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实验研究

小柴胡汤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实验研究

一、小柴胡汤对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颖[1](2021)在《小柴胡汤治疗肾性蛋白尿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一小柴胡汤治疗原发性肾性蛋白尿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小柴胡汤治疗原发性肾性蛋白尿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等数据库进行计算机检索,再配合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均为建库以来至2020年3月31日),查找小柴胡汤治疗蛋白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制定并按照相应的纳排标准后,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并绘制流程图,提取相关资料的数据,采用Cochrane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风险评估。运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10个RCTs,累计9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柴胡汤在调节24小时尿蛋白定量[WMD=-0.374,95%CI(-0.490,-0.258),P<0.001]、血尿素氮[WMD=-1.222,95%CI(-2.111,-0.333),P=0.007]、白介素-4[WMD=11.451,95%CI(7.349,15.553),P<0.001]、白介素-17[WMD=-58.431,95%CI(-68.332,-48.531),P<0.001]、干扰素-γ[WMD=-7.991,95%CI(-11.034,-4.948),P<0.001]等指标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肌酐[WMD=-3.295,95%CI(-10.263,3.674),P=0.35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柴胡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原发性肾性蛋白尿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但基于对安全性的描述过少,故尚不能对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然而纳入评价的文献质量偏低,故仍需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RCT,以提高结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为小柴胡汤治疗肾性蛋白尿提供临床依据。研究二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小柴胡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小柴胡汤的活性成分和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药理作用机制,为经典方剂的临床应用及药物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获取小柴胡汤中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蛋白,利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并获取靶蛋白的基因名,构建小柴胡汤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借助Genecard数据库获取DKD疾病靶点,通过jvenn平台获得交集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中导入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并构建PPI网络图;运用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通过AutoDockTool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小柴胡汤筛选得到195种活性成分,主要活性成分涉及豆甾醇、槲皮素、β-谷甾醇、黄芩黄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汉黄芩素等。预测到238个相应作用靶点,与DKD的交集靶点为128个,核心靶点涉及IL6、AKT1、VEGFA、TNF、TP53、PTGS2、JUN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条目2242个,细胞组成条目82个,分子功能条目166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333条(P<0.01)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槲皮素、黄芩黄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与关键靶点PTGS2、AKT1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小柴胡汤中的活性化合物槲皮素、黄芩黄素、木犀草素等影响PTGS2、AKT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起到抗炎、抗氧化、调节细胞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肾功能等作用,为研究小柴胡汤治疗DKD提供了更加深入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向。

张志雄,刘春芳,刘明洋,孔庆辉[2](2021)在《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小柴胡汤为"和解"第一方,其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且近年来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通过查阅文献,对小柴胡汤的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抗肿瘤、调节内分泌等药理作用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咳嗽变异性哮喘、胆汁反流性胃炎、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进行综述。总结小柴胡汤的最新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将对小柴胡汤的继续开发提供参考思路。

赵凡[3](2020)在《黄芩在治疗抑郁症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及其抗抑郁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黄芩作为传统的清热药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许多含黄芩方剂临床治疗抑郁症疗效显着。目前有关含黄芩治疗抑郁症方剂(以下简称“含黄芩抗抑郁方”)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有报道,而明确含黄芩抗抑郁方的临证应用指征和配伍方法对于中医临床运用黄芩及含黄芩方治疗抑郁症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本论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含黄芩抗抑郁方主治病证特点及主要配伍方法;并运用实验研究观察黄芩及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对皮质酮(CORT)诱导的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效应,从干预抑郁模型小鼠神经发生这一维度,探讨黄芩及黄芩苷的抗抑郁机制,以冀初步阐明抗抑郁方剂配伍黄芩的科学内涵。方法1.数据挖掘研究 收集整理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等)1986~2019年公开发表的含黄芩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文献,将其分为临床研究(病例数30例以上,有对照组)、病案及临证加用黄芩三类。①采用SPSS Statistics 22.0统计软件对各部分文献的方剂名称与类别、临床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主治病证的证型及病机(病性和病位证素)、症状和舌脉、配伍药物(单味药和药物类别)、黄芩及核心配伍药物的用量与比例等进行频次统计;②采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的Apriori算法对含黄芩抗抑郁方主治病证的高频症状进行两症状和三症状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并对方剂组成中的高频药物进行两药、三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③采用Gephi 0.9.2软件对证素-症状、药物-症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以探讨含黄芩抗抑郁方的证治规律。2.实验研究①采用慢性CORT皮下注射6周建立抑郁小鼠模型,造模3周后分为空白、模型、阳性药、黄芩苷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低剂量和黄芩高剂量7组,分别给药治疗3周后进行糖水偏好、悬尾、强迫游泳、开场、新颖摄食行为学测试,同时取血检测血清皮质酮含量,观察黄芩及黄芩苷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酮的影响;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Ki-67及BrdU 阳性细胞数,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齿状回BrdU/DCX/NeuN叠染细胞数,高尔基染色检测齿状回神经元形态、树突长度、树突棘密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给予PI3K及AKT抑制剂LY294002、Perifosine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黄芩苷对CORT造模后HT-22细胞中上述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及黄芩苷基于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对神经发生的影响;③采用高效液相测定黄芩水煎剂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1.数据挖掘研究 共收集整理含黄芩抗抑郁方临床文献464篇,其中临床研究文献249篇,有明确疗效的病例9702例;病案文献122篇,有明确疗效的病案153例;临证加用黄芩文献93篇。三类文献的研究结果如下:1.1临床研究文献在临床研究文献中,所涉及的含黄芩抗抑郁方共90首,方剂类别9种。使用频率位列前4的方剂类别为和解剂、化痰剂、清热剂、理气剂,其中和解剂(使用频率65.49%)远超过其他类别方剂。和解剂中柴胡类方使用频率最高(56.9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居所有方剂之首(33.10%)。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表明,临床含黄芩抗抑郁方中药治疗组、中西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含黄芩抗抑郁方主治病证的证型有21种,实证为主,亦有虚实夹杂。证型出现频率位列前4的为肝郁气滞(18.72%)、肝郁痰热(12.34%)、肝郁痰阻(10.37%)、肝郁化火(热)(9.66%),累计占51.08%。涉及病性证素1 1种,病性有虚有实,以实为主。主要病性为气滞(85.14%)、火热(46.21%)、痰(30.66%),此外还有气虚(10.97%)、血瘀(10.95%)等。