现一部输出峰值功率达125kW、工作比达5.5%、射频脉冲宽度达200μs的发射机展开,分别介绍了前级固态功放、阴极高压开关电源、熄灭调制器以及双冷源冷却系统设计等内容。所研制成的发射机完全满足项目启动之初预设的目标,该发射机已成功应用于某雷达中,工作稳定可靠。该体制发射机的成功研制,为今后开展同类体制发射机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戴欧志雄[7](2018)在《基于超材料的L波段新型高功率微波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L波段(1-2GHz)电磁波对天气和地形不敏感,广泛用于军用、民用领域。现阶段,L波段高功率微波源普遍面临结构不够紧凑、束波转换效率较低等问题。基于超材料的慢波结构可以在相同尺寸的空心金属波导截止频率以下工作,具有小型化的优点;其高耦合阻抗特性有望提高微波源的束波转换效率。为了实现L波段高功率微波源的小型化和高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L波段新型高功率微波源,并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开展了超材料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谐振单元正交排列的全新超材料构造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全金属超材料结构。新型超材料对于圆波导TM01模式电磁波,在类π模附近表现出负的等效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基于新型超材料结构,构造了适用于环形相对论电子束工作、高功率微波源的慢波结构。计算表明,新型慢波结构能在同尺寸的空心金属波导截止频率以下工作,具有小型化优点。其次对所设计的新型超材料慢波结构进行了模式特性研究,经计算分析,发现其基模为圆波导准TM01模式,场分布均匀;基模色散特性的计算结果表明其具有负色散特性,零次空间谐波为返向波;此外,基模在整个工作频段内耦合阻抗大于75Ω,耦合阻抗显着高于传统慢波结构,高转换效率潜力明显;随后,设计了矩形输出结构,并对超材料慢波结构和常规慢波结构的传输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的超材料慢波结构小型化优势明显。在高频特性分析基础上,对L波段超材料高功率微波源进行了粒子模拟研究。分析了束流传输特性,计算了空间极限电流大小,确定了电子束参数下最小约束磁场值。在束电压550 kV,束流1.5 kA,导引磁场2 T的条件下,模拟获得功率460MW,频率1.366GHz高功率微波输出,束波转换效率为55.8%。分析了器件工作机制为切伦科夫(Cerenkov)机制,工作模式为准TM01模式,器件内部最大场强低于1.2MV/cm。作为超材料高功率微波源实验研究基础,设计了在电子束传输路径上能提供2T均匀磁场的螺线管线圈;为实验研究超材料慢波结构传输特性,设计了同轴TEM-矩形TE10模转并加工;最后对超材料慢波结构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与仿真结果在趋势上大致符合,证明了本文理论分析和仿真的正确。

黎深根[8](2019)在《W波段空间谐波磁控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磁控管在向毫米波、短毫米波和太赫兹方向发展时,遇到了严重的问题:首先,因磁控管腔体尺寸与波长成正比,随着频率逐渐提高,腔体尺寸将越来越小;其次,直流磁场与波长成反比,波长越短,磁场越高;再次,阴极尺寸小,所需电流密度增大,导致电子回轰很强烈,这将严重影响热阴极的寿命;最后,随着尺寸的缩小,采用隔膜带解决π模磁控管模式分隔问题也难以实现。因此,在毫米波及以上波段,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来实现毫米波M型器件的研制,例如同轴磁控管方案、普通磁控管方案、反同轴磁控管方案和空间谐波磁控管方案。其中空间谐波磁控管(SHM)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设计之一,与π模基波普通磁控相比,空间谐波磁控管可以增大谐振腔尺寸,降低工作磁场,并有效提高模式分隔度。国内目前尚无W波段磁控管工程化产品报道,对于空间谐波磁控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本文详细地分析与研究了W波段非π模空间谐波磁控管的作用机理与工作特性,提出了W波段空间谐波磁控管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对空间谐波磁控管的工作效率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一定程度上填补国内空间谐波磁控管的理论空缺。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论文系统地分析了无隔模带谐振系统中多模瞬态特性、非π模理论和空间谐波理论,探析了短毫米波磁控管采用非π模空间谐波工作可以增大谐振腔尺寸和降低工作磁场的根本原因。讨论了模式选择对谐振腔尺寸、模式分隔度和品质因数的影响,推导了空间谐波同步的工作特性和负载特性。其次,查阅资料并结合理论分析结构,首次尝试从注波互作用和高频损耗角度对W波段空间谐波磁控管进行效率分析,分析了高频场角速度、同步谐波角向电场以及趋肤效应导致低效率的本质原因,在此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磁控管电子效率和线路效率的实现方法。再次,结合理论分析,对W波段空间谐波磁控管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冷态特性和热态特性一系列的仿真结果,讨论了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的一致性,对仿真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最终通过仿真分析找到了试验研究改进的方向,为试验研究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然后,利用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的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研制出了我国首支W波段空间谐波磁控管,工作模式为π/2模及邻近模式,电子与负一次空间谐波同步,输出功率达到2kW,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以及仿真分析的准确性。最后,在W波段空间谐波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冷阴极技术研究,对磁控管冷阴极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验证了毫米波磁控管采用自发射冷阴极和辅助热阴极式冷阴极的可行性。

