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钻山洞的启示(实习笔记)(论文文献综述)
周红叶[1](2021)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研究 ——以石家庄市A幼儿园阅读活动课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政策的颁布实施,学前教育越来越被关注与重视,学前教育在新时代得到了大力发展,它在该领域当中占有相当的部分,并作为基础教育层次的课程,有着不能缺少和亟待关注的需求。在幼儿园各类多样的课程中,园本课程是作为园所资源整合的集中表现,体现了整个园所的内外在特点,以园本组织活动的形式要求实施,用该方式对幼儿进行阅读相关的教育组织活动,对幼儿在该阶段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目前资源相对集中的课程中,分配实施的不均衡为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不足。本研究旨在对A幼儿园园本课程阅读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探析,总结其活动实施的特色与问题,根据相关原因分析提出建议,试图明晰该园的园本课程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观察法进行探索,通过笔者驻扎实习的方法对该园进行了解观察,随机挑选了各个年龄段共四个班级作为观察对象。结合访谈法对教师和园长进行情况了解,随时记录园本课程阅读活动的全过程,就课程实施的状况、目标、内容、途径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以及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观察。活动实施特色主要体现在1.A幼儿园建构了完整的园本课程目标体系;2.园本课程的设置内容涵盖内容多领域性;3.园本课程实施过程的多元化;4.园内开展多样性评价阅读活动课程。但也存在相关不足,例如教师对园本课程创生能力有待加强,园本内容与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存在偏差。针对特色与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特色原因在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地方具体的扶持以及幼儿园自身影响力方面;而问题出现的原因由于幼儿园与教育部门、社区的配合不够,幼儿园、教师、家长间协调还不通畅。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建议:1.继续保持课程评价的科学有效性;2.继续巩固园本课程内容与本地资源的有效结合;3.继续重视园本课程实施过程的多元化;4.提高教师对课程目标适宜性发展的重视;5.加强园本课程内容与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的联系。
叶玉华[2](2021)在《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探究 ——基于“学习故事”的视角》文中认为随着现代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关注点已从重视幼儿“学习结果”向“学习过程”转变,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强调幼儿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深度学习”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提高幼儿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与“学习故事”的关注点不谋而合。本研究选取W市某幼儿园某大班4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等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通过“学习故事”对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的影响进行观察评价和行动支持。旨在(1)促进幼儿有效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2)丰富学前教育领域中有关深度学习的理论研究,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3)给一线老师指导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行性策略。本研究以教育分类学、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某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幼儿深度学习的原因,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实践调查研究,基于“学习故事”这一评价方式,最终提出促进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策略,对研究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研究者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该班级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浅层学习现状:(1)游戏中专注度不强;(2)游戏中合作能力欠缺;(3)问题解决能力薄弱;(4)批判性思维显不足。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出阻碍幼儿深度学习的原因有:(1)游戏缺乏目的性;(2)缺乏有效的指导;(3)不重视空间环境创设;(4)忽视幼儿的评价环节。基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度学习问题的研究,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四方面的行动策略:(1)制定游戏计划,提高幼儿专注度;(2)教师适时指导,提升幼儿合作能力;(3)利用支持性建构游戏环境,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分享学习故事,形成批判性思维。
张文婷[3](2020)在《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个案研究 ——以济南市S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性教育是将伴随着每个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如果将性教育看做一场千里之行,那么幼儿性启蒙教育便是这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幼儿性启蒙教育围绕着为幼儿解密自己从哪里来;帮助幼儿了解男、女不同的身体结构;怎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自我保护这些问题展开。幼儿性启蒙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而且对幼儿的全面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甚至对社会性别平等发展和社会安全都能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该行动研究以济南市S幼儿园中二班幼儿为行动方案的实施对象,通过三个阶段的行动方案和五大板块的内容来进行。第一阶段是“生命的奥秘”,这个阶段结合绘本《小威向前冲》、《乳房的故事》等活动为幼儿解读身体和生命的小秘密。通过学习,幼儿了解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孕育自己、自己又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二阶段是“男孩、女孩”,在此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结合绘本《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游戏《我去哪个洗手间》等活动让幼儿对男女不同的生理结构有所了解,并通过区域活动《各行各业的人》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特点。在此之后,幼儿初步掌握了男、女身体结构的不同,并且理解男孩和女孩可以共同拥有彼此显着的优点,有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第三阶段是“怎样保护我自己”,其中有幼儿最喜欢的动画形式《小火龙来告诉你》、还有教师与幼儿亲身练习抱腿防拐动作,都能起到使幼儿提高警惕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作用。幼儿清楚了解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可以被别人随便触碰的,并掌握简单的求救和自救的方法。