涉及病位证素9种,病位以肝居首(出现频率96.17%),其次为脾(16.03%)、心(12.55%)、胆(6.66%)等。在配伍方面,与黄芩配伍的核心单味药为柴胡、半夏,使用频率分别为88.03%、75.21%;主要配伍药物(使用频率在30%-60%之间)为茯苓、牡蛎、龙骨、白芍、大枣、生姜、桂枝、大黄,以上除白芍外,均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物组成;次要配伍药物(使用频率在15%-30%之间)有郁金、石菖蒲、酸枣仁、合欢皮、远志、当归、陈皮、人参、党参、栀子、枳壳。常见的两药关联主要有半夏-柴胡、茯苓-柴胡、茯苓-半夏等,常见的三药关联主要有桂枝、半夏-柴胡,大黄、半夏-柴胡,大黄、牡蛎-柴胡,大黄、龙骨-牡蛎,大黄、龙骨-柴胡,桂枝、牡蛎-柴胡,多为上述核心药物与主要配伍药物之间形成的关联。与黄芩配伍的主要药物类别为理气药(使用频率93.38%)、补益药(86.02%)、安神药(83.59%)、化痰药(79.15%)、清热药(57.06%),次要配伍药物类别为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泻下药。黄芩及其核心配伍药物的用量,黄芩为2-20g,平均10.50±2.26g;柴胡为6-36g,平均13.45±4.87g;半夏为4-20g,平均10.35±2.54g。黄芩与柴胡、黄芩与半夏的用量比例均以1:1为主,三药配比亦以1:1:1居多。1.2病案文献在病案文献中,所涉及的含黄芩抗抑郁方共46首,方剂类别8种。所治证型有19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肝郁气滞证(13.95%),其次为肝郁化火(8.53%)、肝火扰心(8.53%)、肝郁痰热(8.53%)、肝郁痰阻(7.75%)、肝郁脾虚6.98%,累计占54.27%。各类方剂使用频率、主治病证的证型、病性及病位、配伍药物及核心配伍药物用量的统计结果与临床研究文献结果基本一致。有关含黄芩抗抑郁方主治病证的证候研究显示,此类方剂主治病证的症状计有92种,涉及舌象15种,脉象10种。其中,主要症状(出现频率>30%)在神志方面的表现有忧郁,烦躁,易怒;在躯体方面的表现有寐差,纳差,胸胁不适;舌脉表现为舌红、淡红,苔黄、白、腻、薄,脉弦、细。次要症状(出现频率在8.5%-30%之间)在神志方面的表现有悲伤欲哭,少言寡语,厌世求死,记忆力下降,多思多虑,焦虑,精神紧张,兴趣减退;在躯体方面的表现有乏力,口苦,心悸,大便秘结,口干,头晕,咽部不适,脘痞不适,出汗,腹胀,大便稀溏,头痛,叹息,寒热异常感;舌脉表现为舌暗、胖大有齿痕,苔厚,脉数、滑、沉。常见的两症状关联为忧郁-脉弦、纳差-寐差、纳差-脉弦、烦躁-寐差、苔黄-脉弦、苔腻-寐差、舌红-脉弦,常见的三症状关联为易怒、寐差-烦躁,苔黄、忧郁-脉弦,苔腻、纳差-寐差,易怒、烦躁-寐差,舌红、寐差-脉弦,烦躁、脉弦-寐差,纳差、忧郁-脉弦、乏力、寐差-纳差,多为上述主要症状、舌脉与次要症状之间形成的关联。在证治规律即病机、症状与药物关系的研究方面,利用复杂网络勾勒出3个较为清晰的常见病证与选方用药之间的联系脉络。①肝郁气滞、肝郁脾虚等证:涉及的症状有忧郁,少言寡语,悲伤欲哭,厌世求死,反应迟钝,胸胁不适,寒热异常感,胃脘不适,乏力,纳差,腹胀,叹息,嗳气,消瘦,大便稀溏,苔薄,苔白,脉细;所用代表方剂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逍遥散类方。②肝郁痰热、胆热痰扰等证:涉及的症状有精神紧张,幻觉,多思多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寐差,头重,四肢不温,呃逆,苔腻,脉滑;所用代表方剂为温胆汤类方。③肝郁化火、肝火扰心等证:涉及的症状有烦躁,易怒,恐惧感,心神不宁,口苦,口干,耳鸣,头痛,腹痛,全身疼痛,小便黄,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脉弦;所用代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及龙胆泻肝汤。1.3临证加用黄芩文献在临证加用黄芩文献中,所涉及的方剂有60首。研究表明,当临床医家运用不含黄芩的方剂治疗抑郁症时,于原方中加用黄芩的主要依据是:主治病证有热盛、肝郁化火、痰热等病理改变,症状表现为口苦,心烦,大便干结或不畅,急躁易怒,舌苔黄腻,口干等。临床与黄芩同时加入处方的药物主要为栀子、黄连、龙胆,其次为柴胡、瓜蒌、半夏、牡丹皮、胆南星等清热、理气、化痰药。黄芩的常用剂量为6-20g,平均10.35±2.54g。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及中医传统理论可知,黄芩在抗抑郁方剂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①清热泻火以祛热邪;②清气降火以除痰热;③未雨绸缪以防邪郁化热;④配伍柴胡、半夏以调畅气机;⑤以寒制温,以防温药助火。黄芩在抗抑郁方剂中主要作为臣药、佐药,但其作用与地位不可小觑。2.实验研究2.1黄芩及黄芩苷对CORT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慢性皮质酮40mg/kg皮下注射6周后模型小鼠糖水偏好率降低,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延长,新颖摄食中潜伏期增加、食物消耗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现出明显的快感缺失、行为绝望状态;且造模6周后血清皮质酮含量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黄芩1.5g/kg、黄芩苷60mg/kg可显着改善CORT诱导的上述抑郁样行为、降低血清皮质酮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2.2基于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的黄芩及黄芩苷对CORT抑郁模型小鼠神经发生的影响免疫组化显示,模型小鼠齿状回中Ki-67及BrdU 阳性细胞数显着降低(p<0.01),而黄芩苷及黄芩治疗3周可增加阳性细胞数(p<0.01)。免疫荧光显示,模型小鼠齿状回中DCX+/NeuN+/BrdU+标记的未成熟神经元细胞数目显着降低(p<0.01),DCX-/NeuN+/BrdU+标记的成熟神经元阳性细胞数显着下降(p<0.01),而黄芩1.5g/kg、黄芩苷60mg/kg可显着增加存活的成熟及未成熟神经元数目(p<0.01)。高尔基染色显示,模型组齿状回神经元树突分支少、形态简单,树突总长度显着减少(p<0.01),而给予黄芩1.5g/kg、黄芩苷60mg/kg可显着增加神经元树突复杂性,增加树突总长度(p<0.05,p<0.01);神经元树突棘数目统计显示,CORT造模与黄芩苷、黄芩给药均未对神经元总树突棘密度及蘑菇状树突棘密度产生影响(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及突触蛋白PSD95、Synapsin 1表达降低(p<0.01),给予黄芩1.5g/kg、黄芩苷60mg/kg后上述相关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在CORT诱导的HT-22细胞上,黄芩苷可上调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p<0.05,p<0.01),而给予PI3K及AKT抑制剂LY294002、Perifosine后可抵消黄芩苷作用(p>0.05)。2.3黄芩水煎剂主要成分含量测定黄芩水煎剂主要含有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4种物质成分,其中黄芩苷含量最高,为217.77±1.96mg/g。结论1.含黄芩抗抑郁方临床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肝郁痰热、肝郁痰阻、肝郁化火(热)、肝火扰心和肝郁脾虚等证型。其主治病证以实为主,亦有虚实夹杂。常见病性证素为气滞、火热、痰,此外还有气虚、血瘀等;病位主要在肝(胆),其次为心、脾(胃)等。2.含黄芩抗抑郁方主治病证的主要症状,在神志方面表现为忧郁,烦躁,易怒;在躯体方面表现为寐差,纳差,胸胁胀满。次要症状在神志方面表现为悲伤欲哭,少言寡语,厌世求死,记忆力下降等;在躯体方面表现为乏力,口苦,心悸,大便秘结,口干,头晕,咽部不适,脘痞不适等。舌脉主要表现为舌红、淡红,苔薄、苔白、苔腻,脉弦、细。3.含黄芩抗抑郁方中与黄芩配伍的核心药物为柴胡、半夏,三味药物平均用量分别为10g、13g、10g,黄芩与柴胡、黄芩与半夏的两药配比均以1:1为主,三药配比亦以1:1:1居多。4.在含黄芩抗抑郁方中,与黄芩配伍的单味药除柴胡、半夏外,主要有茯苓、牡蛎、龙骨、白芍、大枣、生姜、桂枝和大黄,此外还有郁金、石菖蒲、酸枣仁、合欢皮、远志、当归、陈皮、人参、党参、栀子和枳壳等。与黄芩配伍的主要药物类别为理气药、安神药、补益药、化痰药和清热药,此外还有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和泻下药等。5.对常见病证与选方用药关系的研究表明:以肝郁气滞或肝郁脾虚等为主的病证,所用代表方剂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逍遥散类方;以肝郁痰热或胆热痰扰等为主的病证,所用代表方剂为温胆汤类方;以肝郁化火或肝火扰心等为主的病证,所用代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或黄连解毒汤。6.黄芩和黄芩苷可通过上调PI3K/AKT/GSK3 β/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CORT抑郁模型小鼠齿状回神经发生发挥抗抑郁作用。

陈佳慧[4](2020)在《基于调肝理论应用柴朴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以慢性、顽固性干咳为特点,夜间或凌晨多发,属于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程超过8周,多达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社会认知度低,由于不具备典型哮喘的临床表现,容易被忽视,误诊率高,且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哮喘。现代医学对于CVA的治疗,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主,但存在停药后易反复、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预期疗效的特点。中医学治疗咳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课题结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背景,基于从肝论治呼吸系统疾病理论,深入探讨柴朴汤治疗CVA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目的:评价柴朴汤治疗CVA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从肝论治CVA理论提供临床验证,为完善CVA诊治方案提供支持。方法:研究方法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来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和呼吸科病房住院的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的患者,以简单随机分组方式入组98例,按照病例选择标准,入组有效病例共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观察疗程:14日为1疗程,共1疗程;其中观察组予柴朴汤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片口服治疗。结果:(1)基线资料: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状积分、咳嗽症状积分、LCQ评分、外周血EOS百分比、PEF变异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性指标: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77%,P<0.0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第7日、第14日与第1日相比均有差异,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莱切斯特咳嗽问卷评分、PEF变异率改善情况均有差异,P<0.05,表明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P<0.05,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在咳嗽症状、PEF、生活质量方面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EOS百分比组间对比、组内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对外周血EOS百分比并无明显作用。结论:(1)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咳嗽症状评分存在显着差异,观察组改善中医症状、咳嗽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2)观察组LCQ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对于CVA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疗效更优。(3)在PEF变异率改善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均有差异,观察组在改善PEF变异率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改善气道功能效果优于对照组。(4)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明显改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的效果。