姚武生[9](2007)在《L波段大功率液冷固态功放组件的研制》文中认为随着微波固态器件的不断发展,固态发射机的高可靠性、宽频带、低工作电压、故障概率小、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等突出的优点,引发了雷达技术的一次革命。如今,固态发射机的发展水平己成为雷达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而,固态功放组件的研制也越来越广泛,不同形式的雷达、不同频率其功放组件在功能上、性能及外形上都有很多差异,但不论怎样其设计原理总是一样的。虽然固态功放组件的设计制造己趋向成熟,仍然有一些关键技术值得探讨,要求我们在工程实施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本论文研究的工作是为一种采用幅度加权的行馈发射机的雷达以及为该雷达所配备的有源诱饵系统研制的固态功率放大器组件。根据系统需求,共研制了三种功放组件:末级组件(1.5kW)、前级组件(900W)和驱动组件(35~200W)。由此三种组件构建了雷达及其诱饵所需的各发射机,这些发射机分别要求输出不小于3.5kW、2.4kW、1.2kW、0.8kW和0.2kW峰值功率。有资料表明:单个半导体元件的温度升高10℃,其的可靠性能降低50%。微波功率管是固态功放组件的核心元器件,其散热问题就成为其可靠应用的一个瓶颈。为了有效保证功放组件的高可靠工作,组件的有效热设计也是我们的一个工作重点。在最大工作条件下,末级组件中单个微波晶体管的耗散约为52.5W,热流密度达到27.63 W/cm2,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强迫风冷已不能满足实际散热要求,故采用了液冷散热方式。液冷功放组件在我所来说,属于首次运用。

廖复疆[10](1992)在《大功率微波真空电子器件的发展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给出了大功率微波真空电子器件的发展及应用情况。海湾战争证明,微波管仍然是现代军事电子装备的关键器件,其性能的不断改进,大大增强了电子战和雷达系统的成力。真空微电子技术和相对论电子学为微波真空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广阔的基础。

二、L波段100千瓦正交场前向波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波段100千瓦正交场前向波放大器(论文提纲范文)

(3)前向波放大管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向波放大管国内外产品技术水平
2 装备应用系统比较
3 结束语