从以上三个阶段的学习为幼儿性启蒙教育规划出了了初步的实施步骤。此次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不仅对幼儿提出了教育目标,而且对幼儿教师实施性启蒙教育的态度、知识储备和技能要求上都有明确的要求;对幼儿家长来说,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家长对幼儿性启蒙教育的态度有所转变。该研究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理念,结合进一步的反思与总结,为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提出了以下合理的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大幼儿园对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关注,改变幼儿性启蒙教育的传统观念,将新理念与幼儿性启蒙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第二,此次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在中班幼儿中进行试行,在今后的教学和生活活动中要以中班级部为例向小班级部和大班级部幼儿进行延伸,进而形成一个在幼儿园小、中、大班级部中由易到难、由点及面的系统的幼儿性启蒙教育体系;第三,要扩大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参与者,让幼儿性启蒙教育成为一个多方参与、完整的、多元的教育过程,合理的利用幼儿园、幼儿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第四,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的评价工具要更加的科学化,使幼儿性启蒙教育中所形成的评价与结论更具有说服力。虽然这些研究过程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针对中班幼儿的性启蒙教育的教育实施方案,幼儿通过学习对幼儿性启蒙教育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教师除现有的行动方案外,没有系统的培训、统一的要求方面等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也为接下来的继续研究和完善幼儿性启蒙教育系统的方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吴丽敏[4](2019)在《民办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个案研究 ——以C市H幼儿园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形成了三级课程管理机制,幼儿园改变了被动执行者的角色,幼儿园的园长不再是原来单纯的“行政管理者”,而是转变为“课程领导者”,课程建设成为了幼儿园发展中重要的议题,其中幼儿园园长就是课程的主要负责人,其课程领导力的发挥程度高低将直接影响园所课程质量的好坏。在2015年颁布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幼儿园园长在幼儿园建设发展中,应全面履行幼儿园领导和幼儿园管理工作职责,幼儿园园长必须是这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幼儿园办学中,始终坚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在工作中凸显出园长应具备的执行力和领导力。其中课程领导力就是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核心所在,也是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也就是说园长课程领导力是影响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实践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幼儿园进行课程建设不容回避的问题。从课程为着眼点,去办好一所幼儿园?其根本就是提升园长自身的课程领导力,园长运用其专业素养规划好办园方向,民主的领导风格建立起共享的幼儿园园所文化,以幼儿为主体,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育优秀的师资队伍,整合园内外优秀的课程资源,为开发幼儿园课程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在我国的学前教育领域中,民办幼儿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坚力量,其办园质量对整体的学前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研究将在民办幼儿园的情境下,以C市H民办园D园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园长及教师的访谈,观察等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D园长的课程领导力的发挥以及课程领导行为进行描述分析,分析出的D园长课程领导力发挥的优势与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总结出优秀的课程领导者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并提出优化课程领导力的策略。本文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主要围绕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针对本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展开介绍,同时概述了本研究开展过程中资料收集以及整理等一系列工作。第二部分: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笔者对民办园、领导力、园长课程领导力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园长课程领导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先阐述了课程创生观、分布式领导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具体内容,为本研究奠定的理论基础。最后阐明了本研究园长课程领导力的内容。第三部分:个案研究,以C市H幼儿园为例,对H幼儿园及其课程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深入分析在幼儿园课程发展中,D园长在课程组织结构、课程组织文化、课程师资力量、课程资源整合领导力以及课程专业技术领导力这五个方面上的具体发挥水平进行了细致描述,和深入分析D园长如何推进了幼儿园课程建设。第四部分:总结与建议,分析出D园长课程领导力发挥的成功经验与影响领导力发挥的困境及其原因。根据D园长自身优秀素质,总结出优秀的课程领导者具备的品质,然后对民办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持续优化提出建议,为其他民办园园长作为借鉴。
沈燕丹[5](2019)在《乡镇幼儿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文本研究 ——以福州市某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以便教师及时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指导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组织策略,不论是对幼儿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A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文本的分析,呈现幼儿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的现状并梳理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优化建议。为了解幼儿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的现状,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以福州市某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文本为研究对象,将收集到的文本案例按照文本内容和文本结构形式两大核心维度进行分析。分析数据显示:在文本内容上,教师都记录了观察时间、观察地点;主要关注对幼儿个体的观察记录;实录重点主要是关注幼儿情绪情感体验;实录内容缺乏客观性;分析的重点主要是判断幼儿的行为,分析的依据主要凭自身经验;支持策略笼统、实用性较差。在文本结构形式上,文本的结构完整度较强、基本能清楚表述文本各部分内容;表现形式为纯文字形式;篇幅主要集中在500字以下。