王莹[5](2019)在《参胡温胆汤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小鼠行为绝望模型和大鼠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评价参胡温胆汤的抗抑郁作用,并从单胺类神经递质、炎性细胞因子、ERK信号通路和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效应机制。方法:1.药效学研究:(1)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组(0.02g/kg)、柴胡疏肝散(9.29g/kg生药)、高剂量组(23.52g/kg生药)、中剂量组(11.76g/kg生药)和低剂量组(5.88g/kg生药),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16天,空白对照组予同容积的蒸馏水,于第14天进行悬尾实验和第15天进行强迫游泳实验。(2)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CUMS模型,以糖水偏好实验作为造模成功的判断标准,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盐酸氟西汀0.01g/kg)、中药阳性对照组(柴胡疏肝散6.5g/kg生药)、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16.48g/kg生药)、中剂量组(8.24g/kg生药)和低剂量组(4.12g/kg生药),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连续15天,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同容积的蒸馏水,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继续给予应激,持续15天,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和给药后称量大鼠体重,进行糖水消耗实验和开场实验。2.机理研究:(1)单胺类神经递质: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皮质和下丘脑中5-HT、DA和NE的含量。(2)神经免疫: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L-4和IL-10的水平。(3)ERK通路: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Raf、p-Raf、Rsk、MEK、p-MEK、ERKl/2、p-ERKl/2、CREB、p-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ERKl/2、CREB、BDNF和Trk B的m 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ERKl/2和Trk B的表达。结果:1.药效学研究:(1)小鼠行为绝望模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中剂量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均缩短(P<0.05);氟西汀组、柴胡舒肝散组、参胡温胆汤中剂量组和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参胡温胆汤低剂量组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缩短(P<0.05)。(2)大鼠行为学结果:组内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度明显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度明显降低(P<0.01);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各剂量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度均明显提高(P<0.01)。给药14天后,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均上升(P<0.05),空白对照组和参胡温胆汤中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均明显上升(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前造模组大鼠的移动总距离和直立次数均显着性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氟西汀组和柴胡疏肝散组的大鼠移动总距离均明显减少(P<0.01),参胡温胆汤各剂量组的大鼠移动总距离均减少(P<0.05);模型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各剂量组大鼠的直立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大鼠的移动总距离均明显增加(P<0.01),参胡温胆汤低剂量组大鼠的移动总距离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高剂量组大鼠的直立次数均明显增加(P<0.01)。2.机理研究:(1)单胺类神经递质测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海马、皮质和下丘脑内5-HT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氟西汀组皮质内DA含量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海马和下丘脑内DA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氟西汀组海马内NE的含量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海马内NE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2)炎性细胞因子测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组大鼠海马中的致炎因子IL-6水平明显下降(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中的致炎因子IL-6水平下降(P<0.05),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的致炎因子IL-1β、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血清中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水平明显上升(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中抗炎因子IL-4的水平上升(P<0.05),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血清中抗炎因子IL-4的水平明显上升(P<0.01),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明显上升(P<0.01)。(3)ERK信号通路检测结果:WB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Raf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中Raf的蛋白表达上升(P<0.05),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p-Raf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海马内MEK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空白对照组和氟西汀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内p-ME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内p-MEK蛋白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内ERK1/2和p-ERK1/2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内Rsk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内Rsk的蛋白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的大鼠海马内CREB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内p-CREB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BDNF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rt-PCR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的ERK1m RNA和ERK2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中CREBm 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空白对照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CREBm 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的BDNFm RNA和Trk B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中的BDNFm RNA和Trk Bm RNA表达升高(P<0.05)。IHC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组和参胡温胆汤组大鼠海马中的ERK1/2和Trk B的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1.参胡温胆汤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缩短行为绝望小鼠模型悬尾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逆转CUMS大鼠糖水偏好度下降、体重减轻、移动总距离和直立次数减少的症状。2.参胡温胆汤的抗抑郁作用与上调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和NE的含量有关。3.参胡温胆汤可能通过下调致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对机体进行双相良性调节,恢复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有助于防治抑郁症。4.参胡温胆汤可能通过激活ER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指标(Raf、MEK、ERK、RSK、CREB),调节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 B,有助于发挥抗抑郁作用。