(5)一种S波段正交场放大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正交场放大器历史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1.3 正交场放大器分类和特点
    1.4 三维粒子模拟软件介绍
    1.5 论文的主要框架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正交场放大器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正交场放大器基本结构
    2.3 正交场放大器的电子运动
        2.3.1 电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
        2.3.2 电子在高频场中的运动
    2.4 慢波结构的高频特性
        2.4.1 色散特性
        2.4.2 耦合阻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正交场放大器慢波结构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慢波结构的选取
    3.3 短管支撑曲折线慢波结构特性研究
        3.3.1 短路块对高频特性的影响
        3.3.2 细管半径对高频特性的影响
        3.3.3 凸缘厚度对高频特性的影响
        3.3.4 背壁距离对高频特性的影响
    3.4 短管支撑曲折线的选定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正交场放大器传输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输入输出结构仿真设计
        4.2.1 输入输出结构的选取和分析
        4.2.2 输入输出结构的设计和优化
    4.3 CHIPIC冷态特性分析
        4.3.1 结构模型的建立
        4.3.2 冷态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波段正交场放大器粒子模拟研究
    5.1 引言
    5.2 整体模型确定
    5.3 CHIPIC软件粒子模拟研究
        5.3.1 阴阳极间距的分析和优化
        5.3.2 阴极端帽的分析和优化
        5.3.3 零输入状态仿真研究
        5.3.4 粒子模拟结果分析
    5.4 CST软件粒子模拟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某型S波段固态推前向波管雷达发射机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真空管发射机的发展现状
        1.2.2 真空管发射机的发展趋势
        1.2.3 国内外前向波管发展情况
        1.2.4 国内外前向波管发射机的发展情况
    1.3 研究的目标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1.5 各章内容简介
第二章 雷达发射机技术基础研究
    2.1 概述
        2.1.1 雷达发射机的功能
        2.1.2 现代雷达对发射机的要求
        2.1.3 雷达发射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2.2 常用的电真空体制雷达发射机
        2.2.1 磁控管发射机
        2.2.2 速调管发射机
        2.2.3 行波管发射机
        2.2.4 前向波管发射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射机系统的实现
    3.1 概述
    3.2 前向波管发射机的基本类型
        3.2.1 阴极脉冲调制前向波管发射机
        3.2.2 直流运用前向波管发射机
        3.2.3 前向波管的组成
        3.2.4 工作原理及性能
    3.3 放大链路分析
        3.3.1 工作带宽
        3.3.2 输出功率
    3.4 主要技术指标分配
        3.4.1 放大链路功率分配
        3.4.2 改善因子指标分配
    3.5 系统组成
        3.5.1 固态功放
        3.5.2 前向波管阴极高压开关电源
        3.5.3 熄灭调制器
        3.5.4 发射机冷却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射机的参数测试
    4.1 概述
    4.2 测试原理
        4.2.1 输出功率测试
        4.2.2 瞬时带宽测试
        4.2.3 射频检波包络测试
        4.2.4 频谱分布测试
        4.2.5 频谱纯度测试
        4.2.6 发射机效率测试
    4.3 测试方案
        4.3.1 输出功率测试
        4.3.2 射频脉冲包络测试
        4.3.3 发射机改善因子测试
        4.3.4 发射机工作效率测试
    4.4 测试结果与分析
        4.4.1 输出功率测试结果
        4.4.2 发射机频谱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课题研制过程的总结和展望
        5.1.1 研制过程总结
        5.1.2 课题展望
    5.2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超材料的L波段新型高功率微波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功率微波和高功率微波源
        1.1.1 高功率微波简介
        1.1.2 高功率微波源
    1.2 超材料概述
        1.2.1 超材料的电磁特性
        1.2.2 超材料的发展历程
    1.3 超材料在微波源的应用
        1.3.1 超材料微波源的应用背景
        1.3.2 超材料微波源的发展现状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材料电磁结构的相关理论及设计准则
    2.1 超材料电磁结构的相关参数提取及设计准则
        2.1.1 双负特性的实现
        2.1.2 等效电磁参数提取理论
        2.1.3 超材料一般设计准则
    2.2 适用于高功率微波源的超材料慢波结构设计
        2.2.1 结构设计
        2.2.2 等效电磁参数提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材料慢波结构电磁特性分析
    3.1 工作模式分析
        3.1.1 横向模式
        3.1.2 纵向模式
    3.2 超材料慢波结构高频特性分析
        3.2.1 色散特性分析
        3.2.2 耦合阻抗计算
        3.2.3 结构参数对高频特性的影响
    3.3 超材料传输特性分析
        3.3.1 矩形波导耦合输出结构
        3.3.2 传输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材料高功率微波源的粒子模拟研究
    4.1 粒子模拟简介
    4.2 束流传输特性的粒子模拟研究
        4.2.1 空间极限电流估算及模拟
        4.2.2 聚焦磁场估算及模拟验证
    4.3 基于超材料的Cerenkov型振荡器粒子模拟
        4.3.1 基于矩形耦合输出结构的粒子模拟
        4.3.2 基于场匹配耦合输出结构的粒子模拟
        4.3.3 最大电场强度估算
    4.4 参数对微波输出的影响
        4.4.1 电子束电压对输出微波的影响