另外,A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文本存在着差异性,具体如下: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文本在“描述细致”及“构成方式”上存在差异;是否担任行政岗位的教师的文本在“描述细致”、“构成方式”、“分析依据”上存在差异;不同教龄段及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的文本在“观察对象”“构成方式”、“篇幅”上存在差异;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的文本在“构成方式”、“主观词语”上存在差异性;不同职称的教师的文本在“主观词语”、“分析依据”上存在差异;不同年级的教师的文本在“篇幅”上存在差异。基于现状分析,本研究将影响A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文本的主要因素归结为:“幼儿园的教研管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特点”、“教师的本职工作”四个方面。并从“提升教师对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的认识”、“加强幼儿园对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的教研管理”、“给教师减负,促进教师把精力投入到对幼儿和活动的关注中去”三个方面对优化A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提出建议。
吴晏有[6](2019)在《名师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不只是注重量的增加,还有质的提高。要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主要因素。近年来,国家提倡“幼有所育”,既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是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其中就包涵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幼儿教师不仅是应要在数量上的增加,更应该是质量上的加强。名师工作室就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随着现代教育不断改革,形成新型教育产物——以名师带动入职后教师队伍建设的学习型组织。促进辐射区域内带头骨干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以点带面地帮助辐射区域内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本研究以文山王卫红名师工作室为研究对象,依据学习型组织、教师教育理论、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法、个案法、调查法、观察法为主要方法,通过对王卫红名师工作室的实际运行方式、对帮助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进行研究,了解王卫红名师工作室分别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自己、对名师工作室依托园的幼儿教师、对辐射区域内的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进行培养,取得了的成效,以及王卫红名师工作室还存在名师工作室定位和发展方向模糊、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对幼儿教师的关注和培训程度有待提高、内部凝聚力有待提高、引领效果缺少评估等不足的地方,并分析影响王卫红名师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的因素,最后给予相应的建议。
张雄丽[7](2019)在《“利津游戏”平台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津游戏”平台是山东省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后简称利津二幼)园长及其团队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与创设的物理环境而形成的组合关系以及空间布局,是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物质基础与保障。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选取利津二幼为个案,以文献法、测评法、访谈法以及实地考察等对“利津游戏”平台中的24个户外游戏区和室内游戏区进行量化和质性研究。首先,从游戏平台的基本条件、环境支持、空间布局三大维度进行“利津游戏”平台量表的改编设计,以便对“利津游戏”平台进行测评,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次,本研究结合实地考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以分析“利津游戏”平台的现状,分享“利津游戏”平台设计、打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优秀案例,最后分析“利津游戏”平台现存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优化“利津游戏”平台设计、打造的相应建议。从总体看,利津游戏户外场地开阔,生均面积达到7㎡,游戏区域丰富;“利津游戏”平台中的基本条件、环境支持、空间布局三大维度都达到良好标准。其中,基本条件中的时间保证、游戏空间指标,环境支持中的大肌肉游戏、动植物饲养等区角指标,达到优良标准,三大维度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利津游戏平台中的卫生、友好、儿童化和教育化、角色区、涂鸦区、表演区、美工区等部分指标需要提升和优化。研究发现,利津二幼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基点来打造游戏活动平台,该平台呈现出趣味性、诱惑性、挑战性兼具与多样性、层次性、预设性并存的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影响“利津游戏”平台设计和打造的因素主要有人力因素(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幼儿园主管人员的办园理念、师资人员结构、技术人员支持、幼儿家长)、社会文化因素(国家政策方针、国际国内潮流、本地文化)、物力因素(园所自身条件---园所性质、园所所在区域)、经济因素(资金投入)等。基于以上研究,在设计和打造“利津游戏”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切实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充分发挥其优势,建构出更适合发展的游戏平台。
郭敬鑫[8](2018)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化研究》文中认为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对国民体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纲要提出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提高健康素养,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利用促进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健康的社会氛围。在北京,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项目全面开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体育生活化作为一种健康、科学、时尚的生活方式,即将登上时代的舞台。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一系列的手段措施,以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化现状与体育生活化的形成过程;探索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因素;再深入地进行个案研究,依据前面三部分的研究提出建议。研究认为:(1)已经养成体育生活化的大学生体育实践参与程度较高,但“体育实践参与”缺乏科学性;“体育意识”参与相对薄弱,体育全面融入生活的意识“正在路上”。(2)大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跑步;最喜欢去的运动场所是校内操场;进行锻炼时间安排上受天气、课务情况而变化;较多的大学生听说过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非常少的大学生知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融入生活化、体育生活化。(3)在体育生活化动机倾向趋于一致,均集中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培养个人特长、个的生活习惯、为了体育课能达标;在体育锻炼习惯上,累计有61.