王省[6](2018)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确立《伤寒论》经典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通过对不同剂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快速抗抑郁作用的筛查,发掘该方剂快速抗抑郁的最优剂量;通过拆方研究发掘其快速抗抑郁的核心组方;建立嗅球摘除抑郁模型,评估该抑郁模型的抑郁行为学及前额叶谷氨酸受体机制。证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通过调节前额叶AMDAR及NMDAR的谷氨酸受体机制及胞内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神经突触可塑性,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戊巴比妥睡眠诱导实验,评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镇静促眠作用。并进一步通过临床观察,确立该方的快速抗抑郁及促眠作用。方法1、以汉代1两=3g的临床标准,以及人与小鼠的用药换算关系,分别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常规剂量,3/4剂量,2/4剂量及1/4剂量,分为10g/kg,7.5g/kg,5g/kg以及2.5g/kg四个剂量组。首先对10g/kg,7.5g/kg,5g/kg三个剂量组在Balb/c品系正常小鼠上筛查其抗抑郁样作用。在单次给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24小时后进行抗抑郁行为学筛查实验。即开场自主活动测试、悬尾绝望不动时间测试及强迫游泳实验。筛选出最佳抗抑郁剂量,再以此剂量进行药物的起效时间与作用持久性实验。分别在单次给药后30分钟,2小时,48小时,72小时及96小时分别行悬尾测试,陌生环境摄食测试等行为学筛查,确定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快速抗抑郁的最佳有效剂量及持久性;同样地方法,对7.5g/kg,5g/kg以及2.5g/kg三个剂量组在昆明品系小鼠上,通过单次给药后24小时的自主活动、悬尾绝望不动时间测试及强迫游泳实验,筛查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的最小剂量。然后在该最小剂量条件下给药后30分钟,2小时,48小时,72小时及96小时分别行悬尾测试,陌生环境摄食测试实验,检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快速起效的时间及作用持久性。2.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按照不同方药组分的治则治法,进行拆方实验。实验共分为空白对照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全方组、小柴胡汤组、桂枝茯苓等大黄龙骨牡蛎组、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组以及小柴胡汤加桂枝茯苓大黄组六个实验组别。在各组单次给药的30分钟,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进行悬尾不动时间测试、开场行为测试、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测试以及陌生环境摄食实验。筛查各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的抗抑郁样作用,以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的核心组成部分。3.参照文献报道方法及小鼠脑立体定向手册,建立嗅球摘除抑郁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嗅球摘除模型组。运用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糖水偏好实验评估模型的抑郁行为。然后结合实验2的结果,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全方及快速抗抑郁的核心药物组对嗅球摘除模型小鼠单次灌胃给药,并分别参以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氯胺酮30mg/kg,腹腔注射)干预措施。在完成上述药物处理后24小鼠、48小时及72小时后进行开场行为实验、悬尾绝望实验及糖水偏好实验,进一步重复评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全方以及其核心抗抑郁组分在嗅球摘除模型中的抗抑郁作用。根据筛查结果,对在模型上能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的方药进一步行行为学实验验证,确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嗅球摘除模型小鼠上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的组分。4.分子生物学实验:基于实验3的结果,给与嗅球摘除抑郁模型小鼠快速抗抑郁作用的实验药物24小时后,牺牲小鼠,断头取脑海马及前额叶组织。提取蛋白,行Western blotting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前额叶AMDA受体亚型GluR1,NMDA受体亚型NR1、NR2A、NR2B的变化;对前额叶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海马区BDNF、GluR1分子的表达变化。5.戊巴比妥钠睡眠诱导行为学实验:以空白小鼠为研究对象,参照实验1-3的结果,分为戊巴比妥睡眠诱导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g/kg)联合戊巴比妥组以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Og/kg)联合戊巴比妥组,分别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单次给药及重复7天给药条件下行戊巴比妥睡眠诱导行为学实验。戊巴比妥诱导采取腹腔注射给药形式,以引起小鼠扶正反射刚好不消失的最大剂量为阈下剂量;以刚好能引起小鼠入睡的最小剂量为阈上剂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于戊巴比妥给药前30分钟灌胃。首先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单次给药、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诱导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小鼠入睡率的影响;然后,在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诱导下,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单次给药对小鼠睡眠时间及入睡潜伏期的影响。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重复给药7天的最后一次给药后,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多次给药对小鼠入睡率、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的影响。6.临床观察研究:在临床住院患者中筛选重度单向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分为SSRI+苯二氮卓类+促眠药西药治疗组,以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上述同类西药治疗组;所有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新型促眠药均以地西泮等效剂量换算,最终换算为地西泮剂量。在试验的第1,2,3,4周进行HAMD量表评估,比较两组之间在迟滞因子、焦虑躯体化因子及睡眠因子从改善情况;以及第1,2周进行PSQI量表评估,进一步评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失眠的作用;并且评估两治疗组对促眠西药用量的影响。结果: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Og/kg,7.5g/kg,5g/kg三个用药剂量在Balb/c品系小鼠上单次给药24小时后,对小鼠开场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仅5g/kg剂量组能够降低小鼠悬尾绝望不动时间,三个剂量组对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没有明显影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g/kg)单次给药30分钟,2小时,72小时后均能够明显降低小鼠悬尾绝望不动时间,结果与氯胺酮相似;而在给药96小时后,仅氯胺酮降低了悬尾绝望不动时间。在48小时的陌生环境摄食实验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氯胺酮均明显降低了小鼠摄食潜伏期,提高了小鼠的摄食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Og/kg,5g/kg,2.5g/kg三个剂量在昆明品系小鼠上单次给药24小时后,对小鼠开场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5g/kg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悬尾绝望不动时间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Og/kg剂量组仅能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在给药48小时的陌生环境摄食实验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g/kg,5g/kg剂量组均能够降低小鼠摄食潜伏期,但10g/kg实验组的小鼠摄食量降低。继续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g/kg剂量进行药效的快速及持久性测试,发现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g/kg)单次给药后30分钟,2小时,72小时均能够明显降低小鼠悬尾测试不动时间,结果与氯胺酮相似。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全方及拆方各实验组,在单次给药30分钟及48小时后,仅全方组及小柴胡汤组能够明显降低悬尾绝望不动时间:给药后24小时强迫游泳实验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全方组、小柴胡汤组及小柴胡加桂枝茯苓大黄组均能降低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而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对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没有明显影响。在给药后第72小时的陌生环境摄食实验中,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全方、小柴胡加龙骨牡蛎、小柴胡加桂枝茯苓大黄三个组降低了小鼠的摄食潜伏期,而小柴胡汤组及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组对摄食潜伏期没有明显影响。3.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糖水偏好自嗅球摘除术后1周开始明显下降,术后的第1-3周的糖水偏好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直至术后第四周恢复正常。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嗅球摘除模型小鼠在开场自主活动行为学上表现出活动的总路程增多;在分别给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全方及小柴胡汤处理后的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行开场实验、悬尾实验及糖水偏好实验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全方、小柴胡汤对小鼠的开场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但小柴胡汤组降低了小鼠的中央活动时间;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全方实验组在单次给药24小时、72小时后能够降低小鼠悬尾绝望不动时间,并且在48小时的糖水偏好测试中明显提高了小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作用与氯胺酮相似。