        4.4.2 谐振腔参数对输出微波的影响
        4.4.3 导引磁场对微波输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相关工程设计及传输特性实验
    5.1 导引磁场设计
    5.2 超材料慢波结构传输特性验证实验
        5.2.1 模式转换器设计
        5.2.2 传输特性验证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W波段空间谐波磁控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毫米波磁控管的发展现状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3.3 理论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安排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非π模空间谐波理论分析
    2.1 引言
        2.1.1 磁控管工作原理
        2.1.2 非π模空间谐波磁控管介绍
    2.2 谐振特性分析
        2.2.1 谐振系统
        2.2.2 色散特性
        2.2.3 多模瞬态分析
    2.3 非π模理论
        2.3.1 π 模工作的优点
        2.3.2 非π模对谐振腔尺寸的影响
        2.3.3 非π模对模式分隔度的影响
        2.3.4 非π模的品质因数
    2.4 空间谐波理论
        2.4.1 空间谐波
        2.4.2 工作电压与工作磁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谐波磁控管效率分析
    3.1 引言
    3.2 磁控管效率分析
        3.2.1 磁控管效率的计算
        3.2.2 传统磁控管高效率的原因
    3.3 W波段空间谐波磁控管效率分析
        3.3.1 注波互作用分析
        3.3.2 低效率的原因
        3.3.3 提高效率的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间谐波磁控管仿真分析
    4.1 仿真模型建立
        4.1.1 仿真软件简介
        4.1.2 仿真对象介绍
        4.1.3 仿真模型建立
    4.2 冷态特性仿真和分析
        4.2.1 谐振系统仿真分析
        4.2.2 输出结构仿真分析
        4.2.3 整管冷态分析
    4.3 热态特性仿真和分析
        4.3.1 电磁场加载
        4.3.2 阴极发射设置
        4.3.3 高频场分析
        4.3.4 电子运动状态分析
        4.3.5 工作特性分析
        4.3.6 输出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间谐波磁控管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磁控管冷测实验
        5.2.1 冷测系统介绍
        5.2.2 谐振腔冷测
        5.2.3 输出部件冷测
        5.2.4 整管冷测
    5.3 磁控管热测实验
        5.3.1 热测系统介绍
        5.3.2 工作特性
        5.3.3 包络和频谱特性
        5.3.4 测试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冷阴极技术分析
    6.1 引言
    6.2 自发射冷阴极技术分析
        6.2.1 自发射冷阴极结构
        6.2.2 自发射冷阴极理论分析
        6.2.3 自发射冷阴极试验研究
    6.3 辅助热阴极式冷阴极分析
        6.3.1 辅助式冷阴极结构
        6.3.2 辅助热阴极式冷阴极理论分析
        6.3.3 辅助热阴极式冷阴极试验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总结
    7.2 存在的问题
    7.3 提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9)L波段大功率液冷固态功放组件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波功率器件的发展
    1.2 固态放大器与真空管放大器的比较
    1.3 固态发射机构成方式
    1.4 固态发射机设计举例
    1.5 项目背景及本文工作情况简介
    1.6 各章节内容简介
第二章 基础理论
    2.1 微波功率管
        2.1.1 硅双极性晶体管(Si BJT)
        2.1.2 功率双极性晶体管
        2.1.3 GaAs 场效应管(GaAs FET)
    2.2 放大器的稳定性
    2.3 匹配电路
    2.4 功率合成
    2.5 功放组件的基本设计思路
第三章 液冷功放组件的研制
    3.1 任务来源
    3.2 研制目的和指标要求
    3.3 功率管的选择
    3.4 单管电路的设计
    3.5 组件的构成框图
    3.6 BITE 设计
    3.7 组件的电磁兼容设计
    3.8 组件的热设计
    3.9 可靠性分析
    3.10 组件实物
第四章 性能测试及数据分析
    4.1 测试仪表
    4.2 测试方法
    4.3 测试数据
        4.3.1 1 号末级组件
        4.3.2 2 号末级组件
        4.3.3 3 号末级组件
        4.3.4 4 号末级组件
        4.3.5 温升数据
    4.4 前级组件
    4.5 驱动组件
    4.6 可能存在的问题
    4.7 测试结论
第五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L波段100千瓦正交场前向波放大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微波电子管及其应用的新进展[J]. 李松柏,陈汝淑,刘盛纲. 电子管技术, 1973(06)
  • [2]射频调制正交场放大器研究[J]. 王直华. 电子管技术, 1976(03)
  • [3]前向波放大管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杨金生. 真空电子技术, 2016(06)
  • [4]前向波放大器的应用发展[A]. 闫铁昌,孙振鹏. 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 2004
  • [5]一种S波段正交场放大器特性研究[D]. 高杉.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6]某型S波段固态推前向波管雷达发射机设计与实现[D]. 周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3)
  • [7]基于超材料的L波段新型高功率微波源研究[D]. 戴欧志雄.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8]W波段空间谐波磁控管研究[D]. 黎深根.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19(03)
  • [9]L波段大功率液冷固态功放组件的研制[D]. 姚武生.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4)
  • [10]大功率微波真空电子器件的发展及应用[J]. 廖复疆. 真空电子技术, 1992(01)

标签:;  ;  ;  ;  ;  

L 波段 100 kW 正交场前向波放大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