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已经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情感倾向上,普遍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中融入体育元素、养成体育生活化非常重要、体育锻炼是时尚的社会趋势。(4)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形成过程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其中横向过程包括体育锻炼兴趣的萌芽→意识上和实践上与体育紧密融合→体育成为生活习惯→在体育中自我完善四个阶段,其中体育兴趣的培养和萌芽是重点,体育成为生活习惯的延续是难点。其中纵向过程包括小学阶段兴趣化体育→中学阶段多样化的体育→高中阶段专项化的体育→大学阶段个性化的体育。(5)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五大影响成分因子中,影响力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群体因素>传媒因素”。所有变量中贡献率最大的是“个人意识”。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有:大学生个体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性意识,主观能动性有待激发;受个体家庭条件的影响,体育消费不平衡;大学生在锻炼过程容易受伤,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监督方行为职能不确定;容易发生体育中/终止。
袁敏[9](2014)在《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现状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民办幼儿园数量日益增多,且仍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需求量也递增。民办幼儿园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民办学前教育的质量,所以有必要关注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要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其专业素养,必须要关注作为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基础的实践性知识。因为,实践性知识不仅能弥补理论性知识的不足,也能影响其教育理念、师幼交往及教学方式等,成为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发现,近年来,国内外日益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此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者们的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内容涉及实践性知识的涵义、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及生成途径等。目前对于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专门研究还很少,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相关研究就更处于空白状态,这将势必导致民办幼儿园教师不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特点,进而不能使用有效的策略去促进自身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从而影响其自主发展,成为专业成长的内部限制。因此,要打破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壁垒,就必须要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综上,笔者期望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现状,为其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的具体组成部分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缘起;界定研究的核心概念;表述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意义及创新;以及梳理国内外对此研究的概况。第二部分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实践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第三部分为描述实地考察的情况,客观地重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及教研活动四个教育场景中反应出来的实践性知识,并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两位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发展现状。第四部分为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围绕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自身和外部环境分析影响两位民办幼儿园教师老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受教育水平、个性特征、自我反思以及职业动机;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老教师的传帮带、办园条件差、缺少专家的引领以及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第五章部分为对策提出,结合前文的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主要有提高教师的受教育水平、加强教学经验反思、加强专家的引领和规范园本教研四种策略。
张娟娟[10](2014)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某市三所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自2011年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2年多。各地教育局都转发了这份文件,并采取了相关措施。本文运用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某市三所幼儿园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小学化”现象及纠正“小学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并对前人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第二部分,从幼儿园环境、幼儿园课程、纠正和防止“小学化”的过程三个角度描述与分析了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课程上整体类似小学低年级,与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符,纠正“小学化”的进程需要考虑不同主体的合理需求。第三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环境、教育体制、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四个角度分析了“小学化”的原因。“小学化”的成因复杂,是社会问题在教育中的投射,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只能从具体问题着手进行改变。第四部分,从帮助家长厘清幼儿期“读、写、算、英语”教育的观念;用全面的入学准备代替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幼儿园的投入与监管;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四个方面阐述解决“小学化”问题的对策,尽量创造条件,逐渐改变“小学化”现状。
二、钻山洞的启示(实习笔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钻山洞的启示(实习笔记)(论文提纲范文)
(1)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研究 ——以石家庄市A幼儿园阅读活动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依据与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5 理论基础 |
1.6 研究设计 |
1.6.1 研究问题 |
1.6.2 研究对象 |