进一步的行为学验证发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嗅球摘除抑郁模型小鼠上单次给药24小时后降低小鼠的悬尾绝望不动时间,作用持续至72小时;并且在48小时的糖水偏好及陌生环境摄食实验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够提高小鼠的糖水偏好比值,降低摄食潜伏期,增加摄食量,结果与氯胺酮相似。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嗅球摘除抑郁模型小鼠的前额叶谷氨酸AMPA受体亚型GluR1表达明显降低,而NMDA受体亚型NR1、NR2A、NR2B表达上调;并且,嗅球摘除模型小鼠明显抑制了胞内AKT-mTOR磷酸化及信号通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够降低模型小鼠前额叶NR1、NR2A、NR2B的表达,提高GluR1的表达,从而提高AMPAR/NMDAR的比值;同时,能够提高AKT-mTOR分子的磷及下游GluR1的表达水平。我们还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嗅球摘除抑郁模型小鼠的海马脑区,GluR1、BDNF蛋白水平升高;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够进一步提高海马区GluR1的表达,而对BDNF水平无明显影响,结果与氯胺酮相似。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g/kg)单次给药条件下,能够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并且有降低入睡潜伏期的趋势;重复给药7天后,能够提高小鼠的入睡率,降低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并且有延长睡眠时间的趋势。6.在单向重度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西药治疗组在治疗1-2周时HAMD评分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但在迟滞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评分是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进一步的PSQI失眠量表评定显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治疗组在PSQI总评分以及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四个因子方面具有显着得改善;在辅助治疗药物方面,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西药治疗组,新型促眠药的等效地西泮应用剂量为3.67mg,对照组新型促眠药的等效地西泮应用剂量为4.58mg,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西药治疗组,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等效地西泮应用剂量为27mg,对照组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等效地西泮应用剂量为29mg,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g/kg)在不同品系小鼠上,单次给药30分钟后均可产生稳定的快速抗抑郁样作用,且作用持久3天,效果与氯胺酮相似。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全方及小柴胡汤均表现出快速抗抑郁样作用,小柴胡汤是全方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的核心。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部分虽没有单独表现出抗抑郁样作用,但是可能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全方抗抑郁的持久性有重要意义。3.嗅球摘除抑郁模型小鼠,具有很好的模型稳定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嗅球摘除抑郁模型上表现出稳定的抗抑郁作用,而小柴胡汤没有在该模型中表现出抗抑郁作用,且可能有致焦虑样行为反应。4.嗅球摘除模型小鼠前额叶谷氨酸受体AMPAR/NMDAR表达异常,AKT-mTOR磷酸化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抑制,这可能是导致其抑郁表现的内在机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够提高嗅球摘除模型小鼠前额叶AMPA/NMDA受体的比值,上调mTOR分子的磷酸化,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谷氨酸能膜受体的表达,增强突触可塑性而快速抗抑郁,其作用机制与氯胺酮相似。因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能主要通过谷氨酸能系统的AMPA受体及mTOR信号通路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g/kg)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6.临床观察发现,在单向重度抑郁伴失眠患者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够改善失眠协同SSRI类抗抑郁药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明显改善躯体症状;并且能够减少睡眠诱导剂的临床用量,发挥辅助睡眠诱导作用。

姜夏薇,张延芳,郑秀峰,李娜[7](2016)在《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环磷酰胺及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环磷酰胺(CTX)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及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4周和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60.5%和88.4%,对照组在4周和8周后的有效率分别为37.2%和62.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Ig A、Ig G、Ig M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明显;治疗后8周,两组Ig A、Ig G、Ig M均低于治疗后4周,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后4周C3、C4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组上升更明显,治疗后8周,两组C3、C4均高于治疗后4周,治疗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CTX和糖皮质激素治疗SLE可提高疗效,有助于SLE免疫状态恢复。

苏光悦[8](2014)在《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及其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性激素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是治疗少阳证的经典名方。因少阳证症状“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症状相似,提示小柴胡汤可能具有抗抑郁作用;临床实践中有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抑郁症的报道。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具有增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作用,然而系统地对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拟采用多种抑郁症动物模型,对小柴胡汤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研究,并结合抑郁症发病机制在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性激素方面的新进展,采用多种药理学手段,从行为、神经生化、蛋白等水平对其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探讨。首先研究了小柴胡汤在小鼠行为绝望模型中抗抑郁作用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发现小柴胡汤临床等效量(7g/kg)在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均显着缩短不动时间,1/3临床等效量(2.3g/kg,小鼠;1.7g/kg,大鼠)的小柴胡汤均缩短强迫游泳实中不动时间,并且对自主活动无显着影响,其中给药2周时药效最佳,提示小柴胡汤对大小鼠行为绝望模型均具有抗抑郁作用。为进一步确认小柴胡汤的抗抑郁作用,本文采用药物诱发所致抑郁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可显着抑制利血平诱导的小鼠体温降低和眼睑下垂症状,并可以显着增加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次数,说明小柴胡汤具有抗抑郁作用且其机制与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尤其提高脑内5-HT含量有关。为探讨小柴胡汤抗抑郁的神经递质机制,采用HPLC-ECD方法发现小柴胡汤显着增加行为绝望模型小鼠和大鼠海马、皮层和纹状体内的DA、5-HT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5HIAA的含量,并且降低DA/DOPAC和5-HT/5-HIAA的值;随后采用脑微透析结合HPLC-FLD法检测大鼠海马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发现小柴胡汤显着降低大鼠海马透析液中Glu的含量。说明小柴胡汤在行为绝望模型中体现的抗抑郁作用与维持脑内神经递质的稳态有关。本文采用多种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制备大鼠抑郁模型,进行了小柴胡汤抗抑郁药效的确认,并从神经营养因子角度探索小柴胡汤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小柴胡汤显着逆转了CUMS引起的大鼠自主活动的减少、糖水偏爱的降低和摄食量的下降,同时抑制了CUMS引起的大鼠海马内NeuN表达减少、逆转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B和TrkA表达的下降,并且激活了受体下游PI3K/Akt/CREB通路。说明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激活神经营养因子受体下游通路、保护神经元功能有关。最后本文采用C57BL/6小鼠断乳孤养模型对小柴胡汤的抗抑郁作用及与雌、孕激素调节的关系进行考察,发现小柴胡汤可显着逆转孤养引起的行为绝望状态时间的延长,也显着抑制孤养诱导的小鼠自主活动的增多和攻击行为加剧等焦虑样行为。并且小柴胡汤对孤养诱导的小鼠脑内雌二醇和孕酮的降低具有显着升高作用,同时显着激活雌二醇和孕酮受体下游ERK和CREB通路的相关蛋白,说明小柴胡汤对小鼠孤养模型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脑内雌、孕激素和受体下游通路有关。综上,本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对多种因素所致抑郁症模型的抑郁行为均有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维持各类神经递质的稳态、增强神经营养、调节雌、孕激素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保护神经元有关。