1.6.3 研究方法 |
1.6.4 收集与分析资料 |
1.7 相关概念界定 |
1.7.1 幼儿园园本课程 |
1.7.2 园本阅读活动课程 |
第二章 A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现状 |
2.1 A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 |
2.1.1 园本课程的总体设计 |
2.1.2 阅读活动课程目标的设定 |
2.1.3 阅读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 |
2.1.4 制定课程内容依据的来源 |
2.1.5 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制定 |
2.1.6 阅读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
2.1.7 阅读活动课程评价的分析 |
2.1.8 大班阅读活动课程实施的案例 |
2.2 A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的特色 |
2.2.1 A幼儿园建构了完整的园本课程目标体系 |
2.2.2 园本课程的内容涵盖内容多领域 |
2.2.3 园本课程实施过程的多元化 |
2.2.4 园内开展多样性评价阅读活动课程 |
2.3 A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
2.3.1 教师对园本课程创生能力不足 |
2.3.2 园本内容与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存在偏差 |
第三章 A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特色及问题的原因分析 |
3.1 园本课程实施特色的原因分析 |
3.1.1 国家政策指导 |
3.1.2 地方具体扶持 |
3.1.3 幼儿园影响力 |
3.2 园本课程实施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幼儿园与教育部门、社区的配合不够 |
3.2.2 幼儿园、教师、家长间协调不通畅 |
第四章 A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的优化对策 |
4.1 继续保持课程评价的科学有效性 |
4.2 继续巩固园本课程内容与本地资源的有效结合 |
4.3 继续重视园本课程实施途径的多元化 |
4.4 提高教师对课程目标适宜性发展的重视 |
4.5 加强园本课程内容与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的联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探究 ——基于“学习故事”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
(二)建构游戏的研究现状 |
(三)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
(四)学习故事的研究现状 |
(五)关于研究现状的综述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资料分析 |
(五)研究程序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一)幼儿深度学习 |
(二)建构游戏 |
(三)建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
(四)学习故事 |
二、理论基础 |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社会学习理论 |
第二章 建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建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问题 |
一、游戏中专注度不强 |
二、游戏中合作能力欠缺 |
三、问题解决能力薄弱 |
四、批判性思维显不足 |
第二节 建构游戏中阻碍幼儿深度学习的原因 |
一、游戏缺乏目的性 |
二、缺乏有效的指导 |
三、不重视空间环境创设 |
四、忽视幼儿的评价环节 |
第三章 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推进——基于“学习故事” |
第一节 制定游戏计划,提高幼儿专注度 |
一、有计划的“榜样”幼儿 |
二、计划“搁浅”,专注度欠缺 |
三、计划主题,专注度渐强 |
四、细化计划,高度专注 |
第二节 科学指导,提升幼儿合作能力 |
一、游戏初期,个别配合 |
二、教师介入,合作萌芽 |
三、科学指导,合作深入 |
第三节 利用支持性建构游戏环境,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一、横向学习——多角度展示建构作品 |
二、纵向成长——建立个体建构档案 |
第四节 分享学习故事,形成批判性思维 |
一、评价他人,促进学习 |
二、自我评价,反思成长 |
第四章 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效果和反思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转变 |
一、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状态转变 |
二、教师的转变 |
第二节 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反思和不足 |
一、反思和不足 |
二、遇到的问题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研究成果 |
(3)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个案研究 ——以济南市S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幼儿性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
(二)中班是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 |
(三)幼儿性启蒙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依然不充分 |
二、文献综述 |
(一)幼儿性启蒙教育的理论研究 |
(二)幼儿性启蒙教育实施现状的相关研究 |
(三)幼儿性启蒙教育实施策略的相关研究 |
(四)文献简评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的概述 |
一、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
(一)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内涵 |
(二)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的特征 |
二、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的价值 |
(一)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各方面共同发展 |
(二)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教师态度转变和专业知识的积累 |
(三)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有利于帮助家长重视日常的幼儿性启蒙教育 |
三、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 |
(一)目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
(二)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简单易懂、易掌握 |
(三)方法契合幼儿经验,注重整体性和整合性 |
第二章 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的行动设计 |
一、行动设计的依据 |
(一)中班幼儿性生长发展的一般特征 |
(二)S园中二班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初步探索 |
(三)S园中二班幼儿性启蒙教育的问题与分析 |
二、行动目标的确立 |
(一)中班幼儿发展的目标 |
(二)中班幼儿教育者发展的目标 |
三、行动方案的计划 |
(一)主题的确立 |
(二)方案内容的编排 |
(三)方案实施的途径 |
(四)方案评价的方法 |
第三章 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的行动实施 |
一、第一阶段:“生命的奥秘”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反思 |
(一)活动实施的目标框架 |
(二)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
(三)活动实施的反思与调整 |
二、第二阶段:“男孩、女孩”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反思 |
(一)活动实施的目标框架 |
(二)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
(三)活动反思与调整 |
三、第三阶段:“怎样保护我自己”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反思 |
(一)活动实施的目标框架 |
(二)活动实施具体过程 |
(三)活动反思与调整 |
第四章 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估 |
一、活动实施对幼儿的影响 |
(一)幼儿掌握基础的性知识 |
(二)体会父母辛苦,学会感恩家人 |
(三)形成了初步的男女性别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
(四)转变幼儿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
(五)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 |
二、活动实施对教育者的影响 |
(一)活动实施对幼儿教师的影响 |
(二)活动实施对幼儿家长的影响 |
第五章 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的变革建议 |
一、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的结论 |
(一)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具有多重价值 |
(二)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的内容和途径具有整合性 |
(三)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需要多方面支持 |
二、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的建议 |
(一)提高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的系统性 |
(二)持续改进活动实施方案 |
(三)加强多元主体合作 |
(四)提高教育活动评价的科学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民办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个案研究 ——以C市H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对象 |
(五)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六)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民办幼儿园 |
(二)领导力 |
(三)园长课程领导力 |
二、理论基础 |
(一)变革型领导理论 |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
(三)课程创生观 |
三、园长课程领导力内容 |
(一)课程组织文化领导力 |
(二)课程组织结构领导力 |
(三)课程专业技术领导力 |
(四)课程师资力量领导力 |
(五)课程资源整合领导力 |
第三章 H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个案研究 |
一、H园课程建设概况 |
(一)H园课程发展历程 |
(二)H园课程介绍 |
二、课程组织文化领导力 |
(一)课程制度文化:不断变革,服务课程 |
(二)课程精神文化:和谐共享,引领教师 |
(三)课程物质文化:善用环创,影响幼儿 |
三、课程组织结构领导力 |
(一)园长进行分权与转型领导 |
(二)主张课程领导组织多元 |
(三)明确课程组织成员权责 |
四、课程专业技术领导力 |
(一)课程规划的反思更新 |
(二)课程设计的动态调整 |
(三)课程实施中的以身作则 |
(四)课程评价的摸索改进 |
五、课程师资力量领导力 |
(一)关注新手教师,引领专业成长 |
(二)知人善用,发挥教师所长 |
(三)在教中学,促进教师课程专业提升 |
六、课程资源整合领导力 |
(一)幼儿园内部资源:物尽其用 |
(二)幼儿园外部资源:积极合作 |
第四章 总结与建议 |
一、D园长课程领导力个案研究结果分析 |
(一)D园长课程领导行为的成功经验 |
(二)D园长课程领导存在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
二、园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持续优化策略 |
(一)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园长专业水平 |
(二)多方统筹,有效发挥园长课程领导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园长课程领导力访谈提纲(园长) |
附录二 :园长课程领导力访谈提纲(教师)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5)乡镇幼儿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文本研究 ——以福州市某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A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A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现状总体分析 |
一、观察记录文本内容现状分析 |
二、观察记录结构形式现状分析 |
第二节 A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比较分析 |
一、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比较分析 |
二、不同班级的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比较分析 |
三、不同职称的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比较分析 |
四、不同教龄的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比较分析 |
五、不同年龄的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比较分析 |
六、是否担任行政岗位的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比较分析 |
第二章 影响A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的主要因素 |
一、幼儿园教研管理影响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
三、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特点影响教师户外体育区域观察记录 |
四、教师的本职岗位影响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
第三章 优化A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的建议 |
一、提升教师对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的认识 |
二、加强幼儿园对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的教研管理 |
三、给教师减负,促进教师把精力投入到对幼儿和活动的关注中去 |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优势与不足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名师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 |
一、名师工作室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作用 |
二、教师专业成长对教师个人、教育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
三、“幼有所育”让教师和社会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名师工作室功能和机制研究 |
二、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理论研究 |
三、名师工作室对幼师专业成长影响研究 |
四、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名师工作室的基本概念 |
一、名师工作室 |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
第二节 名师工作室发展的理论依据 |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 |
二、教师教育理论 |
三、教师专业成长 |
第三章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的简介 |
第二节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愿景 |