本文揭示了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其抗抑郁作用的靶点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研发以小柴胡汤为基础的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新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卢永智[9](2012)在《加味小柴胡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度SLE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运用《金匮要略》中所论述的“阴阳毒病”的辨证和治疗原则,根据其所提出的“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理论,通过加味小柴胡汤调阴阳、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并联合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轻、中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免疫生化等指标变化,从而为中医药治疗SLE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门诊及住院部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共60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的SLE分类诊断标准,并根据SLEDAI积分标准,在5-10分之间,将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取简单随机方法按1:1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运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中医症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将SLE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七型,并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药物组成为:柴胡10g,党参20g,法夏15g,黄芩10g,大枣10g,生姜10g,甘草10g。热毒炽盛证加知母10g、丹皮15g;阴虚内热证加鳖甲30g(先煎)、生地15g;瘀热痹阻证加田七10g、赤芍15g;风湿热痹证加黄柏10g、苍术10g;脾肾阳虚证加制附子10g(先煎);肝肾阴虚证加女贞子15g、旱莲草30g;气血两虚证加当归10g、黄芪30g。每一患者每天早晨一次服用醋酸泼尼松15mg。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15mg/天+甲氨蝶呤片10mg/周+硫酸羟氯喹片400mg/天(200mg,bid)。观察中药加味小柴胡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对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对SLEDAI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结果(1)症状方面,治疗后实验组可显着改善发热、乏力、失眠3种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但实验组更为显着(P<0.05),实验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病情活动度方面,经过治疗后两组SLEDAI均有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实验组SLEDAI积分差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临床疗效评价方面,对照组的疾病总有效率高于实验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两组WBC、RBC、HGB、PLT四项指标均有升高,其中WBC、RBC、HGB较同组内治疗前有显着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 ESR有显着性降低,实验组CRP、ES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3、C4均有显着性升高(P<0.05),其中实验组C4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激素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有降低ESR、CRP,提高补体的作用。(5)实验组发生药物毒副作用较少,对照组相对发生率高,主要表现在胃肠道、骨髓抑制、肝损、继发感染等免疫抑制剂常见副作用。结论运用加味小柴胡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度SLE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及实验室检验指标,降低狼疮活动度指数,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SLE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小,可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值得重视和推广的。

于欣[10](2011)在《小柴胡汤在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中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经由检索获取的关于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现代文献,探讨小柴胡汤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运用规律。方法:对1985年—2010年近25年国内主要学术期刊所载的关于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文献进行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从178篇相关文献中筛定研究文献29篇。运用频次统计的方法,归纳出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组方规律及合方运用规律,采用总结分析的方法,整理出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药物加味规律和临床治疗规律。结果:1.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小柴胡汤原方以柴胡、黄芩的使用频次最高,频率达100%,配伍用药以黄芪、益母草、山萸肉、金银花、萹蓄、白花蛇舌草使用频次较高,加味药中以利水渗湿药和清热药最为多用,患者乏力、肢肿、腰酸、腹胀、纳差、口干、咳嗽等症状改善,尿蛋白明显降低,与激素联用者激素副作用减轻;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原方柴胡、党参、甘草的使用频次最高,使用率达100%,其次为黄芩,使用率为83%,配伍用药多选黄芪、益母草、白茅根、茯苓,加味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所用为多,患者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小便不利而肿、腰酸乏力等症状缓解,尿蛋白显着减少,脂质代谢紊乱得以调节,联用激素者激素减撤时间缩短,病情复发率降低;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方中柴胡、黄芩、半夏的使用频次最高,使用率达100%,多配伍大黄、茯苓、益母草等药,加味药以补虚药及清热药为主,患者神疲乏倦、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口干、浮肿尿少等症状减轻,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下降,脂质代谢紊乱有所改善,患者病情稳定,病变进程明显延缓。2.加味药中以白茅根、小蓟、仙鹤草,茯苓、泽泻、车前子,太子参、黄芪,苍术、薏苡仁四组对药或组药出现频率较高。3.所合方剂中,以五苓散伍合频次最高,使用次数达377次。结论:1.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组方时柴胡、黄芩是两味主药,多配伍补肾益气、利水祛瘀、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可根据需要拟加对药或组药,或伍合相应的方剂形成二合方或三合方。2.小柴胡汤能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浮肿尿少、腰酸乏力、纳差呕吐等症状,减少尿蛋白,降低BUN、Cr,调整脂质代谢紊乱,与激素联用可缩短减撤激素时间,减轻激素的副作用,从而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二、小柴胡汤对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柴胡汤对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小柴胡汤治疗肾性蛋白尿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蛋白尿的中西医认识与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小柴胡汤治疗原发性肾性蛋白尿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排标准
        1.2 文献检索及筛选
        1.3 数据提取
        1.4 纳入研究风险评估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2.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估
        2.4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研究结果
        3.2 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小柴胡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及平台介绍
        1.2 小柴胡汤的活性成分和靶蛋白筛选
        1.3 靶蛋白基因名的确定及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1.4 糖尿病肾病靶点筛选
        1.5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1.6 功能富集分析与通路富集分析
        1.7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1.8 分子对接
    2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小柴胡汤的活性成分
        3.2 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及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
        3.3 糖尿病肾病相关靶点
        3.4 PPI网络图
        3.5 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6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
        3.7 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分子对接
    4 讨论
        4.1 小柴胡汤治疗DKD的有效活性成分探讨
        4.2 小柴胡汤治疗DKD的有效靶点探讨
        4.3 小柴胡汤治疗DKD的信号通路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药理作用
    1 调节免疫
    2 抗炎
    3 抗肝纤维化
    4 抗肿瘤
    5 调节内分泌
临床应用
    1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咳嗽变异性哮喘
    3 胆汁反流性胃炎
    4 糖尿病
    5 肿瘤
    6 其他疾病
总 结

(3)黄芩在治疗抑郁症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及其抗抑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古代中医对抑郁症相关疾病的论述
    二、现代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1 病因病机