第三节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的引领途径 |
第四节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的主要活动方式 |
第四章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
第一节 促进主持人自身教师专业成长 |
一、树立积极向上职业精神 |
二、坚持个人全面综合发展 |
三、加强教学实践成果示范 |
四、认真开展教学课题研究 |
第二节 促进本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
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
二、树立榜样共同进步 |
三、逐步提高教学研究 |
四、开展教学活动竞赛 |
第三节 促进辐射地区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
一、支教帮扶转变辐射地区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 |
二、“送教下县(乡)”对辐射区域幼儿教师进行指导培训 |
三、“同课异构”促进辐射地区幼儿教师的全面提升 |
四、辐射区域内幼儿教师到依托园进行跟岗研修学习 |
第五章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效、特点、问题及建议 |
第一节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成效 |
第二节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 |
第三节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
一、名师工作室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模糊 |
二、名师工作室开展活动形式不够丰富 |
三、对教师的关注和培训程度有待提高 |
四、名师工作室内部凝聚力有待提高 |
五、名师工作室区域引领效果缺少评估 |
第四节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 |
一、树立工作室未来远景目标 |
二、丰富“名师工作室”活动形式 |
三、学员与片区幼儿园加强沟通交流 |
四、强化“名师工作室”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
五、教育行政部门完善片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评机制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依托园和帮扶园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成员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王卫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访谈提纲 |
致谢 |
(7)“利津游戏”平台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游戏是幼儿生长的土壤 |
1.1.2 幼儿园游戏平台是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而搭建的脚手架 |
1.1.3“利津游戏”平台可为农村幼儿园游戏平台的打造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平台 |
1.2.2 幼儿游戏 |
1.2.3 利津游戏 |
1.2.4“利津游戏”平台 |
1.3 研究综述 |
1.3.1 幼儿园游戏的研究 |
1.3.2“利津游戏”的研究 |
1.3.3 幼儿园游戏活动平台的研究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2.2.1 .理论意义 |
2.2.2 实践意义 |
2.3 研究思路 |
2.4 研究对象 |
2.5 研究内容 |
2.5.1“利津游戏”平台的现状 |
2.5.2 对“利津游戏”平台现状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 |
2.5.3 提出“利津游戏”平台打造的相关建议 |
2.6 研究方法 |
2.6.1 文献法 |
2.6.2 个案研究法 |
3 理论基础 |
3.1 课程游戏化理论 |
3.2 行为场景理论 |
3.3 唤醒理论 |
4“利津游戏”平台的调查结果 |
4.1“利津游戏”平台的总体情况 |
4.2“利津游戏”平台的基本条件维度层面 |
4.3“利津游戏”平台的环境支持维度层面 |
4.4“利津游戏”平台的空间布局维度层面 |
5“利津游戏”平台特色 |
5.1“利津游戏”平台的特点 |
5.1.1“利津游戏”平台户外游戏设施设备、材料呈现出挑战性的特点 |
5.1.2“利津游戏”平台设施设备及空间布局童趣性显着 |
5.1.3“利津游戏”平台环境支持种类繁多,设施设备、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余 |
5.1.4“利津游戏”平台的设计、打造呈现出多层次性的特点 |
5.1.5“利津游戏”平台显现出预设性较强的特点 |
5.2“利津游戏”平台的优势 |
5.2.1“利津游戏”平台基本条件方面的优势 |
5.2.2“利津游戏”平台环境支持方面的优势 |
5.2.3“利津游戏”平台空间布局方面的优势 |
6 讨论与建议 |
6.1“利津游戏”平台测评中得分处于最低标准项目的讨论 |
6.1.1“利津游戏”平台基本条件中友好、卫生、儿童化与教育化仍需进一步完善 |
6.1.2“利津游戏”平台环境支持中角色、涂鸦、美工区还有待提升 |
6.2“利津游戏”平台中可提升至优秀项目的探讨 |
6.2.1“利津游戏”平台基本条件中部分项目可进一步加强 |
6.2.2“利津游戏”平台环境支持中部分项目可进一步完善 |
6.2.3“利津游戏”平台的空间布局可进一步优化调整 |
6.3“利津游戏”平台设计打造影响因素分析 |
6.3.1 人力因素 |
6.3.2 社会文化因素 |
6.3.3 物力因素 |
6.3.4 经济因素 |
6.4“利津游戏”平台规划及打造的改进建议 |
6.4.1“利津游戏”平台基本条件方面 |
6.4.2“利津游戏”平台的环境支持方面 |
6.4.3“利津游戏”平台的空间布局方面 |
6.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附录 B:《“利津游戏”平台质量评价量表》 |
附录 C:“利津游戏”平台质量评价量表打分表 |
附录 D:访谈提纲 |
致谢 |
(8)健康中国建设中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政策激励效应概述 |
1.1.2 健康中国与体育生活化 |
1.1.3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文献评述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生活化 |
1.4.2 体育生活化 |
1.4.3 大学生体育生活化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个案研究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2.3.1 研究思路 |
2.3.2 研究框架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健康中国建设中山西省的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现状与分析 |
3.1.1 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测量性指标分析 |
3.1.2 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活动形式分析 |
3.1.3 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支撑条件分析 |
3.1.4 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体育锻炼习惯分析 |
3.1.5 山西省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分析 |
3.1.6 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情感倾向分析 |
3.1.7 山西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与体验分析 |
3.1.8 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认识现状分析 |
3.2 健康中国建设中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形成过程讨论 |
3.2.1 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横向形成过程讨论 |
3.2.2 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纵向形成过程讨论 |
4 影响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因素分析 |
4.1 Logistic回归分析 |
4.1.1 模型整体拟合 |
4.1.2 平行性检验 |
4.2 主成分分析 |
4.2.1 KMO度量与Bartlett球形检验 |
4.2.2 Kaiser标准化四分旋转法对观测变量进分析 |
4.3 影响因子解释 |
4.3.1 个体因素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 |
4.3.2 外部因素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 |
5 健康中国建设中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个案研究 |
5.1 个案的选择 |
5.2 个案对象的体育特征分析 |
5.3 个案的体育锻炼动机 |
5.4 个案的体育习惯 |
5.5 个案体育锻炼后的体验 |
5.6 个案体育生活化的阶段特征 |
5.6.1 小学阶段兴趣化 |
5.6.2 初中阶段多样化 |
5.6.3 高中阶段“专项”化 |
5.6.4 大学阶段个性化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健康中国建设中山西省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建议 |
6.2.1 在体育的理念层面上融入生活化主题 |
6.2.2 转变个人价值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
6.2.3 营造健康的学校体育环境 |
6.2.4 营造健康的家庭体育环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9)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现状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研究缘起 |
2.核心概念的界定 |
(1)民办幼儿园教师 |
(2)教师专业发展 |
(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
(4)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
(5)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
3.国内外研究综述 |
3.1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概况 |
3.2 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概况 |
4.研究设计 |
4.1 研究目标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内容 |
4.4 研究方法 |
5.研究意义及创新 |
5.1 理论意义 |
5.2 实践意义 |
5.3 创新 |
第一部分 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理论基础 |
1.实践理论 |
1.1 社会实践理论 |
1.2 反思型实践理论 |
2.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2.1 教师职业专业化理论 |
2.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 |
2.3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理论 |
第二部分 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现状——以两所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为例 |
1.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知识 |
1.1 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
1.2 班级管理的实践性知识 |
1.3 学习者的知识 |
2.生活活动的实践性知识 |
2.1 入园与晨间活动 |
2.2 盥洗与如厕 |
2.3 进餐与点心 |
2.4 户外活动组织 |
2.5 午睡与自我整理 |
2.6 离园 |
3.游戏活动的实践性知识 |
3.1 游戏环境的创设 |
3.2 幼儿教师对不同类型游戏活动的指导 |
4.教研活动的实践性知识 |
5.总析两位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现状 |
第三部分 影响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因素 |
1.幼儿园教师自身因素 |
1.1 受教育水平 |
1.2 个性特征 |
1.3 教学实践反思 |
1.4 职业动机 |
2.外部环境因素 |
2.1 老教师的影响 |
2.2 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较少 |
2.3 专家引领不足 |
2.4 办园条件差 |
第四部分 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对策 |
1.提高教师的受教育水平 |
2.加强教学反思 |
3.加强专家的引领 |
4.规范园本教研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某市三所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四) 文献综述 |
二、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
(一) 幼儿园环境中的“小学化”现象 |
(二) 幼儿园课程中的“小学化”现象 |
(三)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过程中的现象 |
三、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影响因素 |
(一) 传统文化的影响 |
(二) 生存环境的影响 |
(三) 教育体制的影响 |
(四)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影响 |
四、 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 |
(一) 澄清关键问题,改变家长观念与教育方法 |
(二) 用全面的“入学准备”替代提前学习“小学内容” |
(三) 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与投入 |
(四) 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树立幼儿教师的专业威信 |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钻山洞的启示(实习笔记)(论文参考文献)
- [1]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研究 ——以石家庄市A幼儿园阅读活动课程为例[D]. 周红叶.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2]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探究 ——基于“学习故事”的视角[D]. 叶玉华.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3]中班幼儿性启蒙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个案研究 ——以济南市S幼儿园为例[D]. 张文婷.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4]民办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个案研究 ——以C市H幼儿园为例[D]. 吴丽敏. 吉林师范大学, 2019(06)
- [5]乡镇幼儿园教师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文本研究 ——以福州市某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例[D]. 沈燕丹.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名师工作室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的个案研究[D]. 吴晏有.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利津游戏”平台的个案研究[D]. 张雄丽. 重庆师范大学, 2019(08)
- [8]健康中国建设中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化研究[D]. 郭敬鑫. 山西大学, 2018(04)
- [9]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现状的个案研究[D]. 袁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1)
- [10]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某市三所幼儿园为例[D]. 张娟娟.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1)