        2 辨证与治疗
    三、清热药及含清热药方的抗抑郁研究
        1 清热药
        2 含清热药方
    四、黄芩及含黄芩方的抗抑郁研究
        1 黄芩及其活性成分
        2 临床常用的含黄芩方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含黄芩抗抑郁方的主治病证与配伍方法研究
    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 方剂来源
        2 文献筛选标准
        3 资料规范
    二、数据挖掘方法
        1 频数统计
        2 关联规则分析
        3 复杂网络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含黄芩抗抑郁方临床研究文献
        1 常用方剂及类别
        2 总有效率
        3 不良反应发生率
        4 主治病证
        5 配伍方法
        6 黄芩与核心配伍药物的用量及比例
        7 小结
        (二) 含黄芩抗抑郁方病案文献
        1 常用方剂及类别
        2 主治病证
        3 配伍方法
        4 黄芩与核心配伍药物的用量及比例
        5 证治规律
        6 小结
        (三) 临证加用黄芩文献
        1 原方及主治证型
        2 加用黄芩所对应的病机与症状
        3 与黄芩同时加入处方的药物
        4 黄芩用量
        5 小结
    四、讨论
        1 含黄芩抗抑郁方所治病证的主要病机
        2 含黄芩抗抑郁方所治病证的证候特点
        3 含黄芩抗抑郁方的常用配伍方法
        4 含黄芩抗抑郁方的类别及功效
        5 黄芩在抗抑郁方中的作用与地位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一、研究背景
        1 抑郁症神经发生假说
        2 抗抑郁药对神经发生的作用
    二、黄芩及黄芩苷对CORT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三、基于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的黄芩及黄芩苷对CORT抑郁模型小鼠神经发生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四、黄芩水煎剂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调肝理论应用柴朴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西医研究进展
        1 CVA的发病机制
        2 CV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 CVA的治疗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研究进展
        1 CVA的中医病因病机
        2 CVA的中医治疗
        3 柴朴汤治疗CVA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3 纳排标准
    4 方法
    5 观察项目
    6 疗效评价标准
    7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 基线资料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性分析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参胡温胆汤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2 抑郁症的临床特征
        2.1 心境低落
        2.2 认知功能损害
        2.3 意志活动减退
        2.4 躯体症状
        3 抑郁症脑结构的改变
        4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4.1 脑内神经递质
        4.2 神经内分泌
        4.3 神经免疫
        4.4 神经营养因子
        4.5 信号转导通路异常
        5 抑郁症的治疗
        5.1 药物治疗
        5.2 非药物疗法
    二 中医对郁证的认识
        1 郁证病因病机概述
        1.1 沿革概要
        1.2 蒋健教授郁证研究成果
        2 中医药解郁(抗抑郁)治疗研究进展
        2.1 中药
        2.2 针灸
    三 加味温胆汤相关研究
        1 方剂来源及其主治、适应症
        2 组方意义
        3 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
        3.1 抑郁症
        3.2 失眠
        3.3 癫痫
        3.4 心血管疾病
        3.5 消化系统疾病
        4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参胡温胆汤对小鼠行为绝望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及给药
        2.2 行为绝望模型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参胡温胆汤对行为绝望小鼠模型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
        4.2 参胡温胆汤对行为绝望小鼠模型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5 小结
    实验二 参胡温胆汤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2 造模方法及观察指标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参胡温胆汤对CUMS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4.2 CUMS大鼠模型的建立
        4.3 参胡温胆汤对CUMS大鼠糖水偏好度的影响
        4.4 参胡温胆汤对CUMS大鼠体重的影响
        4.5 参胡温胆汤对CUMS大鼠开场实验中大鼠行为的影响
        5 小结
    实验三 参胡温胆汤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2 造模方法
        2.3 取材
        2.4 指标及检测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含量
        4.2 皮质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含量
        4.3 下丘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含量
        5 小结
    实验四 参胡温胆汤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2 造模方法
        2.3 取材
        2.4 指标及检测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参胡温胆汤对抑郁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4.2 参胡温胆汤对抑郁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5 小结
    实验五 参胡温胆汤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大鼠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2 造模方法
        2.3 取材
        2.4 指标及检测方法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WB检测大鼠海马区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4.2 rt-PCR检测大鼠海马区ERKl/2、CREB、BDNF和 Trk B的基因表达
        4.3 IHC检测大鼠海马ERKl/2和Trk B表达
        5 小结
讨论
    1 实验方法的选择
        1.1 动物模型的选择
        1.2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依据
        1.3 实验取材的选择
    2 参胡温胆汤的抗抑郁作用
        2.1 对小鼠行为绝望模型的影响
        2.2 对CUMS大鼠的影响
    3 参胡温胆汤抗抑郁作用的效应机制
        3.1 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3.2 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3.3 ERK通路的影响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索
    第一章 抑郁症及快速抗抑郁的研究现状
        1. 抑郁症发病的生物学机制
        2. 快速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3. 抑郁症的优化治疗及中医药干预的可行性
    第二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抑郁症中的研究
        1. 《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药阐释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3. 快速抗抑郁的中医理论基础
        4. 总结
        5. 科学假说的提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快速抗抑郁样作用的确立
        1. 材料和方法
        2. 数据统计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快速抗抑郁的方药组合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嗅球摘除抑郁模型小鼠的快速持久抗抑郁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快速抗抑郁的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2.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五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抗抑郁与镇静促眠作用的发现
        1. 材料和方法
        2. 数据统计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2. 一般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环磷酰胺及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一般资料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1.5.2 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
    1.7 疗效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免疫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8)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及其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性激素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小柴胡汤在行为绝望模型和药物诱发模型中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1、小柴胡汤在行为绝望模型中抗抑郁作用药效初筛
        2、小柴胡汤在行为绝望模型中抗抑郁药效的确认
        3、小柴胡汤在药物诱发模型中抗抑郁药效的确认
        4、体重测定
        5、自主活动
        6、开场实验
        7、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
        1、小柴胡汤在小鼠行为绝望模型中的时效和量效关系
        2、小柴胡汤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3、小柴胡汤在不同种属动物的行为绝望模型中抗抑郁药效的确定
        4、小柴胡汤对利血平诱导的小鼠体温降低和眼睑下垂的影响
        5、小柴胡汤给药两周对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实验的影响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小柴胡汤对脑内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1、小柴胡汤对大小鼠皮层、海马和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测定
        2、脑内微透析手术方法
        3、小柴胡汤对大鼠海马透析液中GABA与Glu含量的测定
        4、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小柴胡汤对小鼠皮层和海马5-HT,5-HIM的含量及5-HT/5-HIAA的影响
        2、小柴胡汤对小鼠纹状体DA,DOPAC的含量及DA/DOPAC的影响
        3、小柴胡汤对大鼠皮层和海马中5HT,5HIAA的含量及5-HT/5-HIAA的影响
        4、小柴胡汤对大鼠纹状体5HT、5HIAA、DA和DOPAC水平的影响
        5、小柴胡汤对大鼠海马透析液中5-HT,Glu和GABA含量的影响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小柴胡汤对大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1、大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的建立
        2、糖水偏爱测定
        3、开场试验
        4、摄食量测定
        5、神经递质的测定
        6、血清皮质酮(CORT)的含量及胃溃疡指数的测定
        7、NeuN、BDNF、NGF、TrkB和TrkA水平的测定
        8、PI3K、Akt、p-Akt、CREB、p-CREB含量的测定
        9、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小柴胡汤对CUMS大鼠皮毛状态的影响
        2、小柴胡汤对CUMS模型大鼠开场实验、糖水偏爱和摄食量的影响
        3、小柴胡汤对CUMS模型大鼠海马DA和5-HT含量的影响
        4、小柴胡汤对CUMS模型大鼠皮层透析液中GABA和Glu水平的影响
        5、小柴胡汤对CUMS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及胃溃疡指数的影响
        6、小柴胡汤对CUMS模型大鼠海马BDNF及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7、小柴胡汤对CUMS模型大鼠海马NGF及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
        8、小柴胡汤对CUMS模型大鼠海马PI3K,Akt,p-Akt,CREB和p-CREB表达的影响
        9、小柴胡汤对CUMS模型大鼠脑重及海马中NeuN水平的影响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小柴胡汤对小鼠孤养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对脑内雌二醇和孕酮的调节作用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1、小鼠孤养模型的建立
        2、体重测定
        3、自主活动
        4、攻击行为实验
        5、悬尾实验
        6、强迫游泳实验
        7、下丘脑雌二醇、孕酮及受体表达水平的检测
        8、雌二醇和孕酮受体下游ERK/CREB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的检测
        9、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
        1、孤养对小鼠体重、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的影响
        2、小柴胡汤对孤养小鼠TST、FST、自主活动和攻击行为的影响
        3、小柴胡汤对孤养小鼠下丘脑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的影响
        4、小柴胡汤对孤养小鼠下丘脑雌二醇受体ER α、ERβ及孕酮受体PGR表达的影响
        5、小柴胡汤对孤养小鼠下丘脑ERK/CREB通路的影响
        6、小柴胡汤对孤养小鼠下丘脑p-ER α、p-ERβ、p-PGR,Src和p-Src的影响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附录
学位论文自愿预先检测申请表

(9)加味小柴胡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度SLE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一、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的认识
        二、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的探讨
        三、中医证候标准的认识
        四、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一、病因
        二、病理及发病机制
        三、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第三节 小柴胡汤的研究进展
        一、小柴胡汤现代药理学研究
        二、小柴胡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二章 研究内容
    一、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临床疗效观察小结
第三章 讨论
    一、本研究的出发点与思路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根本病机
    三、小柴胡汤的功效
    四、小柴胡汤与免疫学的联系
    五、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特色
    三、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小柴胡汤在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中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小柴胡汤在慢性肾脏病应用的现代文献研究
    1 材料的获取与方法的设计
        1.1 文献选择标准
        1.1.1 文献纳入标准
        1.1.2 文献排除标准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临床应用概述
        2.1 慢性肾炎
        2.1.1 和解少阳,扶正祛邪
        2.1.2 联合西药,提高疗效
        2.1.3 合方柴苓汤,降低尿蛋白
        2.2 肾病综合征(NS)
        2.2.1 合方柴苓汤,配合激素,见效快
        2.2.2 与激素联用,减少复发,减轻副作用
        2.2.3 降尿蛋白、血脂疗效佳
        2.3 慢性肾衰竭(CRF)
        2.3.1 疏风和解,助正达邪
        2.3.2 畅利三焦,泄浊排毒
        2.3.3 虚实同理,稳定病情
    3 方药运用规律分析
        3.1 统计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方药加减规律
        3.2.2 合方运用规律
    4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4.1 小柴胡汤对免疫调节的影响
        4.2 小柴胡汤对炎症细胞的影响
        4.3 小柴胡汤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4.4 柴苓汤对氧化应激产物的影响
        4.5 小柴胡汤对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4.6 小柴胡汤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4.7 小柴胡汤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影响
    5 讨论
        5.1 小柴胡汤治疗肾系疾病的中医机理
        5.1.1 小柴胡汤的组成及煎服法
        5.1.2 小柴胡汤治疗肾系疾病的中医机理
        5.2 小柴胡汤在肾系疾病应用中的历史沿革
        5.3 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分析与评价
        5.3.1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脏病运用规律
        5.3.2 目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于俊生教授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1. 和解少阳,升降枢机
    2. 和解少阳,泄浊解毒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小柴胡汤对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小柴胡汤治疗肾性蛋白尿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王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张志雄,刘春芳,刘明洋,孔庆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03)
  • [3]黄芩在治疗抑郁症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及其抗抑郁机制研究[D]. 赵凡.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4]基于调肝理论应用柴朴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D]. 陈佳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参胡温胆汤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王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小柴胡汤加减联合环磷酰胺及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J]. 姜夏薇,张延芳,郑秀峰,李娜. 中医药导报, 2016(09)
  • [8]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及其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性激素的相关机制研究[D]. 苏光悦. 沈阳药科大学, 2014(09)
  • [9]加味小柴胡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度SLE的临床观察[D]. 卢永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小柴胡汤在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中的文献研究[D]. 于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小柴胡汤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